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四川省成都外國語學校2012-2013學年高一上期期中考試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四川省成都外國語學校2012-2013學年高一上期期中考試

資源簡介

成都外國語學校2012—2013學年度上期期中考試
高一化學試卷
命題人:范小薇 審題人:張文忠 試卷負責人:張文忠
注意事項:
1、本試卷分Ⅰ卷(選擇題)和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
2、本堂考試90分鐘,滿分100分。
3、答題前,考生務必先將自己的姓名、學號填寫在答卷上,并使用2B鉛筆填涂。
4、考試結束后,將答題卷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 -1 C-12 N-14 O-16 Na-23 Al-27 S-32 Cl-35.5 Cu-64 Ba-137
第Ⅰ卷
一、選擇題(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2分/個)
1、用下圖表示的一些物質或概念之間的從屬或包含關系中不正確的是
X
Y
Z
A
含氧酸

化合物
B
膠體
分散系
混合物
C
電解質
化合物
純凈物
D
置換反應
氧化還原反應
離子反應
2.科學的分類方法可提高學習效率,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列分類標準合理的是
①根據氧化物的元素組成將氧化物分為金屬氧化物和非金屬氧化物②根據反應中是否有電子轉移將化學反應分為氧化還原反應和非氧化還原反應 ③根據分散系是否有丁達爾效應來區分溶液、膠體 ④根據物質溶于水或熔化狀態是否導電分為電解質和非電解質
A.①②④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下列各組的兩種物質在溶液中的反應,可用同一離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A.Cu(OH)2與鹽酸,Cu(OH)2與醋酸
B.BaCl2溶液與Na2SO4溶液,Ba(OH)2溶液與H2SO4溶液
C.NaHCO3溶液與NaHSO4溶液,NaHCO3溶液與鹽酸
D.石灰石與稀硝酸反應,生石灰與稀鹽酸
4、以下實驗裝置一般不用于分離物質的是
5.在電解質溶液的導電性實驗(裝置如圖所示)中,若向某一電解質溶液中逐滴加入另一溶液時,則燈泡由亮變暗,至熄滅后又逐漸變亮的是
A.鹽酸中逐滴加入氫氧化鈉溶液
B.硫酸銅溶液中逐滴加入氫氧化鋇溶液
C.硫酸中逐滴加入氨水
D.鹽酸中逐滴加入硝酸銀溶液
6.設NA為阿伏加德羅常數的數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1 mol Fe2+被足量的H2O2溶液氧化,轉移2NA個電子
B.1 L 0.1 mol·L-1氨水含有0.1NA個OH-
C.1molFeCl3與沸水反應生成NA個Fe(OH)3膠粒
D.常溫下,23 g NO2含有NA個氧原子
7.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1 L水中溶解了58.5 g NaCl,該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為1 mol·L-1
B.從1 L 2 mol·L-1的H2SO4溶液中取出0.5 L,該溶液的濃度為1 mol·L-1
C.配制500 mL 0.5 mol·L-1的CuSO4溶液,需62.5 g膽礬
D.中和100 mL 1 mol·L-1的H2SO4溶液,需NaOH 4 g
8、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同溫同壓下,相同數目的分子必具有相同的體積
B.等質量的O2和H2的物質的量之比為16∶1
C.不同的氣體若體積不等,則它們所含的分子數一定不等
D.同溫同體積下,兩種氣體的物質的量之比等于壓強之比
9.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元素的單質一定由氧化或還原該元素的化合物制得
B.在化學反應中,得電子越多的氧化劑,其氧化性就越強
C.陽離子只能得到電子被還原,陰離子只能失去電子被氧化
D.含有最高價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具有很強的氧化性
10.下列反應中必須加入還原劑才能進行的是
A.H2O→H2 B.Zn→ Zn2+  C.Fe3+→Fe D.CuO→CuCl2
11.從海水中提取溴有如下反應:5NaBr+NaBrO3+3H2SO4=3Br2+Na2SO4+3H2O,與該反應在氧化還原反應原理上最相似的是
A.2NaBr+Cl2=2NaCl+Br2 B.AlCl3+3NaAlO2+6H2O=4Al(OH)3↓+3NaCl
C.2H2S+SO2=2H2O+3S↓ D.3NO2 + H2O = 2HNO3 + NO
12、根據中學對電解質、非電解質的定義判斷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雖然石墨有較好的導電性,但它屬于非電解質
B.實驗測定NH3、CO2的水溶液均能導電,所以NH3、CO2均是電解質
C.實驗測定液態HCl、固體NaCl均不能導電,所以HCl、NaCl均是非電解質
D.蔗糖(純凈物)在水溶液或熔融狀態下均不能導電,所以蔗糖屬于非電解質
13、 下列化學方程式中電子轉移不正確的是
14.xR2++yH++O2 === mR3++nH2O中,對m和R3+判斷正確的是
A.m=4,R3+是還原產物 B.2m=y,R2+是氧化劑
C.m=4,R3+是氧化產物 D.m=,R2+是還原劑
15.下列離子方程式中正確的是
A.H2SO4與Ba(OH)2溶液反應:Ba2++OH-+H++SO===BaSO4↓+H2O
B.向NaOH溶液中滴入少量Ca(HCO3)2溶液:Ca2++HCO+OH-===CaCO3↓+H2O
C.Na2CO3溶液中通入CO2:CO+CO2+H2O===2HCO
D.CH3COOH溶液與NaOH溶液反應:H++OH-===H2O
16、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若加入OH-就有沉淀析出,若加入H+就能放出氣體的是
A.Mg2+、Na+、Cl-、CO32-  B.Ba2+、K+、OH-、NO3-
C.H+、Al3+、NH4+、SO42- D.Na+、Ca2+、Cl-、HCO3-
17.下列各組微粒中,在一定條件下均可以作氧化劑的是
A.Fe、H2O、CO2 B.Fe3+、MnO、NO
C.Cl2、HClO、Mg D.ClO-、Cl-、Ag+
18.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蒸餾實驗中為了溫度測量準確,溫度計的水銀球應伸入液面以下
B.標準狀況下,2.24LCCl4中所含CCl4分子的物質的量大于0.1mol
C.選擇萃取劑將碘水中的碘萃取出來,這種萃取劑必須是不溶于
水且密度比水小
D.裝運濃硫酸的包裝箱應貼的圖標為(如右圖)
19.M(NO3)2熱分解化學方程式為:2M(NO3)22MO+4NO2↑+O2↑,加熱29.6g M(NO3)2使其完全分解,在標準狀況下收集11200mL的氣體,那么M的摩爾質量是
A.24g/mol B.40g/mol C.64g/mol D.65g/mol
20、有下列三個反應:
①Cl2+FeI2===FeCl2+I2 ②2Fe2++Br2===2Fe3++2Br-
③Co2O3+6HCl===2CoCl2+Cl2↑+3H2O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①②③中的氧化產物分別是I2、Fe3+、CoCl2
B.根據以上方程式可以得到氧化性Cl2>Fe3+>Co2O3
C.可以推理得到Cl2+FeBr2===FeCl2+Br2
D.在反應③中當1 mol Co2O3參加反應時,2 mol HCl被氧化
二、選擇題(每題1-2個答案,全對2分,有錯選0分,只選一個且正確1分)
21、亞硝酸(HNO2)既可作氧化劑又可作還原劑,當它在反應中作氧化劑時,可能生成的產物是
A. N2 B. N2O3 C. NH3 D. NO2
22、下列表示對應化學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正確的是
A.用KIO3氧化酸性溶液中的KI:5I-+IO3-+3H2O=3I 2+6OH-
B.向NH4HCO3溶液中加過量NaOH溶液并加熱:NH4++2OH-+HCO3-NH3↑+CO32-+2H2O
C.將過量二氧化碳氣體入冷氨水中:CO2+NH3·H2O=HCO3-+NH4+
D.用稀硝酸洗滌試管內壁的銀單質:Ag+2H++NO3-=Ag++NO↑+H2O
23.制印刷電路時常用氯化鐵溶液作為“腐蝕液”,發生反應2FeCl3+Cu====2FeCl2+CuCl2。FeCl3溶液跟鐵粉也能反應2FeCl3+Fe====3FeCl2。向盛有氯化鐵溶液的燒杯中同時加入鐵粉和銅粉,反應結束后,下列結果不可能出現的是
A.燒杯中有銅無鐵 B.燒杯中有鐵無銅
C.燒杯中鐵、銅都有 D.燒杯中鐵、銅都無
24.某金屬的硝酸鹽受熱分解生成NO2、O2和該金屬的氧化物。已知NO2和O2的分子個數比為8∶1,則在分解過程中該金屬的化合價將
A.無法確定 B.升高 C.不變 D.降低
25、在NaCl和Na2SO4的混合液中,當Cl—的物質的量濃度是Na+的物質的量濃度的0.6倍時,下列敘述正確的
A.溶液中可能含有0.5mol Na2SO4和1.5molNaCl
B.SO42-離子和Cl-離子的物質的量之和等于Na+的物質的量
C.SO42-所帶的電荷數是Na+所帶的電荷數的3/5倍
D.Na2SO4和NaCl物質的量濃度之比為1:3
第II卷
26、(20分)現有下列物質:①NaCO3?10H2O晶體 ②銅 ③氯化氫 ④CO2 ⑤NaHSO4 固體 ⑥Ba(OH)2 固體 ⑦紅褐色的氫氧化鐵液體 ⑧氨水 ⑨稀硝酸 ⑩熔化的Al2(SO4)3
(1)按物質的分類方法填寫表格的空白處:(填編號)
分類標準
能導電的物質
電解質
非電解質
屬于該類的物質
(2)上述物質中有物質之間可發生離子反應:H++OH-H2O,寫出一個該離子反應對應的化學方程式 。
(3)⑩在水中的電離方程式為 ,17.1g⑩溶于水配成250mL溶液, SO42-的物質的量濃度為 。
(4)區別⑦和⑨的方法是?? ,將⑨滴加到⑦中至過量的實驗現象是??????
(5)②與⑨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KMnO4 + 16HCl ══ 2KCl+2MnCl2+5Cl2↑+ 8H2O
上述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還原產物是?????(填化學式)。
體現的鹽酸的性質有 ,?標況下生成3.36LCl2,轉移電子的數目約為 ,被還原的鹽酸的物質的量為????。
(6)向⑧中通入③至恰好完全反應,則⑧的導電能力的變化為?????????????
(7)將⑥的溶液滴加到⑤的溶液中至恰好沉淀為止時的離子方程式為 。
(8)用① 配制450mL 0.1 mol/L Na2CO3溶液,請回答下列問題:
a應用托盤天平稱取Na2CO3·10H2O晶體______g。
b配制Na2CO3溶液時需用的主要儀器有托盤天平、燒杯、藥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實驗中下列情況會使所配溶液濃度偏低的是________
A.加水時超過刻度線 B.洗滌液未移入容量瓶
C.容量瓶內壁附有水珠而未干燥 D.定容時俯視刻度線
27、氧化還原反應在生產和生活中使用非常廣泛。
I(4分)、一個體重50 kg的健康人含鐵2 g,這2 g鐵在人體中不是以金屬單質的形式存在,而是以Fe2+和Fe3+的形式存在。亞鐵離子易被吸收,給貧血者補充鐵時,應給予含亞鐵離子的亞鐵鹽,如硫酸亞鐵。服用維生素C,可使食物中的鐵離子還原成亞鐵離子,有利于鐵的吸收。
(1)以下為常見的鐵元素的幾種微粒,其中既有氧化性又有還原性的是__________。
A. Fe  B. Fe2+  C. Fe3+
(2)工業鹽的主要成分是NaNO2,以前有許多起因誤食NaNO2而中毒的事件,其原因是NaNO2把人體內的Fe2+轉化為Fe3+而失去與O2結合的能力,這說明NaNO2具有________性。下列也能實現這種轉化的物質是________。
A. Cl2  B. O2  C. FeCl3  D.濃硫酸
(3)工業鹽中毒后,可服用維生素C來緩解中毒狀況,這說明維生素C具有________性。
II(8分)、某反應中反應物與生成物有:AsH3、H2SO4、KBrO3、K2SO4、H3AsO4、H2O和一種未知物質X。(As——砷)
(1)已知KBrO3中的溴元素在反應中得到電子,則該反應的還原劑是 。
(2)已知0.2molKBrO3在反應中得到1mol電子生成X,則X中Br的化合價為 。
(3)根據上述反應可推知 。
a.氧化性: b.氧化性:
c.還原性: d.還原性:
(4)將氧化劑和還原劑的化學式及其配平后的系數填入下列方框中,并用單線橋法標出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目:
28.I(6分) 將MgCl2溶液加入NaOH和Na2CO3的混合溶液中,溶液中的離子反應如下:先發生Mg2++2OH-===Mg(OH)2↓,后發生Mg2++CO===MgCO3↓;經查溶解度表得知, Mg(OH)2的溶解度小于MgCO3的溶解度。在溶解度表中有這樣一組數據,表示四種物質在水中、液氨中的溶解度(g溶質/100 g溶劑),如下表:
  溶質
溶劑  
AgNO3
Ba(NO3)2
AgCl
BaCl2

170
9.3
1.5×10-4
33.3
液氨
86
97.2
0.8
0
(1)分別是1.0 mol· L-1的Ag+、Ba2+、NO和Cl-在水中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別是0.50 mol· L-1的以上四種離子在液氨中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6分)、某100mL溶液中含有的部分離子濃度大小如圖所示,該溶液可能還含有
Fe3+、Ba2+、K+、OH-、NO3-、、。為了進一步確認,對該溶液進行實驗檢測:
①仔細觀察,該溶液呈無色、透明、均一狀態。
②向100mL溶液中滴入稀硫酸,有23.3g白色沉淀產生,再加稀硝酸,白色沉淀不消失。回答下列問題:由此可知,除了含有Na+、Mg2+、Cl-外,該溶液中肯定還含有的離子及其物質的量濃度為___________,肯定沒有的離子是___________,可能含有的離子是___________。
III(6分).試樣X由氧化亞鐵和氧化銅組成。取質量相等的兩份試樣進行下圖所示實驗:

(1)寫出步驟③發生的全部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2)若Y和Z充分反應,生成的不溶物的質量是m,則每份試樣X中氧化銅的質量為 (用m表示)。
成都外國語學校2012—2013學年度上期期中考試
高一化學試卷答案
第I卷
一、單選題(每題2分)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C
D
B
D
C
D
D
C
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D
D
C
C
D
B
B
A
D
二、不定項選擇(每題2分)
題號
21
22
23
24
25
答案
AC
BC
B
B
AD
第II卷
26、(20分 每空1分)(1)②⑦⑧⑨⑩ ①③⑤⑥⑩ ④
(2)Ba(OH)2+2HNO3=Ba(NO3)2+2H2O或Ba(OH)2+2HCl=BaCl2+2H2O
(3)Al2(SO4)3= 2Al3++3SO42-, 0.6mol/L。
(4)丁達爾效應 先產生紅褐色沉淀,后沉淀溶解
(5) 2MnO4- + 16H++10Cl- ══2Mn2++5Cl2↑+ 8H2O
MnCl2 酸性和還原性 1.806×1023 0.3mol
(6)由弱變強
(7)Ba2++OH-+H++SO===BaSO4↓+H2O
(8)14.3  500 mL容量瓶 玻璃棒 膠頭滴管  AB
27 I (4分) (1)B (2)氧化;A、B、D (3)還原 
II(8分)(1)AsH3 (2) 0 (3) a c
28 (6分) I (1)Ag++Cl-===AgCl↓, Ba2++2NO===Ba(NO3)2↓
(2)Ba2++2Cl-===BaCl2↓
II (6分) Ba2+ 1 mol /L NO3- ≥1 mol /L Fe3+、OH-、、
K+
III (6分)(1)Fe+2H+===Fe2++H2↑Fe+Cu2+===Cu+Fe2+ (2)m

