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江蘇省海安縣實驗中學2012-2013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試題(6科9份)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江蘇省海安縣實驗中學2012-2013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試題(6科9份)

資源簡介

海安縣實驗中學2012-2013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必修)
單項選擇題:在下列各小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本大
題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
區位指數是綜合了區域發展的資源、環境、交通、能源、勞動力、經濟、科技、政府管理等多項自然、社會指標的量化參數。讀“我國區位指數分布圖”,回答1~2題。
1.關于我國區位指數的說法,正確的是
A.我國區位指數由南部向北部遞減
B.東部沿海省份區位指數較高的主要
原因是資源豐富
C.乙地的區位指數小于10 的主要原
因是環境惡劣
D.丙地區位指數較低,其主要原因是
交通閉塞
2.甲地區的區位指數大于40,其中關于其優勢的說法正確的是
①交通便利 ②老工業基地,經濟基礎好 ③礦產資源豐富 ?、芘徃郯模阌谝M資金、技術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十多年來,我國經濟發展速度有所不同,加快西部地區經濟發展已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重視。據此,回答 3~5題。
3.制約西部經濟發展最重要的經濟因素是
A.人才、技術、資金匿乏 B.農業基礎薄弱
C.水土流失嚴重 D.自然資源不足
4.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的優勢有
A .生態環境良好,草原廣布
B .資源豐富,交通運輸比較方便
C .國境線長,鄰國較多,沿邊經貿有較大優勢
D .水資源豐富,農業基礎好,勞動力資源豐富
5.我國推動東、西部協調發展,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① 給予西部大量的財政補貼 ② 增加對西部基礎設施的投資 ③ 保護西部的工業產品不受外部產品的沖擊 ④ 發揮地區優勢,積極引進人才
A.① ② B.③ ④ C.① ③ D.② ④
讀“我國能源調運圖”,回答6~8題:
6.圖中①②③三條運輸路線輸送的主要能源分別是
A.煤炭、天然氣和水電 B.石油、天然氣和煤炭
C.天然氣、石油和水電 D.煤炭、石油和天然氣
7.為降低運輸成本、減少環境污染,“坑口電站”適用于
A.①輸送線路 B.②輸送線路
C.③輸送線路 D.三條輸送線路均可
8.西電東送工程實施的主要目的是
A.保護西部地區的生態環境 B.治理東部地區的大氣污染
C.解決東部地區的能源短缺問題 D.增加西部地區的河流航運能力
2008年以來,全球IT產業巨頭惠普、宏基筆記本電腦落戶重慶,100多家電腦零部件企業入駐重慶,形成了一個完備的“整體+配套”的產業集群。讀下圖完成9~10題。
9.重慶吸引IT產業轉移的主要優勢條件有
①勞動力豐富 ②水源充足 ③地價低廉 ④水運便利 ⑤政策優惠
A. ②③④ B. ①③⑤ C. 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10.有關IT產業轉入對重慶影響的敘述,正確的是
A. 促進產業升級 B. 導致產業結構單一
C. 失業人口增加 D. 促進礦產資源開發
讀德國魯爾區和我國鞍山鋼鐵工業基地圖,比較兩地的區位特點,回答11~12題。
11.兩地發展鋼鐵工業.相同的區位因素有
①接近煤炭產地②水源充沛③水陸交通便利④市場廣闊⑤有大量廉價勞動力
A.①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 D.②④⑤
12.從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鞍鋼工業基地效益越來越差,在整治過程中可以向魯爾區借鑒的經驗有
①調整工業結構②發展第三產業③優化環境④從外區調人大量淡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荒漠化是一個世界性的生態環境問題。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統計,全球已經受到和預計會受到荒漠化影響的地區占全球土地面積的35%?;哪突哪恋卦诜侵拚?5%,北美和中美占19%,南美占10%,亞洲占34%,澳大利亞占75%,歐洲占2%。荒漠化嚴重威脅人類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生存與發展。據此完成13~14題
13.下列關于荒漠化的敘述,正確的是
A.荒漠化只發生在干早與半干早區
B.荒漠化都是人類長期破壞植被造成
C.荒漠化實質是土地的退化、失去生產力的現象
D.土地發生荒漠化現象后,理化特征不會改變
14.荒漠化在我國的分布具有普遍性,但各地的類型有一定的差異,下列我國荒漠化類型的空間組合正確的是:
A.華北平原→水土流失
B.西北→沙漠化
C.云貴高原→土壤污染
D.青藏高原→土壤鹽堿化
材料:我國平均每年有20個天然湖泊消亡。昔日“八百里洞庭湖”水面縮小四成,由我國第一大淡水湖退居成第二。西部一批煙波浩渺的大湖相繼消亡,湖水逐漸向鹽湖、干鹽湖方向發展。除聞名中外的羅布泊外,東西居延海、艾丁湖(海拔-155m)已是一片荒漠。有關專家說,湖泊環境的日益惡化,已造成水災頻發,成為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制約性因素。據此完成第題。完成15~17題
15.使“八百里洞庭湖”退居成我國第二大淡水湖的主要原因是
①圍湖造田②水土流失嚴重③蒸發和下滲④引水灌溉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6.湖泊環境惡化后,造成“水災頻發”的原因是
A.湖泊水對河水的補給量減少 B.湖泊的調蓄功能降低
C.水土流失加劇 D.水資源減少
17.西部地區鹽湖、干鹽湖逐年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A.氣候惡化、年降水量減少 B.冰雪融水量不足
C.引水灌溉,蒸發、下滲量增大 D.圍湖造田
讀我國南方某流域等高線圖,據圖回答18~19題。
18.在河流綜合治理中A地的主要作用為
A.淡水養殖 B.森林綠化,調節氣候
C.分洪與蓄洪 D.發展立體農業
19.為緩解甲河段洪水泛濫,最有效的措施是
A.加強流域內植樹造林
B.在甲河上游修建水庫
C.下游退耕還湖
D.修建和加固河堤
20.美國的糧食生產與歐洲相比,最顯著的優勢是
A.高度發達的工業為農業生產提供現代化的機械
B.農村地區地廣人稀,為大規模生產提供可能
C.便利的交通條件
D.先進的科技水平
下表反映了2008~2010年間我國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京津冀、大東北“四大經濟圈加產業結構的變化情況。據此回答21~23題.
21.四大經濟圈2008~2010產業結構變化的共同特點是
A.第一產業比重上升,第二、三產業比重下降B.第一、二產業比重上升,第三產業比重下降
C.第二產業比重上升,第一、三產業比重下降D.第一產業比重下降,第二、三產業比重上升
22.與其他經濟圈相比,珠三角地區單位GDP能源消耗量較低,主要原因是
A.第一產業比重較低 B.第二產業中輕工業比重大
C.勞動無素質比較高 D.生產技術和設備比較先進
23.為了實現區域可持續發展,長三角地區產業結構調整中比重將上升的有:
①勞動密集型②資金密集型工業③技術密集型工業④資源密集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讀我國北方某地區的部分資料,據此回答24~26題。
年份
森林覆蓋率
耕地面積
年降水量
氣溫年較差
河流含沙量
糧食平均
畝產
糧食總產量
1985年
19%
333 km
520 mm
38 ℃
10%
205 kg
1.025億 kg
1995年
10%
478 km
450 mm
42 ℃
35%
135 kg
0.975 億 kg
24.上述資料表明導致該地區近十年來糧食平均畝產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退耕還牧”的面積增大 B.毀林開荒現象嚴重
C.氣候發生異常,出現水旱災害 D.人口增長過快
25.目前該地區生態環境面臨的最主要的問題是
A.風沙危害嚴重 B.水土流失加劇
C.物種減少 D.土壤鹽堿化加劇
26.針對該地區最主要的生態環境問題,應采取的措施
A.退耕還林 B.退耕還牧
C.退耕還湖 D.修建水庫
廣東省北部山區及粵東、粵西等地經濟發展比較緩慢,現將與珠江三角洲地區聯手,在當地劃出專用土地設立產業轉移園區。運用所學的知識回答27~28題。
27.近年來,珠三角部分產業群向粵北山區轉移,這一現象起主要作用的因素是
A.土地成本和勞動力 B.環境和技術
C.交通和市場 D.原料和能源
28.在粵北、粵東、粵西建立產業轉移園區將有利于
A.充分利用三地豐富的礦產資源 B.節約土地,形成集聚效應
C.城市人口向農村轉移 D.促進工業向鄉村地區擴散
2008年9月6日上午11時25分,中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的以“一箭雙星”方式將環境與災害監測預報小衛星(簡稱“環境減災”)A、B衛星送入太空。回答29~30題。
29.“環境減災”衛星對生態環境和災害進行動態監測,直接應用的地理信息技術是
A.遙感 B.地理信息系統 C.全球定位系統 D.數字地球
30.“環境減災”衛星不能直接監測的自然災害是
A.臺風 B.洪澇 C.地震 D.森林病蟲害
二、判斷題:判斷下列各題的正確與錯誤,正確的選A,錯誤的選B。(本部分共10小題,每小題1分,共10分)。
31.區域具有一定的區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積、形狀和明確的邊界。
32.區域發展初期階段以資源密集型和勞動密集型加工制造業為主體。
33.為防止全球進一步變暖,應完全禁止燃燒化石燃料,并大面積植樹造林。
34.黃土高原溝壑縱橫的地貌特征的形成原因是風力侵蝕。
35.美國的商品谷物農業主要分布在五大湖周圍。
36.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啟動時,水源區必須最先解決的問題是地下水位下降
37.西氣東輸一線工程的目標市場是珠江三角洲。
38.我國對于東中西部實施的“縮小區域差距,實現協調發展”政策,體現了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39.農業生產地區專門化的目的之一是對種植業和畜牧業進行合理布局,以取得最大的經濟效益。
40.推動珠江三角洲城市化快速發展的主要動力是工業化。
三、綜合題:請將答案填寫在答題紙的相應位置上(本部分3大題,共30分)。
41.京津唐地區是我國北方綜合性工業基地,這里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云集。下圖為“京津唐 地區示意圖”。據此完成下列各題。(10分)
(1)京津唐地區發展工業的區位優勢主要有   、   、   、   等。(4分)
(2)濱海新區和曹妃甸工業區承接大城市的產業轉移,對大城市產業結構和環境的積極意
義分別是   、    。(2分)
(3)新建工業區的工業集聚有利于企業共用   ,相互協作和技術創新,降低   ,集 中處理廢棄物等。(2分)
(4)水資源短缺問題是制約京津唐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請從開源、節流兩
個方面提出解決該地工業用水緊張的主要措施。(2分)
開源:     ??;
  節流:     。
42.讀我國甲、乙兩個地區圖,回答下列問題。(10分)
(1)甲地區以________氣候類型為主,其氣候特點是: 。(2分)
(2)從土地利用方面比較甲、乙兩地,完成下表。(6分)
地區
土壤類型
耕地類型
人均耕地水平(與全國相比)
甲地
乙地
(3)和甲地相比,乙地農業發展有哪些不利條件?(2分)
43.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0分)
材料一 繼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和海南島之后,2010年5月,中央正式批準新疆喀什設立經濟特區。下圖為中國新疆喀什附近地區圖。
材料二 在我國政府部署的新一輪對口援疆工作中,深圳市對口支援喀什地區。深圳的企業了解到中亞市場每年對我國服裝類產品需求量多達8.5億件之后,準備幫助喀什地區投資興辦棉紡廠和服裝廠,進一步促進喀什地區的工業發展。
(1)西北地區和東北地區都是我國重要的商品谷物農業分布區,此農業地域類型的主要特點是 、 。(2分)
(2)新疆地區農業發展過程中最容易出現的環境問題是 ;喀什地區是我國重要的長絨棉生產基地,其優越的自然條件有熱量比較充足和 。 (2分)
(3)與我國較早成立的其他經濟特區相比,新疆喀什的區位優勢是 (2分)
A.緯度位置較高 B.深居內陸
C.位于我國西北邊疆 D.周邊接壤國家較多
(4)喀什地區興辦棉紡廠和服裝廠的優勢區位條件有 、 、 等。喀什地區的工業化進程必然會成為其 化進程的重要動力,從而促進喀什地區社會經濟的跨越式發展。(4分)
江蘇海安縣實驗中學2012—2013學年度第一學期期中考試高二地理(必修)答案
海安縣實驗中學2012-2013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選修)
第Ⅰ卷(選擇題 共60分)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8小題。每小題2分,共36分。在下列各小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不同區域的形成因素不同,區域特征相差也很大,圖1為我國四個不同區域的相對位置,據此回答1~3題。
1.甲區域和乙區域相比,氣候的差異是
A.甲區域作物生長期較長 B.甲區域降水較少
C.乙區域大陸性較強 D.乙區域降水季節變化及年際變化較大
2.符合乙區域土地特點的是
A.廣泛分布在此地區的水稻土是有機質含量較高的土壤
B.人口稠密,耕地較為集中
C.人均耕地面積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D.耕地中旱地所占比重大
3.丁省與丙省相比
A.勞動力資源豐富 B.陸地交通便捷
C.城市化水平高 D.第三產業比重小
據報道.我國首座70千瓦塔式太陽能熱發電系統在江蘇江寧建成并成功發電,據此回答4~5題。
4.在江蘇江寧建設太陽能電站的主要原因是該地區
A.是我國太陽能資源最豐富的地區 B.交通便利、政策支持
C.經濟發達,能源需求量大 D.人口稠密,增加就業率
5.太陽能資源的主要優點是
①清潔無污染 ②投資成本低廉 ③總能量巨大可再生 ④受自然條件影響小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011年10月27日,山西省委書記袁純清在中共山西省第十次代表大會報告中指出,未來5年,山西省要在重大轉型項目上先行先試,實施煤層氣綜合利用、煤制油、煤制天然氣、煤矸石發電及粉煤灰開發利用、焦爐煤氣制甲醇制烯烴、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等十大產業工程。結合材料完成6~7題。
6.下圖(圖2)反映了山西為實現經濟建設可持續發展的措施是
A.圍繞煤炭綜合利用實現產業結構多元化
B.改變能源基地職能形成高新技術基地
C.由以煤炭為主的能源基地轉變為依賴新能源
D.由能源基地轉變為制造基地和材料基地
7.根據下圖(圖3)判斷下列選項正確的是

A.采掘業占工業增加值的比重在1985~2000年持續上升
B.原料工業始終在增加,且有越來越快的趨勢
C.加工工業1985~2000年持續上升
D.山西省實現了產業結構的升級,工業發展水平較高
目前沿東隴海線產業帶的建設已經進入“跑道”,即將“起飛”。在江蘇省經濟發展平穩快速增長的大背景下,沿東隴海線產業帶經濟繼續表現出強勁增長勢頭,經濟運行呈現出健康協調發展的良好態勢,在蘇北乃至江蘇省的地位都呈穩定上升之勢。讀東隴海產業帶在我國鐵路交通線中的位置圖(圖4),回答8~9題。
8.東隴海線產業帶已經成為蘇南產業轉移的熱點地帶,其中從蘇南轉移來的產業最有可
能是
A.服裝業 B.電子信息產業 C.高新技術產業 D.金屬冶煉業
9.下列有關協調沿東隴海線區域環境與經濟發展的關系的舉措,可行的是
A.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注重以經濟質量提高為終極目標的產業結構調整
B.大力開發各類自然資源,確保資源能夠滿足當前經濟發展的需要
C.注重科技投入,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清潔生產
D.注重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重工業,實現產業結構的優化
繼“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后,我國又制訂了“實現東部新跨越”的戰略方針,環渤海經濟圈作為東部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正在加速崛起,讀圖5回答10~12題。
10.目前,影響環渤海經濟圈可持續發展的首要因素是
A.礦產資源不足? B.水資源短缺?? C.人口密度較大?? ?D.洪水災害頻發
11. 圖中陰影區是我國重要的商品棉基地,其棉花生長的有利氣候條件是
A.地勢平坦廣闊????? B.土壤深厚肥沃
C.降水豐富,水源充足??? D.光熱條件好,雨熱同期
12. 天津、青島、大連吸引外資企業紛紛落戶,其共同的優勢區位條件是 ???
①水陸交通便利??? ②勞動力豐富??? ③接近原料和零部件地?? ?
④水源、動力充足? ? ⑤市場前景廣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②⑤
甘肅省武威市民勤縣現已成為我國沙塵暴四大策源地之一。讀表1及圖6,回答13~14題。 表1:
年份
石羊河年均徑流量(/108m3)
流入民勤年均徑流量(/108m3)
1957
13.31
4.64
2010
13.03
0.98
13.民勤綠洲水資源最充沛的季節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4.導致近50年來,民勤綠洲迅速退化的根源在于
A.全球變暖,石羊河水量明顯減少 B.流域內用水量增加,上游來水減少
C.大量地表徑流在沙漠地區下滲 D.草原破壞使地表徑流減少
讀“某能源基地產業鏈示意圖”(圖7),完成15~16題。
15.E、F處的工業部門分別是
A.電力工業 建材工業 B.煤炭工業 電力工業
C.建材工業 機械工業 D.建材工業 電力工業
16.此產業鏈體現了可持續發展思想,下列不是其理由的是
A.充分利用廢棄物 B.綜合利用資源,提高資源利用率
C.減少污染物排放,保護環境 D.產品多樣化,市場廣闊
下圖(圖8)為我國南方某河流流域示意圖。讀圖回答17~18題。
17.下列對該河流的水文特征描述錯誤的是
A.河流年徑流量較大 B.河流的汛期較長,主要集中于夏季
C.冬季有結冰期,含沙量較小 D.河水以雨水補給為主
18.圖中河流流域中上游重點發展了有色金屬冶煉工業,其主要的區位優勢是
①有色金屬原料豐富?、诹畠r水電 ③經濟發達,基礎好?、芸萍及l達?、萘畠r水運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
二、雙項選擇題(本大題共8小題。每小題3分,共24分;每小題全選對者得3分,其余情況均不得分。在下列各小題的四個選項中.有兩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紅水河,為西江上游的別稱,流域內山嶺連綿,地形崎嶇,水力資源十分豐富,它的梯級開發已被我國列為國家重點開發項目。讀“珠江流域概況圖”(圖9),回答 19~20 題

