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5課 古代非洲與美洲Ⅰ、教材分析本課是第二單元《中古時期的世界》的最后一課,通過對古代非洲和美洲文明的介紹,進一步反映了世界文明的多元面貌。本課包括兩個子目,分別是“古代非洲文明”和“古代美洲文明”,第一子目主要敘述了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古代非洲歷史,按照空間順序介紹了在東非出現的阿克蘇姆王國、桑哥巴爾等國家;在西非先后崛起的加納、馬里和桑海,著重介紹東非各國和西非各國在文明進程中深受對外貿易的影響;最后講解在南非建立的大津巴布韋國家。第二子目主要敘述了古代非洲印第安文明的發展,先后介紹了瑪雅文明在農業、建筑、歷法以及數學等方面的成就;阿茲克特文明在農業和城市建設方面的成就以及印加帝國在帝國行政管理等領域的成就。兩子目之間的邏輯關系是按照空間順序,先講解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的歷史,再講解古代美洲文明。Ⅱ、學情分析學生已經在之前的課程中學習了中國史的內容以及中古時期的歐洲、亞洲,掌握了一定的歷史學習技巧,能夠較好的通過時間軸和地圖進行學習。但學生在初中的學習中只學習過古代非洲的埃及,而埃及位于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北,因此,學生并沒有在課堂中系統地學習過古代美洲和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古代非洲歷史,關于本課的知識基礎較為薄弱。而本課涉及的處于不同時間、不同地理位置的國家比較多,各國內部的情況又有相似之處,如何提煉各文明的特點,如何把握各文明中諸多表現的聯系難度較大,教師需要密切結合時間軸和地圖引導學生從時空上明確各文明、國家所處位置以及大致時間,通過表格梳理各個文明內部的大致情況,也可以適當與所學知識進行對比、聯系,以便于學生理解、加深印象。同時,教師應對整個單元所學內容進行簡要總結,幫助學生宏觀把握整個單元。Ⅲ、教學目標1、通過地圖和時間軸,分別梳理美洲和非洲各個國家的地理位置和發展情況。2、通過閱讀材料,了解非洲、美洲各個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情況,認識古代美洲和非洲文明的主要成果和特點,理解其對人類文明所做的貢獻,感悟世界文明的多元面貌。3、通過小組討論與交流,嘗試解釋各文明之間存在的聯系,分析交流在人類文明發展中的重要作用。Ⅳ、教學重點和難點1、重點:梳理美洲和非洲各個國家的地理位置和發展情況;了解非洲、美洲各個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情況。2、難點:理解古代美洲和非洲文明對人類文明所做的貢獻,感悟世界文明的多元面貌;分析交流在人類文明發展中的重要作用。Ⅴ、學法指導1.以唯物史觀為指導,結合歷史地圖梳理古代非洲文明區域形成與擴大的過程,認識新航路開辟前非洲已然通過跨撒哈拉沙漠商道及印度洋貿易通道與亞歐大陸緊密聯系在一起。2.梳理古代非洲和美洲各政權和文明的興衰,培養客觀地、發展地看問題的習慣,提高唯物史觀等歷史學科核心素養。Ⅵ、教學過程(一)課堂導入【設問】提到非洲和美洲,你首先想到的詞是什么?【預設學生回答】貧窮、饑餓、戰亂……【講述】提起非洲,有些同學想到的連年累月的饑荒和病痛,這是非洲落后的一面,有些同學則想到了非洲草原上的獅子和大象以及非洲的文明,這是非洲先進的一面。