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山東省泰安市2013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8份打包,word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山東省泰安市2013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8份打包,word版)

資源簡介

試卷類型:A
高三年級質量檢測
化 學 試 題
2012.11
本試卷分第I卷(選擇題)和第II卷(非選擇題)兩部分,第I卷1至4頁,第II卷5至8頁。滿分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
相對原子質量:H 1 C 12 O 16 Na 23 Mg 24 Cl 35.5 Fe 56 Cu 64 Zn 65
第I卷(選擇題 共46分)
注意事項:
1.答第I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號、試卷類型、考試科目用鉛筆涂寫在答題卡上。
2.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試卷上。
3.考試結束后,監考人員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收回。
本卷共18題。1—8題每小題2分,9—18題每小題3分,共46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化學已滲透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高純度的硅單質廣泛用于制作光導纖維,光導纖維遇強堿會“斷路”
B.“光化學煙霧”、“自氧空洞”的形成都與氮氧化合物有關
C.低碳生活注重節能減排,盡量使用太陽能等代替化石燃料,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
D.高鐵酸鉀(K2FeO4)是新型高效多功能水處理劑,既能消毒殺菌又能凈水
2.下表各組物質或概念之間,不符合右圖所示關系的是
3.下列關于物質的用途或變化,說法正確的是
A.生產玻璃和水泥都要用到的原料是石灰石
B.常溫下,金屬鋁不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因而能做導線
C.二氧化硅屬于硅酸鹽材料,玻璃鈉屬于復合材料
D.Al2O3熔點很高,可用作熔融NaOH的坩堝材料
4.下列與化學概念有關的說法正確的
A.酸性氧化物都是非金屬氧化物
B.電離是電解質離解成自由移動離子的過程,與是否通電無關
C.強電解質和水混合后都以自由移動的離子形式存在
D.熔融狀態能導電的物質一定是離子化合物
5.下列實驗現象描述正確的是
A.新制飽和氯水在光照下有氣泡產生,其主要成分是氯氣
B.二氧化硫通入紫色石蕊試液中,溶液先變紅后退色
C.鈉在空氣中燃燒,黃色火花四射,生成黃色固體
D.金屬銅放置在潮濕的空氣中生成綠色的銅銹(堿式碳酸銅)
6.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濃硫酸可干燥H2、SO2、NH3等氣體
B.久置于空氣中的氫氧化鈉溶液,加足量鹽酸時有氣體產生
C.因海水中含有鎂元素,故不需經過化學變化就可以得到鎂單質
D.足量的硫單質與64g銅反應,有2mol電子發生轉移
7.下列各組物質中,不能按如圖所示關系一步完成轉化的是
8.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7.1g氧氣與足量的氫氧化鈉溶液反應轉移的電子數為0.2×6.02×1023
B.標準狀況下,22.4LNO和11.2LO2混合后氣體的分子總數為1.0×6.02×1023
C.2.24LSO2與O2混合氣體中所含氧原子數為0.2×6.02×1023
D.Vlamol·L-1的氯化鐵溶液中,若Fe3+的數目為6.02×1023,則Cl-的數目大于3×6.02×1023
9.Cl、Cl為不同的核素,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Cl2的摩爾質量是74
B.通常情況下,氯氣做氧化劑,但氯氣也具有還原性
C.Cl、Cl互為同位素,Cl2與Cl2互為同素異形體
D.常溫下,4.48LCl2含有8NA個中子(NA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
10.對相同狀況下的12C18O和14N2兩種氣體,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若質量相等,則質子數相等
B.若原子數相等,則中子數相等
C.若分子數相等,則體積相等
D.若體積相等,則密度相等
11.依據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下列推斷正確的是
A.HCl、HBr、HI的熱穩定性依次增強
B.若M+和R2-的核外電子層結構相同,則原子序數:R>M
C.同主族元素從上到下,單質的熔點逐漸降低
D.同周期元素(除O族元素外)從左到右,原子半徑逐漸減小
12.在pH=1的無色溶液中,下列各離子組因發生氧化還原反應而不能共存的是
A.NH4+ K+ Na+ CO32- NO3-
B.K+ Na+ Fe2+ SO42- NO3-
C.NH4+ K+ Na+ HCO3- [Al(OH)4]-
D.NH4+ K+ Na+ NO3- I-
13.下列離子方程式正確的是
A.鈉溶于水:2Na+H2O=2Na++OH-+H2↑
B.碳酸氫鈉溶液與少量石灰水反應:HCO3-+Ca2++OH-=CaCO3↓+H2O
C.亞硫酸氫鈉溶液中滴加硫酸氫鈉溶液:H++HSO3-=SO↑+H2O
D.向0.1mol·L-1的FeCl3溶液中加入質量相同、顆粒大小相同的鐵和銅,銅首先反應
14.不用其他試劑無法鑒別的一組溶液是
A.向濃度都為0.1mol·L-1Na2CO3和NaOH混合溶液中通入CO2,NaOH首先反應
B.向NH4Al(SO4)2溶液中滴加少量的NaOH溶液,NH4+首先反應
C.向濃度都為0.1mol·L-1的FeCl3和CuCl2混合溶液中加入鐵粉,CuCl2首先反應
D.向0.1mol·L-1的FeCl3溶液中加入質量相同、顆粒大小相同的鐵和銅,銅首先反應
15.不用其他試劑無法鑒別的一組溶液是
A.氯化鐵溶液和氯化銅溶液
B.硫酸鈉溶液和氯化鈉溶液
C.氯化鋁溶液和氫氧化鈉溶液
D.硫酸溶液和碳酸鈉溶液
16.下列對于某些離子的檢驗及結論一定正確的是
A.加入鹽酸產生無色氣體,將氣體通入石灰水中,溶液變渾濁,一定有CO32-
B.向溶液中滴加酸化的Ba(NO3)2溶液出現白色沉淀,說明該溶液中一定有SO42-
C.滴加KSCN溶液后呈紅色,一定有Fe3+
D.加入碳酸鈉溶液產生白色沉淀,再加鹽酸,白色沉淀消失,一定有Ba2+
17.某溶液中含有下列六種離子:①HCO3- ②SO32- ③Na+ ④CO32- ⑤NH4+ ⑥NO3-,向其中加入一定量Na2O2后,溶液中離子濃度基本保持不變的是
A.只有⑥ B.④⑥ C.③④⑥ D.①②⑤
18.向僅含Fe2+、I-、Br-的溶液中通入適量氯氣,溶液中這種離子的物質的量隨消耗氯氣物質的量的變化如右圖所示。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線段III代表Fe2+的變化情況
B.線段I代表Br-的變化情況
C.a值等于6
D.原混合溶液中
高三年級質量檢測
化 學 試 題
2012.11
II卷成績統計表(考生不要填寫)
題號
19
20
21
22
23
24
總分
得分
第II卷(非選擇題 共54分)
注意事項:
1.第II卷共4頁,用鋼筆或圓珠筆直接答在試卷中(除題目有特殊規定外)。
2.答卷前將密封線內的項目填寫清楚。
19.(9分)化工生產中通常有“三酸兩堿”之說,“三酸”指硝酸、硫酸和鹽酸,“兩堿”指燒堿和純堿。
(1)從物質分類的角度分析,上述說法中不恰當的一種物質是__________,(填化學式)。
(2)向鹽酸中加入濃H2SO4時,會有白霧生成。下列敘述不屬于導致產生該現象的原因的是__________(填序號)。
A.濃H2SO4具有脫水性
B.鹽酸具有揮發性
C.氣體溶質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降低
D.“三酸”常用于溶解金屬和金屬氧化物
(3)“三酸”常用于溶解金屬和金屬氧化物
①下列塊狀金屬在常溫下能夠全部溶于足量的濃硝酸的是______(填序號);
A.Au B.Ag
C.Al D.Fe
②金屬銅投入稀硫酸中不發生反應,但再加入H2O2溶液后銅開始溶解,溶液逐漸變為藍色,寫出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燒堿、純堿溶液均可吸收CO2氣體。當含0.1molNaOH的溶液吸收一定量CO2后,將溶液低溫小于蒸干,稱得固體質量為8g,則所得固體是____________(填化學式)。
20.(8分)NaNO2有像食鹽一樣的外觀和咸味,它可將正常的血紅蛋白變為高鐵血紅蛋白,使血紅蛋白中的鐵元素由二價變為三價,失去攜氧能力,美藍是亞硝酸鹽中毒的有效解毒劑。
(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__(填序號)。
A.解毒劑美藍應該具有氧化性 B.中毒時亞硝酸鹽發生氧化反應
C.解毒時高鐵血紅蛋白被還原 D.中毒過程中血紅蛋白顯氧化性
(2)已知NaNO2能發生如下反應:

從上述反應推知________(填序號)。
A.氧化性:I2NaNO2 B.氧化性:NaNO2I2
C.還原性:HINO D.還原性:I2HI
(3)根據上述反應,可用試紙和生活中常見的物質進行實驗來鑒別NaNO2和NaCl。現供選用的物質有:①白酒 ②碘化鉀淀粉試紙 ③淀粉 ④白糖 ⑤食醋,進行本實驗時,可以選用的物質至少有__________(填序號)。
(4)某工廠的廢液中含有2%~5%的NaNO2,直接排放會造成污染。下列試劑中:①NaCl②NH4Cl ③HNO3 ④濃H2SO4,能使NaNO2轉化為N2的是_______(填序號)。
21.(8分)閱讀下表中短周期主族元素的相關信息。
元素代號
相關信息
A
A的單質能與冷水劇烈反應,得到強堿性溶液
B
B的原子最外層電子數是其內層電子數的三倍
C
在第3周期元素中,C的簡單離子半徑最小
D
A、B、D組成的36電子的化合物X是家用消毒劑的主要成分
E
所有有機物中都含有E元素
(1)E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___;C的簡單離子的結構示意圖_______。
(2)X的化學式為____________。
(3)A、B、C三種元素形成的簡單離子的半徑由大到小的順序為___________(用離子符號表示)。
(4)A在真空壓下能與由元素D、E組成的化合物ED4反應生成兩種固體物質,其中一種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質,此反應在科學上有“稻草變黃金”的美稱。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10分)某氯化鐵樣品含有FeCl2雜質。現要測定其中鐵元素的質量分數,實驗按以下步驟進行:
(1)操作I所用到的玻璃儀器除燒杯、玻璃棒外,還必須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儀器名稱)。
(2)寫出加入氯水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3)檢驗沉淀已經洗滌干凈的操作及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坩堝質量為W1g,加熱后坩堝與紅棕色固體總質量為W2g,則樣品中鐵元素的質量分數是____________________(列出原始算式,不需化簡);若稱量準確而最終測量的結果偏大,則造成誤差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寫出一種原因即可)。
23.(12分)某化學興趣小組利用圖一裝置制取氨氣并探究氨氣的有關性質。
(1)裝置A中燒瓶內試劑可選用________(填序號)
a.堿石灰 b.濃硫酸 c.生石灰 d.五氧化二磷 e.燒堿
(2)若探究氨氣的溶解性,需在K2的導管末端連接圖二裝置中的_____裝置(填序號),當裝置D中集滿氨氣后,關閉K1、K2,打開K3,引發噴泉的實驗操作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探究氨氣的還原性,需打開K1、K2,K3處導管連接制取純凈、干燥氯氣的裝置。
①用二氧化錳與濃鹽酸制取氯氣,生成氣體必須通過盛有____________試劑的洗氣瓶;
②D中氨氣與氯氣反應產生白煙,同時生成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從K3處導管逸出的氣體中含有少量Cl2,則C裝置中應盛放_________溶液(填化學式),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7分)等質量的兩種金屬粉末A、B分別與同濃度的足量稀鹽酸反應,都生成+2價金屬氯化物,其反應情況如圖所示:
(1)在Fe、Zn、Cu中,A是__________,B是____________。
(2)將兩種金屬粉末按一定比例混合后,進行甲、乙、丙三組實驗,三組實驗各取500mL同濃度的鹽酸加入該種混合粉末,有關數據如下:
實驗序號



