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浙江省寧波萬里國際學校2013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試題(8科9份)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浙江省寧波萬里國際學校2013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試題(8科9份)

資源簡介


導試簡表
本試卷考查要點
校本綱要目標
相關題號
元素化合物
掌握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質
1、3、4、6、7、9、10、11、12、14、15、16、17、18、19
微觀結構與物質的多樣性
理解微觀結構與物質多樣性
1、2、4、8、13、18、20、
化學反應與能量變化
掌握化學反應中的熱效應、化學能與電能的轉化及金屬的腐蝕與防護
2、4、5、7、13、、21
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1 C:12 O:16 N:14 S:32 Cl:35.5 I:127 Na:23 Mg:24 Al:27 K:39 Zn:65 Fe:56 Cu:64
Ⅰ卷(選擇題,共48分)
一、選擇題:(每小題只有1個選項符合題意,每小題3分,共48分)
1.分類法是一種行之有效、簡單易行的科學方法。某同學用下表所示形式對所學知識進行分類,其中甲與乙、丙、丁是包含關系。下列各組中,有錯誤的組合是:( )
選項

乙、丙、丁
A
常見干燥劑
濃硫酸、無水氯化鈣、堿石灰
B
常見合金
不銹鋼、硬鋁、生鐵
C
分子晶體
CO2、SiO2、H2O
D
強電解質
HCl、Na2O、BaSO4
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H、D、T屬于同位素,H2、D2、T2屬于同素異形體
B.氯水、氨水、王水是混合物,水銀、水玻璃、水楊酸是純凈物
C.HCl、NH3、BaSO4是電解質,CO2、Cl2、CH3CH2OH是非電解質
D.水能、風能、生物質能是可再生能源,煤、石油、天然氣是不可再生能源
3.對相同狀況下的12C18O和14N2兩種氣體,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若質量相等,則質子數相等 B.若質子數相等,則體積不一定相等
C.若分子數相等,則體積相等 D.若體積相等,則密度相等
4.下列分析推斷有錯誤的是:( )
A.“冰,水為之,而寒于水”說明相同質量的水和冰,冰的能量較低
B.某溫度下,向飽和食鹽水中通入HCl氣體沒有明顯的現象發生
C.當反應物的總能量小于生成物的總能量時,反應物需要吸收能量才能轉化為生成物
D.將外形不規則的膽礬晶體投入飽和硫酸銅溶液中,通過觀察晶體外形的變化而晶體質量保持不變,能證明溶解平衡是一個動態平衡
5.有人設計出利用CH4和O2的反應,用鉑電極在KOH溶液中構成原電池。電池的總反應類似于CH4在O2中燃燒,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①每消耗1molCH4可以向外電路提供8mole-
②負極上CH4失去電子,電極反應式CH4+10OH--8e-=CO32-+7H2O
③負極上是O2獲得電子,電極反應式為 O2+2H2O+4e-=4OH-
④電池放電后,溶液pH不斷升高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6.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加入(NH4)2Fe(SO4)2·6H2O晶體后仍能大量存在的離子組是:( )
A.Na+、H、C1-、NO3- B.K+、Ba2+、OH-、I-
C.Na+、Mg2+、Cl-、SO42- D.Cu2+、S2-、Br-、ClO-
7.接觸法生產H2SO4的過程中,對廢氣、廢液、廢渣和“廢熱”的處理正確的是:( )
①尾氣用氨水處理 ②污水用石灰乳處理
③廢渣用來煉鐵、制水泥等 ④將“廢熱”通過“廢熱”鍋爐產生蒸氣發電
A.只有①② B.只有①③④ C.只有①②③ D.全部
8.設NA為阿伏加德歲常數的值,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
(1)1molNa2O2中含有的離子數為4NA
(2)6.0克SiO2晶體中含有0.2 NA 個Si一O鍵
(3)常溫常壓下,3.2克O3所含原子數為0.2NA
(4)標準狀況下,2.24LCl2與氫氧化鈉完全反應轉移電子0.2NA
(5)7.8克Na2O2與CO2完全反應轉移電子0.2NA
(6)2克NO2和44克N2O4的混合氣體所含原子數為3NA
A.2個 B.3個 C.4個 D.5個
9.如圖所示:,每個編號代表下列物質中的一種物質,凡是用直線相連的兩種物質均能發生化學反應。供選擇的物質有:a.鐵;b.稀H2SO4;c.③Na2CO3溶液;d.BaCl2溶液;e.Cu(NO3)2溶液;f.MgSO4溶液。圖中編號④代表的物質是:( )
A.H2SO4     B.MgSO4   C.Cu(NO3)2   D.BaCl2
10.下列現象或事實可用同一原理加以解釋和說明的是:( )
A.氯化銨和碘都可以用加熱法進行提純
B.濃硫酸和濃鹽酸長期暴露在空氣中濃度降低
C.硫酸亞鐵溶液和氫氧化鈉溶液在空氣中久置后均會變質
D.二氧化硫氣體能使高錳酸鉀溶液和溴水褪色
11.某學生想利用下圖裝置(燒瓶位置不能移動)收集下列氣體:① H2 ② Cl2 ③ CH4 ④ HCl ⑤ NH3 ⑥ NO ⑦ NO2 ⑧ SO2,下列操作正確的是:( )
A. 燒瓶是干燥的,由A進氣收集①③⑤
B. 燒瓶是干燥的,由B進氣收集②④⑥⑦⑧
C. 在燒瓶中充滿水,由A進氣收集①③⑤⑦
D. 在燒瓶中充滿水,由B進氣收集⑥
12.已知NH4CuSO3與足量的2mol/L硫酸溶液混合微熱,產生下列現象:①有紅色金屬生成 ②產生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③溶液呈現藍色。據此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NH4CuSO3中硫元素被氧化 B.該反應顯示硫酸具有酸性
C.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是氨氣 D.該反應中硫酸作氧化劑
13.以葡萄糖為燃料的微生物燃料電池如圖所示。關于該電池的敘述正確的是:( )
A.該電池能夠在高溫下工作
B.電池的負極反應為: C6H12O6+6 H2O–24e-=6CO2↑+24H+
C.放電過程中,將不斷的產生H+,為了保持電解質濃度恒定, 要定期向裝置中加入適量的NaOH溶液
D.在電池反應中,每消耗1mol氧氣,理論上能生成標準狀況下CO2 44.8L
14.水熱法制備Fe3O4納米顆粒的反應是3Fe2++2S2O+O2+xOH— Fe3O4+S4O+2H2O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每生成1mol Fe3O4,反應轉移的電子總數為3mol B.Fe2+和S2O都是還原劑
C.1mol Fe2+被氧化時,被Fe2+還原的O2的物質的量為1/3mol D.x=6
15.下列離子方程式正確的是 ( )
A.NaHSO4溶液與少量Ba(OH)2溶液混合:
Ba2++OH+SO42-+H+=BaSO4↓+H2O
B.向硝酸銀溶液中加入過量氨水:Ag++NH3·H2O=AgOH↓+NH4+
C.向NH4HSO3溶液中滴加過量的氫氧化鋇溶液
NH4++HSO3-+Ba2++2OH-=BaSO3↓+NH3·H2O+H2O
D.向次氯酸鈉溶液中通入足量SO2氣體:
ClO-+SO2+H2O=H++Cl-+HSO4-
16.下列圖象能正確表示相關反應中產物物質的量的變化的是(橫、縱坐標單位:mol)
A.圖1:n(HCl)=1mol,K2CO3逐步加入到HCl溶液中,在敞口容器中生成的氣體
B.圖2:n(NaOH)=1mol,CO2逐步通入到NaOH溶液中反應生成的鹽
C.圖3:n(O2)=1mol,高溫下C和O2在密閉容器中的反應產物
D.圖4:n(HNO3)=1mol,Fe和稀HNO3反應生成的氧化產物(還原產物為NO)
Ⅱ卷(非選擇題,共52分)
二、填空題:(共52分)
17.(8分):有一透明溶液,欲確定是否含有下列離子:Fe3+、Al3+、NO2—、Ba2+、Fe2+、H+、NO3-、SO42—、C1—、HCO3—,取該溶液進行如下實驗
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1)取少量該溶液,加幾滴甲基橙
溶液變紅色
(2)向溶液中滴入碘化鉀淀粉試液
無明顯現象
(3)取少量該溶液,加硫氰化鉀溶液
開始無明顯現象,通入氯氣后溶液變血紅色
(4)取少量該溶液,加BaCl2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5)取(4)中的溶液,加AgNO3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且不溶于稀硝酸
(6)取少量該溶液,加入Na2O2固體
有淺紅褐色沉淀生成,再加入NaOH溶液沉淀部分溶解
由此判斷:
(1)溶液中一定存在的離子是 ;溶液中肯定不存在的離子是 。
(2)分別寫出(6)中生成的褐色沉淀的離子方程式 。
(3)為進一步確定其它離子,應該補充的實驗步驟是 。
18.(16分)A、B、C、X均為常見的純凈物,它們之間有如下轉化關系(副產品已略去)。
試回答:
(1)若X是強氧化性單質,則A不可能是 ▲ 。
a. S b. N2 c. Na d. Mg e. Al
(2)若X是金屬單質,向C的水溶液中滴入AgNO3溶液,產生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則B的化學式為 ▲ ;C溶液在貯存時應加入少量X,理由是(用必要的文字和離子方程式表示) ▲ 。
檢驗此C溶液中金屬元素價態的操作方法是 ▲ 。
(3)若A、B、C為含某金屬元素的無機化合物,X為強電解質,A溶液與C溶液反應生成B,則B的化學式為 ▲ ,X的化學式可能為(寫出不同類物質) ▲ 或 ▲ 。
反應①的離子方程式為 ▲ 。
19.( 11分)鹽酸、硫酸和硝酸是中學階段常見的“三大酸”,請就“三大酸”的性質,回答下列問題:
⑴稀鹽酸與銅不反應,但向稀鹽酸中加入H2O2后,則可使銅溶解。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某課外活動小組設計了以下實驗方案驗證Cu與濃硝酸反應的過程中可能產生NO。其實驗流程圖如下:
①若要測定NO的體積,從上圖所示的裝置中,你認為應選用 裝置進行Cu與濃硝酸反應實驗,選用的理由是 。
②選用如上圖所示儀器組合一套可用來測定生成NO體積的裝置,其合理的連接順序是 (填各導管口編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測定NO的體積時,若量筒中水的液面比集氣瓶的液面要低,此時應將量筒的位置_______(“下降”或“升高”),以保證量筒中的液面與集氣瓶中的液面持平。
⑶工業制硫酸時,硫鐵礦(FeS2)高溫下空氣氧化產生二氧化硫:4FeS2+11O2=8SO2+2Fe2O3 ,設空氣中N2、O2的含量分別為0.800和0.200(體積分數),4.8t FeS2完全制成硫酸,需要空氣的體積(標準狀況)為 L。
20.(11分)如圖裝置,A、B中的電極為多孔的惰性電極;C、D為夾在濕的Na2SO4濾紙條上的鉑夾;電源有a、b兩極.若A、B中充滿KOH溶液后倒立于KOH溶液的水槽中.切斷K1,合閉K2、K3通直流電,回答下列問題:
  ①判斷電源的正、負極:a為________極,b為________極。
  ②在濕的Na2SO4溶液濾紙條中心的KMnO4液滴,有什么現象________ 。
  ③寫出電極反應式:A極____ ____,C極______ _______。
④若電解一段時間后,A、B中均有氣體包圍電極.此時切斷K2、K3,合閉K1,則電流表的指針是否移動(填是或否) ________。說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6分) ⑴為了合理利用化學能,確保安全生產,化工設計需要充分考慮化學反應的焓變,并采取相應措施。化學反應的焓變通常用實驗進行測定,也可進行理論推算。
⑴實驗測得,1 g甲醇在氧氣中充分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態水釋放出22.7 kJ的熱量,試寫出甲醇燃燒的熱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自發現富勒烯C60以來,其神奇的結構和性能引起了人們對碳原子團簇廣泛和深入的研究。C60分子是形如球狀的多面體,該結構的建立基于以下考慮:削去右圖多面體(含12個頂點,20個正三角形)的每一個頂角,得到由一定數目的正五邊形和正六邊形所組成的多面體,即為C60分子,該多面體中含有90條棱,且每個碳原子都達到了8電子的穩定結構。已知幾種共價鍵的鍵能數據如下表:
利用下表數據估算得C60分子的燃燒熱為______________。
化學鍵
C—C
C = C
C≡C
C = O
O=O
鍵能/(kJ·mol—1)
a
b
c
d
e
⑶最近美國Rice University的教授Boris Yakobson與其同事預測了一種硼巴基球(Bn,如圖所示)的存在,這種分子組成與C60相似,但在它每個六邊形的中心有一個額外的原子,顯著提高了其穩定性。則n = _____。
參考答案
選擇題:(每小題3分,共48分)
二、填空題(共52分)
(11分)
(1)Cu+H2O2+2HCl===CuCl2+2H2O
(2) ①A, 因為A裝置可以通N2將裝置中的空氣排盡,防止NO被空氣中O2氧化
②123547 ③升高 (3)1.68×107

(6分)
⑴2CH3OH(l)+3O2(g)2CO2(g)+4H2O(l) ?H = -1452.8 kJ·mol-1
(2) (120d-60a-30b-60e) kJ·mol-1 ⑶80

