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粵教版八年級下冊地理課本教材答案第五章 地理區域和界線解答(P4頁活動)兩人的說法都是正確的。因為按照區域的劃分方法,東東是按照行政區域來劃分的,廣東省和川省屬不同的行政區,因此兩地的人們生活在不同的區域;珠珠是按照自然區域來劃分的,廣東省和四川省大部分地區是亞熱帶季風氣候,因此兩地的人們生活在同一個區域。故答案為:分不同情況判斷,兩人說法都正確。根據區域的劃分方法:按照行政區域來劃分,東東說法正確;按照自然區域來劃分,珠珠說法正確。解答(P5頁活動)南方地區指秦嶺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東的區域,它包括的地形區主要有長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東南丘陵、云貴高原、珠江三角洲等,由此可判定,南方地區的范圍比珠江三角洲大,珠江三角洲是南方地區的一個平原。四川省是一個省級行政區域,它由川東四川盆地、川南山地丘陵和川西高原高山區組成,成都平原位于四川盆地西部,是四川省的沖積扇平原,由此可判定,四川省的范圍比成都平原大,成都平原是四川省的一個地形區。故答案為:南方地區的范圍比珠江三角洲大,珠江三角洲是南方地區的一個平原;四川省的范圍比成都平原大,成都平原是四川省的一個地形區。解答(P6頁活動)南方地區指秦嶺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東的區域,它包括的地形區主要有長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東南丘陵、云貴高原、珠江三角洲等,由此可判定,南方地區的范圍比珠江三角洲大,珠江三角洲是南方地區的一個平原。四川省是一個省級行政區域,它由川東四川盆地、川南山地丘陵和川西高原高山區組成,成都平原位于四川盆地西部,是四川省的沖積扇平原,由此可判定,四川省的范圍比成都平原大,成都平原是四川省的一個地形區。故答案為:南方地區的范圍比珠江三角洲大,珠江三角洲是南方地區的一個平原;四川省的范圍比成都平原大,成都平原是四川省的一個地形區。解答(P7頁活動)【解析】本題主要考查我國冬季氣溫分布特點。冬季,我國南北氣溫差別很大,氣溫由南向北逐漸降低,1月0℃等溫線大致經過秦嶺-淮河一青藏高原東南邊緣。【答案】秦嶺一淮河一青藏高原東南邊緣解答(P8頁活動)【解析】本題主要考查我國降水量、溫度帶和干濕區的分布秦嶺-淮河以南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以北在800毫米以下,因為秦嶺-淮河以北為溫帶季風氣候,以南為亞熱帶季風候;秦嶺-淮河以北為暖溫帶,以南為亞熱帶,因為秦嶺-淮河以南1月平均氣溫在0℃上,以北在0℃以下;秦嶺-淮河以南為濕潤區,以北為半濕潤區,因為秦嶺-淮河以南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以北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下。【答案】秦嶺-淮河以南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以北在800毫米以下,因為秦嶺-淮河以北為溫帶季風氣候,以南為亞熱帶季風氣候;秦嶺-淮河以北為暖溫帶,以南為亞熱帶,因為秦嶺-淮河以南1月平均氣溫在0℃上,以北在0℃以下;秦嶺-淮河以南為濕潤區,以北為半濕潤區,因為秦嶺-淮河以南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以北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下解答(P9頁活動)【答案】耕地類型 耕作制度 主要糧食作物 主要糖料作物秦嶺-淮河以北地區 旱地 一年一熟、兩年三熟 小麥 甜菜秦嶺-淮河以南地區 水田 一年二熟至三熟 水稻 甘蔗【解析】本題主要考查秦嶺-淮河一線的地理意義。秦嶺、淮河一線是我國東部地區重要的地理界線,在它的南北兩側,由于氣候的差異,農業方面有很大的不同。北方地區作物生長期較短,降水較少,以旱地為主,耕作制度一年一熟、兩年三熟,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油料作物是花生,糖料作物是甜菜;南方地區作物生長期較長,降水豐富,以水田為主,耕作制度為一年二熟至三熟,糧食作物是水稻,油料作物是油菜,糖料作物是甘蔗。解答(P10頁活動)賀蘭山是我國重要的地理分界線,它削弱了寒冷干燥的冬季風的東襲,阻止了潮濕的東南季風西進,遏制了騰格里沙漠的東移,對寧夏平原成為“塞上江南”起著重要作用。故答案為:它削弱了寒冷干燥的冬季風的東襲,阻止了潮濕的東南季風西進,遏制了騰格里沙漠的東移。解析賀蘭山在寧夏平原的西部,由于賀蘭山的阻擋,減弱了冬季風的影響,且賀蘭山阻擋了部風沙的侵襲,東坡為夏季風的迎風坡,受地形抬升,增加大氣降水補給;黃河流經寧夏平原,給寧夏平原提供了便利的灌溉水源,由于水稻、小麥、玉米、胡麻等農作物都很適宜在銀川平原生長,因而這里自古就有“塞上江南”之稱。第六章 四大地理單元解答(P12頁活動)【解析】本題考查的主要知識點為:我國北方地區的自然特征(1)北方地區的省級行政區有:晉、豫、魯、冀、津、京、陜、黑、吉、遼。(2)本區地形以平原為主,兼有山地、高原。平原面積廣大,其中東北平原是我國最大的平原,黑土為主,多沼澤,北部凍土層厚;華北平原是我國最平坦的平原,主要由黃河、海河、淮河沖積而成,土層深厚。黃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廣、最厚的黃土堆積區,土質疏松,直立性強,地表植被保護差,水土流失嚴重,溝壑縱橫,流經高原區的河流含沙量大。太行山脈兩側地形差異明顯,以東為華北平原,以西為黃土高原。(3)北方地區主要有兩大平原:東北平原和華北平原。東北平原主要由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遼河平原組成。松嫩平原主要由松花江和嫩江沖積而成;三江平原主要由黑龍江、烏蘇里江和松花江沖積而成;遼河平原主要由遼河沖積而成。華北平原主要由黃河、淮河和海河沖積而成,又稱為黃淮海平原。【答案】(1)晉、豫、魯、冀、津、京、陜、黑、吉、遼。(2)本區地形以平原為主,兼有山地、高原。平原面積廣大,其中東北平原是我國最大的平原,黑土為主,多沼澤,北部凍土層厚;華北平原是我國最平坦的平原,主要由黃河、海河、淮河沖積而成,土層深厚。黃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廣、最厚的黃土堆積區,土質疏松,直立性強,地表植被保護差,水土流失嚴重,溝壑縱橫,流經高原區的河流含沙量大。太行山脈兩側地形差異明顯,以東為華北平原,以西為黃土高原。(3)北方地區主要有兩大平原:東北平原和華北平原。東北平原主要由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遼河平原組成。松嫩平原主要由松花江和嫩江沖積而成;三江平原主要由黑龍江、烏蘇里江和松花江沖積而成;遼河平原主要由遼河沖積而成。華北平原主要由黃河、淮河和海河沖積而成,又稱為黃淮海平原。