成都外國語學校2012—2013學年度上期期中考試
高 一 歷 史 試 卷
命題人:鄭運春 審題人:高潤峰 張天婷 試卷負責人:譚君
注意事項:
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
本堂考試90分鐘,滿分100分。
答題前,考生務必先將自己的姓名、學號填寫在答題卷上,并使用2B鉛筆填涂。
考試結束后,將答題卷交回。
第Ⅰ卷(選擇題,共48分)
一、選擇題:每小題1.5分,共48分。在所給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正確的。
1.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是
①神權與王權相結合 ②皇權至上和中央集權
③以血緣關系為紐帶形成國家政治結構 ④最高執政集團尚未實現權力的高度集中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史記》中有西周時重要諸侯國受封的記載,其中《楚世家》寫到:“楚之先祖出自帝顓頊高陽。高陽者,黃帝之孫……”。西周分封先代帝王后裔的主要目的是
A.獎勵其功勛 B.利用先代帝王的名望,維護社會的穩定
C.維護周王室的特權地位 D.保護貴族的高貴血統
3.假設甲、乙、丙、丁四位同學回到商周時期,請判斷哪位同學被封為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
A.甲同學成為商朝末年的貴族,帶兵抵抗周部落進攻
B.乙同學做了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
C.丙同學帶兵攻打商紂王,立下汗馬功勞
D.丁同學成了西周王族成員,整日無所事事
4.西周宗法制度的特點是
A.血緣紐帶同政治關系相結合 B.淡化了“國”和“家”的結合
C.大宗、小宗政治待遇相同 D.廢除了“世卿世祿"特權
5.秦滅六國實現統一的根本原因是
A.商鞅變法比較徹底,秦在七國中實力最強
B.秦在統一過程中采取了遠交近攻的正確策略
C.統一條件成熟,順應了歷史發展的潮流
D.秦王的雄才大略和將領的英勇善戰
6.著名史學家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道:“始皇帝幸梁山宮,從山上見丞相車騎眾,弗善也。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后損車騎。始皇怒日:‘此中人泄吾語。’案問莫服。當是時,詔捕諸時在旁者,皆殺之。”下列能說明該材料的是 ①秦朝時相權已經嚴重威脅到皇權 ②秦朝時期監察機構趨向完善
③皇權的獨斷性、隨意性、殘酷性 ④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下的暴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唐朝疏議》是我國歷史上保留下來的一部最早、最完整的封建法典和注疏。唐高宗時,大臣長孫無忌等撰寫《唐朝疏議》三十卷解釋律令條文,通行天下。它頒布前,需要通過程序排列正確的是
①尚書省 ②中書省 ③門下省 ④刑部
A.③②①④ B.①③④② C.②①③④ D.②③①④
8.兩漢的察舉制和隋唐的科舉制都適應了封建君主專制的需要,主要是因為
A.打擊了士族門閥勢力 B.注重了官吏的品德
C.實現了選賢任能 D.君主控制了用人權
9. 下列措施中,使專制皇權得到不斷加強的是
①三省六部制的建立 ②丞相制度的廢除
③“中朝”“外朝”的形成 ④清朝軍機處的設置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0.有網友發表帖子討論科舉制時說:“自秦以來,科舉興于世,始以八股為試,學子徹夜秉讀。然科舉追求功祿,令學子神經麻木,豈真學識耶?”對該帖最恰當的評價是
A.對科舉制的評價是完全正確的 B.僅從追求功祿評價科舉制是片面的
C.關于科舉制的史實和評價都有問題 D.關于科舉制和八股取士產生的時間都有錯誤
元朝實行行省制度產生的最深遠的影響是 A.奠定了后代行政區域劃分的基礎???? B.擴大了元朝的政治版圖 C.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管轄?? D.促進了各地區經濟文化的交流和民族融合
我國古代丞相一職的設立與廢除主要體現了
A.封建專制統治的需要 B.相權威脅皇權
C.國家統一的需要 D.權利的相互制約
13.明史專家吳晗在《朱元璋》一書中曾這樣描述我國古代的君臣關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論道的說法……到宋朝便不然了。從太祖開始,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無坐處, 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許坐,站著都不行,得跪著說話了”。君臣關系由坐而站而跪,說明中國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變的重要特點是
A.中央對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強 B.皇權日益加強,相權日益削弱
C.內閣制度日漸成熟 D.丞相權力日益被分割
14.關于清朝軍機處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是中央最高行政決策機構?????????? B.皇帝挑選親信重臣擔任軍機大臣 C.軍機大臣只是跪受筆錄????????????? D.軍機處的設立者是雍正帝
15.鴉片戰爭發生的根本和深刻的歷史原因是
A.中國禁煙運動的偉大勝利 B.清朝政府堅持閉關鎖國的傳統政策
C.英國要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 D.英國工業革命的進行急于擴大市場
16.廣東人民有著反抗侵略保衛國家獨立尊嚴的優良革命傳統,近代史上中國人民第一次自發的反侵略斗爭就爆發在
A.虎門 B.廣州 C.汕頭 D.惠州
17. 新疆有一座紀念晚清名臣的祠堂,門前懸掛一副楹聯:“提挈自東西……十年戎馬書生老;指揮定中外……萬里寒鴉相國寺。”它頌揚的是
A.曾國藩 B.左宗棠 C.李鴻章 D.張之洞
18.19世紀晚期,一份西方國家的外交文件中提到:“中國現行之關稅,對于一切所謂‘勢力范圍’內之口岸裝卸之一切貨物,無論屬何國,均為適用。”這段話的真實含義是
A.維護中國的關稅統一 B.反對劃分勢力范圍
C.提出協定關稅制度 D.要求“門戶開放、機會均等”
19.“沉沉酣睡我中華,哪知愛國即愛家。國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 該詩產生的社會背景和主題是
①19世紀末中國遭受帝國主義瓜分 ②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的情勢
③號召人們認清形勢,迅速行動起來 ④號召人們拯救民族于危亡之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0.義和團運動的直接作用是
A.打擊了清政府的反動統治,加速了它的滅亡
B.暴露了清政府的賣國本質,促進了人民的覺醒
C.粉碎了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狂妄計劃
D.促進了資產階級改革團體的建立
21.某歷史檔案館文檔記載:“中國共產黨及各地根據地政權承認國民政府頒布的憲法法律的效力,根據地的法令以上述憲法法律的基本原則為依據,并根據各根據地的特殊情形予以制定。”導致這兩種法律制度的并存,反映了
A.國共黨內合作方式的要求 B.中共建立人民民主政權的愿望
C.國共合作抗日政策的實現 D.國民黨迫于國內和平的壓力
22.在抗日戰爭中,國共兩黨的合作主要體現在
 A.統一領導全國抗戰 B.抗日戰場相互配合
 C.兩黨軍隊避免沖突 D.發動群眾一致抗日
23.1938年在抗日名將抗李宗仁的指揮下,殲滅了日軍精銳部隊肌谷、板垣師團的主力兩
萬多人,取得了抗戰以來最大的軍事勝利是:
A.平型關大捷 B.臺兒莊大捷 C.淞滬會戰 D.棗宜會戰
24.馬克思指出,鴉片不曾產生催眠的作用,而倒產生了驚醒作用,歷史的發展好像首先要麻醉這個國家的人民,然后才可能把他們從原來的麻木狀態喚醒似的。馬克思所說的“喚醒”主要是指
A.鴉片戰爭期間的愛國官兵抗英斗爭 B.林則徐領導的禁煙運動
C.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運動 D.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
25.1853年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國頒布《太平禮制》,規定:“貴賤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這表明
A.太平天國政權已經不能代表農民的利益 B.太平天國領導人沒有擺脫封建傳統觀念的影響
C.洪秀全已成為封建地主階級的代理人 D.洪秀全力求完善農民政權的法律制度
26.某年出版的日本報紙,關于中國事件的報道,使用了下列小標題:“點燃革命之火”,“武漢的形勢”,“排滿興漢宣言”,“列強的態度”等。這些文章集中報道的可能是
A.太平天國運動 B.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C.中日甲午戰爭 D.辛亥革命
27.1912年3月頒布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規定:“中華民國之主權屬于國民全體。”這句話從根本上顛覆了的觀念是
A.“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B.“民者,國之本也;國者,君之本也”
C.“君主以天下之利盡歸于己,以天下之害盡歸于人”
D.“天下之治亂,不在一姓之興亡,而在萬民之憂樂”
28.有人認為:“民國成立后,國家自國家,社會自社會。”這一觀點的意思是
A.辛亥革命成果被袁世凱竊取 B.民主思想未對民眾產生影響
C.傳統社會沒有得到根本改造 D.各省對共和政體并不認同
29.一位五四運動的參與者回憶說:“被捕的學生初由各地警察送到各警察分所,而那些學生就在各分局分所對著看守警察演講起來,學生“垂淚而道”,警察亦大都“掩面而泣”。這說明五四運動
A.是一次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運動 B.青年學生在運動中起了主力軍的作用
C.啟導了廣大人民的覺悟 D.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
30.美國一位歷史學家說:“共產黨的大多數領導人被蔣介石殺害,但也有些人逃進了華南山區。他們的領導人之一是毛澤東,毛澤東無視莫斯科的第三國際,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材料中“新的革命策略”指
A.開展武裝起義的策略 B.采用農村包圍城市的策略
C.實行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 D.遵義會議上取得領導地位
31.從社會發展的角度看,太平天國運動、辛亥革命和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相同點在于
A.推動民主化進程 B.關注解決民生問題 C.明確提出反帝主張 D.宣布平均分配土地
32.某歷史學習小組在研究性學習中搜集到下列口號:“打倒列強,除軍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停止內戰,一致抗日”“將革命進行到底”。它們所反映的歷史主題是
A.工農武裝割據 B.新民主主義革命 C.抗擊外來侵略 D.推翻國民政府

第Ⅱ卷(非選擇題,共52分)
二、非選擇題:第33題18分,第34題21分,第35題13分。共52分。
33.閱讀下列材料:(18分)
材料一 秦武王二年(公元前309年)始置左、右丞相,佐助君主處理國家軍政要務。贏政統一全國后,設置“三公”。其中御史大夫職位相對低而權限重,太尉一職虛有其位而無實人。
材料二 以天下之廣、四海之眾,千端萬緒,須合變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籌劃,于事穩便,方可奏行。豈得以一日萬機,獨斷一人之慮也。 ——《貞觀政要》引唐太宗語
材料三 傳統相權的衰落,宋代是一關鍵。據司馬光說:“淳化中……太宗患中書權太重,且事眾,宰相不能悉領理。向敏中時為諫官,上言請分中書吏房置審官院,刑房置審刑院。”
材料四 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鑒秦設相之患,相從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國君者,其故在擅專威福。 ——黃佐《南雍志》明太祖語
材料五 廢丞相后與丞相地位近似官職的基本職權情況表
時間
職位
基本職權
明中葉后
內閣首輔
擁有票擬權,但不是合法宰相,地位經常受到挑戰
清朝雍正年間以后
軍機大臣
承旨擬寫傳達皇帝旨意
請回答:
(1)據材料一,分別指出“三公”的具體職責。(3分)
(2)據材料二,唐太宗對丞相的態度是怎樣的?為此設置了怎樣的政治運行機制?(3分)
(3)據材料三,為什么說“傳統相權的衰落,宋代是一關鍵”?(3分)
(4)結合材料四和所學知識,說明明朝廢除丞相的原因和措施。(2分)
(5)根據材料五,明清時期,也有人稱內閣首輔和軍機大臣為宰相,這種稱呼是否有實質意義?為什么?(3分)
(6)綜合上述材料,說明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發展的基本趨勢及對中國社會造成的主要影響。(4分)
34.閱讀下列圖片和材料,回答相關問題:(21分)
材料一
圖一 1842年《南京條約》的簽訂 圖二 1895年《馬關條約》的簽訂

圖三 1901年《辛丑條約》的簽訂
材料二 面對列強的屢次侵略,中國軍民堅決維護國家主權,捍衛民族尊嚴,譜寫了一曲曲抗擊入侵者的光輝篇章。中國軍民為維護國家主權而斗爭的愛國精神,激勵著一代代中國人。
——《人民版高中歷史必修1》第23頁
材料三 爭取抗戰勝利的中心關鍵,在使已發動得抗戰為全面的全民族抗戰。只有這種全面的全民族抗戰,才能使抗戰的到最后的勝利。 ——《關于目前形勢與黨的任務的決定》
請回答:
(1)材料一中,圖一、圖二和圖三所反映的歷史事件分別是發生在列強侵略中國的什么戰爭?(3分)
(2)材料一中,圖一、圖二和圖三所反映的歷史事件對中國歷史影響如何?(3分)
(3)材料一中,圖二和圖四所反映的兩次戰爭不同的結局對臺灣產生了什么重大影響?(4分)
(4)根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簡述近代中國軍民為維護國家主權而斗爭的概況、作用。(5分)
(5)結合所學知識,試從政治、軍事兩個方面論證材料三的觀點。(2分)
(6)結合所學知識簡要指出材料一中圖四所表示的歷史事件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抗日戰爭的勝利在中國人民反侵略斗爭中的歷史地位如何?(4分)

