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選擇性必修二第1課 從食物采集到食物生產一、人類早期的生產與生活1、遠古人類的生活:遠古時期的人類過著怎樣的生活?遠古時期,人們從事采集和漁獵,在一定的地域內過著遷徙的生活。(主要活動是女性來完成)2、原始農牧業的出現:原始的農耕和畜牧大約在何時出現?原始農業主要興起于哪些地區?原始農業的興起有何意義?畜牧業是怎樣產生的?(1)出現時間:約1萬年前,原始的農耕和畜牧出現,成為人類獲取食物的主要手段。(人類從食物采集者轉變為食物生產者)(2)原始農業興起:從世界范圍看,農業主要起源于東亞、西亞和中美洲。(3)原始農業興起的意義:①是人類經濟和社會生活上的第一次革命。人類開始從食物采集者轉變為食物生產者。②促進了生活和生產方式的變化。人類從遷徒過渡到定居,從臨時窩棚到長期住所,并逐漸形成聚落。開始出現手工業勞動,文化藝術獲得發展。③推動了科學技術的發展。天文歷法、數學和其他學科逐漸發展。(4)畜牧業的產生:畜牧業是在狩獵的基礎上,隨著農業和定居而產生的。地域 農業 畜牧業東亞中國 種植水稻和粟,栽培白菜和芥菜等 河姆渡居民飼養豬和狗西亞 種植大麥、小麥 飼養山羊和綿羊美洲 種植玉米、甘薯和馬鈴薯 印第安人馴化了駱馬、羊駝和火雞(不同地區,由于生存環境的不同,食物生產與社會生活也各不相同,不同地區的居民,培育或引進了適合本地區的農作物和家畜)二、不同地區的食物生產與社會生活1、大河文明:(主要是說的四大文明古國)分別說明古巴比倫王國、古埃及、古代中國人民的生產與社會生活狀況。(1)西亞兩河流域,古巴比倫王國:王室、神廟和貴族占有大量土地,或出租給佃戶,或合伙經營。(2)尼羅河流域,古埃及:土地主要由王室和神廟占有,尼羅河為發展農業提供了條件。以尼羅河為中心的農業體系決定了古埃及的命運,崇拜尼羅河和太陽神,成為埃及人宗教信仰的核心內容。(3)黃河流域、長江流域,古代中國:分為北方粟麥農業區和南方稻作農業區。鐵犁牛耕的出現,極大地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由集體耕作到以家庭為基本單位的個體經營。 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男耕女織。長期推行重農抑商政策,重視修建水利工程,形成精耕細作的農業技術體系。2、海洋文明:(主要是指愛琴海地區,古希臘、羅馬的文明)說明古希臘人民的生產與社會生活狀況。主要種植從西亞傳入的大麥和小麥。實行谷物與蔬菜輪作,建立果園,從事農產品加工。城邦公民占有土地,農業中普遍使用奴隸勞動。3、失落的文明:(主要是指美洲的瑪雅、印加、阿茲特克三大文明)說出古代美洲的主要居民和他們的生活狀況。主要居民是印第安人;阿茲特克人的土地有貴族私有,還有村社公有土地。他們發明了“浮動園地”,擴大了耕地面積。(是一些在湖底叢生的雜草上鋪墊湖土、由生長的雜草固定在湖底的浮島。“浮動園地”使阿茲特克人的人口和財富劇增。)。三、生產關系的變化:(注意兩點)1、男女地位的變化:農業和畜牧業產生以后,男女地位發生了怎樣的變化?農業和畜牧業產生以后,男子開始在生產中占據主導地位。婦女以家務勞動和家庭副業為主,女子在農業生產中逐漸退居從屬地位。2、國家的產生:國家是怎樣產生的?生產力發展——剩余產品出現——私有制產生——貧富分化加劇——階級產生——國家形成。(為了調節階級之間的利益沖突,需要一個強制機關,國家應運而生;國家產生的根本原因是生產力的發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當前文檔不提供在線查看服務,請下載使用!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