19.紅水河水電梯級開發對珠江三角洲地區的影響主要有
?A.滿足用電需求的增長??? B.加劇珠江三角洲的洪澇災害 ?C.改善大氣環境質量????? D.不易出現淤積減慢或侵蝕后退
20.下列符合紅水河流域綜合開發利用方向的是:
?A.微電子工業? B.有色金屬冶煉工業 ?C.發展木材加工和制藥工業? D.發展甜菜、花卉等城郊農業
廣告:XX車輛監控管理系統可通過監控中心,對出租車進行全程監控,可實時顯示車輛所在的位置,并可以對車輛進行軌跡回放,停車地點、停車時間及運行速度等,監控中心可對出租車進行調度管理、人員管理,有效地控制車隊、降低成本、增加收入、提高人車安全、為社會提供更高水平的服務。據此完成21~22題。
21.該廣告中提到的出租車監控系統所采用的技術是
A.RS B.GIS C.GPS D.數字地球技術
22.你認為該系統可運用在下列哪些領域
A.城市公交車 B.私家車 C.企業班車 D.民航班機
讀2009全國各省、市、區經濟綜合競爭力排名圖(1-3,競爭力由強到弱)(圖10),回答23~24題

23.長江干流經過的省級行政區中,經濟綜合競爭力排名處于中上位次的組合是
A.滬、蘇、皖、????????? B.浙、豫、陜
C.贛、鄂、渝、蜀??? ??? D.湘、黔、滇、藏
24.內蒙古經濟綜合競爭力強,其發展的優勢區位條件有
A.人力資源豐富? B.礦產資源豐富? C.交通發達? D.草場資源豐富
改革開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區迅速推進工業化,同時加快了城市化進程,據此回答25—26題。
25.珠江三角洲地區工業化進程中的兩個階段的主導產業分別是
A.勞動密集型產業 B.市場指向型產業
C.動力指向型產業 D.高新技術產業
26.珠江三角洲地區的工業化、城市化過程帶來的問題主要有
A.生態環境問題日趨嚴重 B.產業升級面臨困境
C.城鎮數量增多 D.逆城市化現象凸現 
第Ⅱ卷(綜合題 共60分)
三、綜合題(本大題共4小題.滿分為60分。請在答題紙上相應的答題區域內書寫答案。)
27.讀下圖(圖11),完成下列各題。(13分)
(1)甲圖為美國的 工業區,乙圖為德國的 工業區,兩工業區目前都處于區域發展的 階段。(3分)
(2)甲圖中A城市初期階段發展鋼鐵工業的有利條件是 。(3分)
(3)試分析20世紀50年代以后,乙圖所示工業區的傳統產業衰落的原因?
。(4分)
(4)20世紀60年代以后,為了使區域經濟得到復蘇,圖示兩工業區采取了哪些相同措施?
。(3分)
28.圖12為“我國某區域圖”,結合所給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5分)
材料一 圖中M地區是我國最先實行“保護性耕作法”的地區,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N地區也開始推行這種耕作法。
材料二 農業部于2003年11月6日發文要求:在我國75%以上的農村地區要逐步推廣中國農科院、內蒙古農科院的農業耕作研究成果“保護性耕作法”。對耕地實行淺耕或免耕措施,并在農作物收割時,用秸稈粉碎機將農作物秸稈粉碎回田(地),或將莊稼茬子留在田(地)里過冬。
材料三 表2中的數據是圖中M地區已推行“保護性耕作法”,而N地區沒有實行時的土壤、大氣在春、冬季時平均情況統計資料。
表2:M、N兩地不同耕作方法對環境影響
地區
土壤水分
土壤空氣
土壤有機質
大氣懸浮質
大氣水分
M
23.5%
16.7%
3.2%
3.4%
34.5%
N
6.3%
25.5%
0.7%
14.6%
18.6%
(1)填出圖中兩個地區的名稱。
M________;N________。這兩個地區被譽為“________”。(6分)
(2)“保護性耕作法”的主要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材料三顯示,“保護性耕作法”保護了土壤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使大氣中________減少,________增加。(4分)
(4)圖中地區在發展農業生產的過程中可能產生哪些問題?實施“保護性耕作法”以后,對農業生態環境可以有哪些改善?(3分)
29.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7分)
材料一 2008年初,世界最長的跨國天然氣管道西氣東輸二線工程正式開工。該工程外連土庫曼斯坦的中亞天然氣管道,西起我國霍爾果斯,南至廣州、深圳和香港,是世界上最長的跨國天然氣管道,將國內外天然氣輸送到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其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材料二 西氣東輸二線工程示意圖(圖13)
材料三 隨著中國區域發展戰略重心從南到北(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從東到西(東部率先—中部崛起—西部開發)移動,中國產業也開始出現轉移。作為撐起中國電子工業兩翼的珠三角和長三角,在后金融危機時代,露出完全迥異的兩種表情:越來越多的電子企業從廣州、東莞搬出,越來越多的港臺及海外電子企業涌入上海、浙江。
(1)完成A、B兩區域特征的比較。(5分)
項目
A地區
B地區
地形區名稱

珠江三角洲
氣候類型

亞熱帶季風氣候
自然帶類型
溫帶荒漠帶

礦產資源
 等能源豐富
能源、礦產資源貧乏
農業生產
主要糧食作物為小麥
主要糧食作物為
(2)簡述西氣東輸工程對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經濟發展的重要意義。(8分)
(3)材料三中提到電子企業由珠三角地區轉移到長三角地區,這是因為與珠三角相比,長三角地區 ;目前,環渤海地區在經濟的持續發展中遇到的主要制約因素是 。 (4分)
30.2011年被稱為濕地之年,既是《濕地公約》成立40周年,也是《中國濕地保護行動計劃》頒布實施10周年。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5分)
材料一 中國主要濕地分布圖(圖14)
材料二 鄱陽湖是我國第一大淡水湖生態濕地,也是我國十大生態功能保護區之一。2009年12月12日,國務院正式批復《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標志著建設鄱陽湖生態經濟區上升為國家戰略;2011年12月22日,鄱陽湖自然保護區獲得“中國最美濕地”獎。
材料三 鄱陽湖生態經濟區位置示意圖(圖15)
(1)關于“3S”技術在濕地生態環境保護監測中的應用,正確的是 (選擇填空)。
①利用RS動態檢測湖泊面積,及時把握其動態變化 ②利用GPS確定已消失和現存的湖泊位置,提供參考數據 ③利用RS模擬演示湖泊消失過程,分析成因 ④利用 GIS技術提高人們環保意識,減輕環境壓力
A.①② B.②④ C. ①③ D.③④
(2)根據材料一分析我國西北地區濕地少的主要原因。
。
(3)根據材料二分析鄱陽湖濕地對湖區周邊城市生態環境所起的作用。