導試簡表
本試卷考查要點
校本綱要目標
相關題號
學科基礎知識
再認再現歷史知識
1、3、4、7、8、11、12、14、18、22、23、33、34
學科能力與
基本方法
獲取有效信息 對史料比較、甄別
史論結合闡釋 駕馭信息解決問題
2、5、6、13、17、19、20、21、24、26、27、29、32
情感目標
情感認知,責任意識
9、10、15、16、25、30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4小題,每題1.5分,共51分。)
1、王沔,字楚望,齊州人。……加左諫議大夫、樞密副使。……改戶部侍郎,參知政事。”此段文字中的王沔應該是
A、漢朝人 B、唐朝人 C、宋朝人 D、清朝人
2、“……(中國)無議會可以利用,無組織工人舉行罷工的合法權利。在這里,共產黨的任務,基本不是經過長期合法斗爭以進入起義和戰爭,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鄉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這里所說的“相反的道路”
①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以武裝斗爭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為中心內容,以建立革命統一戰線為戰略的保障
②是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和中國實際國情相結合的產物
③是自1927年至1945年的中國共產黨的一直堅持的革命斗爭方式
④使廣大人民在政治上得解放,經濟上翻了身,使中國革命由“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勢”。
A.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④ D. ②③
3、某學生在檔案館讀到上海《民立報》辛亥九月十九日的一則報道,題目為《浙江敢死隊之壯觀》:“浙江革命軍之編制皆以敢死隊為先鋒,然后繼之以各標新軍。敢死隊之編制共分五隊,以蔣介石為指揮官……(隊員)出入于彈雨之中,而無一懼色。”這則報道①是珍貴的史料②它是在吹棒蔣介石,不具備史料價值③經考證無誤后,可作為研究蔣介石的史料
A.①正確,②③錯誤 B.②正確,①③錯誤
C.①③正確,②錯誤 D.③正確,①②錯誤
4、中國政治現代化的第一個巨大躍遷是從鏟除專制政治到奠定現代民主政治。第二個巨大躍遷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框架的基本建立,到進入社會主義法制政治的基本軌道。其中,“鏟除專制政治”“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框架的基本確立”和“進入社會主義法制政治的基本軌道”分別指
A. 辛亥革命、《五四憲法》制定和“依法治國”被載入《九九憲法》
B. 大革命、《共同綱領》和“依法治國”被“十五大確立為政治制度改革的重點
C. 辛亥革命、新中國成立、改革開放
D. 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五四憲法》的制定和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
5、20世紀80年代,中國郵政總局針對臺灣問題發行了一套紀念封(下圖)。結合時代背景及圖片涵義,請為其擬定一個貼切的標題
A.海峽兩岸盼通郵 B.和平統一,反對臺獨
C.海峽兩岸堅持一個中國原則
D.葬我于高山之巔兮,望我故鄉
6、20世紀30年代,國共兩黨在陜北拜祭黃帝陵,共產黨的祭文是:“維中華民國某年某月某
日,蘇維埃政府主席毛澤東、人民抗日紅軍總司令朱德敬派代表林祖涵,以鮮花時果之儀致祭于我中華民族始祖軒轅黃帝之陵。曰: ……遼海燕冀,漢奸何多!……匈奴未滅,何以家為。各黨各界,團結堅固……民族陣線,救國良方,四萬萬眾,堅決抵抗……”材料中的“某年某月某日”應該是
A.中華民國二十六年四月五日 B.中華民國二十一年四月五日
C.中華民國三十一年四月五日 D.中華民國二十五年四月五日
7、雅典梭倫改革、秦朝實行郡縣制和隋唐時期的科舉制度,在歷史上發揮的共同作用是
A.加強了中央集權 B.緩和了社會矛盾
C.打破了世襲特權 D.推進了民主政治進程
8、英國《權利法案》、美國1787年憲法和法國1875年憲法的共同之處是
①理論基礎是啟蒙思想 ②賦予全體公民以充分選舉權
③是資產階級斗爭成果的法律總結 ④規定了資產階級國家體制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英國約翰·W·梅森在《冷戰》一書中提出,如果把冷戰時期重新定義為“長時期的和平”倒是頗為人耳目一新的。文中作者對冷戰重新定義的主要出發點是
A.美國馬歇爾計劃推動了歐洲重建 B.冷戰期間各國并無直接武裝沖突
C.不訴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戰 D.美蘇兩國在國家利益上沒有矛盾
10、齊國管仲說:“凡為國之急者,必先禁末作文之巧。末作文巧禁,則民無所游食,民無
所游食則必事農。民事農則田墾,田墾則粟多,粟多則國富,國富者兵強,兵強者戰勝,戰勝者地廣……”某研究者據此得出“中國精耕農業的產生與專制國家農業政策密切相關”的結論。該判斷:
A.材料充分、理解準確,結論合理 B.材料充分、理解不準確,結論不合理
C.材料不充分、理解準確,結論合理 D.材料不充分、理解不準確,結論不合理
11、下列文字所描述的經濟現象按出現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①“機戶出資,機工出力” ②“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③“今朝半醉歸草市,指點青簾上酒樓”④“宗廟之犧(指宗廟中用來祭祀的牛)為畎畝之勤”
A.④①②③ B.④③②① C.④②③① D.②③④①
12、下列選項中正確反映了1870~1956年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趨勢的是
13、1957年—1961年全國主要農產品產量(單位:萬噸)
年份
糧食產量
棉花產量
油料產量
糖料產量
1957
19505
164.0
419.6
1189.3
1958
20000
196.9
477.0
1563.1
1959
17000
170.9
410.4
1214.7
1960
14350
106.3
194.1
985.5
1961
14750
80.0
181.4
506.5
A. 1957年到1961年我國主要農產品產量在持續下降
B.“文革”的“左”傾錯誤波及到農業生產領域
C. 1958年到1960年農產品產量變化的主要原因是“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
D. 中央對國民經濟實施“八字方針”政策后農村經濟迅速恢復和發展
14、國外報刊曾有一段評論:“這是一個強的國家,摧毀一個經濟上落后的國家的每一道防線,而且這就是支援賣國的和反動的政府從事內戰以達到掌握這個國家經濟命脈的代價。”這件事指的是
A. 《中英南京條約》簽訂 B. 《馬關條約》的簽訂
C. 《辛丑條約》的簽訂 D.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條約》簽訂
15、目前我國95%以上的商品資源已由市場來配置,國家定價的商品不足5%。社會主要商品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的已達99%。這一現象出現的最主要原因是
A.企業自主權的擴大 B.開放搞活政策的實施
C.經濟體制改革目標的確立 D.國家宏觀調控的實施
16、旗袍源于滿族女裝。20世紀20年代初有人撰文,“近來女界旗袍盛行……惟旗袍之名,若有宗社黨(滿清妻族組成的秘密團體)之臭味……故我以為袍可著,惟不可以旗名。無以,其改稱為暖袍乎!”對此理解正確的 ①具有狹隘的民族主義色彩 ②體現了民主共和的思想 ③說明當時文明開化之風盛行 ④新舊觀念激烈碰撞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③④ D.②④
17、“朝寄平安語,暮寄相思字;馳書迅已極,云是君所寄。既非君手書,又無君默記;雖署花字名,知誰箝緡尾。尋常并坐語,未遽悉心事,況經三四譯,豈能達人意?只有斑斑墨,頗似臨行淚。……”該詩歌吟詠的新事物是
A.電話 B.電報 C.郵寄信件 D.電子郵件
18、1931年,假如你從中國廣州出發,前往美國、英國、蘇聯,沿途看到的景象不會有
A.中國:戰亂頻繁,逃亡的流民很多
B.美國:工業生產高漲,股市一片欣欣向榮
C.英國:提高關稅,限制外國商品進入本國市場
D.蘇聯:機器隆隆,但人們衣著單調
19、“為人類爭自由,林肯與還,誰與匹者;繹大同之絕學,仲尼而后,意在斯歟”。挽聯中的“大同”思想主要體現為羅斯福新政
A. 實行工業復興 B. 恢復銀行信用 C. 實行以工代賑 D. 調整農業
20、一位著名的美國史實家說:“19世紀歐洲對世界的支配與其說是以其他任何一種手段或力量為基礎,不如說是以蒸汽機為基礎。”這句話說明的實質問題是
A.使用蒸汽機的交通工具,便利了世界各地的聯系?
B. 以蒸汽機為標志的工業革命,使歐洲征服了世界?
C. 蒸汽機的使用,促進了工業城市的形成?
D. 蒸汽機的使用,推動了機器的發明和使用
21、20世紀20年代初,蘇俄農民喊出了“打倒列寧和馬肉,恢復沙皇統治和豬肉”的口號。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A.這是因為農民不堪忍受國內革命戰爭的災難
B.蘇俄政府隨后實行了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C.新經濟政策的實施改變了這種狀況
D.蘇維埃政權遭到了一切蘇俄人民的反對
22、蘇聯時期,曾流傳一則笑話:一個美國代表團訪蘇,參觀“偉大的建設成就”。陪同的蘇聯官員得意地說:“到下一個五年計劃時,每個蘇聯家庭都可以擁有一架私人飛機!”美國人驚訝:“你們要飛機干什么呢?”蘇聯官員說:“當然有用啊……譬如我在莫斯科聽說列寧格勒開始供應面包了,我可以馬上開著飛機趕去排上隊。”請問:造成當時蘇聯家庭要“開著飛機”趕去“排隊”買面包的主要原因是
A.長期戰爭嚴重破壞社會經濟 B.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導致食品短缺
C.片面發展重工業的消極影響 D.嚴重的自然災害導致糧食減產
23、應新加坡總理李顯龍邀請,國家主席胡錦濤將出席于2009年11月14日至15日在新加坡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第十七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APEC成員國在國力、經濟發展水平、文化及社會制度
方面差異很大。為此APEC確立了與之相符的基本原則,主要包括
①相互尊重、平等互利 ②協商一致、自主自愿 ③降低關稅、自由貿易 ④開放性和漸進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24、二十世紀60年代,法國總統戴高樂說:“首先必須要有個歐洲啊!現在對美國來說是很適意的……” 這表明戴高樂意識到
A.必須消除歐洲各國之間的矛盾 B.必須啟動歐洲經濟—體化進程
C.必須確立法國在歐洲的領導地位 D.必須抗衡美國,提高歐洲地位
25、2009年7月30日至10月7日,北京中華世紀藝術館舉辦了“秦漢-羅馬文明展”,展品是“東漢書信紙”。它原襯于銅鏡之下,故呈圓形。紙以麻為主要原料,并通過施膠等加工技術,改善了紙面的白度和平滑度,使得紙張厚薄均勻。以上介紹說明東漢時
A.造紙技術有了一定進步
B.中國的造紙術已經由羅馬人通過絲綢之路傳到歐洲
C.普通百姓享有更多的受教育機會
D.紙已經取代簡牘成為最主要的書寫工具
26、明清時期的早期啟蒙愚想家們提不出新的社會方案,只能用擴大相權、限制君權、提倡學校議政等辦法來修補封建專制制度。而18世紀歐洲啟蒙恩想家則拿出了資產階級國家的發展藍圖。與歐州人相比,中國“早期啟蒙思想家們”提不出“新的社會方案”的根本原因是
A. 明清閉關鎖國政策不利于東西方思想的交流
B.封建政府對思想輿論的極端控制與扼殺
C. 儒家文化思想的影響根深蒂固
D. 自然經濟占主導地位,資本主義萌芽微弱
27、四位學生在進行研究性學習時,以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對西方歷史的影響為題,各命一個小題。你覺得哪些最適宜①造紙術——中華文明的傳承者②印刷術——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的推動者③火藥——蕩平歐洲封建城堡的致命武器 ④指南針——西歐海外殖民的助跑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8、古代中國城市的發展和市民階層的壯大,對文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下列能體現這一觀點的現象是
A.漢武帝時代,賦的創作走向全盛 B.唐代中國古代詩歌發展進入鼎盛時期
C.南宋的詞增添了許多低迷感傷的情緒 D.元代雜劇的創作和演出逐漸興盛
29、右圖為我國月球探測工程標志。該標志的創作者用韻味十足的書法線條和帶有一定象形意味的腳丫,組合成篆書“月”字,暗寓龍的傳人登月的夢想。篆體字在哪個時期曾作為全國通用的標準字體
A.戰國 B.秦朝 C.東晉 D.東漢末年
30、某卷煙廠設計了集詩書畫于一體的古代詩人煙標,下列各項與該煙標所體現的史實不相符的是
A.其詩歌充滿大膽的夸張和奇特的想象
B.代表作有《蜀道難》《早發白帝城》等
C.杜甫贊詩仙“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D.這位詩人的詩歌以關注百姓疾苦為世人所稱頌
31、“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長于先生。”這是中國對聯藝術中非常典型的雙關聯。其上聯的“朱子高于孔子”的本義是人的眼珠子在位置上比鼻孔高,其喻意的最佳解釋
A.朱熹對儒家學說的貢獻比孔子大 B.朱熹繼承和發展了儒家學說
C. 朱熹以后要步入仕途須讀儒家經典 D.與孔子相比朱熹的學說更科學
32、下面是朱熹為湖南岳麓書院的題字,這些題字反映了
①儒家思想包含自身修養的重要內容②書院注重個人品德的養成
③儒家傳統道德是維護封建統治的重要工具④理學的偽善和欺騙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3、宋代,對刻印無價值的書有以“災及梨棗”的成語來諷刺,意思是白白糟蹋了梨、棗樹木。這表明宋代:①較好的雕版材料多用梨木、棗木 ②開始出現雕版印刷品 ③刻書風行一時 ④畢昇發明了木活字印刷術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④
34、魏晉時期,凸顯個性的文人畫出現,其出現的背景不包括
A.社會動蕩引發人們對兩漢儒學進行反省
B.政治的統一和經濟的繁榮推動了文化的發展
C.伴隨著佛教、道教的發展,文化呈現出多元化趨勢
D.士人群體的出現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4分;第32題,18分;第33題,17分;共49分。)
35、農業、農民、農村問題,是歷代政府面臨的一個重大問題,歷朝政府都采取了許多措施,但效果不一。閱讀以下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農夫早出暮入,耕稼樹藝,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婦人夙興夜寐,紡績織絍,多治麻絲葛緒捆布縿,此其分事也。
——《墨子》卷八
(1)根據材料一和所學知識回答,中國古代小農經濟有哪些特征?(2分)簡述小農經濟對中國古代社會發展的積極影響。(2分)
材料二 “文明之福祉,國民平等以享之。當改良社會經濟組織,核定天下地價。其現有之地價,仍歸原主所有;其革命后社會改良進步之增價,則歸于國家,為國民所共享。肇造社會的國家,俾家給人足,四海之內無一夫不獲其所。敢有壟斷以制國民之生命者,與眾棄之!”
——孫中山《中國同盟會革命方略》(1906年)
材料三 “至于將來民生主義真是達到目的,農民問題真是完全解決,是要‘耕者有其田’,
那才算是我們對于農民問題的最終結果。”——孫中山《民生主義》(1924年)
(2)從材料二到材料三,可以看出孫中山解決農民問題的思想發生了怎樣的轉變?簡要回
答孫中山民生思想改變的歷史背景?(4分)
材料四
(3)根據材料四(圖一到圖四)歸納新中國成立以來農村生產關系的四次調整。(4分)
材料五 從2004年至2010年中央連續七年發布“三農”(農業、農村、農民)為主題的一號文件,持續關注“三農”。
——新華網
(4)根據材料五概括說明為什么中央如此重視“三農”問題?(2分)
36. 世界博覽會是由一個國家的政府主辦,多個國家或國際組織參加,以展現人類在社會、經濟、文化和科技領域所取得成就的國際性大型展示會,享有“經濟、科技、文化領域內的奧林匹克盛會”的美譽。閱讀下列圖文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 19世紀前半葉,歐洲工業革命正如火如荼地進行,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使人類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英國,自維多利亞女王登基后,當時的英國在世界工業中一馬當先。同時資本的高速聚集和運作,英國也成為當時歐洲金融的中心。這些因素觸發了英國將在世界舞臺上演繹主角的欲望。……成立于1754年的英國皇家藝術協會歷來承擔國家展覽會的組織工作,擔任皇家藝術協會主席的阿爾伯特親王具有一種與傳統理念所不同的開明思想和創新精神。……1849年,藝術協會開始醞釀籌劃規模更大的博覽會時,阿爾伯特提出要求“博覽會必須是國際性的、展品要有外國產品參加”的設想,要求能在倫敦海德公園中找到最好的展覽場地,以舉辦一屆規模宏大的世界博覽會。……“天時、地利、人和”催發了第一屆世博會在英國誕生。(注:第一次世界博覽會于1851年在倫敦舉行)
——《水晶宮的魅力——1851年英國倫敦第一屆世界博覽會紀實》
(1)根據材料歸納英國舉辦第一屆世博會的“天時、地利、人和”的因素有哪些?(6分)
材料二 1900年4月,巴黎萬圖博覽會開幕,這是巴黎第三次舉辦博覽會,也是人類歷史上的第九屆博覽會,參觀者達4000萬人,被稱為“世紀之總”。本次博覽會上展示了西方社會19世紀的技術成就,以產業革命為龍頭的世博會由此達到最高潮。但這也是世博會漸漸走向衰落的一個轉折點,在整個20世紀前半期,再也沒有重現過如此的輝煌。
——《世博,人類的聚會——世界博覽會歷程回顧》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造成“在整個20世紀前半期,再也沒有重現過如此輝煌”的原因有哪些。(6分)
材料三 (1958年布魯塞爾世界博覽會的)標志性建筑是原子球,它的設計可謂匠心獨具。當時比利時是歐洲共同體的發起國之一,布魯塞爾被稱為“西歐的首都”。時的歐共體擁有9個成員國,而比利時國內也劃分為9個省。因此原子球象征著比利時國家和西歐各國團結、聯合的標志。……經歷了二戰后,每個人對原子概念都有了新的認識,原子球體現了時代的主體意識……
——《原子球,人道主義的光芒——記1958年布魯塞爾世界博覽會》
(3)“經歷了二戰后,每個人對原子概念都有了新的認識,”其歷史含義是什么?原子球體現了怎樣的時代主體意識?(4分)
材料四 2010年世界博覽會將在中國上海市舉行,也是首次由中國舉辦的世界博覽會。上海世博會的主題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主辦機構預計吸引世界各地7000萬人次參觀者前往,總投資達450億人民幣,超過北京奧運會,是世界博覽會史上最大規模的博覽會。
(4)請你根據以上材料說說上海世界博覽會體現了哪些時代理念?(2分)