解答(P15頁活動)【解題方法提示】北方地區屬于溫帶季風氣候,降水較少,冬季氣溫較低,因此,耕地為旱地,屬于旱作農業;傳統民居的墻體較厚,窗戶較小,坐北朝南,屋頂較平;傳統的交通為陸路交通;居住方式為四合院;傳統衣著冬季較厚,以棉麻為主。農業:耕地為旱地,屬于旱作農業。建筑業:民居的墻體較厚,窗戶較小,坐北朝南,屋頂較平。交通:陸路交通。居住:四合院。衣著:冬季較厚,以棉麻為主。解答(P16頁活動)(1) 【解析】本題考查的主要知識點為:南方地區的位置和范圍。南方地區位于秦嶺-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東,包括江蘇大部、安徽大部、浙江、上海、湖北、湖南、江西、福建、云南大部、貴州、四川東部、重慶、陜西南部、廣西、廣東、香港、澳門、海南、臺灣、甘肅南端和河南的最南部。【答案】江蘇大部、安徽大部、浙江、上海、湖北、湖南、江西、福建、云南大部、貴州、四川東部、重慶、陜西南部、廣西、廣東、香港、澳門、海南、臺灣、甘肅南端和河南的最南部。(2)【解析】本題考查的主要知識點為:南方地區的地形。南方地區地形復雜多樣,東西差異明顯。西部以高原和盆地為主;東部有交錯分布的平原、低山和丘陵,沿江有面積較大的平原和三角洲。【答案】畫圖略。解答(P19頁活動)【答案】東南丘陵紅壤,東北平原黑土。紅壤為發育于熱帶和亞熱帶雨林、季雨林或常綠闊葉林植被下的土壤。其主要特征是缺乏堿金屬和堿土金屬而富含鐵、鋁氧化物,呈酸性紅色。紅壤在中亞熱帶濕熱氣候常綠闊葉林植被條件下,發生脫硅富鋁過程和生物富集作用,發育成紅色,鐵鋁聚集,酸性,鹽基高度不飽和的鐵鋁土。紅壤、黃壤、磚紅壤可統稱之為鐵鋁性土壤。解答(P21頁活動)【答案】東南丘陵紅壤,東北平原黑土。紅壤為發育于熱帶和亞熱帶雨林、季雨林或常綠闊葉林植被下的土壤。其主要特征是缺乏堿金屬和堿土金屬而富含鐵、鋁氧化物,呈酸性紅色。紅壤在中亞熱帶濕熱氣候常綠闊葉林植被條件下,發生脫硅富鋁過程和生物富集作用,發育成紅色,鐵鋁聚集,酸性,鹽基高度不飽和的鐵鋁土。紅壤、黃壤、磚紅壤可統稱之為鐵鋁性土壤。解答(P22頁活動)7.(1)西北地區的降水量分布規律是由東向西逐漸減少。根據這種分布規律,西北地區植被的分布由東向西依次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解答(P23頁活動)【解題方法提示】1.西北地區遠離海洋降水稀少,地表的特征是干旱為主,影響西北地區農業發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是水源,于是人們利用河水和高山的冰雪融水,發展了灌溉農業。2.我國西北地區深居亞歐大陸內陸,離海較遠,降水稀少,河流多為內流河。農業生產必須依靠灌溉,塔里木盆地和準噶爾盆地邊緣有灌溉水源的地帶,分布著眾多的綠洲,綠洲是新疆的主要農業區。綠洲上的水源主要來自山區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氣溫越高融水越多,因此天越旱當地居民越盼望天晴。1.C2.山區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解答(P24頁活動)【分析】西北地區深居內陸,位于大興安嶺以西,昆侖山-阿爾金山-祁連山和長城以北,包括內蒙古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和甘肅省的西北部。西北地區鐵、鎳、石油、天然氣等礦產資源豐富,是全國最大的稀土礦產地;西北地區深居內陸,主要為溫帶大陸性氣候,降水稀少,水資源貧乏,其主要自然環境特征是干旱。【解答】西北地區主要的省區有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甘肅省、寧夏回族自治區,主要的礦產資源有稀土、石油、天然氣、煤等,主要的鐵路干線有蘭新線、北疆線、南疆線等。故答案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甘肅省、寧夏回族自治區;稀土、石油、天然氣、煤等;蘭新線、北疆線、南疆線等。解答(P25頁活動)【答案】原因:遇到了流行的大瘟疫,醫療衛生條件差,死亡人數多。樓蘭人亂砍亂伐,導致地表植被稀疏,不能抵御風沙侵襲,最終古城被風沙掩埋教訓:開發西北地區要注意環境保護,嚴禁亂砍亂伐2.西北地區的生產特點:深居內陸,氣候干旱,草原面積廣闊,農業以畜牧業為主;種植業主要是灌溉農業和綠洲農業。西北地區的生活特點:食物以肉和奶制品為主。環境問題:嚴重的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加劇、水資源短缺、植被破壞、森林草原退化【解析】本題主要考查我國西北地區的相關知識。1.因為遇上了流行的大瘟疫,樓蘭人本就因為這場瘟疫所剩不多。而又因為樓蘭人亂砍亂伐,導致水土流失。而樓蘭人又想去找另一個家園,于是又棄城出走,結果在剛出城不久,就遇上了難得一遇的狂暴風沙天氣。天災人禍之后,樓蘭人也所剩無幾,樓蘭人想另尋家園,重復樓蘭古國的愿望也不得實現了。因此我們在開西北地區的過程中要注意保護當地的環境,不要亂砍亂伐。2.西北地區的生產特點:深居內陸,氣候千旱,草原面積廣闊,農業以畜牧業為主;種植業主要是灌溉農業和綠洲農業。西北地區的生活特點:食物以肉和奶制品為主。嚴重的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加劇、水資源短缺、植被破壞、森林草原退化是西部地區面臨的主要生態環境問題,工業污染成為城市發展經濟的后遺癥。這一切問題都有其癥結所在:歷史上長期的生產力水平低下與生態脆弱互為因果;“過分強調糧食自給”的發展模式導致森林破壞和水土流失;經濟建設不遵循生態環境規律,生態建設科技支撐能力薄弱;制度上條塊分割,使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各項措施難以落實。西部地區作為我國的生態屏障,其生態環境事關整個民族的生存質量和發展空間,也是西部地區發展的制約性因素,生態環境建設成為西部人民生存和發展的關鍵問題。由此,在西部開發中要堅持生態建設與富民增收的雙重原則,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在大開發中的有機統。解答(P26頁活動)【答案】本地區邊緣的主要山脈:昆侖山脈,阿爾金山脈,祁連山脈,橫斷山脈,喜馬拉雅山脈,喀喇昆侖山脈;本地區內的主要山脈:巴顏喀拉山脈,可可西里山脈,唐古拉山脈,念青唐古拉山脈,岡底斯山脈;阿爾金山脈、祁連山脈、巴顏喀拉山脈、橫斷山脈的海拔大約在3000m~5000m;喜馬拉雅山脈、唐古拉山脈、念青唐古拉山脈、可可西里山脈以及昆侖山脈的中西部海拔大約5000m以上;柴達木盆地的海拔大約在2000m~3000m,藏南谷地和雅魯藏布江谷地的海拔高度大約在3000m~5000m。【解析】本題主要考查青藏地區的主要山脈及海拔高度。根據圖上標注的的名稱,昆侖山脈、阿爾金山脈、祁連山脈位于青藏地區的北部邊緣,橫斷山脈位于青藏地區的東部邊緣,喀喇昆侖山脈位于青藏地區西部邊緣,喜馬拉雅山脈位于青藏地區的西南邊緣。柴達木盆地位于青藏地區北部,位于昆侖山、祁連山和阿爾金山之間;藏南谷地位于青藏地區的南部,主要位于有岡底斯山和喜馬拉雅山之間本地區內的主要山脈有巴顏喀拉山脈,可可西里山脈,唐古拉山脈,念青唐古拉山脈,岡底斯山脈。根據該圖左下角的高度表,可以大體看出阿爾金山脈、祁連山脈、巴顏喀拉山脈、橫斷山脈的海拔大約在3000m~5000m之間;喜馬拉雅山脈、唐古拉山脈、念青唐古拉山脈、可可西里山脈以及昆侖山脈的中西部海拔大約在5000m以上;柴達木盆地的海拔大約在2000m~3000m之間,藏南谷地和雅魯藏布江谷地的海拔高度大約在3000m~5000m之間。