35.閱讀下列材料:(13分)
材料一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處不足,則遷彼處,彼處不足,則遷此處。凡天下田,豐荒相通,此處荒則移彼豐處,以賑此荒處,彼處荒則移此豐處,以賑彼荒處。
——洪秀全《天朝田畝制度》
材料二 事有常變,理有窮通,故事有今不可行而可預定者,為后之福;有今可行而不可永定者,為后之禍,其理在于審時度勢與本末強弱耳。然本末之強弱適均,視乎時勢之變通為律。則自今而至后,自小而至大,自省而至國,自國而至萬邦,亦無不可行矣。其要在于因時制宜,審時而行而已。 ——洪仁?蹲收?縷??
材料三 我們革命的目的,是為中國謀幸福,因不愿少數滿洲人專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專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數富人專制,故要社會革命。
——孫中山《三民主義與中國前途》
請回答:
(1)上述材料分別反映了哪些階層提出的救國方案?哪些方案順應了時代潮流?三個方案共同的進步意義是什么?(4分)
(2)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材料一、二反映的主要問題。(4分)
(3)概括以上三種方案的實踐結果。(5分)
成都外國語學校2012—2013年度上期期中考試
高一歷史試卷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每小題1.5分,共32小題48分。
1—5ABBAC 6—10DDDAC 11—15AABAD 16—20BBDDC 21—25CBBCB 26—30DACCB 31—31BB
二、非選擇題:第33題18分,第34題21分,第35題13分。共52分。
33.(1)丞相:協助皇帝處理政事;御史大夫:負責監察系統;太尉:主管軍事。(3分) (2)態度:設宰相籌劃大事,以彌補君主的不足。實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長官都宰相,既相互牽制又互為補充;同時,相權三分,有利于加強皇權。(3分) (3)宋代設參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權,設樞密使分割宰相的軍權,設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財政權。(3分) (4)原因:宰相權力過重(擅專威福)。措施:廢丞相,權歸六部,六部長官直接對皇帝負責。(2分) (5)沒有。(1分)因為:內閣屬于皇帝的顧問內侍機構,內閣首輔不是法定中央一級行政或決策機構的長官,期權限大小取決于皇帝;軍機處是皇帝諭旨的傳達工具,是輔佐皇帝的最高政務機構,是皇帝獨裁得心應手的工具,始終處于臨時機構的地位。(2分) (6)趨勢:相權漸趨衰落,皇權日益強化。(2分)雖然有助于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但阻礙了新思想和新經濟因素的產生和發展。(2分)
34.(1)第一次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3分) (2)《南京條約》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馬關條約》使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辛丑條約》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3分) (3)甲午戰爭中國戰敗,日本割占臺灣;抗日戰爭中國取勝,臺灣光復。(4分) (4)斗爭概況:①三元里人民抗英斗爭;②左宗棠收復新疆;③甲午戰爭中黃海海戰中,中國官兵英勇抗擊日軍和臺灣人民反割臺斗爭;④義和團與清軍愛國將士抵抗八國聯軍侵華的斗爭。作用:粉碎了列強瓜分中國,使中國淪為其殖民地的夢想。(5分) (5)政治上:國共兩黨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1分) 軍事上:國民黨在正面戰場、共產黨在敵后戰場共同抗擊日軍。(1分)(6)最主要原因:隨著中華民族意識的空前覺醒,在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領導下,實現了全民族抗戰。(2分)歷史地位:是中國近代史上最偉大的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是中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第一次取得的的完全勝利。(2分)
35.(1)材料一、二是農民階級提出的救國方案;(1分)材料三是資產階級革命派的救國方案——三民主義。(1分)其中,《資政新篇》和三民主義順應了時代潮流。(1分)其共同的進步意義是都體現了反封建精神。(1分)
(2)《天朝田畝制度》的核心是土地制度和圣庫制度,體現了絕對平均主義的思想,但只是一種空想。(2分)《資政新篇》是先進的中國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的方案,集中反映了當時先進的中國人向西方尋求真理和探索救國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2分)
(3)①《天朝田畝制度》幻想在分散的小農經濟基礎上實行均貧富,無法調動人們的勞動積極性,根本無法實行。(1分)②《資政新篇》不是農民戰爭實踐的產物,而且迫于當時形勢,也沒有實行。(1分)③在資產階級革命派領導下,辛亥革命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頒布了資產階級共和國性質的《臨時約法》。(2分)但革命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竊取,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三民主義在實踐中受挫。(1分)
成都外國語學校2012—2013學年度上期期中考試
高一地理試卷
命題人:黃勇斌 審題人:萬東 試卷負責人:任同斌
注意事項:
本試卷分第I卷(選擇題) 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
本堂考試90分鐘,滿分100分。
答題前,考生務必先將自己的姓名學號填寫在答卷上,并使用2B鉛筆填涂。
考試結束后,將答題卡交回。
第I卷 (單項選擇題,每題1.5分,共60分)
讀天體系統的示意圖,回答 1題。
1.在包含太陽和地球的天體系統中,最高一級和最低一級的天體系統分別是( )
A.銀河系、太陽系 B.河外星系、地月系
C.太陽系、地月系 D.總星系、太陽系
2.太陽活動類型與右圖中太陽大氣結構部位對應正確的是( )
A.耀斑——a B.耀斑——c
C.黑子——b D.黑子——a
3.關于太陽活動對地球影響的敘述,正確的是( )
A.黑子活動不會影響氣候
B.由于耀斑爆發時發射的電磁波會引起電離層的擾動,所以會產生磁暴現象
C.太陽活動會使無線電短波通訊信號衰減或中斷
D.在高緯度地區晴朗的白天會看到太陽活動引發的美麗極光
4.與地球上存在生命無關的因素是( )
A.日地距離適中? B.晝夜交替周期不長
C.形成了適合生物呼吸的大氣? D.形成了地轉偏向力
5.距離地球最近的恒星是( )
A.太陽 ??????????? B.比鄰星 ?????????? C.金星 ???????? D.月球
6. 太陽活動的平均周期為( )
A.2年 B.11年 C.24年 D.76年
7.地球與火星都是太陽系中的行星,有關太陽系行星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八大行星繞日公轉的軌道面幾乎在一個平面上
B.水星、金星、火星在體積、質量、組成物質與地球較相似,稱為類地行星
C.在地球軌道兩側,分別是金星和火星軌道
D.金星、火星等行星能發出可見光,這幾顆行星在夜空顯得很明亮
8.以太陽為參照點,地球自轉一周所需時間為( )
A.23小時 56分4秒 B.24 小時零 4 分
C.24 小時 56 分4秒 D. 24 小時
9. 我國某一滿載鐵礦石的遠洋輪從秘魯(南美洲)返航回國,途中越過國際日界線時,會發生哪種情況:( )
A.日期減1天,鐘點不變  B.日期加1天,鐘點不變
C.日期不變,鐘點不變  D.都不正確
下表是6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白晝時間。據表回答10題。
甲地
乙地
丙地
丁地
白晝時間
5小時30分
9小時09分
11小時25分
13小時56分
10.四地中屬于北半球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北京時間2012年6月16日18時37分,神舟九號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并于2012年6月29日10點00分安全返回。據此回答11—13題。
11.神州九號升空時,美國紐約(西五區)時間為( )
A.6月16日5時37分 B. 6月16日13時37分
C.6月17日7時37分 D. 6月15日5時37分
12.從神州九號升空到返回期間,南昌市的晝夜變化情況是( )
A.一直變長 B.一直變短 C.先變長,后變短 D.先變短,后變長
讀太陽直射點移動圖,回答13-14題。
13.當A、B兩地正午太陽高度相同時,太陽直射點位于( )
A.230N B.100N C.230S D.赤道
14.一年中,太陽直射A地的次數為( )
A.零次 B.一次 C.二次 D.三次
讀圖,完成15-17題。
15.圖中四地的自轉線速度( )
A.甲>乙>丙>丁 B.乙>丙>甲>丁 C.丙>乙>丁>甲 D.丁>丙>乙>甲
16.若圖中丁地為極晝時,圖中四地正午太陽高度由大到小的正確排序是( )
A.甲>乙>丙>丁 B.乙>丙>甲>丁 C.乙>甲>丙>丁 D.丁>丙>乙>甲
17.若圖中丁地為極夜時,圖中四地黑夜由長到短的正確排序是( )
A.甲>乙>丙>丁 B.乙>丙>甲>丁 C.丙>乙>丁>甲 D.丁>丙>乙>甲
讀“地球表面受熱過程示意圖”,回答18-19題。
18.近地面大氣的主要直接熱源:( )
A. 太陽輻射 B. 地面輻射
C. 大氣逆輻射 D. 大氣輻射
19.圖中對地面起到保溫作用的是:( )
A.A B. B C.C D.D
20.從北京開往廣州的列車對鐵軌磨損程度(不考慮線路的彎曲)的描述正確的是( )
A.對東邊鐵軌磨損較重 B.對南邊鐵軌磨損較重
C.對北邊鐵軌磨損較重 D.對西邊鐵軌磨損較重
21.關于晨昏線的敘述錯誤的是( )
A.晨昏線是晝半球與夜半球的分界線
B.晨昏線任何時候都平分地球
C.晨昏線上的太陽高度為零
D.晨昏線上的地方時一定是6時或18時
2011年11月3日11時,中國南極科考隊離開天津國際郵輪母港,開啟第28次的南極科學考察之旅,預計12月初到達南極的中山站。完成22題。
22.預計科考隊到達時,太陽直射點最接近下圖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23.有關北京時間的敘述正確的是 ( )
①北京所在經線的地方時 ②120°E 經線的地方時
③北京所在的東8區的地方時 ④北京所在的東8區的區時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④
24. “嫦娥二號”發射時(2010年10月1日18時59分57秒),華僑林先生在美國舊金山(西八區)收看現場直播,此時當地已是( )
A.清晨 B.正午
C.傍晚 D.深夜
讀“地震波波速與地球內部構造圖”,回答25-26題。
25.圖中C表示( )
A.地幔 B.地殼 C.地核 D.軟流層
26.巖石圈為( )
A. 地幔全部 B. 地殼的全部 C. 地殼的全部和地幔頂部 D. 地幔外部
27.某地震發生在海域上,此時震中附近船只上的人會感到( )
A.只有上下顛簸 B.只有前后、左右搖晃
C.先上下顛簸,后左右搖晃 D.先左右搖晃,后上下顛簸
28.根據地轉偏向力的影響規律,我國湘江(為自南向北流的河流),港口應建在( )
A.西岸 B.東岸 C.南岸 D.北岸
29.在晴朗的冬夜,農民用熏煙的方法防止霜凍、是因為: ( )
A.煙霧能將地面輻射反射回地面
B.煙霧能將地面輻射散射回地面
C.煙霧能吸收地面輻射增加大氣逆輻射
D.煙霧能使地面和近地面大氣加熱增溫
30.下列各風向示意圖中(單位:百帕),表示南半球高空的是:( )
A B C D
31.東經161°比東經160°的( )
A.區時早 B.地方時早 C.地方時晚 D.一定先看到日出
32、右圖為我國某地朝南窗戶二分二至日正午陽光入射圖,
當陽光如③所示射入窗戶時( )
A.我國恰好是一年中氣溫最高的月份
B.北京正值晝長夜短
C.北極圈出現極夜
D.北半球緯度越高,白晝越長
33.對圖的描述,正確的是( )
A. α表示黃赤交角
B. β表示黃赤交角
C. α角變大,地球溫帶面積將增大
D. β角縮小,地球溫帶面積將增大
第26屆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大會,經過12天的激烈討論, 2500多名科學家于2006年8月24日在捷克首都布拉格(約15°E)當地時間14時舉行閉幕會議,大會投票決議位居太陽系九大行星末席70多年的冥王星,最終以237票贊成、157票反對、17票棄權的表決結果,被逐出太陽系九大行星之列,而被稱為“矮行星”。據此回答34題:
34.舉行閉幕會時,全球新一天的范圍約占全球的( )
A.1/4 B.1/12 C.1/24 D.1/18
35.下列幾個地點中,地球自轉線速度最大的是:( )
A.哈爾濱 B.北京
C.南極長城站 D.廣州
36.北半球中緯度地區,下列日期中一年晝夜長短相差最大的一天是( )
A.國際兒童節 B.國際勞動節
C.我國國慶節 D.我國教師節
家住北京的王先生酷愛旅游,他在圖中所示P點旅游時,拍攝下了當地正在舉行的升國旗儀式(升國旗與日出同步)。王先生拍攝的照片顯示,當時的北京時間4時30分,據此判斷37-38題。
37.王先生拍攝照片時,P城當地時間為( )
A.3:30 B.6:30
C.11:30 D.13:30
38.這一天的北京夜長約為( )
A.9小時 B.11小時 C.14小時 D.16小時
39.下圖為某地熱力原因形成的高空等壓面分布狀況示意圖,敘述正確的是( )
A.氣壓:①<②<③ B.氣溫:甲地<乙地
C.氣流:乙地流向甲地 D.甲處有下沉氣流
某極地考察隊從A點沿東北方向到達B地,到達之日發現B地剛好出現極晝現象,且已知這段時間太陽直射點向北移動,讀下圖回答40題:
40.當日A地的正午太陽高度為( )
A.6° B.22°
C.37°26′ D.13°
第Ⅱ卷(非選擇題,每空1分,共40分)
二,讀圖填空題。(共40分)
41.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4分)
(1)該圖的日期為 日,北半球的節氣為 。
(2)如果A點的緯度為600N,那么A點的自轉角速度 (大于、等于、小于)B點自轉角速度,A點的自轉線速度 于(大或小)B點自轉線速度。
(3)如果此時北京時間為10點,A點的經度為 ,C點的時間為 。
(4)A在B的   方向,此時B太陽高度為
(5)B時間為 時,A的晝長為 小時,A比C的晝長短 小時,A日出時間為 時。
(6)圖中昏線與經線(在赤道處)夾角為 。如果把地球看著正球體,通過B點經線長度與緯線長度之比為
42.讀下兩圖,回答問題:(5分)


(1)若圖甲表示一天中某時段的氣流運動,該圖所示氣流運動常見于 (白天、夜晚)。
(2)右圖中甲地為______壓中心(高或低),西安的風向應為_______
(3)北京與東京相比,風力有何差異: 為什么?

43.讀“地球公轉示意圖”,圖中A、B、C、D分別表示二分、二至4個節氣之間的時段,讀圖完成下列要求:(10分)
(1)太陽直射點向南移動的時段有:_____________。北半球晝長夜短的時段有:_____________。
(2)當地球公轉到①、②或③處附近時,表中所列的相應現象是否正確,請將正確的選項畫√,錯誤的選項畫×。
地球在公轉軌道上的位置
現象
是否正確

