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關于建黨百年的政治考點——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革命史創建過程一、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二、中共“二大”第一次提出了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重要會議一、黨的創建時期1.中共“一大”(1921年7月23日,上海):中國共產黨成立。2.中共“二大”(1922年,上海):制定了黨的民主革命綱領。3.中共“三大”(1923年):確立建立革命統一戰線的方針。二、土地革命時期1.八七會議(1927年8月7日,漢口):是由大革命失敗到土地革命興起的轉折點。2.遵義會議(1935年):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三、抗日戰爭時期中共“七大”(1945年,延安):為爭取抗日戰爭的勝利和實現中國的光明前途準備了條件。四、解放戰爭時期1.中共七屆二中全會(1949年,河北平山縣西柏坡):解決了中國由新民主主義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轉變的重大問題。2.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1949年9月,北平)五、新中國成立后1.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1954年):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社會主義道路,這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2.中共“八大”(1956年):為我國全面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和黨的建設指明了方向。3.十一屆三中全會(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的偉大轉折,標志著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歷史時期。4.中共“十二大”(1982年):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5.中共“十三大”(1987年):明確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并制定了黨在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6.中共“十四大”(1992年):確立了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在全黨的指導地位,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7.中共“十五大”(1997年):提出并論述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確立鄧小平理論為黨的指導思想。8.中共“十六大”(2002年):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探索歷程一、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對中國革命道路的探索1.中共“二大”:分析了中國社會性質和革命性質,第一次提出了明確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為中國革命指明了方向。2.八七會議:中共認清了中國革命的基本方向,確定了開展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總方針。3.毛澤東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從實踐上解決了中國革命道路,即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城市的問題。二、中國共產黨探索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的過程1.中共“八大”正確地指出了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和黨的中心任務,制定了正確的經濟建設方針。2.1958年提出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又輕率地發動了大躍進運動和人民公社化運動,尤其是“文化大革命”使探索誤入歧途。3.十一屆三中全會實現了偉大轉折,實現了工作重心的轉移和作出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中國進入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4.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5.中共“十三大”明確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制定黨在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6.中共“十四大”提出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7.中共“十五大”提出并論述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8.中共“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武裝斗爭(一) 重要革命戰爭1.北伐戰爭:1926年5月至1927年7月2.抗日戰爭: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3.解放戰爭:1946年6月至1949年9月4.抗美援朝戰爭:1950年至1953年(二) 軍隊建設1.北伐戰爭中,以共產黨員、共青團員為骨干的葉挺獨立團為第四軍贏得了“鐵軍”的稱號。2.1927年“八一”南昌起義,是**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創建人民軍隊的開始。3.1927年“八七”會議上,毛澤東提出著名論斷“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4.1928年4月井岡山會師,組建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5.抗戰開始后根據國共兩黨協議,西北主力紅軍改編為八路軍南方八省游擊隊改編為新四軍。6.解放戰爭至今,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7.抗美援朝期間,中國人民志愿軍人朝作戰。8.新中國成立后,對軍隊進行整編,成立多兵種合成部隊。9.1955年實行義務兵役制、軍銜制。10.進入新時期后,人民解放軍進一步加強了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的建設。◆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在不同時期具有時代特點的名稱:土地革命時期(1927—1937) 中國工農革命軍或中國工農紅軍抗日戰爭時期(1937—1945) 八路軍和新四軍 解放戰爭時期(1945—1949) 中國人民解放軍抗美援朝時期(1950—1953) 中國人民志愿軍(三) 軍事路線和方針1.土地革命戰爭時期:①八七會議確定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總方針;②紅軍四次反圍剿采取的是運動戰。2.抗日戰爭時期:以分散兵力,打游擊戰。反“掃蕩”中創造了地雷戰、地道戰等靈活戰術。3.解放戰爭時期:①粉碎國民黨的全面進攻,以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為主要目標,以運動戰為主要作戰方法;②粉碎國民黨的重點進攻,西北人民解放軍 采取了“蘑菇”戰術;③1947年,人民解放軍以主力打到外線去,以中原為突破口開始全面反攻;④1948年解放軍實行戰略決戰,且將敵人主力殲滅于長江 以北;⑤1949年渡江戰役后,繼續追殲殘敵,解放全國。探索(一)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對中國革命道路的探索1.中共“二大”:分析了中國社會性質和革命性質,第一次提出了明確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為中國革命指明了方向;2.八七會議:**認清了中國革命的基本方向確定了開展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總方針;3.毛澤東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從實踐上解決了中國革命道路即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城市的問題。