(4)根據材料信息和所學知識,分析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發展的區位優勢。
。
(5)某中學地理小組開展研究性學習,擬定了課題“鄱陽湖濕地生物多樣性研究”,請你確定資料收集的內容和途徑。
內容: 。
途徑: 。
江蘇海安縣實驗中學2012—2013學年度第一學期期中考試高二地理(選修)參考答案
海安縣實驗中學2012-2013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政治試題(必修)
第 Ⅰ 卷 ( 客觀題 答案填寫在答題卡上)
一、判斷題(正確的填A,錯誤的填B)
1、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
2、哲學是“科學之科學”,哲學為具體科學提供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指導。
3、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
4、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是哲學中的兩個基本派別。
5、物質是宇宙間的一切客觀存在著的事物和現象的總和。
6、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在于它的物質性,世界是物質的世界。
7、運動是無條件的、絕對的、永恒的,靜止是有條件的、相對的、暫時的。
8、人類可以認識規律,利用規律,創造規律,為人類造福。
9、聯系是普遍的,世界上任何兩個事物之間都存在著聯系。
10、 聯系的觀點、發展的觀點是唯物辯證法的兩個總特征。
二、單項選擇題(四個答案只有一個是正確的,選出其中正確的一個)
11、哲學是
A、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B、對自然科學的概括和總結
C、一種樸素的世界觀 D、理論化、系統化的世界觀
12、關于哲學與具體科學之間關系說法正確的是
A.哲學是具體科學知識的總和 B.哲學就是具體的科學知識
C.哲學是具體科學的概括和總結 D.哲學是具體科學的基礎
13、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根本區別在于是否承認
A.世界是永恒變化的 B.精神對物質又反作用
C.世界是統一于物質的 D.世界是普遍聯系的
14、下列屬于唯物主義觀點的是
A.“物是觀念的集合” B.“心外無物”
C.“陰陽二氣,充滿太虛,此外更無他物” D.“存在即被感知”
15、古希臘哲學家泰勒斯有句名言:“水是萬物之源”;我國古代也有“五行說”,認為世界是由水、木、金、火、土演化而來的。這兩種觀點的共同之處在于 A.科學地揭示了世界的本原??? B.肯定了意識對物質的能動作用?? C.肯定了物質和意識具有同一性?? D.認為世界是物質的,堅持了唯物主義的根本方向
16、我們應該這樣認識物質概念
①它是指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②它是在概括萬事萬物都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即客觀實在這一共同特性的基礎上形成的③它是世界的本質的反映④它是抽象的、虛幻的東西
A、①②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7、物質的唯一特性是
A、客觀實在性 B、可知性 C、運動 D、聯系
18、古希臘哲學家底克拉魯認為,萬物只是一種不可名狀的“旋風”,瞬息萬變。他拒絕給事物以名稱,主張對客觀事物“什么都不能說”。其錯誤在于
A、否定了事物的客觀性 B、夸大了人的主觀能動性
C、否定了事物的相對靜止 D、割裂了物質和運動的關系
19、物質的固有屬性和存在方式是
A.客觀實在性 B.運動 C.主觀能動性 D.可知性
20、荀子說:“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天不為人之惡寒也輟冬,地不為人之惡遼也輟廣”。其哲學含義是規律
A、是不可抗拒的 B、既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消滅
C、存在和發生作用需要有一定的條件 D、存在和發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21、對意識的認識是多角度的,下列屬于從意識的本質角度看的是
A.意識的形式是主觀的 B.意識是客觀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
C、意識是物質世界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 D.意識是人腦特有的機能
22、《三國演義》寫盡了十八般兵器,但是沒有寫到手槍;《封神榜》寫盡商紂宮廷的奢華、卻沒有提到互聯網、高爾夫。這是因為
A.意識活動沒有主動創造性 B.人們的意識無法反映未來
C.意識的內容來源于客觀存在 D.人的意識無法把握事物的本質
23、江蘇省修建的世界第一大斜拉橋蘇通大橋、北京2008年奧運會主場館“鳥巢”,都是先由工程師設計圖紙,后由建筑工人按圖紙施工建設。這說明
A.人的意識能夠決定客觀事物產生??? ?B.人的意識具有能動作用
C.人的認識能力是無限的????????? D.在一定條件下,意識可以先于物質產生
24、下列活動不屬于實踐活動的是( )
A、學生學習文化知識 B、教師講課 C、農民種田 D、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25、有人學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認為愚公真”愚”,為什么移山不用炸藥炸,不用汽
車運呢?這種觀點錯在否認了實踐的
A、客觀物質性 B、主觀能動性 C、社會歷史性 D、直接現實性
26、真理都有自己適用的范圍,這說明了
A.真理是普遍的 B.真理是主觀的 C.真理是有條件的 D.真理是絕對的
27、 中國科幻作家劉慈欣說:“恰如大航海時代航海家的探索導致了新世界的發現,中國的太空探索在發展科技的同時,一步步地把普通人的眼睛引向宇宙深處?!辈牧戏从车恼軐W道理是
A.實踐是認識的根本目的 B.認識對實踐具有促進作用
C.實踐是認識發展的根本動力 D.實踐是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唯一標準
28、下圖“只要路是對的,就不怕路遠”給我們的啟示是(  )
A.發揮主觀能動性是正確認識事物的前提 B.實踐具有主觀能動性
C.事物發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 D.探索真理的過程中要正確地對待錯誤
29、由于金融危機帶來的巨大的就業壓力,使得許多白領在今年拜年時禁止說以下內容:財源廣進(“裁員廣進”)、 財源滾滾(“裁員滾滾”)、 心想事成(“薪餉四成”)。這顯然違背了聯系的
A.普遍性 B.多樣性 C.主觀性 D.客觀性
30、蝸牛慢慢地往葡萄藤上爬,被甲蟲看見了?!拔梗瑯渖弦活w葡萄也沒有,你爬上去干什么?”“我知道。可是等我爬到了藤上的時候,葡萄就該長出來了。”這則寓言給我們的啟示是(  )
A.要堅持量變和質變的統一 B.主觀想象比客觀事實更重要
C.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 D.根據事物固有的聯系建立新的聯系
“如果你把一個壞蘋果留在一桶好蘋果里,結果你將得到一桶爛蘋果?!边@就是壞蘋果法則。據此回答下列兩題:
31、“壞蘋果法則”體現的哲理是
A、一切從實際出發是做好各項工作的起碼要求 B、聯系是普遍的、無條件的
C、任何事物都與周圍的事物相聯系 D、人們不能把主觀聯系強加給事物
32、“壞蘋果法則”給我們的哲學啟示是
A、應堅持主觀與客觀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B、看問題應具體分析事物的聯系
C、要搞好局部,使整體功能得到最大發揮 D、要重視意識的能動作用
33、“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淵,不知地之厚也?!边@段話說明了
A、人的一切知識都是從實踐中獲得的 B、人的意識具有創造性
C、認識有時是獨立于實踐之外的 D、實踐是認識的基礎
34、江蘇人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形成了許多可貴的精神,如張家港精神、昆山精神、華西精神等。江蘇人發揚這些精神,有力地促進了江蘇經濟的發展。這體現了 ①文化影響人們的思維方式 ②先進文化源于社會實踐 ③意識具有能動作用 ④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35、赫拉克利特說,世界是—團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燒,在一定的分寸上熄滅。它包含的哲學道理有①世界是物質的②物質是運動的③物質運動是有規律的④規律是可以認識和利用的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②③④
36、真理最基本屬性是( )
A.主觀性 B.客觀性 C.科學性 D.能動性
37、不同的經濟學家對奧運后經濟會不會出現蕭條反映不同,這說明
A.經濟發展是不確定的,無規律可循 B.意識的內容是主觀的
C.不同的人對同一事物的反映不會相同 D.意識是客觀存在的主觀映象
38、國家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本質要求。從原來國家經濟“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提法的變化說明
A.世界是物質的,同時意識對物質具有反作用
B.事物都是對立統一的
C.價值觀對人們的實踐活動具有積極的指導意義
D.真理是相對的,認識總是要隨著實踐的變化而變化發展
39、從哲學上看,下列對“發展”理解正確的是
①事物性質和狀態的改變是發展 ②事物量變到一定程度的結果就是發展 ③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就是發展 ④事物前進性和上升性的變化趨向才是發展
A.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40、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的綜合國力大大增強,國際地位顯著提高,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四位。這體現了唯物辯證法的
A、事物是普遍聯系的 B、事物是變化發展的
C、矛盾具有普遍性 D、前進性和曲折性相統一的觀點
第II卷 主觀題(30分)
三、簡答題:
41、(8分)為確保世博會期間環境空氣質量優良,上海市制定了世博環境空氣質量保障方案,提出多種應對措施。針對一些高污染、技術工藝落后的企業,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公共交通,有效控制了中心城區的機動車尾氣污染;實行揚塵污染防治規范化管理;針對有些苗木商推銷古樹的現象,專家稱決不會把古樹移植到園區,世博會的綠化環境決不會以破環別處的生態資源為代價。通過這些措施,上海環境空氣質量狀況明顯改善,實現了自然、人、城市的和諧交融。
結合材料,運用辯證唯物論知識回答上海市政府制定的方案和措施的合理性。(8分)
42、(8分)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我國的社會保障體系正在逐步健全完善,從20世紀90年代后半期我國開始實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目前這一制度逐漸延伸到農村。到2007年底,3450多萬農村貧困居民納入保障范圍。
溫家寶總理說:“一個艦隊決定它速度快慢的不是那個航行最快的船只,而是那個最慢的船只,如果我們改善了最困難群體的生活狀況,也就改善了整個社會的生活狀況。
溫總理的話體現了有關唯物辯證法聯系的哪些哲學道理?
四、探究題:
43.(14分)
材料一:神舟九號飛船有兩大任務引人注目。首先是搭載了中國首位女航天員劉洋。這可以積累女性在生理、心理及航天醫學方面的飛行試驗數據,通過分析這些數據可以使女航天員的地面訓練更加科學合理。其次是執行了與天宮一號的自動交會和手動交會對接任務,標志著我國的空間交會對接技術已經非常成熟。三名航天員還將進行大量科學實驗,獲取在地球重力狀態下無法得到的數據。
(1)上述材料是如何體現實踐是認識的基礎的?
材料二:我國廣大航天人發揚勇于創新的進取精神,在基礎較弱、技術積累較少的情況下,奮力拼搏、集智攻關,迎難而上,攻克一個個尖端課題,突破一項項關鍵技術,完成了從“神一”到“神九”的研制。根據載人航天工程第二步任務規劃,我國將在2010年至2015年間發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和“天宮二號”、“天宮三號”兩個空間實驗室。
(2)材料二是如何體現唯物辯證法的發展觀的?
高二年級期中考試政治試卷(必修)答案:
海安縣實驗中學2012-2013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政治試題(必修)
第 Ⅰ 卷 ( 選擇題 答案填寫在答題卡上)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3小題,每小題2分,共計66分。在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最符合題意的。
1.人生在平淡中尋找幸福,在細微中品味幸福,在孤獨中守望幸福,在遺忘中懷念幸福。幸福的生活需要哲學的指引,這是因為 
A.哲學的智慧產生于人類的實踐活動 B.哲學是對實踐活動的科學總結
C.哲學是指導人們生活得更好的藝術 D.哲學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2.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觀,但并非人人都是哲學家。就這一問題的理解甲、乙、丙、丁四位同學分別發表了自己的觀點。其中正確的是
A.甲:一般人的世界觀是自發的零散的 B.乙:一般人的世界觀與哲學沒有關系
C.丙:哲學是對具體生活的概括和升華 D.?。阂话愕氖澜缬^對生活不起作用
3.德國物理學家朗克說:“研究人員的世界觀將永遠決定他的工作方向?!边@告訴我們
A.具體科學的進步推動著哲學的發展
B.哲學是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
C.一切哲學都是對具體科學知識的概括和總結
D.哲學給具體科學研究以世界觀和方法論指導?
4.貫穿哲學發展始終的基本問題是
A.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 B.客觀精神與主觀精神的關系
C.可知與不可知的關系 D.思維和存在的關系
5.下列說法中能體現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根本分歧的是
A.“生死由命,富貴在天”與“萬物皆備于我”
B.“世異則事異,世異則備變”與“天不變,道亦不變”
C.“氣者,理之依也”與“理生萬物,理主動靜”
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與“秀才不出門,全知天下事”
6.中國古代的“五行學說”把世界的本原歸結為“五行”,認為宇宙萬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種基本物質的運行和變化所構成。這種觀點
A.堅持了唯物主義的基本方向,但缺乏科學依據
B.具有機械性、形而上學性和歷史觀上的唯心主義等局限
C.正確地揭示了物質世界的基本規律,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D.是游離于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之外的獨立的哲學派別
7.孔子認為:“生死由命,富貴在天?!泵献诱J為:“萬物皆備于我?!睂@兩種觀點的認識正確的是
A.前者強調客觀條件,后者強調主觀條件 B.前者否認意識的作用,后者夸大意識的作用
C.前者是客觀唯心主義,后者是主觀唯心主義 D.前者是唯心主義,后者是唯物主義
8.英國哲學家休謨認為:“一切外部的事物都不過是人們的一些主觀感覺和印象。因此,人們在認識中只能和感覺發生關系,不能超出感覺之外。在感覺之外有什么東西,人們無法知道。我們之外的外部世界是否存在,也是不知道的?!毙葜兊纳鲜鲇^點屬于 A.客觀唯心主義??????B.唯物主義?????C.可知論??? ?????D.不可知論
9.2012年6月,“蛟龍”號載人潛水器7000米級海試中,三次下潛深度超過7000米,
最大下潛深度達到7062米,達到了預定的試驗目標,取得了圓滿成功。這說明了
A.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B.規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觀性
C.思維與存在具有同一性 D.思維是對存在的正確反映
10.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直接理論來源是
A.無產階級的產生和發展 B.三大發現和自然科學的巨大進步
C.德國古典哲學 D.黑格爾的唯物主義和費爾巴哈的辯證法
11.馬克思主義哲學之所以是科學的,是因為
①它堅持科學的實踐觀點
②它的全部理論都來自實踐,又經過實踐的反復檢驗
③它是“改變世界”的科學、指導人類解放的科學
④它是無產階級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2.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和發展的過程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產生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下列表格中內容是對這四大理論成果的描述,請把序號填入相應的位置,順序正確的答案是
①毛澤東思想 ②鄧小平理論 ③“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④科學發展觀
內容描述
理論成果
創造性地回答了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
進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發展、為什么發展、怎樣發展的重大問題,初步形成了馬克思主義關于社會主義發展的系統理論
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初步回答了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如何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問題
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是貫穿這一思想各個組成部分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是這一思想的活的靈魂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④③②① D.③④②①
13.“物質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這里的“客觀實在”是指
A.世界上萬事萬物的總和 B.自然界中客觀事物的共同屬性
C.所有有形的物體 D.萬事萬物共同的屬性
14.下列與“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蘊涵的哲理相同的是
A.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 B.灌足急流,抽足再入,已非前水
C.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 D.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變道亦不變
15.法國巴黎的報紙上曾登過一則廣告:“每個人只要花25生丁就可以得到既經濟又沒有絲毫困憊痛苦的旅行方法。”布朗立即寄去了25生丁。不久,他收到回信:“先生,請您安靜地躺在您的床上,并且請牢記:我們的地球是在旋轉肴的,在巴黎的緯度—49度上,您每圣夜要跑數萬公里。假如您喜歡看沿路關好的景致,就請您打開窗簾,盡情地欣賞星空的關麗吧!”布朗頓時目瞪口呆。如果請你為布朗討回公道,你使用的哲理應該是
①靜止是相對的、無條件、暫時的  ②世界是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統一
③運動是物質的唯一特性 ④否認相對靜止的詭辯論是錯誤的
A.①③     B.①②     C. ②④    D.③④
16.下列觀點中屬于承認絕對運動,否認相對靜止的是
①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 ②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③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進同一條河流 ④世異則事異,事異則備變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7.下列選項中,屬于規律的一組是
①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②新陳代謝
③市場商品的價格時漲時落 ④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狀況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②
18.當火星與太陽視黃經相差180度時,稱為火星沖日。2012年3月4日發生的“火星沖日”
現象,被人們成功的預測并觀測到,從而積累了更多關于火星的資料。這告訴我們
A.意識是人類大腦的特有機能
B.發揮主觀能動性,就能把握規律
C.人們可以根據意愿改變規律
D.規律具有客觀性,可以認識利用
19.右圖給我們的啟示
①調査研究,就能得出正確結論
②深入實際,才使主觀與客觀相符合
③一切從實際出發,探求事物的本質
④親身實踐,才能獲得認識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20.西方四大世界性通訊社之一法新社文章稱,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的作品關注中國動蕩的20世紀。他的作品帶有政治意義,有著黑色、憤世嫉俗的幽默感。作品背景包括辛亥革命、抗日和中國內部的斗爭等。這表明
①文學世界是創作者對客觀存在的主觀映象
②文學創作是人腦脫離客觀原型的主動創造
③文學創作具有主動創造性和自覺選擇性
④文學創作是意識能動改造世界的具體形式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1.有人學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認為愚公真”愚”,為什么移山不用炸藥炸,不用汽
車運呢?這種觀點錯在否認了實踐的
A.客觀物質性 B.主觀能動性 C.社會歷史性 D.直接現實性
22.英國作家惠茲里特說:“一個除了書本以外一無所知的純粹學者,必然對書本也是無知的。”與這句話蘊涵的哲理相一致的名言還有
①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②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③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④讀有字的書,還應去讀生活這本無字的大書
A.②③???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3.實踐之所以能成為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原因在于
A.實踐是主體對客體的能動的反映 B.實踐是鍛煉和提高了人的認識水平
C.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 D.實踐是連接主觀與客觀的橋梁
24.一次,愛迪生發明了一架自動記錄投票數的裝置,以加快國會的工作。一位議員告訴他,他們無意加快議程,有時慢慢投票是出于政治上的需要。從此,愛迪生決定,再也不搞人們不需要的任何發明。這表明
A.書本知識要和具體實踐結合 B.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
C.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 D.認識對實踐具有決定作用
25.車爾尼雪夫斯基說:“真理之所以為真理,只是因為它是和謬誤以及虛偽對立的。”這
句話告訴我們
A.真理只有一個,真理面前人人平等B.人們追求真理的過程不是一帆風順的
C.追求真理是圓圈式的循環運動 D.真理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
26.任何真理都是相對于特定的過程來說的,都是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
統一。這表明真理是
A.客觀的 B.具體的有條件的 C.抽象的 D.絕對的
27.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征是
①聯系的觀點 ②發展的觀點 ③矛盾的觀點 ④物質的觀點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8.一個男人在社會上可能扮演父親、兒子、學生、教師、管理者、被管理者等不同角色。這種現象從哲學上說反映了聯系的
A.多樣性 B.客觀性 C.主觀性 D.普遍性
29.2012年5月,國家發改委批復《江蘇省沿江城市群城際軌道交通網規劃》,其中,南京至儀征線將在“十三五”期間開建,屆時寧鎮揚的“一小時都市圈”正式形成。這將帶動三市的文化、旅游等相關產業的發展。這說明
①發揮主觀能動性,人可以創造有利于實踐的具體聯系
②離開了人為事物的聯系,自然事物的聯系就不能實現
③人為事物的聯系是主觀的,自在事物的聯系是客觀的
④人們可以根據事物固有的聯系改變事物狀態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0.“附著在大地上,你是土壤。沉浮在空間里,你是塵埃?!绷窒5亩淘姟锻痢诽N含的哲理是 ①整體與部分是對立的 ②整體與部分是統一的 ③整體離不開部分 ④部分離不開整體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31.古人云:“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br/>今日西方教育家斷言:“不提高就死亡?!边@體現了發展的
A.狀態 B.實質 C.源泉 D.趨勢
32.下列對俗語、諺語和詩句所包含的哲理表述正確的是
①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堅持客觀唯心主義的觀點
②一著不慎,滿盤皆輸——整體與部分的辯證關系
③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不養兒不知父母恩——實踐是認識的來源
④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新事物必然戰勝舊事物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33.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分三步走:2012年底前完成無人和載人空間交會對接試驗,突破和
掌握空間交會對接技術;2016年前研制并發射空間實驗室,突破和掌握空間站關鍵技術,
開展一定規模的空間應用;2020年前后研制并發射核心艙和實驗艙,在軌組裝成載人空間
站,突破和掌握載人空間站建造和運營技術、長期載人飛行技術,并開展較大規模的空間應
用。這表明
A.事物之間的聯系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
B.事物的變化發展的是量變和質變的統一
C.事物的發展是肯定和否定的辯證統一
D.事物的發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
第 Ⅱ 卷 (非選擇題 答案填在答題紙上)
二、簡析題:本大題共3個小題,每小題12分,共36分。運用所學知識對所提問題進行簡明扼要分析和說明。
34.艾賓浩斯是德國著名的心理學家,他對記憶的保持作了重要研究,并繪制出著名的“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如下圖)。這條曲線告訴人們在學習中的遺忘是有規律的,遺忘的進程不是均時的,開始時候很快,一定時候后幾乎就不在遺忘了,這就是遺忘的發展規律,即“先快后慢”的原則。由此,我們復習的最佳時間是學習后的1~24小時,最晚不超過2天,在這個區段內稍加復習即可恢復記憶。過了這個區段因已遺忘了材料的72%以上,所以復習起來就“事倍功半”。
請結合《生活與哲學》中規律的觀點,談談你對上述材料的理解。(12分)