①處附近
是成都白晝最短的日子

①處附近
地球接近近日點,公轉速度較快

①處附近
黑龍江已經封凍

②處附近
正是北京香山紅葉漫山紅遍的時候

②處附近
新加坡正午太陽高度接近90°

③處附近
南極科考的最佳時期
(3)在②時,北京(北緯40度)的晝夜長短狀況是____________正午太陽高度為___________
44.圖陰影部分表示黑夜,完成下列要求:(11分)
(1)在圖中圓外短線上的地球自轉方向應為 時針方向。此圖為北半球 (節氣)太陽光照圖。寫出此時太陽直射點的經度:經度 。
(2) A與B相比,正午太陽高度較大的是 ,白晝時間較長的是 ,正午太陽高度將增大的是 。此時離天黑時間較近的是 。
(3)此時A點的地方時是 點鐘,倫敦時間為 點鐘。
(4)此時地球公轉到 (遠、近)日點附近,公轉速度逐漸變 (快、慢)
成都外國語學校2012---2013學年度下期期中考試
高一地理試卷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
1-10 DDCDA BDDBD
11-20 ACDBA BDBDD
21-30 DDCDA CAACA
31-40 BCACD ABBCB
41.(14分)
(1)12.22 冬至(2分)
(2)等于 小(2分)
(3)180度 22點(2分)
(4)西北 0度(3分)
(5)18 14 16 10
(6)23°26′ 1:2
42.(5分)
(1)夜晚(1分)
(2)高 西北或偏北(2分)。
(3)北京強于東京 因為北京附近等壓線更加密集,水平氣壓梯度更大。(2分)。
43、(10分)
(1)BC,AB(2分)
(2)√√√×√×(6分)
(3)晝最長,夜最短 50度(2分)
44.(11分)
(1)逆 夏至 西經45度(3分)
(2)A B A B(4分)
(3)12 15(2分)
(4)遠 慢(2分)
成都外國語學校2012—2013學年度上期期中考試
高一政治試卷
命題人:張登奎 審題人:蒲紅梅 試卷負責人:張登奎
注意事項:
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
本堂考試90分鐘,滿分100分。
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學號填寫在答題卷上,并用2B鉛筆填涂。
考試結束后,將答題卷交回。
第Ⅰ卷 選擇題(60分)
一、單項選擇題(下列各題只有一個答案是正確的,請選擇出來填入答題卷內,每題1.5分,共60分)
1.勞動產品和商品的最大區別在于( )
A、是否耗費了人類勞動 B、是否用來交換
C、能否滿足人類的需要 D、能否充當一般等價物
2.下圖中正確反映兩者關系的是 ( )
3.貨幣的本質是( )
A.價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一般等價物 D.價值符號
4.小王采用銀行按揭貸款的方式購買了價格30萬元的住宅商品房,其中首付現金10萬元,在以后15年內分期付清銀行貸款20萬元以及利息5萬元。在這里,房價30萬元,首付10萬元,以及以后償還銀行的貸款本息25 萬元分別執行的貨幣職能是( )
A.價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 B.流通手段,價值尺度,支付手段
C.價值尺度,支付手段,貯藏手段 D.支付手段,流通手段,貯藏手段
5.目前,3G手機的價格比普通手機的價格要高出不少,這是因為( )
A.高新技術產品的價值量大 B.供不應求的商品的使用價值大
C.供求關系決定商品的價格 D.供不應求的商品勞動生產率低
6.發生通貨膨脹時通常會 ( )
①出現物價全面持續上漲 ②使正常的生產流通秩序被擾亂
③出現居民紛紛搶購消費品 ④強化居民的“惜購心里”,商品普遍滯銷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7. 下列措施中,能夠從根本上緩解通貨膨脹壓力的是 ( )
A.加強市場監管,嚴厲打擊合謀漲價 B.發展生產,保障有效供給
C.提高銀行存貸款利率 D.減少紙幣發行量
2012年“五一”前夕,全國二十多家景區扎堆漲價,多數知名景點價格跨入“百元時代”。部分國內著名的5A景區如湖北武當山、四川九寨溝、安徽黃山等,門票價格都在200元以上,不少人感慨“游不起”。回答8-10題。
8.有評論指出,旅游景點無節制漲價是“殺雞取卵”,游客會“用腳投票”。這是因為,某一商品價格的提高( )
A. 會使這種商品的需求量減少 B. 會使這種商品的供應量提高
C. 會使其替代品的需求量減少 D. 會使其互補品的需求量增加
9.“五一”期間,全國各地景點依舊人滿為患。游客無法做到“用腳投票”,說明旅游產品市場總體上屬于( )
①供過于求 ②供不應求 ③買方市場 ④賣方市場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10.目前旅游已經成為中國家庭重要的休閑方式和消費方式。旅游這一消費熱點的出現,有力地拉動了經濟增長。這一事實表明( )
A.消費能夠促進生產 B.消費能夠決定生產
C.生產能夠決定消費 D.生產能夠創造消費
下圖是2011年6月1日—12月1日美元兌換人民幣(人民幣元/100美元)中間價基本走勢曲線圖。回答11—13題。
11.四川大學某美國留學生于12月1日將1萬美元兌換成了人民幣,在不考慮其他因素的條件下,與6月1日相比,同樣1萬美元兌換的人民幣( )
A.多了1363元 B.少了1363元 C.多了136.3元 D.少了136.3元
12.圖中反映的變化趨勢表明( )
A.人民幣匯率跌落,美元貶值 B.美元匯率跌落,人民幣升值
C.人民幣匯率升高,美元升值 D.美元匯率升高,人民幣貶值
13.上述變化趨勢給我國經濟帶來的影響有( )
①降低出口商品的市場競爭力 ②增加了進口技術設備的成本
③增強國內企業對外投資能力 ④來華旅游的外國游客會增多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14.2011年某企業生產產品W,其單位產品的價值量為30元,產量為1萬件。如果2012年該企業的勞動生產率提高10%,而全行業的勞動生產率提高20%,其他條件不變,則該企業2012年生產的W商品價值總量為( )
A.25萬元 B.30萬元 C.27.5萬元 D.33萬元
15.2010年某國生產甲種商品100萬件,每件商品的價值量為6元。如果2011年該國生產甲種商品的勞動生產率提高20%,其他條件不變,則甲種商品的價值總量與單位商品的價值量分別為( )
A.720萬元 6元 B.720萬元 5元 C.600萬元 5元 D.600萬元 6元
16.一定時期內,流通中實際需要的貨幣量5000億元,紙幣的發行量為10000億元。紙幣在一定時期內平均流通2.5次,則1元紙幣的購買力相當于貨幣的( )
A.2元 B. 1元 C. 0.2元 D. 0.25元
17.生產一雙皮鞋,甲廠需要2小時,乙廠需要3小時,從價值量的角度看( )
A.甲廠的皮鞋價值量大 B. 乙廠的皮鞋價值量大
C.兩廠的皮鞋價值量一樣大 D. 兩廠的皮鞋價值難以比較
18. “今天你低碳了嗎?”成為當今最前衛的問候語。低碳消費成為一種時尚,由此帶動了低碳產業的發展和壯大。這表明( )
①消費對生產具有導向作用 ②生產決定消費的對象和方式 ③一個新消費熱點的出現能帶動相關產業的成長 ④消費對生產的發展起決定性作用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19.人們把我國實施“菜籃子”工程的成功經驗概括為:要想填滿“菜籃子”,必須搞好“菜園子”和“菜攤子”。這表明( )
A.滿足消費必須發展生產
B.生產與消費不可分割,二者互相起決定作用
C.生產、交換、消費是再生產中相互聯系的重要環節
D.分配和交換是連接生產與消費的橋梁和紐帶
20.在人們消費中,消費者擁有某種商品一定時期的使用權,但不擁有該商品的所有權,具有這種特點的消費是( )
A、錢貨兩清消費 B、貸款消費 C、租賃消費 D、綠色消費
21.小趙的父母貸款買了新房,用現金買了轎車,一家人還利用節假日外出旅游,請小時工幫助做家務。下列選項中,正確說明小趙一家消費類型的是( )
①購車屬于錢貨兩清消費 ②外出旅游屬于生存資料消費
③購房屬于貸款消費 ④請小時工做家務屬租賃消費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22.下列各項中,屬于在經濟往來結算中經常使用的信用工具是( )
①信用卡 ②支票 ③鈔票 ④股票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④
23. “貴上極則反賤,賤下極則則反貴。”(《史記·貨殖列傳》)從經濟生活角度看,這是 ( )
A.價值規律的表現形式  B.供求決定價格的結果
C.勞動決定價值的體現  D.供求關系對價值的影響
24.在下列經濟行為中,屬于貨幣執行流通手段職能的是 (?? ??)
A、顧客用20元錢買了10斤蘋果???????
B、顧客買了3斤蘋果,三天后付款
C、顧客用20元錢可以購買10斤蘋果???
D、顧客向水果店以每斤2元的價格預訂10斤蘋果
25、下列對量入為出、適度消費原則理解正確的是(????)
①有多少收入,用多少錢?????????②在自己經濟能力承受之內???
③既不超前,也不滯后????????? ??④把所有的錢都存到銀行里
A、①②   B、①③   C、 ②③   D、③④
26.根據下圖得出的合理結論有(   )
①如果高檔耐用品在N點呈現買方市場,其替代產品需求量增加 
②如果生活必需品在M點呈現賣方市場,其互補產品需求量增加 
③單個交換過程看,Q點處于等價交換,M、N點處于漲落狀態,但不能無限漲落
④農副產品在M、N、Q點需求彈性均不大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27. 甲商品的價格每下降10個單位,需求增加15個單位;乙商品的價格每下降10個單位,需求增加5個單位。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①甲商品需求彈性大,更適合采取“降價促銷”的方式
②乙商品需求彈性大,更適合采取“薄利多銷”的方式
③如果居民收入不斷增長,則更適合擴大甲商品的生產
④如果整體經濟不景氣,則乙商品的生產會先受到沖擊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28、浙江古越龍山股份有限公司,現有總股本2.328億,國有資金占40.55%,其他各類資金占59.45%。按所有制類型分,古越龍山股份有限公司屬于(  )
A、國有經濟 B、集體經濟 C、混合所有制經濟 D、私營經濟
29、截至2012年3月底,重慶市公有制企業(國有、集體及其控股企業)實有40474戶,比去年同期減少12.16%,降幅減緩5.56個百分點。公有制經濟的比重的降低 (  )
A、改變了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 B、適應了社會生產力發展要求
C、擴大了公有資本的支配范圍 D、充分發揮了公有制經濟的主導作用
30、關于產品的設計,“蘋果之父”喬布斯曾說:“根據大眾的需要去設計產品其實是非常難的。因為在很多情況下,人們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所以需要你去展示給他看。”這一觀點體現了( )
A.生產決定消費的水平 B.消費是生產的目的和動力
C.生產為消費創造動力 D.消費對生產具有調節作用
31、要想克服漫畫《不平等》現象,我們必須(  )
A、建立公平、有序的市場競爭環境
B、放棄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
C、發揮非公有制經濟的積極作用
D、加強對非公有制經濟的管理和引導
32、近年來,在收入有限的年輕人中流行著“CPW”一詞。CPW=P/N(P為衣物單價,N為著裝次數),常被用來衡量要購買的著裝衣物是否“物有所值”。在不考慮其他情況下,依據CPW概念,建議購買的衣物是( )
①會連穿幾季的普通衣物 ②婚紗等用于特定場合的衣物
③不常穿的名貴時髦服裝 ④耐用常穿價格偏高的牛仔褲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33.目前我國啟動的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采取個人繳費、集體補助和政府補貼相結合。這意味著中國農民60歲以后都將享受到國家普惠式的養老金,將改變許多老人“有錢不敢花”的狀況,使農村居民的消費需求變成消費能力。許多老人“有錢不敢花”直接原因是( )
A.收入是消費的基礎和前提??? B.物價變動影響人們的購買能力
C.消費受未來收入預期的影響 ?D.消費與人們收入差距大小有密切聯系
34.人們在購物時追求“物美價廉”,這種消費屬于????? ????引發的消費。? ?(??????)
A?.從眾心理????? B?.求異心理????? C?.求實心理???? D?.攀比心理?
35.受日本“3·11”特大地震、海嘯以及福島核電站核泄漏影響,國內多個省市曾出現搶購食鹽風暴,類似的搶購現象近年來并非個案,非典時期搶購板藍根、甲流時期搶購大蒜等事件與此次搶購風暴如出一轍。這種消費行為屬于( )
A.求異心理引發的消費 B.從眾心理引發的消費
C.求實心理主導的消費 D.攀比心理引發的消費
36.為了密切家校聯系,很多學校都開通了家校通服務。家長都成了家校通的客戶,通過定制家校通,家長可以及時了解自己孩子的各種信息、學校的各項通知等。材料中的“家校通短信服務” ( )
A.是商品,因為它能滿足人們需要 B.是商品,因為它既有使用價值又有價值
C.不是商品,因為它沒有用于交換 D.不是商品,因為它有價值沒有使用價值
37. 個體經濟和私營經濟的主要區別在于 ( )
A.前者屬于社會主義經濟,后者屬于市場經濟
B.前者以手工勞動為主,后者以機器生產為主
C.前者是家庭占有生產資料,后者是生產資料私有
D.前者以勞動者個體勞動為基礎,后者以雇傭勞動為基礎
38.假定2011年10月用100元人民幣可以購買10件M商品,此后物價不斷攀升,到2012年10月用100元人民幣只能購買8件M商品。如果不考慮其他因素,此時貨幣貶值 ,物價上漲 。( )
A.20% 25% B.20% 20% C.25% 20% D.25% 25%
39.某鎮居民喜食雞肉和羊肉,近幾年鎮政府大力提倡發展養雞業,市場上雞肉供給大幅增加。假定羊肉供給未變,這會使( )
①雞肉價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②羊肉價格上升,需求量增加
③雞肉需求量減少,價格上升 ④羊肉需求量減少,價格下降
A.①② B. ②③ C.③④ D.①④
40.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起主導作用,這種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 )
A.國有資產要在社會總資產中占優勢 B.對國民經濟發展全局的控制力上
C.國有企業的數量超過非公有制企業 D.所有行業和領域必須占支配地位
第Ⅱ卷 非選擇題(40分)
41.閱讀材料,運用《經濟生活》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 國家發改委決定,自2012年9月11日零時起,將汽、柴油價格每噸分別提高550元和540元,折算到90號汽油和0號柴油每升零售價格分別提高0.41元和0.46元。這是今年內第四次上調成品油價格。專家分析,石油價格上漲主要來自兩方面的因素:一是全球經濟的整體復蘇趨勢,使能源需求再度高漲;二是開采的難度和成本越來越高,支撐油價升高。
材料二 石油價格變動影響汽車行業。影響的路徑有兩條:一是帶動塑料、橡膠輪胎等上游原材料價格的變化,從而影響了汽車的制造成本;二是成品油價格的變化,將影響汽車的使用成本,從而影響汽車的銷量。因此,石油價格的上漲對于汽車行業的影響整體偏負面,汽車行業的競爭會更加激烈,部分汽車企業加緊調整生產結構,開發節能和新能源汽車。
(1)結合材料一,運用“影響價格的因素”知識,分析說明我國上調成品油價格的依據。(8分)
(2)結合材料二,從“價格變動影響生產”的角度,分析油價上漲給汽車行業生產可能帶來的變化。(9分)
42.閱讀材料,運用《經濟生活》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
表一:我國2002—2010年城鄉居民家庭的恩格爾系數(%)21世紀教育網
年度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城市居民
38.2
37.7
37.1
37.7
36.7
35.8
36.3
37.9
37.0
農村居民
47.7
46.2
45.6
47.2
45.5
43.0
43.1
43.7
43.0
注:聯合國糧農組織恩格爾系數的劃分標準:59%以上為絕對貧困;50%—59%為溫飽;40%—49%為小康;20%—39%為富裕;20%以下為最富裕。
表二:我國2002——2010年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單位:元)
年度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城市居民
6860
7703
8472
9422
10493
11759
13786
15781
17175
農村居民
2366
2476
2622
2963
3255
3587
4140
4761
5153
材料二
據2012年10月1日《廣州日報》報道:廣州市瓶裝液化氣零售價上調9元/瓶,升至108元/瓶;生豬出場價格繼續小幅上漲,均價升至13.9元/公斤左右,較前一周上漲0.5元/公斤,蔬菜等農產品價格也有不同程度上漲。
(1)材料一中表一、表二分別反映了什么經濟現象?(5分)
(2)結合上述材料,你認為應該采取哪些措施來提高我國居民的整體消費水平,并說明其理論依據。 (10分)
4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圖表 小微企業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
占企業總數
GDP
稅收
提供的就業崗位
97.3%
60%
50%
80%
注:小微企業是小型企業、微型企業、家庭作坊式企業、個體工商戶的統稱,是由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郎咸平教授提出的。
材料 目前,我國小微企業特別是勞動密集型小微型企業自身存在著增長方式粗放、產業層次不高、協作配套差、創新能力弱等問題。同時,受國內外復雜多變經濟形勢的影響,小微企業又面臨著市場需求持續低迷、生產經營成本快速上升、稅費負擔偏重、融資困難等問題。2012年4月19日,《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支持小微企業健康發展意見》發布。意見要求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積極研究采取更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幫助小型微型企業增強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結合圖表和材料,運用經濟生活的相關知識,說明國家進一步支持小微企業健康發展的理由。(8分)
高一政治 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1.5分,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B
A
C
A
A
C
B
A
D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B
A
C
C
C
C
A
C
C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D
B
A
A
C
D
A
C
B
C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A
C
C
C
B
B
D
A
D
B
41.(17分)(1)①價值決定價格。石油的生產成本在增加,從而導致石油本身價值量增大,價格升高。(4分)②供求關系影響價格。經濟發展對石油的需求量不斷增加,石油供不應求,推動了油價不斷升高。(4分)
(2)①調節生產規模。油價上漲,其互補品汽車的使用成本增加,銷量減少,生產者會壓縮生產規模。(3分)②提高勞動生產率。油價上漲,汽車行業的競爭會更加激烈,生產者只有采用先進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成本才能在競爭中占據有利位置。(3分)③促使企業生產適銷對路的高質量產品。油價上漲,會使部分汽車企業加緊調整生產結構,開發節能和新能源汽車,以滿足消費者需求。
42.(15分)(1)①表一表明:從2002~2010年,我國城鄉居民家庭的恩格爾系數總體呈下降趨勢,但農村居民家庭的恩格爾系數較城市高。這表明人們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消費結構在不斷改善,但城鄉居民消費水平存在差距;(3分) ②表二表明:從2002~2010年,我國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增長,但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差距較大,且有進一步擴大的趨勢。說明我國應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2分)
(2)①保持經濟穩定增長,增加居民收入。收入是消費的基礎和前提,要提高我國居民的整體消費水平和消費質量,必須努力提高居民的收入特別是農村居民的收入。(4分)②增強發展的協調性,縮小收入差距。社會總體消費水平與收入差距成反相關關系,要提高居民整體消費水平,必須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扭轉差距擴大的趨勢。(3分)
③加強國家的宏觀調控,抑制物價上漲的勢頭。物價是影響消費的重要因素,物價上漲,人們的購買力會下降,導致消費水平和質量的下降。(3分)
43.(8分)①我國實行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支持小微企業發展,有利于完善我國基本經濟制度,增強國家綜合經濟實力。(4分)②非公有制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支持小微企業發展,有利于發揮其在增加就業、促進經濟增長等方面的作用。(4分)
若從擴大內需,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的角度回答,酌情給分。
③市場調節具有自身的弱點和缺點,小微企業的發展現狀可能會對經濟持續發展造成沖擊,國家必須加強宏觀調控以促進其健康發展。(此點參考,不評分)
成都外國語學校2012-2013學年度上期期中考試
高一數學試卷
命題人:謝祖憲 審題人:于開選
注意事項:
1.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
2.回答第Ⅰ卷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3.回答第Ⅱ卷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4.考試結束后,將答題卡交回。
第Ⅰ卷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2小題,每小題5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若集合,集合,則等于( )
A. B. C. D.
2.下列圖象中表示函數圖象的是( )
A B C D
3.若函數 則= ( )
A. B. C. D.
4.已知函數,則函數( )
A.是奇函數,且在上是減函數 B.是偶函數,且在上是減函數
C.是奇函數,且在上是增函數 D.是偶函數,且在上是增函數
5 .給定函數①,②,③,④,其中在區間(0,1)上單調遞減的函數序號是( )
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③ D.③④
6.由表格中的數據可以判定方程的一個零點所在的區間 則的值為( )
x
-1
0
1
2
3
0.37
1
2.72
7.39
20.09
1
2
3
4
5
A.0 B.1 C.2 D.3
7.下列冪函數中,定義域為R且為偶函數的個數為( )
(1) (2) (3) (4)
A.1個 B.2個 C.3個 D.4個
8. 設均為正數,且,,,則( )
A.m>p>q B. p>m>q C. m>q>p D. p>q>m
9.已知為偶函數,在上為增函數,若,則x的取值范圍為( )
A. B. C. D.
10.已知 ,則有( )
A.最大值-2,最小值-18 B.最大值-6,最小值-18
C.最大值-6,最小值-11 D.最大值-2,最小值-11
11.設函數,對于給定的正數K,定義函數
,若對于函數定義域內的任意 ,恒有,則( )
A.K的最小值為1 B. K的最大值為1
C.K的最小值為 D. K的最大值為
12.對實數和,定義運算“”: 設函數,,若函數的圖像與軸恰有兩個公共點,則實數的取值范圍是( )
A. B.
C. D.
第Ⅱ卷
二.填空題(共4個小題,每小題4分,滿分16分)
13.函數的單調遞增區間是 .
14.計算=___ ____.
15. 已知,則的值等于___ ______.
16.定義在R上的函數,如果存在函數為常數),使得≥對一切實數都成立,則稱為的一個承托函數.現有如下命題:
①對給定的函數,其承托函數可能不存在,也可能無數個;
②=2x為函數的一個承托函數;
③若函數為函數的承托函數,則a的取值范圍是;
④定義域和值域都是R的函數不存在承托函數;
其中正確命題的序號是 .
三.解答題. (解答應寫文字說明,證明過程或演算步驟.本題共6小題,滿分70分)
17.(本題滿分12分)已知全集U=R,,
.
(1)若a=1,求.
(2)若,求實數a的取值范圍.