37、(17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直到1500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柵欄,一個終點。但在1500年左右,它一變而成為一座橋梁,一個啟程之地。其巨大的影響波及各方。一般看來,這一變化對歐洲人是有利的,……”。
(1)依據這段話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大西洋成為“啟程之地”的表現。(3分)
材料一 根據1860年《英法條約》,英國同意度除所有制成品的關稅……并降低葡萄酒的進口稅。……法國方面降低英國煤炭、生鐵、機器……的關稅,……征收關稅的商品減少到總數的30%,關稅平均約為15%。
……東方國家或多或少地被剝奪了本國的關稅自主權,西方國家將自由貿易原則強加給對方。
——高德步 王玨《世界經濟史》
(2)根據材料一指出當時國際貿易的原則,并結合所學知識評述該原則對世界經濟的影響。(6分)
材料二 從1783年到1870年這一時期,許多英國人的勃勃雄心是非常明確的。英國是一個不安于現狀的國家。英國人要離開英倫三島尋求商業機會,并在世界傳播他們的價值觀。
材料三 這是否是因為正在迅速工業化的英國現在能大規模地調動資源,組織力量和先進的軍事技術,沒有一個亞洲國家能夠抵擋,因而印度首先被拿來開刀是活該倒霉?或者是另一種情況:被政治動亂弄得四分五裂的印度已病入膏肓,完全無力抵御任何外來威脅。
材料四 此刻英國政府的權力遵從上帝的旨意,成為在世界廣大地區維護和平和秩序的最強有力的工具,從而有助于數百萬人中傳播上帝的賜福與文明。
——材料三、四、五均摘錄于(英)P.J.馬歇爾《劍橋大英帝國史》
(3)歸納材料二、三、四中關于英國在全球擴張的因素。(4分)
材料五
——據《經濟成長歷程》有關數據繪制
材料六 在美國的策動下,1944年夏,美、英、中等44個戰時同盟國的代表,在美國新罕布什爾州的布雷頓森林召開聯合國貨幣金融會議,通過了有利于美國的“布雷頓森林協定”,美元的地位大大加強,有利于美國的商品輸出和資本輸出。英國極為不滿,拒絕批準這個協定,但美國突然宣布“租借法案”停止執行,英國立即發生財政金融危機。1945年l2月,英國被迫批準了“布雷頓森林協定”。
——摘編自《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歷史必修2·教師用書》
(4)根據材料五、六,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建立對英國和美國的影響。(4分)
2012-2013學年度第一學期期中考試
[高三][歷史]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4小題,每題1.5分,共51分。)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5題,20分;第36題,12分;第37題,17分;共49分。)
35、(1)特征:以家庭為生產單位;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自給自足。(2分)
積極影響:小農經濟是2000多年中國封建社會生存和發展的經濟基礎;生產資料基本歸農民所有,使農民具有較高的生產積極性。(2分)
(2)轉變:從“平均地權”到“耕者有其田”;背景:改組國民黨,實行三大政策。
(3)1952年土地改革;1953-1956年三大改造的農業合作化;1958年人民公社;1980年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4分)
(2)“一戰”給各國經濟的巨大破壞;1929-1933年經濟危機阻礙了資本主義各國經濟的發展;“二戰”使經濟遭受沉重打擊。(6分)
(3)歷史含義:二戰中,美國首先使用原子彈,使人們對原子能有了直接的認識。(2分)時代主題意識:歐洲的團結和聯合;人類如何和平利用原子能。(2分)
(4)城市的發展需要和諧共生;城市的發展需要以人為本。(2分)
37、(1)表現:大西洋沿岸成為國際貿易中心;世界各地聯系加強,世界市場開始形成;殖民制度和殖民掠奪登上歷史舞臺;“地圓學說”的證實為近代自然科學產生奠定基礎。(答出任意3點即得3分)

導試簡表
本試卷考查要點
校本綱要目標
相關題號
地球、地圖、地球運動、氣壓帶風帶、整體性和差異性,人口增長模式,人口遷移
掌握基本的地理規律和現象
識記基本的地理名稱和這些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
1、2、3、4、5、6、7、8、
12、15、16、17、
22、23、26、27、28
地球運動的意義、熱力作用、熱力環流、洋流的作用、天氣系統、地質構造,工農業的區位分析、人口與環境
運用地理規律來解釋生活中的現象學會地理信息的整合、應用
13、14、16、18、19、20、21、22、24、25、26、27、28、29
地理讀圖能力,圖文和圖圖轉換能力
掌握從材料和圖中獲取有效地理信息才能力
5、6、7、8、9、10、11、12、26、27、28、29、30
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50分)
下圖是某地附近兩區域等值線分布圖(比例尺相同),讀圖回答1~2題。
1.乙圖中A點海拔范圍(H)和B地溫度值(T)范圍是( )
A.1200米<H<1500米 3℃<T<4.8℃ B.1000米<H<1300米 3℃<T<4.8℃
C.1500米<H<1800米 6℃<T<7.8℃ D.1200米<H<1500米 6℃<T<7.8℃
2.按照上圖中的大壩設計(壩頂的圖上距離約為0.5厘米),則壩長和最大壩高(壩頂到壩底)分別大約是( )
A.50米、200米 B.500米、150米 C.500米、100米 D.50米、100米
讀下圖等高線圖(圖中河谷流水自西向東流),分析判斷第3—4題:
3.圖中正確表示河谷發育位置的是
A、 110°E線 B、30°N
C、a線 D、b線
4.圖中分水嶺兩側(不考慮其它因素)太陽能最豐富的是
A、a線北坡 B、30°N線北坡
C、b線北坡 D、b線南坡
圖2表示不同地點6月22日的日落時刻與日照時數(陽光實際照射地面時數)之間的關系,回答5~6題。
5.位于南半球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6.甲地日照時數少于乙地的主要原因是( )
A.緯度因素 B.晝夜長短
C.海陸位置 D.天氣狀況
經濟因素是市場經濟條件下影響城市功能分區的主要原因。一塊土地由哪種活動占有,取決于這塊土地的租金高低和各種活動的付租能力兩個方面。讀某城市地租等值線分布圖回答7-9題。
7.地租等值線并不是呈正圓形,而是有明顯的凹凸。
造成局部區域地租等值線向城外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條件 B.交通運輸
C.人口分布 D.行政干預
8.城市各種功能區中,最基本的職能區是
A.商業區 B.行政區
C.工業區 D.住宅區
9.若要在①②③④四處中選一處建大型倉儲式超市,最好選在
A.① B.② C.③ D.④
右圖是某地區地球表面自轉線速度等值線分布圖。讀圖,回答第10題。
10.如果經過e點分別作東西方向和南北方向的地形剖面圖,則正確的一組是(  )
右圖所示是北半球的一段緯線,M、N分別是某日的昏線、晨線與該緯線的交點。該日兩點的經度差為90°,一年中M、N兩點有重合于O點的現象。讀圖,回答11~12題。
11.一年中,O點的太陽高度最大值及此日M地的晝長分別為(  )
A.23° 6小時 B.43°  9小時
C.47°  18小時 D.57°  16小時
12.該日后,若N點位置向東遠離O點,則太陽直射點(  )
A.位于北半球,且正向北移動 B.位于北半球,且正向南移動
C.位于南半球,且正向北移動 D.位于南半球,且正向南移動
下圖示意某區域兩個不同時期河流地貌發育情況。讀圖完成13-14題。
13.河漫灘最寬闊的河段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4.前后兩個時期水系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侵蝕作用 B.堆積作用 C.地殼上升 D.火山噴發
右圖是全球近地面氣壓帶和風帶局部示意圖。讀圖回答第15題。
15.圖中氣壓帶( )
A.7月份被陸地高壓切斷 B.1月份被陸地高壓切斷
C.②是副熱帶高氣壓帶 D.由熱力因素形成
下圖為某假想陸地的一部分,讀圖回答16~17題。
16.乙地的氣候類型是 ( )
A.熱帶季風氣候
B.亞熱帶季風氣候
C.溫帶海洋性氣候
D.熱帶草原氣候
17.下列地區,河流有結冰期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下圖分別為某地某農場的土地利用圖和年收入構成圖,回答18-19題。
18.請判斷該農場的農業地域類型是
A.商品谷物農業 B.季風水田農業 C.地中海農業 D.乳畜業
19.請判斷這種農業地域類型所處的氣候帶及自然帶
A.地中海氣候;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帶 B.溫帶季風氣候;溫帶常綠闊葉林帶
C.溫帶海洋性氣候;溫帶落葉闊葉林帶 D.熱帶雨林氣候;熱帶雨林帶
下表為某國歷史上四個不同時期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長率。甲乙丙丁四個年份人口變動的情況反映了人口增長模式的一般規律。據此回答20~21題。
年份




人口出生率(%)
3.8
3.8
2.9
1.3
人口死亡率(%)
2.4
3.2
1.7
1.0
自然增長率(%)
1.4
0.6
1.2
0.3
20.四個年份的先后順序是(  )
A.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 C.乙、甲、丁、丙 D.甲、丙、乙、丁
21.該國家所在的地區可能是(  )
A.北歐 B.非洲 C.東南亞 D.拉丁美洲
讀歐洲西部中緯度某虛擬城市體系及主城地租等值線分布圖,a、b、c數值依次遞減,回答22~23題。
22.關于該城市的敘述,合理的是(  )
A.工業區位于最大風頻風向的下風向
B.P點的地租低于b值
C.P點可能是低級住宅區
D.城市功能分區最有可能呈扇形分布
23.關于該城市兩衛星城的說法,正確的是(  )
A.乙衛星城的環境質量更好
B.減輕了主城的污染
C.分散了主城的職能,阻礙主城的發展
D.增大了主城的交通壓力
下圖為我國東南沿海某大城市郊區土地利用示意圖。讀圖,據此回答24~25題。
24.影響當地土地利用類型分布的主導因素是( )
A.氣候 B.水源
C.地形 D.土壤
25.隨著城市的發展,城市郊區的農業結構將發生變化。下列土地利用類型在該地農業用地中的比重最可能降低的是(  )
A.稻田 B.魚塘
C.果園 D.菜地花圃
二、綜合踢(5題,共50分)
26.圖甲是“北京市平原區地下水等埋深線圖”(埋深即埋藏深度,單位:米),圖乙是“北京市平原區地下水平均埋深過程線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1分)
⑴圖甲中A點與C點之間地下水埋深差(H)的范圍是 米。根據圖中數值判斷,B處河水與南、北兩岸地下水的補給關系是
。(3分)
⑵根據圖乙簡述北京市地下水埋藏深度的年內和年際變化特征。(2分)
⑶圖中信息反映影響北京市區域發展的限制性因素是 缺乏,試分析其成因,并提出解決此問題的主要措施。(6分)
27.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6分)
(1)圖1表示的是在________作用下形成的________地貌。
(2)圖2表示的是在________作用下形成的________地貌,其迎風坡是________(緩坡或陡坡),此類地貌類型可能在我國廣泛分布的地區是________。
(3)根據等高線數值判斷,圖3中地形是五種基本類型中的________,判斷理由________;圖上的地質構造是________,判斷理由是________;
此處地形的形成原因是________。
(4)圖4中②處是________作用下形成的________地貌,這種地形在________地區常見。
28.上海高中生張鋒在做課題《調查家庭人口的增長和遷移》時,發現家族先后遷移了幾個地點。爺爺在年輕時響應國家號召,支援邊疆,攜帶全家人到了新疆;爸爸為了尋找好的工作,遷到了北京;叔叔求學移民美國,并且在美國結婚,現在全家在美國定居。結合材料,回答下列問題。(8分)
(1)爺爺遷到新疆屬于(多選)(  )
A.永久遷移 B.政治因素遷移
C.經濟因素遷移 D.有組織的國內人口遷移
(2)爸爸的遷移原因是________。我國在改革開放以后,類似于張鋒爸爸的人口遷移規模加大,人口遷移的流向主要是?

(3)發展中國家的許多優秀人才遷移到發達國家,這種遷移的原因是?這種遷移給發展中國家帶來的不利影響是?
29.閱讀下列材料,回答相關問題。(10分)
材料一 麗江地處云貴高原與青藏高原的連接部位,金沙江在此向東北方向大拐彎,形成著名的虎跳峽大峽谷。麗江海拔2400米左右,北依象山、金虹山、西枕獅子山,東、南兩面比較開闊。有源于玉龍雪山的玉河水流經的麗江以優美的自然風光、保存完整的古城建筑和獨特的民族文化名滿天下。
材料二 麗江雪桃憑借其得天獨厚的原生態生長環境和環保、安全、無污染的品質成為麗江一張亮麗的名片。2011年國慶節期間,麗江雪桃再一次空運至北京為國慶獻禮。但是麗江雪桃目前卻遭遇到了品牌危機,麗江、昆明等多個市場上,有不少商販在出售假冒的麗江雪桃,這嚴重影響了麗江雪桃的聲譽。
(1)形成虎跳峽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_______,金沙江麗江河段水能資源豐富的原因是
(2)試分析麗江的自然地理特征對麗江雪桃生產的影響。
(3)若為擴大麗江雪桃的市場而修建一條麗江至昆明的鐵路專線,試分析麗江地區修建鐵路的不利條件。
(4)面對麗江雪桃的品牌危機,請為麗江雪桃品牌的長遠發展提出你的建議。
30.東北亞地區的和平與發展符合時代的主題。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5分)
朝鮮半島的經濟發展是東北亞和平穩定的基礎之一。半島南北差異化的區域發展受到了區域地理要素的影響。下圖反映了朝鮮半島的部分地理要素分布狀況。
(1)圖中松林與浦項相比,發展鋼鐵工業的資源優勢有哪些?
(2)浦項資源貧乏,但鋼鐵工業發達。概括圖中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資源因素與社會經濟因素對鋼鐵工業布局影響的變化?
2012-2013學年度第一學期期中考試
[高三][地理]參考答案
選擇題(25題,每題2分,共50分)
二、綜合題(共50分)
26.(11分)(1)25≤H<30或[25,30)
南岸是河水補給地下水,北岸是地下水補給河水。 (3分)
(2)年內變化:春夏水位低、秋冬水位略高。 年際變化:地下水位越來越低。 (2分)
(3)水資源
解決措施:跨流域調水;節約用水;防治水污染;修建水庫等。(任答2點) (2分)
27.(1)流水沉積 三角洲(平原) (2分) (2)風力沉積 沙丘 緩坡 西北地區 (4分)
(3)丘陵 地勢起伏不大,坡度比較和緩,等高線數值小于250米 向斜 中心巖層較新,四周巖層較老 向斜槽部受擠壓,巖石堅硬,不易被侵蝕 (7分)
(4)流水沉積 沖積扇 山谷出口 (3分)
(2)雪桃喜溫涼,麗江位于云貴高原與青藏高原連接部,西面和北面多山,適宜雪桃種植;氣候冬暖夏涼,海拔高,熱量低,光照強,晝夜溫差大,利于雪桃糖分的積累;河流眾多,水源充足,提供豐富而無污染的灌溉水源。(3分,三點即可)
(3)云貴高原地表崎嶇,地勢起伏大;喀斯特地貌區,多地下溶洞和暗河;地表河川多,河谷縱橫。(2分,二點即可)
30.(5分)(1)①原料(鐵礦石)豐富;②燃料(煤炭)充足;③水資源豐富。(3分,三點即可)
(2)①資源因素的影響減弱;②(市場、技術等)社會經濟因素的影響增強。(2分,二點即可)