解答(P28頁活動)【答案】在同一緯度地帶,地勢越高,氣溫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受地形因素影響,青藏高原海拔高氣溫低,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勢低,氣溫高。故答案為:青藏高原海拔高,氣溫低,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勢低,氣溫高。解析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緯度位置、大氣環流、海陸分布、洋流和地形等。我國地域遼闊,地跨眾多的溫度帶和干濕地區,加上我國地形復雜,地勢高低懸殊,更增加了我國氣候的復雜多樣性。我國冬季南北氣溫差異大,南方溫暖,而越往北氣溫就越低。夏季南北普遍高溫。解答(P29頁活動)【答案】1、青藏高原海拔高,氣溫低,形成高原山地氣候;空氣稀薄,太陽輻射強烈;有許多積雪和冰川,冰川融水成為大江大河的發源地;青藏高原位于我國的西南,發源于青藏高原上的河流多向東、向南流;地表形態遠看是山、近看是川;植被以草地為主;農業主要發展畜牧業,主要放養耐寒的牦牛和藏綿羊;種植業分布在海拔較低的河谷地區,主要農作物為耐寒的青稞、小麥;人們以牦牛作為傳統的運輸工具,食物以牛羊奶、青稞等制成的酥油茶、青稞酒和糌粑為主。【解析】本題主要考查青藏地區的環境特征及四大地理單元的特征。青藏高原海拔高,氣溫低,形成高原山地氣候。由圖6.38可知,拉薩被稱為“日光城”是因為該地區空氣稀薄,太陽輻射強烈;有許多積雪和冰川,冰川融水成為大江大河的發源地;青藏高原位于我國的西南,發源于青藏高原上的河流多向東、向南流;地表形態遠看是山、近看是川;這里草場繁茂,植被以草地為主;農業主要發展畜牧業,主要放養耐寒的牦牛和藏綿羊;種植業分布在海拔較低的河谷地區,主要農作物為耐寒的青稞、小麥;人們以牦牛作為傳統的運輸工具,食物以牛羊奶、青稞等制成的酥油茶、青稞酒和糌粑為主。2、我國北方地區位于大興安嶺、青藏高原以東,內蒙古高原以南,秦嶺一淮河以北,東臨渤海和黃海;主要地形區有東北平原、華北平原和黃土高原,地形以平原和高原為主;所屬的溫度帶為暖溫帶、中溫帶和寒溫帶;干濕區有半濕潤區和濕潤區。南方地區位于秦嶺一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東,東面和南面分別瀕臨黃海、東海和南海;主要地形區有長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云貴高原和東南丘陵;所屬的溫度帶為亞熱帶和熱帶;屬于濕潤區。西北地區位于大興安嶺以西,長城和昆侖山-阿爾金山以北,主要地形區有內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地形以高原和盆地為主;從溫度帶來看,屬于暖溫帶和中溫帶;從干濕區來看,屬于半干旱區和干旱區。青藏地區位于我國西南,橫斷山脈以西,昆侖山脈一祁連山脈以南,南至國界;主要地形區有青藏高原和柴達木盆地,地形以高原、盆地為主。因海拔高,形成獨特的高原山地氣候。第七章 認識區域解答(P34頁活動)1.(1)東北地區位于中國東北部,地處東北亞的核心位置,東、北兩面與朝鮮及俄羅斯為鄰;西接內蒙古自治區;南連河北省,與山東半島隔海相望,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東北地區主要包括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2)東北地區有中國最大的平原--東北平原;東北平原被大興安嶺、小興安嶺、長白山環繞;大興安嶺、長白山的走向是東北-西南;小興安嶺的走向是西北-東南;(3)黑龍江流經黑龍江省北側,是中國與俄羅斯之間重要的界河,流域內森林茂盛,徑流豐富;松花江是黑龍江最大的支流,也是流經東北地區的主要河流;烏蘇里江是中國黑龍江支流,中國與俄羅斯的界河,也是流經東北地區的主要河流;三江平原有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三江流過,因此被稱為三江平原。故答案為:(1)東北地區位于中國東北部,地處東北亞的核心位置;包括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2)山脈名稱:大興安嶺、小興安嶺、長白山;走向:大興安嶺、長白山的走向是東北-西南;小興安嶺的走向是西北-東南;平原的名稱:東北平原;位置:被大興安嶺、小興安嶺、長白山環繞;(3)河流: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原因:有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三江流過。2.【解析】(1)我國氣候復雜多樣,東半部有大范圍的季風氣候,東北地區氣候的主要特點:東北地區主要屬于溫帶季風氣候,冬季寒冷漫長,夏季溫暖短暫,表現出“冷濕”的特征。(2)由于東北地區緯度位置偏高,且緊鄰冬季風的發源地,氣溫較低,蒸發量少,因此形成了“冷濕”的特征。故答案為:(1)主要屬于溫帶季風氣候,冬季寒冷漫長,夏季溫暖短暫,表現出“冷濕”的特征;(2)緯度位置偏高,且緊鄰冬季風的發源地,氣溫較低,蒸發量少。解答(P35頁活動)【解析】本題主要考查東北地區的特色旅游項目東北地區自然資源豐富,自然景觀優美,人文歷史悠久,保存得當,使東北地區倍受游者青睞。黑吉遼三省位于我國東北部,冬季漫長,夏季涼爽,可以開展冰雪景觀旅游項目;旅游開發項目如冰雕、雪雕等。【答案】冰雪景觀旅游;冰雕、雪雕。解答(P36頁)東北地區屬于溫帶季風氣候,由于緯度高,冬季寒冷而漫長,東北的冬天太冷了,不利于農作物的生長。冬天寒冷,可以凍死害蟲,減少蟲害,但對農作物生長不利;東北積雪厚,積雪時間長,農作物生長期短,一年只能收獲一次,該地區主要位于中溫帶;東北的積雪厚,能給土壤帶來豐富的水分,再加上土壤肥沃,糧食可以豐收。東北夏季雖短但比較溫暖,照樣能種植水稻,東北地區氣候雨熱同期,由于農作物生長周期長,東北出產的大米特別好吃。故答案為: ;x; ; ;x。解答(P37頁活動)據圖1和圖2中的信息可得,東北的大興安嶺、小興安嶺和長白山森林綿延分布,是中國重要的林區。東北平原東北部為三江平原,中部為松嫩平原,南部為遼河平原,平原中黑土面積廣大,耕地廣闊,是我國重要的種植業區,土地利用類型主要是耕地;草地主要分布在大興安嶺的西部和遼河平原的西南部。故答案為:大興安嶺;小興安嶺;長白山地脈;大興安嶺西部;遼河平原西南部;松嫩平原;三江平原;遼河平原。解答(P38頁活動)【答案】黑龍江省森林面積占全國森林面積的比重大;黑龍江省的森林覆蓋率高;黑龍江省森林覆蓋率的變化是先降低后增加;黑龍江省耕地面積占全國耕地面積的比重大;黑龍江省耕種收機械化程度高。【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從地圖中提取地理信息。由圖7.6中可知,黑龍江省森林面積占全國森林面積的比重是9.45%,所占比重大;黑龍江省的森林覆蓋率是41.48%,森林覆蓋率高;黑龍江省森林覆蓋率的變化情況是先降低后增加。解答(P39頁活動)【答案】制定三江平原濕地保護與利用綜合規劃,停止開荒, “退耕還濕”,建立自然保護區,保護和恢復生態環境。