混合粉末質量/g
6.2
18.6
24.8
生成氣體體積(標準狀況下)/mL
2240
5600
5600
計算上述所用鹽酸的物質的量濃度(寫出計算過程)。

試卷類型:A
高三年級質量檢測
歷 史 試 題 2012.11
本試卷共分第I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第I卷1至6頁,第Ⅱ卷7至10頁??荚嚂r間為90分鐘,滿分為100分。
第I卷(選擇題45分)
注意事項:
1.答第I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學號、考試科目涂寫在答題卡上。
2.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試卷上。
3.第Ⅱ卷答在答題紙規定位置內,超出部分無效。
4.考試結束后,監考人將試卷答題紙和答題卡一并收回。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1.5分。共45分。在每小題所列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
1.《新全球史》寫道:“其目的在于確保土地的平均分配,以避免出現類似于漢朝的土地兼并。這項制度根據土地貧瘠和受地者的需要將土地分配給個人及其家庭”。材料中提到的這一制度是
A.井田制 B.均田制
C.地主土地私有制 D.農民土地私有制
2.《漢書》記載:“(張)安世尊為公侯,食邑萬戶,然身衣弋綈(黑色),夫人自紡績,家童七百人,皆有手技作事,內治產業,累織纖微,是以能殖其貨,富于大將軍(霍)光?!辈牧戏从吵鑫鳚h
A.私人紡織作坊頗具規模
B.民營手工業超過官營手工業
C.官營紡織作坊非常發達
D.政府鼓勵民間手工業的發展
3.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中寫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時期值得注意的是,發生了一場名副其實的商業革命,對整個歐亞大陸有重大意義?!毕铝袌D片與這一論斷無關的是
4.山西平遙是晉商的發源地。清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中國第一家現代銀行的雛形“日升昌”票號在此誕生,隨后它在中國很多省設有分支機構,到19世紀40年代,其業務擴展到日本、新加坡、俄羅斯等國家。下列結論錯誤的是
A.明清時期商品經濟有了新的發展 B.晉商注重探索經濟交往的支付方式
C.山西是當時中國的經濟重心 D.新型匯兌業在中國開始發展
5.下面是我國古代某地區居民的職業結構表。這里的“某地區”應該是
職業
自耕和地主
佃農
工場工人
商人、工場主
占人口比例
24%
36%
30%
10%
A.漢代江南地區 B.唐代關中地區
C.宋代太湖地區 D.明末蘇杭地區
6.黃遵憲有詩“國初海禁嚴,立意比驅鱷。借端累無辜,此事實大錯。”“大錯”產生的最深遠的影響是
A.限制外商來華阻礙中外貿易 B.自我封閉扼殺了社會進步的可能性
C.禁止國人海外經商限制了商品市場 D.隔絕大陸與臺灣的正常往來
7.一位美國歷史學家這樣寫道:“在歐洲的海外擴張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倫布、達·伽馬、麥哲倫,而是那些擁有資本的企業家們。”對這一觀點最恰當的解釋是
A.國內資本的大量積累是海外擴張的根本原因
B.凸顯了企業家的作用
C.企業家參與航?;顒?,并為海外擴張提供了物質支持
D.否認了航海家們的貢獻
8.從全球史觀的角度來看,殖民擴張的積極意義主要表現在
A.促進了西歐資本主義的發展 B.客觀上傳播了先進的生產方式
C.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聯系 D.促進了世界各地的平衡發展
9.斯塔夫里阿諾斯的《全球通史》在談到英國工業革命時寫道:“工業革命不能僅僅歸因于一小群發明者的天才,天才無疑起了一定的作用,然而,更重要的是18世紀后期起了作用的種種有利力量的結果?!薄胺N種有利力量”應包括①工場手工業的發展,生產技術的進步②海外殖民擴張和海外市場的擴大③君主立憲制的確立 ④工廠的出現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0.習慣上把第一、二次工業革命時期分別稱之為“蒸汽時代”和“電氣時代”,這樣劃分的主要依據是
A.機械特色不同 B.構成材料不同
C.交通工具不同 D.能源動力不同
11.至20世紀初,“外貨風行,土布漸歸淘汰”,洋布戰勝土布的直接原因是
A.洋布價格低廉 B.洋布廣告充斥
C.洋布引領時尚 D.洋布外觀漂亮
12.某歷史學習興趣小組為研究洋務運動確立了一個“守舊與創新”的主題,下列對該主題的理解正確的有①守舊是指洋務運動不愿引起西方先進科技②創新是指洋務運動促進了中國的近代化③守舊是對洋務運動維護封建統治的目的而言的④創新是指洋務運動對政治、經濟、文化的全面變革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3.1873~1910年,我國農產品出口總值呈不斷上升的趨勢。促成這種趨勢的因素不包括
A.列強對華經濟掠奪加強 B.農產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C.自然經濟進一步發展 D.世界市場最終形成
14.下圖是某學生繪制的“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曲線圖”。該圖中有一處明顯錯誤,它是
A.①~②段
B.②~③段
C.③~④段
D.④~⑤段
15.據《中國近代經濟研究》統計,1912~1919年全國注冊工廠在各省分布比例如下:
直隸
(含天津)
江蘇
(含上海)
浙江
廣東
山東
福建
湖北
奉天
其余省份
58%
19.82%
5.37%
4.22%
3.96%
2.56%
2.43%
2.43%
1.02%
該組統計數據表明
A.民族工業的發展受到嚴重挫折
B.民族工業在地區分布上嚴重不平衡
C.民族資本較之于外國資本仍處于劣勢
D.民族工業的發展只是沒有前途的經濟奇跡
16.維新派人士發起女權運動的主要原因是
A.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影響 B.外國教會的宣傳
C.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要求 D.清政府政策的影響
17.某學校歷史探究小組在圖書館搜尋資料時找到了以下一組圖片,該小組成員為它們確定的主題中,最恰當的是
A.民族工業的曲折歷程和新的春天
B.“實業救國”道路在近代中國行不通
C.民族工業在近代中國的發展困難重重
D.民族工業在近代中國的主導地位和作用
18.“耐潑曼”(Nepman)是20世紀初期出現在俄羅斯的一個新名詞,它指“能雇傭勞力,并能保留他們在經營中獲得的利潤的農民和新商人”。這一名詞的出現是由于
A.國家工業化的推行 B.新經濟政策的實施
C.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的實施 D.農業集體化政策的推行
19.史學家認為,蘇聯一貫的致命錯誤之一,也是它垮臺的關鍵原因之一,就是把農村看作社會主義工業化的“殖民地”。對材料理解正確的是
A.蘇聯片面強調優先發展重工業
B.蘇聯建設長期忽視輕工業和農業
C.蘇聯農民思想覺悟水平太低
D.蘇聯為發展工業,對農村和農民索取太多
20.1945年英國工黨上臺執政后,大力推行社會福利等政策,目的是為了
A.強化自由放任主義 B.改變資本主義性質
C.減輕政府財政負擔 D.擴大消費、刺激經濟恢復發展
21.“頂上陰謀家的帽子剛脫,頭上便戴上了改革家的桂冠;策略家的徽章未送進門庭,蠻干家的門牌就已掛出?!边@是對蘇聯一位政治家的評價,這位政治家“蠻干”主要表現在
A.實行余糧征集制 B.進行政治體制改革
C.實現農業全盤集體化 D.開展種植玉米運動
22.下圖是一張股票,發行這張股票有利于
A.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B.建立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體制
C.建立有計劃的商品經濟體制
D.對農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
23.《劍橋中華人民共和國史》記載:“……集體農業的痕跡,大量從中國農村消失了。”在這里“消失”的原因應是
A.人民公社化運動的開展 B.農業生產合作社的建立
C.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實行 D.農民土地所有制的實現
24.下圖為“中國對外開放空間擴展示意圖”,對此圖的理解正確的有①率先從東南沿海四個經濟特區起步②逐漸開放到東部沿海地帶③進一步開放沿江、沿邊和內陸省會城市④形成全方位的對外開放格局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25.某組織于2010年9月27日表示:“英國政府收緊財政的計劃有利于長期經濟復蘇,但將損害短期經濟增長,如果此風險顯現,英國的貨幣政策需要快速作出反應?!睆钠潢P注的內容看,該組織很有可能是
A.世界銀行 B.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C.世貿組織 D.關貿總協定
26.形成戰后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的有三大支柱——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與關貿總協定。對其歷史地位相同點的概括,最全面的是①美國經濟勢力膨脹的產物②美國都占有特殊地位③穩定了世界經濟秩序④抑制了貿易保護主義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7.2010年2月,歐盟連續召開三次重要會議,討論如何應對希臘債務危機給歐元區帶來的影響。下列有關的敘述正確的是①歐元正式啟用于兩極格局解體后②歐元區的形成標志著歐洲一體化的完成③歐元的使用有利于歐洲經濟的穩定發展 ④歐元的使用引發了希臘等國的債務危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③
28.由于成員國之間經濟實力存在較大差距,它們之間既存在“水平形態的經濟合作與競爭”,又存在“垂直形態的經濟合作與競爭”,開創了一種有別于其它區域經濟集團的“另類”合作新模式。該組織是
A.東南亞國家聯盟 B.歐洲聯盟
C.北美自由貿易區 D.世界貿易組織
29.在一場有關“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全球經濟發展趨勢”的討論中,同學們各抒己見。其中與當前學術界主流觀點明顯不符的是
A.經濟全球化對發展中國家而言是一把雙刃劍
B.經濟全球化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必然結果
C.經濟區域集團化是經濟全球化的最終歸宿
D.世界貿易組織是經濟全球化的產物
30.下圖所反映現象出現的根本原因是
A.國際經濟秩序不合理 B.發展中國家人口過剩
C.發展中國家教育落后,人口素質低 D.經濟全球一體化的結果
高三年級質量檢測
歷 史 試 題 2012.11
第Ⅱ卷(非選擇題55分)
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第31題13分,第32題14分,第33題13分,第34題15分,共55分)
31.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宋)范成大
材料二
材料三 英國著名經濟史學家安格斯·麥迪森在《世界經濟千年史》中記載:從1700年至1820年,中國的GDP不但排名世界第一,占世界的比重也由22.3%增長到32.9%,創有史以來單一經濟體占世界GDP合計的最大比重。
在19世紀的前70年里,僅占世界人口2%的英國。一直掌控著世界工業生產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世界貿易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最高時其工業生產占世界總量的50%,是名副其實的“世界工廠”。
材料四 “中國一向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就是說,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細,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國家。然而,許久以來,它似乎就停滯于靜止狀態了。今日旅行家關于中國耕作、勤勞及人口稠密狀況的報告,與500年前視察該國的馬可·波羅的記述比較,幾乎沒有什么區別?!?br/>——(英)亞當·斯密《國富論》
讀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經濟模式?(1分)這種經濟發展模式有何特點?(2分)
(2)從材料二的圖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2分)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概括當時經濟發展的主要特征。(2分)
(3)比較材料三中不同時期中英兩國的發展狀況,概括說明經濟規模曾居世界第一的中國為何沒能成為“世界工廠”的主要原因。(4分)
(4)材料四中,亞當·斯密認為中國明清時期經濟“停滯于靜止狀態”。你是否同意這種觀點,請說明理由。(2分)
32.社會習俗是政治、經濟、文化變遷的縮影和體現。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20世紀初,大多數人都主張剪去發辮,并且認為“不剪發不算革命”,“也不算時髦”。服飾上,“一切前清官爵命服及袍褂、補服、翎頂、朝珠,一概束之高閣”。人們穿衣“務趨自由平等的理性原則建立起來的一種完美時髦”。當時一般人認為,西方的社會生活是依據天賦人權等理性原則建立起來的理想社會模式,代表著社會進步的方向。隨著近代社會工商業發展,重商之風日益興盛,人們對傳統社會崇尚節儉和力戒奢侈的消費觀念提出質疑。民國初形成了這樣一種社會心理:認為誰接受西方的社會生活習俗,誰就是文明、開化,屬于新派人物。
(1)據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國社會形成了哪些新觀念?(3分)并分析這些新觀念出現的原因。(3分)
材料二 過春節,貼春聯是中國的傳統文化習俗。春聯的內容往往和歷史變遷相聯系。新中國成立后,中國人貼春聯的內容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2)某同學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設計了下列的表格。請你幫助他完成。(3分)
春聯
反映的相關史實
毛主席揮手指方向;
合作化道路寬又廣
食堂巧煮千家飯;
公社飽暖萬人心
種責任田倉里儲糧翻兩番;
行大包干銀行存款增十倍
憶往昔,民營企業改革鑄輝煌;
看今朝,中國浙商轉型再騰飛
(3)從上表中的四幅對聯可以看出,新中國成立后我國的所有制發生了怎樣的變化?(3分)
材料三 有人對婚宴形式總結道:“50年代一張床,60年代一包糖,70年代紅寶書,80年代三轉一響,90年代星級賓館講排場,21世紀特色婚宴個性張揚。”
(4)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新中國成立以來結婚習俗變化的主要原因。(2分)
33.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國1929—1937年失業率變化圖
材料二 我們上層制定的經濟政策是同下層脫離的,這一政策沒有造成生產力的提高,而這一點在我們黨綱里被認為是刻不容緩的基本任務,——由于我們企圖過渡到共產主義,到1921年春天我們就在經濟戰線上遭到了嚴重失敗。
——《列寧全集》33卷
材料三
材料四 由于二戰的破壞,(聯邦德國)有30%—40%的工廠不能開工……經濟部長艾哈德實施“社會市場經濟”,包含以下幾個方面:(1)保護自由競爭。艾哈德認為,切身的物質利益能夠激發人的積極性,社會經濟的發展只能依靠每一個經濟細胞的作用,因此必須通過競爭發揮個人和企業的作用。(2)國家的干預主要是采取符合市場規律的手段,通過貨幣、信貸、財政、稅收和外貿政策進行總體調節……(5)建立社會保障體系,以維護社會穩定,實現公平。
請回答:
(1)據材料一指出美國的失業率有何變化?(2分)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出現變化的原因。(2分)
(2)材料二中所指的“經濟政策”有何突出作用?(1分)面對1921年“在經濟戰線上遭到了嚴重失敗”,列寧探索了怎樣的現代化新方式?(2分)
(3)材料三是20世紀30年代美蘇兩國各自修建的民生工程,請指出這兩大工程修建時期兩國的經濟模式分別是什么?(2分)它們的修建有何共同作用?(2分)
(4)據材料四中聯邦德國“社會市場經濟”的內容,概括二戰后資本主義經濟調整的基本特征。(2分)
34.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們發覺自己處于這樣一個世界:……在這世界里,充滿了流線型汽車、有軌電車和飛機;這世界受到了來自傳聲筒的喧聲的干擾,遭到了新聞標題以及電影和電視中的不斷變化的鏡頭的攻擊。這世界是有史以來唯一的一種經濟統治——工業文明的統治的一部分,它不但為西歐諸民族所分享,也為俄國人、美國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還在某種程度上為中國人和印度人所分享。
——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鴉片戰爭后,洋布、洋紗、洋鐵、洋火、洋針、洋蠟等洋貨占領了大部分東南沿海市場,生產土貨的許多手工業面臨著破產。受洋貨沖擊最大的是傳統手工棉紡織,洋紗、洋布的大規模涌入,使得手工棉紡織業陷入困境。同時,絲織品成為外國資本主義掠奪的重要農產品。
材料三 “好在世界已經變得越來越小。已無新大陸發現。連南極冰層下的土地業已測量清楚,連大西洋中時隱時現的珊瑚島也已記錄在案。已有‘地球村’的說法。東方人、西方人,不過是‘地球村’中的‘雞犬相聞’的村民而已?!?br/>——馮驥才《獻給命運的紫羅蘭》
材料四 西方國家感到,與新興世界相比,它們正在失去經濟和政治力量。反全球化的力量正在形成,而且可能日益增強。在發達經濟體內部,現在要求在商品、資本和人員自由流動這三個領域重新設置壁壘的呼聲越來越大。反移民的趨勢在歐洲尤為明顯。
——《2011年全球化會倒退嗎?》
隨著各國政府紛紛把國內問題置于全球增長之上,在2011年,全球化似乎會成為一項孤立無援的事業。
——《全球化進程難以逆轉》
材料五 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經濟全球化剛剛起步之時,中國開始改革開放:20世紀90年代初,經濟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之時,中國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本世紀初經濟全球化加速擴張之時,中國全面融入經濟全球化潮流。在這三十年的經濟全球化發展過程中,中國踩著歷史節奏,每一步都沒有落空。
請回答:
(1)材料一中提及的“經濟統治”和“分享”,意味著世界聯成一體。結合所學知識分別概述工業革命前和工業革命時期這種聯系是怎樣體現的?(4分)
(2)材料二表明近代中國經濟與世界的聯系日益密切。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概括這一時期中外經濟聯系加強的主要表現。(3分)
(3)材料三反映出世界經濟發展的什么趨勢?(1分)出現這一趨勢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分)
(4)材料四表明經濟全球化面臨倒退。據材料四概括持這種觀點的主要理由。(3分)
(5)據材料五和所學知識,簡要概括30多年來,中國采取了哪些重大決策踩著這三個歷史節奏“全面融入經濟全球化潮流的”?(3分)
高三年級質量檢測
歷史試題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 2012.11
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1.5分,共45分)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A
D
C
D
B
A
C
B
D
A
C
C
D
B
題號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A
B
D
