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專題01 貨幣與消費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專題01 貨幣與消費

資源簡介

專題01 貨幣與消費、價格與供求
【考點定位】
一、考點掃描
1、貨幣
(1)貨幣的本質 商品的基本屬性 貨幣的產生與本質
貨幣的基本職能 金屬貨幣與紙幣
(2)貨幣的種類與形式 貨幣與財富 結算與信用工具 外匯和匯率
2、價格(1)價格的決定與變動 價值與價格 價值決定價格 價值規律及其表現形式
供給與需求 影響(均衡)價格的因素
(2)價格變動對經濟生活的影響 價格變動對消費者的影響 價格變動對生產的影響
價格變動對需求量的影響
3、消費 (1)消費及其類型 影響消費的因素 消費類型 消費結構
(2)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消費心理 消費行為
二、考情分析
考點一:經濟學的計算題
【名師點睛】近年來,高考試題延續了經濟生活肯定有計算題的出題規律,我們要把握基礎知識,以不變應萬變。
【試題演練】(2012高考大綱版全國卷24)2010年生產一件A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為8小時,價值80元,全社會A商品的產量為10萬件。如果2011年生產一件A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縮短為4小時,那么,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2011年A商品的全社會總產量、單位商品的價值量和社會價值總量分別是
A. 10萬件、80元、800萬元 B. 10萬件、40元、400萬元
C. 20萬件、80元、1600萬元 D. 20萬件、40元、800萬元
考點二 貨幣、紙幣、外匯
【名師點睛】有關貨幣與紙幣的區別,成為學術的焦點,也是近年高考的重點。
【試題演練】(2012高考新課標全國卷12)貨幣最早以足值的金屬貨幣形式出現的。隨著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的發展,商品流通中產生了作為價值符號的紙幣,并逐漸取代了金屬貨幣。紙幣之所以能取代金屬貨幣,是因為
①紙幣容易產生,且同樣具有充當貯藏手段的職能
②使用紙幣能夠有效降低貨幣制作成本
③紙幣的使用范圍更廣
④紙幣同樣能執行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職能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紙幣能代替金屬貨幣的原因有兩點,一是與金屬貨幣比起來,紙幣的制造成本更低,易于保管、攜帶和運輸,避免了鑄幣在流通中的磨損;二是紙幣能執行貨幣的部分職能,如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本題的設問是紙幣代替金屬貨幣的原因。①說法錯誤,紙幣不能執行貯藏手段,執行貯藏手段的只能是實實在在的金銀條,③使用范圍廣與設問不構成因果關系。所以排除①③,答案選C。
【考點定位】本題考查紙幣的優點。
考點三 商品的價值規律(價格與供求)
【名師點睛】商品價值規律是商品經濟最重要的規律,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則就是要等價交換,雖然在每一次具體的交換中并不都是等價交換,但是,從長期來看,等價交換的實現是在一個動態的過程中完成的。近年來,每年都考,而且以圖形的形式考查居多。
【試題演練】(2012高考江蘇卷6)圖1表示某商品供給食和價格的關系(橫軸為供給量,縱軸為價格,S1為變動前曲線,S2為變動后曲線)。在不考慮其它因素條件下,以下變化中會導致S1向S2方向平行移動的是
①該商品勞動生產率提高 ②該商品的市場價格提高
③該商品的生產成本下降 ④生產該商品的企業減少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價格與需求的相關知識。商品的價格是由價值決定的,但是受供求關系影響,而圖中可以看出,供給從S1 到S2 呈現增加趨勢,而價格不變,供給增加,說明成本降低,所以③要選,而成本降低說明勞動生產率提高,所以①要選,故選B。圖中該商品的市場價格沒有變化,②錯誤。圖中供給增加,生產該商品的企業一般不會減少,④錯誤。
【答案】B。
【三年高考】 12、11、10高考試題及其解析
2012高考試題解析
考點一:經濟學計算題