【解析】本題主要考查三江平原開發與保護。三江平原經過多年的大面積開荒,雖然擴大了耕地面積,增加了糧食產量,但是造成了濕地面積銳減,生態環境惡化,生物多樣性減少的問題,應制定三江平原濕地保護與利用綜合規劃,停止開荒,”退耕還濕“,建立自然保護區,保護和恢復生態環境。由圖7.7中可知,黑龍江省耕地面積占全國耕地面積的比重是11.74%,所占比重大;黑龍江省耕種收機械化程度達85%,機械化程度高。解答(P41頁活動)東北地區是我國著名的重工業基地,為振興東北經濟發展,應做到:充分利用東北豐富的農林產品調整東北的工業結構;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利用自身優勢,實行重工業的優化升級;完善交通網絡,促進區域交流與發展;大力發展旅游業等。故答案為: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利用自身優勢,實行重工業的優化升級;完善交通網絡,促進區域交流與發展;大力發展旅游業。解答(P43頁活動)【答案】三峽、葛洲壩、五強溪、丹江口、隔河巖等水電站;水能資源主要分布在上游河段。【解析】本題主要考查長江的水能開發。長江是我國巨大的“水能寶庫”,水能資源蘊藏量占全國的1/3,其中可開發利用的水能資源約占全國的一半。長江的水能資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新中國成立后,在長江支流和干流上建起了許多大型水電站,如三峽、葛洲壩、五強溪、丹江口、隔河巖等水電站,裝機容量約占全國水電裝機總量的2/3,對長江流域的經濟發展起著巨大的促進作用。【答案】長江干流橫貫東西,宜賓以下四季通航。干流航線和多條鐵路及京杭運河相交,既溝通內地和沿海,又聯系南北廣大地區,長江干支流形成縱橫廣闊的水運網,通航里程占全國內河航道總里程的2/3。【解析】本題主要考查長江的航運價值。自古以來,長江就是我國東西運輸的大動脈。長江干流橫貫東西,宜賓以下四季通航。干流航線和多條鐵路及京杭運河相交,既溝通內地和沿海,又聯系南北廣大地區。目前,長江干支流形成縱橫廣闊的水運網,通航里程占全國內河航道總里程的2/3。因此,人們把長江稱為“黃金水道”。解答(P44頁活動)【答案】受益區:湖北省、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云南省、四川省、重慶市、陜西省、河南省、甘肅省、寧夏回族自治區、山東省、河北省、天津市; 對長江流域經濟發展積極作用:長江三峽水利樞紐是一個特大型水利樞紐工程,主要功能是防洪,兼具發電、航運、水產養殖、供水、灌溉和旅游等綜合利用效益.整個工程分為攔江大壩、大型水電站和通航建筑物等部分.【解析】本題主要考查三峽水利樞紐的影響范圍及意義由圖可知受益區主要是:湖北省、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云南省、四川省、重慶市、陜西省、河南省、甘肅省、寧夏回族自治區、山東省、河北省、天津市;長江三峽水利樞紐是一個特大型水利樞紐工程,主要功能是防洪,兼具發電、航運、水產養殖、供水、灌溉和旅游等綜合利用效益.整個工程分為攔江大壩、大型水電站和通航建筑物等部分.解答(P45頁活動)【答案】 (1)145000億元;36.5%(2)國內生產總值不斷增加;占全國比例的變化趨勢是先降后升。【解析】本題考查長江流域經濟狀況。(1)從圖可以看出,2010年長江流域的國內生產總值是145000億元,占全國的比例是36.5%。(2)從圖可以看出,2006年到2010年,長江流域的國內生產總值不斷增加;占全國比例從2006年到2007年有所下降,2007年后呈現上升趨勢,因而長江流域國內生產總值占全國比例的變化趨勢是先降后升。解答(P47頁活動)長江流域的糧食作物主要是水稻,讀圖可得,水稻主要分布在長江中下游平原和四川盆地,該地區發展糧食生產的有利條件是:長江中下游平原和四川盆地;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氣候雨熱同期、交通便利、經濟發達等。(2)長江流域主要位于濕潤區,該地區主要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多,河湖眾多,水量豐沛,所以長江流域淡水資源豐富。(3)長江中下游平原,沿長江中下游呈帶狀分布,由長江及其支流沖積而成,海拔大多在50米以下,以地勢低平、湖泊眾多、河渠稠密、水田連片為特色,是國內著名的“魚米之鄉”。故答案為: (1)長江中下游平原和四川盆地;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氣候雨熱同期、交通便利、經濟發達等; (2)河湖眾多,水量豐富; (3)魚米之鄉。解答(P48頁活動)【解析】本題考查的知識點內容為:長江三角洲發展經濟的優勢條件。長江三角洲位于長江下游,東臨黃海和東海,地處江海交匯之地;地形以平原為主,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濕熱,河湖眾多,農業發達;沿江沿海,鐵路線密集,水陸交通便利,信息發達,投資環境好;長江三角洲人口稠密,市場廣闊;勞動力資源豐富,素質高;資金雄厚,技術先進。【答案】解答(P49頁活動)【答案】(1)長江干流沿岸的要城市有攀枝花、宜賓、重慶、武漢、九江、安慶、南京、無錫、上海等城市。長江能夠提供豐富的水資源和便利的航運,所以長江流域的城市多分布在河流沿岸。(2)長江下、中、上游地區相比,下游地區城市人口比例最大,城市密度最大;上游地區城市人口最小,城市密度最小;中游地區城市人口比例和城市密度介于下游和上游之間。長江下游地區地勢平坦,土壤肥沃,自然條件優越,是我國重要的農業區,經濟發達,人口稠密,城市人口的比例和城市密度大;長江上游地區主要流經青藏高原、橫斷山區、云貴高原,多高山峽谷,地勢崎嶇,人口稀疏。(3)在長江中游地區,坐船從長江三峽沿長江一路向東,瀏覽岳陽樓、黃鶴樓,廬山等景區。計劃用一周的時間游覽四個景點,第一天坐船游覽三峽景區,第二天前往岳陽樓,逗留兩天;第四天坐船前往黃鶴樓,第五天前往廬山,用兩天的時間爬山與觀景,第七天返回。【解析】本題主要考查長江的概況。(1)由圖7.36可知,長江千流沿岸的主要城市自西向東有攀枝花、宜賓、重慶、武漢、九江、安慶、南京、無錫、上海等城市。長江是我國第一大河,水量巨大,能夠提供豐富的水資源和便利的航運,所以長江流域的城市多分布在河流沿岸。(2)長江下、中、上游地區相比,下游地區的城市人口比例占65.51%,中游地區占49.41%,下游地區占36.89%;下游地區城市密度為3.65座/萬平方千米,中游地區為1.39座/萬平方千米,上游地區為0.65座/萬平方千米。下游地區城市人口比例最大,城市密度最大;上游地區城市人口最小,城市密度最小;中游地區城市人口比例和城市密度介于下游和上游之間。長江下游地區地勢平坦,土壤肥沃,自然條件優越,是我國重要的農業區,經濟發達,人口稠密,城市人口的比例和城市密度大;長江上游地區主要流經青藏高原、橫斷山區、云貴高原,多高山峽谷,地勢崎嶇,人口稀疏。(3)長江流域旅游景點眾多,考慮到長江航運便利,可在長江中游地區,坐船從長江三峽沿長江一路向東,瀏覽岳陽樓、黃鶴樓,廬山等景區。因游覽的景點較多,路線較長,計劃用一周的時間游覽四個景點,第一天坐船游覽三峽景區,第二天前往岳陽樓,逗留兩天;第四天坐船前往黃鶴樓,第五天前往廬山,用兩天的時間爬山和觀景,第七天返。