導試簡表
本試卷考查要點
校本綱要目標
相關題號
書寫習慣
字跡清晰,格式規范,卷面整潔
非選擇題
應試能力
準確掌握教材知識并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所有試題
規范使用政治術語
能用完整的觀點表達自己的觀點,用辯證的觀點分析社會生活現象
非選擇題
一、單項選擇題(每題2分,共48分)
1.“信”字是由“人”和“言”組成的,“訪”字是“言”字旁加個“方”字。設立信
訪局,給老百姓提供了一個講話的地方,有利于保障公民的
A.決策權 B.質詢權 C.監督權 D.知情權
2.2012年1月頒布的《民政部關于促進農民工融入城市社區的意見》,首次從國家層面
描繪了農民工參與社區管理服務的“路線圖”。農民參與社區自治
①是城市居民自治的基礎 ②主要通過間接選舉的方式來實現
③能夠提高農民工參與政治生活的能力 ④增添城市基層社會管理的積極力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徐州市政府實施百姓辦事“零障礙”工程,并將其作為2012年為民辦實事重點項目。這一做法體現出
A.政府的權威是由人民的認可程度決定的 B.公民參與民主決策能增強決策的科學性
C.我國政府是便民利民的政府 D.公民的民主權利不斷擴大
4.人大代表,不僅要能“代”,還要善于“表”,就是要參與人大各項決定的表決,充分表達選民的意愿、呼聲。這說明人大代表
A.是我國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的組成人員 B.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行使國家權力
C.代表了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由人民直接選舉產生,受人民監督
5.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選舉工作到今年7月已順利完成,差額選舉比例提高是這次黨代表選舉的一個重要特征。差額選舉比例的提高有利于
①搞好黨的建設,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水平 ②為公民行使選舉權提供選擇的余地 ③發展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 ④健全民主集中制,促進公民參政議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今年4月,《校車安全管理條例》由國務院制定后公布。校車安全的實現,不僅需要有法可依,更需要嚴格執法和監督。對政府執行該《條例》具有外部監督職能的國家機關是
①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 ②各級人民法院和檢察院
③各級監察部門和人民政協 ④審計部門和中國共產黨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7.經九三學社等民主黨派多次提議,“尊重和保障人權”在2004年被寫入中國憲法后,2012年3月14日,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又一次將其寫入素有中國“小憲法”之稱的刑事訴訟法修正案。這表明
①民主黨派具有法律規定的監督權
②民主黨派履行了參政議政的職能
③全國政協與全國人大常委會共同行使立法權
④民主黨派為刑事訴訟法的修改做出了重要貢獻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8.為了加快民族地區教育事業發展,各省市根據國家要求,認真開展對民族地區的教育對口支援工作。落實教育對口支援工作
①是實現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的政治保證
②是貫徹我國處理民族關系原則的具體體現
③有利于保障少數民族地區學生受教育的權利
④體現了平等團結共同繁榮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⑨ D.③④
9.龍年伊始,德國總理默克爾在廣東參觀訪問期間,以基督徒的身份到廣州教區耶穌圣心主教座堂參觀拜訪了廣州教區甘俊邱主教,探討了教會對公益事業的推進和對社會的服務等問題。默克爾與甘俊邱主教之間的交流表明了
A.不同的宗教具有相似的理念和相同的價值追求
B.我國政府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C.宗教界人士在促進人類和諧方面的努力與追求
D.世界各國宗教發展都以推進公益事業為立足點
10.經國務院批準,我國撤銷海南省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中沙群島辦事處,設立地級三沙市,它成為我國面積最大、地理位置最南端的城市。設立三沙市體現的主權國家基本權利是
A.獨立權和平等權 B.自衛權和管轄權 C.獨立權和管轄權 D.平等權和自衛權
11.北京故宮是全國人民的故宮,世界的故宮;文化是故宮的命,也是故宮的根;不守文化之道,故宮的前進就可能走偏。這說明
①傳統建筑以文化之道為載體 ②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文化繼承要不斷推陳出新 ④傳統文化具有相對穩定性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2.某市為推進垃圾分類的,實施了小手拉大手——生活垃圾分類宣傳教育“一二三工程”即教育一個孩子,帶動兩個家長,影響三代人,普及全社會。這是因為
①教育是文化傳播的重要手段 ②教育是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
③教育是做好垃圾分類的關鍵 ④教育有利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13.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了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大戰略目標。推進文化的改革發展,需要
A.加強以集體主義為核心的思想道德建設
B.將社會主義榮辱觀作為文化發展的中心環節,
C.把精神文明建設放在各項工作的首位
D.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引領社會思潮
14.2012年5月召開的中共廣東省第十一次黨代會正式公布了“厚于德、誠于信、敏于行”的新時 期廣東精神。某校學生開展了“為廣東省實踐新時代廣東精神建言獻策”的主題活動,你認為符合這一主題的有
①繼承和發揚優秀傳統文化 ②文化與經濟相互影響、相互交融
③加強以增強誠信為重點的思想道德建設 ④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和動力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5.“2011佛山嶺南文化藝術節”開幕式首先以精彩的雜技《登人登臺》和武術表演等嶺南文化特色文藝節目亮相,而由中日韓三國作者創作的一批陶藝精品也共同匯聚“2011亞洲現代陶藝交流展”,均博得人們的好評.材料啟示我們
①傳統文化具有相對穩定性,要繼承發揚傳統文化
②要在歷史與現實、中國與外國的文化交匯點上創新
③要在內容和形式上發展,努力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
④要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樣性,不斷借鑒吸收外來文化
A.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④
16.目前,佛山“公正路”的歷史淵源被重提,相關部門啟動了一系列活動,把“公正路,’的精神融入社會的方方面面,以促進社會公正、公平。假如以此為主題寫一篇新聞報道,你認為最合適的關鍵詞是
A.歷久彌新 博大精深 獨領風騷 B.文化創新 色彩斑斕 面向世界
C.尊重差異 文化融合 和諧共建 D.潛移默化 道德修養 文化建設
17.意象,是指客觀物象經過創作主體獨特的情感活動而創造出來的一種藝術形象。例如,落花是一種自然現象,但在我國古詩詞中卻賦予了它們以情感和生命。“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間”表達了國破家亡之恨,無可奈何之情;“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抒發了濃濃的郁悶之情,幽幽的相思之苦。“意象”反映了
A.人們可以擺脫客觀事物的原貌實現藝術形象的主觀創造
B.客觀事物本身存在能動性,這種能動性是客觀與主觀的統一
C.思維能夠指導人們的實踐活動,把現實的東西變成意識
D.意識活動在藝術創作中具有獨特的創造性
18.古語有云,“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人事,必作于細”。分析其不盡合理的地方,你認為恰當的應對辦法是
A.尊重客觀規律,反對盲目冒進 B.抓住事物聯系,引導事物發展
C.把握矛盾對立,促成事物統一 D.敢于解放思想,尋找新的思路
19.根據生物學的知識,人們可以將一個生物的遺傳物質定向地轉移到另一個生物體中,從而獲得人類希望的遺傳性狀,創造出新物種。這反映出
①事物的固有聯系是可以改變的 ②人為事物的聯系的建立都是有目的的
③物種的發展都是一個辯證否定的過程 ④人類創造活動的依據和源泉是知識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0.我國傳統文化中有許多關于和諧文化的思想。《管子》說:“和合故能諧。”就是說,有了和睦、團結,行動就能協調,進而就能達到步調一致。從哲學上看,“和合故能諧”體現了
A.整體功能大于各個部分功能之和
B.部分以合理的結構形成整體時,整體就具有全新的功能
C.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是相互聯結的
D.量變與質變的辯證統一
21.浙江省中小企業局發布的《我省中小企業新情況新問題調研報告》稱,當前中小企業發展情況“總體是好的,也確實面臨諸多問題”,這些問題更多表現為一種“轉型中的煩惱”。下列與“轉型中的煩惱”相一致的觀點是
A.“無所不備,則無所不寡” B.“若非一身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
C.“輕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 D.“近水知魚性,靠山識鳥音”
22.南宋朱熹說:“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這句名言蘊含的哲理是
A.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聯結 B.量變與質變的辯證關系
C.矛盾同一性和斗爭性相互依存 D.把握主要矛盾才能抓住關鍵問題
23.“改革”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出現近70次。溫家寶總理表示,現在改革到了攻堅階段,沒有政治體制改革的成功,經濟體制改革不可能進行到底。這說明的哲學問題是
A.物質和意識的關系問題 B.實踐和認識的關系問題
C.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關系問題 D.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關系問題
24.漫畫《智者》(作者:羅琪)啟示我們,辦事情要
A.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
B.在實踐基礎上堅持目的和手段的統一
C.堅持個別到一般,一般到個別的原則
D.在實踐中不斷認識、檢驗和發展真理
二、非選擇題(52分)
25.前段時間,一些珍貴建筑文物被損毀,再次引發人們對文物保護現狀的憂思。開發商一句“維修性拆除”,曾經享有“太太客廳”美譽的梁思成林徽因故居,終于成為一片廢墟;當地文管部門一個“保護性拆除”,位于重慶的原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重慶行營”就被拆的七零八落。
不少城市管理者和企業經營者認為文化建設是一種軟約束,在GDP至上、利潤最大化至上的指揮棒誤導下,常常使文物古跡的歷史文化價值讓位于經濟利益,文物保護讓路于工程項目。在思想認識上不重視文物,在建設規劃上不照顧文物,在工程實施中不保護文物,其結果往往是開工令一響,文物就遭殃。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在經濟高速發展,文化建設熱潮興起的時代背景下,如何讓文物這一中華文化的歷史見證和重要組成部分,彰顯其應有的地位,在保護、繼承與發展中煥發新的活力,已是亟需破解的新課題。
(1)從“文化的繼承性和文化發展”的角度,談談對保護文物故居的認識?(10分)
(2)結合材料運用價值觀的相關知識,說明保護文物故居,讓其煥發出新活力的必要性?(10分)
26.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首個廣東“學雷鋒全民志愿服務行動月”于2 01 2年3月5日正式啟動,廣東省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等單位共同舉辦了啟動儀式,全省各地也于當天同步啟動“行動月”活動,省道德模范及各行業、各社區志愿者代表、以及中小學生代表共同發表倡議,號召社會各界弘揚雷鋒精神、推廣志愿文化,給力幸福廣東建設。
材料二:為了將愛的溫暖傳播到每個角落,201 2年2月6日元宵節當天,佛山舉行“溫愛佛山”慈善萬人行系列活動。此次活動結合佛山民間的“行通濟”民俗,通過“政府支持、媒體搭臺、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方式,賦予“行通濟”新的時代內涵,詮釋新的時代背景下佛山的精神密碼,促進全社會形成弘揚正氣、引人向善,互助友愛的文明風尚。據此,某學生認為,開展佛山民俗文化活動有利于促進和諧文化的建設。
(1)結合材料一,運用《文化生活》的有關知識,分析廣東省啟動“學雷鋒全民志愿服務行動月”對改造青少年的主觀世界具有什么意義?(10分)
(2)結合材料二,請你從實踐特點的角度為發揮佛山民俗的作用提出合理化建議。(12分)
27.擁有5億網民的中國,正倍受網絡謠言的困擾。一些謠言造成的社會情感傷害、政府形象被黑,群眾生活受困以及現實經濟損失,難以估量。久而久之,最受傷害的便是社會互信,人們對所有信息發布、哪怕是權威發布,也一概抱持“我不相信”的態度,這使信息有效溝通、社會有效管理、危機有效防范的成本大大增加,也使信息社會的倫理規范被顛覆,讓我們的安全感蕩然無存,社會穩定的互信基礎則在謠言不斷引發的集體性焦慮中被漸漸蠶食。
對付網絡謠言,除了完善相關法律,加大對惡意造謠者的懲處力度以外,最有效的殺手锏,就是最大程度的公開透明。既然謠言可以借助網絡長出翅膀,那么真相同樣可以借助網絡正本清源。如果政府信息公開透明,有效信息傳遞順暢,新聞報道充分全面,那么謠言瘋狂生長就失去了土壤。
“要構建健康的輿論生態,只要網民善待、善用網絡就好了”。請用政治生活“公民”和“政府依法行政”的知識加以評析。(10分)
2012-2013學年度第一學期期中考試
[年級][學科]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每題2分,共50分)
二、非選擇題
25.(1)①文物故居是中華文化的歷史見證和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風格和民族氣派,保護其可以增強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3分)
②沒有文化的繼承,就沒有文化的積累。保護文物故居是對傳統文化的繼承,是展現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標志。(2分)
26.(1)①有利于豐富青少年的精神世界,增強精神力量,促進青少年的全面發展。(3分)
②有利于幫助青少年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對其綜合素質和終身發展產生積極的影響。(2分)
③有利于提高青少年的眼力,拒絕精神污染,自覺接受先進文化和健康有益文化的熏陶。(2分)
④有利于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修養和科學文化修養,不斷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日標。(3分)
⑤有利于幫助青少年堅定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共同理想,逐步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2分)
(說明:若學生回答文化對人的影響,來自于特定的文化環境,來自于各種形式的文化活動也可得2分。)
(2)①實踐具有客觀物質性。我們要尊重民俗文化發展規律,腳踏實地,通過系列民俗文化活動促進全社會形成弘揚正氣、引人向善互助友愛的文明風尚(4分)
②實踐具有主觀能動性。對民俗文化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積極發揮優秀的民俗文化在“溫愛佛山、通濟天下”的積極作用(4分)
③實踐具有社會歷史性。我們要在“萬人行”等文化活動中賦予佛山民俗文化新的時代內涵,詮釋新的佛山精神密碼。(4分)
公民在享有政治自由的同時,應依法履行政治性義務。堅持權利與義務相統一的原則,遵守法律法規,善待、善用網絡。(3分)
②但要構建健康的輿論生態,還需要政府依法行政,(1分)加強網絡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質量;建立權責明確的執法體制,促使網絡執法行使有規、監督有效;加強行政執法隊伍建設,不斷提高網絡執法的能力和水平。(3分)