35.“1992年,又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寫下詩篇。”2012年是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發表南方談話二十周年。鄧小平同志強調“改革步子要穩。隨時總結經驗,也就是要‘摸著石頭過河’”,揭示了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20年來,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偉大實踐,使人們從“凡事要問一問姓社姓資”的束縛中解脫出來;20年來,這一談話精神不斷被現代化實踐證明其正確性,;20年來,現代化實踐也不斷結出碩果,改革開放實踐的根本目標是實現共同富裕,中國經濟總量已躍居世界第二。值南方談話發表二十周年之際,中國將充滿信心,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和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而奮斗探索。
結合材料,運用認識論的知識,說明南方談話發表二十年來反映出的哲學道理。(12分)
36.2012年9月10日,日本政府不顧中國政府持續警告,悍然宣布對釣魚島實施“國有化”,引發許多中國民眾的強烈憤慨。幾天來,我國不少城市都爆發了針對日本的示威游行。“抵制日貨”標語伴隨著中國人的游行示威。甚至,出現了少數人打砸“日貨”的過激行為。
資料鏈接:
二十世紀上半葉,中國的“抵制日貨”運動中,所涉及的貨物是相對簡單的,主要是棉紗織品、日用百貨等輕工業產品,也包括日本在中國的采礦生產。這時期,日本資本對中國的大規模直接輸出相對較少,所以抵制日貨對民族工業的發展也起到了一定的幫助。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在經濟全球化模式下,所謂的“日貨”,不再是日本紗廠生產的棉布,或者從日本進口的商品,而通常是具有日本的核心部件、知識產權、營銷計劃的商品或服務。中日貿易中相當大的一部分,都是這種隱性的“日貨”,不可能斷絕與日本經濟技術聯系。
⑴請用認識論有關真理的知識,談談你對“抵制日貨”的看法。(4分)
⑵在此背景下,理性愛國思潮逐漸在網絡和社會上興起,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人們浮躁的想法。請你結合唯物辯證法發展的有關知識,談談如何理性愛國。(8分)
三、探究題:本題18分。結合背景材料進行探究,能夠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綜合運用有關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創造性地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策略等。
37. 2012年以來,全國新聞界積極開展“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大批編輯作者
深入基層蹲點調研、采訪寫作,在了解基層實際、反映群眾意愿、樹立良好形象、推動具體
工作上取得積極進展。據此高二⑴班研究性學習小組的同學對此展開了主題為“深入基層實
踐,守望幸福家園”社會實踐探究活動,請你一起參與探究活動。
【追根溯本源】
同學們在對“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的活動號召進行了研讀,他們了解到“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是一個有機的整體。“走”是途徑、是載體,“轉”和“改”是目的、是重點,只有在“走”的過程中實現了“轉”和“改”,這項活動才能達到預期目標。文化工作堅持“走轉改”,是對馬克思主義哲學聯系觀的生動詮釋。
⑴請運用聯系的觀點分析“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的內涵。(6分)
【行進在中國】
隨著黨的十八大即將召開,同學們通過研究性學習發現了十七大以來,中國可喜的變化。以下是他們發現的典型成果代表:
新藏公路,簡稱:新藏線,即國道219線,是進藏公路中海拔最高、路段最艱險的,也被稱為云端上的生命線。2010年,這條有著50年歷史的新藏公路開始全線修整改建。在高原上修筑公路,最大的難題是凍土層,而整個新藏線80%都是凍土層。面對實際情況,科研人員及施工人員在保護生態環境的條件下,結合國內外先進技術,克服重重困難,采用了新技術,如溫拌溫鋪劑、L型熱棒等高新技術,攻克一系列世界性難題,彰顯出當代中國人的改革創新精神,為新藏線改造逐漸提速。同時也使建成后新藏線成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國道。
⑵運用辯證唯物論的有關知識,分析從新藏公路建設得到的啟示。(8分)
【求索與踐行】
“藝術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同學們從這次社會實踐中得到了許多寶貴經驗,同學們將這次實踐總結出的經驗進行了交流分享,請你也分享自己的經驗。
⑶請你嘗試分析同學們經驗分享中體現的哲學道理,并分享自己文學創作的經驗,完成下列表格。(4分)
文學創作經驗
哲學原理
①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
②注重整篇文章的謀篇布局
我的分享:
海安縣實驗中學2012-2013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
數學試題
一、填空題:(本大題包括14小題,每小題5分,共70分)
1. 命題“”的否定是 .
2. 同時擲兩顆骰子,得到的點數和為4的概率是 .
3. 雙曲線的漸近線方程是 .
4. 根據如圖所示的偽代碼表示的算法,可得f(1) +f(4)= .
5. 五個數1,2,3,4,x的平均數是3,則這五個數的標準差是 .
6. 某公司生產三種型號的轎車,產量分別為1200輛、6000輛和2000
輛,為檢驗該公司的產品質量.現用分層抽樣的方法抽取46輛進行檢
驗,這三種型號的轎車依次應抽取_ _、 、 _輛.
7.拋物線y=4x2的準線方程為 .
8. 在平面直角坐標系xOy中,“ab>0”是“方程的曲線為橢圓”的 條件(填寫“充分不必要”、“必要不充分”、“充分必要”和“既不充分也不必要”之一).
9.從一群游戲的孩子中抽出k人,每人扎一條紅帶,然后讓他們返回繼續游戲,一會兒之后,再從中任取m人,發現其中有n人扎有紅帶,估計這群孩子的人數為
10. 如圖是根據所輸入的x值計算y值的一個算法,若x依次取數列
中的前200項,則所得y值中的最小值為 .
11. 若“或或”為假命題,則實數x的取值
集合為 .
12. 下列關于曲線與曲線
幾何性質的敘述,正確的有 . (填上你認為正確的序號)
①焦距相等 ②離心率相等 ③焦點相同 ④準線相同
13. 國家安全機關用監聽錄音機記錄了兩個間諜的談話,發現了30 min長的磁帶上,從開始30s處起,有10s長的一段內容包含兩間諜犯罪的信息,后來發現,這段談話的一部分被某工作人員擦掉了,該工作人員聲稱她完全是無意中按錯了鍵,使從此處起往后的所有內容都被擦掉了,那么由于按錯了鍵使含有犯罪內容的談話被部分或全部擦掉的概率為 .
14.設分別是橢圓的左頂點與右焦點,若在其右準線上存在點,使得線段的垂直平分線恰好經過點,則橢圓的離心率的取值范圍是____ .
二、解答題:本大題共6小題,共90分.解答應寫出文字說明、證明過程或演算步驟.
15.(本小題滿分15分)已知命題p:“方程是焦點在x軸上的橢圓”, 命題q:“方程無實根”.若“p或q”為真,“p且q”為假,求實數m的取值范圍.
16.(本小題滿分15分)已知數列中,且,求這個數列的第m項的值.現給出此算法流程圖的一部分(如圖).
(1) 請你指出圖中上、下兩個空格部分應填上的內容;
(2) 用“For”循環語句寫出對應的算法;
(3) 若輸出,則輸出的m值是多少?
17. (本小題滿分15分)某高校在2012年的自主
招生考試成績中隨機抽取100名學生的筆試成
績,按成績分組:第1組[75,80),第2組
[80,85),第3組[85,90),第4組[90,95),
第5組[95,100]得到的頻率分布直方圖如圖
所示.
(Ⅰ)分別求第3,4,5組的頻率;
(Ⅱ)若該校決定在筆試成績高的第3,4,5組
中用分層抽樣抽取6名學生進入第二輪面試,求第3,4,5組每組各抽取多少名學生進入第二輪面試?
(Ⅲ)在(Ⅱ)的前提下,學校決定在這6名學生中隨機抽取2名學生接受甲考官的面試,求第4組至少有一名學生被甲考官面試的概率.
18. (本小題滿分15分)
(1)已知橢圓的離心率為,準線方程為,求這個橢圓的標準方程;
(2)假設你家訂了一份報紙,送報人可能在早上6:30—7:30之間把報紙送到你家,你父親離開家去工作的時間在早上7:00—8:00之間,請你求出父親在離開家前能得到報紙(稱為事件A)的概率.
19. (本小題滿分15分)箱子中裝有6張卡片,分別寫有1到6這6個整數. 從箱子中任意取出一張卡片,記下它的讀數,然后放回箱子,第二次再從箱子中取出一張卡片,記下它的讀數,試求:
(Ⅰ) 是5的倍數的概率;
(Ⅱ) 是3的倍數的概率;
(Ⅲ) 中至少有一個5或6的概率.

20.(本小題滿分15分)學??萍夹〗M在計算機上模擬航天器變軌返回試驗. 設計方案如圖:航天器運行(按順時針方向)的軌跡方程為,變軌(即航天器運行軌跡由橢圓變為拋物線)后返回的軌跡是以軸為對稱軸、 為頂點的拋物線的實線部分,降落點為. 觀測點同時跟蹤航天器.
(1)求航天器變軌后的運行軌跡所在的曲線方程;
(2)試問:當航天器在軸上方時,觀測點測得離航天器的距離分別為多少時,應向航天器發出變軌指令?
實驗中學2012-2013學年度第一學期期中考試試題
高二數學
12. 下列關于曲線與曲線幾何性質的敘述,正確的有 . ①
①焦距相等 ②離心率相等 ③焦點相同 ④準線相同
13. 國家安全機關用監聽錄音機記錄了兩個間諜的談話,發現了30 min長的磁帶上,從開始30s處起,有10s長的一段內容包含兩間諜犯罪的信息,后來發現,這段談話的一部分被某工作人員擦掉了,該工作人員聲稱她完全是無意中按錯了鍵,使從此處起往后的所有內容都被擦掉了,那么由于按錯了鍵使含有犯罪內容的談話被部分或全部擦掉的概率為.
14.設分別是橢圓的左頂點與右焦點,若在其右準線上存在點,使得線段的垂直平分線恰好經過點,則橢圓的離心率的取值范圍是____ .
二、解答題:本大題共6小題,共90分.解答應寫出文字說明、證明過程或演算步驟.
T←2
For T From 2 To m
S←T+S
End For
Print m, S ………………10分
(3)若輸出,則輸出的m值是5. ………………15分
17. (本小題滿分15分)某高校在2012年的自主
招生考試成績中隨機抽取100名學生的筆試成
績,按成績分組:第1組[75,80),第2組
[80,85),第3組[85,90),第4組[90,95),
第5組[95,100]得到的頻率分布直方圖如圖
所示.
(Ⅰ)分別求第3,4,5組的頻率;
(Ⅱ)若該校決定在筆試成績高的第3,4,5組
中用分層抽樣抽取6名學生進入第二輪面
試,求第3,4,5組每組各抽取多少名學生進入第二輪面試?
(Ⅲ)在(Ⅱ)的前提下,學校決定在這6名學生中隨機抽取2名學生接受甲考官的面試,求第4組至少有一名學生被甲考官面試的概率.
解:(Ⅰ)由題設可知,第組的頻率為;第組的頻率為;
第組的頻率為.……………………3分
(Ⅱ)第組的人數為;第組的人數為;
第組的人數為.
因為第,,組共有名學生,
所以利用分層抽樣在名學生中抽取名學生,每組抽取的人數分別為:
第組:;第組:;第組:.
所以第,,組分別抽取人,人,人. ……………………9分
(Ⅲ)設第組的位同學為,,;第組的位同學為,;
第組的位同學為.
則從六位同學中抽兩位同學有:
共種可能.
其中第組的位同學為,至少有一位同學入選的有:
共種可能,
所以第組至少有一名學生被甲考官面試的概率為.…………15分
18. (本小題滿分15分)
19. (本小題滿分15分)箱子中裝有6張卡片,分別寫有1到6這6個整數. 從箱子中任意取出一張卡片,記下它的讀數,然后放回箱子,第二次再從箱子中取出一張卡片,記下它的讀數,試求:
(Ⅰ) 是5的倍數的概率;
(Ⅱ) 是3的倍數的概率;
(Ⅲ) 中至少有一個5或6的概率.
解 基本事件共有6×6=36個.  ………………2分
(Ⅰ) 是5的倍數包含以下基本事件: (1, 4) 、(4, 1) 、(2, 3)、 (3, 2) 、(4, 6) 、(6, 4) (5, 5)共7個.
所以,是5的倍數的概率是 .………………6分
(Ⅱ)是3的倍數包含的基本事件(如圖)
當時,;當時,,從而,x·y是3的倍數包含的基本事件共20個,
所以, x·y是3的倍數的概率是.…………11分
(Ⅲ)此事件的對立事件是都不是5或6,其基本事件有個,………………13分
所以,中至少有一個5或6的概率是. ………………15分
20.(本小題滿分15分)學校科技小組在計算機上模擬航天器變軌返回試驗. 設計方案如圖:航天器運行(按順時針方向)的軌跡方程為,變軌(即航天器運行軌跡由橢圓變為拋物線)后返回的軌跡是以軸為對稱軸、 為頂點的拋物線的實線部分,降落點為. 觀測點同時跟蹤航天器.
(1)求航天器變軌后的運行軌跡所在的曲線方程;
(2)試問:當航天器在軸上方時,觀測點測得離航天器的距離分別為多少時,應向航天器發出變軌指令?
解:(1)設航天器變軌后的運行軌跡所在的曲線方程為, ………3分
由題意可知,. . ………………6分
曲線方程為. ………………7分
(2)設變軌點為,根據題意可知
得 ,………………9分
或(不合題意,舍去) . ………………11分
代入(2)得 或(不合題意,舍去). ………………12分
點的坐標為, . …………14分
答:當觀測點測得距離分別為時,應向航天器發出變軌指令.
………………15分
海安縣實驗中學2012-2013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
生物試題(必修)
一、單項選擇題:本部分包括40題,每題2分,共計80分。每題只有一個選項最符合題
意。
1.關于內環境穩態調節機制的現代觀點是
A.神經調節 B.體液調節
C.神經—體液調節 D.神經—體液—免疫調節
2.毛細血管和毛細淋巴管管壁細胞的內環境分別是?
①血液和組織液 ②血漿和組織液 ③淋巴和血漿 ④淋巴和組織液?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3.人體的體溫調節中樞、水平衡調節中樞位于 ( )
A.脊髓 B.下丘腦 C.小腦 D.垂體
4.在37℃時,人的血漿滲透壓約為770KPa,相當于細胞內液的滲透壓。正常情況下,血漿滲透壓的大小主要與下列哪項有關
A.血漿中無機鹽、蛋白質的含量 B.血漿的PH
C.血漿中的氧氣、二氧化碳的含量 D.人的體溫
5.下列有關人體激素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激素都是小分子物質 B.激素對化學反應具有催化作用
C.激素參與的調節不屬于體液調節 D.激素由內分泌器官(或細胞)產生
6.在足球賽時,球員踢球瞬間,在突觸小體上完成的信息轉換模式為
A.電信號→電信號 B.電信號→化學信號
C.化學信號→化學信號 D.化學信號→電信號
7.一般成年人可以有意識地控制排尿,即可以“憋尿”,這說明
A.高級中樞可以控制低級中樞
B.排尿中樞位于大腦皮層
C.下丘腦可以產生抗利尿激素
D.滲透壓感受器位于大腦皮層
8.人體感染釀膿鏈球菌后,機體產生的抗體不僅向它發起進攻,而且向心臟瓣膜也發起進攻。這種現象說明機體的( ?。?br/>A.免疫系統功能正常        B.免疫監視功能偏弱
C.免疫清除功能過強        D.免疫防衛功能過強
9.某病原體第一次感染人體,人體不會產生相應的?
A.漿細胞? B.記憶淋巴細胞? C.過敏反應? D.免疫反應?
10.在細胞免疫中,效應B細胞發揮免疫的作用
A.產生抗體與抗原結合 B.直接吞噬靶細胞將其分解
C.將抗原呈遞給T淋巴細胞 D.使靶細胞裂解死亡
11.下列有關艾滋病的說法錯誤的是
A.艾滋病主要通過性接觸、血液和母嬰三種途徑傳播
B.艾滋病病毒主要攻擊T淋巴細胞
C.艾滋病是一種遺傳病
D.艾滋病又稱為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癥
12.利用熟香蕉散發的某種物質來催熟生香蕉,這種物質是
A.二氧化碳   B.乙烯
C.氮氣     D.氧氣
13.反射是動物體或人體對內外環境變化作出的規律性應答,完成反射的結構基礎是
A.反射弧 B.感受器 C.神經中樞 D.效應器
14.興奮在神經元之間傳遞的結構基礎是突觸,突觸的結構包括
A.突觸前膜、突觸間隙、突觸后膜 B.突觸小體、突觸間隙、突觸前膜
C.突觸前膜、突觸小體、突觸小泡 D.突觸前膜、突觸小泡、突觸后膜
15.生長著各種動植物的一片草地,按生態學知識分析,草地、草地中各種生物及草地中的狗尾草,可依次稱為
A.生態系統、群落、種群 B.種群、群落、生態系統
C.群落、生態系統、種群 D.種群、生態系統、群落
16.下圖是神經細胞的膜電位變化示意圖。根據下圖可判斷,神經纖維受刺激后產生了
A.神經反射 B.神經遞質 C.靜息電位 D.局部電流
17.下列兩種激素屬于拮抗作用的是 ( )
A.生長激素和甲狀腺激素 B.胰高血糖素和胰島素
C.甲狀腺激素和腎上腺素 D.促甲狀腺激素和甲狀腺激素
18.能夠延緩葉片衰老的植物激素是 ( )
A.生長素 B.赤霉素 C.細胞分裂素 D.脫落酸
19.屬于初生演替的是
A.裸巖上進行的演替 B.棄耕的農田上進行的演替
C.過量砍伐的森林上進行的演替 D.火災后的草原上進行的演替
20.下列選項中,屬于種群特征的是 ( )
A.信息傳遞 B.物種豐富度 C.年齡組成 D.種間關系
21.大多數生物群落在空間上有垂直分層現象,成為群落的垂直結構。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動物垂直分層現象的主要因素分別是 ( )
A.溫度、食物    B.溫度、陽光  
C.濕度、溫度   D.光照、食物
22.在生態系統中,以植食性動物為食的動物 ( )
A.稱為初級消費者 B.屬于第二營養級
C.稱為次級消費者 D.一般采用樣方法調查其種群密度
23.樹林里多數鳥類在樹冠筑巢、棲息,啄木鳥生活在樹干中,環頸雉則在灌木層和地面活動,這種現象反映了?
A.種群的密度???? B.適應的普遍性??? C.群落的垂直結構??? D.群落的水平結構?
24.在生態系統中,連接生命世界和無機自然界的兩個重要環節是?
A.生產者和非生物成分???????????????? B.消費者和非生物成分?
C.生產者和消費者???????????????????? D.生產者和分解者
25.下列對神經調節和激素調節的敘述錯誤的是
A.神經調節迅速而精確,反應時間短
B.激素調節啟動較慢,持續時間較長
C.神經調節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位是神經元
D.人和高等動物的生理活動主要是通過激素調節協調
26.要調查某生態系統中下列種群的種群密度,應選用標志重捕法的是 ( )
A.一片草地上的蒲公英 B.一塊農田中的玉米
C.一個池塘中的鯽魚 D.一片森林中的黑松
27.在下列圖中,表示種群在無環境阻力狀況下增長的是
28.下列示意圖中,能正確表示種群和群落概念之間關系的是
  