解答(P51頁活動)(1)四川盆地是我國位于位于季風區的盆地,位于四川省和重慶市境內,西臨青藏高原,南有云貴高原,東有巫山山脈,北有大巴山和秦嶺山脈。(2)流經四川盆地的主要河流有嘉陵江、岷江等。(3)四川盆地的河流多自西、南、北向中間匯集,然后向東流。可以推測四川盆地的地勢特點是北、西、南三面高,東部低。(4)古語說: “蜀道難,難于上青天。”是以為四川盆地地勢崎,高差大,工程難度大。故答案為: (1)四川;重慶;青藏;云貴;巫山;秦嶺; (2)嘉陵江、岷江等; (3)北、西、南三面高,東部低; (4)四川盆地地勢崎嶇,高差大。解答(P51頁活動)【答案】地形類型:盆地 氣候特征: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河流流向:由四周向中部流 典型植被: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特色土壤:紫色土【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四川盆地自然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四川盆地四周高山環繞,中間低,為盆地,氣候為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多,河流眾多,由四周向中部匯集,氣候濕熱,形成紫色土,植被為常綠闊葉林。解答(P52頁活動)【答案】成都平原氣候溫暖濕潤,水熱充足;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人口眾多,勞動力充足;市場廣闊;耕種歷史悠久。【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影響農業的區位因素。成都平原農業發的原因可以從氣候、地形、土壤、水源、勞動力、市場、歷史等方面進行分析。成都平原氣候溫暖濕潤,水熱充足;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人口眾多,勞動力充足;市場廣闊;耕種歷史悠久。解答(P55頁活動)(1)讀圖可得,四川盆地交通運輸線路多,要的鐵路線有寶成線、成渝線、成昆線、襄渝線等,主要的公路線有川藏公路等;(2)四川盆地城市眾多,主要的城市有南充、成都、重慶、內江等,該些城市主要分布在鐵路線沿岸和河流沿岸,其好處是交通運輸便利、水源充足等。故答案為: (1)鐵路:寶成線、成渝線、成昆。公路:川藏公路等。南充、成都、重慶、內江等;主要分布在鐵路線沿岸和河流沿岸。解答(P56頁活動)成渝經濟區位于長江上游,因區域內的兩大核心城市(成一成都市、渝一重慶市)而得名。成渝經濟區自然稟賦優良、產業基礎較好、城鎮分布密集、交通體系完整、人力資源豐富,是中國重要的人口、城鎮、產業集聚區,也是國家政策支持的重要地區,是中國西部綜合實力最強的區域之一。故答案為:勞動力資源豐富,城市密集,交通體系完善,資源豐富,政策支持。解答(P57頁活動)【答案】北京是我國的首都,是全國的政治中心,是中共中央和國務院等眾多黨和國家重要部門的所在地。北京還是全國的文化中心,聚集了數百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是全國最大的科學研究基地,擁有眾多的體育場館、各類博物館以及國家級文藝團體。【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北京相關知識。根據課本知識可知,北京是我國的首都,是全國的政治中心,是中共中央和國務院等眾多黨和國家重要部門的所在地。北京還是全國的文中心,聚集了數百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是全國最大的科學研究基地,擁有眾多的體育館、各類博物館以及國家級文藝團體。解答(P58頁活動)【解析】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北京的經緯度。讀圖可知,北京的經緯度大致在:40°N,116°E。【答案】40°116°2.【解析】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北京的地形及溫度帶。北京位于華北平原北緣,北部是燕山山脈,西部是太行山脈余脈西山。北京三面環山,地形以山地、平原為主,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北京城區屬于平原。北京屬于典型的溫帶季風氣候,屬于暖溫帶。【答案】平原 暖溫帶解答(P59頁活動)【答案】推薦北京故宮;北京故宮又名紫禁城,是明、清兩朝的皇宮,是世界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宮殿建筑群。現為故宮博物院,是我國文物收藏最豐富的博物館。【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北京的世界文化遺產。北京是我國著名的古都和歷史文化名城,擁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和800多年的建都史。悠久的歷史為北京留下了無數名勝古跡。長城、明清故宮、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頤和園、天壇、明十三陵等先后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這些名勝古跡散發著濃郁的歷史文化氣息,深深地吸引著國內外的游客。例如,北京故宮又名紫禁城,是明、清兩朝的皇宮,是世界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宮殿建筑群。現為故宮博物院,是我國文物收藏最豐富的博物館。頤和園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園林。它集中了中國古典建筑的精華,容納了不同地區的園林風格,堪稱園林建筑博物館。解答(P60頁活動)【答案】工業化、城市化的推進。經過700多年的沉淀,王府井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20世紀初形成了著名的商業街,形成了比較繁華的商業街,至今已經有100年的歷史。王府井從1993年開始,市政府決定成立王府井開發建設辦公室,然后對王府井地區的大規模的改造進行了規劃和管理。規劃中的建設項目一共有51個,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建成了17個,這17個項目,總建筑面積超過150萬平方米。所以從1993年以后,王府井經過大規模的改造,它的硬件設施已經接近國際一流水平。【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北京城區擴大的主要原因。新中國成立60多年來,北京由于工業化、城市化的推進,城市人口大幅度增加,城區范圍迅速拓展,城市交通持續改善,綠化面積不斷擴大。故北京城區擴大的主要原因為工業化、城市化的推進。本題主要考查北京王府井的變化情況。王府井商業街,我們把它定位成國際一流的商業街。國際著名的商業街有共同的特點,其中有一個特點就是它都有悠久的歷史,王府井商業街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3世紀,1267年元代初年,這條街道就已經形成了,至今已經有700多年了。