D
D
B
C
A
B
A
D
C
C
A
二、非選擇題(共4小題。第31題13分,第32題14分,第33題13分,第34題15分,共55分)
31.(1)模式:小農經濟(或自然經濟)。(1分)
特點: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或男耕女織);自給自足。(2分)
(2)信息:國家稅收呈上升趨勢,農業稅相對穩定,工商雜稅逐步增長并超過農業稅。(2分)
特征:當時小農經濟占主體,商品經濟活躍,資本主義萌芽緩慢發展。(2分)
(3)原因:英國通過要業革命,實現機器大生產,中國固守農耕經濟,生產方式落后;英國近代科技世界領先,中國科技水平落后;英國海外貿易發達,中國經濟保守封閉;英國確立了先進的資本主義制度,中國封建專制統治日益腐朽。(4分。每點2分,答出其中兩點即可)
(4)(2分)①同意。理由:統治者采取重農抑商政策,對外閉關鎖國,實行“海禁”,輕視技術等,明清時期經濟發展陷于停滯狀態。
②不同意。理由:中國自宋朝以來經濟一直在發展;明清時期商品經濟進一步發展,資本主義萌芽出現并緩慢發展。
(注:只表明觀點,不闡述理由不得分)
32.(1)新觀念:革除陋習;崇尚西方自由民主;重商、享樂等。(3分)
原因:工業革命后西方科技文化的傳播;辛亥革命等社會變革的推動;近代工商業的發展;社會心理的認同;西方先進文明的吸引;進步人士的提倡等。(3分。每點1分,答出其中三點即可)
(2)(3分。每空1分)
春聯
相關史實
1953—1956年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實現農業、手工業合作化
1958年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3)變化:由私有制到公有制,再到以公有制為主體的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3分)
(4)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的不斷變革、推動了生產力發展,使人們的生活由溫飽進入小康;改革開放,帶來了新思想、新觀念。人們的思想觀念發生根本變化:受教育水平不斷提高,人們的素質和追求不斷提升。(2分。每點1分,答出其中兩點即可)
33.(1)變化:失業率由升到降(或1929—1933年失業率上升,1933—1937年逐漸降低)。(2分)
原因:受1929~1933年經濟危機的影響,胡佛政府采取自由放任政策,失業率上升;羅斯福實施新政,大力干預經濟,使失業率下降。(2分)
(2)作用:集中全國的人力、物力,戰勝敵人,鞏固了新生的蘇維埃政權。(1分)
新方式:實行了新經濟政策,利用市場和商品貨幣關系來發展生產,找到了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正確途徑。(2分)
(3)經濟模式:蘇聯是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模式;美國開創了政府大規模干預經濟的新模式。(2分)
共同影響:有效遏制水旱災害,保護生態環境和促進生態平衡;擴大投資,拉動了經濟增長;有利于農田灌溉,促進農業發展。(2分。每點1分,答出其中兩點即可)
(4)特征:將市場經濟、自由競爭、國家干預、社會保障結合起來。(2分)
34.(1)工業革命前:伴隨著新航路的開辟,西歐國家開始了殖民擴張,建立起與亞、非、拉美直接的貿易關系,世界市場開始形成。(2分)
工業革命時期:隨著工業革命的開展,資本主義在全球范圍內拓展市場,輸出工業品,輸人工業原料,世界貿易范圍和規模迅速擴大,世界各地聯系更加密切,世界市場初步形成。(2分)
(2)表現:外國商品大量涌入;自然經濟逐步解體;列強掠奪中國的農副產品和工業品,中國日益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3分)
(3)趨勢:經濟全球化。(1分)根本原因: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生產力的迅速提高。(1分)
(4)理由:世界經濟發展失衡;反全球化力量正在形成;貿易保護主義仍然存在。(3分)
(5)融人全球化: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上作出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2001年中國正式加入世貿組織。(3分)
試卷類型:A
高三年級質量檢測
地 理 試 題
2012.11
本試卷分第I卷(選擇題)和第II卷(非選擇題)兩部分,滿分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
第I卷(選擇題 共50分)
注意事項:
1.答第I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號、考試科目用鉛筆涂寫在答題卡上。
2.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
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不能寫在試卷上。
一、選擇題
“因地形,用險制塞”是修筑長城的一條重要經驗,如圖乙(某段長城的景觀照片)。讀圖甲(某地等高線地形圖),結合相關知識,完成l~2題。
1.若圖甲所示地區有古長城經過,你認為最可能的線路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若在圖甲所示地區修建公路,最合適的線路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012年地球將會遭遇強烈的超級太陽風暴,其破壞力將遠遠超過‘卡特里娜’颶風,而且地球上幾乎所有的人都將難逃其災難性的影響?!苯眨缎驴茖W家》網站出現了這樣一篇“聳人聽聞”的文章。正確認識和辯證看待太陽活動十分必要。據此完成3~4題。
3.有關太陽風暴對地球和人類活動的影響,不可信的是
A.對部分地區短波通信和短波廣播造成短時間影響
B.兩極及高緯度地區出現極光
C.世界許多地區的降水量可能出現異常變化
D.地殼活動劇烈,火山、地震、泥石流頻發
4.有關太陽輻射及其對地球影響的敘述,正確的是
A.太陽輻射能來源于太陽黑子和耀斑爆發時釋放的能量
B.太陽輻射能大部分到達地球,維持著地表溫度
C.太陽輻射能是我們日常生活和生產中不太常用的能源
D.煤、石油等化石燃料,屬于地質歷史時期生物固定、積累下來的太陽能
北京時間2012年6月18日14日07分,從酒泉發射的神舟九號飛船與天宮一號順利實現對接。據此完成5—6題。
5.對接成功時,下列城市中,接近正午的是
A.倫敦 B.拉薩
C.悉尼 D.舊金山
6.對接成功時,地球公轉位置最接近右圖中的
A.甲 B.乙
C.丙 D.丁
下圖所示地區為北半球,P、Q為某日晨昏線n與緯線m(80°N)的交點,經度差為120°,已知此時W(位于PWQ的中點)點的地方時為12時。據此完成第7-8題。
7.該日,P的晝長是
A.6小時 B.8小時
C.18小時 D.16小時
8.此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泰安的晝長正在變長 B.天津日出時物影朝西南
C.太陽直射點正在向北移動 D.P點正值日出,Q點正值日落
下圖為“巖石圈物質循環示意圖”。讀圖完成9—10題。
9.圖中B、D代表的巖石分別是
A.侵入型巖漿巖、沉積巖
B.沉積巖、侵入型巖漿巖
C.變質巖、噴出型巖漿巖
D.沉積巖、變質巖
10.圖中②表示的是
A.外力作用 B.變質作用
C.上升、冷卻凝固 D.重熔再生
右圖為氣壓帶風帶移動規律模式示意圖。讀圖完成11~13題。
11.關于右圖所示各緯度帶氣流運動方向與干濕性質的敘述,正確的是
A.0°~10°盛行下沉氣流,干燥
B.10°~20°盛行東北風,干燥
C.20°~30°盛行西南風,濕潤
D.30°~40°盛行下沉氣流,干燥
12.當氣壓帶、風帶位于右圖位置時
A.我國華北正值春旱嚴重
B.南極圈以內出現極夜現象
C.亞洲大陸內部寒冷干燥
D.我國東南沿海臺風頻發
13.若M點位于大陸西岸,下圖中表示M地氣候特征的是
下圖為我國某地某水庫多年平均月入庫水量和月均水位變化圖,讀圖完成14~15題。
14.該水庫的位置最可能的地區是
A.青藏高原 B.太行山區
C.松花江流域 D.淮河流域
15.下列關于該水庫所在區域的說法,正確的是
A.降水季節變化較小
B.該水庫水位隨著入庫水量的增加而升高
C.6—8月水庫水位在持續升高
D.冬春季節水庫入庫水量多于出庫水量
讀下圖,完成16~17題。
16.根據左圖中等溫線分布特點可知,該海區
A.在北半球,A處有暖流經過
B.在北半球,A處有寒流經過
C.在南半球,A處有暖流經過
D.在南半球,A處有寒流經過
17.A洋流可能出現在右圖中
A.丁處 B.丙處
C.乙處 D.甲處
下圖所示均為我國著名林木景觀示意圖。讀圖完成18一19題。
18.圖中各景觀所在地區自然環境的敘述,正確的是
A.甲——冬冷夏熱,光照充足
B.乙——雪域高原,凍土廣布
C.丙——黑土肥沃,水源充足
D.丁——風力侵蝕,千溝萬壑
19.圖中各地林木主要特征及成因的敘述,正確的是
A.甲地根系發達——常年降水豐富
B.乙地葉成針狀——常年太陽輻射強
C.丙地四季長青——常年溫度較高
D.丁地生長較快——常年高溫多雨
亞洲首座MW(兆瓦)級太陽能塔式熱發電站即將在北京延慶縣竣工。屆時將建成一座100米高的太陽能吸熱塔,并在208畝地面上擺放100面自動追蹤太陽光的大型反光鏡,(即“定日鏡”,參見左圖),反射聚集陽光到吸熱塔內,再轉化成電力。據圖文材料完成20~21題。
20.北京太陽能發電站的定日鏡。正午時鏡身最接近于直立的月份是
A.6月 B.9月
C.12月 D.3月
21.據右圖,選擇在北京延慶縣建立大型太陽能電站的自然因素有
①屬于干旱半干旱區,太陽輻射強 ②西北山區,空氣質量好,大氣透明度高
③位于山間盆地,地形較平坦開闊 ④清潔能源的市場需求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下圖為聯合國統計的“中國人口增長率變化示意圖”。讀圖完成22—23題。
22.讀圖判斷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我國勞動人口增長與人口增長呈正相關
B.我國人口數量的最高峰與勞動力數量的最高峰出現的年份大致相同
C.在2020年前后我國勞動力人口數量達到最高峰
D.20世紀70年代以來我國人口增長率的變化主要受計劃生育政策的影響
23.人口的變化會對我國社會和經濟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現階段,我國勞動人口增長率的下降已經嚴重制約了經濟的發展
B.從長期來看,勞動人口增長率的下降將會影響我國經濟發展的后勁
C.我國在現階段就應該取消計劃生育政策以提高勞動人口增長率
D.目前,由于人口增長率的持續下降,我國勞動力已經實現充分就業
右圖為南亞某城市主要功能區分布示意圖,讀圖完成24~25題。
24.圖中甲、乙、丙對應的功能區正確的是
A.甲—商業區 乙—工業區 丙—住宅區
B.甲—住宅區 乙—工業區 丙—商業區
C.甲—商業區 乙—住宅區 丙—工業區
D.甲—工業區 乙—商業區 丙—住宅區
25.關于該城市規劃及原因的說法正確的是
A.①處適宜規劃建設高級住宅區——地價較低
B.②處適宜規劃建設化工廠——交通便利
C.③處適宜規劃建設綠化帶——減少污染
D.④處適宜規化建沒食品加工廠——靠近水源
高三年級質量檢測
地 理 試 題
2012.11
第II卷 (非選題 共50分)
注意事項:
1.第II卷共4頁,用鋼筆或圓珠筆答在試卷中(除題目有特殊規定外)。
2.答卷前將密封線內的項目填寫清楚。
二、綜合題
26.讀我國西北某地等高線和等壓線分布圖,回答下列問題。(8分)
(1)簡述圖示區域地形特征。(2分)
(2)圖示地區河流的主要補給水源是________________。簡述此區域河流流量特征。(3分)
(3)此時圖中城市的風向為_________________,圖中天氣系統移動速度為120km/天,則
在此之后24—36小時之間城市可能的天氣狀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7.讀下列圖文資料,回答下列問題。(12分)
材料一:非洲自然帶分布圖、奧蘭治河流域簡圖
材料二:奧蘭治河是南非徑流量最大的河流,長2200公里,流域面積97萬多平方公里。流域內礦產資源豐富,在金伯利附近死火山通道中發現了金剛石原生礦,并在奧蘭治河入海口發現了規模大、品位高的金剛石砂。
(1)從地形、氣候、水文、植被的相互聯系,說明甲地地理環境的整體性特征。(3分)
(2)丙地雖然遠離赤道,但自然帶類型與乙地相同,試述其原因。(3分)
(3)描述奧蘭治河①至②河段徑流量變化的特點,并分析變化的自然原因。(3分)
(4)按巖石成因,說出金剛石原生礦所在巖石的類型,并簡要描述奧蘭治河人??诮?br/>剛石砂形成的地質過程。(3分)
28.讀亞洲部分地區某時海平面等壓線分布圖,完成下列問題。(10分)
(1)圖示季節該區域河流處于______________(豐水、枯水)期,判斷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給圖中洋流加上箭頭,表示出此季節洋流的流向。(1分)
(3)甲、乙兩地環境人口容量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簡述該地環境人口容量大的自然
原因。(3分)
(4)簡要分析丙地洪災頻發的自然原因。(3分)
29.讀某地地層剖面示意圖,完成下列問題。(10分)
(1)該地層剖面圖中的地質構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地表處的橫線上用箭頭表示出巖層的受力方向。(3分)
(2)M線可能發育成為何種地貌?分析說明其右側P層較薄的原因。(2分)
(3)A、G、N形成的先后順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該地如有喀斯特地貌發育,應出現在哪一層?簡述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原因。(3分)
30.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0分)
材料一:第6次全國人口普查顯示大陸人口為13.39億人,比第5次人口普查增加7390萬人,年平均增長0.57%,而1990年到2000年間年平均增長率為1.07%。2011年我國人口出生率為1.209%。死亡率為0.681%,人口的自然增長率為0.528%。
材料二:我國65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示意圖(65歲及以上年齡人口占總人口的7%,則出現人口老齡化)。
材料三:“2010年我國部分省(市)跨省流動人口地區構成情況”和“2010年我國流動人口城鄉結構”表
(1)據材料一描述我國目前人口增長的特點。(1分)
(2)材料二反映出我國目前的人口問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該問題大約在_____________年開始出現,簡述該問題產生的原因并就如何應對提出合理化建議。(5分)
(3)根據材料三分析我國人口流動的主要特點。(4分)
高三年級質量檢測
地理試題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
2012.11
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50分)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A
D
D
B
A
B
D
A
B
D
C
D
D
C
題號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C
A
A
C
C
B
B
B
C
C
二、綜合題
26.(8分)
(1)地形以山地、平原為主;地勢從北部、西部向東南部傾斜;西部、北部為山地,東南
部為平原(2分)
(2)冰川積雪融水(1分);徑流量小,季節變化大(2分)
(3)偏南風(1分) 大風、雨雪、降溫(2分)
27.(12分)
(1)甲地位于赤道附近,為高原地形,形成熱帶草原氣候,干濕季明顯,在其影響下,河流徑流量有明顯的季節變化,干濕季明顯的熱帶草原氣候為熱帶草原的發育提供了條件。(3分)
(2)地處熱帶,終年高溫;(1分)終年受來自海洋的東南信風影響,沿岸有馬達加斯加暖流流經,位于山地迎風坡,終年多雨;因此自然帶類型與乙地相同。(2分)
(3)特點:①至②河段徑流量略減(1分)。該河段流經地區降水稀少,蒸發旺盛,下滲嚴重,支流少(且為季節性河流)。(每點1分,答出任意2點得2分)
(4)巖漿巖。(1分)含金剛石的巖漿巖經風化侵蝕,流水搬運,流水沉積,出現于入???。(2分)
28.(10分)
(1)枯水;亞洲陸地受強大冷高壓控制,說明是冬季,降水少(3分)
(2)向西(1分)
(3)乙地(1分)氣候適宜,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2分)
(4)降水的季節變化大,集中在夏季,匯集了兩條大河的來水,徑流量大,地勢低平,排水不暢(3分)
29.(10分)
(1)褶皺、斷層 箭頭相對(3分)
(2)溝谷 右側的P層受外力的侵蝕強烈。(2分)
(3)由先到后G、N、A(2分)
(4)O層或E、H層 石灰巖地區受到含有二氧化碳的水的溶蝕和淀積作用。(3分) 30.(10分)
(1)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長率。(1分)
(2)人口老齡化(老年人口比重大)。(1分)2000~2005年間即可(1分) 人均壽命的延長和出生率的不斷下降(1分)提高(延長)退休年齡;完善養老保障體系;關心、照顧老人,弘揚尊老愛老的優良傳統(2分)
(3)流動人口以農業人口的流動為主,主要從內地流向東部沿海,從鄉村流向城市。(4分)
試卷類型
高三年級質量檢測
數學試題(理科)
2012.11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2個小題,每小題5分,共6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的值為
A. B. C. D.
2.全集,則等于
A. B. C. D.
3.命題“所有實數的平方都是正數”的否定為
A.所有實數的平方都不是正數
B.有的實數的平方是正數
C.至少有一個實數的平方是正數
D.至少有一個實數的平方不是正數
4.已知、均為單位向量,它們的夾角為,那么等于
A. B. C. D.4
5.如圖,設A、B兩點在河的兩岸,一測量者在A的同側河岸邊選定一點C,測出AC的距離為50m,,則A、B兩點的距離為
A.
B.
C.
D.
6.已知,則等于
A. B. C. D.1
7.在等差數列中,,則數列的前11項和S11等于
A.24 B.48 C.66 D.132
8.兩個函數的圖象經過平移后能夠重合,稱這兩個函數為“同形”函數,給出四個函數:,則“同形”函數是
A.與 B.與
C.與 D.與
9.如圖,已知正六邊形P1P2P3P4P5P6下列向量的數量積中最大的是
A. B.
C. D.
10.若函數(0且)在()上既是奇函數又是增函數,則的圖象是
11.函數的最小正周期是,若其圖像向右平移個單位后得到的函數為奇函數,則函數的圖像
A.關于點對稱 B.關于直線對稱
C.關于點對稱 D.關于直線對稱
12.已知函數是定義在實數集R上的奇函數,且當(其中是的導函數),設
,則a,b,c的大小關系是
A. B. C. D.
二、填空題:本大題共4個小題,每小題4分,共16分.請把答案填在答題紙的相應位置上.
13.___▲___.
14.設數列的前n項的和為,且,則等于__▲_.
15.已知函數的圖像在點處的切線斜率為1,則___▲___.
16.已知實數a,b滿足等式,給出下列五個關系式中:①②③④⑤則所有可能成立的關系式的序號為___▲___.
三、解答題:本大題共6個小題,滿分74分.解答應寫出必要的文字說明、證明過程或演算步驟.請將解答過程寫在答題紙的相應位置.
17.已知等比數列的前n項和為,若成等差數列,且求數列的通項公式.
18.(本小題滿分12分)
已知a,b,c分別為△ABC的三個內角A,B,C的對邊,,且.
(1)求角A的大小;
(II)若的面積為,求b,c.
19.(本小題滿分12分)
已知集合A為函數的定義域,集合.
(I)若,求a的值;
(II)求證是的充分不必要條件.
20.(本小題滿分12分)
已知函數,直線是函數的圖像的任意兩條對稱軸,且的最小值為.
(I)求的值;
(II)求函數的單調增區間;
(III)若,求的值.
21.(本小題滿分13分)
如圖,在M城周邊已有兩條公路在O點處交匯,現規劃在公路上分別選擇P,Q兩處為交匯點(異于點O)直接修建一條公路通過M城,已知MOQ=30°,設
(I)求關于的函數關系式并指出它的定義域;
(II)試確定點P、Q的位置,使的面積蛤小.
22.(本小題滿分13分)
已知函數.
(I)求函數在上的最小值;
(II)對于正實數,方程有唯一實數根,求的值.