(二) 中國共產黨探索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過程1.中共“八大”正確地指出了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和黨的中心任務制定了正確的經濟建設方針;2.1958年提出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又輕率地發動了大躍進運動和人民公社化運動,尤其是“文化大革命”使探索誤人歧途;3.十一屆三中全會實現了偉大轉折,實現了工作重心的轉移和作出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中國歷史進入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4.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5.中共“十三大”明確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制定黨在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6.中共“十四大”提出經濟體制的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7.中共“十五大”提出并論述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8.中共“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三) 中共在領導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探索過程中的挫折及糾正1.1923年,第一次工人運動高潮失敗,是中國共產黨領導革命過程中的第一次重大挫折。在共產國際指導下,**倡導建立革命統一路線,掀起了國民大革命;2.1927年大革命失敗。認識到必須要掌握革命的領導權,掌握革命的武裝,開始發動武裝起義;3.1927年以奪取中心城市為目標的起義失敗后,毛澤東把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4.1934年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在紅軍長征途中召開的遵義會議糾正了“左”傾錯誤,確立了毛澤東的領導地位,**開始走向成熟;5.1958年黨中央發起的“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這場運動使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損害了農民生產積極性。1960年黨中央全面調整國民經濟;6.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十一屆三中全會全面拋棄“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左”傾錯誤。黨的建設(一) 思想建設1、民主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的思想建設(1)1927年八七會議糾正了右傾機會主義錯誤,給思想混亂的中國共產黨指明了新的出路;(2)1935年遵義會議結束了“左”傾錯誤在中央的統治,是中國共產黨從幼稚走向成熟的標志;(3)1945年七大確立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做了重要準備;(4)1945年七屆二中全會告誡全黨要警惕資產階級“糖衣炮彈”的襲擊,提出“兩個務必”的重要論斷。2、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中國共產黨的思想建設(1)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會議確定了實事求是的指導方針,完成了黨的思想路線的撥亂反正;(2)1992年十四大高度評價了鄧小平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提出用這一理論武裝全黨;(3)1997年十五大把鄧小平理論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4)2002年十六大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 (二) 理論建設中國共產黨先后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為指導思想。農民問題1.建國初期1950年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在新解放區進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徹底廢除了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2.社會主義改造時期政府引導農民走互助合作運動,建立農業生產合作社,走社會主義道路。通過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化為公有制,從根本上解放了農村生產力。3.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依據社會主義建設的總路線(即“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由此發動了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提高公有化程度,擴大公有化規模,結果嚴重挫傷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1960年中央開始全面調整國民經濟,加強農業生產堅決糾正“共產”風。4.文化大革命時期由于過分強調以“以階級斗爭為綱”,農業生產停滯不前,后在周恩來和鄧小平主持中央工作期間,國民經濟有所恢復和發展。5.社會主義建設的新時期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作出把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在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發展鄉鎮企業和集體經濟,推動了農業的發展。農村改革向專業化、商品化和社會化發展。統一戰線(1)革命統一戰線①標志;②目的;③作用;④破裂。(2)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①背景原因;②目的;③過程;④作用。(3)國共兩黨關系變化及啟示啟示:①國共兩黨合則有利于民族的興旺和崛起,分則給中華民族帶來戰爭和災難。(或國共兩黨合則兩利,分則兩傷;或兩黨合則國興,兩黨分則民族和人民不幸);②國共兩黨代表的是不同利益的政黨。在民主革命時期,兩黨兩次合作,沉重打擊了封建軍閥和帝國主義在中國的統治,推動了中國革命的發展;③在新的歷史時期,國共兩黨應以民族利益為重,實現第三次合作,為祖國的統一大業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出貢獻。新中國成立后成就一、新中國經濟建設成就1.建國初期(1949—1952三年經濟恢復時期):經過三年經濟恢復,國民經濟得到根本好轉,為我國有計劃地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準備了條件。土地改革的完成,促進農業經濟發展。2.社會主義道路探索時期(1956——1976):一五計劃超額完成(取得建成東北工業基地、修建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等成就),奠定了我國工業化基礎;大慶油田建成,扔掉“貧油”帽子,實現了原油和石油產品的全部自己;新興的電子工業,國防航空工業(兩彈一星),原子能工業、航天工業從無到有;條條戰線涌現出一批模范任務,成為共和國經濟建設的“脊梁”(王進喜、鄧稼先等)。3.改革開放新時期(1978——今):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解放農村生產力,促進農業生產的發展;對外開放,建立經濟特區、開放沿海開放城市、開辟經濟開放區等促進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行國企改革,提高企業經濟效益,推動我國經濟建設的發展,提高了綜合國力。4.經濟建設中的嚴重失誤、解決及失誤原因:失誤:1958年開始的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文化大革命。分別如何解決的:1961年進行國民經濟調整結束了大躍進;1978年農村改革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結束了人民公社;1976年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結束文化大革命,1978年召開十一屆三中全會,對文化大革命全面撥亂反正,把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原因:①忽視了客觀的經濟發展規律;②過分夸大了主觀意志和主觀努力的作用;③建設社會主義缺乏經驗,對國情認識不清,又急于求成。