實際上,直到2020年,非洲的確依然存在戰火和硝煙,無數的非洲人民都面臨這死亡的威脅。而對于美洲,在同學們心中中南美洲和北美洲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實際上,古代非洲和非洲也曾創造出了燦爛的文明。【ppt展示】材料:14世紀的馬里,無論是國土面積還是國家財富,都可以說是世界大國之一;廷巴克圖更是可以與當時世界上任何國家的首都相媲美。——鄭家馨《十三一十五世紀馬里國家的興衰》材料:(當西班牙人見到特諾奇蒂特蘭)簡直像《阿馬迪斯騎土傳》里描寫的那些被施過魔法的東西……我們見到的景象仿佛是夢境。——喬治·C.瓦倫特《阿茲特克文明》【過渡】廷巴克圖是非洲馬里的都城,而特諾奇蒂特蘭則是美洲阿茲克特帝國的首都。他們一個在非洲,一個在美洲,卻都和黃金有關,東非和西非因黃金交易而富饒,美洲文明則因蘊含黃金而衰亡。今天就讓我們來學習古代非洲和美洲。(板書:古代非洲與美洲)【設計意圖】談話式輕松導入課堂,通過兩則材料引發學生認知沖突,通過兩座城市廷巴克圖和特諾奇蒂特蘭,引出本文要探討的非洲文明和美洲文明。【過渡】我們這節課所要學習的非洲指的是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其居民主要是黑人,故亦稱“黑非洲”。美洲則主要是中美洲和南美洲。我們先來看非洲,請觀察地圖結合教材指出非洲的文明所在。【ppt展示】【設問2】請觀察左圖,從各文明的分布情況簡要說明非洲人類活動呈現的特點。答案:(1)其他州的文明遺址主要出現在非洲北部、地中海沿岸(2)人類生活區域大部分是在沿岸地區,中心區域偏少(3)多沿海沿河地區分布(4)西非多內陸國家,東非多沿海國家【設問3】導致非洲人類活動呈現這樣的特點的最大因素是什么?——自然地理環境【過渡】撒哈拉沙漠北非和中南非洲之間的天然屏障,此外中南美洲還有埃塞俄比亞高原、東非高原、南非高原這些高山,它們的存在使得早期中南非洲的人類主要在沿岸地區活動,而極少在中心區域活動。我們可以從中看出自然地理環境對人類文明產生、發展的影響,但即便是在這樣的對早期人類來說比較難以跨越的地理環境,仍然發生了人類大遷徙的活動,而且這個活動對非洲文明產生了重要影響,那就是班圖人的遷徙。【ppt展示】【設問】閱讀地圖和材料,分析班圖人的遷徙對非洲文明有何影響?——傳播農業、手工業;發展貿易、畜牧業;促進民族融合和國家組織的出現。【講述】班圖人的遷徙推動了非洲大陸農業技術的發展,而冶鐵技術的傳播更是推動了非洲文明的不斷發展。而他們所建立的津巴布韋國家也成為南非的重要文明之一,其創造了燦爛的津巴布韋文化。“津巴布韋”一詞源于邵納語,意為“石頭建筑”或“石頭城”。【ppt展示】【過渡】通過剛剛的梳理,我們可知除了南非的津巴布韋,中南美洲在東非和西非同樣創造了燦爛的文明。東非的文明什么?——阿克蘇姆國家、一系列沿海國家。【講解】阿克蘇姆信奉的是基督教,它在公元前后形成,通過控制紅海海域,獨占紅海貿易迅速繁榮起來,并在4世紀達到極盛。但是,阿克蘇姆王國憑借紅海貿易得以發展,卻也應紅海商路被阻而衰落。七世紀,阿拉伯人崛起,并征服埃及,控制了從地仲懷經紅海至印度的商路,從此阿克蘇姆國家賴以興旺的紅海貿易被逐漸削弱,阿克蘇姆國家也日趨衰落。【ppt展示】【過渡】那么,相對而言東非沿海的其他國家,又有著怎樣特點?請大家先看一看書本對這些國家發展情況的表述。這位同學,你來讀一讀。(這些國家廣泛使用奴隸……當地出口黃金、象牙和奴隸)這些東非沿海國家和阿克蘇姆國家在經濟上有何共同之處?