試卷類型:A
高三年級質量檢測
物 理 試 題 2012.11
本試卷分第I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共5頁,滿分100分,考生用時90分鐘。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答題卡和答題紙一并交回。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考試科目填涂在答題卡和答題紙規定的地方。
第I卷(選擇題共40分)
注意事項:
1.答第I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考試科目用鉛筆正確填涂在答題卡上。
2.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
一、選擇題(本題共10個小題。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有的只有一個選項正確,有的有多個選項正確,全選對的得4分,選對但不全的得2分,有選錯或不答的得0分)
1.關于曲線運動和圓周運動,以下說法中正確的是
A.做曲線運動的物體受到的合外力一定不為零
B.做曲線運動的物體的加速度一定是變化的
C.做圓周運動的物體受到的合外力方向一定指向圓心
D.做勻速圓周運動物體的加速度方向一定指向圓心
2.人造衛星在受到地球外層空間大氣阻力的作用后,衛星繞地球運行的半徑、角速度、速率將
A.半徑變大,角速度變大,速率變大
B.半徑變小,角速度變大,速率變大
C.半徑變大,角速度變小,速率變小
D.半徑變小,角速度變大,速率變小
3.如圖所示為一個做勻變速曲線運動質點的軌跡示意圖,已知在B點的速度與加速度相互垂直,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A點的加速度比D點的加速度大
B.A點的加速度與速度的夾角小于90°
C.D點的速率比C點的速率大
D.從B到D加速度與速度的夾角先增大后減小
4.如圖所示,一質量為m的物塊恰好沿著傾角為θ的斜面勻速下滑。現對物塊施加一個豎直向下的恒力F。則物塊
A.將減速下滑
B.將加速下滑
C.繼續勻速下滑
D.受到的摩擦力增大
5.如圖所示,一輕彈簧左端固定,右端連結一物體A,物體處于光滑水平面上,彈簧處于原長,現用一向左恒力F推物體,則在物體向左運動至彈簧最短的過程中
A.物體的加速度先減小后增大
B.物體的動能先增大后減小
C.彈簧的勢能先增大后減小
D.物體和彈簧組成系統的機械能一直增大
6.從手中豎直向上拋出的小球,與水平天花板碰撞后又落回到手中,設豎直向上的方向為正方向,小球與天花板碰撞時間極短。若不計空氣阻力和碰撞過程中動能的損失,則下列圖像中能夠描述小球從拋出到落回手中整個過程運動規律的是
7.一人站在電梯中,當電梯勻加速上升時
A.人處于超重狀態
B.人對電梯的壓力大于電梯對人的支持力
C.電梯對人做的功等于人增加的動能
D.電梯對人做的功等于人增加的機械能
8.如圖甲所示,質量為m1的足夠長木板靜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其上放一質量為m2的木塊。t=0時刻時,給木塊施加一水平恒力F.分別用a1、a2和V1、V2表示木板、木塊的加速度和速度大小,圖乙中可能符合運動情況的是
9.如圖所示,質量為m的物體放在質量為M、傾角為θ的斜面體上,斜面體置于粗糙的水平地面上,用平行于斜面的力F拉物體m使其沿斜面向下勻速運動,M始終靜止,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M相對地面有向左運動的趨勢
B.地面對M的支持力為(M+m)g
C.地面對M的摩擦力大小為Fcosθ
D.物體m對M的作用力的大小為mg
10.質量為m的物塊在平行于斜面的力F作用下,從傾角為θ的固定斜面底端A由靜止開始沿斜面上滑,經B點時速率為v,此時撤去F,物塊滑回斜面底端時速率也為v,若A、B間距離為x,則
A.滑塊滑回底端時重力的瞬時功率為mgv
B.整個過程中物塊克服摩擦力做功為Fx
C.下滑過程中物塊重力做功為
D.從撤去F到物塊滑回斜面底端,摩擦力做功為-mgxsinθ
物 理 試 題
第Ⅱ卷(非選擇題共60分)
二、本題共2小題,共15分。用鋼筆或黑色簽字筆答在答題紙上規定位置。
11.(6分)如圖所示為“探究加速度與物體受力及質量的關系”實驗裝置圖。圖中A為小車,B為裝有砝碼的托盤,C為一端帶有定滑輪的長木板,小車通過紙帶與電火花打點計時器相連,計時器接50Hz交流電。小車的質量為m1,托盤(及砝碼)的質量為m2。
(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每次改變小車質量時,應重新平衡摩擦力
B.實驗時應先釋放小車后接通電源
C.本實驗m2應遠大于m1
D.在用圖像探究加速度與質量關系時,應作圖像
(2)實驗時,某同學由于疏忽,忘記了平衡摩擦力,他測量得到的a-F圖像,可能是圖中的圖線 。(選填“甲”、“乙”、“丙”)
12.(9分)為了測定滑塊與水平桌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μ,某同學設計了如圖的實驗裝置,其中圓弧形滑槽末端與桌面相切。第一次實驗時,滑槽固定于桌面右端,末端與桌子右端M對齊,滑塊從滑槽頂端由靜止釋放,落在水平面的P點;第二次實驗時,滑槽固定于桌面左側,測出末端N與桌子右端M的距離為L,滑塊從滑槽頂端由靜止釋放,落在水平面的Q點,已知重力加速度為g,不計空氣阻力
(1)實驗還需要測出的物理量是(用代號表示): 。
A.滑槽的高度h; B.桌子的高度H; C.O點到P點的距離d1;
D.O點到Q點的距離d2; E.滑塊的質量m.
(2)寫出動摩擦因數μ的表達式是μ= 。
(3)如果第二次實驗時,滑塊沒有滑出桌面,測得滑行距離為x。則動摩擦因數可表示為μ= 。
三、解答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45分。解答應寫出必要的文字說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驟,只寫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13.(8分)“嫦娥奔月”的過程可以簡化為:質量為m的“嫦娥一號”升空后,繞地球沿橢圓軌道運動,然后經過變軌被月球捕獲,再經多次變軌,最終繞月球做半徑為r的勻速圓周運動。
(1)已知地球半徑為R,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為g,求“嫦娥一號”在距離地面h時受到地球的引力大?。?br/>(2)已知月球的質量為M,引力常量為G,求“嫦娥一號”繞月球運動的周期T.
14.(8分)如圖所示,在水平地面上固定一傾角θ=53°、表面光滑的斜面體,物體A以v1=8m/s的初速度沿斜面上滑,同時在物體A的正上方,有一物體B以某一初速度水平拋出。如果當A上滑到最高點時恰好被B物體擊中。(A、B均可看作質點,sin53°=0.8,cos53°=0.6,g取10m/s2)求:
(1)物體A上滑到最高點所用的時間t.
(2)物體B拋出時的初速度v2.
(3)物體A、B間初始位置的高度差h.
15.(13分)如圖所示,一質量為m=1kg的滑塊從半徑為R=0.8m的光滑四分之一圓弧形槽的頂端A處無初速度地滑下,槽的底端B與水平傳送帶相切,傳送帶的運行速度恒為v=6m/s,長為L=2m,滑塊滑到傳送帶上后做勻加速直線運動,滑到傳送帶末端C時,恰好被加速到與傳送帶的速度相同.(取g=10m/s2)求:
(1)滑塊經B點時對弧形槽的壓力F
(2)滑塊與傳送帶間的動摩擦因數μ.
(3)此過程中,由于摩擦產生的熱量Q.
16.(16分)質量均為1kg的小滑塊(可視為質點A、B,與水平面間的動摩擦因數均為μ=0.1.當A、B間的距離5m求:(1)A、B間的距離從L1=10m減小到L2=5m過程中經歷的時間.
(2)A、B能靠近到的最小距離.