18.(本題滿分12分)已知函數
(1)證明:函數是偶函數;
(2)利用絕對值及分段函數知識,將函數解析式寫成分段函數的形式,然后畫出函數圖像,并寫出函數的值域;
(3)在同一坐標系中畫出直線,觀察圖像寫出不等式的解集.
19.(本小題滿分12分)某家庭進行理財投資,根據長期收益率市場預測,投資債券等穩健型產品的收益與投資額成正比,投資股票等風險型產品的收益與投資額的算術平方根成正比.已知投資1萬元時兩類產品的收益分別為0.125萬元和0.5萬元(如圖).
(1)分別寫出兩種產品的收益與投資額的函數關系;
(2)該家庭現有20萬元資金,全部用于理財投資,問:怎么分配資金能使投資獲得最大收益,其最大收益是多少萬元?
20.(本題滿分12分)已知函數
(1)當時,求函數在的值域;
(2)若關于的方程有解,求的取值范圍.
21.已知函數定義在上,對于任意的,有
,且當時,;
(1)判斷的奇偶性并說明理由;
(2)若,且,求的值.
(3)若,試解關于的方程.
22.已知函數 (為實常數).
(1)若,求的單調區間;
(2)若,設在區間的最小值為,求的表達式;
(3)設,若函數在區間上是增函數,求實數的取值范圍.
答案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D
C
B
C
C
B
A
D
B
C
C
A
13. 14. 3 15. 18 16. (1)(3)
17. 解:由已知得,

(1)當a=時,,
(2)若,則或,或.
即a的取值范圍為.
18. 解:(1)
是偶函數
(2)
由函數圖象知,函數的值域為
(3由函數圖象知,不等式的解集為
19. 解:(1)設,, 所以 ,,
即,;
(2)設投資債券類產品萬元,則股票類投資為萬元,
依題意得:,
令,則,
所以當,即萬元時,收益最大,萬元.
20. 解:(1)當時,,
令,則,
故,故值域為
(2)關于的方程有解,等價于方程在上有解
解法一:記 當時,解為,不成立
當時,開口向下,對稱軸,過點,不成立
當時,開口向上,對稱軸,過點,必有一個根為正
所以,
解法二:方程可化為
的范圍即為函數在上的值域 所以,
21. 解:(1)令,,令,有,
為奇函數
(2)由條件得,解得.
(3)設,則,,
則,,
在上是減函數
原方程即為,
又 故原方程的解為。
22. 解析:(1)
∴的單調增區間為(),(-,0) 的單調減區間為(-),()
(2)由于,當∈[1,2]時,
10 即
20 即
30 即時
綜上可得
(3) 在區間[1,2]上任取、,且

(*)
∵ ∴
∴(*)可轉化為對任意、

10 當
20 由 得 解得
30 得
所以實數的取值范圍是
成都外國語學校2012——2013學年度上期期中試題
高一物理試題
命題人:何 敏 審題人:何 敏
注意事項:
1、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
2、本堂考試90分鐘,滿分100分。
3、答題前,考試務必先將自己的姓名、學號填寫在答題卡上,并用2B鉛筆填涂。
4、考試結束后,將答題卡交回。
第Ⅰ卷(選擇題)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4小題,每題3分,共42分。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有的只有一個選項正確,有的有多個選項是正確的,將正確的選項填在后面的答題卡上,全選對的3分,漏選的得1.5分,選錯或者不選擇得0分)
1、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研究“天宮二號”飛行軌跡時,不可以把“天宮二號”
視為質點
B、研究“天宮二號”在軌道上的飛行姿態時,不可以把
“天宮二號”視為質點
C、在某次鉛球比賽中,某運動員以22.45米的成績獲得
金牌。這里記錄的成績是指比賽中鉛球發生的位移大小
D、計算火車通過隧道的時間時,可以把火車視為質點
2、意大利物理學家伽利略對自由落體運動的研究,不僅確立了許多用于描述運動的基本概念,而且創立了一套對近代科學的發展極為有益的科學方法,或者說給出了科學研究過程的基本要素,這些要素包含以下幾個環節,其中排序最合理的是 ( )
①運用數學推理;
②合理外推,得出結論;
③對現象的一般觀察;
④提出猜想;
⑤通過實驗對推理進行驗證;
⑥最后把結論,推廣應用
A. ④②③①⑤⑥
B.③④①⑤②⑥
C.③④①②⑤⑥
D.④③①②⑤⑥
3、以下關于加速度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速度變化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
B、物體的加速度減小,其速度必隨之減小
C、速度的變化率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
D、一物體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加速度為2m/s2,這就是說物體速度變化量是2m/s
4、下面關于力、重力、重心、彈力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質量分布均勻、形狀規則的物體的重心一定在物體上
B、放在桌面上的木塊受到桌面對它向上的彈力,這是由于木塊發生微小形變而產生的
C、舞蹈演員在做各種優美動作時,其重心位置不變化
D、根據力的作用效果命名的不同名稱的力,性質可能也不相同
5、某質點的位移隨時間的變化關系式為x=4t+2t2,(各物理量均采用國際制單位),則該質點( )
A.該質點的加速度為2m/s2
B.前2 s內的平均速度是8m/s
C.任意相鄰的1 s內位移差都是4m
D.速度增量一定是4 m/s
6、如圖所示,重80 N的物體A放在傾角為30°的粗糙斜面上,有一根原長為10 cm、勁度系數為1000 N/m的彈簧,其一端固定在斜面底端,另一端放置物體A后,彈簧長度縮短為8 cm,現用一測力計沿斜面向上拉物體,若物體與斜面間最大靜摩擦力為25 N,當彈簧的長度仍為8 cm時,測力計讀數不可能為( )
A.60 N   
B.40 N
C.20 N
D.1 0 N
7、A、B兩個物體在同一直線上作勻變速直線運動,它們的速度圖像如圖所示,則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A、B兩物體運動方向一定相反
B.頭4s內A、B兩物體的位移相同
C.t=4s時,A、B兩物體的速度相同
D.A物體的加速度比B物體的加速度大
8、A、B兩個物塊的重力分別是GA=5 N,GB=7 N,彈簧的重力不計,整個裝置沿豎直方向處于靜止狀態,這時彈簧的彈力F=3 N,則天花板受到的拉力和地板受到的壓力,有可能是(  )
A.8 N和4N     
B.8 N和10N
C.2N和10N
D.2N和4N
9、如圖所示,甲、乙兩位同學做“拔河”游戲。兩人分別用伸平的手掌托起長凳的一端,保持凳子水平,然后各自向兩側拖拉。若凳子下表面各處的粗糙程度相同,兩位同學手掌粗糙程度也相同,在乙端的凳面上放有四塊磚,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誰用的力氣大就可以將凳子拉向自己
B.由于甲端比較輕,甲容易將凳子拉向自己
C.拔河過程中甲的手和凳子之間不會有相對滑動,
乙的手可以和凳子間有相對滑動,也可以沒有相對滑動
D.由于乙端比較重,凳子和手之間產生較大的摩擦,乙可以將凳子拉向自己
10、關于力的合成和分解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已知合力F的大小、方向和兩個分力F1、F2的方向,則F分解為兩個分力F1、F2一定是唯一
B、在力的合成中,合力F的大小隨分力F1、F2間夾角的增大而減小,合力F可能大于、等于、小于任一個分力
C、已知合力F的大小、方向和一分力F1的大小、另一個分力F2的方向,則F分解為兩個分力F1、F2一定是唯一
D、在力的合成和分解中,合力F和分力F1、F2同時作用在物體上,合力F和分力F1、F2的性質也相同
11、下列各組提供的三個共點力的合力可能為零的是( )
A.8N、7N、4N
B.3N、4N、8N
C.7N、9N、16N
D.6N、10N、2N
12、李軍利用數碼相機連拍功能(查閱資料得知此相機每秒連拍10張),記錄下跳水比賽中小將陳若琳和王鑫在10 m跳臺跳水的全過程.所拍攝的第一張恰為她們起跳的瞬間,第四張如圖甲所示,第二十一張如圖乙所示,她們正好身體豎直雙手觸及水面,設起跳時她們的重心離臺面的距離和觸水時她們的重心離水面的距離相等,由以上材料,(g取10 m/s2)(已知運動員在運動過程中加速度不變都為g)。)估算陳若琳和王鑫的起跳速度V0為:( )
A、3.0m/s
B、4.0m/s
C、5.0m/s
D、6.0m/s
13、如圖所示,物體P放在粗糙水平面上,左邊用一根輕彈簧與豎直墻相連,物體靜止時彈簧的長度大于原長.若再用一個從0開始逐漸增大的水平力F向右拉P,直到拉動,那么在P被拉動之前的過程中,彈簧對P的彈力FT的大小和地面對P的摩擦力f的大小的變化情況是(   )
A.FT始終增大,f始終減小
B.FT保持不變,f先減小后增大
C.FT保持不變,f始終增大
D.FT先不變后增大,f先增大后減小
14、如圖7所示,水平桌面上平放一疊共計54張的撲克牌,每一張的質量均為m。用一手指以豎直向下的力壓第1張牌,并以一定速度向右移動手指,確保手指與第1張牌之間有相對滑動。設最大靜摩擦力與滑動摩擦力相同,手指與第1張牌之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1,牌間的動摩擦因數均為μ2,第54張牌與桌面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3,且有μ1>μ2>μ3。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第1張牌不可能發生相對滑動
B.第2張牌到第53張牌之間不可能發生相對滑動
C.第1張牌受到手指的摩擦力向左
D.第54張牌受到水平桌面的摩擦力向左
成都外國語學校2012——2013學年度上期期中試題
高一物理試題
第Ⅰ卷 (非選擇題)共58分
二、實驗題(15題8分、16題7分、17題8分,共23分)
15、某同學利用如圖1所示的實驗裝置做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實驗.
(1)(4分)請指出該同學在實驗操作中存在的兩處明顯錯誤或不當:
① ;
② .

(2)(4分)正確調整裝置后,該同學打出的紙帶部分如圖2所示,用刻度尺測量出AB兩點的長度為s1 ,CD間長度為s2,已知打點計時器打點頻率為f,(答案用題目中的符號s1、s2、f)
則小車運動的加速度為 ,
求出打B點時小車速度為 。
16、在“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的實驗中:
(1)(4分)其中有兩個實驗步驟如下:
A.在水平位置的方木板上固定一張白紙,用圖釘把橡皮條的一端固定在方木板上,另一端拴上兩個繩套,通過細繩同時用兩個彈簧測力計(平行方木板)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條,使它與細繩的結點到達某一點O,在白紙上用鉛筆記下O點的位置和讀出兩測力計的示數和。
B.只用一彈簧測力計,通過細繩拉橡皮條,使拉橡皮的伸長量與用兩個測力計拉時相同,讀出示數和記下的方向。
請指出以上步驟中的錯誤或疏漏:
A中是 ;
B中是 。
(2)(3分)某同學認為實驗過程中必須注意以下幾項,其中正確的是 。
A.兩根細繩必須等長
B.橡皮條應與兩繩夾角的平分線在同一直線上
C.讀數時視線要正對彈簧測力計的刻度
D.兩拉力之間的夾角不要太小,也不太大
砝碼質量m/102 g
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標尺刻度x/10-2 m
15.00
18.94
22.82
26.78
30.66
34.60
42.00
54.50
17、(8分)
某同學用如圖所示裝置做探究彈力和彈簧伸長關系的實驗。他先測出不掛砝碼時彈簧下端指針所指的標尺刻度,然后在彈簧下端掛上砝碼,并逐個增加砝碼,測出指針所指的標尺刻度,所得數據列表如下:(重力加速度g=9.8m/s2)  (1)(4分)根據所測數據,在答題卡的坐標紙上作出彈簧指針所指的標尺刻度x與砝碼質量m的關系曲線。
(2) (4分)根據所測得的數據和關系曲線可以判斷,
在____ _(結果保留兩位有效數字)范圍內彈力大小與彈簧伸長關系滿足胡克定律。這種規格彈簧的勁度系數為__ ___N/m。(結果保留三位有效數字)
三、計算題(18題6分, 19題8分,20題10分,21題11分,共35分,要求寫出主要解題步驟和必要的文字說明)
18、(6分))如圖所示,在傾角為α的斜面上,放一質量為m的小球,小球被豎直的木板擋住,不計摩擦,則球對擋板和斜面的壓力分別是多少?
19、(8分)假設飛機著陸后作勻減速直線運動,經10s速度減為一半,滑行了450m,則(1)(4分)飛機著陸時的速度為多大?(2)(4分)著陸后30s滑行的距離是多大?
20(10分)、小轎車以20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勻速行駛,司機突然發現正前方有個收費站,經20s后司機才剎車使車勻減速恰停在繳費窗口,繳費后勻加速到20m/s后繼續勻速前行。已知小轎車剎車時的加速度為2m/s2,停車繳費所用時間為30s,啟動時加速度為1m/s2。
(1) (3分)司機是在離收費窗口多遠處發現收費站的。
(2) (7分)因國慶放假期間,全國高速路免費通行,小轎車可以不停車通過收費站,但要求轎車通過收費窗口前9m區間速度不超過6m/s,則國慶期間該小轎車應離收費窗口多遠處開始剎車?因不停車通過可以節約多少時間?
21(11分)、如圖所示,一個質量為的木塊,在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推力作用下,沿著傾角為的斜面勻速向上運動,木塊與斜面間的動摩擦因數為.()
(已知最大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
求推力的大小.
若將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推力改為水平推力作用在木塊上,而使得木塊靜止在斜面上,請討論水平推力的大小范圍。
成都外國語學校2012——2013學年度上期期中試題
高一物理試題(答案)
一、選擇題1、B 2、B 3、C 4、D 5、 BC 6、A 7、C
8、AC 9、D 10、B 11、AC 12、C 13、B 14、BD
二、實驗題(15題8分、16題7分、17題8分,共23分)
15、①打點計時器應接交流電源 ;②重物釋放時應緊靠打點計時器 .
(2)(8分) 2 ,。
16、(1) 兩測力的示數和和方向 ; 拉到同一結點O 。(2) CD 。
17、【答案】.(1)標尺刻度x與砝碼質量m的關系曲線如圖所示。
    (2)0~9.8 50.0
三、計算題(18題6分, 19題8分,20題10分,21題11分,共35分,)
18、(6分)
19、(8分)(1)(4分)60m/s(2)(4分)600m
20、(10分)(1) (3分)根據題意,設司機勻速運動位移為 s1;減速運動時間為t2,位移為s2。
(m)
(s)
(m)
所以司機在離收費站窗口100+400=500m處發現收費站的。
(2) (7分)根據題意轎車應在收費窗口前9m處速度減為6m/s;設車減速位移為由得,(m)
所以,轎車應離收費窗口91+9=100(m)處開始剎車。
設停車收費后加速時間為t3,位移為s3,則有(s)
(m)
若停車收費經過窗口前100米到窗口后200米有總時間為10+30+20=60(s)
若不停車收費也是窗口前100米開始剎車,時間為(s)
窗口前勻速時間(s)
窗口后加速到20m/s所用時間為,(s)
加速運動位移由得(m)
窗口后還有18米勻速則(s)
若不停車經過窗口前100米到窗口后200米有總時間為7+1.5+14+0.9=23.4(s)
所以不停車通過可以節約時間為36.6秒。
21、(11分)解:(1)(5分)圖所示,以木塊為研究對象進行受力分析,以沿斜面方向為x軸,垂直于斜面方向為y軸建立直角坐標系,由共點力的平衡條件有平衡方程:
…………① (2分)
…………② (2分)
…………③ (1分)
由①②③得: (1分)
⑵(5分)當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推力改為水平推力后,木塊靜止,此時的摩擦力存在兩種
情況,一是摩擦力方向向下達到最大值,二是摩擦力方向向上達到最大值,下面分別求解如下:
當木塊靜止時,摩擦力方向向下達到最大值,如圖所示進行受力分析由平衡條件得平衡方
程:
…………④ (2分)
…………⑤ (2分)
…………⑥
由④⑤⑥得: (1分)
當木塊靜止時,摩擦力方向向上達到最大值,如圖所示進行受力分析由平衡條件得平衡方
程:
………… ⑦ (2分)
………… ⑧ (2分)
…………⑨
由⑦⑧⑨得: (1分)
∴(3)(1分)水平推力的大小范圍為:

成都外國語學校2012—2013學年度上學期期中考試
高一生物試卷
命題人 林洪 審題人、試卷負責人 袁華波
注意事項
1 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
2本堂考試時間: 90分鐘,滿分100分
3 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學號填寫在試卷上,并用2B鉛筆填涂
4考試結束后,將答題卷交回
Ⅰ 卷
一、選擇題(1-40題每題1分,40-50題每題2分,共60分。每題只有一個答案正確。請將答案填涂于機讀卡上,否則不得分。)
1.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
A.噬菌體不具有一定的物質基礎和結構基礎
B.除病毒外,生物體都具有一定的結構
C.所有生物都具有一定的結構
D.細胞是一切生物的結構單位和功能單位
2.植物從土壤中吸收的氮,可用于合成
A.淀粉、蛋白質 B.蔗糖、氨基酸 C.蛋白質、核酸 D.纖維素、麥芽糖
3、下列各項中,屬于種群的是( )
A.一塊稻田里的全部水稻、水草、魚、蝦及其他生物
B.一塊棉田中的全部幼蚜、有翅和無翅的成熟蚜
C.一塊朽木上的全部真菌 D. 一個池塘中的全部魚
4.細胞的統一性體現在(  )
①細胞都有相似的基本結構,如細胞膜、細胞質、DNA分子等 ②真核細胞細胞核內染色體中含有DNA,原核細胞擬核中含有DNA ③真核細胞多種多樣,原核細胞多種多樣,而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又不一樣
A.① B.② C.①② D.①②③
5.在美國電影《侏羅紀公園》中,霸王龍被描述成侏羅紀最兇猛的食肉動物,它生活在1.6億年前的侏羅紀。下列關于其體內的化學元素與人體內的化學元素的說法中,最可能不正確的是(  )
A.含量相同 B.種類不同 C.具有統一性 D.具有差異性
6.下列關于HIV、幽門螺桿菌、人體腫瘤細胞的敘述,正確的是(  )
A.都含有DNA B.都能繁殖后代 C.都屬于原核生物 D.都含有核糖體
7.在觀察水綿細胞時,將低倍鏡換成高倍鏡后,物像大小、細胞數目和視野亮度的變化是
A.變大、變多、變亮 B.變大、變少、變暗
C.變小、變多、變亮 D.變小、變多、變暗
8.鑒定可溶性還原糖、蛋白質、脂肪,觀察DNA、RNA在細胞中的分布,所用實驗材料均較合理的一組是( )
A.韭菜葉、豆漿、大豆、洋蔥鱗片葉內表皮
B.梨、雞蛋清、花生子葉、人口腔上皮細胞
C.蘋果、花生子葉、大豆、洋蔥鱗片葉外表皮
D.番茄、豆漿、花生子葉、人口腔上皮細胞
9.在高等植物細胞中有兩種大量元素,淀粉中不含有,但核酸中含有。關于這兩種元素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
A.這兩種元素是染色體的重要組成元素B.這兩種元素是組成核酸分子不可缺少的
C.這兩種元素是構成蛋白質不可缺少的D.這兩種大量元素也是動物生活必需的
10.每年3月22日是“世界水日”,今年宣傳的主題是“關注水質、抓住機遇、應對挑戰”。下列有關生物體內水的敘述,錯誤的是(  )
A.水在病變細胞中以結合水和自由水形式存在
B.人體衰老細胞中自由水含量減少,代謝緩慢
C.蛋白質在合成過程中能夠產生水
D.冬季,植物體內自由水相對含量增高,以增強植物的抗寒能力
11.下列生命活動中,與蛋白質功能無直接關系的是(  )
A.引起肌肉收縮,紅細胞運輸 B.降低血糖濃度
C.維持植物細胞的形態 D.調節機體生命活動
12.由1分子磷酸、1分子堿基和1分子a構成了化合物b,如圖所示,則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組成化合物b的元素有C、H、O、N、P五種
B.a屬于不能水解的糖,是構成生物體的重要成分
C.若a為核糖,則由b組成的核酸主要分布在細胞質中
D.藍藻內含的化合物m共四種
13.下列關于細胞中糖類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細胞中的糖類只有提供能量一種功能
B.能與斐林試劑反應產生磚紅色沉淀的糖類有蔗糖、麥芽糖、果糖和葡萄糖
C.植物細胞特有的多糖是纖維素和淀粉,動物細胞中特有的多糖是糖原
D.因為同樣質量的糖類比脂肪含有更多的能量,所以糖類是主要的能源物質
14.糖類、脂肪、蛋白質、核酸共有的元素是
A. C、H、O、N、P B. C、H、O、N
C. C、H、O D. O、H
15.下列關于細胞的組成元素和化合物的說法正確的是 (  )
A.組成細胞的元素有C、H、O、N等20多種,其中O是最基本的元素
B.青蛙和玉米細胞內的化學元素在種類和含量上基本相同
C.組成血紅蛋白、肌球蛋白的氨基酸種類和數目相同,而排列順序不同
D.水是活細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某些生物化學反應的原料
16.下列關于人體內蛋白質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蛋白質具有多樣性,是由于氨基酸的種類、數目、排列順序和蛋白質的空間結構不同
B.指導蛋白質合成的DNA中的堿基有C、G、A、T、U
C.人體內的酶都是蛋白質,激素也都是蛋白質
D.蛋白質是活細胞(細胞鮮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17.蛋白質、DNA和RNA的基本組成單位依次是
A.氨基酸、核苷酸、核糖核苷酸 B.核苷酸、脫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
C.氨基酸、核糖核苷酸、脫氧核苷酸 D.氨基酸、脫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
18.不同生物含有的核酸種類不同。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同時含有DNA和RNA,病毒體內含有DNA或RNA,下列各種生物中關于堿基、核苷酸、五碳糖種類的描述正確的是(  )
A.T2噬菌體
B.煙草葉
肉細胞
C.煙草花
葉病毒
D.豌豆根
毛細胞
堿基
5種
5種
4種
8種
核苷酸
5種
8種
8種
8種
五碳糖
1種
2種
2種
2種
19.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最明顯的區別在于
A、有無核物質 B、有無細胞質 C、有無核膜 D、有無細胞膜
20.某動物體可以完成下列反應式(其中代表不同的單糖),其中代表的二糖可能是( )
A.麥芽糖 B.乳糖 C.蔗糖 D.B或 C
21.“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的分布”實驗中,正確的實驗步驟是( )
A. 取口腔上皮細胞制片→水解→沖洗→染色→觀察
B. 取口腔上皮細胞制片→染色→沖洗→水解→觀察
C. 取口腔上皮細胞制片→水解→染色→沖洗→觀察
D. 取口腔上皮細胞制片→沖洗→水解→染色→觀察
22.生物體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遺傳信息的攜帶者、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生命活動的主要能源物質依次是 (  )
A.核酸、蛋白質、細胞、糖類 B.糖類、蛋白質、細胞、核酸
C.蛋白質、核酸、細胞、糖類 D.蛋白質、核酸、糖類、細胞
23.某一物質分子式為C55 H70 O19 N10 S2,這種物質最有可能是 (  )
A.糖類 B.脂質 C.核酸 D.蛋白質
24.下列哪一項不是作為系統的邊界--細胞膜在細胞生命活動中的作用 (  )
A.將細胞與外界環境分隔開 B.為生命活動提供能量
C.控制物質進出細胞 D.進行細胞間的信息交流
25.生物組織中還原糖、脂肪和蛋白質三種有機物的鑒定實驗中,以下操作錯誤的是( )
A.溶性還原糖的鑒定,用酒精燈直接加熱試管產生磚紅色沉淀
B.脂肪的鑒定中需使用顯微鏡觀察細胞中的脂肪滴
C.用雙縮脲試劑檢測蛋白質時不加熱
D.應使用現配的斐林試劑
26. 在生物體內含量極少,但對維持生物體正常生命活動必不可少的元素是( )
A. Fe、Mn、Zn、Mg B. Zn、Cu、Mn、Ca C. Mg、Mn、Cu、Mo D. Zn、Cu、B、Mn
27.繼禽流感后,豬流感再次威脅人類的安全,各國政府和科學家在多個領域開展了廣泛的合作。已檢測發現豬流感病毒含尿嘧啶(U),則其遺傳物質是( )
A.DNA B.RNA C.核苷酸 D.氨基酸
28.下列氨基酸中,不是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是 (  )
29.水綿、藍藻、黑藻全部( )
A.是真核生物 B.含有葉綠體 C.是自養生物 D.都是異養生物
30.人的紅細胞必須生活在含有0.9%的氯化鈉的溶液中,若將紅細胞置于蒸餾水中,紅細胞會因吸水過多而脹破;若將細胞置于濃鹽水中,紅細胞會因為失水而皺縮,因而喪失輸送氧氣的功能。所以醫生給脫水病人注射用的0.9%的生理鹽水,這個事例說明 (  )
A.無機鹽對維持細胞的形態和功能有重要作用 B.只有紅細胞有這種特征
C.水分子容易進出細胞 D.無機鹽離子容易進出細胞
31.科學家常用哺乳動物紅細胞作材料來研究細胞膜的組成,是因為 (  )
A.哺乳動物紅細胞的細胞膜在光學顯微鏡下容易觀察到
B.哺乳動物紅細胞容易得到 C.哺乳動物紅細胞在水中容易漲破
D.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內沒有核膜、線粒體膜等膜結構。
32.下列物質都屬于蛋白質的一組是 ( )
A.性激素、生長激素、纖維素 B.消化酶、抗體、胰島素
C.血紅蛋白、生長素、維生素 D.載體、抗體、性激素
33. 甲狀腺激素、血紅蛋白和葉綠素中含有的特征元素依次是
A.I、Mg、Fe B.Cu、Mg、I C.I、Fe 、Mg D.Fe 、Mg、I
34. 雞蛋煮熟后,蛋白質變性失活,這是由于高溫破壞了蛋白質的(  )
A.肽鍵 B.肽鏈 C.空間結構 D.氨基酸
35. 生物體新陳代謝旺盛,生長迅速時,生物體內( )
A.結合水/自由水的值與此無關 B.結合水/自由水的值會升高
C.結合水/自由水的值會降低 D.結合水/自由水的值不變
36. 下列有關細胞膜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細胞膜主要由脂質和蛋白質組成
B.不同功能的細胞,其細胞膜蛋白質的種類和數量相同
C.組成的細胞膜的脂質中,磷脂最豐富
D.細胞在癌變的過程中,細胞膜的成分發生改變,會產生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等物質
37. 下列各項中,不是細胞間信息交流的方式的是( )
A.胰島細胞形成的胰島素通過血液運輸作用于組織細胞
B.精子和卵細胞相互接觸完成受精作用
C.細胞膜將細胞與環境分隔開
D.高等植物細胞之間通過胞間連絲相互連接
38. 紅蘿卜細胞的液泡中含有紫紅色的花青素。將紅蘿卜切成小塊放到水中,水的顏色無明顯變化。若進行加熱,隨水溫的升高,水的顏色逐漸變紅。其原因是 ( )
A.細胞壁在加溫后受到破壞
B.水溫升高,花青素的溶解度加大
C.加溫使細胞膜和液泡膜失去了控制物質進出的功能
D.加溫使花青素分子的活性加大而容易透過細胞膜
39對細胞中某些物質的組成進行分析,可以作為鑒定真核生物的不同個體是否為同一物種的輔助手段,一般不采用的物質是(? ?)
A.核苷酸 ?????B.DNA ???C.RNA ?????D.蛋白質
40..下列有關生物體化學成分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精瘦肉中含量最多的是蛋白質
B.組成植物細胞壁主要成分的單體是氨基酸
C.HIV病毒的遺傳物質含有硫元素
D.與精子形成相關的雄激素屬于脂質
41我國民間常在玉米面中加入豆粉做食品,這樣可提高食品的營養價值。其中的道理( )
A.玉米面中只含淀粉不含蛋白質,而豆粉中含大量蛋白質
B. 玉米面和豆粉的混合物中各種氨基酸含量的比例與人體蛋白一致
C. 玉米面中缺少賴氨酸,而豆粉中含大量人體所必需的賴氨酸
D. 玉米面中摻加了豆粉制成的食品,更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
42.如圖表示不同化學元素所組成的化合物,以下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若圖中①為某種多聚體的單體,則①最可能是氨基酸
B.若②存在于皮下和內臟器官周圍等部位,則②是脂肪
C.若③為多聚體,且能貯存生物的遺傳信息,則③是染色體
D.若④主要在人體肝臟和肌肉內合成,則④最可能是糖元
43.含有215個N原子的200個氨基酸,形成的5個四肽、4個六肽和1個2條肽鏈構成的蛋白質分子。這些多肽和蛋白質分子中,肽鍵與氨基數目的最大值分別是(  )
A.200和200 B.200和215 C.189和11 D.189和26
44.一條肽鏈的分子式為C22H34O13N6,其水解后共產生了右圖3種氨基酸:據此判斷,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
A.1個C22H34O13N6分子水解后可以產生3個谷氨酸
B.合成1個C22H34O13N6分子同時將產生5個水分子
C.1個C22H34O13N6分子中存在1個游離的氨基和3個游離的羧基
D.核酸對該肽鏈合成有極其重要作用
45.糖尿病患者可以用尿糖試紙化驗自己的尿糖情況。尿糖試紙中含有葡萄糖氧化酶,它可以催化葡萄糖形成葡萄糖酸和過氧化氫,過氧化氫可以將試紙中一種無色化合物氧化成為有色化合物。試紙顏色的變化情況就可以顯示尿中葡萄糖含量的高低。以下為上述作用機理的表達式,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表達式中,a的基本組成單位為氨基酸B.表達式中,b為葡萄糖酸
C.表達式中,c為無色化合物 D.表達式中,e為有色化合物
46.根據表中分析同質量的脂肪和糖類在氧化分解時的差異,以下說法錯誤的是 (  )
物質
各元素比例
氧化分解時
C
O
耗氧量
釋放能量
產生的水
脂肪
75%
13%
較多
較多
X
糖類
44%
50%
較少
較少
Y
A.相同質量條件下,脂肪比糖類在氧化分解時耗氧量多
B.脂肪中的H的比例是12%
C.相同質量的脂肪和糖類氧化分解時產生的水量XD.脂肪中H的比例較高,所以釋放的能量較多
47.若下圖甲代表與生命系統相關概念的范圍,其中正確的是( )
供選項
a
b
c
A
生物大分子
細胞
組織
B
個體
種群
群落
C
生態系統
群落
種群
D
組織
系統
器官
48.下列對葉肉細胞中化學元素和有關分子的描述,錯誤的是 ( )
A.葉綠素分子中含C、H、O、Mg等元素
B.葉肉細胞中所有蛋白質都由20種氨基酸構成
C.構成細胞壁的化學元素有C、H、O
D.水是葉肉細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49.除哪項外,其余各項對①~④中物質在下列生物中的敘述都是正確的( )
①核酸/②蛋白質/③DNA/④RNA
A.①、②、③、④在噬菌體、大腸桿菌、衣藻和草履蟲體內都存在
B. ③、④在衣藻體內都存在
C. ①、②、③、④在細胞內都存在
D.除病毒外, ①、②、③、④都存在在所有生物體內
50. 下面關于綠藻和藍藻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綠藻和藍藻都能進行光合作用,這與它們含葉綠體有關
B.綠藻和藍藻都有核糖體
C.綠藻有核膜、核仁,而藍藻沒有
D.綠藻和藍藻的大爆發與水體中含N、P豐富有關
Ⅱ卷
二、非選擇題(本題包括4小題,共40分,請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否則不得分)
51.(每空1分,共8分)生物體內某些有機物的元素組成可表示如下:


(1)A的功能的多樣性是由A的 的多樣性決定的。寫出各字母代表的物質的名稱A1 、A3 。
(2)c的名稱為______,C1的名稱為________。
(3)B是主要的能源物質,則b______________。
(4)A是由a經 反應形成的,形成的化學鍵的結構簡式是 。
52.(每空1分,最后一空為2分,共10分,)下圖分別表示生物體內的生物大分子的部分結構模式圖,據圖回答:
甲 乙
(1)甲圖中的三種物質都是由許多 連接而成的,其中屬于植物細胞中的儲能物質是 。存在于動物細胞中并能調節血糖的是 。這三種物質中,在功能上與另外兩種截然不同的是 ,這種物質參與細胞中 的構成。
(2)乙圖所示化合物的基本組成單位可用圖中字母 表示,各基本單位之間是通過 (填①、②或③)連接起來的。
(3)若b中的含氮堿基為T,則b的名稱為 ,由b形成的多聚體能儲存大量的遺傳信息,原因是 。
53.(每空1分,共10分)下圖是幾種生物的基本結構單位,請據圖回答以下問題
(1)最有可能屬于病毒的是 ,它在結構上不同于其他三種圖示的顯著特點是__ _____.
(2)圖中屬于原核細胞的是________,它在結構上不同于真核細胞的最顯著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
(3)圖中能進行光合作用的是________,能完成此生理過程是因為其內含有____ ____ ___,因而它是一類營________生活的生物。
(4)________圖展示了哺乳動物的平滑肌細胞,其遺傳物質在存在方式上不同于其他三種圖示的特點為:其遺傳物質存在于 ,而A、B兩種細胞的DNA主要存在于 中。
54. (每空2分,共12分)據藥理研究,一種茅草的根內含有降血糖的因子及多種有益于健康的成分,某公司將它開發成一種保健飲料。該產品是否適用于糖尿病患者,生物學興趣小組的同學以此作為研究課題。請你完成下面的實驗鑒定報告。
(1)實驗目的:鑒定一種茅草的根是否含有還原性糖和淀粉。
(2)實驗原理:還原性糖可用 試劑,淀粉可用 來檢測。
(3)實驗器材:一種茅草根、所需試劑、研缽、燒杯、試管、沙布、漏斗、酒精燈、試管夾、火柴、滴管等。
(4)實驗步驟:
①用研缽將一種茅草根磨碎,過濾,取其濾液。
②取A、B兩支試管,各加入2 mL濾液。
③往A試管中加入 ,搖勻,放入盛有50℃~60℃溫水的大燒杯中加熱約2 min。觀察試管中的顏色變化。
④往B試管中加入 ,觀察試管中的顏色變化。
(5)可能出現的實驗現象及分析
⑤????????????? ???
?
⑥ ????????????????? ???????
?
成都外國語學校2012—2013學年度上學期期中考試
高一生物試卷評分標準
一、選擇題(1-40題每題1分,40-50題每題2分,共60分。每題有一個答案正確)
1-5 CCBCA 6-10 BDBCD 11-15 CDCCD 16-20ADBCB 21-25 ACDBA 26-30 DBDCA
31-35 DBCCC 36-40 BCCAD 41-45 CCDCC 46-50 CCCAA
二、非選擇題(本題包括4小題,共40分)
51.(每空1分,共8分)
(1)結構 酶 血紅蛋白 (2)核苷酸 脫氧核糖核酸
(3)葡萄糖 (4)脫水縮合 -CO-NH-
52(每空1分,共10分)
(1)葡萄糖 淀粉 肝糖原 纖維素 細胞壁
(2)b ② (3)胸腺嘧啶脫氧核苷酸 脫氧核苷酸的排列方式是多樣的
53. (每空1分,共10分)
(1)C 無細胞結構 
(2)A、B(寫全得分) 沒有由核膜包圍的細胞核  
(3藍藻細胞 藻藍素和葉綠素 自養
(4)D 細胞核(或者染色體) 擬核
54. (每空2分,共12分)
(2)實驗原理: 斐林 , 碘液 。
(4)實驗步驟:
③ 2 mL現配制的斐林試劑 ,
④ 2滴碘液 。
(5)可能出現的實驗現象及分析
⑤??如果A試管出現磚紅色沉淀,說明這種茅草的根含有還原性糖;如果A試管沒有磚紅色沉淀,說明這種茅草的根不含還原性糖;
? ⑥ ?如果B試管出現藍紫色,說明這種茅草的根含有淀粉;如果B試管沒有藍紫色,說明這種茅草的根不含淀粉。
成都外國語學校2012—2013學年度上期期中考試
高一英語試卷
命題人:劉濤 鄧啟程 審題人:曾修義 試卷負責人:路躍
注意事項:
本試卷分第I卷(選擇題)和第II卷(非選擇題)兩部分。
本堂考試120分鐘,滿分150分。
答題前,請考生務必先將自己的姓名、學號填寫在答題卡上,并使用2B鉛筆填涂。
考試結束后,將答題卡交回。
Mid-term English Test For Senior 1--Listening Part
I .Listen to the ten short dialogues and choose the right answers. Each dialogue will be read once. (10* 2=20)
What do we learn from the conversation?
They knew each other when they lived in London.
Both of them once lived in London.
The woman was a student when she lived in England.
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most probably take place?
In a park. B. In a zoo. C. In a pet store.
Where are the two speakers going to plant the tree?
By the front door. B. At the back of the garage. C. At the end of the garden.
What does the man like to eat?
Seafood. B.Fish. C. Salad.
What does the woman mean?
Wang Fei is looking forward to the Spring Festival.
Wang Fei is eager to go home for the Spring Festival.
Wang Fei is on his way home,
What is the time in New York now?
Nine a.m. B. Six a.m. C. Three a.m.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On Saturdays the store closes at 6 p.m.
On Sundays the store closes at 8 p.m.
On Tuesdays the store closes at 6 p.m.
Who is most likely to have an electronic dictionary?
Linda. B. The woman. C. The man.
How does the woman find her decoration?
It’s just so-so.
It’s up to date.
It’s not modern.
What’s the latest news on TV?
A big fire broke out in Korea.
A fire happened in South Korea.
South Korea fought against North Korea.
II. Listening to the following 5 dialogues or monologues and choose the right answers. Each dialogue will be read twice. (15*3=45)
Part I
11.Who probably is the woman?
A.A policewoman.
B.The man’s wife.
C.A thief.
12.When did he lock all the windows?
A.On Saturday.
B.On Friday.
C.On Friday night.
13.What is the woman most probably going to do?
A.To look round.
B.To talk to others.
C.To ask more questions.
Part II
14.What does the man want to do?
A.Have his hair cut.
B.Go to the cinema.
C.Go to work.
15.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speakers?
A.Husband and wife.
B.Friends.
C.Classmates.
16.How will the woman find out who has made the mistake?
A.Ask the man.
B.Call the telephone company.
C.Call Edison.
Part III
17.Why is there no performance?
A.Because the audience want a repayment.
B.Because the actors are sick.
C.Because there is no electricity.
18.When will tickets be exchanged?
A.This evening.
B.Next Tuesday.
C.Tomorrow morning.
19.What can’t they do according to the message?
A.Get their money back.
B.Come to see the performance tomorrow morning.
C.Come to see the performance next Tuesday.
20.Who may go to the box office immediately after the announcement?
A.People who want a repayment.
B.People who wish to exchange their tickets.
C.People who do not pay.
Part IV
21.Where are the speakers talking to each other?
A.On the internet.
B.In a computer store.
C.Somewhere in front of a computer.
22.How much will the man pay for the player?
A.$ 1,500 B. $ 1,100 C. $ 400
23.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is conversation?
A.Most people prefer the Internet shopping because of the low prices.
B.People can only use credit cards while shopping on the Internet.
C.Shopping on the Internet is easier than that in the stores.
Part V
24.What does Mary want to do in Hong Kong?
Start her further education.
Start her career.
Start her English practicing.
25.What does Mary do now?
She is a student.
She is a businesswoman.
She is a teacher.
III. Listen to the two monologues, and decide whether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are TRUE or FALSE; choose A for TRUE, and choose B for FALSE. Each one will be read twice. (10*2=20 )
Passage 1
26. We can know time by the way we mark its passing.
27. There would be no stars in the sky if there were no time.
28. Changes happen once in a while in the real world.
29. Humans began to measure time when they began to count the natural events.
30. The passage talks about a world without time.
Passage 2
31. The speech probably takes place in a restaurant.
32. The kitchen is a big room with a high ceiling.
33. There is a large sink to the left.
34. The particular kitchen dates back to the early 1900’s.
35. The purpose of the exhibition is to show that the home design tells us about social changes.
IV. Listen to two short conversations. Fill in the blanks with the word you’ve heard from the tape. The conversations will be read twice.(5*3=15)
36. Fred Watson is a driving ________ of over 20 years experience.
37. People have usually heard of the big school and tend to _______ them.
38. Fred gets students through personal _________.
39. Fred has a ________ price.
40. Learning to drive is usually a ________ experience for beginners.
Answers:
1~5 BCCCB 6~10 CCAAC
11~15 ABABA 16~20 BCCBA
21~25 CBCBA
III. 26~30 ABBAB 31~35 BABBA
IV. 36. instructor 37. trust 38. connections 39.competitive 40. nervous
第I卷
I. Multiple choice (25 points)
1. —Who came out _______ first in the race of 800 meters?
—It was Jack. He’s always ________ first to reach the line.
A. the; the B. ; C. the; D. ; the
2. The small river _______ I visited three years ago has been seriously polluted recently.
A. where B. which C. what D. when
3. I did remember _________ the door before leaving the office, but forgot to turn off the lights.
A. locking B. having locked C. to lock D. to have locked
4. In order to find the missing child, his parents __________ all they can over the past five hours.
A. did B. do C. had done D. have been doing
5. When _________ for his views about his teaching job, Philip said he found it very interesting and rewarding.
A. asking B. asked C. to ask D. to be asked
6. —I love the Internet. I’ve come to know many friends on the Net.
—_________. Few of them would become your real friends.
A. That’s for sure B. It’s not the case
C. I couldn’t agree more D. I’m pleased to know that
7. ________, but he insisted that he_____ to work as usual.
A. Although he was ill; went B. Having been ill; go
C. Having been ill; should go D. He was ill; go
8. Who would you rather ___________ football with you on Friday?
A. have played B. have to play C. have play D. plays
9. --What do you think of my suggestion?
--Huh. What’s that? I _______ about something else.
A. think B. thought C. was thinking D. had thought
10. _______ out of the difficult situation, the restaurant is now making effort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service.
A. Getting B. Got C. Having got D. To get
11. Electric current can be sent from the power station to where _______.
A. needed B. is needed C. needs it D. it is needing
12. Don’t be _______ by products _______ to make you look slim quickly.
A. taken away; promised B. taken over; promised
C. taken out; promising D. taken in; promising
13.She understood what I was talking about,________it was the first time we had spoken together.
A.whether B.even though C.as though D. since
14.—What does he think ________ an important part in his life?
—Optimistic attitudes.
A.play B.take C.plays D. takes
15.Tommy’s parents thought he was at school,but ________he was in a net bar.
A.actually B.especially C.hopefully D.exactly
16.Come on. Get dressed quickly!I ________ you down to the doctor.
A.take B.took C.have taken D.am taking
17.I haven’t seen my niece for ________long that I’ve forgotten what she looks like.
A.such B.very C.so D.too
18. Standing at the top of the hill,you will get a better ________of the whole city.
A.scene B.scenery C.sight D.view
19.I was about to tell him the secret ________ I heard a knock on the door.
A.as B.till C.while D.when
20.—Have you ________ him to watch less TV?
—Yes,I have. But he didn’t listen to me.
A.persuaded B. hoped C.prevented D.advised
21. There is _____ in what she said. She appeared to be warning us.
A. something B. anything C. nothing D. everything
22. To get a much better grade, You should __________the notes again before the test.
A. turn over B. get over C. go over D. take over
23.—How was your recent trip to the Universal Studio?
—I’ve never had one before.
A. an amazing B. a more amazing C. a most amazing D. the most amazing
24. The school shop, customers are mainly students, is located near the basketball courts.
A. which B. that C. whose D. what
25. Not until recently ____________ that Mike was the very person she had been searching for.
A. She discovered B. she had discovered
C. did she discover D. had she discovered
II. Cloze test (30 points)
Two weeks before Christmas, Mother told me we were going to my grandmother’s house for the holiday. Grandma and Uncle Henry lived on a farm some 15 miles out of town. They had no electricity or running water and 26 what I considered the “good things” in life. They 27 made no plans for Christmas. When Christmas Eve arrived, Mom told me in her best “I-mean-it” voice to 28 all the decorations from our tree. She packed those up 29 all the materials for a 30 turkey dinner.
Christmas morning 31 perfectly with the sun shining brightly across a fresh blanket of snow. 32 I was angry silently in the backseat of the car as we made our 33 to grandma’s. This was going to be the 34 Christmas ever! Grandma was 35 to see us as we walked up to her door. “What on earth are you doing here?” she said.” We weren’t expecting 36 . It’s Christmas, and I don’t even have a turkey to cook for you.” “I knew 37 .” Mom said as we set boxes of goodies on the kitchen table. “That’s 38 we brought all with us.” “We 39 have a tree,” Mom insisted. “ 40 , what will we do with all these decorations?” Uncle Henry quickly caught Mom’s spirit. He called me to join him, and we found a perfect Christmas tree in the woods. Soon the house 41 fresh and piney as we decorated the pine tree, and the day 42 a festive air. The turkey dinner was very good, too. I was actually beginning to enjoy this unusual Christmas day!
Dessert was almost forgotten 43 Mom came out with the final surprise—a flaming pudding! “Merry Christmas, mother,” Mom said. “Dear me!” Grandma said with her mouth wide open. “I haven’t seen a flaming pudding since I left England before I was married.” Tears of 44 filled her eyes. I could not keep the tears 45 my eyes, either. I knew then that Mom had also given me the best Christmas present ever.
She had taught me what a beautiful thing it is to give.
26. A. wanted B. lacked C. refused D. prepared
27. A. also B. still C. never D. hardly
28. A. replace B. collect C. remove D. cover
29. A. instead of B. by the side of C. along with D. in spite of
30. A. normal B. complete C. fresh D. separate
31. A. dawned B. passed C. broke D. happened
32. A. But B. So C. And D. Then
33. A. decision B. way C. wish D. plan
34. A. last B. busiest C. best D. worst
35. A. expected B. crazy C. surprised D. ready
36. A. anyone B. others C. someone D. no one
37. A. you B. it C. that D. this
38. A. how B. why C. where D. what
39. A. may B. will C. can D. must
40. A. In short B. Therefore C. However D. Or rather
41. A. improved B. smelled C. became D. changed
42. A. went on B. put on C. took on D. tried on
43. A. until B. after C. because D. unless
44. A. sadness B. joy C. regret D. worry
45. A. inside B. back C. away D. From
III. Reading comprehension (40 points)
A
Since the 1970s, scientists have been searching for ways to link the brain with computers.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 technology could help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send commands to machines.
Recently, two researchers, Jose Milan and Michele Tavella from the Federal Polytechnic school in Lausanne, Switzerland, demonstrated(展示)a small robotic wheelchair directed by a person’s thoughts.
In the laboratory, Tavella operated the wheelchair just by thinking about moving his left or right band.He could even talk as he watched the vehicle and guided it with his thoughts.“our brain has billions of nerve ceils.These send signals through the spinal cord (脊髓)to the muscles to give us the ability to move.But spinal cord injuries or other conditions can prevent these weak electrical signals from reaching the muscles,” Tavella says.“Our system allows disabled people to communicate with external world and also to control devices.”
The researchers designed a special cap for the user.This head cover picks up the signals from the scalp(頭皮) and sends them to a computer.The computer interprets the signals and commands the motorized wheelchair.The wheelchair also has two cameras that identify objects in its path.They help the computer react to commands from the brain.
Prof.Milan, the team leader, says scientists keep improving the computer software that interprets brain signals and turns them into simple commands.“The practical possibilities that BCI technology offers to disabled people can be grouped in two categories: communication, and controlling devices.One example is this wheelchair.”
He says his team has set two goals.One is testing with real patients, so as to prove that this is a technology they can benefit from.And the other is to guarantee that they can use the technology over long periods of time.
46. BCI is a technology that can ______________.
A.help to update computer systems B.link the human brain with computers
C.help the disabled to recover D.control a person's thoughts
47.Which of the following shows the path of the signals described in Paragraph 5?
A.scalp→computer→cap→wheelchair
B.computer→cap→scalp→wheelchair
C.scalp→cap→computer→wheelchair
D.cap→computer→scalp→wheelchair
48.The team will test with real patients to ______________.
A.make profits from them B.prove the technology useful to them
C.make them live longer D.learn about their physical condition
49.Which of the following would be the best title for the text?