1(2012高考海南卷1)假設該國貨幣供需均衡且貨幣價值穩定,那么,可推算出M國當年貨幣流通速度為( )
A.0.5次/年   B.1次/年   C.2次/年   D.3次/年
【解析】根據“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待售商品價格總額÷貨幣流通次數”,通過計算可知M國當年貨幣流通速度為2次/年,C符合題意。
【答案】C。
2(2012高考海南卷2)若M國貨幣流通速度加快20%,國內生產擴大10%,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該國物價水平的變化大致是( )
A.下降10%   B.上升10%   C.上升30%   D.上升50%
考點二:貨幣、紙幣、價格與供求
1(2012高考上海卷10)在經濟社會里,貨幣的借貸活動十分重要。所謂貨幣的借貸活動,是指讓渡貨幣在一定時期內的
A.所有權 B.收益權 C.經營權 D.使用權
【解析】貨幣的借貸是要還本付息的,因此,讓渡的是貨幣的使用權,到期要償還,可見ABC都是錯誤的。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D。
【答案】D。
2(2012高考新課標全國卷12)貨幣最早以足值的金屬貨幣形式出現的。隨著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的發展,商品流通中產生了作為價值符號的紙幣,并逐漸取代了金屬貨幣。紙幣之所以能取代金屬貨幣,是因為
①紙幣容易產生,且同樣具有充當貯藏手段的職能
②使用紙幣能夠有效降低貨幣制作成本
③紙幣的使用范圍更廣
④紙幣同樣能執行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職能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紙幣能代替金屬貨幣的原因有兩點,一是與金屬貨幣比起來,紙幣的制造成本更低,易于保管、攜帶和運輸,避免了鑄幣在流通中的磨損;二是紙幣能執行貨幣的部分職能,如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本題的設問是紙幣代替金屬貨幣的原因。①說法錯誤,紙幣不能執行貯藏手段,執行貯藏手段的只能是實實在在的金銀條,③使用范圍廣與設問不構成因果關系。所以排除①③,答案選C。
【考點定位】本題考查紙幣的優點。
3(2012高考廣東卷24)《漢書·食貨志》記載:“糴(dí,買進谷物)甚貴,傷民;甚賤,傷農。”近期,“十元錢兩根大蔥”、“卷心菜八分一斤愁壞菜農”等報道也時有所見。這說明
A.農產品的價格變化由流通環節決定 B.農產品的價格應調控在合理范圍內
C.農產品“好貨不便宜,便宜無好貨” D.農產品的價格波動由價值變動引起
4(2012高考江蘇卷6)圖1表示某商品供給食和價格的關系(橫軸為供給量,縱軸為價格,S1為變動前曲線,S2為變動后曲線)。在不考慮其它因素條件下,以下變化中會導致S1向S2方向平行移動的是
①該商品勞動生產率提高 ②該商品的市場價格提高
③該商品的生產成本下降 ④生產該商品的企業減少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價格與需求的相關知識。商品的價格是由價值決定的,但是受供求關系影響,而圖中可以看出,供給從S1 到S2 呈現增加趨勢,而價格不變,供給增加,說明成本降低,所以③要選,而成本降低說明勞動生產率提高,所以①要選,故選B。圖中該商品的市場價格沒有變化,②錯誤。圖中供給增加,生產該商品的企業一般不會減少,④錯誤。
【答案】B。
5(2012高考福建卷27)30圖9中M、N曲線分別代表兩類商品的價格與需求量的關系。在一般情況下,可以推斷出的正確結論是
A、M商品是生活必需品,企業應擴大該商品的生產
B、N商品是高檔耐用品,企業就減少該商品的生產
C、當MN商品同時提價時,政府應對M商品征收增值稅
D、當N商品價格過高時,政府應對低收入者發放生活補貼
【答案】D
【解析】由圖9可知,價格變動對MN需求量的影響不同,對M商品的影響大,對N商品的影響小,由此可見,M是高檔耐用品,N是生活必需品,所以A、B不選。C說法不準確。由于N商品是生活必需品,價格過高時,政府應對低收入者發放生活補貼,以減少物價上漲對他們的生活造成的不利影響,D正確。
6(2012高考浙江卷24)某鎮居民喜食雞肉和羊肉,近幾年鎮政府大力提倡發展養雞業,市場上雞肉供給大幅增加。假定羊肉供給未變,這會使
①雞肉價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②羊肉價格上升,需求量增加