試卷類型:A
高三年級質量檢測
生 物 試 題 2012.11
本試卷分第I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第I卷1至6頁,第Ⅱ卷7至10頁。滿分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
第I卷(選擇題共50分)
注意事項:
1.答第I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學號、學校、考試科目用鉛筆涂寫在答題卡上。
2.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試卷上。
3.考試結束后,監考人員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收回。
一、選擇題:1—10題每題1分,11—30題每題2分,共50分。
1.下列化合物中,不含無機鹽的是
A.葉綠素 B.ATP C.血紅蛋白 D.糖原
2.右圖表示人體細胞中四種主要元素占細胞鮮重的百分比,其中表示碳元素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3.下列各項中,基本單位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A.胰島素、生長激素、抗體 B.糖原、纖維蛋白原、抗原
C.脂肪、膽固醇、維生素D D.質粒、基因、染色體
4.下列能說明某細胞已經發生分化的是
A.進行ATP合成 B.進行mRNA的合成
C.存在血紅蛋白 D.存在纖維蛋白原基因
5.與玉米細胞相比,藍藻細胞
A.只含有一種核酸,即DNA或RNA
B.能進行有絲分裂,有細胞周期
C.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布于葉綠體類囊體薄膜上
D.遺傳不遵循基因的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
6.下列有關細胞核的敘述,正確的是
A.細胞核是活細胞進行細胞代謝的主要場所
B.脫氧核糖核酸等大分子物質可以通過核孔進入細胞質
C.衰老細胞的體積變小,但是細胞核體積增大,核膜內折,染色質收縮
D.有絲分裂間期,細胞核中的染色體復制,數目加倍
7.人類對遺傳物質本質的探索經歷了漫長的過程,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孟德爾發現遺傳因子并證實了其傳遞規律和化學本質
B.噬菌體侵染大腸桿菌實驗比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更具說服力
C.沃森和克里克提出在DNA雙螺旋結構中嘧啶數不等于嘌呤數
D.煙草花葉病毒感染煙草實驗說明所有病毒的遺傳物質是RNA
8.某雙鏈DNA分子中,G占堿基總數的38%,其中一條鏈中的T占該DNA分子全部堿基總數的5%,那么另一條鏈中的T在該DNA分子中的堿基比例為
A.5% B.7% C.24% D.38%
9.下列各項過程中,植物細胞遵循“堿基互補配對原則”的有
①DNA復制 ②RNA復制 ③轉錄 ④翻譯 ⑤逆轉錄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①③④
10.下列敘述中哪項不能表明基因與染色體的平行行為
A.在體細胞中基因成對存在,染色體也是成對存在
B.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非同源染色體也有自由組合
C.DNA主要分布在染色體上,是染色體的主要化學組成之一
D.體細胞中成對的基因一個來自父方,一個來自母方。同源染色體也是如此
11.下列關于細胞內化合物的敘述,正確的是
A.細胞中的糖分為單糖、二糖和多糖,可以用斐林試劑鑒別
B.細胞中的脂質具有多種功能,如儲存能量,脂質能被蘇丹Ⅲ染成紅色
C.細胞分化形成的不同類型的細胞中RNA種類不同,但是核DNA是一樣的
D.在人的一生中,細胞中的自由水/結合水的比值逐漸上升
12.生物膜的功能與膜上的蛋白質密切相關,下列關于膜蛋白的分析中,不正確的是
A.有些膜蛋白能與糖類結合,形成細胞與細胞間聯絡的“文字”
B.有些膜蛋白可以運動,在膜兩側的分布往往是不對稱的
C.功能越復雜的生物膜,膜蛋白的種類和數量越多
D.葉綠體類囊體的膜蛋白可吸收和轉化光能
13.鹽堿地中生活的某種植物,其細胞的液泡膜上有一種載體蛋白,能將細胞質中的Na+逆濃度梯度運人液泡,減輕Na+對細胞質中酶的傷害。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Na+進入液泡的過程屬于主動運輸
B.Na+進入液泡的過程體現液泡膜的選擇透過性
C.該載體蛋白作用的結果不利于增強細胞吸水能力
D.該載體蛋白作用的結果有助于提高植物的耐鹽性
14.將某植物細胞經適當處理再用差速離心法分離,取其中三種細胞器測定它們有機物的含量如下表所示,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蛋白質(%)
脂質(%)
核酸(%)
細胞器X
67
20
微量
細胞器Y
59
40
0
細胞器Z
61
0
39
A.若細胞器X是葉綠體,能完成生理過程:
B.細胞器Y肯定與細胞分裂有關
C.細胞器Z中進行的生理過程的原料是4種核糖核苷酸
D.藍藻細胞與此細胞共有的細胞器只有X
15.某植物培養液中含有甲、乙、丙3種離子,它們對植物的生長都有影響。下表列出的5種培養液中,甲、乙、丙3種離子的濃度(單位:mmol/L)不同。為了研究丙離子的濃度大小對植物生長的影響,進行實驗時可以選用的兩種培養液是
培養液編號





甲離子
20
30
50
30
40
乙離子
55
45
60
45
55
丙離子
10
15
20
25
25
A.①⑤ B.②③ C.②④ D.③⑤
16.細胞凋亡是由基因所決定的細胞自動結束生命的過程,也稱為細胞編程性死亡,其大致過程如圖所示。下列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A.與凋亡相關的基因是機體固有的,在個體生長發育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B.圖示該過程只發生在胚胎發育過程中
C.吞噬細胞吞噬凋亡小體與溶酶體有關
D.細胞凋亡過程與基因的選擇性表達有關
17.把用15N標記的某精原細胞培養在含14N的特殊培養液中,在四分體時期每條染色體的狀況是
A.兩條染色單體均含15N
B.一條染色單體含15N,另一條染色單體含14N而不含15N
C.兩條染色單體均不含15N
D.一條染色單體只含15N,另一條染色單體只含14N
18.已知玉米某兩對基因按照自由組合規律遺傳,
其子代基因型及比值如圖所示,則親本基因型為
A.DDSS×DDSs B.DdSs×DdSs
C.DdSs×DDSs D.DdSS×DDSs
19.關于下列遺傳系譜(2號個體無甲病致病基因)的說法,正確的是
A.甲病不可能是伴X隱性遺傳病 B.乙病是伴X顯性遺傳病
C.患乙病的男性一般多于女性 D.1號和2號所生的孩子可能患甲病
20.a和b屬于同一動物體內的兩個細胞,通過對其DNA分子含量的測定,發現a細胞中DNA含量是b細胞的兩倍,最可能的解釋是
A.a是正常的體細胞,b是處于減數第一次分裂結束時的細胞
B.a處于有絲分裂中心體相互分離時,b處于次級精母細胞中染色體移向兩極時
C.a是處于有絲分裂前期的細胞,b是處于有絲分裂后期的細胞
D.a是處于有絲分裂后期的細胞,b是處于有絲分裂前期的細胞
21.右圖表示細胞呼吸作用的過程,其中①~③代表有關生理過程發生的場所,甲、乙代表有關物質。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①和②都具有雙層生物膜
B.①和②都能產生大量ATP
C.②和③所含酶的種類相同
D.甲、乙分別代表丙酮酸、[H]
22.圖甲是H2O2酶活性(v)受pH影響的曲線,圖乙表示在最適溫度下,pH=b時H2O2分解產生的O2量隨時間(t)的變化。若該酶促反應過程中改變某一初始條件,以下改變正確的是
A.pH=a時,e點下移,d點左移
B.pH=c時,e點為0
C.適當降低溫度,e點不移,d點右移
D.H2O2量增加,e點不移,d點左移
23.合適的實驗材料和試劑是實驗成功的關鍵,下列有關實驗材料或試劑選取的敘述,正確的是
A.用蘇丹Ⅲ給花生子葉薄片染色后,用蒸餾水洗去浮色,制成裝片
B.通過雜交實驗驗證基因自由組合定律時,實驗材料選用玉米比選用小麥更好
C.觀察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及有絲分裂實驗都可以用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作實驗材料
D.觀察葉綠體和線粒體時,使用菠菜葉作實驗材料效果都很明顯
24.右圖表示研究NaHCO3溶液濃度影響光合作用速率的實驗。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將整個裝置放在光下,毛細刻度管內的紅色液滴向左移動
B.將整個裝置置于暗室,一段時間后檢查紅色液滴是否移動,可以證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
C.當NaHCO3溶液濃度不變時,在B內加入少量蛔蟲,對紅色液滴移動不產生明顯影響
D.為使對照更具說服力,燒杯A中也應放置等量相同的伊爾藻
25.關于胚胎干細胞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胚胎干細胞有細胞周期,神經干細胞分化形成的神經細胞沒有細胞周期
B.各種組織干細胞分化形成不同組織細胞是基因選擇性表達的結果
C.造血干細胞分化形成紅細胞、白細胞的過程是不可逆的
D.肝臟干細胞分化成肝臟細胞的過程表現了細胞的全能性
26.根據右圖判斷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②、④、⑤細胞中的DNA、RNA種類、含量均相同
B.抑制DNA復制可使①→③停止
C.①→②,①→④是細胞分化過程
D.③→⑤是以新陳代謝為基礎,此時細胞內的線粒體很活躍
27.結合下列圖表分析,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抗菌藥物
青霉素
環丙沙星
紅霉素
利福平
抗菌機理
抑制細菌細胞壁的合成
抑制細菌DNA解旋酶的活性
能與核糖體
結合
抑制RNA聚合酶的活性
A.①~⑤可發生在人體健康細胞中
B.結核桿菌的④和⑤都發生在細胞質中
C.環丙沙星和紅霉素分別抑制細菌的①和③
D.青霉素和利福平能抑制DNA的復制
28.菠菜是雌雄異株植物,性別決定方式為XY型。已知菠菜的抗霜與不抗霜、抗病與不抗病為兩對相對性狀。用抗霜抗病植株作為父本,不抗霜抗病植株作為母本進行雜交,子代表現型及比例如下表,下列對雜交結果分析正確的是
不抗霜抗病
不抗霜不抗病
抗霜抗病
抗霜不抗病
雄株
3/4
1/4
0
0
雌株
0
0
3/4
1/4
A.抗霜基因和抗病基因都位于X染色體上
B.抗霜性狀和抗病性狀都屬于顯性性狀
C.抗霜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抗病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
D.上述雜交結果無法判斷抗霜性狀和抗病性狀的顯隱性
29.從下列某種哺乳動物的雜交實驗結果分析,可以肯定相關基因位于性染色體上的是
A.一頭黑毛雄性與多頭黑毛雌性雜交,后代雄性中,黑毛:白毛=1:1,雌性全部黑毛
B.一頭長毛雄性與多頭短毛雌性雜交,后代3只長毛(一雄二雌)4只短毛(二雄二雌)
C.一頭直毛雄性與一頭卷毛雌性雜交,產生一對后代,其中雌性卷毛,雄性直毛
D.一頭藍眼雄性與一頭棕眼雌性雜交,后代全部棕眼雌性
30.某種蛇體色的決定如下圖所示,當兩種色素都沒有時表現為白色,選純合的黑蛇和純合的橘紅蛇作為親本進行雜交,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親本黑蛇和橘紅蛇的基因型分別為BBdd、bbDD
B.F1的基因型全部為BbDd,表現型全部為花紋蛇
C.讓F1花紋蛇相互交配,后代花紋蛇中純合子的比例為1/16
D.讓F1花紋蛇與雜合的橘紅蛇交配,其后代出現白蛇的概率為1/8
高三年級質量檢測
生 物 試 題 2012.11
第Ⅱ卷(非選擇題 共50分)
二、非選擇題:除標明外,每空1分,共50分。
31.(10分)下圖甲、乙分別為兩類高等生物細胞的亞顯微結構模式圖,請據圖回答:
(1)甲、乙兩細胞中都存在且含有核酸的細胞器有 (填標號)。
(2)為了研究抗體的合成,向甲細胞中注射3H標記的亮氨酸,放射性依次出現在甲細胞的 (用→和標號表示)→細胞膜→分泌物中。甲細胞分泌抗體的方式是 ,若用呼吸抑制劑處理該細胞,抗體的分泌速率會 (加快、減慢或不變)。若甲細胞發生癌變,則該細胞易擴散轉移的主要原因是 。
(3)如果將乙細胞放入0.3g/mL的蔗糖溶液中,將會出現細胞壁與[ ]
分離的現象,其原因是 。若將只含乙細胞的植物組織經解離→漂洗→染色→制片后,放在高倍顯微鏡下觀察,不能觀察到染色體的原因是 。
(4)為了探究溫度對膜的流動性的影響,有人做了下述實驗:分別用紅色和綠色熒光劑標記人和小鼠細胞的細胞膜上的蛋白質。然后讓兩個細胞在37℃條件下融合并培養,40分鐘后,融合的細胞膜上紅色和綠色均勻相間分布。該實驗不夠嚴密,請說明:
,請寫出改進思路: 。
32.(12分)下圖甲為正常綠色植物的葉綠素a的吸收光譜、色素總吸收光譜以及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譜(作用光譜表示各種波長下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圖乙表示綠色植物葉肉細胞部分結構中的某些生命活動過程,①一⑦代表各種物質,A、B代表兩種細胞器。請據圖回答:
(1)圖甲中的葉綠素a是以新鮮綠葉為材料提取的,提取葉綠體中的色素需要使用的化學藥品有 。將一束陽光透過三棱鏡分光后照射在白色屏幕上,將提取的一試管葉綠體色素提取液放到屏幕與三棱鏡之間,觀察到的現象是 。
(2)圖甲中作用光譜與葉綠素a吸收光譜曲線不吻合的原因是 。
當葉綠素a缺乏時,圖乙中 過程產生⑥的量會 ,此過程發生的主要能量變化是 。
(3)圖乙中⑥以 方式進入A中,參與的生化反應過程是 。
把該植物突然從光下移到黑暗處,其他條件不變,則圖乙中①④的含量變化分別是
;若該綠色植物長時間處于黑暗狀態時,則圖乙中①→②→①的循環
(能/不能)進行,原因是 。
(4)在密閉的溫室環境中,如遇陰雨天,可采取 措施提高產量。
33.(10分)圖1表示某種哺乳動物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數與核DNA分子數之比的變化曲線,圖2表示這種動物某個體內精原細胞細胞分裂不同時期的圖像。請據圖回答:
(1)圖1中BC段形成的原因是 ,DE段形成的原因是 。
(2)圖1中處于E點的細胞中含有 對同源染色體,圖2中 (填序號)細胞處于圖1中的CD段。
(3)若該生物的基因型是GgPp,在精細胞的形成過程中G與P的自由組合發生在圖2(填序號)細胞中,G與G的分離發生在圖2 (填序號)細胞中,該細胞的名稱是 。若某精原細胞分裂完成后形成了基因型為GPp的精細胞,原因是