5.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黨和政府為發展經濟采取了哪些重大舉措:①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②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和鄉鎮企業;③建立經濟特區等;④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行國企改革;⑤確立鄧小平理論在全黨的指導地位,指導經濟建設。6.從我國經濟建設過程中得到哪些啟示?①進行經濟建設要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從國情出發;②在經濟建設中一定要遵循客觀經濟規律,綜合平衡,穩步前進;③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④發展經濟,必須保證社會的穩定,安定團結至關重要;⑤黨和政府過多地干預經濟也是不可取的。二、新中國政治建設成就(一)新中國的成立和鞏固政權(1949—1953)1.第一屆政治協商會議;2.開國大典;3.政權的鞏固;4.土地改革;5.抗美援朝。(二)三大改造(1953—1956年)(三)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四)十一屆三中全會后的民主與法制1.撥亂反正,平反冤假錯案(劉少奇案)。2.1982年憲法頒布實施(第四部)。a、1982年憲法的評價,新時期一部比較完善的憲法;b、其它單行法律 c、頒布實施的意義:(五)民主政治建設給我們的啟示1.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2.依法治國是我國的基本國策。三、新中國的農村政策(一)土地改革1、背景:2、時間:3、內容:4、結果:5、影響:(二)對農村進行社會主義改造1、背景:2、形式:3、實質:4、作用:(三)農村人民人民公社化運動(見下面八)(四)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1、背景:2、形式3、影響:4、實質:改計劃經濟體制為市場經濟體制。(五)黨和政府調整農村政策的原因和啟示1.原因:a、從中國的基本國情出發;b、從提高農民收入,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出發;2.啟示:a、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b、“三農”問題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問題。四、中國共產黨的民主法制建設1.1949年新政協會議通過《共同綱領》,地位:是新中國的建國綱領和施政方針,具有臨時憲法作用。2.1954年一屆人大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地位: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它確立了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3.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4.改革開放后:①1982年五屆人大五次會議制定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地位: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的根本大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之后不斷完善憲法內容,還頒布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等法律。經過20多年的努力,一個以憲法為核心的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法律體系初步形成②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得到進一步完善,依法治國成為國家的基本方略。五、中共的外交政策及成就1.新中國成立后至今,中共始終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2.外交成就:50年代的外交成就:①1953年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②1955年參加萬隆會議,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促成萬隆會議圓滿成功。70年代的外交成就:①1971年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②1972年中日建交,中日關系正常化;1979年中美建交,中美關系正常化。90年代的外交成就:①港澳回歸;②中俄關系正常化;③1991年加入亞太經合組織。21世紀的外交成就(這也是中國走向世界的表現):①2001年APEC上海會議在我國召開;②2001年加入WTO;③2006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在我國召開。3.中國外交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①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②綜合國力和經濟實力的增強,國際地位的提高;③外交人員的不懈努力;④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其中最根本的原因:中國綜合國力的提高。中國共產黨在走過的87年里,緊緊依靠和緊密團結全國各族人民,干了三件大事:1.這三件大事分別指什么?①建立了新中國;②完成三大改造,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③實行改革開放,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2.這三件大事有什么共同意義?這三件大事,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民的前途和命運,決定了中國歷史的發展方向,在世界上產生了深刻而廣泛的影響。3.這給我們什么認識?①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②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③中國共產黨始終高度重視并不斷保持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先進性,不斷與時俱進,開拓創新;④啟示:必須堅持黨的正確領導;堅持改革開放;堅持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的指導地位;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六、新中國成立以來科學技術成就(一)兩彈一星1.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2.1964年6月,中近程導彈飛行試驗成功;3.1966年10月,中近程核彈頭爆炸成功;4.1970年,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5.1999年,我國第一艘無人飛船——神舟一號升上太空。(二)其它成就1.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2.世界上最大水利上工程——三峽大壩(三)重大高新技術發展計劃——863計劃(四)科技與生活 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應用:a、舉例說明,b、兩面性。P96(五)新中國科技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1.新中國成立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建設成就為科技發展奠定了物質基礎;2.國家把教育和科技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加大科技的投入;3.一代又一代的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七、新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重大挫折(一)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1、背景2、實質 3、表現 4、后果:5、對策:6、教訓與啟示:(二)文化大革命(1966—1976)1背景 2過程:①開始標志:②結束標志 3后果PAGE-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