③雞肉需求量減少,價格上升 ④羊肉需求量減少,價格下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2012高考四川卷24)汽油和汽車是必須組合在一起才能滿足人們行車需求的商品。汽油價格的變動不僅會引起汽油需求量的變動,還會影響消費者對汽車的需求。假定其他條件不變,不列能夠反映油價上漲對汽車需求量影響的是
8(2012高考北京卷33) 某兩種商品的價格變化如圖9所示,由此可以推斷出
A. 兩種商品之間相互替代
B. 商品1在市場上供不應求
C. 商品2的生產企業利潤上升
D. 商品2的市場供給量高于商品1
【答案】:B
2011年高考試題及解析
考點一:商品的價值、商品價值量的計算
1(2011高考安徽卷3)假如一年內某國待售商品的價格總額為10000億元,貨幣流通速度一年為4次,同期中央銀行發行紙幣5000億元。若其他條件不變,此種情況會引起該國商品
A. 價值量降低 B.價值量提高 C.價格下跌 D. 價格上漲
2(2011高考四川卷24)在談到某些圖書的價格時,有人認為:“每一份的品質都是由每一份的成本堆積起來的,沒有真正物美價廉的東西。”這一觀點蘊含的經濟道理是
A.圖書的價格由其價值決定,它一定要等于其價值
B.圖書的價格由其價值決定,它一定要反映其價值
C.圖書的價格受供求關系影響,它不會等于其價值
D.圖書的價格受供求關系影響,但它不會偏離價值
3(2011高考新課標全國卷12)2010年某企業的生產條件處于全行業平均水平,其單位產品的價值量為132元,產量為10萬件。如果2011年該企業的勞動生產率提高10%,而全行業的勞動生產率提高20%,其他條件不變,則該企業2011年生產的商品價值總量為
A. 1452萬元 B. 1320萬元 C. 1210萬元 D. 1100萬元
【答案】C
【解析】因為問的是該企業2011年生產的商品價值總量,我們首先把2011年該商品的價值量算出:132÷(1+20%)=110元;又知2011年該企業的勞動生產率提高10%,所以產量就是10×(1+10%)=11萬件,根據價值總量=單位商品價值量×價值總量(商品數量)的公式,我們可以算出該企業2011年生產的商品價值總量為110×11=1210萬元,答案是C。
考點二:信用工具、外匯與匯率
1(2011高考重慶卷27)張某有5萬美元,他決定將其中2萬美元換成人民幣,3萬美元換成歐元,根據表1四家銀行提供的當天外匯報價,張某應選擇的銀行分別是
表1
銀行
匯率




1美元兌人民幣
6.5227
6.5248
6.5257
6.5235
1歐元兌美元
1.4235
1.4258
1.4241
1.4222
A. 甲和丁 B. 丙和乙 C. 丙和丁 D. 甲和乙
2(2011高考浙江卷24)銀行信用卡是商業銀行對資信狀況良好的客戶發行的一種信用憑證,使用銀行信用卡
A.可以減少現金流通量并緩解通貨膨脹 B.相當于貨幣執行價值尺度職能
C.既非常方便又十分安全 D.可以獲得銀行指定額度內的貸款
考點三:替代品互補品
1(2011高考安徽卷2)圖1中的曲線反映的是某種商品在一定時期內的價格走勢。同期,該種商品的價格變動引起其需求量發生反向變化。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①該種商品的互補商品需求量會有所增加
②該種商品的互補需求量會有所減少
③該種商品的替代商品需求量會有所減少
④該種商品的替代商品需求量會有所增加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根據函數圖顯示的內容,是價格不斷降低,需求量不斷增長。一種商品價格降低,該商品的互補商品需求量增加;該商品的替代商品的需求量下降。這樣就排除了選項中的②和④。本題答案選A。
考點四:價格與供求
2(2011高考山東卷18)下列四幅圖描述了某商品的價格(P)、需求量(D)、價值量(V)以及生產該商品的社會勞動生產率(L)之間的關系
3(2011高考重慶卷25)工資水平(W)是勞動者選擇“工作”或“休閑”的關鍵因素。若工資水平提高,勞動者最初會選擇增加工作時間,以獲得更多收入,此時,勞動力供給量(L)會增加;若工資水平繼續提高,以至于勞動者認為休閑比收入增長更重要時,寧愿選擇增加休閑而減少工作時間,致使勞動力供給量(L)反而減少。下列能體現這一變化規律的圖形是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考生數形轉換能力。根據材料,先判斷出最初的時候,勞動力供給量L與工資水平W成正比關系,隨著工資的增長勞動力供給量也增長;到一定階段,二者成反比關系,也就是隨著工資的增長,勞動力供給量反而下降。正確描述這一變化的是B。本題考生可能容易誤選D,正比函數的曲線D和B都一樣,不同的是,D項表示反比函數