(4)在圖1中繪制此精原細胞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數與核DNA數之比的變化曲線(不標字母)。
34.(8分)下圖為某種生物細胞中蛋白質合成示意圖,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I]代表的結構是 ,完成過程①需要的物質 ,是從細胞質進入細胞核的。
(2)通常情況下,進行過程②時,一個mRNA分子上可以相繼結合多個核糖體,同時進行多條肽鏈的合成,其意義是 。用α-鵝膏蕈堿處理細胞后發現,細胞質基質中RNA含量顯著減少,那么推測α-鵝膏蕈堿抑制的過程是 (填序號)。
(3)圖中[Ⅱ] 攜帶的氨基酸是 。若合成的蛋白質進入到線粒體基質中發揮催化作用,推測其功能可能是參與有氧呼吸的第 階段,從上述過程可以看出基因對性狀的控制方式是 。
35.(10分)某植物的花色有紫色、紅色和白色三種類型,該性狀是由兩對獨立遺傳的等位基因(A、a和B、b)決定的,且只有在兩種顯性基因同時存在時才能開紫花。下表為該植物純合親本間雜交實驗的結果,請分析回答:

親本
F1
F2
1
白花×紅花
紫花
紫花:紅花:白花=9:3:4
2
紫花×紅花
紫花
紫花:紅花=3:1
3
紫花×白花
紫花
紫花:紅花:白花=9:3:4
(1)若表中紅花親本的基因型為aaBB,則第1組實驗中白花親本的基因型為 ,F2中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應為 ,F2表現為白花的個體中,與白花親本基因型相同的占 ;若第1組和第3組的白花親本之間進行雜交,后代的表現型應為 。
(2)請寫出第2組實驗的遺傳圖解;
(3)若第3組實驗的F1與某純合白花品種雜交,請簡要分析雜交后代可能出現的表現型比例及相對應的該白花品種可能的基因型:
①如果雜交后代紫花與白花之比為1:1,則該白花品種的基因型是 ;
②如果 ,則該白花品種的基因型是aabb。
高三年級質量檢測
生物試題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 2012.11
一、選擇題:1—10題每題1分,11—30題每題2分,共50分。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B
A
C
D
C
B
B
D
C
C
D
C
A
C
題號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A
C
A
B
D
C
B
C
D
A
C
B
A
C
二、非選擇題: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50分。
31.(10分)(1)⑤⑦ (2)⑦→③→② 胞吐 減慢 細胞膜上的糖蛋白減少
(3)①原生質層 外界溶液濃度大于細胞液濃度,細胞失水 成熟植物細胞不再進行細胞分裂,不會有染色體的出現。 (4)缺少對照實驗設置不同溫度的對照組
32.(12分)(1)無水乙醇、CaCO3、SiO2 原先的紅光譜帶和藍紫光譜帶明顯變暗
(2)參與光合作用的色素除葉綠素a外,還有葉綠素b等其他色素,作用光譜反映的是這些色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光反應 減少 光能轉化為ATP中活躍的化學能 (3)自由擴散 與[H]結合生成水,釋放大量能量 減少、增多 不能 沒有光反應提供的ATP與[H],暗反應不能進行 (4)降低溫度、補充光照、增加CO2含量
33.(10分)(1)DNA復制 著絲點分裂
(2)4 ① (3)④ ③ 次級精母細胞 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體沒有分離 (4)(2分)
34.(8分)(1)核膜 ATP、核糖核苷酸、酶
(2)少量的mRNA分子就可以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質 ① (3)tRNA 蘇氨酸 二 基因通過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代謝過程,進而控制生物體的性狀
35.(10分)(1)AAbb A B (AABB、AABb、AaBb、AaBB) 1/4 全為白花
(2)
(3)①Aabb ②雜交后代紫花:紅花:白花=1:1:2(2分)
試卷類型:A
高三年級質量檢測
英 語 試 題 2012.11
本試卷分第I卷(選擇題)和第II卷(非選擇題)兩部分。第I卷1至10頁。第II卷11至12頁。滿分為150分。考試用時120分鐘。
注意事項:
1.答第I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考試科目、試卷類型用鉛筆涂寫在答題卡上。
2.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不能答在試卷上。
第I卷(三部分,共105分)
第一部分 聽力(共兩節,滿分30分)
第一節(共5小題;每小題1.5分,滿分7.5分)
聽下面5段對話。每段對話后有一個小題,從題中所給的A、B、C三個選項中選出最佳選項,并標在試卷的相應位置。聽完每段對話后,你都有10秒鐘的時間來回答有關小題和閱讀下一小題。每段對話僅讀一遍。
1.What is the woman going to do on Friday?
A.Take an exam. B.Study at home. C.Go to the mountain.
2.When will the shirts probably be finished?
A.On Friday morning. B.On Friday afternoon. C.On Saturday afternoon.
3.What do we know about Mr . Brown?
A.He has had an operation.
B.He is having an operation.
C.He will have an operation.
4.How high do the ceilings today usually measure?
A.2.3 meters. B.2.7 meters. C.3.0 meters.
5.Where did the man stay during the day?
A.On the beach. B.In the mountain. C.In the hotel.
第二節(共15小題;每小題1.5分,滿分22.5分)
聽下面5段對話或獨白。每段對話或獨白后有幾個小題,從題中所給的A、B、C三個選項中選出最佳選項,并標在試卷的相應位置。聽每段對話或獨白前,你將有時間閱讀各個小題,每小題5秒鐘;聽完后,各小題將給出5秒鐘的作答時間。每段對話或獨白讀兩遍。
聽下面一段對話,回答第6和第7兩個小題。
6.What is wrong with the girl?
A.She hasn't enough sleep and feels tired.
B.She has got a bad cold and feels sick.
C.She has been tired of her work.
7.Why hasn't the girl done enough exercise?
A.She has been too lazy.
B.She has got too much homework to do.
C.She has SO much work to d0.
聽下面一段對話,回答第8至第10三個小題。
8.What is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doctor's trip?
A.A jazz concert. B.A medical conference.
C.A fancy hotel in New Orleans.
9.When does the doctor's plane arrive in New Orleans?
A.At the end of the week. B.About 9:45 on Friday.
C.Around midnight Off Thursday.
10.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about Dr.Ellis is probably true?
A.Dr.Ellis has several interests. B.Dr.Ellis is an amateur musician.
C.Dr.Ellis is all medicine.
聽下面一段對話,回答第11至第13三個小題。
11.What happened to the man?
A.He was out of work. B.He went back to his hometown.
C.He lost his farm in Snowton.
12.What do you think Snowton is?
A.The name of the man's uncle. B.The name of an island.
C.The name of a mountain.
13.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dialogue?
A.The woman didn't like chicken. B.The woman grew up in this city.
C.The man didn't like Snowton.
聽下面一段對話,回答第14至第17四個小題。
l4.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speakers?
A.Teacher and student. B.Doctor and patient.
C.Boss and secretary.
15.Why would the woman like to speak to the man?
A.Because she has fallen ill.
B.Because she has something important to tell him.
C.Because she is worried about the coming examination.
16.Why is she so worried?
A.Because if she fails,she may not get any more money from her parents.
B.Because she may be struck off the school roll if she fails,
C.Because she is afraid of losing face.
17.How does she feel after she speaks to the man?
A.She still feels worried.
B.She doesn’t have enough confidence.
C.She feels sure of herself.
聽下面一段獨白,回答第18至笫20三個小題。
18.What did Peter find when he woke up one morning?
A.His house was surrounded by the flood.
B.There was water all over the floor.
C.His car was upside down in the street.
19.What is the usual rain falls of the whole month of June in Peter's hometown?
A.About 16 inches. B.About 60 inches. C.About 17 inches.
20.What does the passage mainly tell us?
A.How people fought against a natural disaster.
B.A big flood struck Peter's hometown.
C.Many people died in a serious flood.
第二部分 英語知識運用(共兩節,滿分35分)
第一節 語法和詞匯知識(共15小題;每小題1分,滿分15分)
從A、B、C、D四個選項中,選出可以填入空白處的最佳選項,并在答題卡上將該項涂黑。
21.—Do you think I should accept his invitation,Jim?
— .If I were you.I certainly would.
A.None of your business. B.It depends.
C.Why not? D.I don't think so.
22.What an unforgettable experience! I'll write it down it is still fresh in my memory.
A.since B.while C.after D.until
23.—John,when shall we meet again,Thursday or Friday?
— .I'll be off to London then.
A.Either B.None C.Both D.Neither
24.Strangely enough,the trick was performed quantities of times,yet it was not .
A.seen through B.looked through C.got through D.gone through
25.Is there a cinema around I can see a movie?
A.that B.which C.where D.what
26.The government has devoted a larger share of its national to agriculture than ever before.
A.budget B.possession C.resources D.economy
27.—I rang you at about nine,but there was no reply.
—Oh,that was probably I was seeing the doctor.
A.why B.when C.what D.that
28.—Put these glasses away before they .
—OK.I'll put them in the cupboard.
A.have broken B.are breaking C.will be broken D.get broken
29.The reason why he didn't get the job is that he couldn't be even for the interview.
A.responsible B.beneficial C.punctual D.regular
30.We had to our visit to the pyramids because of the bad weather.
A.prohibit B.postpone C.foresee D.preserve
31.—Did you enjoy your holiday?
—Yes.it's the best holiday I these years.
A.had B.would have C.had had D.have had
32.—There's someone knocking on the door.Who it be?
—It must be Mary.She promised to be here at 8:00.
A.must B.can C.shall D.need
33.Seeing the sun above the surface of the sea,we burst out a shout of joy.
A.to rise B.rose C.rising D.risen
34. well prepared you are,you still need a lot of luck in finding a suitable job.
A.However B.Whatever C.No matter D.Although
35.—When are you leaving for Guangdong?
—My plane at six.
A.took off B.would take off C.will take off D.takes off
第二節 完形填空(共20小題;每小題1分,滿分20分)
閱讀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從36—55各題所給的四個選項(A、B、C和D)中選出最佳選項,并在答題卡上將該項涂黑。
One day, some of the girls in our neighborhood started acting a bit strangely towards me.They 36 talking to me.After a day or so of this,I finally 37 what was going on.I'd said something to a(n) 38 girl the night before that she didn't like.I'd had a few 39 that night.and like everyone I sometimes say things that 40 severer than I mean them to.
Anyway, it seemed that the girl had told many of her friends,and now they were all 41 at me.They found a great 42 to think of all the other supposed“crimes”I'd committed over the past year. 43 they'd all really liked me before.suddenly they 44 I was a really bad guy.
This was a difficult problem.I 45 to get along well with these people and I liked them all.I didn't want them to 46 me because of something stupid I'd said when I was drunk.It didn't 47 much whether they or I was wrong.All I wanted was things to be 48 to normal again.
So I wrote the popular girl a note 49 saying:“I'm sorry if I hurt your feelings.I didn't mean to”.And that was it.The problem was solved. 50 .the girls who were angry with me now liked me 51 than ever.They felt I'd done something 52 in admitting I was wrong and apologizing.
Learn how and when to 53 .Often, the pride and stubbornness you hold onto by refusing to back down isn't worth the 54 of a lasting argument.An apology can 55 for healing a difficult situation.And often.people will think better of you for it.
36.A.began B.continued C.avoided D.regretted
37.A.found out B.picked out C.gave out D.spoke out
38.A.special B.popular C.familiar D.ordinary
39.A.quarrels B.comments C.problems D.drinks
40.A.look B.sound C.feel D.appear
41.A.surprised B.angry C.excited D.amazed
42.A.right B.opportunity C.space D.need
43.A.As B.Since C.As if D.While
44.A.convinced B.admitted C.decided D.promised
45.A.happened B.used C.prepared D.agreed
46.A.forget B.forgive C.hate D.respect
47.A.matter B.change C.care D.explain
48.A.around B.up C.about D.back
49.A.simply B.generally C.regularly D.gently
50.A.At first B.In fact C.At least D.As usual
51.A.rather B.worse C.less D.better
52.A.doubtful B.interesting C.brave D.shameful
53.A.cheer B.forgive C.worry D.apologize
54.A.effort B.price C.result D.cause
55.A.permit B.fail C.work D.last
第三部分 閱讀理解(共20小題;每小題2分,滿分40分)
閱讀下列短文,從每題所給的四個選項(A、B、C和D)中,選出最佳選項,并在答題卡上將該項涂黑。
A
My son Joey was born with badly twisted feet.The doctors assured us that with treatment he would be able to walk normally—but would never run very well.The first three years of his life were spent in treatment,casts and braces.By the time he was eight,you wouldn't know he had a problem when you saw him walk.
The children in our neighborhood ran around as most children do during play,and Joey would jump right in and run and play,too.We never told him that he probably wouldn't be able to run as well as the other children.So he didn't know.
In seventh grade he decided to go out for the cross—country team.Every day he trained with the team.He worked harder and ran more than any of the others—perhaps he sensed that the abilities that seemed to come naturally to so many others did not come naturally to him.Although the entire team runs,only the top seven runners have the potential to score points for the school.We didn’t tell him he probably would never make the team.so he didn't know.
He continued to run four to five miles a day.every day—even the day he had a 103-degree fever.I was worried.so I went to look for him after school.I found him running all alone.The sweat ran down his face and his eyes were glassy from his fever.Yet he looked straight ahead and kept running.We never told him he couldn't run four miles with a 103-degree fever.So he didn't know.
Two weeks later,the names of the team runners were called.Joey was number six on the list.Joey had made the team.He was in seventh grade—the other six team members were all eighth-graders.We never told him he shouldn't expect to make the team.We never told him he couldn't do it.We never told him he couldn't do it…so he didn't know.He just did it.
56.The boy didn't know according to the second paragraph.
A.he was unlikely to run well
B.his mother wanted him to exercise more
C.most children ran around and played
D.the doctors didn't cure him completely
57.Joey trained hardest in the team probably because .
A.his coach urged him to do so
B.he was aware of his natural disability
C.all the others had run faster than him
D.his mother knew he would never make the team
58.What is the mother's attitude towards his son's running with a fever?
A.Excited and critical B.Annoyed and doubtful
C.Worried and supportive D.Disappointed and disapproving
59.What would be the best title for the text?
A.You can make it B.An inspiring mother
C.Never tell him D.A lucky boy
60.What is the structure of the passage?
B
Hundreds of great books are published in America every year.And every year,editors,critics and many readers try to choose a list of favorites.
A few books showed up on list after list of the best fiction from this year.One of them was Ann Patchett's“State of Wonder”.Publishers Weekly described the novel as one“readers will hate to see end.”The story centers on a drug researcher from Minnesota named Maria Singh.She travels to Brazil to investigate the death of a co-worker.Her search takes her deep into the Amazon area and danger.But.she also goes deep into her own soul for a close look at who she is.what she has lost in her life and how she wants the future to look.Ann Patchett lives in Tennessee.She told Publishers Weekly magazine that the state is leafy.She visited that area while doing research for the novel.
Chad Harbach's name was also all over the critics’best lists this year for his first book,“The Art of Fielding.”The New Yorker magazine praised the novel for the easy way it joins a love of baseball with a love of literature.The book is about a college baseball star.He suffers a mental crisis and begins to fail on the playing field as a result.But the book is about much more than the sport of baseball.It also is a story of love, loss,friendship and growing up.Chad Harbach says his own upbringing influenced the book.
“The Marriage Plot”also got a 10t of attention this year.It is the third book from Pulitzer Prize winner Jeffrey Eugenides.He spent almost ten years writing it.“The Marriage Plot” is also a story about becoming an adult.It follows the lives of three students in their final year of college and beyond.Leonard struggles with manic depression,Mitchell,with religious belief and Madeleine struggles with her feelings for both men.
61.The underlined words“readers will hate to see end”mean
A.Readers love“State of Wonder”very much.
B.Readers don't like reading“State of Wonder”.
C.Readers don't like Ann Patchen's writing style.
D.Readers don't want to read the end of“State of Wonder”.
62.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second paragraph?
A.Maria Singh's co-worker died of serious illness.
B.The story focuses on a scientific research.
C.During the research Maria thinks a lot about her own thoughts and feelings.
D.The subject of Maria Singh's study was supported by Publishers Weekly.
63.It can be inferred that .
A.Chad had mental problems in his childhood
B.Chad became famous for“The Art of Fielding”
C.more and more readers like Chad's book
D.“The Art of Fielding”is only about the story of baseball
64.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about“The Marriage Plot”are true except that .
A.it took its author about 10 years to finish the book
B.it is about the lives of three college students
C.Mitchell in the story struggles with religious belief
D.its author's character is similar to Madeleine's
65.What is the passage mainly about?
A.People's reading preference B.Three famous writers
C.The introduction of three books D.The common features of interesting books
C
Going to school from 8 a.m.until 5 p. m.may sound terrible,but Sydney Shaw,a seventh grader at the Alain Locke Charter Academy on Chicago's West Side,has come to like it—as well as the extra 20 or so days that she's in class every year.“I'm sure every kid at this school says bad things about the schedule sometimes,”says Sydney,who was at school on Columbus Day.when most Chicago schools had a holiday.“But we all know it's for our benefit.”
Finding ways to give kids more classroom time,through longer hours,a longer school year,or both,is getting more attention.“If you want to look at schools where the achievement gap is narrowing.they're saying they couldn't do it without the added time,”says Jennifer Davis.“Even when you get good teachers into schools,you also need more time.”
According to studies.low-income students fall back more than two months in their reading skills over summer vacations.“It's over the summer months that poor kids fall behind,”says Karl Alexander,a sociologist.“If you have parents who themselves didn't succeed at school and aren't highly educated,kids aren't going to get those skills at home.”
Schools are asked to take a full year to plan how to best use the extra time—a process involving teachers,principals,students and parents.They are given outside support to help them base their plans on the best available analyses of student needs.It's still early,but officials are already seeing stronger test scores and a narrowing achievement gap.
But some critics are worried.“We risk producing something that's very expensive and time-consuming.and that will give educators a lot of trouble,”says Frederick Hess.“Before we spend all that extra money,I'd much rather see if we can figure out how to get 50 percent more instructional time out of the current school day.”
66.From the first paragraph,we learn that .
A.the longer schedule is harmful to kid's health
B.all Chicago students had a holiday on Columbus Day
C.Sydney Shaw supports the added time
D.few kids are bored with the lack of holidays
67.Low-income students fall behind in summer because .
A.no good teachers are willing to teach them
B.they can't get help from their parents
C.their parents are unwilling to hire private teachers
D.they themselves have no desire to learn
68.They are in favor of adding school hours except .
A.Sydney Shaw B.Jennifer Davis
C.Frederick Hess D.Karl Alexander
69.Some people are worried about adding school hours mainly because .
A.it will have a bad effect on the kids’futures
B.the current school day has been too busy
C.no one supports the idea
D.it will be costly and time-consuming
70.The text is mainly about .
A.whether a longer school day will help narrow the achievement gap
B.how students have benefited from additional school hours
C.why the achievement gap among students needs to be narrowed
D.what causes the achievement gap among students
D
Agricultural experts met in Ethiopia last week to discuss ways to help sub-Saharan Africa become a major producer of wheat.The area traditionally produced little wheat,while North Africa was the grain basket.
Wheat production fell sharply in sub-Saharan countries during the 1980s.In the 1960s,attempts were made to grow wheat in sub-Saharan Africa.including South Africa and Zimbabwe.But those countries found it was less costly to import wheat from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Another problem is that Africa's wheat farms were often far from population centers.There also were transportation issues.And some lowlands were not a good place to grow wheat.
Hans Joachim Braun.one of the experts,says now is a good time to increase wheat production.In the last four years we have seen three major price hikes,where the wheat price and other staple process(主食加工)exploded.And that puts a big,big bill on countries which are depending on wheat imports,and Africa is the biggest wheat importer.
He also says demand for wheat in sub-Saharan Africa is growing faster than for any other crop.With higher income people would like to have more diversified food.But that is possible not the most important one.The most important one is that there is a tremendous migration of in particular male labor to the cities.And wheat products are convenient food because you can easily buy it.It's easy to process and you also can store it for a few days,which is different from some of the maize and rice products.
There are three possible challenges for growing more wheat in Africa:climate change,disease and pests,like insects.Mr.Braun says rising temperatures should not have a major effect on wheat.In fact,he says,it could help wheat grow in areas with high rainfall totals.As for fighting disease and pests,experts suggest growing more resistant crops.In addition,railroads and roads would have to be improved so large amounts of wheat could be moved to large markets.
71.The sharp fall of wheat production during the 1980s is caused by the following except that .
A.to import wheat from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is economic
B.Africa's wheat farms were often far from population centers
C.some lowlands were not suitable to grow wheat
D.farmers there didn't attempt to grow wheat
72.What does the word“hikes”in Paragraph 3 probably refer to?
A.big changes B.large increases C.long trips D.big bills
73.Wheat price exploding indicates .
A.sub-Saharan countries need to increase wheat production badly
B.sub-Saharan countries have to issue more money
C.sub-Saharan countries should grow more Corn
D.importing much wheat is urgent
74.Higher demand for wheat in sub-Saharan Africa mainly results from .
A.the large number of hungry people there
B.the diversified need of higher income people
C.male labor crowding into the cities
D.the higher wheat price
75.According to Mr.Braun the main challenges for growing more wheat in Africa are .
A.climate change and disease
B.risistant crops and climate change
C.rising temperatures and disease and pests
D.disease and pests and inconvenient transportation
高三年級質量檢測
英 語 試 題 2012.11
第II卷(共45分)
注意事項:
1.用鋼筆或圓珠筆將答案答在答題紙上。
2.答卷前將密封線內的項目填寫清楚。
第四部分 書面表達(共兩節,滿分45分)
第一節 閱讀表達(共5小題;每小題3分,滿分15分)
閱讀下面的短文,并根據文章后的要求答題。(請注意問題后的詞數要求)
[1]We are told breakfast is the most important meal of the day,and dinner the most enjoyable.It is an occasion to socialize and spend time with the family.But what about lunch?
[2]In today's fast-paced society,few people take time to enjoy this midday meal.Most of us just rush right through it.We grab a quick salad,or buy a sandwich and eat at our computers.Sometimes, if there is a deadline around the corner,we just .
[3]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hasn't done our eating habits much good either.We are constantly troubled by e-mail,social media,and 24-hour news.Eyen When we do sit down for lunch,we are more connected to our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s than ourselves.
[4]Long working hours can cause all kinds of health problems,and many developed countries have put in place labor laws specifically regarding the lunch break.These regulations give employees the right to take a break during a long work shift,but it's up to them whether they do so or not.
[5]Frank Partnoy,a former Wall Street trader, says that employers should encourage workers to take time off for lunch. This is because long lunch breaks can benefit both individuals and society.Writing in The Guardian,Partnoy says that one obvious reason to take a lunch break is to slow down and gain some perspective.A break from work allows us to think strategically and outside the box.It also puts our daily tasks into a broader context.If we sit down at a proper restaurant and chat leisurely with colleagues,we are more likely to slow down,something that hardly can be achieved in a noisy and over-packed fast food chain.
[6]Despite these benefits,some employees might still be unwilling to take time off for lunch.Partnoy's suggestion? Make skipping lunch difficult:Employers could ask workers to fill out a form stating their reasons for skipping the meal.
76.What's the purpose of the text?