29.頂端優勢現象的原因是 ( )
A.頂端陽光充足有利于生長 B.頂端蒸騰作用強,水肥多
C.頂端產生生長素多促進生長 D.頂端產生生長素向側芽運輸,抑制側芽生長
30.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循環所指的物質是 ( ) 
A.組成生物體的各種有機物 B.組成生物體的各種化合物
C.組成生物體的各種大分子 D.組成生物體的一些基本元素  
31.下圖中,①②③④均為去掉尖端的胚芽鞘,③和④頂端的瓊脂塊上曾放過胚芽鞘尖端,②的頂端是普通瓊脂塊,能直立生長和彎曲生長的依次是
32.對于一片草原來說,流經該生態系統的總能量是
A.太陽能的輻射量 B.生產者的同化量
C.生產者的呼吸量 D.生產者同化量與呼吸量的差值
33.“S”型曲線和“J”型曲線是反映種群增長的數學模型,下列屬于“S”型曲線形成條件的是
A.食物(養料)充足 B.沒有敵害
C.沒有競爭 D.資源、空間有限
34.內環境穩態是機體進行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下列有關內環境及其穩態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內環境由細胞外液和細胞內液組成
B.內環境是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
C.外界環境的變化一定會破環內環境穩態
D.正常情況下內環境的各項理化性質恒定不變
35.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的結構應包括
A.全部的食物鏈和食物網
B.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和食物網
C.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
D.生態系統的成分,食物鏈和食物網
36.下列食物鏈,能成立的是
A.陽光→草→兔→狐??????????? B.田鼠→蛇→山鷹
C.植物→鹿→獅子→細菌??????? D.植物→鼠→蛇→山鷹
37.生態系統中屬于生產者的是
A.僅限于綠色植物 B.僅限于自養生物
C.全部植物及細菌和真菌 D.全部自養生物及部分異養生物
38.下列關于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能量沿食物鏈單向流動      
B.能量沿食物鏈循環流動
C.上一營養級的能量大部分流向下一營養級  
D.消費者的級別越高,所獲得的能量越多
39.右圖是自然界碳循環的簡圖,據圖分析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甲為分解者,乙為消費者,丙為生產者
B.①②③表示CO2 通過甲、丙、乙的作用進入大氣中
C.④表示大氣中CO2進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徑
D.碳元素以無機物形式在丙→乙→甲所示的渠道流動
40.在“探究培養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的動態變化”實驗中,正確的方法是
A.將適量的培養液進行高溫處理,然后立即加入酵母菌
B.將蓋玻片蓋在計數室上后,從蓋玻片邊緣滴加酵母菌培養液
C.若取樣的小方格中酵母菌過多,可選擇鄰近的小方格計數
D.對壓在下方個中的酵母菌,只計數上下兩條界線上的酵母菌
二、非選擇題:本部分包括4題,每題5分,共計20分
41.(5分)下圖是某反射弧的組成示意圖,其中①~⑤表示相關結構。請據圖回答:
(1)在反射弧的組成中,結構③的名稱為 ,結構 (填數字序號)表示感受器。
(2)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是 (填“單”或“雙”)向的,其原因是因為
。
(3)在C處施加一次短暫的有效刺激,該處膜內先后發生的電位變化情況是 。
42.(5分)下圖為甲狀腺激素分泌調節的局部示意圖,據圖回答問題:
(1)如果B、C細胞是甲狀腺細胞,則A細胞分泌的 激素。
(2)如果血液中的甲狀腺激素含量升高,則會抑制
分泌相應的激素,從而使甲狀腺激素含量保持相對的穩定,這叫 調節。
(3)神經調節和激素調節中都有細胞間傳遞信息的信息分子,分別是 和 。
43.(5分)請據圖回答:?
(1)右圖解表示一個生態系統的組成及各成分間的關系,陽光是它的 。?
(2)蛇位于第 營養級,螳螂與黃雀的關系是 。
(3)圖中次級消費者有 ,分解者是 。
44.(5分)如圖為不同濃度的生長素對植物不同器官的作用關系。請據圖回答:
(1)促進芽生長的最適生長素濃度是_______mol·L-1。
(2)生長素進出細胞的運輸方式是__ _____。
(3)B點所對應濃度的生長素對莖生長的效應是_____ __。
(4)某生物興趣小組為探索萘乙酸(生長素類似物)促進某植物插條生根的最適濃度,首先設計了以下三組濃度梯度:
根據上表可知:該實驗是在正式實驗前先做的一個___ ___。為進一步精確測定最適濃度,還應該采取的措施是____ __。
實驗中學2012—2013學年度第一學期期中考試試題
高二生物答案
海安縣實驗中學2012-2013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生物試題(選修)
注意:
1.本試卷考試時間100分鐘,滿分120分。
2.本卷包括第Ⅰ卷和第Ⅱ卷,作答時,第Ⅰ卷答案在答題卡上用2B鉛筆在對應題號下填涂,第Ⅱ卷答案填在答題卡對應題號的空格內。交卷時只交答題卡,在試卷上作答的不得分。
第Ⅰ卷(選擇題,共75分)
一、單項選擇題:本部分包括20題,每題2分,共計40分。每題只有一個選項最符合題意。
1.下列能夠在人體內環境中進行的生理過程是
A.抗原與抗體結合 B.氨基酸的脫水縮合反應
C.淀粉水解成麥芽糖 D.甲狀腺激素的合成過程
2.人體剛剛進入相對寒冷的環境中一定發生的是
A.皮膚溫覺感受器興奮 B.下丘腦的分泌功能增強
C.甲狀腺激素分泌量減少 D.皮膚血流量增加
3.下列關于人體內環境的敘述正確的是
A.飲水不足,抗利尿激素增加會導致內環境穩態失調
B.內環境是一個主要由H2PO4-/HPO42-構成的緩沖體系
C.細胞內外液Na+、K+分布不均勻是神經纖維興奮傳導的基礎
D.內環境中的血漿、淋巴、組織液等成分穩定時,機體達到穩態
4.醛固酮是由腎上腺皮質分泌的一種脂質激素,其受體位于細胞內,該激素作用后可以啟動相關基因的表達,進而發揮對鈉離子和水的重吸收增強、對鉀離子排出量增加的功能,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醛固酮進入細胞的方式是主動運輸
B.醛固酮發揮作用主要是降低了化學反應的活化能
C.醛固酮的主要作用是維持內環境正常的滲透壓
D.醛固酮的主要作用是維持內環境正常的PH
5.右圖是細胞與內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示意圖,①處的箭頭表示血液流動的方向。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④是人體內新陳代謝的主要場所
B.毛細血管管壁細胞生活的具體內環境是②④⑤
C.③④中的蛋白質可以通過毛細淋巴管壁相互交換
D.若②為肝臟細胞,則①處的氧氣濃度高于⑤處
6.下圖是反射弧的模式圖(a、b、c、d、e表示反射弧的組成部分,I、Ⅱ表示突觸的組成部分),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正常機體內興奮在反射弧中的傳導是單向的
B.切斷d、刺激b,不會引起效應器收縮
C.興奮在結構c和結構b的傳導速度相同
D.Ⅱ處發生的信號變化是電信號→化學信號→電信號
7.在缺碘與不缺碘的兩類人群的血漿中,與甲狀腺活動密切相關的兩種激素的含量狀況如下表,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分泌腺體
激素名稱
不缺碘人群激素含量
缺碘人群激素含量
補碘前
補碘后
甲狀腺
甲狀腺激素
正常
降低
正常
垂體
M
正常
N
正常
A.表中M為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N為升高
B.表中M為促甲狀腺激素,N為升高
C.表中M為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N為降低
D.表中M為促甲狀腺激素,N為降低
8.人體感染白喉桿菌后,將啟動系列免疫反應,其中屬于特異性免疫的是
A.鼻腔粘膜分泌殺菌物質抑制白喉桿菌繁殖
B.巨噬細胞通過溶酶體將吞入的白喉桿菌消化
C.口腔中的鏈球菌產生過氧化氫殺死白喉桿菌
D.體液中的免疫球蛋白與白喉桿菌毒素反應,中和其毒性
9.生物學家巴爾的摩認為,艾滋病病毒找到了“愚弄”人類免疫系統的方法,目前科學家試圖以抗體或加強人類免疫系統來防御艾滋病病毒的方法都以失敗告終。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HIV在T細胞內通過二分裂迅速增殖,使T細胞大量死亡
B.艾滋病患者體內無法產生與HIV特異性結合的抗體
C.艾滋病患者死亡的直接原因是多種病原體的侵襲而造成
D.HIV“愚弄”人類免疫系統的方法是易發生基因突變、基因重組或染色體變異等?
10.以槍烏賊的粗大神經纖維作材料,在神經纖維的表面放置兩個相距2~3厘米的電極a和b,在圖中的刺激點給予較強的電刺激(如圖所示)。依據觀測到的電流表指針偏轉情況所繪出的曲線是(  )
11.下列關于生長素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在植物體內可以進行極性運輸和非極性運輸
B.在植物體中含量很少,主要分布在生長旺盛的部位
C.既可以直接參與代謝,也可以給細胞傳達調節代謝的信息
D.對于根和莖的生長都是低濃度促進生長,高濃度抑制生長
12.下列人體各項免疫反應中,不會發生于體液免疫過程中的是
A.吞噬細胞攝取、處理病原體,暴露出該病原體特有抗原?
B.效應T細胞與靶細胞密切接觸并導致靶細胞裂解
C.B細胞可增殖分化形成漿細胞和記憶(B)細胞?
D.T細胞分泌的淋巴因子能促進B細胞增殖、分化
13.如圖為用燕麥胚芽鞘進行的實驗。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①④是一組對照實驗 B.向左彎曲生長的是⑤
C.不生長也不彎曲的是①③ D.單側光能夠對②④起作用
14.右圖為反射弧中神經—肌肉接頭的結構及其生理變化示意圖。發生反射時,神經中樞產生的興奮沿傳出神經傳到突觸前膜,導致突觸小泡與前膜融合,
釋放神經遞質(Ach),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ch與Ach受體結合后,肌膜發生電位變化,引起肌肉收縮
B. Ach從突觸前膜釋放出來穿過了兩層膜
C.突觸小泡的形成與高爾基體有關
D. Ach受體具有特異性,一般是由蛋白質組成
15.從裸巖到森林的演替過程中會發生的是
A.有機物越豐富,土壤的透氣性越差 B.地衣使土壤中有機物減少
C.微生物隨有機物增加而減少 D.灌木容易得到陽光而取代草本植物
16.下列有關人腦功能的說法錯誤的是(  )
A.大腦皮層V區受損患者不能寫字
B.語言功能是人腦特有的高級功能
C.腦中高級中樞可對脊髓中相應低級中樞進行調控
D.由短期記憶到長期記憶可能與新突觸的建立有關
17.目前植物生長調節劑在蔬菜、水果等的種植、保存方面已有較多應用,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用乙烯利催熟香蕉會明顯影響香蕉品質
B.植物生產調節劑具有容易合成、原料廣泛、效果穩定等優點
C.用赤霉素處理大麥可以使大麥種子無需發芽就可以產生α-淀粉酶
D.在蘆葦生長期用一定濃度的赤霉素溶液處理可使其纖維長度明顯增加
18.下列關于“培養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變化”實驗的相關操作,正確的是
A.培養用具必須經過嚴格的滅菌處理,培養液則不需要滅菌
B.培養酵母菌時,必須去除培養液中的溶解氧
C.為了方便酵母菌計數,培養后期的培養液應先稀釋后再計數
D.使用血細胞計數板時,先滴加培養液,然后放置蓋玻片
19.右圖為自然環境中某一生物種群數量變化曲線圖,以下敘述中正確的是
A.cd段波動的直接原因是出生率
B.食物可能是影響cd段波動的重要外源性因素
C.b點時種群有最大自然增長率
D.該種群發展過程中,幼體所占比例ab段小于cd段
20.生長素是人類最早發現的促進植物生長的激素,下列有關植物激素的敘述錯誤的是
A.生長素的作用具有二重性,低濃度促進生長,高濃度抑制生長
B.根尖生長素由分生區的細胞產生,主要作用于伸長區
C.利用細胞分裂素或其類似物處理材料,有利于觀察有絲分裂各期圖像
D.不同濃度的生長素溶液對于同一植物根的促進作用一定不同
21.科學研究發現,某植物莖段再生時,根總是由近根端長出,葉
從近苗端長出(見右圖),這種現象被稱為極化再生。下列說
法不合理的是
A.近根端與近苗端基因的表達情況不同
B.莖段截取后近根端的生長素向著近苗端運輸
C.極化再生過程中發生了細胞分裂和細胞分化
D.生長素對離體莖段細胞的生長具有重要調節作用
22.某小組進行“探究培養液中酵母菌種群數量的動態變化”實驗時,同樣實驗條件下分別在4個容器中進行培養(見下圖),均獲得了“S”型增長曲線。根據實驗結果判斷,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4個容器內的種群同時達到K值  
B.4個容器內的種群初始階段都經歷了“J”型增長
C.容器Ⅲ內種群的K值與容器Ⅱ不同 
D.容器Ⅳ內的種群數量先于容器Ⅱ開始下降
23.科技人員在對草原鼠害進行調查時,隨機選定某區域,第一次放置了100只老鼠籠,捕獲68只鼠,標記后原地放回,一段時間后在相同位置放置了100只鼠籠,捕獲54只鼠,其中標記的鼠有12只,下列有關說法中錯誤的是
A.該區域中鼠的種群密度較大,約為306只,必須積極防治
B.這種調查方法稱為樣方法
C.草原上鼠與牛、羊等是競爭關系,鼠害會嚴重影響畜牧業發展
D.如果在兩次捕鼠期間發生草原大火,統計結果是不準確的
24.甲乙兩種沙門氏菌具有不同的抗原,給大鼠同時注射兩種沙門氏菌,一定時間后從大鼠體內分離出漿細胞,把每一個漿細胞單獨培養在培養液中。提取并保存該大鼠的血清(生物體內的抗體主要存在于血清中)、每一個漿細胞的單獨培養液,下面的實驗中最可能出現的現象是:
A.不同漿細胞的培養液混合,將出現特異性免疫反應
B.將甲乙兩種沙門氏菌同時加入一種單獨培養液中,最多只有一種細菌出現沉淀現象
C.向保存的大鼠血清中加入甲乙兩種沙門氏菌,只有一種細菌出現沉淀現象
D.大鼠的血清與一種漿細胞的單獨培養液混合后,前者含有的抗體與后者含有的抗原將發生免疫反應
25.關于群落的描述不準確的是 ( )
A.水平結構上種群分布與土壤的濕度、光照強度及生物自身的生長特點有關
B.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種豐富度越來越大的方向演替,而且種間關系越來越復雜
C.同一時間栽培,長勢相同的人工馬尾松群落不存在垂直結構的分層現象
D.沙丘上造林、滄海桑田等現象說明了人類活動可改變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26.一種蠅的幼蟲生活在牛的體表,以牛的皮肉為食,可致牛死亡,牛死后遺體被細菌分解。在生態學上,下列敘述中正確的一項是
A.牛為生產者 B.細菌為消費者
C.蠅的幼蟲為次級消費者 D.牛和蠅幼蟲的關系為互利共生
27.右圖表示某生態系統內種群類型數量的變化曲線,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S點之后發生的演替屬于次生演替
B.R→S時間內該生態系統可能遭到嚴重自然災害
C.R時和T時種群類型數量相等,但物種類型不一定相同
D.R時之前和T時之后,群落均未出現演替現象
28.下圖為某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簡圖,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甲是生產者,乙是消費者
B.該生態系統是一個開放的系統
C.能量通過光合作用固定并進入系統,可以熱能形式輸出
D.甲、乙和分解者所貯存的能量之和是輸入該生態系統的總能量
29.氣候變化與生態系統的碳循環密切相關,下表為A、B兩個不同時期陸地生態系統與大氣環境的碳交換情況。
時期
碳吸收量(kgC·a-1)
碳釋放量(kgC·a-1)
A
1.20×1014
1.20×1014
B
1.20×1014
1.26×1014
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生態系統碳的吸收主要通過光合作用實現的,碳的釋放主要是通過呼吸作用實現的
B.表中A時期處于相對穩定狀態,原因是碳的吸收量與釋放量相對平衡
C.由于過度人工碳排放使得植物光合作用受到抑制,破壞了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導致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增加,并引起氣候變化
D.化學燃料的燃燒對現代碳循環影響巨大
30.科學家R.L.Smith研究了不同種類動物的能量變化情況,部分結果如下表所示。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能量數值(大卡/米2·年)
動物種類
攝取量(I)
同化量(A)
呼吸量(R)
生產量(P)
收割蟻(植食)
34.50
31.00
30.9
0.10
小蜘蛛(肉食)
12.60
11.90
10.00
1.90
鹽沼蝗(植食)
3.71
1.37
0.86
0.51
黃鼠(植食)
5.60
3.80
3.69
0.11
A.表中幾種動物同化效率(A/I)最高的為初級消費者黃鼠
B.收割蟻只有不到1%的同化量用于自身生長發育等生命活動
C.占鹽沼蝗攝入食物63%的未同化量可被分解者所利用
D.黃鼠的生長效率(P/A)低的原因是呼吸消耗的能量較多
二、多項選擇題:本部分包括5題.每題3分共計15分。每題有不止一個選項符合題意。
每題全選對者得3分.其他情況不得分。
31.下列各圖中三者關系表達正確的是