導試簡表
本試卷考查要點
校本綱要目標
相關題號
三角函數、立體幾何
高考要求。
3,5,13,17,18,20
數列、直線與圓
高考要求。
4,14,19,21
函數與導數
高考要求。
1,2,6,7,8,9,10,11,12,15,16,22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5分,共50分)
1.設集合( )
A.{x|-1≤x<2 B. C. D.
2. 已知命題“”,命題 “”,若命題均是真命題,則實數的取值范圍是 ( )
A. B. C. D.
3. 要得到函數的圖象,只需將函數的圖象( )
A.向右平移個單位 B.向右平移個單位
C.向左平移個單位 D.向左平移個單位
4. 設數列是等差數列,且,則這個數列的前5項和=( )
A. 10 B. 15 C. 20 D. 25
5.設,是兩條不同的直線,是一個平面,則下列命題正確的是( )
A.若,,則 B.若,,則
C.若,,則 D.若,,則
6.若錯誤!未找到引用源。,且錯誤!未找到引用源。,則向量錯誤!未找到引用源。與錯誤!未找到引用源。的夾角為 ( )
A 30° B 60° C 120° D 150°
7. 已知直線和x軸、y軸分別交于A、B兩點,且A、B兩點的距離為,則的值為 (  )
A. -1 B. -2 C. 2 D. 2或-2
8. 已知設,,,則大小關系是( )
A. B. C. D.
9.設實數滿足不等式組 若為整數,則的最小值是( )
A.14 B.16 C.17 D.19
10.已知函數若有則的取值范圍為( )
A. B. C. D.
二、填空題(本大題共7小題,每小題4分,共28分)
11.曲線 在x=0處的切線方程是 ;
12.若某空間幾何體的三視圖如圖所示,
則該幾何體的體積是 ;
13.△ABC中,已知錯誤!未找到引用源。的值為 ;
14. 若圓與圓外切,
則正數t的值是 ;
15.;已知各項均為正數的等比數列{}中,=5,=10,則=
16. 設為實數,若則的最大值是
17. 函數 的值域是___ ____.
三、解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共69分)
18.已知函數 的周期為
(1)利用五點作圖法作出在 一個周期上的圖象;
(2)當時,若求值
19.等比數列中,已知
(1)求數列的通項公式;
(2)若分別為等差數列的第3項和第5項,試求數列的前項和.
20.如圖,在四棱錐中,底面是矩形.已知.M是PD的中點.
(1)證明PB∥平面MAC;
(2)證明平面PAB⊥平面ABCD;
(3)求直線PC與平面PAD所成角的正弦值.
21. 已知圓的方程為,M是圓心,直線的方程為,點在直線上,過點作圓的切線,切點為.
(1)若,試求點的坐標;
(2)若點的坐標為,過作直線與圓交于兩點,當時,求直線的方程;ks.5u
(3)經過三點的圓是否經過異于點M的定點,若經過,請求出此定點的坐標;若不經過,請說明理由。
22. 已知函數=,,,為常數。
(1)若函數在=1處有極值10,求實數,的值;
(2)若=0;方程=2在∈[-4,4]上恰有3個不相等的實數解,
求實數的取值范圍;
2012-2013學年度第一學期期中考試
高三數學(文)參考答案
三、18.(1)略 (2)
19. ⑴ ⑵
20.⑴略 ⑵略 ⑶
21.⑴坐標為或.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5分,共50分)
1. 集合,集合,則( )
A. B. C. D.
2. 函數的零點個數為 (   )
A.0 B.1 C.2 D.3
3.棱長為2的正方體的外接球與內切球的體積之比為(   )
A. B. C. D.
4.“成立”是“成立”的(  )
A.充分不必要條件 B.必要不充分條件
C.充分必要條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條件
5.各項都是正數的等比數列中,成等差數列,則的值為(  )
A. B. C.1 D.1或
6.已知空間兩條不同的直線和兩個不同的平面,則下列命題中正確的是( )
A.若 B.若
C.若 D.若則
7.將函數的圖象上各點的橫坐標伸長到原來2的倍,再向左平移個單位,
所得圖象的函數解析式是 ( )
A. B. C. D.
8. 已知三棱錐的俯視圖與側視圖如右,俯視圖是邊長為2的正三角形,側視圖是有一直角邊為2的直角三角形,則該三棱錐的正視圖可能為( )
9. 如右圖,半圓的直徑為,為圓心,為半圓上不同于
的任意一點,若為半徑上的動點,則
的最小值是 ( )
A. B. C. D.
10.定義在區間上的函數的圖象如右下圖所示,記以,,
為頂點的三角形的面積為,則函數的導函數的圖象大致是( )
二、填空題(本大題共7小題,每小題4分,共28分)
11.若,則的最小值是 .
12.設向量滿足,,則 .
13.已知,則 .
14.直線與圓交于兩點,為坐標原點,則 .
15.如圖,已知點是棱長為1的正方體棱
的中點,則點到平面的距離是___________.
16.設實數滿足不等式,若的最大值為1,則常數的取值范圍是 .
17.如圖,在邊長為1的正方體中,為正
方體內一動點(包括表面),若,
且.則點所有可能的位置所構成的幾
何體的體積是 .
三、解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共69分)
18.(本題滿分13分)已知的三個內角所對的邊分別為,向量,且 .
(1)求角的大小;
(2)若,試判斷取得最大值時形狀.
19.(本題滿分14分)已知菱形的邊長為2,對角線與交于點,且,為的中點.將此菱形沿對角線折成二面角.
(I)求證:面 面;
(II)若二面角為時,求直線 與面所成角的余弦值.
20.(本題滿分14分)已知數列的前n項和為,對任意的,點,均在函數的圖像上.
(Ⅰ)求數列的通項公式;
(Ⅱ)記,求使成立的的最大值.
21.如圖所示,正方形與矩形所在 平面互相垂直,,點為的中點.
(Ⅰ)求證:;
(Ⅱ)求證:;
(III)在線段上是否存在點,使二面角
的大小為?若存在,求出
的長;若不存在,請說明理由.
22.(本題滿分14分)已知函數 且導數.
(Ⅰ)試用含有的式子表示,并求單調區間;
(II)對于函數圖象上的不同兩點,如果在函數圖象上存在點(其中)使得點處的切線,則稱存在“伴侶切線”.特別地,當時,又稱存在“中值伴侶切線”.試問:在函數上是否存在兩點使得它存在“中值伴侶切線”.若存在,求出的坐標,若不存在,說明理由. 2012-2013學年度第一學期期中考試
高三理科數學參考答案
一、1.A 2.B 3.C 4.B 5.C 6.D 7.A 8.C 9.B 10.D
二、11.; 12.; 13.; 14.; 15.; 16.; 17..
(Ⅱ)在,
. …………8分

即, ………11分
又由(Ⅰ)知
故取得最大值時,為等邊三角形. ……………13分
19.解:證:(I) ……6分
是直線AM 與面AOC所成的角 ……10分
在正中, ,
在中,,,
20.解:(Ⅰ)由題意得 , 則
所以 ………5分

所以 ……………7分
21.解:(Ⅰ) ,
點E為的中點,連接
的中位線 // ……2分
又 ………4分
(II)正方形中, , 由已知可得:,
,
…………9分
故當時,二面角的大小為 ……………14分
(注:其它方法同樣得分)
22.解:(Ⅰ)的定義域為 ,
(II) 在函數上不存在兩點A、B使得它存在“中值伴侶切線”。
假設存在兩點,不妨設,則

= ……8分
在函數圖象處的切線斜率
令,則,上式化為:,即
令, 則
由, 在上單調遞增,

導試簡表
本試卷考查要點
校本綱要目標
相關題號
概念辨析
掌握基本概念和相關知識點
1、2、8、11、15、19
規律應用
掌握基本規律和相關知識點
3、4、5、7、9、13、16、17
理解分析
具備理解能力
6、10、12、14、18、20、21
推理能力
具備推理能力
22
第Ⅰ卷 (選擇題 共42分 )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7小題,每小題3分,共21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意要求,選對得3分,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
1.甲物體以乙物體為參考系是靜止的,甲物體以丙物體為參考系又是運動的。那么,以乙物體為參考系,丙物體的運動情況是
A.一定是靜止的 B. 一定是運動的
C.運動或靜止都有可能 D.條件不足,無法判斷
2. 甲、乙兩位同學進行百米賽跑,假如把他們的運動近似當作勻速直線運動來處理,他們同時從起跑線起跑,經過一段時間后他們的位置如圖Ⅰ所示,在圖Ⅱ中分別作出在這段時間內兩人運動的位移s、速度v與時間t的關系圖像,正確的是
3.一位同學在某星球上完成自由落體運動實驗:讓一個質量為2kg的小球從一定的高度自由下落,測得在第5s內的位移是18m,則
A.物體在2s末的速度是20m/s B.物體在第5s內的平均速度是3.6m/s
C.物體在第2s內的位移是20m D.物體在5s內的位移是50m
4.將四塊相同的堅固石塊壘成圓弧形的石拱,其中第3、4塊固定在基地上,第1、2塊間的接觸面是豎直的,每塊石塊的兩個側面間所夾的圓心角為。假定石塊間的摩擦力可以忽略不計,則第1、2塊石塊間的作用力和第1、3塊石塊間的作用力的大小之比為
A.1/2 B.
C. D.
5.物體A、B都靜止在同一水平面上,它們的質量分別為mA、mB,與水平面間的動摩擦因數分別為μA、μB,用水平拉力F拉物體A、B,所得加速度a與拉力F關系圖線如圖中A、B所示,則
A.μA=μB,mB>mA B.μA>μB,mB>mA
C.可能mA=mB D.μA<μB,mA>mB
6.如圖所示,有一質量為M的大圓環,半徑為R,被一輕桿固定后懸掛在O點,有兩個質量為m的小環(可視為質點),同時從大環兩側的對稱位置由靜止滑下。兩小環同時滑到大環底部時,速度都為v,則此時大環對輕桿的拉力大小為
A.2m(g+v2/R)+Mg B.Mg-2mv2/R
C.(2m+2M)g D.2m(v2/R-g)+Mg
7.如圖(甲)所示,電壓表V1、V2串聯接入電路中時,示數分別為6 V和4 V,當只有電壓表V2接入電路中時,如圖(乙)所示,示數為9 V,電源的電動勢為
A.9.8 V B.10 V C.10.8 V D.11.2 V
二.不定項選擇題(本大題共7小題,每小題3分,共21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至少有一項符合題意要求,選對得3分,選不全得1分,不選、多選、錯選均不得分.)
8.關于環繞地球衛星的運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分別沿圓軌道和橢圓軌道運行的兩顆衛星,不可能具有相同的周期
B.沿橢圓軌道運行的一顆衛星,在軌道不同位置可能具有相同的速率
C.在赤道上空運行的兩顆地球同步衛星,它們的軌道半徑有可能不同
D.沿不同軌道經過北京上空的兩顆衛星,它們的軌道平面一定會重合
9.如右圖所示,2011年5月27日在國際泳聯大獎賽羅斯托克站中,中國選手彭健烽在男子3米板預賽中以431.60分的總成績排名第一,晉級半決賽。若彭健烽的質量為m,他入水后受到水的阻力而做減速運動,設水對他的阻力大小恒為F,在水中下降高度h的過程中,他的(g為當地重力加速度)
A.重力勢能減少了mgh B.動能減少了Fh
C.機械能減少了(F+mg)h D.機械能減少了Fh
10.一粒子從A點射入電場,從B點射出,電場的等勢面和粒子的運動軌跡如圖所示,圖中左側前三個等勢面都平行,不計粒子的重力。下列說法正確的有
A.粒子帶負電荷 B.粒子的加速度先不變,后變小
C.粒子的速度不斷增大 D.粒子的電勢能先減小,后增大
11.水滴自高處由靜止開始下落,在落地前的過程中遇到水平方向吹來的風,則( )
A.風速越大,水滴下落的時間越長  
B.風速越大,水滴落地時的瞬時速度越大
C.水滴落地時的瞬時速度與風速無關   
D.水滴下落的時間與風速無關
12.如圖所示,勁度系數為k的輕彈簧的一端固定在墻上,另一端與置于水平面上質量為m的物體接觸(未連接),彈簧水平且無形變。用水平力,緩慢推動物體,在彈性限度內彈簧長度被壓縮了x0,此時物體靜止。撤去F后,物體開始向左運動,運動的最大距離為4x0。物體與水平面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重力加速度為g。則
A.撤去F后,物體先做勻加速運動,再做勻減速運動
B.撤去F后,物體剛運動時的加速度大小為
C.物體做勻減速運動的時間為2
D.物體開始向左運動到速度最大的過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為
13.如圖所示,傾角為的斜面體C置于水平地面上,小物塊B置于斜面上,通過細繩跨過光滑的定滑輪與物體A相連接,連接B的一段細繩與斜面平行,已知A、B、C都處于靜止狀態。則
A.B受到C的摩擦力一定不為零
B.C受到水平面的摩擦力一定為零
C.斜面體C有沿地面向右滑動的趨勢,一定受到地面向左的摩擦力
D.將細繩剪斷,若B物體依然靜止在斜面上,此時水平面對C的摩擦力為0
14.已知地球赤道上的物體隨地球自轉的線速度大小為v1,向心加速度大小為a1,近地衛星速度大小為v2,向心加速度大小為a2,地球同步衛星線速度大小為v3,向心加速度大小為a3,設近地衛星距地面高度不計,同步衛星距地面高度約為地球半徑的6倍,則以下結論正確的是(  )
A.=      B.= C.= D.=
第Ⅱ卷(非選擇題 共55分)
三.填空題(本題共4小題,每題4分,共16分。把答案填在題中的橫線上。)
15.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用一水平恒力F將物體由靜止開始水平移動s,作用力的平均功率是P,如果力變為4F,則此力使同一物體同樣移動s,在后一過程中,力做功的平均功率為________。
16.電動自行車因輕便、價格相對低廉、污染和噪音小而受到市民喜愛.某國產品牌電動自行車的銘牌如下,則此車所配電機的內阻為______Ω。
規格
后輪驅動直流永磁電機
車型:20′′電動自行車
電機輸出功率:175 W
電源輸出電壓:≥36 V
額定工作電壓/電流:36 V/5 A
整車質量:40 kg
額定轉速:240 r/min
17.如圖所示,水平放置的帶電平行板M、N,相距10mm,A點距M板3mm,AB連線長為10mm,且與水平方向夾角為300,將q=2.0×10-6C的電荷由A點沿AB線移到B點,電場力做功1.6×10-6J,則MN兩板電勢差為 ,A點電勢為 ,B點電勢為 。
18.如圖,在斜面頂端先后水平拋出同一小球,第一次小球落到斜面中點,第二次小球落到斜面底端。則兩次小球運動時間之比t1∶t2=______ ;兩次小球落到斜面上時動能之比EK1∶EK2=______ 。
四.計算題(本大題4小題,共39分.解答時要求寫出必要的文字說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驟,若只有最后答案而無演算過程的不得分.)
19.質量為0.1 kg 的彈性球從空中某高度由靜止開始下落,該下落過程對應的圖象如圖所示。球與水平地面相碰后離開地面時的速度大小為碰撞前的3/4。該球受到的空氣阻力大小恒為,取=10 m/s2, 求:(1)彈性球受到的空氣阻力的大小;(2)彈性球第一次碰撞后反彈的高度。
20.如圖所示,斜面AB與豎直半圓軌道在B點圓滑相連,斜面傾角為=45°,半圓軌道的半徑為R,一小球從斜面的頂點A由靜止開始下滑,進入半圓軌道,最后落到斜面上,不計一切摩擦。試求:(結果可保留根號)
(1)欲使小球能通過半圓軌道最高點C,落到斜面上,斜面AB的長度L至少為多大?
(2)在上述最小L的條件下,小球從A點由靜止開始運動,最后落到斜面上的落點與半圓軌道直徑BC的距離x為多大?
21.示波器的示意圖如圖所示,金屬絲發射出來的電子被加速后從金屬板的小孔穿出,進入偏轉電場。電子在穿出偏轉電場后沿直線前進,最后打在熒光屏上。設加速電壓U1=1 640 V,偏轉極板長l=4 cm,偏轉板間距d=1 cm,當電子加速后從兩偏轉板的中央沿與板平行方向進入偏轉電場。
(1)偏轉電壓為多大時,電子束打在熒光屏上偏轉距離最大?
(2)如果偏轉板右端到熒光屏的距離L=20 cm,則電子束最大偏轉距離為多少?
22.靜電場方向平行于x軸,其電勢隨x的分布可簡化為如圖所示的折線,圖中和d為已知量。一個帶負電的粒子在電場中以x=0為中心,沿x軸方向做周期性運動。已知該粒子質量為m、電量為-q,其動能與電勢能之和為-A(0 (1)粒子所受電場力的大小;
(2)粒子的運動區間;
(3)粒子的運動周期。
2012-2013學年度第一學期期中考試
高三物理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每題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意的,每題3分,共21分)
二.不定項選擇(每題3分,共21分,選對得3分,選不全得1分,選錯不得分)
題號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B
AD
AB
BD
BD
CD
BC
三.填空題(每題4分,共16分)
四.計算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39分.解答時要求寫出必要的文字說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驟,若只有最后答案而無演算過程的不得分)
19.解:(1)由圖像可知,小球下落過程中的加速度為:
20.解:(1)由題意:小球恰好通過最高點C時,
對軌道壓力N=0,此時L最小。
從A到C機械能守恒,

電子最大偏轉距離y=+y2=0.055 m.
22.解:(1)由圖可知,0與d(或-d)兩點間的電勢差為φ0
(2)設粒子在[—x,x]區間內運動,速率為v,由題意得