的方向有問題。按照D項圖形的變化趨勢,就是隨著工資水平的降低,勞動力供給數量在減少,明顯不符題意,故不選D項。
考點五:消費觀,消費水平生產與消費的辯證關系
1(2011高考上海單科政治卷13)右表為市民袁先生家2010年的開支清單。據此可算出恩格爾系數約為
A.27% B.42% C.38% D.32%
【答案】A
【解析】本題比較簡單,首先知道恩格爾系數=食品總支出/家庭消費總支出的比重,我們算出4/(4+1.6+2.3+1.7+2+2.4+1)=4/15≈27%
2(2011高考北京卷32)近期,我國批準成立了一些消費金融公司,向個人和家庭提供消費貸款。消費貸款之所以有助于提高居民當前消費水平,是因其能
A.減輕社會不平等程度 B.促進宏觀經濟的穩定
C.增強人們當前支付能力 D.增加人們的預期收入
3 (2011高考天津卷10)京與武漢之間的高速動車組投入運營后,原來幾十個小時的車程縮短為3小時;加之高速動車二等票的價格僅為180元,而乘飛機的最低費用一般也要400以上,致使以往乘坐的人大多改成動車。 于是,2011年夏秋季航班計劃取消了武漢---南京的所有航班。這種現象說明
①生產決定消費水平 ②生產決定消費方式
③消費促進產業結構升級 ④消費對生產具有導向作用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生產與消費的辯證關系。乘客坐動車這表明的是消費方式的改變,這是有生產決定的,由于人們改成動車后,2011夏季航班的取消體現了消費對生產的導向作用。①③項說法與題目無關。本題答案選B。
4(2011高考福建卷32)擴大居民消費必須使居民“有更多錢花”、“有錢更敢花”、“有錢花得舒心”,與之相對應的有效措施是
①促進就業 ②提高恩格爾系數
③健全社會信用體系 ④擴大社會養老保險覆蓋面
A.④—③—① B.①—③—④ C.①—④—③ D.②—④—③
5(2011高考廣東卷25) 2011年一季度我國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同比上升5.0%,居民的通貨膨脹預期日益強烈。在此情況下,不考慮其他因素,消費者理性的應對措施是
A.增加現期消費 B.提前歸還債務 C.持有債券 D.增加儲蓄
6(2011高考新課標全國卷14)月餅是中國傳統的節日食品,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中秋月餅的消費日益多樣。除棗泥、豆沙等傳統月餅外,消費者也開始購買海鮮、木瓜、冰激凌等新式月餅。多樣化的月餅消費
A. 取決于月餅消費觀念的多樣化 B. 導致了月餅消費結構升級
C. 促進了月餅生產的多樣化 D. 促進了月餅質量的提高
7(2011高考重慶卷26)2009年我國實施較為寬松的汽車信貸政策,助推了汽車消費的增長,2010年我國汽車產值均突破1800萬輛,位居世界第一。由材料可知
A. 國家運用行政手段調節汽車的生產與消費
B.汽車消費增長是汽車生產增長的決定性因素
C.汽車信貸政策的變化影響汽車的銷售和生產
D.貸款買車屬于超前消費,背離了正確的消費觀
8(2011高考上海文綜卷12)2011年3月11日,日本發生9.0級強烈地震并引發海嘯。在地震中受損的福島核電站出現核泄漏現象,核輻射超標,引起了作為日本近鄰的中國的一些民眾的恐慌。有人謠傳食用碘鹽可預防核輻射,海水被放射性物質污染而沒法再提煉鹽,廣東、浙江、安徽、江西等多地市民搶購碘鹽,導致食鹽脫銷。這一現象表明
①生產決定消費的質量、水平
②商品的質量、性能會影響消費者對該商品的需求
③消費者應當樹立科學的消費觀,避免盲從,理性消費
④消費對生產具有反作用,消費需求增加將擴大食鹽生產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影生產和消費的知識點。①④不符合題意。
9(2011高考安徽卷38)《安徽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簡稱《綱要》)描繪了安徽省未來五年的發展藍圖。某校時政學習小組以“聚焦‘十二五’,心系安徽發展”為主題開展探究活動,讓我們一起參與其中。
★目標解讀
在討論《綱要》中的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時,同學甲向大家出示了下表:
表二 安徽省“十二五”經濟社會發展目標(部分)
指標
2010年預計
2015年目標
年均增長(%)
財政民生支出(億元)
1096
2403