32. 下圖表示動物體體溫調節過程的部分示意圖,圖中①、②、③代表激素,當某人走出房間進入寒冷環境中,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血液中激素①、②、③的含量會增加
B.激素①、②對垂體的作用效應都為促進
C.激素①作用的靶細胞也可以是甲狀腺細胞
D.骨骼肌受神經支配,不自主戰栗
33.某小組研究生長素類似物對月季側芽生長的影響,結果如右圖,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 Z濃度一定大于Y濃度
B. X濃度和Y濃度之間大小關系不確定
C. X濃度對月季莖段側芽生長具有抑制作用
D. Y濃度和Z濃度對月季莖段側芽生長都具有促進作用
34.生態學家高斯(Gause)在0.5 mL培養液中放人5個大草履蟲,在培養第5天之后,大草履蟲的數量基本維持在375個左右。對此實驗認識正確的是
A.高斯實驗得到的K值受到培養液容量的限制
B.高斯實驗得到的K值是375
C.如在相同條件下培養變形蟲,K值可能不同
D.重復此實驗,K值有可能不同
35.在生態系統中,營養級越高的生物獲得的總能量越少。下列解釋正確的是
A.各營養級中總有一部分能量被分解者利用
B.各營養級中的能量一部分以熱能形式散失
C.生物維持自身的生命活動消耗一部分能量
D.能量金字塔頂層的生物數量少需要能量少
第Ⅱ卷(非選擇題,共45分)
三、非選擇題(本大題共6小題,共45分)
36.(8分)下圖為下丘腦對內分泌功能的調節有甲、乙、丙三種方式,請回答有關問題:
(1)甲狀腺細胞分泌甲狀腺激素與圖中    相符(填“甲”、“乙”、“丙”),這種調節方式稱為       。直接引起甲狀腺激素分泌的“信號”是     ,接受信號的物質是 。該“信號”只能作用于甲狀腺細胞的根本原因是 。
(2)當血糖濃度升高,直接刺激 的分泌活動增強,此外該過程也受到下丘腦的調節,與圖中 相符(填“甲”、“乙”、“丙”)。
(3)人體內需要源源不斷產生激素,以維持激素含量的動態平衡,這是因為 _。
37. (8分)在細胞免疫中,效應T細胞殺傷靶細胞主要有兩種途徑:細胞裂解性殺傷(圖1)和誘導細胞凋亡(圖2)。前者指效應T細胞分泌諸如穿孔素一類的介質損傷靶細胞膜;后者指效應T細胞通過表面FasL與靶細胞表面的Fas結合,誘導靶細胞凋亡。
(1)細胞免疫是依靠效應T細胞來殺傷靶細胞的,人體內的效應T細胞可以來自 的增殖分化。
(2)圖1中的穿孔素又稱“成孔蛋白”,由效應T細胞產生并以 方式釋放到細胞外。穿孔素能在靶細胞膜上形成多聚穿孔素管狀通道,使K+及蛋白質等大分子物質 (流入/流出)靶細胞,最終導致靶細胞死亡。
(3)圖2中的FasL又稱死亡因子,Fas又稱死亡因子受體,它們都是由細胞合成并定位于細胞表面的蛋白質。一般來說,控制Fas的基因能在各種細胞內表達,而控制FasL的基因只在效應T細胞和某些腫瘤細胞內表達。
①Fas和FasL的結合體現了細胞膜的 功能,控制合成Fas和FasL的基因 (能/不能)共存于一個細胞中。
②研究發現,某些腫瘤細胞能夠調節Fas和FasL基因的表達水平,從而使自己逃脫免疫系統的清除。此時,腫瘤細胞內Fas和FasL基因的表達水平變化情況分別是 、 。(填“升高”、“不變”或“降低”)
③免疫排斥是器官移植的一個主要障礙。目前,應對排斥的做法主要是使用一些免疫抑制劑。請根據Fas和FasL的相互關系,提供一種解決免疫排斥的思路。 。
38.(6分)右圖為人體某一反射弧的示意圖,a、b為置于神經細胞B和神經細胞D的膜外的微型電流計F的兩個微型電極,,請據圖分析:
(1)a處受刺激后,若規定細胞膜外表面為零電位,則細胞內表面的電位是(正、負或零)
電位。
(2)若從a處切斷神經纖維,刺激b處,效應器 (能或不能) 產生反應,它 (屬于或不屬于)反射。
(3)在反射弧中,決定神經沖動單向傳導的結構是 。
(4)如果在電極a的右側給一適當的刺激,此時a、b之間會產生電流,其方向是 ;在細胞A處給與一適當的刺激,電流計的指針能發生兩次方向 (填“相同”或“相反”)的偏轉。
39.(7分)下表所示為五大類植物激素的部分生理效應,請分析回答:
種子發芽
頂端優勢
果實生長
器官脫落
插條生根
生長素
促進
促進’
抑制
促進
赤霉素
促進
促進
促進
抑制
抑制
細胞分裂素
促進
降低
促進
抑制
脫落酸
一般抑制
促進
乙烯
抑制
促進
(1)表中結果顯示,同一激素在植物不同生長發育階段引起的生理效應 ,五大類激素中,在果實生長的調節中起協同作用的激素有 。表中結果說明植物的正常生長發育過程是 的結果。
(2)解除植物的頂端優勢可采用的措施有① ,② 。
(3)膨大劑是一種植物生長調節劑,其作用主要是促進細胞分裂,增加細胞的數量,膨 大劑最可能是 類的植物調節劑。在西瓜坐果初期適量使用膨大劑,可提高產量,但有些瓜農使用膨大劑后出現西瓜爆裂現象,可能的原因是施用膨大劑的
不合適。
40.(8分)圖1為草原生態系統部分營養結構示意圖,圖2為碳循環局部示意圖,表格表示該草原生態系統中甲→乙→丙(三者構成一條食物鏈)各種群對能量的同化、利用、傳遞等的部分數量關系。已知該草原生態系統受到的太陽輻射能量為150000百萬千焦,但其中149875百萬千焦的能量未能被生產者固定。(凈同化量=同化量—呼吸消耗量)
生物類型
同化量
凈同化量
呼吸消耗
傳遞給分解者
傳遞給下一營養級
未被利用的能量

( )
( ? )
65.5
3.0
15.0
41.5

14.0
5.0
( )
0.5
2.0
2.5

2.0
( )
微量(不計)