由①②得 ③
(3)考慮粒子從-x0處開始運動的四分之一周期
根據牛頓第二定律,粒子的加速度
由勻加速直線運動

導試簡表
語言知識運用
熟練掌握詞匯及語法(倒裝;名詞從句;定語從句;非謂語動詞)
第一卷1-20題
閱讀理解能力
掌握閱讀的基本技能及閱讀速度
第一卷41-65題
語言綜合運用
能就短文按照高考要求進行改錯;就所給話題或內容進行100-120字左右的書面表達
第二卷 非選擇題(第三部分)
第一部分:英語知識運用(共兩節,滿分30分)
第一節:單項填空(共20小題;每小題0.5分,滿分10分)
從A、B、C和D四個選項中, 選出可以填入空白處的最佳選項, 并在答題紙上將該選項標號涂黑。
1. London is _____most beautiful city and the 2012 Olympic Games is great success.
A.a, a B.the, a C.a,the D.the,the
2. --- Did Alan enjoy seeing his old friend yesterday?
--- Yes, he did. He ______ his old friend for a long time.
A. didn’t see B. hadn’t seen C. hasn’t seen D. wouldn’t see
3. --- I played volleyball for a whole afternoon yesterday and I felt so good.
---You will be healthier if you exercise more ________.
A. gradually B. extremely C. regularly D. fluently
4. Your plan, as well as Tom’s, sounds original. But the company, I think, won’t approve ______ of them, for they are not realistic.
A. any B. both C. each D. either
5. The beautiful mountain village ___ we spent our holiday last year is located in _ _ is now part of Guangxi.
A. which, where B. where, what C. that, what D. when, which
6. Look over there—there’ s a very long, winding path _________ up to the house.
A. leading B. leads C. led D. to lead
7. _______ you keep on practicing English, I’m sure you will be able to speak it fluently.
A. As soon as B. As long as C. Even if D. As if
8. Many applicants stood outside the manager’s office, nervously waiting ________ for the job.
A. to choose B. being chosen C. choosing D. to be chosen
9 .---Believe it or not, Joe Jobs didn’t graduate from college.
--- ______! It’s said that he stayed in college for only half a year.
A. Actually B. Exactly C. Entirely D. Finally
10. ---It is the first time that I ______ here in Hong Kong.
---What great changes!It’s ten years since I ______here last time.
A.have been, came B.have been, have come
C.am, came D.was, have been
11. The crew of the ship were _______ just minutes before it sank in heavy seas.
A. recognized B. rescued C. recovered D. requested
12.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ould be developed to benefit the world _____ harm it.
A. more than B. rather than C. less than D. other than
13. Not until all the fish died in the lake how serious the pollution was.
A.did the villagers realize B.that the villagers realized
C.the villagers did realize D.didn’t the villagers realize
14. ---What do you think of Tommy?
---He ______ be really difficult to get along with even though he’s a nice person in general.
A. shall B. should C. must D. can
15--- Did you attend his birthday party last night?
--- I ________, but I was occupied with housework.
A. did B. was going to C. had D. would
16. What shall we use for power when all the oil in the world has _______.
A. given out B. given in C. given up D. given off
17. Bob’s lectures a fairly wide range and I can’t sum up what he said in a few sentences.
A. covered B. conveyed C. considered D. commanded
18. ---I think he is taking an active part in social work.. ---I agree with you ______ .
A. on the way B. in a way C. by the way D. in the way
19. Having lived in China for 8 years, Helen has a good ______ of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
A.program B.guidance C.command D. ability
20.---John, what about going for a bicycle ride tomorrow?
-- - . I am looking forward to it.
A. Oh, dear B. That’s all right C. No kidding D. Sounds fantastic
第二節:完形填空(共20小題;每小題1分,滿分20分)
閱讀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從 21~40 各題所給的四個選項(A、B、C和D)中,選出最佳選項,并在答題紙上將該選項標號涂黑。
A few months ago, I was picking up the children at school. Emily, another mother that I knew
well, rushed up to me. She was full of __21__.
“Do you know __22__ you and I are?” she asked. _23__ I could answer, she gave out the reason for her question. She had just returned from renewing her driver’s license at a government office. The woman __24__ desk asked her what her “occupation” was. Emily hesitated, __25__ how to answer it. “What I mean is,” explained the woman, “do you have a job, or are you just a ...?” “Of course I have a job,” answered Emily. “I’m a (an) _26__.” “We don’t __27__ ‘mother’ as an occupation ... ‘housewife’ covers it,” she said.
I forgot all about her story __28__ one day I found myself in the same situation. This time it was at our own Town Hall. The clerk was a woman.
“And what is your occupation?” she asked. What __29__ me say it, I do not know. The words simply jumped out. “I’m ... a (an) __30___ in the field of Child Development and Human Relations.”
The clerk stopped, her ball-point pen __31__ in mid-air. She looked up _32__ she had not heard right. I repeated the title slowly.
“Might I ask,” said the clerk with new interest, “just what you do in your __33__?” Coolly, I heard myself __34__, “I have a continuing program of research in the laboratory and in the field. I’m working for my masters (the whole family) and already have _35__ credits (令人增光的人或事物) (all daughters). I often work 14 hours a day (24 is more like it). The job is more challenging than most jobs and the _36__ are in satisfaction rather than just money.”
There was an increasing note of _37__ in the clerk’s voice as she _38__ in the form. As I drove into our driveway(私家車道), I was _39__ by my lab assistants — ages 13, 7, and 3. Inside the house I could hear our new experimental model (six months) in the child-development program.
I felt successful. Motherhood...what a great _40__.
21. A. surprise B. anxiety C. anger D. excitement
22. A. who B. what C. how D. why
23. A. When B. As C. Before D. Since
24. A. at B. after C. by D. around
25. A. nervous B. sure C. anxious D. uncertain
26. A. mother B. worker C. teacher D. doctor
27. A. think B. list C. expect D. give
28. A. since B. unless C. until D. when
29. A. got B. caused C. permit D. made
30. A. researcher B. manager C. expert D. scholar
31. A. dropped B. floated C. frozen D. broke
32. A. so that B. even though C. as though D. because of
33. A. family B. subject C. study D. field
34. A. words B. reply C. shout D. whisper
35. A. two B. three C. four D. five
36. A. rewards B. awards C. profits D. benefits
37. A. interest B. respect C. doubt D fear
38. A. explained B. passed C. completed D. filled
39. A. accepted B. greeted C. recognized D. refused
40. A. person B. award C. career D. business
第二部分:閱讀理解(第一節20小題,第二節5小題;每小題2分,滿分50分)
第一節:閱讀下列短文,從每題所給的四個選項(A、B、C和D)中,選出最佳選項,并在答題紙上將該選項標號涂黑。
A
In people's minds, Beijing women are taller, bold, and uninhibited, while Shanghai women are smaller in figure, and always speak in a soft voice. The image(形象.)of Beijing women is usually bigger than that of Shanghai women. However, it turns out to be just the other way round after I have worked in Beijing for some time.
Everybody goes Dutch in Shanghai; even at a grand party, but in Beijing it' s usually the men' s treat. And it is also impossible to invite a female friend who already has a boyfriend or a young married woman out, even if you promise to see her home that night,
The conditions of the men in Beijing are no better at all. All their mobile phones will ring one after another at 12 o'clock sharp at night. The voice on the other end is usually loud enough for anyone nearby to hear. "Where have you been? Do you remember that you've got a home? Now who's with you?" and these three sentences are usually the main parts of the call.
Shanghai women could never understand this. If it' s a Shanghai woman who shouts in the phone, the Shanghai man on the other end must think that she is crazy (or drunk, perhaps). The Shanghainese go Dutch in life, and they appreciate the independence in both economic and love affairs.
Many of my friend girls in Shanghai are office ladies with very high income. The tiredness of life cannot kill their pride in saying: "I don't depend on any men." Thus no men can command them, for example, to force them to come back home before 10 pm. Beijingers do not admire the Shanghai way of life, anyhow. How can a couple be addressed as "a couple" when they don't know where the other has been last night? They wondered.
41. Shanghai women could never understand why ______.
A. Beijing women behave like that B. Beijing men behave like that
C. Shanghai men think so differently D. Shanghai women don' t copy Beijing women
42. By mentioning men paying bills for women in Beijing, the writer wants to show that ______.
A. Beijing women are respected B. Beijing women lack independence
C. Beijing men are generous D. Beijing men possess gentle manners
43. The conditions of Beijing men are no better because they ______.
A. often stay out late at night B. have women call them at midnight
C. are treated the same as Shanghai men D. enjoy no more freedom than the women
44. The underlined word "uninhibited" in Paragraph One probably means ______.
A. relaxed enough to do as they like B. very cautious about their behavior
C. always doing what they are told to D. not having courage or confidence
45. Which of the following may be the title of the article?
A. Lifestyle difference between Shanghai and Beijing.
B. Physically strong may mean spiritually weak.
C. Big Shanghai women and little Beijing women.
D. Can a couple go Dutch in life?
B
Ride With The Leader
CitySights NY has become the recognized leader in NYC’s sightseeing.
We operate the first top-deck-seating-only buses. Look for friendly ticket agents throughout the city. We very much appreciate your choosing us and wish you a wonderful visit.
▲Downtown Tour
Empire State Building. Chinatown.
World Trade Center Site. Wall Street.
United Nations. Rockefeller Center.
Departure Times: 7:45am—6:00pm, daily.
Departure Locations: 8th Ave. between 49th &50th Sts.,
Broadway between 47th &48th Sts., 7th Ave. &42th St.
▲Uptown Tour
Lincoln Center. Central Park.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Museum of Modern Art and more.
Departure Times: 9: 00—5:00pm, daily.
Departure Locations: 8th Ave. between 42th &43th Sts., 8th Ave. & 52th St.
▲Night Tour
Enjoy and photograph the magnificent Manhattan skyline.
Enjoy view of Times Square, SoHo, Little Italy, Brooklyn
Bridge and more.
Departure Times: 6:30—8:00pm, 7 days a week.
Departure Locations: Broadway between 47th &48th Sts,, 7th Ave. & 42th St.
▲Escorted Day Trips
Professional tour guides accompany throughout.
All Day Trips about 13 hours. Reservations Required.
Walk the Boston Freedom Trail
Walk the Freedom Trail, which is 2.5 miles long with 16 historic sites. Decide the length of walk you wish to take. Visit Boston Harbor. See the downtown financial district and cross the Charles River to visit the squares of Cambridge, Harvard & MIT universities.
Philadelphia & Amish Country
See the Liberty Bell and Constitution Square. Continue to Lancaster Country, home of the Amish people. Learn how Amish live without modern technology, electricity, running water or phones.
Departure Time: 7:00 am.
Departure Location: 125 Park Ave. between 42th & 41th Sts.
46. What do Downtown Tour and Uptown Tour have in common?
A. They both start from the same spot. B. They offer chances to visit museums.
C. Tickets are valid(有效的) 24 hours. D. They charge the same for adults.
47. A couple with a 9-year-old child wants to visit Times Square. How much will they pay?
A. $ 122. B. $172. C. $182. D. $298.
48. What’s special about Escorted Day Trips?
A. You start your trip the earliest of all. B. You walk the whole trip all day long.
C. You can learn about modern technology. D. You need to book the trip in advance.
49. Which one costs the most of the four tours?
A. Downtown Tour B. Uptown Tour
C. Night Tour D. Escorted Day Trips
C
From the health point of view we are living in an amazing age. We are free from many of the most dangerous diseases. A large number of once deadly illnesses can now be cured by modern medicine. It is almost certain that one day medicines will be found for the most stubborn remaining diseases. The expectation of life has increased greatly. But though the possibility of living a long and happy life is greater than ever before, every day we witness the unbelievable killing of men, women and children on the roads. Man vs the motor-car! It is a never-ending battle which man is losing.
Thousands of people the world over are killed or horribly killed each year and we are quietly sitting back and letting it happen.
It has been rightly said that when a man is sitting behind a steering wheel(方向盤), his car becomes the extension of his personality. There is no doubt that the motor-car often brings out a
man’s very worst qualities. People who are normally quiet and pleasant may become unrecognizable when they are behind a steering-wheel. They say, they are ill-mannered and aggressive, willful as two-year-olds and completely selfish. A.. their hidden angers and disappointments seem to be brought to the surface by the act of driving.
The surprising thing is that society smiles so gently on the motorist and seems to forgive his behavior. Everything is done for his convenience. Cities are allowed to become almost uninhabitable because of heavy traffic; towns are made ugly by huge car parks; the countryside is ruined by road networks; and the deaths become nothing more than a number every year, to be easily forgotten.
It is high time a world rule was created to reduce this senseless waste of human life. With regard to driving, the laws of some countries are unbelievable lenient(寬容的) and even the strictest are not strict enough. A rule which was universally accepted could only have an obviously beneficial effect on the accident rate. Here are a few examples of some of the things that might be done. The driving test should be standardized and made far more difficult than it is; all the drivers should be made to take a test every three years or so; the age at which young people are allowed to drive any vehicle should be raised to at least 21; all vehicles should be put through strict tests for safety each year. Even the smallest amount of alcohol in the blood can damage a person’s driving ability. Present drinking and driving laws(where they exist) should be made much stricter. Speed limits should be required on all roads. Governments should lay down safety specifications for car factories, as has been done in the USA. All advertising stress power and performance should be banned. These measures may not sound good enough. But surely nothing should be considered as too severe if it results in reducing the number of deaths. After all, the world is for human beings, not motor-cars.
50. 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is passage?
A. Traffic accidents are mainly caused by motorists.
B. Thousands of people the world over are killed each year.
C. The laws of some countries about driving are to lenient.
D. Only stricter traffic laws can prevent accidents.
51. What does the author think of society toward motorists?
A. Society laughs at the motorists. B. Huge car parks are build in the cities and towns.
C. Victims of accidents are nothing. D. Society forgives their rude driving
52. What does the author mean by saying “his car becomes the extension of his personality” in
Paragraph 2?
A. Driving can show his hidden qualities B. Driving can show the other part of his personality
C. Driving can bring out his character D. Driving can represent his manners
53.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mentioned as a way against traffic accidents?
A. Perfect the road network B. Stricter driving tests
C. Test drivers every three years D. Raise age limit and lay down safety specifications
54. The author’s attitude towards the traffic situation is ______.
A. confused B. discontented C. appealing D. doubtful
D
When I was fourteen, I earned money in the summer by cutting lawns(草坪), and within a few weeks I had built up a body of customers. I got to know people by the flowers they planted that I had to remember not to cut down, by the things they lost in the grass or struck in the ground on purpose. I reached the point with most of them when I knew in advance what complaint was about to be spoken, which particular request was most important. And I learned something about the measure of my neighbors by their preferred method of payment: by the job, by the month--- or not at all.
Mr. Ballou fell into the last category, and he always had a reason why. On one day, he had no change for a fifty, on another he was flat out of checks, on another, he was simply out when I knocked on his door. Still, except for the money apart, he was a nice enough guy, always waving or tipping his hat when he’d see me from a distance. I figured him for a thin retirement check, maybe a work-relayed injury that kept him from doing his own yard work. Sure, I kept track of the total, but I didn’t worry about the amount too much. Grass was grass, and the little that Mr. Ballou’s property comprised didn’t take long to trim (修剪).
Then, one late afternoon in mid-July, the hottest time of the year, I was walking by his house and he opened the door, mentioned me to come inside. The hall was cool, shaded, and it took my eyes a minute to adjust to the dim light.
“I owe you,” Mr. Ballou, “but…”
I thought I’d save him the trouble of thinking of a new excuse. “No problem. Don’t worry about it.”
“The bank made a mistake in my account,” he continued, ignoring my words. “It will be cleared up in a day or two. But in the meantime I thought perhaps you could choose one or two volumes for a down payment.
He gestured toward the walls and I saw that books were stacked (堆放) everywhere. It was like a library, except with no order to the arrangement.
“Take your time,” Mr. Ballou encouraged. “Read, borrow, keep. Find something you like. What do you read?”
“I don’t know.” And I didn’t. I generally read what was in front of me, what I could get from the paperback stack at the drugstore, what I found at the library, magazines, the back of cereal boxes, comics(連環圖畫,). The idea of consciously seeking out a special title was new to me, but, I realized, not without appeal-- so I started to look through the piles of books.
“You actually read all of these?”
“This isn’t much,” Mr. Ballou said. “This is nothing, just what I’ve kept, the ones worth looking at a second time.”
“Pick for me, then.”
He raised his eyebrows, cocked his head, and regarded me as though measuring me for a suit. After a moment, he nodded, searched through a stack, and handed me a dark red hardbound book, fairly thick.
“The Last of the Just,” I read. “ By Andre Schwarz-Bart. What’s it about?”
“You tell me,” he said. “Next week.”
I started after supper, sitting outdoors on an uncomfortable kitchen chair. Within a few pages, the yard, the summer, disappeared, and I was plunged into the aching tragedy of the Holocaust, the extraordinary clash of good, represented by one decent man, and evil. Translated from French, the language was elegant, simple, impossible to resist. When the evening light finally failed I moved inside, read all through the night,
To this day, thirty years later, I vividly remember the experience. It was my first voluntary encounter(接觸、遇到)with world literature, and I was stunned (震驚) by the concentrated power a novel could contain. I lacked the vocabulary, however, to translate my feelings into words. So the next week when Mr. Ballou asked, “Well?” I only replied, “It was good?”
“Keep it, then,” he said. “Shall I suggest another?”
I nodded, and was presented with the paperback edition of Margaret Mead’s Coming of Age in Samoa ( a very important book on the study of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of peoples--- anthropology (人類學) ).
To make two long stories short, Mr. Ballou never paid me a cent for cutting his grass that year or the next, but for fifteen years I taught anthropology at Dartmouth College. Summer reading was not the innocent entertainment I had assumed(假定) it to be, not a light-hearted, instantly forgettable escape in a hammock (吊床) ( though I have since enjoyed many of those, too). A book, if it arrives before you at the right moment, in the proper season, at an internal in the daily business of things, will change the course of all that follows.
55. The author’s main point is that _____________.
A. summer jobs are really good for young people
B. you should insist on being paid before you do a job
C. a good book can change the direction of your life
D. a book is like a garden carried in the pocket.
56. Before his encounter with Mr. Ballou, the author used to read _____________.
A. what he could get and find B. only what was given to him
C. only serious novels D. nothing in the summer
57. The author found the first book Mr. Ballou gave him _____________.
A. light-heated and enjoyable B. dull but well written
C. impossible to put down D.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58. From what he said to the author, we can gather that Mr. Ballou _______________.
A. read all books twice B. did not do much reading
C. read more books than he kept D. preferred to read hardbound books
59. The following year the author _______________.
A. started studying anthropology at college
B. continued to cut Mr. Ballou’s lawn
C. spent most of his time lazing away in a hammock
D. had forgotten what he had read the summer before
60. The author thought that Mr. Ballou was ______________.
A. rich but mean B. poor but polite
C. honest but forgettable D. strong but lazy
第二節:下面文章中有5處(第61 – 65題)需要添加小標題。請從以下選項(A、B、C、 D、E 和 F)中選出符合各段意思的小標題,并在答題紙上將相應選項的標號涂黑。選項中有一項是多余選項。
A. Lack of stone images also reflects religious belief.
B. Art is a good means to know about people’s faith.
C. Artists express their feelings and opinions in their works.
D. People know more about our culture through learning art history.
E. Art is by all means relevant to history.
F. Art history provides information of different places and people.
6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study of art history might be a good way to learn more about a culture than it is possible to learn in general history classes. Most typical history courses concentrate on politics, economics and war. But art history focuses on much more than this because art reflects not only the political values of a people, but also religious beliefs, emotions, and psychology.
6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n addition, information about the daily activities of our ancestors---or of people very different from our own---can be provided by art. In short, art expresses the essential qualities of a time and a place, and a study of it clearly offers us a deeper understanding than what can be found in most history books.
6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n history books, objective information about the political life of a country is presented; that is, facts about politics are given, but opinions are not expressed. Art, on the other hand, is subjective: it reflects emotions and opinions. The great Spanish painter Francisco Goya was perhaps the first truly “political” artist. In his well-known painting The Third of May 1808, he criticized the Spanish government for its misuse of power over people. Over a hundred years later, symbolic images were used in Pablo Picasso’s Guernica to express the horror of war. Meanwhile, on another continent, the powerful paintings of Diego Rivera, Jose Clemente Orozco, and David Alfaro Siqueiros---as well as the works of Alfredo Ramos Martins---depicted(描述)these Mexican artists’ deep anger and sadness about social problems.
6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n the same way, art can reflect a culture’s religious beliefs. For hundreds of years in Europe, religious art was almost the only type of art that existed. Churches and other religious buildings were filled with paintings that depicted people and stories from the Bible. Although most people couldn’t read, they could still understand biblical(圣經的)stories in the pictures on church walls.
6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y contrast, one of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art in the Middle East was (and still is) its absence of human and animal images. This shows the Islamic belief that statues are unholy. Something else can be more religiously symbolic in history
2012-2013學年度第一學期期中考試
高三英語參考答案
任務閱讀 61-61 DECBA
改錯: 第一行 As 后面加a , but—and
第二行 劃掉in.
第三行 went –go
第四行 him—them , sometime—sometimes
第五行 interesting-interested , that-what
第六行advices—advice , proper-properly