17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5788
力爭31576
>10
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元)
5285
力爭10570
>10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億元)
4151.5
9500
18
(1)同學們圍繞表中目標紛紛發表意見,請你談談提出上述目標的經濟學依據。(8分)
【答案】
(1)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財政具有促進社會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作用。解決現階段的主要矛盾,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擴大消
費特別是居民消費,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考生若從統籌城鄉發展、收入是消費的前提和基礎、消費反作用于生產等方面作答,可酌情給分)
【解析】(1)表格題我們要特別重視文字的作用。這些指標中和財政有關,和收入有關,和消費有關,這個我們就能聯系經濟生活的知識進行作答了。
2010高考試題及解析
1、(2010年高考·安徽卷1)在“商品—貨幣—商品”的流通過程中,“商品—貨幣”階段的變化“是商品的驚險的跳躍。”這個跳躍如果不成功,摔壞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所有者。這說明
A.商品生產者需要生產適銷對路、質量上乘的商品。
B.商品生產者生產的商品就是失去了使用價值和價值
C.貨幣作為商品交換的媒介必須是觀念上的貨幣
D.回避作為一般等價物在物物交換中起決定作用
2、(2010高考·全國新課標卷12)按照中國一東盟自由貿易協議,成員國90%的貿易商品實行零關稅。如果以前一件10人民幣元的M商品出口到某東盟成員國N國的關稅為5%,本外幣間的匯率為l:8。2010年該商品實行零關稅,中國生產M商品的勞動生產率提高25%,其他條件不變,則一件M商品在實行零關稅之前和之后出口到N國的價格用N國貨幣單位表示分別為
A.80,84 B.84,80
C 84.64 D.84,100
3、(2010高考·福建卷26)福州至廈門高速鐵路客運專線(動車)開通后,福州的張先生和李先生在"乘坐動車還是汽車前往廈門"的討論中,張先生說.我會選擇動車,雖然它的價格高一些,但速度快,用時少。李先生說,我會選擇汽車,雖然它的速度沒有動車快,但價格低。由此可見
A.商品價格的高低受供求關系影響 B.商品價格的高低反映商品質量的優劣
C.人們選擇商品關注的是商品的有用性 D.人們選擇商品關注的是使用價值與價值的統一
4、(2010年高考·江蘇卷7)中國人民銀行外匯牌價顯示:2007年8月24日,100美元兌換756.91元人民幣;2010年5月4日,100美元兌換682.65元人民幣。這一變化表明
A.人民幣匯率跌落,美元貶值 B.人民幣匯率升高,美元升值
C.美元匯率升高,人民幣貶值 D.美元匯率跌落,人民幣升值
【答案】 D
【解析】本題考查考生對匯率變化的理解能力。學生要具備匯率變化的基本知識,適當換算即可得出正確答案。
5、(2010高考·浙江卷26)如果甲國年利率為1%,乙國貨幣對甲國貨幣呈貶值趨勢,預期一年后貶值為2%,那么,不考慮其他因素的條件下,從投資的角度看
A.更多的資金將會流向甲國 B.更多的資金將會流向乙國
C.甲乙兩國資金出現等量流動 D.甲乙兩國間停止資金流動
【答案】 A
【解析】 本題考查考生對匯率的理解能力。乙國貨幣對甲國貨幣呈貶值趨勢,意味著乙國貨幣兌換甲國貨幣是需要支出的更多,故從投資的角度看,為避免損失,將會把資金流向甲國。
6、(2010高考·北京卷34)某商品的價格p變化p會引起其相關商品的需求量x變化x,這種變化可表現為兩種關系:①<0,②>0。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A.汽油價格變化和柴油需求量變化之間的關系符合①
B.汽油價格變化和原油需求量變化之間的關系符合②
C.煤炭價格變化和原油需求量變化之間的關系符合①
D.煤炭價格變化和天然氣需求量變化之間的關系符合②
7、(2010高考·北京卷35)2002-2009年人民幣對歐元的年平均匯率(人民幣元/100歐元)
不考慮其他因素,圖9中匯率變化產生的影響是
①2002年至2004年,中國出口到法國的紡織品更具競爭力了
②2002至2004年,德國出口到中國的機械設備變得便宜了
