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單元 明清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第14課 明朝的統治知識與能力:識記明朝建立的基本史實;掌握明太祖廢除行中書省、設立三司,廢除丞相和中書省,以六部處理朝政,設置錦衣衛,以八股取士等措施加強君主專制的基本史實;了解明朝經濟的發展。過程與方法:通過分析材料、圖片、合作探究,提高學生提取有效歷史信息的能力以及團結協作的能力,掌握朱元璋和明成祖強化皇權的措施及所產生的影響。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明朝君權的加強,在一定時間和一定程度上,加強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但同時它又是中國封建社會逐步走向衰落的表現。通過對科舉制度的評價,提高學生運用辯證的方法評價歷史現象的能力。教學重點:明朝強化皇權的措施。教學難點:科舉制度的變化——八股取士。一、導入新課多媒體展示圖片:教師導入:人的一生當中要讀很多的書,但是有些書毫無價值,有些書雖然有價值,但是卻讓人提不起興趣,而《明朝那些事兒》既是一本有價值的書,也是一本讓人讀起來很感興趣的書籍。這本書中的人物全程演繹明朝300年興衰風云,圖解歷史,小細節、大事件一目了然,通俗易懂。那么,明朝到底發生過哪些事兒呢?今天,老師就帶著大家一起學習第14課《明朝的統治》,去探尋明朝的政治上的那些事兒。二、探究新知(一)明朝的建立多媒體展示《元末農民起義示意圖》,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66頁的相關內容,指出元末農民起義爆發的原因以及明朝建立的概況。提示:(1)原因: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敗,各級官吏竭力搜刮民財,導致社會動蕩,民不聊生。(2)概況:1368年,朱元璋稱帝,建立明朝,定都應天府,他就是明太祖。隨后,明軍攻占元大都,結束了元朝的統治。(二)朱元璋強化皇權1.教師簡要介紹朱元璋強化皇權的歷史背景。(朱元璋認為元朝的滅亡是由于地方分權和朝臣的權力過大。)2.教師提問:朱元璋強化皇權的目的。提示:鞏固統治。3.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67~68頁的相關內容,分組(中央、地方、軍事、特務)討論朱元璋強化皇權的措施。提示:(1)中央組:朱元璋為進一步集中權力,廢除丞相制度和中書省,提升六部的職權,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負責。(2)地方組:取消行中書省,設立“三司”,將原來行中書省的權力一分為三,互不統屬,從而使行省的權力分散;分封諸子為王,駐守各地,監控地方,鞏固皇室。(3)軍事組:把原來的大都督府分為五軍都督府,將軍隊調動和武官任命的權力統歸兵部,這樣皇帝就直接掌握了軍事大權。(4)特務組:朱元璋設立錦衣衛,掌管侍衛、緝捕、刑獄諸事,保護皇帝,鎮壓官民。教師總結:這些措施使皇權高度集中,君主專制大為加強。(三)科舉考試的變化1.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68~69頁的相關內容,多媒體出示下列材料,回答八股取士的目的和考試范圍。材料一 所謂八股文,每篇由破題、承題、起講、入題、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個部分組成。材料二 明代著名學者顧炎武曾抨擊過八股文:八股之害等于焚書,而敗壞人材有甚于咸陽之郊……提示:(1)目的:加強思想控制。(2)考試范圍:題目必須來自“四書”“五經”;考生對題目的解釋,必須是以朱熹的《四書集注》為標準,不得自己隨意發揮。2.分組討論八股取士的影響,派代表回答。提示:積極影響:考試形式標準化,利于規范考試。消極影響:八股文內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脫離實際,禁錮思想。應試的人為了能夠被錄取,只有死讀“四書”“五經”,成為皇帝旨意的順從者。(四)經濟的發展1.教師簡短地介紹一下明朝經濟的發展情況。(主要從農業、手工業和商業三個方面來介紹)2.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69頁的相關內容,小組合作討論歸納明朝經濟發展的特點。3.教師歸納:明朝商品經濟的活躍,導致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三、課堂小結明朝前期,在政治方面:中央廢除丞相制度和中書省,以六部分理朝政;地方廢除行中書省,設立“三司”;設立“廠衛”等特務機構,對官民進行監視。思想文化方面:實行“八股取士”。明朝采取非常手段加強君權,表明封建制度僅靠正常的統治措施已無法維持其統治,從而只得依靠極端手段來加強對人民的鎮壓和思想控制,說明封建制度的日趨衰落。明朝經濟持續發展,在明朝中后期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本節課通過合作探究、圖片、材料等方式,使學生認識到明朝是我國封建社會中央集權制度高度強化的時期,具有不同于前代的明顯特點,如特務機構的出現,思想專制的強化。其一方面鞏固了明王朝的統治,創造了比較安定的政治局面;另一方面也給明朝的統治埋下了危機,使我國封建制度漸趨衰落。學生學習效果較好,但學生運用辯證的方法分析歷史現象的能力還是較弱,應多注意這方面的鍛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