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法治國家》說課稿一、教材分析1、《法治國家》是必修 3《政治與法治》第三單元第八課的內容。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的基本方式。第八課《法治中國建設》是對上一課中“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的具體落實,也是下一課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基本要求的自然過渡,起到承前啟后的作用。2、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一個系統性工程,需要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本框是從國家層面來探尋法治中國建設,重點闡述法治國家的內涵和探求建設法治國家的具體要求。二、學情分析1、現有知識:通過初中階段的學習,學生對法治建設有了初步認識,但是知識存在片面化和碎片化現象。2、能力素養:高一年級學生已具備一定的抽象思維和辯證思維能力,但缺乏學科思維能力和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他們并不能自覺地將法治知識培養成法治思維并轉化為自身素養,體現在日常行為中。3、認知態度:學生對本學科的認識普遍不足,缺乏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同時他們對具體事實的關注多于對學科理論的關注。基于學生現有能力、素養和發展預期之間的差距,教師需要尋找貼近生活實際的具體情境,有效組織學生活動,使抽象理論與具體實際相聯系,將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提高教學實效,落實核心素養。三、教學目標1、課標要求: 列舉事例,闡明建設法治國家的意義要闡明建設法治國家的意義,就必須全面理解法治國家的內涵,探求建設法治國家的基本要求。同時新課標強調:具體教學目標的制定應聚焦學生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整合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因此,依據課標,基于學情,設置以下教學目標:2、教學目標通過對大數據“殺熟”現象的認識、分析,探究建設法治國家的具體措施, 增強法治意識。通過對大數據應用利弊的辯論,感悟法治在大數據應用中的重要作用,培養思辨的科學精神,強化法治思維。就國家規范大數據應用的具體實例展開探究,理解法治國家的內涵和具體表現,感悟良法善治,認同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開展“我為法治建設做什么”的分享活動,自覺參與全民學法懂法守法用法的實踐,為良法善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貢獻自己的力量。四、重點難點教學重點:(1)法治國家的內涵 (2)建設法治國家的基本要求確立依據:根據課標要求和教材體系確定法治國家和建設法治國家的基本要求為本框重點。對于建設法治國家的意義,依據大單元設計理念,將結合后面兩框題進行系統闡釋。教學難點:增強法治思維,認同法治國家建設。確立依據:高一學生缺乏法治思維,對國家的法治建設了解甚少,學科核心素養不夠,因此從素養要求以及學生實際來看,增強學生法治思維,提高建設法治國家的認同感具有一定難度。五、教學學法1、教學方法:議題式教學法根據活動型課程要求,結合學情和教學內容,為更好的達成教學目標,更有效的落實學科核心素養,采用議題式教學。2、學習方法:探究、辨析、展示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堅持主導性和主體性相統一。六、教學過程1、教學流程:本課以“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為”總議題,以“大數據應用”為主題情境, 設置“議”“知”“行”三個教學環節。第一環節:圍繞大數據“殺熟”這一現象展開議論,探討遏制大數據“殺熟”的法治措施。第二環節:分析國家在規范大數據應用中具體實例,把握法治國家的內涵和表現。第三環節:引導學生從自身的角度談談自己能為法治國家建設做什么,提高公共參與意識。2、課堂實施導入新課:課堂小調查——請有網購經歷的同學舉手設計意圖:選取學生自身的網購經歷導入,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實際,從而拉近了與學生的距離,在抓住學生注意力同時,也為大數據“殺熟”這一情境的創設奠定基礎,能夠引導學生快速進入到學習情境中,提高學習的積極主動性, 并引出議題一:法治如何讓大數據“殺熟”無處遁形?第一環節:議活動一:情境:播放大數據“殺熟”的視頻問題:(1)你是如何看待大數據“殺熟”行為的?(2)如何才能有效遏制大數據“殺熟”現象?活動:分析、討論、交流任務:明確建設法治國家的具體措施,增強法治意識。設計意圖:選取生活中真實素材,設置情境問題,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分析探究如何運用法治來有效遏制大數據“殺熟”現象,明確建設法治國家的具體要求,解決本框的一個重點問題,并初步樹立法治意識。活動二:情境:隨著大數據的深入發展,大數據應用在給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很多的問題。問題:大數據應用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 活動:辯論、交流任務:感悟法治在大數據應用中的重要作用,培養思辨的科學精神,強化法治思維。設計意圖:通過辯論,引發思維碰撞,在比較、鑒別中提高認識,在價值沖突中深化理解,在探究交流中拓展視野。在此處設置該辯論,一方面幫助學生全面認識大數據應用帶來的影響,培養辯證思維。另一方面讓同學們在充分辯論的過程中認識到只要國家堅持良法善治,用法治來規范大數據的應用,就會有效遏制大數據應用中的問題,充分發揮大數據的積極作用,從而進一步強化了學生的法治思維,為突破難點服務。該活動中設計評價量表,注重過程性評價,堅持教學評一體化。維 度 等級(A/B/C)自評 他評 師評勇于表達自己的觀點善于傾聽、尊重他人的觀點準確表達自己的觀點,并能提供例證對大數據應用的利或弊認識深刻、獨到通過辯論進行反思,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第二環節:知情境 問題科學立法 《個人信息保護法》制定和實施 關于個人信息保護先前已有立法,為何要制定專門保護個人數據信息的 《個人信息保護法》?《個人信息保護法》第三十四條規定中對國家機關在保護個人信息方面的規定 《個人信息保護法》為什么要對國家機關作出這樣的規定?嚴格執法 國家網信辦對相關 App 的監管 國家網信辦對抖音等App 進行監管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公正司法 胡女士遭遇大數據“殺熟”,維權成功案例 胡女士成功維權有何意義?活動:合作探究任務:感知法治國家的內涵和具體表現,感悟良法善治,堅定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信心。設計意圖:在探究了建設法治國家基本要求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認識到國家在規范大數據應用方面做出的努力,并列舉實例,設置問題,在探究中感知法治國家的內涵和具體表現,并認可國家在規范大數據應用、保護個人信息安全等方面的積極作為,認同法治建設,堅定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信心和信念。第三環節:行情境:法治國家的建設需要良法善治,更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的積極參與。問題:作為中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能為法治國家建設做些什么?活動:展示分享任務:實踐回歸,提高法治建設的參與意識,提升核心素養。設計意圖:通過“行”的實踐回歸,將本框的學習從課堂中的特殊情境回歸到生活中的真實情境,使知識在真實情境中得以應用,深化核心素養。本節課的教學,主要是通過活動的形式將知識、能力遷移到大數據應用的真實情境的創設中,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探究、辯論與展示中,在達成本框的知識能力目標的同時,強化法治思維,增強法治意識, 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信念。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