( )
(1)圖1中鷹和蛇的關系為 。若鷹體內有機物增加15克,假設鷹從各條食物鏈中獲得的能量是均等的,至少需要消耗植物 克。
(2)圖2中能構成群落的是 ,若因環境污染造成生產者銳減,則對F、D數量的影響是 。碳在生物群落內以 的形式進行流動。
(3)表格“?”處數值為 。初級消費者同化的能量中大部分通過
的途徑消耗掉,只有大約 %的能量能夠流到下一個營養級(保留到小數點后一位)。
41.(8分)摘除法是造成某些器官功能缺損,以研究某些器官功能的一種方法。血糖濃度的相對穩定是人和動物維持生命活動所必需的。以下是用摘除法設計的實驗方案探究胰腺在調節血糖穩定中的作用,補充實驗及分析結論。
(1)材料用具:
成熟的150 g左右的健康雄性小白鼠6 只,手術必要的器械和消毒器材及實驗所需要的各種試劑,胰腺研磨液等。
(2)方法步驟:
①取成熟的150g左右的健康雄性小白鼠6只,預先餓一天。分成實驗組4只和對照組2只,并編號;
②手術摘除實驗組的胰臟,縫合切口并消毒;對照組小做 處理。兩組均置于相同且適宜的條件下分籠飼養;
③利用 檢測各組小鼠是否出現尿糖或觀察是否出現驚厥,當出現上述現象時立即給實驗組的其中2只靜脈注射胰腺研磨液,另2只不予搶救。再檢測是否出現尿糖或驚厥。
④比較并分析對照組、出現尿糖或驚厥后注射胰腺研磨液以及未經搶救的實驗組小白鼠的各種情況。
(3)預期結果并分析:
①如果切除胰腺的小白鼠出現尿糖,注射胰腺研磨液后 ,而不予搶救的小白鼠持續尿糖;對照組基本正常。說明胰腺 。
②如果切除胰腺的小白鼠出現驚厥,注射葡萄糖后 ;而不予搶救的小白鼠 ;對照組基本正常。說明胰腺 。
③如果切除胰腺的小白鼠與對照組的活動情況相同,均不出現尿糖和驚厥現象等。說明胰腺 。
實驗中學2012—2013學年度第一學期期中考試試題
高二生物
答案
海安縣實驗中學2012-2013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英語試題
第一卷(三部分,共??85分)
第一部分:聽力(共兩節,滿分20分)
第一節(共5小題;每小題1.分,滿分5分)?
聽下面5段對話,每段對話后有一個小題,從題中所給的A、B、C三個選項中選出最佳選項,并標在試卷的相應位置,聽完每段對話后,你都有10秒鐘的時間來回答有關小題和閱讀下一小題。每段對話僅讀一遍。
1. How long did it take the man to finish the writing?
A. Three hours. B. One hour and a half. C. Half an hour.
2. What will the weather be like in the following days?
A. It is warming up. B. It is going to rain. C. It is getting colder.
3. How will the two speakers go home?
A. By subway. B. By taxi. C. By bus.
4. Where is Tom now?
A. In the police station. B. On a bus. C. At school.
5. How many parents will come to the meeting?
A. 40. B. 26. C. 13.
第二節(共15小題;每小題 1 分,滿分 15分)
聽下面5 段對話或獨白。每段對話或獨白后有幾個小題,從題中所給的A、B、C三個選項中選出最佳選項,并標在試卷的相應位置。聽每段對話或獨白前,你將有時間閱覽室讀各個小題,每小題5秒鐘;聽完后,各小題將給出5秒鐘的作答時間。每段對話或獨白讀兩遍。
聽第6段材料,回答第6至7題。
6. Why is the man here?
A. To buy a car. B. To attend a wedding. C. To have a family get-together.
7. What is the man going to do next?
  A. Find a parking space. B. Talk to the policeman. C. Move his car.
聽第7段材料,回答第8至9題。
8. What does the man probably do?
A. A salesman. B. A bus conductor C. A student.
9. How much time is left for the man to catch the bus?
A. 10 minutes. B. 20 minutes. C.30 minutes.
聽第8段材料,回答第10至12題。
10. When did the woman make the appointment?
A. Last week. B. Two days ago. C. Yesterday.
11. What’s the matter with the woman according to the man?
A. The work has tired her out. B. She’s got H1N1 flu. C. She’s got a cold.
12. What is the man’s advice?
A. To sleep well. B. To play sports. C. To take medicine.
聽第9段材料,回答第13至16題。
13. How many people share an apartment with the man?
A. Three. B. Four.   C. Five.
14. How is the man getting along with his roommates?
A. They never talk.   B. They quarrel a lot.   C. They get along well.
15. What do we know about the man?
A. He’s from Brazil. B. He has a car. C. He likes cooking.
16. What does the woman want to do?
A. Visit the man’s apartment.  B. Move out of the dorm. C. Go shopping with the man.
聽第10段材料,回答第17至20題。
17. What is the percentage of families having pets in North America?
A. 60%. B. 30%. C. 16%.
18. Which are the most popular pets?
A. Cats and fish. B. Dogs and birds . C. Cats and dogs.
19. How may people feel without pets according to the speaker?
A. Free. B. Upset. C. Lonely.
20. What do we know about people in North America?
A. They don’t let their pets sleep in their beds.
B. They treat their pets as family members.
C. They often give their pets a checkup.
第二部分 英語知識運用 (共兩節, 滿分35分)
第一節 單項填空 (共15小題;每小題1分,滿分15分)
21. Tom has _____ good knowledge of English and this will improve his chance of finding _____ proper job.
A. a; the B. a; a C. /; a D. /; the
22. Being too about your food is not good for your health.
A. special B. particular C. worried D. mean
23. The couple decided to _____ another two children who lost their parents in the disaster.
A. receive B. adapt C. adopt D. bring
24. — I must apologize for _____ ahead of time.
— That’s all right.
A. letting you not know B. not letting you know
C. letting you know not D. letting not you know
25. --- I’m still working on my project.
--- Oh, you will miss the deadline. Time is .
A. running out B. going out C. giving out D. dropping out
26. You _____ down everything I said! You can find it on this sheet I’m handing out.
A. shouldn’t have taken B. must not have taken
C. cannot have taken D. needn’t have taken
27. what their friendships are based upon, the important thing to remember is both of them are friendships.
A. Regardless that B. Regardless of, that C. Though, / D. Despite, what
28. Simon made a big bamboo box _______ the little sick bird till it could fly.
A. keep B. kept C. keeping D. to keep
29. to his scientific research, the professor cared little about his family.
A. Devoting B. Devoted C. Having devoted D. To devote
30. twice a year, whether it is a car ,a bus or a truck, is the rule that every driver must obey in this city.
A. Examining B. Examined C. Being examined D. Having been examined
31. Jessie, my best friend _______ me of some really bad things just to hurt me. I felt betrayed.
A. accused B. informed C. reminded D. warned
32. If we ______ the other road, we might have arrived here in time for the meeting.
A. take B. had taken C. took D. have taken
33. People often have this belief ______ development is bad for the environment, but this does not have to be true.
A. that B. which C. where D. how
34. Edward, you play so well, but I you played the piano.
A. don’t know B. hadn’t know C. didn’t know D. haven’t known
35. In many countries, some scientists are already _______ research in order to produce a cloned human baby.
A. putting up with B. coming up with C. putting forward D. pushing ahead with
第二節 完形填空 (共20小題;每小題1分,滿分20分)
請認真閱讀下面短文,從短文后各題所給的A、B、C、D四個選項中,選出最佳選項,并在答題卡上將該項涂黑。
“Where is the bus? Why is it always late?” I asked myself. I was going to be late ___36___ the manager wasn’t going to be pleased. “Thank God, here it is!” The bus came round the corner and I got on. Ten minutes later I was walking into the ___37___ where I work. “Twenty-five past nine. I ___38___ the manager doesn’t notice.” But I was not ___39___. “Smith!” shouted the manager.? “Late again. What’s your ___40___ this time?” “I am afraid the bus was late, Mr. Brown.” “___41___ up earlier tomorrow! Anyway, go to your place at the counter. We’ll be opening in a few minutes.” My first customer was a pretty girl wearing a red dress. ___42___ her was a young man of about 25. He seemed very ___43___, and every few seconds he looked towards the main entrance. The girl drew some money and ___44___ about opening an account(帳戶). I gave her necessary ___45___ and she went out. ___46___, I noticed a tall man by the door, carrying something ___47___ with brown paper. Turning to my next customer, I was frightened to see a gun sticking out of his coat. The next moment a loud noise ___48___ my ears. Everything went black. I was falling… It seemed to be a long time ___49___ I opened my eyes and I found myself in bed! ___50___ shaking from the memory of this terrible dream, I got dressed? and ran out of the house. ___51___, the bus wasn’t on time, and I got to the bank at 9:25. “Smith!” the manager cried out in a voice like thunder. “___52___ of your excuses! Start work at once!” To my ___53___, the first customer was a girl ___54___ a red dress? and behind her stood a man carrying something wrapped in brown paper. The ___55___! Sometimes life is full of coincidences (巧合)! 36. A. as????????? ? B. but?????????? ? C. and?????????? ? D. or 37. A. hotel?????? ?B. shop???????? ?C. bank????????? ?D. restaurant 38. A. believe????? B. think???????? ? C. guess?????????? ? D. hope 39. A. lucky? B. happy?????? ?C. sorry????????? ?D. angry 40. A. excuse????? ? B. idea ???????? ?C. cause? D. answer 41. A. Hurry????? B. Set?????????? ? C. Catch? D. Get 42. A. Before????? ? B. Behind?????? ? C. Beyond??????? ? D. Against 43. A. nervous???? ? B. shy????????? ? C. calm?????????? ?D. angry 44. A. cared?????? ?B. talked??????? ? C. asked????????? ?D. worried 45. A. information? B. offer???????? ? C. introduction??? ?D. support 46. A. Again?????? ? B. Then??????? ? C. Thus????????? ? D. However 47. A. hidden????? ? B. filled???????? ? C. decorated?????? ?D. covered 48. A. took??????? ? B. closed??????? ?C. filled????????? ?D. came 49. A. before????? B. after? C. when????????? ?D. that 50. A. Even?????? ? B. Still????????? ? C. Just?????????? ? D. Ever 51. A. As usual???? ? B. For one thing? ? C. In fact????????? ?D. In general 52. A. Less?????? ?B. Plenty??????? ? C. More????????? ?D. None 53. A. pleasure???? ?B. surprise????? ? C. joy??????????? ?D. regret 54. A. of????????? ?B. with???????? ? C. on???????????? ? D. in 55. A. dream????? ?B. story???????? ?C. affair????????? ?D. incident
第三部分 閱讀理解 (共15小題;每小題2分,滿分30分)
請認真閱讀下列短文,從短文后各題所給的A、B、C、D四個選項中,選出最佳選項,并在答題卡上將該項涂黑。
A
As the pace(步速) of life continues to increase , we are fast losing the art of relaxation. Once you are in the habit of rushing through lift, being on the go from morning till night, it is hard to slow down. But relaxation is completely necessary for a healthy mind and body.
Stress is an natural part of everyday lift and there is no way to avoid it. In fact , it is not the bad thing it is often supposed to be. A certain amount of stress is vital to provide motivation and give purpose to life. It is only when the stress gets out of control that it can lead to poor performance and ill health.
The amount of stress a person can withstand(忍受) depends very much on the individual. Some people are not afraid of stress, and such characters are obviously prime material for managerial responsibilities. Others lose heart at the first signs of unusual difficulties. When exposed to stress, in whatever form, we react both chemically and physically. In fact we make choice between "fight" or "flight" and in more primitive days the choice mad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life or death. The crises(危機)we meet today are unlikely to be so extreme, but however little the stress, it involves the same response. It is when such a reaction lasts long, through continued exposure to stress, that health becomes endangered. Such serious conditions as high blood pressure and heart disease have established(確定的)links with stress. Since we cannot remove stress from our lives (it would be unwise to do so even if we could), we need to find ways to deal with it.
56. According to the writer, the most important character for a good manager is his ________.
A. not fearing stress
B. knowing the art of relaxation
C. high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D. having control over performance
57.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true,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A. We can find some ways to avoid stress
B. Stress is always harmful to people’s health.
C. It is easy to change the habit of keeping oneself busy with work.
D. Different people can withstand different amounts of stress
58. In the last sentence of the passage, “do so” refers to .
A. “expose ourselves to stress”
B. “find ways to deal with stress”
C. “remove stress from our lives”
D. “establish links between diseases and stress”
59. According to the author, the right attitude toward stress is .
A. to avoid it B. to try to deal with it
C. to regard it as a vital motivation D. to find some relaxation
B
If you want to teach your children how to say sorry, you must be good at saying it yourself, especially to your own children. But how you say it can be quite tricky.
If you say to your children “I’m sorry I got angry with you, but …” what follows that “but” can make the apology ineffective: ” I had a bad day” or “your noise was giving me a headache ” leaves the person who has been injured feeling that he should be apologizing for his bad behavior.
Another method by which people appear to apologize without actually doing so is to say “I’m sorry you’re upset”; this suggests that you are somehow at fault for allowing yourself to get upset by what the other person has done.
These pseudo(虛假的)-apologies are used by people who believe saying sorry shows weakness, Parents who wish to teach their children to apologize should see it as a sign of strength, and therefore not turn to these pseudo-apologies.
But even when presented with examples of true regret, children still need help to become aware of the difficulties of saying sorry. A three-year-old might need help in understanding that other children feel pain just as he does, and that hitting a playmate over the head with a heavy toy requires an apology. A six-year-old might need reminding that spoiling(糟蹋) other children’s expectations can require an apology. A 12-year-old might need to be shown that taking away the biscuit tin without asking permission is acceptable, but that borrowing a parent’s clothes without permission is not.
60. If a mother adds “but” to an apology,________.
A. the child may find the apology easier to accept
B. the child may feel that he should apologize to her mother
C. she does not realize that the child has been hurt
D. she doesn’t feel that she should have apologized
61. According to the author, saying “I’m sorry you’re upset” most probably means”_______”
A. You have good reason to get upset
B. I apologize for hurting your feelings
C. I’m wrong for making you upset
D. I’m aware you’re upset, but I’m not to blame
62. We learn from the last paragraph that in teaching children to say sorry______.
A. their ages should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B. parents should be patient and tolerant
C. parents need to set them a good example
D. the difficulties involved should be ignored
63. It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passage that apologizing properly is _________.
A. not necessary among family members
B. a sign of social progress
C. not as simple as it seems
D. a matter calling for immediate attention
C
Common sense would tell us that physically active children may be more likely to become active and healthy adults.
In the United States,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s are advised to give students two and a half hours of physical activity a week. That is what th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and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recommend. They say high schools should provide about four hours of physical activity each week.
Yet many schools across the country have reduced their physical education programs. Just this week, a study reported that life expectancy has fallen or is no longer increasing in some parts of the United States. The situation is worst among poor people in the southern states, and especially women. Public health researchers say it is largely the result of increases in fatness, smoking and high blood pressure. They also blame differences in health services around the country.
In 2006, a study found that only four percent of primary schools provided daily physical education all year for all grades. This was true of eight percent of middle schools and two percent of high schools. The study also found that twenty-two percent of all schools did not require students to take any P.E.
Charlene Burgeson , a health expert says one problem for P.E. teachers is that schools are under pressure to put more time into academic subjects. Also, parents may agree that children need exercise in school. Yet many parents today still have bad memories of being chosen last for teams because teachers favored the good athletes in class.
But experts say P.E. classes have changed. They say the goal has moved away from competition and toward personal performance, as a way to build a lifetime of activity. These days, teachers often lead activities like weight training and yoga.
Some parents like the idea of avoiding competitive sports in P.E. class. Yet others surely dislike that idea. In the end, schools may find themselves in a no-win situation.
64. The underlined word “expectancy” in Paragraph 3 probably means “ ”
A. quality B. length C. exception D. depth
65.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which of the following may not lead to poor health?
A. Fatness. B. Smoking C. High blood pressure. D. Health service
66. What can be inferred after you read this passage?
A. Physical activities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 in American schools.
B. All the schools provided daily physical education all year for all students.
C. Parents think children need physical education for their bad memories.
D. Students spent less time on physical education for academic pressure.
67. What is the main idea about this passage?
A. P.E. is the most important subject for all students.
B. P.E has changed its goal for some reasons in America.
C. It introduces u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P.E in American schools and its cause.
D. P.E can help students improve their academic subjects.
D
He was 11 years old and went fishing every chance he got from the dock at his family’s cabin on an island in the middle of a New Hampshire lake.
   On the day before the bass season opened, he and his father were fishing early in the evening, catching sunfish and perch (鱸魚) with worms. Then he tied on a small silver lure(魚餌) and practiced casting. The lure struck the water and caused colored ripples in the sunset, then silver ripples as the moon rose over the lake.
  When his peapole doubled over, he knew something huge was on the other end. His father watched with admiration as the boy skillfully worked the fish alongside the dock.
  Finally, he very gingerly lifted the exhausted fish from the water. It was the largest one he had ever seen, but it was a bass. The boy and his father looked at the handsome fish, gills playing back and forth in the moonlight. The father lit a match and looked at his watch. It was 10 P.M.-- two hours before the season opened. He looked at the fish, then at the boy.
  “You’ll have to put it back, son,” he said.
  “Dad!” cried the boy.
  “There will be other fish,” said his father.
  “Not as big as this one,” cried the boy.
  He looked around the lake. No other fishermen or boats were anywhere around in the moonlight. He looked again at his father. Even though no one had seen them, nor could anyone ever know what time he caught the fish, the boy could tell by the clarity of his father’s voice that the decision was not negotiable(可協商的). He slowly worked the hook out of the lip of the huge bass and lowered it into the black water.
  The creature swished its powerful body and disappeared. The boy suspected that he would never again see such a great fish.
  That was 34 years ago. Today, the boy is a successful architect in New York City. His father’s cabin is still there on the island in the middle of the lake. He takes his own son and daughters fishing from the same dock.
  And he was right. He has never again caught such a magnificent fish as the one he landed that night long ago. But he does see that same fish-again and again-every time he comes up against a question of ethics (道德規范).
68. Why did the father ask his son to put the perch back?
A. Because the father disliked the perch.
B. Because the father was afraid of being fined
C. Because the ethics must be obeyed.
D. Because the son was more experienced in fishing than his father.
69. When does the architect (the father’s son) think of that perch put back?
A. When he takes his own and son and daughters fishing from the same dock。
B. When he builds many famous buildings.
C. When he pays a visit to his old father.
D. When he faces some problems about ethics.
70. Which word can not be used to describe the boy’s father?
A. honest B. noble-minded C. caring D. generous
第二卷(非選擇題,共兩大題,35分)
第四部分: 任務型閱讀 (共10小題;每小題l分, 滿分l0分)
請認真閱讀下列短文, 并根據所讀內容在文章后表格中的空格里填入一個最恰當的單詞。注意: 每個空格只填1個單詞。請將答案寫在答題紙上相應題號的橫線上。
Thomas Alva Edison was an American inventor, scientist and businessman who invented many things that greatly influenced life around the world, such as the phonograph, the motion picture camera, and a long-lasting, practical electric light bulb. Edison has been recognized as the creator of the first industrial research laboratory. It is he who came up with the concept of providing electricity for home. His first power station was on Manhattan Island, New York.
Edison was born in Milan, Ohio, and grew up in Port Huron, Michigan. He was the seventh and last child of his family. When he was young, Edison stayed at home and was taught by his mother. Edison recalled later, “My mother was the making of me. She was so true, so sure of me; and I felt I had someone to live for, someone I must not disappoint.” During his childhood, he suffered from scarlet fever which affected his hearing.
Young Edison sold candy and newspapers on trains running from Port Huron to Detroit, and he sold vegetables to supplement his income. These jobs, though insignificant, inspired him greatly. He realized that he had a talent for business. These talents eventually made him founder of 14 companies, including General Electric, which is still in existence and is the largest publicly traded company in the world.
Edison started as a telegraph operator and this was the field in which he came up with the first invention. The invention which first gained him fame was the phonograph in 1877. The invention seemed magical, as nothing similar had ever been thought of before. Funded by the successful sale of the telegraph at a price of $10,000, Edison built his own research laboratory in Menlo Park, New Jersey.
The laboratory expanded rapidly over the decade. In 1892, it was confirmed that Edison was the official inventor of the carbon microphones, which was used in all telephones. Although he attempted to make use of X-rays to take radiographs, he quit the project and admitted his fear of X-rays in public.
Thomas Edison died of diabetes at his home in New Jersey, on October 18, 1931 and in honor of his contributions, Life magazine (USA), in a special double issue in 1997, placed Edison first in the list of the “100 Most Important People in the Last 1000 Years”, noting that the light bulb he promoted “lit up the world”.
Title: Thomas Edison—an influential person in the American history
Edison’s __71__ to society
He invented many things that greatly influenced life around the world, _72__ the phonograph, the motion picture camera, a long-lasting, practical electric light bulb and the carbon microphone.
He set up the first industrial _73__ laboratory.
He put __74__ the concept of providing electricity for home.
He __75__ 14 companies, including General Electric, which is still in existence and is the largest publicly traded company in the world.
The life experience of Edison
He was born in Milan and was the youngest of seven children in his family.
_76_ of receiving schooling, Edison was taught by his mother at home.
The scarlet fever he suffered _77_ to hearing loss.
To earn a living, Edison sold newspapers, candy and vegetables, which __78__ him and helped him discover his talent for business.
Later, he worked in the field of telecommunication as an telegraph operator, where he invented phonograph in 1877, which gained him great fame.
After he created his research laboratory, he __79__ up the project of making use of X-rays to take radiographs due to his fear of radiation.
He died of diabetes at his home in New Jersey in 1931.
The honor given to Edison
◆ He was placed first in the list of the “100 Most __80__ People in the Last 1000 Years”, noting that the light bulb he promoted “lit up the world”.
第五部分: 書面表達 (滿分25分)
假設你班最近舉行了一次班會,討論怎樣使英語學習變成一件快樂的事。請你根據下表所提示的信息,為某英語網站寫一篇短文,談談你們的討論情況并提出你的建議。
討論情況
1.課內互動 (師生或生生互動);
2.課外活動 (演講或晚會等);
3.運用英語 (口頭或書面交流);
……
你的建議
(請考生根據自己的經歷與感想,提出兩至三點建議)
注意:
1.對所給要點逐一陳述,適當發揮,不要簡單翻譯。
2.詞數150左右。開頭已經寫好,不計入總詞數。
3.作文中不得提及考生所在學校和本人姓名。
4.參考詞匯:interact vi.互動
Recently we have had a discussion on how to make learning English relaxing and fu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海安縣實驗中學2012-2013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題
一、語言表達(15分)
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讀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組是(3分)
A.餓殍/蜉蝣 孝悌/涕零 洿池/跨越 戛然而止/棄兵曳甲
B.解釋/押解 伺候/伺機 創傷/創造 不可估量/量體裁衣
C.鐐銬/瞭望 蛻變/兌現 編纂/篡位 瀕臨絕境/捷報頻傳
D.嫉恨/疾苦 悼念/泥淖 狙擊/詛咒 激情迸發/齊頭并進
2.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3分)
A.贍養 桎梏 繁蕪叢雜 義憤填膺
B.蔓延 鏗鏘 豁然開朗 賅人聽聞
C.抽搐 茁劣 緘口不語 大放厥詞
D.磐石 沉緬 艱苦卓絕 無濟于事
3.下列加點成語使用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沒想到,由于樓房的工程質量不過關,結果造成了嚴重的倒塌事故,真是禍起蕭墻。
B.幾年前,我們在清華園相識;今天,我們又在昆明湖畔萍水相逢。
C.聲名不論大小,都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去獲得的。實至名歸,才能安之若素,以名礪志,才會不斷進取。
D.在展覽會上,該市的小商品銷量大減,而高科技產品卻倍受歡迎,真可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4. 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3分)
A.測量結果顯示,水城威尼斯的歷史老城區正在緩慢地持續下降,導致這一結果的原因主要是氣候變暖造成的海平面上升。
B.步入天目湖山水園景區,游客們在世外桃源般的鄉村田園,領略完全不同的江南鄉土風情和特色民居建筑。
C.“天下第一村”華西村328米高的“空中新農村”大樓豪華程度令人驚嘆,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慕名而至的游客。
D.1972年中美兩國領導人共同商定的《上海公報》,為40年后、甚至未來的中美關系定下了擴大共識、承認分歧、加強合作的準則。
5.下文對《清明上河圖》所繪是“清明時節”提出了異議,請概括提出異議的三個角度,不超過20字。(4分)
清明時節黃河中下游地區平均氣溫一般在10度左右,但畫中卻有很多帶著扇子的人物,還有光著身子的小孩在街上玩耍。再進一步細察,還可以看到在畫卷的右首有馱木炭的驢子,如果清明前后進暖爐炭,則違背宋人生活的一般規律。畫面上還有多處酒肆,酒旗上寫著“新酒”二字,宋代秋季新谷下來要釀酒喜慶豐收,此酒謂之“新酒”。
????????? ???? ,????????? ???? ,????????? ????
6.作家彭學明為一位去世的作家寫了這樣一幅挽聯:史一樣的作品,鐵一樣的生命。
(1)請寫出這位作家的姓名和他的一篇作品名。(2分)
????????? ???? ,????????? ????
(2)結合其人其作,寫一段表達對他敬意的話,不超過30字。(3分)

