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2課 宋元時期的都市和文化知識與能力:了解宋元時期出現的著名大都市及其繁榮景象;掌握宋元時期文化娛樂活動和節慶習俗的變化;了解宋元時期的宋詞、元曲和史學等成就。過程與方法:通過了解歷史上物質文化生活的條件和特點,有助于更好地認識我們現在的物質文化生活;培養學生的審美感,提高學生對文學藝術作品的鑒賞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過去日常生活的了解,使學生對于歷史有更加生動直觀的認識,拉近學生與歷史之間的距離,加深學生與中華民族的歷史和文化的親和力。通過讀宋詞和元曲,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古代優秀文化的情趣。教學重點:宋朝社會的文化娛樂活動;宋詞與元曲。教學難點:培養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一、導入新課“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你知道這首詞的作者是誰嗎?他是我國北宋時期偉大詞人蘇軾。兩宋時期還涌現出了李清照、辛棄疾等著名詞人,出現了文化繁榮局面。中國古代文學藝術是一座輝煌的寶庫,今天讓我們走進這座寶庫的一角,去感知它的博大精深,欣賞它的燦爛輝煌吧!二、探究新知(一)繁華的都市生活1.學生自主學習:閱讀教材第54~55頁的相關內容,思考:宋元時期著名的大都市有哪些?北宋開封最繁華的是何處?描述一下繁華景象?提示:大都市:開封、臨安、大都。最繁華地區:大相國寺。繁華景象:略。2.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55頁第2段,分析瓦子出現的原因。提示:隨著城市的繁榮,商業發展和市民階層不斷壯大。3.教師提問:在開封的瓦子(瓦舍、瓦肆)里轉一轉,你會看到什么?聽到什么?買到什么?你最感興趣的是什么呢?學生分組開展課堂活動,結合教材內容展開合理想象并進行描述。4.多媒體出示《元墓出土的雜劇陶俑》。教師提問:宋元時期戲劇表演的主要形式是什么?提示:雜劇。5.展示詩句: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K軾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獨W陽修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懹?br/>教師提問:你知道以上詩句描述的是哪些節日嗎?你還知道哪些節日?提示:依次為中秋節、元宵節、端午節。春節。(二)宋詞和元曲1.多媒體出示《念奴嬌·赤壁懷古》,同學們朗誦詩歌。念奴嬌·赤壁懷古蘇軾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2.教師簡要介紹詞的基本情況。(多媒體出示對“詞”的定義)提示:詞是一種新體詩歌,句子有長有短,也稱長短句,便于歌唱。3.教師引導:運用表格歸納蘇軾、李清照、辛棄疾生活的時代、詞的特點及其代表作。提示:姓名 蘇軾 李清照 辛棄疾時代 北宋 兩宋之交 南宋經歷 經濟繁榮,家境優裕 前期生活穩定,后流落南方 曾參加抗金斗爭,立志恢復中原特點 氣勢豪邁、雄健奔放 風格委婉、感情真摯、清新自然,后期滲透了憂傷情感 風格豪邁,傾訴了對山河分裂的悲痛代表作 《念奴嬌·赤壁懷古》《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聲聲慢·尋尋覓覓》 《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4.教師提問:剛剛我們一起感受了宋詞的風韻,那么元代的主要文學形式又是什么呢?提示:元曲。5.教師簡要介紹元曲的基本情況。(包括散曲、雜劇和南戲等。元曲把音樂、歌舞、動作、念白融合在一起,成為一種綜合性的藝術。)6.學生自主學習:閱讀教材第57頁的相關內容,指出元代最優秀的雜劇作家是誰。其代表作是什么?與其齊名的雜劇家還有誰?提示:雜劇作家:關漢卿。代表作:《竇娥冤》。其他雜劇家:馬致遠、鄭光祖、白樸、王實甫等。7.多媒體出示司馬光和《資治通鑒》的圖片。教師提問:根據圖片并結合教材內容,指出《資治通鑒》的體例、內容和地位。提示:體例:編年體的通史巨著。內容:記述了從戰國到五代共1 300多年的歷史,縱貫中國16個朝代。地位:與司馬遷的《史記》并列為中國史學的不朽巨著。三、課堂小結本節課我們穿越時空的隧道,一起去宋元時代感受了氣象萬千的都市生活。在宋元時代,文學領域的主要成就是宋詞和元曲的發展。生活在今天的我們,在社會物質生活極大豐富的條件下,應該樹立憂患意識,居安思危,培養社會責任感!本節課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的預設情況,善于在學生合作探究問題的基礎上提出問題,拓展學生思維,訓練學生能力,善于發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生成的問題,及時給予引導,引導學生完成學科能力目標;及時依托學習內容進行恰當的情感與態度價值觀教育,實現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學目標。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