導試簡表
本試卷考查要點
校本綱要目標
相關題號
書 寫
卷面干凈整潔,書寫工整

基礎知識
語文積累
掌握字音、字形、成語和病句。
熟背默寫教材規定背誦篇目。
一、二、四(三)
閱 讀
掌握語段特點,快速準確理解語段;把握文意,理清思路;概括要點,提取精要。
三、四(一、二)
寫 作
60分鐘內完成800字的較復雜的記敘文或議論文。卷面整潔,語言清通,結構完整,主旨明確,層次分明。

一、基礎知識。(每小題3分,共12分)
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注音全都正確的一組是( )
A.瞋(chēn)視 畏葸 (xǐ) 滂(pánɡ)沱 命途多舛(chuǎn)
B.锃(zènɡ)亮 怪癖(pǐ) 翹(qiáo)楚 分(fèn)外妖嬈
C.淬(cuì)火 洗涮(shuā) 盡(jǐn)管 如履薄(báo)冰
D.福祚(zhuò) 忤(wǔ)逆 埋(mán)怨 強勁(jìnɡ)有力
2.下列各句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
A.最令人焦灼的莫過于腐敗的大肆蔓延,時刻都在消蝕著社會公正的根基,蠶食著人的良知,使人陷進對是非善惡的無休止的冷漠和麻木之中。
B.在他們筆下,可以感受到,人性與獸欲、正義與邪惡、文明與愚昧、民主與專制,無時無刻不在我們民族的所有生存領域殘酷地博殺著。
C.可自從調進了一個很有權勢的行政機關以后,原來那股子溫良恭儉讓蕩然無存,一股子沖天豪情油然沛然,無論到哪兒都是一股子所向披靡的英雄氣概。
D.想想上一個假日經濟的火爆的場面,看看這一個假日經濟的慘淡經營,這強烈的反差怎不讓商家暗然神傷?讓消費者搖頭愧嘆?
3.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運用正確的一句是( )
A.他的第一篇文章發表之后,寫作的積極性越來越高,便一發不可收拾,以至達數十篇,最后集編成冊。
B.他極有才華和能力,懂得我們的心理,而且巧舌如簧,所以新的班規總能如他所愿推行下去。
C.摩爾根的《基因論》、威廉斯的《土壤學——農作學及土壤學原理》這些人文學者都嫌艱澀難懂的書,他讀來卻甘之如飴。
D.當獲得作文大賽特等獎的張昱同學出現在頒獎現場時,面對多家電視臺的話筒,他滿
臉通紅出言無狀:“謝……謝……謝謝大家對我的厚愛。”
4.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
A.實施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關鍵是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
B.他通過一個朋友,偽造了巴黎市政廳銜頭的假公文箋,向法國5個最大的廢鐵商發出了邀請信。
C.教育部發言人說,高考作為一個選拔性考試,它所要選拔的是綜合能力最強的那些人接受高等教育。
D.《森林之歌》的攝制對于拍攝者和拍攝對象而言都是第一次:導演從沒拍過這種紀錄片,中國原始森林從沒被這么深入拍攝過。
二、語言運用。(8分)
5.閱讀下面兩則材料,回答問題。(4分)
材料1:第八次國民閱讀調查結果顯示,2011年我國18—70周歲國民的綜合閱讀率為77.1%,比2010年增加了5.1個百分點。其中,圖書閱讀率為52.3%,比2010年增加了2.2個百分點,增幅為4.4%;數字化閱讀率為32.8%,比2010年增加了8.2個百分點,增幅為33.3%。
材料2:2008年到2011年,全國有上萬家實體書店倒閉。2011年,中國最大的民營連鎖書店——光合作用書店的關門為實體書店的前景蒙上了濃重的陰影。2009年我國數字化閱讀器銷售40余萬臺,2011銷量達350萬臺,增幅為775%。
(1)從兩則材料中你得出什么樣的結論?(2分)

(2)對得出的結論你有什么看法?請簡要闡述。(2分)

6.比較下面兩段出于不同版本的畫線的文字,你認為哪個版本好些;請簡述理由。(4分)
(程乙本)一面擺好.一面又看那盒中,卻有一碗火腿鮮筍湯,忙端了放在寶玉跟前。寶玉便就桌上喝了一口,說道:“好湯!”眾人都笑道:“菩薩!能幾日沒見葷腥兒,就饞的這個樣兒。”一面說,一面端起來,輕輕用口吹著。因見芳官在側,便遞給芳官道:“你也學些伏侍,別一味傻玩傻睡。嘴兒輕著吹,別吹上唾沫星兒。”
(脂庚本)一面擺好,一面又看那盒中,卻有一碗火腿鮮筍湯,忙端了放在寶玉跟前。寶玉便就桌上喝了一口,說:“好燙!”襲人笑道:“菩薩,能幾日不見葷,饞的這樣起來。”一面說,一面忙端起輕輕用口吹。因見芳官在側,便遞與芳官,笑道:“你也學著些伏侍,別一味呆憨呆睡。口勁輕著,別吹上唾沫星兒。”

三.現代文閱讀。(29分)
(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題。(9分)
(1)大學教育的主旨,在于培育能積極推動民族進步的一代新人。“一代新人”具有領受現代文明之精神、在道德上自覺自律的獨立人格、民族關懷和社會責任感,同時又能夠在平凡的工作中發揮其個性和才華,為社會的文明發展作出腳踏實地的貢獻。因此,今天重提“知識分子”這一概念,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2)專家與知識分子這兩個概念并不重合。術業有專攻,固然是重要的,但未必就能從中形成一個知識分子的精神氣質、天下關懷的人生態度和敢于懷疑、敢為天下先的批判精神。如果大學只能培養出與社會的多元職業結構相一致的各類專家,那么,我們民族的精神存在將不再可能在一個特定的人群中獲得其自我意識和自我表達。一旦民族的所有成員都被充分融入到社會的利益體系中去,社會的良知就將失去其表達器官,民族的命運將被無聲地操縱于資本邏輯之手。
(3)大學通識教育的一個最重要的目標,就是守護知識分子代代相繼的可能性。而這個目標,在今天已被逐漸遮蔽了。對大學的教學成果和學生的學習成績的評價標準,已被納入了學分制的軌道。這是一種單純的功能主義的教學體制。要限制其弊端已經非常困難。因此,對于通識教育的培養目標和教學方法的探索,正是一條可以救治眼下的機械、呆板的學分制弊端的現實道路。
(4)年輕一代的大學生不得不在市場經濟中獲得自己的一席之地,這是十分現實的事情。但這并不意味著一定與志存高遠的人生理想相矛盾,絕不意味著他們將來僅僅是能夠謀生或得到較高收入的專業人士。真正的青春飽含生命的熱情,能夠運用思想、提出理想并且為實現理想而從事生命奮斗。
(5)守護中國只是分子的繼續存在,是理解大學推行通識教育意義的必要高度。通識教育成果與否,將對中國大學的前進和它們在全球化背景中的國際地位具有深遠的影響。
(6)一個沒有文化自覺的大學,在國際競爭中的實力,在根本上就是可疑的。如果我們更關注的只是大學的當下排名,卻遺忘了在這種排名背后的真實基礎,這將是令人感到悲哀的。任何一所大學,其國際排名的真實基礎,都在于有一個卓然自立、具備文化創造力的知識分子群體的存在,這個群體能夠為自己民族的文化發展、并僅僅因此也能為人類文明的進展作出貢獻。
7.下列對“文化自覺”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重視對通識教育培養目標和教學方法的探索。
B.重視對具有文化創造力的知識分子群體的培養。
C.注重培養大學生高遠的人生理想并激發其生命熱情。
D.注重全球化背景下的國際地位與國際競爭中的實力。
8.下列觀點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
A.大學教育的重要目標在于培養具有民族精神的知識分子而非術業有專攻的專家。
B.通識教育的價值之一在于突破單純功能主義的教學體制,力保知識分子群體的存在。
C.目前大學教育的最大問題在于偏離社會良知,導致民族命運被操縱于資本邏輯之手。
D.通識教育的推行,能夠提升中國大學的國際地位和大學生在市場經濟中的競爭力。
9.請用一句話概括本文的主旨。(3分)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題。(20分)
胡安發現了一條繩索
[秘魯]弗朗西斯科·埃斯卡特
胡安發現了一條從天上垂下來的繩索。
那條長得令人難以置信的繩索一直往上延伸,延伸,直至消失在冬日的云層里,胡安一邊看著它一邊想身邊沒有人會相信他看到的這一幕。
“這孩子太孤獨,出現幻覺了。”聽到胡安的故事,他姑姑會這么說。“應該帶他去看心理醫生!”最后她會得出這樣的結論。
于是胡安一直跑回了家,看見他爸爸正坐在門口的那段老樹干上。“有一條繩子從天上垂下來!”胡安喊道。
父親沉默地看了他一眼,好像胡安說的是一種奇怪的無法理解的方言。
胡安痛恨沒有人認真地對待這件事,然而他已經習慣了,人們總是把他當成一個小孩子,盡管他都快十歲了,在大草原上可以騎著自行車到處來去。
“爸爸,你得看看,我發現的那條繩子非常粗大,我一個人沒法把它運回家。”胡安試著用父親的語言表達,想讓他別再像平時那樣用輕蔑的表情看著自己。
“請您跟我來一下吧,爸爸,就一會兒。”胡安哀求道。
但這仍是徒勞,父親不喜歡胡安求他玩耍,就像不喜歡玩耍本身,于是那孩子決定再次消失,重新向發現那條繩索的地方跑去。
他很快又看到了它,在大草原中央,紋絲不動,風吹拂著,但那條繩索仍定定地懸在那里,并不是繃緊了,只是靜靜的。胡安看了它一會兒,又向天上望去,尋找一種解釋,但是同樣一無所獲,這時他想到直到現在他還沒有碰過那條繩索,就決定碰碰看,好證明那是真實的,而不僅僅是一種幻覺,或是海市蜃樓,就像那些在沙漠里迷路的旅行者所看到的。
胡安重新看了一下繩索,決定走過去。但因為某種原因,他又想起了摟著繩索渴死的旅行者,不敢向前走一步。考慮了幾秒鐘后,他吸了一口氣,向前邁出了第一步,然后,又一步,又一步,直到剩下不到一米的距離,他伸出胳膊,用指尖輕輕地碰了一下繩索。“很軟。”他想。
胡安決定拉一下那條繩索。他用雙手抓住繩索,使勁向下一拉,但是什么也沒發生,繩索頂住了他的全部力量,于是他決定全身吊上去,他助跑,牢牢地摟著繩索縱身一跳,就像一個九歲的人猿泰山一樣吊在了繩索上。
胡安想起了一個小孩和三顆菜豆的故事,那個小孩在他家院子里種下了三顆菜豆,最后菜豆長成了一棵巨大的爬蔓植物,一直長到了天上,那孩子順著它爬上去,在頂端發現了一座城堡,里面滿是財寶。但是真的是菜豆嗎?菜豆不會長成爬蔓植物呀,真是個奇怪的故事……
胡安學校的作業本上總是寫滿了老師的評語,說他是個非常不專心的孩子,喜歡在課堂上想入非非。現在胡安可給了所有那些老師一個理由了,在他眼前出現了一條懸空的神奇的繩索。“我應該爬上去,我得看看這是什么。”他這樣想著,開始攀著繩索向上爬。
胡安爬到了十米高的時候,就害怕得不敢繼續了,但是也沒有勇氣松開手,于是就停在了那里,不知道該怎么辦,他的小手很疼,胳膊開始顫抖,他決定慢慢地滑到地面上去,然后從家里隨便找個人來,讓他看看這條繩索。但是他剛準備動一下,就感到繩索開始下降。
突然,從很高的地方傳來一聲:砰……胡安一下子掉在了地面上,繩索開始往他身上落,好像終于從固定它的地方松開了。
繩索不停地往胡安身上落,把胡安埋在里面形成了一座小山;胡安絕望地挪動著胳膊,這時他感到繩索濕透了……他終于從里面鉆了出來,一溜煙跑回了家。
父母不想聽胡安解釋,他到家的時候天已經黑了,開始下著細雨;一頓懲罰后,他上樓回到自己的房間,透過窗戶看著雨,無法講述自己的奇遇。
雨不停地下了三天三夜,胡安的父母決定停止度假回城去;胡安無法回到發現繩索的地方了,全家人都監視著他,同時全家人都受夠了那場綿綿不絕的雨。似乎所有人都認為他是那場雨的罪魁禍首……
在繩索落地的地方,大雨形成了一個湖;隨著時間的流逝,湖帶來了植物,植物引來了動物,大草原變成了一個山谷;七十年后,那個被稱為“拉坎提亞”的山谷里的湖成了當地河鱒最多的地方。最近一次我去那里,一些東西引起了我的注意,湖里的所有小艇上只有一個人沒有在垂釣,那是一個老人,他看著沁涼的湖水,似乎在思念著什么,看了他好一會兒,我禁不住好奇心驅使,上前問他在找什么。
“我的繩索。”他回答道。 (本文有刪改)
10.分析文中畫線語句表現了胡安怎樣的心理。(3分)