77.Fill in the blanks in Paragraph 2 with proper words.

78.Many developed countries have issued labor laws in order to .

79.List three benefits of taking long lunch breaks.



80.Translate the underlined sentence in the last paragraph into Chinese.

第二節 寫作(滿分30分)
假設你是新華中學的學生李華,最近你發現班上有部分同學抄襲他人的作業,針對這種現象,請你根據以下提示以“My opinion on copying others’homework”為題用英語寫一篇短文:
1.主要原因
2.不良影響
3.建議
注意:
1.詞數:120—150:
2.可適當增加細節,以使行文連貫。










高三年級質量檢測
英語試題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 2012.11
第I卷(105分)
第一部分:聽力部分(共兩節;每小題1.5分,共30分)
1~5 BCABA 6~10 ACBCA 11~15 ABBAC 16~20 ACBAB
第二部分:英語知識運用(共兩節,滿分35分)
第一節:語法和詞匯知識(共15小題;每小題1分,滿分15分)
21~25 CBDAC 26~30 ABDCB 31~35 DBCAD
第二節:完形填空(共20小題;每小題1分,滿分20分)
36—40 CABDB 41—45 BBDCB 46—50 CADAB 51—55 DCDBC
第三部分:閱讀理解(共20小題;每小題2分,滿分40分)
56~60 ABCAC 61~65 ACBDC 66~70 CBCDA 7l~75 DBACD
第II卷(45分)
第四部分:書面表達(共兩節,滿分45分)
第一節:閱讀表達(共5小題;每小題3分,滿分15分)
76.To encourage people to take long lunch breaks./To encourage people to enjoy lunch.
77.skip lunch/don't take lunch
78.give employees the right to take a break during a long work shift
79.①We can slow down and gain some perspective.
②A break from work allows us to think strategically and outside the box.
③It also puts our daily tasks into a broader context.
80.盡管益處多多,一些員工也許仍舍不得抽時間享用午餐。
第二節:寫作(略)
評分原則:
1.本題總分為30分,按5個檔次給分。
2.評分時,先根據文章的內容和語言初步確定其所屬檔次,判斷文章檔次時,要注意要點,更要注意按照詞匯及語法結構運用及表達方法總體評價文章。
3.拼寫與標點符號是語言準確性的一個方面,評分時,應視其對交際的影響程度予以考慮。英、美拼寫及詞匯用法均可接受。
4.語法結構和詞匯方面的錯誤主要指以下幾種:主謂不一-致,動詞形式(句子時態和語態)不對,詞組搭配不當、句子結構錯誤、詞序不當、關鍵詞用錯。
5.如書寫潦草,從總分中減去3分:如書寫較差,以至影響交際,將分數降低一個檔次。
6.詞數少于120和多于150的,從總分中減去2分。
各檔次的給分范圍和要求:
檔次
分數
內容要點
詞匯運用及語法結構運用
表達<上下文的連貫性及語言的得體性>
五(最好)
27-30
覆蓋所有要點,應用了較多的語法結構和詞匯。
有些語言錯誤,但因盡力使用較復雜的結構或較高級詞匯所致。
具備較強的語言應用能力,有效地使用了語句間的連接成分。全文結構緊湊。
四(好)
23-26
雖漏掉1-2個次重點但覆蓋所有主要內容。
應用的語法結構和詞匯能滿足任務的要求。語法結構或詞匯方面應用基本準確些許錯誤主要是嘗試較復雜語法結構或詞匯所致。
應用簡單語句間的連接成分,使全文內容連貫?;就瓿闪嗽囶}規定的任務,達到了預期的寫作目的。
三(適當)
18-22
雖漏掉一些內容,但覆蓋主要內容。
應用的語法結構和詞匯能滿足任務要求。有一些語法結構或詞匯方面的錯誤,但不影響理解。
應用簡單的語句間的連接成分,使全文內容連貫?;就瓿闪嗽囶}規定的任務。整體而言,基本達到了預期的寫作目的。
二(較差)
12-17
漏掉或未描述清楚一些主要內容,寫了一些無關內容。
語法結構單調,詞匯知識有限。有一些語法結構或詞匯方面的錯誤,影響了對寫作內容的理解。
較少使用語句間的連接成分,內容缺少連貫性,未恰當完成試題規定的任務。信息未能傳達給讀者。
一(差)
11-5
明顯遺漏主要內容,寫了一些無關內容,原因可能是未理解試題要求。
語法結構單調,詞匯知識有限。較多語法結構或詞匯方面的錯誤影響對寫作內容的理解。
缺乏語句間的連接成分,內容不連貫,未完成試題規定的任務。信息未能傳達給讀者。
0-4
無可讀信息或信息不相關。
聽力錄音材料
(Text 1)
M:Would you like to go to the mountain with us on Friday?
W:I wouht enjoy that very much if I didn’t have to take an exam on Saturday.I think I'd better stay home and study.
(Text 2)
M:Do you think that you can have these shirts finished by Friday morning?
W:I'm sorry.I couldn't possibly get them done by then.Saturday afternoon would be the earliest you could have them.
(Text 3)
M:Have you heard Mr.Brown will have to have the operation?
W:That's what I want to tell you.When I visited the hospital this afternoon,I learned they had finished the operation around 8:30.The doctor seems to think that Mr.Brown is going to be all right now.
(Text 4)
M:Do you remember the ceilings in the old fiats?
W:Sure.They were very high and gave you a feeling of a lot of space.I wonder what the height was for the old ceilings.
M:At least 3 meters.But today's flats usually have ceilings no higher than 2.7 meters,and some only 2.3.
(Text 5)
W:Hi.John!Welcome back!What a tan!
M:I was really lucky with the weather.
W:Good hotel?
M:Not too bad.Food was average,but I was right on the beach.You should have gone with me instead of camping in the mountain.
(Text 6)
M:Maria.you look tired.Are you all right?
W:Well,yes…I am a bit tired actually.I haven't been sleeping well these last couple of days.
M:Is that because of the increased work load at the office?
W:Yes.that's probably the reason.
M:I bet you haven't been getting enough exercise,huh?
W:Hardly any.I can't afford the time.I am engaged all day long.
M:Yon must make time.You must do more exercise.
(Text 7)
M:Good morning.Dr.Ellis.good to see you again.Where are you off to this time?
W:Well.I have to be down in New Orleans at the end of this week.Is there still room on any of the flights?
M:I'll see.When do you want to leave?
W:Thursday night or Friday morning at the latest.
M:I'll see what's available.Yes,there are still a few seats available but it's the last flight on Thursday night leaving New York at 9:45.
W:Well.when would we arrive in New Orleans?
M:Just before midnight.11:55.
W:Not ideal.but it could be worse.Reserve a seat for me on that one,then.
M:Gladly.are you traveling for business or pleasure?
W:I'm supposed to attend a medical conference over the weekend,but I hope I'll have a chance to get in some jazz,too.I've always been a great jazz fan.
M:OK.I've made you a reservation.Shall I bill your credit as usual?
W:Yeah.that's fight.
M:Have a good trip.
W:Thank you.
(Text 8)
W:Did you go out today?
M:With my bad luck,what good would it,have done if I'd gone out?
W:If you'd looked for a job,you might have found one.
M:But I've been looking for over a year.Today wouldn't have been any different.
W:I know how bad you feel.But if you don't keep on looking,you'll never get a job.
M:If I'd stayed in Snowton in the first place,I wouldn't have had so much trouble.
W:What would you have done?There are more people out of work there than here.
M:I could have had a farm of my own if I'd stayed there.
W:You,up in the mountains,with nobody to talk to but the chickens.
M:I don't like the city.There are too many people.There's too much noise,too much dust
W:I like it here.
M:Yes.because you were brought up here.This is really your home.
W:Well.maybe we should go to your hometown for a visit anyway.We could see your aunt and uncle.
M:You really mean that?I’d like to see the island again and feel the sunshine there.
(Text 9)
W:Hello,I'd like to speak to Mr.Hill,please.
M:Hill speaking.
W:This is Kate Morrison.You remember me,don't you?
M:Of course. I do.What's the matter?Has anything happened?
W:I don't want to trouble you,but I'm worried.We've got examinations next month.
M:Oh,I see.Well.everybody worries about examinations.
W:But I may fail.and my parents may want IRe to go back to Canada.They may not send me any more money.
M:You won't fail,though of course you may fail if you don't Work at all.You must begin right away.One of your teachers was talking to me about you.You can pass the examinations.
W:Are you sure?
M:Of course,I am.If you worry,you may fail,so you mustn't worry.
W:You've helped me a lot.I feel sure of myself now.Would you like to come to another party here tonight?
M:Another party?You must be mad.But thank you for the invitation.I'll come if I can.Of course,you won't pass the examinations if you have parties every night.
(Text 10)
On June 12th.Peter had a surprise when he woke up in the morning.He found that the floor of his room was flooded.When he looked out of the window,he saw many cars upside down in the street.It was a sad day for Peter's hometown,which is a mountain city.In the twenty—four hours up to noon,nearly seventeen inches of rain had fallen.Usually about sixteen inches of rain falls in the whole month of June.Roads in the high area were washed away.Tons of mud and rocks crashed down on the houses below.Sixty-four people died in the flood and more than 2.500 people lost their homes.For some time after the flood,helicopters continued to rescue people.Tractors and lorries worked hard to clear away the rocks and earth.Manv people sent money and life necessities to the victims of the flood and helped them rebuild their hometown.
試卷類型:A
高三年級質量檢測
語 文 試 題 2012.11
本試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兩部分,共8頁。滿分150分??荚囉脮r150分鐘。
注意事項:
1.答題前,考生在答題卡上務必用直徑0.5毫米黑色簽字筆將自己的姓名、考試號填涂在答題卡和答題紙規定的位置上。
2.第I卷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答案不能答在試卷上。
3.第Ⅱ卷必須用0.5毫米黑色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區域內相應的位置,不能寫在試卷上。
第I卷(選擇題共36分)
一、(15分。每小題3分)
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每對讀音都相同的一組是
A.榮膺/贗品 占卜/哺乳期 尋思/循名責實
B.殤逝/濫觴 儒雅/孺子牛 款識/博聞強識
C.忐忑/袒露 趕場/干細胞 寂寥/眼花繚亂
D.超擢/著想 睥睨/庇護所 哮喘/惟妙惟肖
2.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A.信箋 落寞 綜合征 毀家抒難
B.坐陣 吹拂 策源地 器宇軒昂
C.慪氣 瀏覽 蜂窩煤 扶正祛邪
D.瞭望 寒暄 口頭蟬 優哉游哉
3.依次填入下列橫線處的詞語,最恰當的一組是
①當大多數人在用錢計算生活的時候,“樂價比”則 人們用自己的標準來衡量身邊的每一件事物,在心理上是否物超所值。
②作為一名軍旅作家,他對軍隊有著一種本能的難以割舍的 ,部隊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總讓他魂牽夢縈,繼而流淌于筆端。
③為了傾聽和觸摸沙漠,我把我全部的感官都打開到了 ,因此我聽到了不可能再聽到的天籟,看見了不可能再見到的純凈的顏色。
A.提議 情節 極限 B.提倡 情結 極致
C.提議 情節 極致 D.提倡 情結 極限
4.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正確的一句是
A.據悉,“泉城美食節”將于本月底舉行,消息一經披露,“美食家”們聞風而動,爭先恐后地趕到濟南,意欲大快朵頤。
B.“被電腦”的后果,在中學生的書寫方面表現最為突出。你讓學生寫篇作文,他大筆一揮,龍飛鳳舞,而卷面字跡卻無法辨認。
C.哈爾濱大橋垮塌、山東威海居民樓爆炸、濟青高速淄博段特大車禍……一個個悲劇如影隨形。人們不禁要問:安全監督部門是否盡到了應盡的職責?
D.改革開放之初,大家都一窮二白,連一輛自行車都是奢侈品,但現在不同了,家用轎車滿街跑,由此我們感受到社會所發生的巨大變化。
5.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句意明確的一句是
A.面對央視記者“你幸福嗎?”的隨機采訪,有人直言不諱“我幸福!”,有人則調侃道“我姓曾!”,這引發了網友的熱議與追捧。
B.深圳南山區前海學校在每班特設兩個心理情報員,搜集同學的心理,定期向老師匯報,以便老師及時掌控學生心理動態。
C.在文學發展的路途上,人們會越來越感覺到,不同文體之間相互借鑒、吸收、融匯與交織的趨勢越來越不可避免地存在著。
D.統計中心數據表明,中國居民儲蓄在2012年前三季度中,用于住房與教育的比例高達65.7%,遠高于亞太地區其他國家。
二、(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8題。
中國文化如何走向世界
葛劍雄
要考慮中國文化如何走向世界,首先必須明確中國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長期以來,國人認為中國文化歷史悠久、豐富燦爛、博大精深,固然都是事實,但在很大程度上是自我評價,或者是就東亞漢語文化圈而言。如果放在世界范圍內,與其他文化進行比較,整體上說只能是各有千秋。
在生產力和交通運輸能力都還很落后的古代.世界上各大文化區之間缺少必要的人員和生活必需物資的交流,基本上都是獨立發展的。由于不存在交流和比較,也談不上哪種先進,哪種落后。從不同文化的群體開始相互接觸以來,文化的傳播一直有兩種方式——自愿的和強制的。一般來說,對物質文化的接受大多是自愿的,而對精神文化的接受則兩者兼而有之。強勢文化往往會依靠武力、權力、財力、人力強制推廣自己或抵制其他,今天世界上的制度、宗教、語言、文字以至生活方式的分布,大多是這樣的結果。
在古代中國內部,同樣如此。一方面,自認為居于“天下之中”的華夏諸族對自己文化的優越性深信不疑,因而絕不會向“非我族類”、尚未開化的“蠻夷”推廣,僅給那些“仰慕華風”又具備學習條件的人學習的機會。另一方面,“蠻夷”歸化以后,就必須接受中國的主流文化。如清朝改土歸流后,新設置的府、州、縣內就必須辦學校,興科舉,尊孔孟,以儒家學說教化百姓。如民間信仰和宗教一旦對主流文化構成威脅,也會被堅決取締。
時至今日,物質文化的傳播已經不存在障礙。但在大多數人已經具有宗教信仰或其他信仰,自由平等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的條件下.精神文化的傳播只能以自愿接受為前提。中國文化再博大精深,儒家學說再高明玄妙,中國模式再快速高效,也別指望能取代別人已有的信仰、文化、觀念、模式。因此,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主要目的,是讓世界了解中國和中國文化。由于主觀或客觀的種種原因,中國與世界各國一直缺少人員和文化的交流。中國文化主動走出去,能讓各國人民近距離或直接感受到中國文化的豐富多彩和獨特魅力,有利于改變以往形成的片面和偏見。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大批中國人走向世界,他們本身就是中國文化的傳播者。如果他們普遍具備了優良的素質和文明的舉止,中國文化的地位就能隨之提升。中國文化走出去的另一個目的,是要學習世界文化。我們不能坐等各種文化主動傳入中國,而且通過走出去后的比較借鑒,不同文化優劣立顯,取長補短順理成章。中國既然以代表世界最先進的文化自許,了解和學習其他文化的優點是必不可少的。中國文化走出去的主要途徑.是向世界提供盡可能多的文化商品和文化服務,這也是傳播文化的有效途徑。到目前為止,中國的文化商品大多還是來樣加工、貼牌生產,外銷商品中的文化含量還很低,文化服務近于空白.發展的余地非常廣闊。