③2008至2009年,中國企業赴歐元區國家投資設廠更有利
④2008至2009年,法國學生來中國留學需要的費用減少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2010高考·浙江卷25)為抑制商品房價格過快上漲,,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我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給的措施,如增加價格明顯低于商品房的經濟適用房、共低收入者租用的廉價房等。政府出臺這些措施是因為
①增加經濟適用房可以減少商品房購買需求②增加廉租房就能抑制商品房有效需求③經濟適用房與廉租房互為替代品④增加保障性住房能緩解房地產市場的過度炒作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9、(2010高考·廣東卷24)圖5、6中商品甲、乙是兩種互不關聯的商品。
當兩商品的價格P均從P1同幅下降到P2時,對于需求量Q的變化,若有如下判斷:
①兩商品的需求量與價格同向變動 ②兩商品的需求量與價格反向變動   
③兩商品相比,商品甲是高檔耐用品 ④兩商品相比,商品甲是生活必需品  
其中正確的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A
【解析】本題考查價格變動對不同商品的影響。由圖表中價格箭頭方向及需求曲線的變化可得①;價格變動對生活必需品的影響比較小,對高檔耐用品的影響比較大,可得③。
10、(2010年高考·山東卷19)甲商品價格(P甲)與乙商品需求量(Q乙)之間存在如圖6所示關系。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①甲商品的需求量受乙商品價格的影響②甲商品價格上升會使乙商品價格下降③甲商品價值量降低時,人們對乙商品的需求增加④人們的某一特定需要,甲乙兩種商品都可以滿足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兩年模擬】 12、11名校模擬題及其答案
2012高考必考基礎知識強化一:經濟學的計算
例題1(河北保定2012屆高三一模12)假設某國去年有10億件商品,商品價格總額為120億元,流通中需要的貨幣量為30億元,今年從事商品生產的勞動者數量增加10%,該國貨幣貶值20%,其他條件不變,理論上今年流通中的貨幣量約為
A. 41. 3億元 B. 37. 5億元 C. 33億元 D. 39. 6億元
例題2(河北省2012屆高三模擬12)某企業向美國出口機器設備,當人民幣與美元的兌換比率為7: 1時.出口一套價格為18萬美元的設備獲利48萬元人民幣。當人民幣與美元的兌換比率變為6.5:1時,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出口同一套設備可獲利________萬元人民幣。
A.30 B.32 C.36 D.39
例題3(湖南衡陽市2012屆高三聯考二12) 甲國2011年流通中所需要紙幣量為5萬億元,由于生產發展,紙幣需求量增加20% ,但實際執行結果卻使流通中的紙幣量達到8萬億元。甲國的一個生產部門在2010年的勞動生產率是每小時生產1件A商品,標價是90元,2011年的該部門勞動生產率提髙了50%。如果在貨幣貶值而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A商品現在的價格是
A. 80 元 B. 75 元 C. 90 元 D. 75 元
【答案】A
【解析】本題條件比較復雜一些。去年A商品標價90元,當該部門勞動生產率提高50%,現在A商品標價應為90÷(1+50%)=60元。根據貨幣貶值率的計算公式為:貨幣貶值率=(現在已發行的貨幣量—流通中實際所需要的貨幣量)/現在已發行的貨幣量。此時貨幣貶值率為(8-6)/8=25%,(其中6萬億元是實際需要的貨幣量,5×(1+20%)=6萬億元。)當貨幣貶值25%,因為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而降價為60元的A商品,現在的價格為:X×(1-25%)=60元,求出X=80元。本題答案選A。
獨家制作:金典政治工作室(河北政治魯立成)
例題4(新疆維吾爾自治區2012屆高三二模12)小劉2011年7月10日在中國建設銀行存款20000元,定期兩年。因急需用錢,小劉于2012年4月10日,從銀行里把該存款全部取出。根據相關規定,小劉在取款時應得利息為
存期
活期
三個月
六個月
一年
二年
利率
0.50
3.1
3.3
3.5
4.4