(對外貿易發達)【ppt展示】【講述】是的,通過這幅圖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蒙加迪沙位于非洲東部沿海地區,他通過海上商路和阿拉伯、印度、中國都產生了商業聯系。那么在此過程中扮演溝通橋梁角色的是誰?(阿拉伯商人)是的,看來大家都已經很明確了阿拉伯商人在東西交流中的橋梁作用。由于處于沿海地帶,對外貿易發達成為這兩個文明之間的共同之處,但是他們之間也存在一些不同,有沒有同學能從這幅圖中找出線索,來談一談他們的不同之處?(信仰伊斯蘭教)沒錯,這位同學反應很快,這是清真寺,蒙加迪沙、桑給巴爾這些國家信仰的是伊斯蘭教。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到阿拉伯帝國的興起,對東非的經濟和文化都產生了重要影響。【ppt展示】【過渡】而實際上,中南非洲和北非以及其他大陸之間的交流并不只局限于東非地區,在西非也存在繁榮的對外貿易。【講述】我們知道,在西非有三個國家先后興起,他們分別是?(加納、馬里和桑海)是的,政權在8-15世紀多次更迭,但廷巴克圖作為商業重鎮卻未曾衰弱。隨著商貿的繁榮,它不斷發展,并以伊斯蘭學術研究中心享譽穆斯林世界。它也是一座大學城,吸引了遠遠近近的學者。根據材料,分析古代非洲廷巴克圖經濟、文化繁榮發展的主要原因。【ppt展示】(廷巴克圖)往北可以通行駝隊,往南則可借尼日爾河舟楫之力和西非黑人區通商,甚至可以直達幾內亞灣沿岸的幾個富庶邦國,正是天造地設的水陸商埠。廷巴克圖成為盛極一時的學術之都.……在(桑海阿斯基亞王朝)全盛時期,廷巴克圖號稱有20萬以上人口……在這些蛛網般密布的狹窄街巷深處,隱藏著十幾所大學和120座圖書館。——陶短房《非洲的敦煌:廷巴克圖》【答案】(1)西非與地中海地區進行商貿往來主要依靠跨撒哈拉商道,廷巴克圖位于商道的必經之處,向南經尼日爾河水路可達西非;(2)頻繁往來的商人和學者為廷巴克圖經濟和文化的發展注入活力(3)西非統治者的重視和支持【過渡】現在想必大家對中南非洲各文明的發展情況已經有了一定了解,接下來請大家閱讀課本,并結合所學,將表格補充完整。【ppt展示】【過渡】非洲文明豐富多彩、斑駁陸離。對于非洲文明的特點有如下兩點認識。【ppt展示】觀點一:歷史上,非洲與歐亞大陸隔絕的程度十分嚴重。這一與世隔絕至今仍是非洲大陸發展中的一個首要而又持久的因素。 ——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1999年版)觀點二:與通常的看法相反,在歐洲擴張之前的時期中,非洲絕不是與世隔絕的,自7世紀以來,外部聯系和內部關系開始增多。 ——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2005年版)【設問1】請分別概括二者的觀點。——觀點一:非洲文明封閉、與世隔絕;觀點二:非洲文明開放、與外界聯系【設問2】一個作者為什么兩種觀點?——說明歷史學者多年以來堅持不懈地研究,實事求是,不斷完善史學成果。【設問3】你贊同哪一種觀點,請闡釋依據。——觀點一:非洲東、西、北三面強勁的自然屏障,阻礙了外來文明的影響;——觀點二:(1)外部聯系:①基督教、伊斯蘭教傳入非洲;②東非國家的環印度洋貿易;③西非國家控制穿越撒哈拉沙漠的商路;④曼薩·穆薩帶領商隊前往麥加朝覲。內部關系:班圖人的遷移。【過渡】正如斯塔夫里阿諾斯所言,非洲絕不是與世隔絕的,自7世紀以來,外部聯系和內部關系開始增多。而中南美洲相對于非洲,內部地區的隔絕、閉塞特征更為明顯,但它同樣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文明成就。古代美洲的主要文明是瑪雅文明、阿茲克特文明以及印加文明。