11.文中插入一個小孩和三顆菜豆的故事有什么作用?(3分)

12.小說末兩段采用第一人稱“我”來敘述,有什么好處?(4分)

13.在現實世界中顯然沒有“一條從天上垂下來的繩索”, 但在小說中,這條繩索卻給人以真實感,為什么?(4分)

14.小說中的繩索具有豐富的象征意義,可作多元解讀。你如何理解文中繩索的象征意義?試加以探究。(不少于80字)(6分)

四、古詩文閱讀(共38分)
(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9題。(22分)
劉晏初為轉運使,獨領陜東諸道,陜西皆度支領之。晏有精力,多機智,變通有無,曲盡其妙。常以厚直募善走者,置遞①相望,覘報四方物價。雖遠方,不數日皆達使司。食貨輕重之權,悉制在掌握,國家獲利而天下無甚貴甚賤之憂。常以為辦集眾務在于得人故必擇通敏精悍廉勤之士而用之其場院要劇之官必盡一時之選故晏沒之后掌財賦有聲色者多晏之故吏也。晏又以為戶口滋多,則賦稅自廣,故其理財常以愛民為先。諸道各置知院官,每旬月,具州縣雨雪豐歉之狀白使司。豐則貴糴,歉則賤糶,或以谷易雜貨供官用。知院官始見不稔之端,先申,至某月須蠲免,某月須若干救助,及期,晏不俟州縣申請,即奏行之。應民之急,未嘗失時,不待其困弊、流亡、餓殍,然后賑之也。由是民得安其居業,戶口蕃息。
晏專用榷鹽法②充軍國之用。晏以為官多則民擾,故但于出鹽之鄉置鹽官,收鹽戶所煮之鹽轉鬻于商人,任其所之,自余州縣不復置官。其江嶺間去州縣遠者,轉官鹽于彼貯之。或商絕鹽貴,則減價鬻之,謂之常平鹽,官獲其利而民不乏鹽。
晏以為江、汴、河、渭,水力不同,各隨便宜,造運船,教漕卒,江船達揚州,汴船達河陰,河船達渭口,渭船達太倉,其間緣水置倉,轉相受給。自是每歲運谷或至百馀萬斛,無斗升沉覆者。船十艘為一綱③,使軍將領之,十運無失,授優勞,官其人。數運之后,無不斑白者。
晏為人勤力,事無閑劇,必于一日中決之,不使留宿,后來言財利者皆莫能及之。
【注】①遞:驛站。? ?②榷鹽法:食鹽專賣法。? ?③綱:成批運輸貨物的組織。
15.對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具州縣雨雪豐歉之狀白使司? ?? ?? ? 白:報告。
B.晏不俟州縣申請,即奏行之? ?? ?? ?俟:依靠。
C.應民之急,未嘗失時? ?? ?? ?? ? 失:丟失。
D.由是民得安其居業,戶口蕃息? ?? ? 息:休息。
1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 )(3分)
A.晏以為官多則民擾? ?? ? 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
B.故但于出鹽之鄉置鹽官? ?? ? 此所謂戰勝于朝廷
C.其江嶺間去州縣遠者? ?? ? 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D.運谷或至百馀萬斛,無斗升沉覆者? ?? 諸侯之所亡,與戰敗而亡者,其實亦百倍
17.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3分)
A.劉晏擔任漕運使時,十分重視了解經濟信息,控制各地物價,朝廷因而獲利,也不用擔心全國物價的暴漲暴跌。
B.劉晏及時了解各地歉收的情況,災情出現官員申請后他立即奏請朝廷免除賦稅,安排賑濟災民,因而使得百姓能夠安居樂業。
C.劉晏利用食鹽專賣的方式,收購鹽戶所產之鹽轉賣鹽商,雖然鹽鄉之外不再另設鹽官,但食鹽供應也能調度得當。
D.劉晏認為應依據各條河流的不同特點,因利乘便,分段漕運,建造運船,訓練漕卒,從此每年安全運送谷物有時多達百余萬斛。
18.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3分)
常以為辦集眾務在于得人故必擇通敏精悍廉勤之士而用之其場院要劇之官必盡一時之選故晏沒之后掌財賦有聲色者多晏之故吏也
19.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常以厚直募善走者,置遞相望,覘報四方物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豐則貴糴,歉則賤糶,或以谷易雜貨供官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船十艘為一綱,使軍將領之,十運無失,授優勞,官其人。(3分) ?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二)、閱讀下面兩首唐詩,回答20-21題。(6分)
塞上聽吹笛 高適 夜上受降城聞笛 李益 雪凈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 回樂峰③前沙似雪,受降城④外月如霜。 借問梅花何處落①,風吹一夜滿關山②。 不知何處吹蘆管⑤,一夜征人盡望鄉。
【注】①梅花何處落:笛曲有《梅花落》,屬于漢樂府橫吹曲。是將曲調《梅花落》拆用,嵌入“何處”兩字。②關山:這里泛指關隘山嶺。③回樂峰:唐代有回樂縣,靈州治所,在寧夏回族自治區靈武縣西南。回樂峰即當地山峰。④受降城:回樂縣的別稱。⑤蘆管:笛子。
20.詩歌按題材分有山水詩、懷古詩等,這兩首是 ,表達了 主題。(2分)
21.這兩首詩的尾句中都有“詩眼”,請你分別指出: 、 。(1分)然后任選一個詩眼,結合全詩簡要賞析該詩眼的妙處。(3分)

(三)22. 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選 5 個小題)(10分)
⑴ , ;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 (蘇軾《赤壁賦》)
⑵嗟乎! ,則足以拒秦;使秦復愛六國之人, ,誰得而族滅也?(杜牧《阿房宮賦》)
⑶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 。
又像籠著輕紗的夢。(朱自清《荷塘月色》)
⑷夫顓臾,昔者以為東蒙主, , 。何以伐為?(《季氏將伐顓臾》)
⑸ , 。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白居易《琵琶行》)
⑹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_______,_______。 (晏殊《蝶戀花》)
五、作文。
23.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60分+3分卷面,共63分)
周恩來總理是一位極具風度的外交家。在一次會見中,周總理接待了一位從一個國力比中國要強盛得多的國家而來的領導人。在見面時,那位領導人竟然戴著手套,主動要求與周總理握手。總理并沒有回避,也沒有多言,而是應客人的要求,與對方握了手。正當那位領導人得意洋洋地認為,在中國的土地上成功地侮辱了中國的領導人時,周總理則不慌不忙地向身邊的隨從要了一條潔白的手帕,輕輕地擦拭著剛才握手的那只手,然后,當著那位領導人的面,將手帕丟進了垃圾箱。周圍的人,無不為總理這得體而又強有力的回擊叫好。 ??? 尊重的故事還有很多,無論是為己還是為國,尊重都是一個人的最基本素質,也是最重要的素質。因為,尊重別人的同時,也為自己贏得了尊重。
請以“尊重”為話題,寫一篇作文。
注意:1、角度自選,立意自定,題目自擬 2、除詩歌外,文體不限 3、不少于800字 4、不得抄襲和套作。
2012-2013學年度第一學期期中考試
[高三][語文]參考答案
6、答案:(1)數字化閱讀比率高,增幅大;實體書店受到沖擊。(2分)
(2)觀點一:數字化閱讀方式是時代發展、科技進步的結果,方便快捷,信息量大,降低了閱讀成本,有利于全民閱讀的形成。觀點二:圖書閱讀是一種文化傳承,有利于涵詠品味,閱讀質量高,有利于文化氛圍的營造。(2分)(言之成理即可)
答:脂庚本好些。第一:如果作“好湯”,文理未嘗不通;但不過一碗火腿筍湯罷了,寶玉又何必說好湯。從下文看,細細地描寫吹那湯,可見這碗湯很燙。若不燙,又何必這樣你吹我吹的呢?“好燙”更好。再則說,要形容嘴饞,必須說“好湯”,則“好燙”又未嘗不形容嘴饞?且更覺形象化。第二:“眾人都笑道”不妥。下文有“一面說”乃承上之詞,當然還是指眾人,那么“一面說,一面端起”是誰端起呢?輕輕地用口吹又是誰吹?教訓芳官的一番話又是誰教訓呢?而脂庚本作“襲人笑道”則合情合理。以襲人平日的地位,自不妨對寶玉略致嘲笑;她自然地拿起湯來吹亦與其身份相合;她把湯遞給芳官,教她怎么吹,也合其行為性格身份。
9.【答案】大學應重視通識教育,培養“文化自覺” 【解析】文章共三個內容要點:大學教育的主旨(1-2段)、手段(3段)及其意義(4-6段)。據此,不難概括出作者的觀點。
10.(3分)表現了胡安謹慎膽怯,但又克制不住好奇的心理。寫出“謹慎膽怯”(答“猶豫恐懼”也可)給2分,寫出“克制不住好奇”給1分。
11.(3分)進一步表現胡安喜愛幻想的性格;為胡安決定爬上繩索的行為提供動因;使情節具有起伏,搖曳多姿。寫出一點給1分。
16.C(A項“則”都是連詞,表承接,譯為“就”;B項“于”都是介詞,譯為“在”; C項第一個“其”是代詞,譯為“那,那些”,第二個“其”是助詞,起調節音節的作用,可不譯;D項兩個“者”都譯為“……的”。)
17.B(劉晏預先奏請朝廷,而非災情出現官員申請后奏請朝廷。)
18.常以為辦集眾務在于得人/故必擇通敏精悍廉勤之士而用之/其場院要劇之官/必盡一時之選/故晏沒之后/掌財賦有聲色者/多晏之故吏也。
19.(1)常拿優厚的報酬招募善于奔走的人,并設置驛站遠近相望,來打探并報告各地的物價。
(2)豐收時就用高價收購糧食,歉收時就用低價賣出糧食,或者用糧食交換其他各種貨物供給官府使用。
(3)將十艘船編為一綱,讓軍將帶領著,運送十次未出現閃失,就給予優厚的慰勞,讓此人做官。
【參考譯文】
劉晏最初擔任轉運使時,只主管陜東各道,陜西各道全由度支主管。到了后期,劉晏兼管度支,但不久便被罷官。
劉晏精力充沛,機智過人,善于靈活地處理多變的事情,辦得恰到好處。他常以優厚的待遇招募善于奔走的人,并設置了前后相望的驛站,以探測和上報各地物價。雖偏遠之地,不出幾天,也都能報到轉運使司來。他把錢糧方面孰輕孰重的權變,全部控制在手中,朝廷因此獲利,而民間也沒有物價暴漲暴跌的憂慮。他常主張:“要想辦理好各項事務,關鍵在于用人得當。所以,必須選擇通達敏捷、精明強干、廉潔勤勉的人,對他們加以任用。至于考核簿籍文書,支付錢糧等項工作,是一定要委派讀書人去做的;而吏人只能書寫公文,不應隨便講話。”他又常說:“讀書人陷于貪贓受賄,就會被時世所拋棄;因此看待名聲重于財利,所以他們大多清廉自修;吏人即使廉潔自守,最終還是不能顯貴榮華,因此看待財利重于名聲,所以他們大多貪污受賄。"然而,只有劉晏才能實行這些主張,別人效法劉晏,到頭來還是趕不上劉晏。劉晏的屬官即使身在數千里以外,奉行劉晏的教令還是和劉晏在面前一樣,講話辦事,都不敢欺騙說謊。當時,有些權貴人物將親朋故舊囑托給劉晏,劉晏也應承他們,領取薪俸的多少,升遷官階的快慢,都符合他們的意愿,但是劉晏從不讓他們親理職事。他所管轄的場院等處,凡是擔任要職、處理繁難事務的官員,必定是當時選拔出來的得力人員,所以,在劉晏去世之后,掌管財賦的有名人物,多數是劉晏舊日的屬下。

劉晏專門設置了食鹽專賣法來籌集軍隊和國家費用。劉晏認為,官吏多了,百姓就會受到干擾,所以他只在產鹽地設置鹽官,收購鹽戶所煮成的食鹽,轉賣給商人,聽憑商人自行買賣,在產鹽地以外的州縣不再設置鹽官。對于長江五嶺間距離產鹽地遙遠的地方,便將官鹽轉運到那里貯存。有時鹽商斷絕,鹽價上漲,便降低鹽價出賣,號稱常平鹽,官方得到了鹽產專營的利益,而百姓也不缺少食鹽。
劉晏在揚子設置十處船場造船,每制船一艘,給錢一千緡。有人說,“造一艘船的費用實際還用不了一半,白白浪費的錢財太多了。”劉晏說:“不是這樣。辦大事,當然不可吝惜小費用,辦一切事情都要有長遠的考慮。現在船場才開始設置,辦事的人很多,應該首先讓這些人的私人用度不困窘,他們為官家制造的物件就會堅固牢靠了。如果急于同這些人不厭煩細地計較分文,怎么能夠長久地實行下去呢?他日一定會有嫌我所付給的工錢多便減少工錢的人,減少費用在半數以下還是可以的,超過此數,漕運就不能維持了。”此后五十年,有關部門果然將工錢減去一半。及至咸通年間,有關部門計算費甩支給工錢,造船者不再有余利可圖,造出的船只愈發單薄脆弱,容易毀壞,漕運于是廢止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常山县| 遂平县| 舞阳县| 武清区| 迭部县| 江门市| 河间市| 秦安县| 千阳县| 关岭| 团风县| 建瓯市| 凤凰县| 砚山县| 沾益县| 内乡县| 神木县| 龙游县| 望谟县| 宜都市| 明水县| 嘉义市| 曲阜市| 平顺县| 灌云县| 花莲市| 汽车| 九江市| 凌海市| 陆丰市| 东平县| 延吉市| 宾川县| 孝感市| 锡林浩特市| 百色市| 威海市| 金华市| 建阳市| 嘉黎县| 汕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