(從2011年7月7日實施。單位:%)
A.45元 B.75元 C.116元 D.128元
【答案】B
【解析】本題比較簡單,就是對活期存款利率與定期存款利率的一個判斷。根據題中條件,小劉的存期是9個月,銀行存期是以年為單位,9/12=3/4年,活期利率應該是0.50.即20000×0.50%×3/4=75元.答案選B。
2012高考必考基礎知識強化二:價格的變動,替代品與互補品的概念
例題1(河北省2012屆高三模擬14)常年,小麥與玉米合理比價為1.1:1。2011年,河北一些地區小麥與玉米的比價一度降到0.85: 1。一些企業開始用小麥代替玉米作為生產原料,部分農民改變了以往的耕作習慣,收獲玉米后不再種植小麥,留出土地,計劃來年種春玉米。這表明
①價格變動影響生活消費習慣
②價格變動能夠調節生產規模
③一種商品價格上漲,其替代商品的需求量會增加
④一種商品價格上漲,其互補商品的需求量會減少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例題2(北京西城區2012屆高三一模33)甲商品的價格每下降10個單位,需求增加15個單位;乙商品的價格每下降10個單位,需求增加5個單位。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甲商品需求彈性大,更適合采取“降價促銷”的方式
②乙商品需求彈性大,更適合采取“降價促銷”的方式
③如果居民收入不斷增長,則更適合擴大甲商品的生產
④如果整體經濟不景氣,則乙商品的生產會先受到沖擊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一年原創】 2012和2011原創試題及其解析
1.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表決通過了《循環經濟促進法》,國家主席胡錦濤簽署第4號主席令予以公布,《循環經濟促進法》規定,設計產品包裝物應當執行產品包裝標準,防止過度包裝。對過度包裝說“不”是因為
A.使用價值決定價值,過度包裝會增加消費者負擔
B.生產者關心商品使用價值必損害消費者的利益
C.過度包裝改變商品用途通常不再適合市場需要
D.過度包裝往往不僅造成資源浪費,還會污染環境
2.在南京夫子廟廟會上,幾款寓意“牛年奮斗”的“牛糞’’造型玩具十分暢銷,有的“牛糞”上還畫了可愛的笑臉。據了解,這些小玩意售價從十幾元到二千多元不等,價格雖然不便宜,但因富有創意,大受年輕人喜愛,成為今年北京廟會上一個亮點。“牛糞”造型玩具從十幾元到兩千多元的售價是貨幣在執行 職能。
A.流通手段 B.支付手段 C.價值尺度 D.世界貨幣
答案.C
解析 ““牛糞”造型玩具從十幾元到兩千多元的售價。”這是貨幣在執行價值尺度的職能。故選C.
3.下面是一道某企業招聘超市經理的試題:在超市里面,所有的商品的都要標上統一的標簽,要求既整齊美觀,又簡潔明了,方便消費者購買。那么,你認為一個完整的商品售價簽應包括那些要素:
①產品名稱 ②產品品牌 ③產品產地
④產品價格 ⑤產品質量 ⑥產品用途
A ①②③⑤⑥ B ①②③④⑤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④
4. 溫家寶總理在廣東就經濟運行情況進行調研時指出,當前經濟運行還存在不少突出矛盾和問題,我們要增強風險意識和憂患意識,堅定信心,振奮精神,扎實工作,努力實現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控制物價過快上漲的目標。“控制物價過快上漲”的依據是
A.家庭消費水平從根本上說是受物價水平的制約
B.物價水平是影響家庭消費的重要因素
C.物價穩定是提高家庭消費水平的主要途徑
D.物價穩定是實現社會安定的根本性措施
答案:B
解析:A錯誤,家庭消費水平從根本上說是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C錯誤,家庭收入水平是提高家庭消費水平的主要途徑。D錯誤,社會保障是實現社會安定的根本性措施。
5一些本來只有少數人有能力購買的高檔商品,過了一段時間后,其價值會逐漸降低,成為尋常百姓都買得起的普通商品。這
A、隨著個別勞動生產率的不斷提高,單位商品的價值量不斷減小
B、隨著個別勞動生產率的不斷提高,單位商品價值總量不斷減小
C、隨著社會勞動生產率的不斷提高,單位商品價值量不斷減小
D、隨著社會勞動生產率的不斷提高,單位商品價值總量不斷減小
6、“貨幣沒有臭味,無論從哪來來,一方面,它代表已經賣掉的東西,另一方面,它代表可以買到的商品”。這主要說明
A、貨幣具有價值尺度的職能 B、貨幣具有流通手段的職能