在這700多年里,王府井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20世紀初形成了著名的商業街,形成了比較繁華的商業街,至今已經有100年的歷史。王府井翻開新的一頁應該是從1993年開始,市政府決定成立王府井開發建設辦公室,然后對王府井地區的大規模的改造進行了規劃和管理。從1993年開始我們對王府井地區重新做了規劃,規劃中的建設項目一共有51個,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建成了17個,這17個項目,總建筑面積超過150萬平方米。所以從1993年以后,王府井經過大規模的改造,它的硬件設施已經接近國際一流水平。解答(P62頁活動)【答案】1.京包線,京原線,京廣線,京九線,京滬線,京承線,京通線。2、乘火車,沿京哈線。(以哈爾濱市為例),【解析】北京交通設施便利,可選擇除水運外其交通方式,距離近可選擇公路、鐵路運輸,距離遠可選擇航空運輸,根據自身情況選擇。解答(P64頁活動)北京市人口稠密,降水較少,且降水的季節變化大,北京市工業發達,需水量大,北京市水資源缺乏,北京為解決水資源不足采取的措施有:政府方面制定相關政策、引導市民節水、加大節水宣傳力度、投入資金;跨流域調水等,企業方面研發節水設備、提高節水技術、降低污染排放、提高水的利用率等,家庭方面節約用水,減少浪費,一水多用,使用無磷洗衣粉、修建水庫、修建跨流域調水工程等。故答案為:政府方面制定相關政策、引導市民節水、加大節水宣傳力度、投入資金;跨流域調水等,企業方面研發節水設備、提高節技術、降低污染排放、提高水的利用率等,家庭方面節約用水,減少浪費,一水多用,使用無磷洗衣粉、修建水庫、修建跨流域調水工程等。解答(P65頁活動)【解析】(1)有八個省份與陜西相鄰,北與內蒙、寧夏接壤,西與甘肅相連,南與四川、重慶、湖北相通,東與山西、河南毗鄰,其簡稱分別是內蒙古、寧、甘或隴、川或蜀、渝、鄂、晉、豫。(2)流經陜西省的河流主要有渭河、洛河、涇河、嘉陵江、漢江等;其中渭河、洛河、涇河為黃河水系,嘉陵江、漢江為長江水系。(3)陜西的地形區北部是黃土高原,中部是關中平原,南部是大巴山地。【答案】(1)省份:內蒙古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甘肅省、四川省、重慶市、湖北省、山西省、河南省。簡稱:內蒙古、寧、甘或隴、川或蜀、渝、鄂、晉、豫。(2) 河流:渭河、洛河、涇河、嘉陵江、漢江。水系:渭河、洛河、涇河為黃河水系,嘉陵江、漢江為長江水系。(3)地形(自北向南):黃土高原、關中平原、大巴山地。解答(P66頁活動)(1)讀圖可得,寶雞、咸陽、西安都位于隴海線上,該鐵路線的起止點城市是連云港和蘭州。(2)陜西省有眾多的的歷史文化古跡:陜西省的秦陵兵馬俑共有3個兵馬俑坑,這里埋葬著約7000件陶制車馬和兵俑,還有實用兵器萬件;黃帝陵所在的橋山,位于陜西黃陵縣城北約一公里處,是子午嶺向東延伸的部分。子午嶺南北而行,北為“子,南為“午“,故稱“子午嶺“。橋山總面積566.7公頃,山體渾厚,氣勢雄偉,沮水三面環流。山上林木茂密,古柏覆蓋面積為89.1公頃,計有古柏81600多株,其中千年以上古柏3萬多株,是中國最古老、覆蓋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柏群。(3)西安位于渭河平原地區,該城市地形平坦;屬于溫帶季風氣候,氣候雨熱同期,有利于發展農業;位于渭河沿岸,水源充足,所以我國古人選擇在陜西西安建都。故答案為: (1)隴海線; (2)陜西省的秦陵兵馬俑共有3個兵馬俑坑,這里埋葬著約7000件陶制車馬和兵俑,還有實用兵器萬件;黃帝陵所在的橋山,位于陜西黃陵縣城北約一公里處,是子午嶺向東延伸的部分。子午嶺南北而行,北為“子“,南為“午“,故稱“子午嶺“。橋山總面積566.7公頃,山體渾厚,氣勢雄偉,沮水三面環流。山上林木茂密,古柏覆蓋面積為89.1公頃,計有古柏81600多株,其中千年以上古柏3萬多株,是中國最古老、覆蓋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柏群; (3)地形平坦;氣候雨熱同期;位于渭河沿岸,水源充足。解答(P68頁活動)所屬地形區 所屬四大地理單元 所處溫度帶 年降水量 一月平均氣溫 所處河流流域西安 渭河平原 北方地區 暖溫帶 小于800毫米大于400毫米 低于0攝氏度 黃河流域漢中 漢中盆地 南方地區 亞熱帶 大于800毫米 高于0攝氏度 長江流域解答(P70頁活動)為了改變榆林地區的生態困境,榆林全面實施退耕還林、封沙禁牧,林區以及廣大草原地區,已經開墾的農田,必須退耕,適于發展林業的植樹,適于發展牧業的種草,使那里生態環境得到恢復;榆林市位于陜西省,該地有豐富的煤、石油、天然氣資源,分布集中。靠近東部能源消費地,距離市場近,有鐵路、公路、管道等與東部相通,交通便利,能源外運便利。隨著西部大開發,榆林逐漸成為國家級能源化工基地;榆林市由于長期無序墾荒,造成土壤貧瘠,糧食減產,居民生活貧困,從確立為黃土高原小流域綜合治理實驗區后,人們在黃土坡退耕并大力發展草果等經濟林木種植,生態環境顯著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故答案為:生態環境方面:全面實施退耕還林、封沙禁牧,使那里生態環境得到恢復;工農業生產方面:榆林市煤、石油、天然氣等能源資源豐富,分布集中。靠近東部能源消費地,距離市場近,有鐵路、公路、管道等與東部相通,交通便利,能源外運便利。隨著西部大開發,榆林逐漸成為國家級能源化工基地;生活方面:人們在黃土坡退耕并大力發展草果等經濟林木種植,生態環境顯著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解答(P71頁活動)1.略。2.臺灣在地理位置上十分重要。從戰略地位方面分析,臺灣是中國進入太平洋的門戶,而且是唯一的通道。從國家安全的角度看,臺灣是我國沿海七省的重要屏障,是保護國家安全的“皮膚”。臺灣四面環海,地處寒暖流交界,漁業資源豐富。西部海底為大陸架的延伸,較為平坦,底棲魚和貝類豐富,近海漁業、養殖業都比較發達。遠洋漁業也較發達。臺灣扼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是太平洋地區各國海上聯系的重要交通樞紐。中國東海和南海之間往返的船只從這里通過。交通地位重要。臺灣海峽在漫長的地質時期里,經歷了多次的滄桑變化。臺灣海峽位于華夏古陸邊緣的海槽位置。海峽地區有時候升起,與大陸相連,有時下沉,被海水與大陸分開。解答(P74頁活動)4.略。解答(P76頁活動)(1)1950年臺灣省出口貿易構成中,工業產品占8%,農產品占71%,農產品加工占21%;圖二說明自1960年以來臺灣省的出口貿易結構發生的變化是:農產品和農產加工品出口比重不斷下降,工業產品出口比重不斷上升;故答案為:(1)8;71;21;(2)農產品和農產加工品出口比重不斷下降,工業產品出口比重不斷上升。解答(P78頁活動)【解析】本題考查的知識點為:臺灣的有關知識。臺灣位于我國東南沿海,北瀕東海,東臨太平洋,南臨南海,西隔臺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西部平原土壤肥沃,氣候溫暖濕潤,盛產水稻、甘蔗等熱帶、亞熱帶農作物;地處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交界處,地殼活躍,多地震。