請同學們根據地圖找出其所在,并完成時間軸。【ppt展示】【講述】老師在課前曾給大家展示特諾奇蒂特蘭的城市復原圖。他是阿茲克特帝國的首都,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他有3條堤道與陸地相連,還有引水渠供應全城淡水。通過圖片,我們能感受到這座城市的繁華。那么城市產生的重要條件之一是什么?——農業發展。【ppt展示】從事農業生產的群體人口數量迅速增長,并開始了定居生活。大約在6000年前,世界上出現了最早的城市,這些城市很快又成為各地的政治和經濟中心。——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過渡】現在讓我們一起來了解古代美洲的農業發展情況如何,他們又是怎樣推動城市、政治、經濟發展的。【ppt展示】【講述】大家可以先猜測一下,這尊文物是哪個文明的遺存。沒錯,是瑪雅文明。這是瑪雅的玉米神,考古發現瑪雅人是世界上最早種植玉米當做主糧的文明,由于瑪雅人對玉米十分喜愛甚至有“玉米人”的稱號,玉米的出現讓瑪雅人的總數曾一度達到上千萬之多,瑪雅文明也因此又稱為“玉米文明”。【講述】玉米作為瑪雅人的主要農作物,是瑪雅社會發展的經濟基礎。在此基礎上,瑪雅人創造了其獨特的文化。【過渡】瑪雅以種植農業為主,而阿茲克特帝國和印加帝國則根據自然地理環境因地制宜發展出了獨具特色的農業生產模式。【ppt展示】【設計意圖】結合地圖和教材初步把握古代美洲相關文明的時空定位,通過問題設置引導學生認識古代美洲的農業,又可以借助材料中城市是政治和經濟中心這一說法引導學生理解透過城市可以了解一個區域的文明發達程度。【講述】這就是美洲三大文明農業生產模式,他們還培育出了其他大陸沒有的農作物,比如馬鈴薯、番茄和花生等。在農業發展和貿易的基礎上,美洲三大文明不斷發展。請根據課文,將表格補充完整。【ppt展示】【過渡】美洲和非洲文明相較于亞歐大陸文明而言,略顯滯后,但這并不能抹殺非洲、美洲對世界的重大貢獻。【ppt展示】材料:1776-1910年間引種玉米的州府的份額增加了46.7%,此期間玉米貢獻了中國人口增長的18.7%。——陳碩、龔啟圣《玉米與人:新世界農作物對中國人口和經濟增長的作用》材料:土豆的引種對18、19世紀舊世界人口增長的貢獻約為26%、對城市化的貢獻約為34%。——內森·努恩、錢楠筠《土豆對人口增長和城市化的貢獻》【設問1】根據示意圖描述原產美洲的高產作物對外傳播的方向。【設問2】原產美洲的高產作物的對外傳播在世界范圍內產生了怎樣的影響?——人口增長;經濟發展;推動城市化進程【講解】原產于非洲的咖啡,美洲的玉米、馬鈴薯等作物的廣泛種植而引發的農業革命是世界走向現代化的主要動力之一。美洲和非洲文明是人類歷史發展歷程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過渡】在學習了以上內容之后,請同學們回答兩個問題。【ppt展示】【設問1】世界各地文明的產生有何特點?——古代文明大多依賴自然環境產生并獨立發展,具有多源性【設問2】世界各地文明的發展有何特點?——由于不同的歷史條件,不同的文明會產生發展速度和特點上的差異,使其具有多元特征【小結】在古代,非洲大陸和美洲大陸與亞歐大路上的其他文明并存,獨立地發展著創造出了燦爛的文化,雖然發展的較為遲緩,但卻有著自己的特點和節奏。但是,這自古以來平穩的發展,即將被外部世界粗暴地打斷。新舊時間之間全新而復雜的交往即將展開。這是我們下節課要學習的內容,大家可以先進行預習,下課。【板書】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