二、文言文閱讀(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9題。
徐霞客傳
錢謙益
徐霞客者,名弘祖,江陰梧塍里人也。生于里社,奇情郁然,玄對山水,力耕奉母,踐更繇役,蹙蹙如籠鳥之觸隅,每思飏去。年三十,母遣之出游。東南佳山水,皆幾案衣帶間物耳。有再三至,有數至,無僅一至者。
其行也,不治裝,不裹糧;能忍饑數日,能遇食即飽,能徒步走數百里,凌絕壁,冒叢箐,扳援下上,懸度綆汲。居平未嘗為古文辭,行游約數百里,就破壁枯樹,燃松拾穗,走筆為記,如甲乙之簿,如丹青之畫,雖才筆之士,無以加也。
游臺、宕還,過陳木叔小寒山,木叔問:“曾造雁山絕頂否?”霞客唯唯。質明已失其所在,十日而返。曰:“吾取間道,捫蘿上龍湫,有宕焉,雁所家也。其顛罡風逼人,有麋鹿數百群,圍繞而宿。三宿而始下?!逼渑c人爭奇逐勝,皆此類也。
母喪服闋,益放志遠游。訪黃石齋于閩,窮閩山之勝,皆非閩人所知。登羅浮,謁曹溪,歸而追及石齋于云陽。往復萬里,如步武耳。謂昔人志星官輿地,多承襲傅會;江河山川,多囿于中國一隅。欲為昆侖海外之游,窮流沙而后返。小舟如葉,大雨淋濕,要之登陸,不肯,曰:“譬如澗泉暴注,撞擊肩背,良足快耳!”丙子九月,辭家西邁。僧靜聞愿登雞足禮迦葉,請從焉。遇盜于湘江,靜聞被創病死,函其骨,負之以行。瘞靜聞骨于迦葉道場,從宿愿也。
霞客還滇南,足不良行,修《雞足山志》,三月而畢。病甚,語問疾者曰:“張騫鑿空,未睹昆侖;唐玄奘銜人主之命,乃得西游。吾以老布衣,孤筇雙屨,窮河沙,上昆侖,歷西域,題名絕國,死不恨矣?!?br/>余之識霞客也,因漳人劉履丁。履丁為余言:“霞客西歸,氣息支綴,聞石齋下詔獄,遣其長子間關往視,三月而反,具述石齋系狀,據床浩嘆,不食而卒?!逼錇槿巳舸恕?br/>7.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雖才筆之士,無以加也 加:超出 B.過陳木叔小寒山 過:經過
C.質明已失其所在 質明:天剛亮 D.多承襲傅會 傅會:把無關系的事物硬說成有關系
8.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現徐霞客奇情逸志的一組是(3分)
①力耕奉母,踐更繇役 ②凌絕壁,冒叢箐,扳援下上 ③就破壁枯樹,燃松拾穗,走筆為記 ④譬如澗泉暴注,撞擊肩背,良足快耳 ⑤孤筇雙屨,窮河沙,上昆侖 ⑥聞石齋下詔獄,遣其長子間關往視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
9.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徐霞客十分喜歡山水,曾登雁蕩山十日而返,放志遠游一生,終窮天下之勝,對自己的一生毫無遺憾。
B.徐霞客出游行裝簡單,常忍受饑餓翻山越嶺,雖有重重困難和險阻,仍不忘記錄旅行見聞,文采斐然。
C.徐霞客曾跟隨僧人靜聞登雞足山,途中靜聞遭遇強盜而病死,徐霞客最終將靜聞葬于迦葉道場,了卻靜聞的夙愿。
D.徐霞客游覽考察之后,認為一些天文地理書中有錯誤之處,后腿腳有病,不便行走,于是修撰《雞足山志》。
10.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吾取間道,捫蘿上龍湫,有宕焉,雁所家也。(4分)

(2)靜聞被創病死,函其骨,負之以行。(3分)

(3)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3分)

三、詩歌鑒賞(10分)
11.閱讀下面一首宋詩,然后回答問題。(10分)
京口月夕書懷
(南宋)林景熙
山風吹酒醒,秋入夜燈涼。
萬事已華發,百年多異鄉。
遠城江氣白,高樹月痕蒼。
忽憶憑樓處,淮天雁叫霜。
(1)首聯中的“涼”字,寫出了詩人深切的感受。作者是如何寫“涼”的?通過寫“涼”抒發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請結合全詩的內容作簡要分析。(5分)


(2)有人說,本詩第二聯頗有杜甫《登高》之中某聯的詩意。請寫出這一聯并簡要說說兩者的異同之處。(5分)


四、名句名篇默寫(8分)
12.補寫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飛湍瀑流爭喧豗,?????? (《蜀道難》)
(2)????????? ???? ,此時無聲勝有聲。(《琵琶行》)
(3)此情可待成追憶,????????????? ? 。(《錦瑟》)
(4)????????? ,潦倒新停濁酒杯。(《登高》)
(5)????????? ,只是朱顏改。 (《虞美人》)
(6)執手想看淚眼,????????????? ? 。(《雨霖鈴》)
(7)????????? ,煙光凝而暮山紫。(《滕王閣序》)
(8)宮中府中,俱為一體;????????????? ? ,不宜異同。(《出師表》)
五、 文學類文本閱讀(20分)
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13-16題。
北京聲音
吳越
客居京城兩年,印象最深刻的是北京的靜。
北京的靜,當然不是荒涼的靜。這個城市,人口數以千萬,商圈喧嘩,樓群生長,晝夜有航班起落。然而,所有的聲息都如同碎片,順著風,攪起一些,還沒聽真切,它們就低下來,著地了;所有含混的響動,像河底的泥草,像茶杯里的渣腳,微小地交織在主體的邊緣,反而映襯出靜的亙古遠大。
北京的靜,和城市地理相關。三面雄關,指縫間漏下一個平原,不接水路,氣質上與山居相近。北方苦寒,氣候干燥,日短夜長,并不適宜歡飲達旦。歷史也為北京人留下了慣看秋月春風的穩健。年輕時愛瞎侃吹牛的,倘不是為了謀生,過一定年齡還這樣,就教大家都瞧不上?;食歉碌钠筋^百姓,基因里埋著“揣著明白裝糊涂”的地線。
北京的靜,使之真正成為北京。
在首都博物館的非物質遺產展覽會上,我得知有“北京聲音”這一項,十分好奇。
首博一位女士托人傳給我原始素材,包含二十多個各有名字的聲音文件:唱京劇,二胡,蟈蟈,花鳥蟲魚市場,空竹,驢,磨剪子磨刀,清掃寺院,寺院鐘聲……
戒臺寺清晨臺階上掃地的唰唰聲。掃帚帶過落葉,落葉是濕的吧,霧應該還沒散,初日照高林。
胡同里磨剪子手藝人的吆喝。磨一陣子剪子,嚓嚓嚓,吆喝一長一短兩聲,手藝人說:“你先別錄,你要聽哪種?”又換了一種吆法,更有古意,尾音像能勾魂。又磨剪子,嚓嚓嚓。
驢拉貨進城,在墻角不老實,叫喚起來。有大人帶著孩子經過,孩子第一次看見驢,咯咯笑了,清脆得像兩根花針掉在瓷釉上。
這些聲音,每一個的尋找與錄制都很不尋常。
例如鴿哨,如今蹤跡難覓,如果不是有一戶祖傳鴿哨手藝的人家,輾轉聽說首都博物館在進行聲音搜集計劃,“找上門來”,這種極具京城代表性的聲音也將付之闕如。
看似舉手可得的,也不容易。如清晨禪寺掃階聲,得去好幾個大清早,反復調試;天壇的風聲,因其南側有火車道,周圍有七千多只鳥,早晨六點多就有游客,難以“提純”……
聲音,是形象思維之門。推開這道門,人們跨越時空,與這段聲音的“生命”同在。在她的理想中,北京應該有一個“音庫”,收藏古建筑的聲音,民俗活動的聲音,自然四季的聲音。
然而,她告訴我,這項收藏并沒有按計劃繼續下去,她為北京建一個“音庫”的想法似乎也遙不可及。由于種種原因,它并沒有獲得足夠的重視和支持。“有一些聲音,前兩年還有,現在也已經找不著了”。
是的,這些聲音很普通,甚至卑微。微小到沒有誰覺得要把它們留下來,珍藏之。它們默默地來,默默地走,正如產生它們的市井生活,正如與它們相伴的、多半不會在歷史留名的普通人們。有什么必要,為普通到幾乎無人察覺的存在與消失的歷史立志呢?
可是,當它們如縷地消失,記憶便失去了依傍。
也或許,這些曾經的聲音,都已歸還給了大歷史,無聲地滋養著北京的靜。
13.文章開頭為什么要寫北京的“靜”?(4分)


14.文中所寫“北京聲音”有哪些特點?請簡要概括。(6分)


15.作者在文中說:“可是,當它們如縷地消失,記憶便失去了依傍?!边@句話的含義如何理解?(4分)


16.試根據文章內容探究作者在文中表達的情感態度。(6分)


六、論述類文本閱讀(12分)
讓“全民娛樂”變得“有營養”
------《中國達人秀》引發的思考
⑴東方衛視精心打造推出的文娛節目《中國達人秀》終于在一片叫好聲中落下了帷幕。經觀眾投票,“無臂鋼琴師”劉偉當選首位“中國達人”。作為電視文娛節目這般“無副作用”地熱鬧并順利地達到預期的目標,這在近年的電視熒屏上恐怕是久違了。這次長達3個多小時的直播,把鏡頭全部對準了一群來自中國天南地北、富有演藝天賦的普通人。成千上萬的觀眾在體育場內為“草根明星”加油鼓掌,比賽不設金錢和物質大獎,輸贏早已變得次要,“全民參與”成為當晚活動的真正主題。
⑵“原來‘全民娛樂’也能變得‘有營養’!”一位上海電視界的資深編導在《中國達人秀》的初賽錄制現場就曾發出這樣的感慨。電視娛樂節目的“營養”究竟從哪里來?國家廣電總局有關負責人日前曾指出,電視節目的營養源泉,無外乎人性中的真善美。
⑶回顧2010年的中國電視熒屏,可謂“低開高走”,曾經是鳳姐、偽娘、獸獸“滿天飛”,曾經是《非誠勿擾》引出紛紛擾擾……不過,7月末以來,《中國達人秀》異軍突起,令熒屏前不同年齡、不同背景的電視觀眾耳目一新?!耙蹿s緊死,要么精彩的活著。”“我為我老婆,裝豬也可以?!币痪渚涑鲎浴吨袊_人秀》的“達人語錄”,成為坊間熱議的焦點。不少觀眾為“草根明星”背后的真實生活細節落淚。
⑷《中國達人秀》是成功的,這些來自全國各地的懷著“達人夢”的“表演者”,他或她盡管作品不一,演技有高低,但都貫穿了一種人心向上,向善、向美的健康主旋律,令人感動,甚至催人淚下。登臺的人可謂老女老少皆有,說唱舞逗爭奇百艷:有“命運”交響曲的傾述,有令人瞠目結舌的草根特技,有讓人開懷大笑的本土故事,更有身殘志堅者的不懈追求。從評委到主持人的串詞,從競晉到決賽的定奪,從場內到場外觀眾的互動,盡顯與其他綜藝類節目之不同。
⑸對于中國老百姓而言,娛樂到底意味著什么,一度令很多電視編導迷茫。著名編導金磊坦言,自己也曾非常困惑。難道只有那些虛假、低俗和惡言相向,才能引起觀眾共鳴,才能帶來高收視?著名劇作家宗福先認為,《中國達人秀》的紅火恰恰證明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文藝理論,在當今中國社會依然適用。
⑹雅俗共賞的“全民娛樂”,不是枯燥的說教,不是低俗、媚俗,其實有很多成功的樣本,剛剛落下帷幕的世博會也是一例。細心者可以發現,世博會上,倫理、親情、友誼以及同行協力、與人為善等積極向上的元素,成為各國展示的主線,那些最平凡的百姓故事,往往最能打動參觀者。這是中國文藝工作者,需要好好感悟的。
⑺不論中外,不論長幼,“全民娛樂”繞不開“真實”“民生”等關鍵詞。對于國內的電視編導及文藝工作者而言,《中國達人秀》紅火所引發的思考還將持續。
17.根據文章第四段,請簡要概括《中國達人秀》成功的原因。(6分)

18.縱觀全文,如何才能讓娛樂節目變得有“營養”,請作簡要概括。(6分)

七、作文(70分)
19.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著名作家海明威在談到他的創作追求時,形象地把自己的寫作比做海上漂浮的冰山,用文字表達出來的只是海面上露出的八分之一,而八分之七是藏在海面以下的。   許地山的《落花生》有一段話:“花生的好處很多,有一樣最可貴:它的果實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蘋果那樣,把鮮紅嫩綠的果實高高地掛在枝頭上,使人一見就生愛慕之心。”落花生這種隱而不露的品質在生活中是常見的。   請以“藏與露”為題寫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自選文體(嚴禁詩歌),且文體特征鮮明。
江蘇海安縣實驗中學2012—2013學年度第一學期期中考試
高二語文期中試卷答案
參考譯文:
徐霞客名弘祖,是江陰梧塍里人。生在鄉里,卻奇情充沛,十分喜歡山水,種田侍奉老母親。出錢請人代替服勞役,好像籠子里的鳥一樣,迫不得舒展,容易觸到邊沿,經常想著飛走。三十歲的時候,母親打發他出游。東南地區美麗的山水,都是他十分熟悉的地方。有去過兩三次的,有去過多次的,沒有只去過一次的。
他出行,不刻意整束行裝,不包裹食物;能幾天忍受饑餓,能遇到什么食物就吃什么食物,并能吃飽,能徒步跑幾百里。攀登陡峭的山壁,踏過叢生的竹林,上下攀援,空中橫渡山谷,像拿繩索打水一樣。平常也未曾寫過華麗的文章,但出游到幾百里的地方,卻能靠著破壁枯樹,點燃松枝干穗,拿筆快速地記錄,(寫出的東西)好像是記得清清楚楚的賬目,好像是高手畫的美麗圖畫,即使是很會寫文章的人也沒法超過他。
游覽天臺山、雁蕩山回來,在小寒山拜訪陳木叔。陳木叔問他:“可曾到過雁蕩山的最高峰?”徐霞客不敢肯定回答。天剛亮,他人已經不見了。十天以后回來了,說“我從小道,手拉藤條登上了大小龍湫,看到一個坑洼,是大雁住的地方。山頂勁風逼人,有好多麋鹿圍繞著我住下。住了三宿才下山?!彼腿藸幤娑穭?,都是這類情況。
母親去世,服喪期滿,他更加放開心志游覽遠方。在福建拜訪了黃石齋,看遍了福建的勝山,都不是當地人所熟知的。登上了羅浮山,拜謁了曹溪,回來又在云陽追訪黃石齋。來回上萬里,好像是在近處漫步。說前人記載天文地理,很多是抄襲,把沒有關系的事物硬說成有關系。長江黃河二條經脈,山與水兩者之間的界限,大多于中原之內。打算游覽昆侖山等中原以外的地方,直到西北沙漠地區才回來。乘坐一艘樹葉般的小船,大雨淋濕了小船,邀請他上岸,他不愿意,說:“這就好比山泉猛下,撞擊肩和背,實在是快活??!”丙子年九月,辭家西行。僧人靜聞希望登雞足山,禮拜迦葉,請求跟從。在湘江遇到了強盜,靜聞被傷害致死。他就用盒子盛放他的尸骨,背著尸骨前行。把靜聞的尸骨埋葬在迦葉道場里,了卻了靜聞的夙愿。
徐霞客回到云南,腳生病,不好走,便修撰《雞足山志》,三個月以后修撰完畢。(他)病得很厲害,對前來探望的人說:“西漢張騫開辟道路,未見昆侖山。唐朝玄奘奉皇上使命,才有機會西游。我不過是一個老百姓,一根竹杖一雙鞋,走到黃河、沙漠地帶,登上昆侖山區,走過西域,留名很遠的國家,即使死了也沒有什么遺憾了?!?br/>我認識徐霞客,是通過漳州人劉履丁。劉履丁對我說:“徐霞客從西方回來,呼吸困難。聽說黃石齋被皇帝下詔關到監獄里,就派他的長子輾轉崎嶇的山路,前往探視,三個月才回來,他兒子對他詳細講述了黃石齋被拘押的情狀,他躺在床上十分感嘆,不吃東西去世了。”他這個人為人就像這樣啊!
三、詩歌鑒賞
18.(1)關注人性中的真善美;(2)源自生活,又要高于生活;(3)體現積極向上的元素;(4)圍繞“真實”“民生”。(答出一點1分,二點2分,三點4分,四點6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德化县| 汽车| 乐平市| 苗栗市| 云龙县| 宁都县| 益阳市| 房山区| 蒙阴县| 和田市| 张家川| 哈密市| 望城县| 丰台区| 常州市| 肃南| 邓州市| 方正县| 财经| 星子县| 安塞县| 崇礼县| 河南省| 星座| 舒兰市| 莫力| 改则县| 东丰县| 宁河县| 新余市| 瑞金市| 乌兰察布市| 句容市| 绩溪县| 盘锦市| 邢台市| 内黄县| 靖西县| 湟源县| 辰溪县| 于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