(1)臺灣東面是一望無際的太平洋,西隔臺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北回歸線穿過臺灣島的中南部。(2)臺灣島多山,高山和丘陵面積占全部面積的三分之二以上;臺灣島西部地區的地形以平原為主,東部和中部以山地為主。(3)臺灣大奧鄰近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交界處,地殼不穩定,容易發生火山地震等地質災害。(4)受臺灣山脈的影響,河流呈放射狀流人周圍的海洋,河流一般短小、湍急、水能資源豐富。(5)李明說臺灣島是“東方甜島”正確,因為臺灣是重要的甘蔗產地,甘蔗制糖業發達;稱臺灣是“溫帶水果之鄉”錯誤,因為臺灣大部分地區位于熱帶、亞熱帶區,水果是亞熱帶和熱帶水果,被稱為“亞熱帶和熱帶水果之鄉”【答案】 (1)臺灣;(2)山地;平原;西(3)亞歐;太平洋;火山、地震(4)短小,水流湍急、水能資源豐富(5)臺灣島是“東方甜島”正確,因為臺灣盛產甘蔗; 稱臺灣是“溫帶水果之鄉”錯誤,因為臺灣是熱帶、亞熱帶氣候。第八章 珠江三角洲解答(P80頁活動)(1)圖示中珠江三角洲的主要城市有:廣州(該地區最大城市)、深圳(經濟特區)、珠海(經濟特區)、東莞、惠州、南海、佛山、中山、江門、順德等;(2)圖示中流經珠江三角洲的河流有西枝江、東江、流溪河、北江、西江、綏江、潭江;(3)根據圖示可以看出,廣州、深圳、珠海、香港、澳門都在廣東省,廣東在中間,是省會,深圳和香港在珠江口以東,澳門、珠海在珠江口以西。故答案為:(1)廣州(最大)、深圳(經濟特區)、珠海(經濟特區)、東莞、惠州、南海、佛山、中山、江門、順德等;(2)西枝江、東江、流溪河、北江、西江、綏江、潭江;(3)廣東在中間,是省會,深圳和香港在珠江口以東,澳門、珠海在珠江口以西。解答(P81頁活動)(1)珠江包括西江、北江和東江三大支流,其中西江最長,通常被稱為珠江的主干;(2)珠江由西江、北江、東江匯流而成,這三條支流的入海口分別是磨刀門、洪奇瀝、虎門。故答案為:(1)西江、北江和東江;(2)磨刀門、洪奇瀝、虎門。解答(P82頁活動)【答案】王兆松先生1875年出生于海南省文昌清瀾鎮義門村,是馬來西亞著名華僑領袖、企業家。1926年籌建海口海南醫院時,他捐助大洋1000元,還3次為瓊海中學捐款,獨資為文昌中學捐建圖書館,即兆松樓;文昌清瀾南島小學、會文冠南小學等,也都有王兆松所捐的教學樓。陳嘉庚是著名愛國華僑領袖、教育事業家,早在1910年就參加同盟會,募款支持孫中山的革命活動。民國成立后,他一再反對日寇侵略,籌款救災抵制日貨。 “七七”抗日事變后,他在新加坡組織“南洋華僑籌賑祖國難民總會”,募集巨款援助祖國的抗戰。就1939年來看,他募集的抗戰軍費為國幣18億元,華僑匯祖國之款11億元中捐款約占10%。【解析】本題主要考查華僑及華人對家鄉和祖國的貢獻。通過查閱網站,搜集到王兆松和陳嘉庚的有關事跡,王兆松的主要貢獻是為祖國、為家鄉捐資助學;陳嘉庚的主要貢獻是支持祖國的抗戰,為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解答(P84頁活動)1.改革開放以來,珠江三角洲利用國家的政策優勢和有力的區位條件,成為中國崛起最快的地區之一,發展成中國人口集聚最多、創新能力最強、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從圖示中可以看出,珠江三角洲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迅速,遠遠高于全國增長速度。故答案為:珠江三角洲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迅速,遠遠高于全國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速度。2.改革開放以來,珠江三角洲地區充分發揮區位優勢,經濟高速增長,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與全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相比,高于全國增長水平;從圖示中看出,珠江三角洲2015年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是100000元,全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是40000元,珠江三角洲2015年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是全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的2.5倍。故答案為:2.5倍。解答(P85頁活動)(1)隨著企業的增多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土地和勞動力成本上漲,發展密集型企業的優勢已經不明顯,而發展高科技產業可以賺取更多的利潤,所以,企業向周邊土地成本相對低的地方轉移,而生產品種向通訊,高科技方面發展;20世紀90年代,珠江三角洲的制造業由深圳向東莞,再向周邊的地區轉移;(2)結合實際作答即可,如服裝,鞋子,家電,雨傘等產自珠江三角洲;(3)進入21世紀,珠江三角洲由勞動密集型產業轉變為技術密集型產業為主,向信息技術工業轉變。故答案為:由深圳向東莞,再向周邊的地區轉移;原因:隨著企業的增多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土地和勞動力成本上漲,發展密集型企業的優勢已經不明顯,而發展高科技產業可以賺取更多的利潤,所以,企業向周邊土地成本相對低的地方轉移,而生產品種向通訊,高科技方面發展;(2)服裝,鞋子,家電,雨傘等;(3)由勞動密集型向信息技術工業轉變。解答(P87頁活動)(1)讀圖可得,1984年和2010年,1萬~5萬人口的城鎮數量大大增加,其建設用地也大大增加,所以該地城鎮人口數量在增加,農業用地在減少。(2)改革開放以來,珠江三角洲城市人口奇跡般地高速增長,城鎮數量不斷增加,成為我國高度城市化地區之一。城市化帶來的好處是勞動力豐富,促進經濟的發展,不好處是住房緊張、交通擁堵等。故答案為: (1)城鎮人口數量增加,農業用地減少;利:勞動力豐富,促進經濟的發展等,弊:住房緊張、交通擁堵等。解答(P89頁活動)【答案】我的家鄉種植西瓜,沒有修路之前,道路坑坑洼洼,交通不便,村民們種的西瓜賣不出去,遇到長時間的陰雨天氣,只能看著西瓜爛在地里;后來政府出資修建了柏油公路,交通方便了,來收西瓜的商販多了,西瓜也能賣上較高的價錢,農民的生活越來越富裕。【解析】本題主要考查交通運輸對人們生活的影響。“要想富,先修路”,交通運輸是經濟發展的“先行官”,交通運輸的發展,提供了通行效率,加強了不同地區的經濟聯系,能夠促進經濟的快速發展,提高社會生產力,水陸空全面發展,各區域協調發展,將整個世界聯系在一起,加強了各地人們的貿易往來及文化交流。解答(P90頁活動)珠江三角洲地區經濟的迅速發展是與周邊地區的緊密合作分不開的,珠江三角洲利用政策優勢和不同地區的區域優勢,開展區域內外的經濟合作與互補;珠江三角洲還瞄準國際市場,積極建立與東盟自由貿易區聯系,促進區域內資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在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發揮“橋頭堡”作用。