C、商品和貨幣是一對孿生兄弟 D、貨幣是社會財富的代表
答案:D
解析:本題是考查對貨幣本質的認識,另外在商品經濟社會里,貨幣代表著財富,這是題干所敘述的中心思想。
7、“別人冷時我正熱,市場缺時我正有”,市場切忌“趕”“逢快莫趕,逢滯莫丟”。這個基本規律是商品經濟活動的規律。跟在別人后面跑,難免擠進死胡同。這給我們的啟示是
A、應該生產別人都不生產的產品B、要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形作用
C、市場經濟具有盲目性、競爭性D、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要遵循價值規律,適應供求關系的變化
答案:D
解析:本題在考查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其它項與題意無關。
8、價值、價格、供求關系三者之間的正確關系應該是
A、價值決定價格,價格決定供求關系
B、供求關系決定價格,價格又影響價值
C、價格決定價值,供求關系又影響價格
D、價值決定價格,供求關系又影響價格
9、下面是某地鞋業生產中某制鞋廠出現的三種情況:①該鞋廠勞動生產率率先提高,該行業勞動生產率未變②制鞋行業勞動生產率普遍提高,該鞋廠勞動生產率未變③該鞋廠與本行業勞動生產率同時提高。在上述三種情況下,該鞋廠每雙鞋的價值量依次產生的變化是
A.提高、不變、降低  B、降低、提高、不變
C.不變、不變、提高  D、不變、降低、降低
答案:D
解析:本題也比較簡單,關鍵是要分清題目中所給是社會勞動生產率還是社會勞動生產率。
10、“商品是使用價值和價值的統一體,因此,商品的使用價值和價值總是不可分割地屬于商品所有者所有。”這一觀點
①肯定了商品的使用價值和價值是商品的兩個基本屬性②否定了商品的使用價值和價值的對立統一關系③認為商品所有者不能同時獲得商品的使用價值和價值④認為商品所有者可以同時得到商品的使用價值和價值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C
解析:商品的基本屬性是使用價值和價值,所以對于二者我們要辯證的去理解。但是本題的設計巧妙之處在于材料中的觀點基本上是錯誤的,所以我們選擇的選項也必須是錯誤的選項,但是也有合理之處,比如說他看到了二者是商品的基本屬性,但是卻否定了二者的辯證統一關系,錯誤認為可以同時得到商品的使用價值和價值,綜上,本題選C。
【母題特供】
母題一:價格與供求
金題引路:(2012高考四川卷39)材料:我國工業化、城鎮化和現代化的快速發展推進,以及消費結構和產業結構的不斷升級對農產品有效供給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當前我國農產品供給卻面臨著諸多問題:耕地,淡水等資源性約束加劇,生態環境保護壓力加大;農資、農機、土地和用工等農業生產成本加速上漲。同時,部分農產品賣難買貴,價格波動大,質量安全問題瀕發,給農戶和消費者造成了損失。
結合材料五,運用經濟常識,說明如何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10分)
母題二:經濟學圖表函數關系
金題引路:(2012高考山東卷18)下列曲線圖中,某商品的需求曲線(D)和供給曲線(S)相交于E點。若生產該商品的企業普通是提高勞動生產率,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會引起E點向E′點方向移動。正確反映這一變化的曲線圖是
【答案】:B
【解析】:本題以曲線圖為背景,考查經濟生活有關價格與供求關系的知識。生產該商品的企業普遍提高勞動生產率,說明單位時間生產該商品數量增加,即供給增加,其他條件不變的前提下,供給曲線(S)右移。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B。
【考點定位】必修1:價格與需求、供給的關系、社會勞動生產率與供給、需求的關系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沁源县| 岑溪市| 修文县| 房产| 长顺县| 滕州市| 塔河县| 宁海县| 阿荣旗| 依安县| 延寿县| 龙南县| 桓仁| 武鸣县| 武义县| 民丰县| 伊川县| 乌什县| 泰州市| 柳江县| 聂拉木县| 临江市| 赣州市| 南部县| 洛南县| 时尚| 永登县| 安多县| 思南县| 嵩明县| 九寨沟县| 泾源县| 东安县| 邹平县| 溧阳市| 德格县| 秦皇岛市| 高州市| 隆昌县| 丰宁| 屯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