費孝通先生曾提出不同文化的相處之道:各美其美,美人之美,關美與共,天下大同。這正是中國文化走出去的期待。
(節選自《中國文化如何走向世界》有刪改)
6.關于“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目的”,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中國文化走向世界后,通過借鑒比較,更能體現出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體現出中國文化的優越性。
B.強勢文化往往依靠武力、權力、財力、人力強制推廣自己,中同文化走向世界則是為了抵御外來文化。
C.中國文化走向世界是為了推廣快速而高效的中國模式,提高自身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促進世界文化的發展。
D.中國文化走出去的目的是向世界傳播中國文化并學習世界文化,實現各種文明相互促進的愿景。
7.針對“中國文化如何走向世界”的問題,下列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正確認識中國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既要防止盲目崇拜西方,也要避免極端仇視西方的情況出現。
B.中國文化應主動出擊,讓世界近距離或直接感受中國文化的豐富與魅力,以便消解其他文化對中國文化偏見。
C.要想讓中國文化走向世界,向世界提供優質的文化商品及優良的文化服務是現實的必然要求。
D.中國文化要走向世界,讓世界了解中國文化,就需要大批舉止文明的中國人走出去并成為文化傳播者。
8.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內容的一項是
A.國人認為中國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源于中國文化未能與其他文化相融,是國人的自我評價。
B.清朝改土歸流后,辦學校,興科舉,尊孔孟,教化百姓等措施,表明對精神文化的接受,純粹出于自愿。
C.中國文化走出去后,就能通過比較借鑒,發現中國及其他文化的優缺點,以達到取長補缺的目的。
D.要想處理好世界各國文明之間的關系,就要遵循相互欣賞、成人之美、共同繁榮之道。
三、(12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題。
齊緡王三十六年,王為東帝,秦昭王為西帝。蘇代自燕來,入齊,見于章華東門。齊王曰:“嘻,善,子來!秦使魏冉致帝①,子以為何如?”對曰:王之問臣也卒,而患之所從來微,愿王受之而勿備稱也。秦稱之,天下安之,王乃稱之,無后也。且讓爭帝名,無傷也。秦稱之,天下惡之,王因勿稱,以收天下,此大資也。且天下立兩帝,王以天下為尊齊乎?尊秦乎?”王曰:“尊秦?!痹唬骸搬尩郏煜聬埤R乎?愛秦乎?”王曰:“愛齊而憎秦。”曰:“兩帝立約伐趙,孰與伐桀宋之利?”王曰:“伐桀宋利?!睂υ唬骸胺蚣s鈞,然與秦為帝而天下獨尊秦而輕齊,釋帝則天下愛齊而憎秦,伐趙不如伐桀宋之利,故愿王明釋帝以收天下,倍約賓秦,無爭重,而王以其間舉宋。夫有宋,衛之陽地危;有濟西,趙之阿東國危;有淮北,楚之東國危;有陶、平陸,梁門不開。釋帝而代之以伐桀宋之事,國重而名尊,燕楚皆以形服,天下莫敢不聽,此湯武之舉也。敬秦以為名,而后使天下憎之,此所謂以卑為尊者也。愿王孰慮之?!庇谑驱R去帝復為王,秦亦去帝位。
三十八年,伐宋。秦昭王怒曰:“吾愛宋與愛新城、陽晉同。韓聶與吾友也,而攻吾所愛,何也?”蘇代為齊謂秦王曰:“韓聶之攻宋,為王也。齊強,輔之以宋,楚魏必恐,恐必西事秦,是王不煩一兵,不傷一士,無事而割魏之安邑也,此韓聶之所求于王也?!鼻赝踉唬骸拔峄箭R之難知。一從一衡,其說何也?”對曰:“天下國令齊可知乎?齊以攻宋,其知事秦以萬乘之國自輔,不西事秦則宋治不安。中國白頭游敖之士皆積智欲離齊秦之交,伏式結軼②西馳者,未有一人言善齊者也;伏式結軼東馳者,未有一人言善秦者也。何則?皆不欲齊秦之合也。何晉楚之智而齊秦之愚也!晉楚合必議齊秦,齊秦合必圖晉楚,請以此決事?!鼻赝踉唬骸爸Z?!庇谑驱R遂伐宋,宋王出亡,死于溫。齊南割楚之淮北,西侵三晉,欲以并周室,為天子。泗上諸侯鄒魯之君皆稱臣,諸侯恐懼。
(節選自《史記·田敬仲完世家》)
注釋:①致帝:送來帝號。②伏式結軼(((():形容乘車往來不斷。式,同“軾”,東前橫木;結軼,車轍在路上交錯,軼,通“轍”。
9.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而患之所從來微 微:沒有
B.且讓爭帝名,無傷也 傷:妨礙
C.倍約賓秦,無爭重 倍:通“背”,違背
D.齊南割楚之淮北 割:攻占
10.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項是
A.人齊,見于章華東門 臣誠恐見欺于王而負趙
B.王之問臣也卒 攻之不克,圍之不繼,吾其還也
C.國重而名尊,燕楚皆以形服 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
D.故愿王明釋帝以收天下 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
11.下列句子中,全都是蘇代勸齊緡王“釋帝”理由的一組是
①秦使魏冉致帝,子以為何如? ②秦稱之,天下惡之,王因勿稱,以收天下 ③然與秦為帝而天下獨尊秦而輕齊,釋帝則天下愛齊而憎秦? ④齊強,輔之以宋,楚魏必恐,恐必西事秦,是王不煩一兵,不傷一士,無事而割安邑也 ⑤釋帝而代之以伐桀宋之事,國重而名尊,燕楚所以形服,天下莫敢不聽⑥晉楚合必議齊秦,齊秦合必圖晉楚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④⑥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秦齊兩國國君稱帝后,蘇代從燕國到齊國,為齊王陳述過早稱帝的利害關系,力勸齊王接受“帝號”而不馬上稱帝。
B.齊王認為,如果跟隨秦王后稱帝,不僅可顯示自己的謙讓的品德,還可使秦王受天下人憎恨,并群起討伐之。
C.蘇代認為,“稱帝”不如討伐宋國的暴君,這樣可以收攏天下人心,在戰略上可以形成對衛國、趙國、楚國進攻的有利態勢。
D.當齊國攻打宋國時,秦昭王震怒,蘇代游說秦王,認為齊國攻打宋國恰好是為秦王服務,可坐收魏國割讓城池之利。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加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秦稱之,天下安之,王乃稱之,無后也。(3分)
譯文:
(2)敬秦以為名,而后使天下憎之,此所謂以卑為尊者也。(4分)
譯文:
(3)吾患齊之難知。一從一衡,其說何也?(3分)
譯文:
14.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回答問題。(8分)
豁然閣
程俱
云霞墮西山,飛帆拂天鏡。
誰開一窗明,納此千頃靜。
寒蟾發淡白,一雨破孤迥①。
時邀竹林交,或盡剡溪興②。
扁舟還北城,隱隱聞鐘磬。
注:①孤迥,借代月亮。②剡溪,晉王子猷(徽之)性情率性瀟灑,全憑興趣雪夜訪戴,使此溪聲名益顯。
(1)本詩一至六句寫作者黃昏出游和登閣所見,作者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怎樣的圖景?(4分)
(2)詩的最后四句流露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表現了怎樣的志趣?(4分)
15.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6分)(任選3個小題)
(1)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 , ,亦足以暢敘幽情。(王羲之《蘭亭集序》)
(2)歌臺暖響, ;舞殿冷袖, 。(杜牧《阿房宮賦》)
(3)轉軸撥弦三兩聲, 。弦弦掩抑聲聲思, 。(白居易《琵琶行》)
(4)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 沙場秋點兵。(辛棄疾《破陣子》)
五、(12分)
16.把下列帶序號的句子組合成語意連貫的一段話,填入下列句子的橫線處。(只填序號)(4分)
一次,我隨黑壓壓的人群,在深夜里爬上泰山極頂,守望東海日出。
此時,朝陽、白帆、碧空,把我對遙遠未來的瞻矚與渴盼,帶向廣闊無垠的蒼穹。
①山澗、鳥鳴、夜露,掩不住心中渴望的激動。
②我透過那濃密的樹梢,遙望到遠方的木船已掛起了潔白的帆——那迎風搖曳的希望之帆,正顫動于朝陽之中。
③黎明的曙光射出萬只金箭,點燃了朝霞,蘇醒的泰山發出錚錚的聲響,從青灰色的霧靄中逐漸顯現出它堅實的輪廓。
④一輪朝陽從海上噴薄而出,圣光充溢,噴涌,流動,一個熠熠發光的世界點亮我的雙眼!
17.根據語境,仿照下面的句子中本體(畫線部分)的句式,補寫出兩個恰當的喻體。(4分)
年輕是什么?年輕是春日的竹筍、 、出水的芙蓉;年輕是 、遠征的船帆、離弦的利箭:年輕是轟然出山的瀑布、 、大漠風沙中的戰旗;年輕是金, ,年輕是生命中無與倫比的寶貴財富。
18.為下列這條消息擬寫一個恰當的標題,不超過20個字。
今年8月1日,廣西桂林一位患有阿爾茨海默病(俗稱老年癡呆癥)的老母親不慎走失,她的四個兒子放下手頭工作四處尋覓已達兩月有余。自9月17起,中央電視臺向全社會征集“桂林失蹤母親”的有關線索。10月19日晚,中央電視臺在《新聞聯播》欄目中破天荒地播發了一條“尋人啟事”。在重陽前夕,這一非常舉動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隨著有關事跡的層層披露,在政務微博、媒體微博及微博意見領袖們的努力下,中央電視臺和公安部治安管理局等攜手5400萬微博網友,在網絡上掀起了一場幫助孝子尋找走失母親的愛心接力。
六、(1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題。
滋 潤
劉醒龍
①生活在南方,對濕潤有著別樣的感情。
②去年十一月,我去西北某地時,突然接到朋友的邀請,從千涸到十幾個人共用一盆水洗臉的黃土坡上的窯洞,直接飛到寧波。這是我第一次來到這座城市,由于是深夜到達,直到第二天早起,才產生對她的第一感覺。一個在長江邊玩水長大的人,去到那種干旱得對水都麻木了的地方,自然更加懷念天設地造的江河湖泊了。
③我是一個對水懷有不舍之心的人,偏偏寧波讀懂了我。在我抵達寧波的第一個早上,就下了一場不大不小的好雨。
④那一天,只要在戶外,自己就堅持不使用任何雨具。并說,自己是從西北來的,那里的人將打傘當成一種罪過。
⑤寧渡的雨,竟然如此深得我心。人在室內時,她便下得激越而豪邁。一旦發現我們走到門口,那雨馬上變得溫婉而抒情,細細密密地從空氣中彌漫下來,比打濕臉龐多一點,比澆透衣服少一點,讓人實實在在地放心地走在雨中。
⑥說來很怪,這么多年,一直沒有機會來寧波,來過一次后,不算因故沒有成行的那幾次,僅成行的,半年之內竟達三次。
⑦第二次從武漢自駕來寧波,時值四月,沿途都是艷陽高照。一到寧波,天就下起雨來,待我離開寧波,出城區不遠,那雨就消失了。所以,第三次來寧波時,心里已經不可能有其他假設了。從武漢開出的動車到上海后,不出站依然是動車轉到寧波,七小時的動車車程,我一直在入神地看一位藏族肢殘寫作者的長篇小說打印稿。一旦放下書稿,朝著車窗外若有所思時,一定會在心里重復地問:寧波會再下雨嗎?
⑧寧波后來用我所喜歡的濕潤回答說,會,一定會的。
⑨事實上,在我前往的路上,寧波正下著一場少有的豪雨,只是當我們走近時,那雨才變得溫情脈脈。對于外來者,走馬觀花是其永無休止的真理。第一次采寧波,只與浙東古代雕刻藝術最集中、最精致、內容最豐富的建筑之一林宅,有一些接觸,它仿王羲之《蘭亭集序》中“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的詩意而建造。第二次來寧波,也只看了兩個地方,除了少有人去的國內最早全木榫穹隆頂結構的保國寺,還有赫赫有名的天一閣。坦率地說,第三次寧波之行,所了解的是比天一閣的存在更讓人為之心動的另一種事實,二O一O年十一月二日的寧波日報說:據不完全統計,全市現有各類博物館、紀念館、陳列館八十四家,其中國辦七十一家,民辦十三家:由文化文物系統歸口管理的博物館、紀念館、陳列館三十一家;國家三級以上博物館十家;向社會免費開放六十六家。讓人覺得驚訝,同時又更覺得欣慰的是,文章所說的十三家民間博物館,館舍總面積有四萬四千八百余平方米,藏品總數已逾一萬九千六百件。這樣的事實如何不讓人心動,如何不使人覺得,這是一場無聲細雨在濕潤這座城市!
⑩在寧波的最后一天下午,去阿育王寺,瞻望佛頂骨舍利。
一行人一邊排著隊,一邊聽管事的僧人細說瞻望之要領與心得。說是自從佛頂骨舍利供人瞻望以來,無數得到佛祖引領的人,所看到的景象,再沒有任何重復的,人所各異,異所各人。終于輪到我們一行,并終于輪到我自己,誠惶誠恐地上前去,盡可能地貼著阿育王塔的小小飛檐,放飛自己的視野?;蛟S只有十秒鐘,這樣短的時間,想要看清一種影像該是何等的不易,更何況是在金碧輝煌的背景之中。所以,我只能說從中“看到”了自己的一種感覺。但至于是什么,則不敢輕易地說定。
從寺廟里出來,上了車,迷迷糊糊中像是又遇到一片雨霧。
睜開眼睛的那一刻,心里突然冒出一個詞:滋潤!
在阿育王寺內的阿育王塔中,我所看到的正是一種滋潤,將人的渴望還給人,讓人的渴求滿足人的滋潤。
正如寧波的雨,可以輕浥心塵,卻不會寒侵筋骨。
19.文章的第③段寫道:抵達寧波的第一個早上,下了一場不大不小的雨。作者為什么說是一場“好雨”?(4分)
20.作者在文章的前半部分極力地寫寧波的雨,這有什么作用?(4分)
21.作者三次到寧波的感受各是什么?請概述。(4分)
22.文章第⑩段中的“心里突然冒出一個詞:滋潤”,請結合文本談談你對“滋潤”的理
解。(6分)
七、(60分)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那些聲稱被應試教育毀了的人,不應試也會自毀;那些抱怨婚姻磨滅理想的,不結婚也成不了居里夫人;那些天天嘮叨這個體制捆綁下無用武之地的人,即使到了瑞士也找不到領唱的舞臺……大家面對同樣的時代,卻有著千差萬別的人生境界。那些牢騷滿腹的人尋找的種種“借口”,在某些人的眼中卻常常是難得的人生機遇。
請根據自己的感悟,聯系現實,自行立意,自擬標題,自定文體(詩歌除外),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高三年級質量檢測
語文試題參考答案和評分標準 2012.11
一、(15分,每小題3分)
1.B(A.((((/(((、((、(((,B.(((((、((、(((,C.(((、(((/(((、((((,D.((((、((/((、(((()
2.C(A項中“抒”應為“紓”,B項“陣”應為“鎮”,D項“蟬”應為“禪”)
3.D(①提議:商討問題時提出建議供大家討論。提倡:指出事物的優點鼓勵大家使用或實行。根據語境,應選“提倡”。②情節:事情的變化和經過。情結:心中的感情糾葛;深藏心底的感情。由語境,應選“情結”。⑧極限,最高的限度;極致,最高境界,最大程度。前者側重機能與功能,后者側重精神境界,由語境可知,應選“極限”。)
4.A(A項“大快朵頤”,指大飽口福,痛快淋漓地大吃一通。用在此處恰當。B項“龍飛鳳舞”:形容書法筆勢舒展活潑,此處褒貶失當。C項“如影隨形”意為“比喻兩人常在一起,十分親密”,不合語境。D項“一窮二白”,形容基礎差,底子薄。多指國家工農業不發達,文化科技水平不高)
5.D(A項句中“這”指代不明,熱捧的對象不清。B項為成分殘缺,缺少“搜集”的賓語中心語,應在“心理”后加“信息”等。C項為句式雜糅,應刪去“地存在著”)
二、(9分,每小題3分)
6.D(A項錯,原文為“與其他文化進行比較。整體上說只能足各有千秋”;B項說“抵御外來文化的入侵”是無中生有;C項錯,“推廣快速而高效的中國模式”違背作者文化交流的觀點)
7.A(原文中無“極端仇視西方”的信息和內容)
8.C(A項有意曲解,原文沒有與其他文化相融之意;B項為主觀臆斷,原文為“‘蠻夷’歸化以后,就必須接受中國的主流文化”;D項中“成人之美”為無中生有)
三、(12分,每小題3分)
9.A(微:隱蔽、不明顯)
10.D(A項“于”分別為“介詞,表處所,在”與“介詞,表被動”;B項“也”分別為“助詞,句中表提頓”與“語氣詞,表商榷語氣”;C項“而”分別為“連詞,表并列關系,”與“連詞,表修飾關系”;D項“以”均為“連詞,表目的關系,用來”)
11.C(①是齊王對蘇代的發問;④是蘇代為齊國進攻宋國游說秦王;⑥是蘇代對秦昭王分析秦齊聯合的大勢,從而側面印證齊國攻打宋國的必要性,均與“釋帝”無關)
12.B(“齊王認為”屬于張冠李戴,且“天下人群起而攻之”為主觀臆斷)
四、(24分)
13.(1)秦國稱帝后,如果天下反映平靜,大王再稱帝,也不算晚。
(注意落實“稱”“安”“后”等詞語的翻譯,保持語句通暢。3分)
(2)以敬重秦國稱帝為名,然后讓天下人都憎恨它,這就是所說的由卑下變為尊貴的辦法。
(注意落實“以為”“所謂”“以……為”等詞語的翻譯,保持語句通暢。4分)
(3)我擔心齊國很難看透,一會兒合縱,一會兒連橫,這怎么解釋呢?
(注意落實“患”“從”“衡”等詞語的翻譯,保持語句通暢。3分)
14.(1)描寫了一幅晚霞飄浮、清風徐吹、帆破湖面、碧浪千頃、風挾云雨、鏡湖碎月的圖景。(答出任意四點即可得4分)
(2)前兩句寫乘舟返城,隱隱流露了作者對豁然閣的依戀之情;(2分)后兩句表現了詩人摒棄世俗、率性而為(1分)、自由恬靜的高雅志趣(1分)。
15.(1)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 (2)春光融融/風雨凄凄
(3)未成曲調先有情/似訴平生不得志 (4)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
(每句1分,該句有錯別字不得分。共6分)
五、(12分)
16.①③④②(排對前3句得2分,全部排對得4分)
17.答案示例:草原的新綠/初升的太陽/暴風雨中的閃電/年輕是銀(4分)
18.央視(或“《新聞聯播》”)首播尋人啟事,網友微博愛心接力(超出字數扣1分。共4分)
六、(18分)
19.因為作者從干旱的西北來,懷念那江河湖泊;到了寧波就下了雨,且這雨,人在室內時就下得激越而豪邁,人走到門口時,就便得溫婉而抒情,深得作者之心。(答出分號以前內容1分,答出后面內容3分。共4分)
20.作者通過描述寧波的雨,突出了寧波的雨善解人意、給人濕潤的特點;自然引出下文作者對寧波文化的敘寫與感悟。(分號前后各2分。共4分)
21.第一次欣喜于寧波的詩意盛景;第二次醉心于寧波的古建筑;第三次心動于免費開放的博物館、紀念館、陳列館,給人以精神渴求的滿足。(答出一點給1分,答出兩點得3分,全部答出得4分。共4分)
22.“滋潤”在文中具有多層含義,實指作者在寧波受到的雨的侵潤(或“濕潤”)(2分);虛指寧波開放的各類文化設施對寧波的熏陶(2分),它將人的渴望還給人,引領人們的精神,洗滌人們的心靈(2分)。(共6分)
七、(60分)
23.(略)參照2012年山東省高考作文評分標準評閱。
【文言參考譯文】
齊緡王三十六年,齊緡王自稱東帝,秦昭王自稱西帝。蘇代從燕國來到齊國,在章華東門拜見齊王。齊王說:“嘿,好啊,您來了!秦國派魏冉送來了帝號,您認為怎么樣?”蘇代回答說:“大王對臣的提問太倉卒了,而禍患的產生常常不明顯。希望大王接受帝號,但不要馬上就準備稱帝。秦國稱帝后,如果天下安定,大王再稱帝,也不算晚。況且在爭稱帝名時表示謙讓,也沒什么妨礙。如果秦國稱帝后,天下都憎惡他,大王也就不要稱帝.以此收攏天下人心,這是很大的資本。況且天下并立兩帝,大王認為天下是尊崇齊國呢,還是尊崇秦國呢?”緡王說:“尊崇秦國?!碧K代說:“如果放棄帝號,天下是敬愛齊國呢,還是敬愛秦國呢?”緡王說:“敬愛齊國而憎恨秦國?!碧K代說:“東西兩帝訂立盟約進攻趙國有利,與討伐宋國的暴君,兩個相比哪個有利?”緡王說:“討伐宋國的暴君有利?!碧K代說:“盟約是均等的,可是與秦國一起稱帝,天下只尊崇秦國而輕視齊國,放棄了帝號,天下就會敬愛齊國而憎恨秦國,進攻趙國不如討伐宋國的暴君有利,所以希望大王明確地放棄帝號以收攏天下人心,背棄盟約,歸附秦國,不與秦國爭高低.大王要利用這個時機攻下宋國。占有宋國,衛國的陽地也就危急了;占有濟水以西,趙國的阿地以東一帶就危急了;占有淮水以北,楚國的東部就危急了:占有陶、平陸,魏都大梁的城門就被堵塞了。放棄帝號而用討伐宋國暴君的事代替,這樣,國家地位提高,名聲受人尊崇,燕國、楚國都會因形勢所迫而歸服,天下各國都不敢不聽從齊國,這是像商湯和周武王那樣的義舉呀。以敬重秦國稱帝為名,然后讓天下人都憎恨它,這就是所謂由卑下變為尊貴的辦法。希望大王認真地考慮?!庇谑驱R國放棄帝號,重新稱王,秦國也放棄了帝位。
緡王三十八年,齊國討伐宋國。秦昭王發怒說:“我愛宋國和愛新城、陽晉是一樣的。齊國的韓聶和我是朋友,可是卻進攻我所愛的地方,為什么呢?”蘇代為齊國對秦王說:“韓聶進攻宋國,就是為了大王。齊國強大.再有宋國的輔助。楚魏必然恐慌,恐慌就一定向西侍奉秦國,這樣,大王不用一兵,不傷一卒,不用費事就會使魏國割讓安邑,這就是韓聶告求于大王的?!鼻赝跽f:“我擔心齊國很難看透,一會兒合縱,一會兒連橫,這怎么解釋呢?”蘇代回答說:“天下各國的情況能讓齊國都知道嗎?齊國進攻宋國,它知道侍奉秦國應該有萬乘之國的力量輔助自己,不向西侍奉秦國,宋國也就不會安定。中原那些白發的游說之士都絞盡腦汁想離間齊、秦的聯合,那些駕車紛紛向西奔馳的人們,沒有一個人是去談論和齊國交好的;那些駕車紛紛向東奔馳的人們,沒有一個人是去談論同秦國交好的。為什么?因為他們都不想讓齊、秦聯合。為什么三晉與楚那么聰明而齊、秦那么愚蠢呢?三晉與楚聯合一定要商議進攻齊、秦,齊、秦聯合一定要謀劃進攻三晉及楚。請大王根據這種情況決定行事吧!”秦王說:“好吧!”于是齊國就去攻打宋國,宋王出逃,死在溫城。齊國在南方攻占了楚國的淮水以北土地,在西邊侵入了三晉,還打算吞并周室,立為天子。泗水一帶的諸侯如鄒、魯等國的國君都向齊國稱臣,各國諸侯都很恐懼。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岳池县| 通辽市| 天水市| 阳西县| 绥阳县| 中宁县| 遂川县| 台江县| 广河县| 徐汇区| 简阳市| 旺苍县| 湄潭县| 缙云县| 六盘水市| 瑞安市| 浦东新区| 广汉市| 金坛市| 灵璧县| 和顺县| 万荣县| 邹城市| 建德市| 登封市| 齐齐哈尔市| 铜川市| 新野县| 满城县| 积石山| 延边| 万山特区| 莆田市| 澎湖县| 道孚县| 广河县| 寻甸| 珲春市| 克什克腾旗| 抚州市| 阿鲁科尔沁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