故答案為:珠江三角洲利用政策優勢和不同地區的區域優勢,開展區域內外的經濟合作與互補;瞄準國際市場,積極建立與東盟自由貿易區聯系,在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發揮“橋頭堡”作用。解答(P91頁活動)【答案】 (1)香港位于珠江口的東側,北與深圳市相鄰,澳門位于珠江口的西側,北與珠海市相鄰。(2)香港地處西太平洋地區樞紐位置,背倚祖國內地,面向國際市場,又擁有天然良港,地理位置優越;澳門位于南海沿岸,交通運輸便利,北與珠海相連,與祖國內地聯系方便。【解析】本題主要考查香港和澳門的地理位置及其優越性。讀圖可知,香港和澳門地處中國大陸的東南端。香港位于珠江口的東側,北與深圳市相鄰,澳門位于珠江口的西側,北與珠海市相鄰。(2)香港地處西太平洋地區樞紐位置,背倚祖國內地,面向國際市場,又擁有天然良港,香港的維多利亞港港闊水深,地理位置優越;澳門位于南海沿岸,交通運輸便利,北與珠海相連,與祖國內地聯系方便。解答(P92頁活動)1.(1)人口密度反映人口地理分布的疏密程度,人口密度=總人口÷面積;香港的人口密度=7108000÷1104.32≈6431人/平方千米,澳門的人口密度=552500÷29.7≈18518人/平方千米。上海的人口密度=23474600÷6340.5≈3713人/平方千米;(2)歸納可知,澳門、香港的人口面積特點是地狹人稠,香港、澳門為了克服人多地少、山地多、平原少、可供城市發展的土地有限的這一系列限制性因素,發揮資金雄厚、技術發達的優勢,采取“上天“和“下海“的方式,擴展生存空間。“上天”和“下海”分別指的是:建設高層建筑和填海造陸。2.澳門特區的區徽呈圓形,徽面由綠色環形窄邊,文字區外圈,綠色內圓及五星、蓮花、大橋和海水這一組圖案所組成。五星象征著國家的統一,澳門是祖國不可割的一部分。含苞待放的蓮花是澳門居民喜愛的花種,蓮花也成了澳門的象征,既與澳門古稱“蓮島”,舊稱的“蓮花地”、“蓮花莖”“蓮峰山”相關,三個花瓣表示澳門由澳門半島和氹仔、路環兩附屬島嶼組成。大橋、海水:反映著澳門自然環境的特點,又寓意澳門將來的興旺發展;也寄托了澳門回歸祖國后一定能保持穩定發展的美好愿望。大橋、海水表示三島以跨海橋梁相互連接,展現出澳門自然環境與人文景觀的特色。澳門綠:綠色的底色代表祖國大地,象征著和平安寧。故答案為: (1)香港的人口密度是6431人/平方千米,澳門的人口密度是18518人/平方千米,上海的人口密度是3713人/平方千米; (2)可以緩解香港和澳門土地不足的現狀。2.澳門特區的區徽呈圓形,徽面由綠色環形窄邊,文字區外圈,綠色內圓及五星、蓮花、大橋和海水這一組圖案所組成。五星象征著國家的統一,澳門是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含苞待放的蓮花是澳門居民喜愛的花種,蓮花也成了澳門的象征,三個花瓣表示澳門由澳門半島和氹仔、路環兩附屬島嶼組成。大橋、海水:反映著澳門自然環境的特點。澳門綠:綠色的底色代表祖國大地,象征著和平安寧。解答(P93頁活動)香港是遠東和西太平洋地區重要的國際經濟貿易中心,目前,香港是世界上第八大貿易區和重要的商品轉口港。香港是世界上重要的金融中心,香港是世界重要的通運輸中心,有許多航線通往世界各地。香港擁有規模龐大的國際商船隊。1998年香港新機場建成啟用,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香港作為國際航空中心的地位。香港也是國際服務中心。故答案為:(2)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3)香港是國際經濟貿易中心; (4)香港是國際服務中心。解答(P95頁活動)【答案】香港與大陸之間的經濟合作,優勢互補,互惠互利.祖國地的自然資源、勞動力資源豐富低廉,香港則擁有豐富的資金、技術、人才和管理經驗.通過香港這個自由貿易港,祖國地與世界進行貿易往來,同時也促進了香港貿易事業的發展。【解析】本題主要考查香港經濟發展與祖國內地的關系。由扇形圖可知,香港進口商品中中國內地占到總進口的45.46%,出口商品中國內陸占到總出口量的44.92%,香港的經濟發展與內陸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香港與大陸之間的經濟合作,優勢互補,互惠互利.祖國內地的自然資源、勞動力資源豐富低廉,香港則擁有豐富的資金、技術、人才和管理經驗。通過香港這個自由貿易港,祖國內地與世界進行貿易往來,同時也促進了香港貿易事業的發展。解答(P97頁活動)【答案】1.對國內的意義:有利于推進祖國的和平統一大業,促進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有利于促進香港地區的繁榮穩定與發展。香港回歸十余年,在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針下,香港發展走向日益繁榮;香港回歸是一國兩制偉大構想的成功實踐,為解決臺灣問題實現中國完全統一留下了一筆寶貴的財富;對國外的意義:香港順利回歸不僅是給西方大國以有力的回擊,而且香港回歸的成功實踐也為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解決類似問題提供了實例,對世界政治發展具有重大意義。2.略 3.港珠澳大橋;廣深港高鐵。【解析】本題主要考查香港回歸的意義。一、對國內的意義:1.有利于推進祖國的和平統一大業,促進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2.有利于促進香港地區的繁榮穩定與發展。香港回歸十余年,在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針下,香港發展走向日益繁榮。3.香港回歸是一國兩制偉大構想的成功實踐,通過香港回歸的實踐證明鄧小平提出這一政策是英明正確的,同時為澳門問題的解決以及澳門的回歸提供了實踐的范本,最終也為解決臺灣問題實現中國完全統一留下了一筆寶貴的財富。二、對國外的意義:香港的順利回歸不僅是給西方大國以有力的回擊,而且香港回歸的成功實踐也為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解決類似問題提供了實例,對世界政治發展具有重大意義。3.本題主要考查的是祖國內地與香港、澳門的聯系。港珠澳大橋,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世界最長的鋼結構大橋、擁有世界最長海底隧道的大橋,既是密切合作的地理坐標和物理樣本,也是衡量、體現內地與香港合作再攀高峰的標尺和標桿。廣深港高鐵,高鐵內地段和香港段由跨境隧道連接,高鐵內地段項目隧道為“單管隧道”設計,而高鐵香港段按香港消防條例規定,南向和北向兩線必須采用“雙管隧道”設計。經過多次分析研判、多次技術會議和專家評審,一個“雙管變單管”的連接器構想成形,跨境隧道以一端雙管、一端單管自然轉換、無縫接駁的方式一體建造,高鐵香港段自此匯入國家2萬多公里的高鐵網。注明:本資料中第1頁到第4頁為第五章,第5頁到第14頁為第六章,第15頁到第第35頁為第七章,第36頁到第44頁為第八章。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