A.Switzerland, the BCI Research Center
B.New Findings About How the Human Brain Works
C.BCI Could Mean More Freedom for the Disabled
D.Robotic Vehicles Could Help to Cure Brain Injuries
B
Winners Club
You choose to be a winner!
The Winners Club is a bank account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eenagers. It has been made to help you better manage your money. The Winners Club is a transaction account(交易賬戶)where you receive a key-card so you can get to your money 24/7 – that’s 24 hours a day, 7 days a week!
It’s a club with impressive features for teenagers:
No account keeping fees!
You’re no millionaire so we don’t expect you to pay large fees. In fact, there are no account keeping or transaction fees!
Excellent interest rates!
You want your money to grow. The Winners Club has a good rate of interest which gets even better if you make at least two deposits(儲蓄)without taking them out in a month.
Convenient
Teenagers are busy – we get that. You may never need to come to a bank at all. With the Winners Club you can choose to use handy tellers and to bank from home using the phone and the Internet··· You can have money directly deposited into your Winners Club account. This could be your pocket money or your pay from your part-time job!
Mega magazine included
Along with your regular report, you will receive a FREE magazine full of good ideas to make even more of your money. There are also fantastic offers and competitions only for Winners Club members.
The Winners Club is a great choice for teenagers. And it is so easy to join. Simply fill in an application form. You can’t wait to hear from you. It’s the best way to choose to be a winner!
50.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about the Winners Club?
A. Special gifts are ready for parents.
B. The bank opens only on work days.
C. Services are convenient for its members.
D. Fees are necessary for the account keeping.
51. The Winners Club provides magazines which ________.
A. encourage spending B. are free to all teenagers
C. are full of adventure stories D. help to make more of your money
52. If you want to be a member of the Club, you must ________.
A. be an Internet user B. be permitted by your parent
C. have a big sum of money D. be in your twenties
53. What is the purpose of this text?
A. To set up a club. B. To provide part-time jobs.
C. To organize key-cards. D. To introduce a new banking service.
C
To Chinese immigrants(移民), in the mid-1800s, California was “The Land of the Golden Mountain.” In their homeland they had heard the words, “There’s gold in California.” They sailed 7000 miles to join the gold rush and strike it rich. Between 1849 and 1882, more than 30,000 Chinese came to California. Most were men. They had been farmers in China. They came here to be miners and laborers. They ended up doing many other jobs, too. Like many other immigrants, they did not plan to stay in America. They came because of their ties to their homeland and their families. They planned to return to China with their fortunes and help their families. Only a few Chinese gold miners struck it rich. Most picked over the areas that had been mined already. But still, white miners resented the Chinese. Slowly, they drove the “yellow peril” from the mining camps. By the end of the 1850s, many Chinese returned home. Those who stayed found other jobs. Few women had come west in the gold rush. The Chinese saw a good business opportunity. They began doing the jobs women would have done. Many became house servants. Many more opened laundries. The Chinese opened restaurants. Chop suey and chow mein are popular Chinese-American dishes. The Chinese probably created these dishes to serve to the white miners. Other Chinese became fishermen, farmers, and even cigar makers.
54. Why did Chinese go to America in the mid-1800s?
A. Because they could find good jobs there.
B. Because they had found gold there.
C. Because they could open laundries and restaurants there.
D. Because they heard there was gold there.
55. The underlined word “resented” mean “________”.
A. liked B. helped C. hated D. served
56. Which of the following was NOT mentioned in the passage?
A. Some Chinese became drivers.
B. Many Chinese opened shops to help wash clothes.
C. Many Chinese picked gold around the old mines.
D. Many Chinese returned to China by the end of the 1850s.
57. Which should be the title of the passage?
A. Early Chinese immigrants in America B. Dream to strike it rich
C. The difference between men and women D. Gold miners in America
D
The first breath-taking pictures of the Earth taken from space showed it as a solid ball covered by brown land masses and blue-green oceans. We had never seen the Earth from that distance before. To us, it appeared as though the Earth had always looked that way and always would. Scientists now know, however, that the surface of the Earth is not as permanent as we had thought.
Scientists explain that the surface of our planet is always moving. Continents move about the Earth like huge ships at sea. They float on pieces of the Earth’s outer skin. New outer skin is created as melted rock pushed up from below the ocean floor. Old outer skin is destroyed as it rolls down into the hot area and melts again.
Only since the 1960s have scientists really begun to understand that the planet Earth is a great living machine. Some experts have said this new understanding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revolutions in scientific thought. The revolution is based on the work of scientists who study the movement of the continents—a science called plate tectonics.
The modern story of plate tectonics begins with the German scientist Alfred Wegener. Before World War One, Wegener argued that the continents had moved and were still moving. He said the idea first occurred to him when he observed that the coastlines of South America and Africa could fit together like two pieces of a puzzle. He proposed that the two continents might have been one and then split apart.
Wegener was not the first person to wonder about the shape of the continents. About 500 years ago, explorers thought about it when they made the first maps of Americas. The explorers noted the east coast of North America and South America would fit almost exactly into the west coast of Europe and South Africa. What the explorers did not do, but Wegener did, was to investigate the idea that the continents move.
58. What does the writer mainly tell us in the passage?
A. The first breath-taking pictures of the Earth taken from space.
B. Human’s recognition of the earth’s surface.
C. The German scientist Alfred Wegener.
D. The early explorers’ discovery.
59.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A. We didn’t see the Earth from far away until we saw the picture taken in the space.
B. Our ancient thought that the surface of the earth is still.
C. Alfred Wegener was not the first person to investigate the idea that the continents move.
D. The coastline of India and Africa fit together.
60. The last word of the third paragraph “tectonics” mean “________”.
A. study of construction B. study of architecture
C. earth surface D. structural geology
61. What did the explorers find?
A. The coastlines of South America and Africa could fit together.
B. The coastlines of North America and Africa could fit together.
C. The east coastlines of North America and the west coast of Europe could fit together.
D. The coastlines of North America and India could fit together.
E
There was one shop in the town of Mufulira which was widely known for its racial discrimination(種族歧視). It was a drugstore. While Europeans were served at the counter, a long line of Africans queued at the window and often not only were kept waiting but were treated rudely by the shop assistants. One day I was determined to make a public protest (抗議) against this kind of thing, and many of the schoolboys in my class followed me to the store, I simply went into the shop and asked the manager politely for some medicine. As soon as he saw me standing in the place where only European customers were allowed to stand he shouted at me in a bastard (怪聲怪氣的) language which is only used by a boss when speaking to his servants. I stood at the counter and politely requested in proper English that I should be served. The manager became angry and said, “Even if you stand there till Christmas, I will never serve you.” I went to the District Commissioner’s office. Fortunately, he was out, for he was one of the old school; however, I saw a young District officer who was a friend of mine. He was very concerned to hear my story and told me that all I had to do was come to him personally and he wou1d buy my medicine for me. I protested that that was not good enough. I asked him to accompany me back to the store and to make a protest to the manager. This he did, and I will remember him saying to the manager,“Here is Mr. Kaunda who is a responsible member of the Urban Advisory Council, and you treat him like a common servant.” The manager of the drugstore apologized and said, “If only he had introduced himself and explained who he was, then, of course I should have given him proper service.” I had to explain once again that he had missed my point. Why should I have to introduce myself every time I went into a store … any more than I should have to buy my medicine by going to a European friend? I want to prove that any man of any color, whatever his position, should have the right to go into any shop and buy what he wanted, After all, the money which I paid across the counter was exactly the same money as was paid by a European customer.
62. The writer was, at the time of the story, _________.
A. a European officer B. an African servant
C. a drugstore assistant D. a black school teacher
63. The manager of the drugstore shouted at the writer in dirty words because _____________.     .
A. he could not speak English in a polite way
B. he thought the writer wouldn’t understand English
C. that was the language he used when speaking to Africans
D. that was the only language he could speak when he was angry
64. In paragraph 3, the underlined sentence “he was one of the old school” means _____________.   .
A. he stuck to those old racial ideas
B. he graduated from an old white school
C. he was in charge of an old black school
D. he was an old official in the government
65. Why didn’t the writer wait at the window of the drugstore like other Africans?
A. He believed his white friends would help him out.
B. He wanted to fight for equal rights of all black people.
C. He thought he was educated and should he treated differently.
D. He thought, being an important person, he should not be kept waiting.
第II卷
IV.Complete the sentence with the right word. The first letter of the word is given. (10 points)
66. After the terrible earthquake, everything in the village was damaged. This small village was no longer i__________, and in fact, it was like a ghost town.
67. Despite the fact that this is a used car which is nearly 10 years old, it is still in excellent c_________.
68. If you smoke quite often, you will become a cigarette a_________.
69. The wooden house was so shabby that it c_________ to the ground in the earthquake.
70. It seems i_________ that the boy who is spoiled a lot can live in such a remote area for a year.
71. Don’t live in a world of f_______. Just do something practical and useful.
72. Mum, would you please stop n________? I know what I should do. I’m already 16 years old.
73. Most of the passengers were t________ on the No.9 bus and got killed by the fire. That was really a sad day for all the people who live in Chengdu.
74. The d_________ news that Yao Ming retired from NBA made all Chinese people feel frustrated.
75. Her voice was so s___________ that all the audiences were greatly attracted by it.
V. Fill in the blanks with the given words in their proper forms. There are two extra ones. (10 points)
search search for an assortment of terrify
watch out for make progress be short of be close to
hope for the first time the first time avoid
76. Step backwards and _________ the speeding taxis.
77. To ____________ making fewer mistakes, he has to be much more careful while doing homework.
78. ____________ she met us, she left a good first impression on every one of us.
79. The main reason why some of them__________ in this test is that they are not a bit hardworking.
80. The spy stayed in the building for a long time___________ a top secret document.
81. In the household products section of Sainsbury’s, you can find _________ bowls and plates.
82. Some scientists believe that human beings will __________ energy in the near future, as a result of waste.
83. __________, with the help of the local guide, they managed to find the missing tourist who was lost in the foggy forest.
84. The girl felt quite excited _________ her favorite singer, but the other fans were not that lucky to get so near to him.
85. Judging from his ____________ look, it was obvious that he presumably had had a terrible ride in the tram.
VI. Error correction. (15 points)
I am an active boy and I talk much than listen. When I 86.__________
talk with my friends, I’m always ready to express me. 87.__________
I’m not afraid to tell others how I think. I am usually the 88.__________
focus of attention because of I often have lots of ideas 89.__________
that interests everyone. In my opinion, people should share 90.__________
and exchange each other’s ideas. And when I am with the 91.__________
quiet people, I felt as if the air were frozen. I’m always 92.__________
trying to find a topic and start a conversation. By this way, 93.__________
people will like me and feel happy. In word, I’m friendly and 94.___________
active and I can make everybody as happy as me. 95.__________
VII. Translation. (20 points)
96. 劉老師坐在桌旁,他的學生圍著他站著。 (with + 賓語 + 分詞)
97. 我3年前去過的古寺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a……impression on + 定語從句)
98. 遠處看起來有一團霧。(in the distance, a patch of)
99. 我寧愿你今天晚上呆在家里看電視。(would rather)
100. 他將為他自己所做的一切付出代價。 (pay for)
101. 我認為對人們來說低碳生活是十分有必要的。 (consider; low-carbon life)
102. 雖然我學習英語已經有幾年了,但我在和英語是母語的人交流時依然有困難。(have problems doing; English native speaker)
103. 王老師不僅僅是一位教師,他總是照顧好自己的學生。 (more than + 定語從句)
104. 他的籃球事業是在多年的奮斗之后才成功的。 (career; take off)
105. 那些沉溺于電腦游戲的人不會取得成功的。(abandon oneself to + 定語從句)
I. DBADB BDCCD ADBCA DCDDD ACBCC
II. BACCB AABDC ACBDD BCABD
III. 46—49:BCBC 50—53: CDBD 54—57: DCAA
58—61: BADC 62—65: DCAB
IV. 66. inhabited 67. condition 68. addict 69. collapsed 70. incredible
71. fantasy 72. nagging 73. trapped 74. depressing 75. seductive
V. 76. watch out for 77. avoid 78.The first time 79.haven’t made progress
80. to search for 81. an assortment of 82. be short of 83.Hopefully
84. being close to 85. terrified
VI. 86. much ---more 87. me---myself 88. how---what 89.去掉of
90. interests---interest 91. And---But 92. felt---feel 93. By---In
94. in 后加a 95. 正確
VII.96. Mr. Liu sat beside the table, with his students standing around him.
97. The old temple which I went to three years ago made a great / deep impression on me.
98. There seems to be a patch of fog in the distance.
99. I would rather you stayed at home watching TV tonight.
100. He will have to pay for what he has done.
101. I consider it very necessary for people to live a low-carbon life.
102. Although I have learned English for a few years, I still have problems talking with English native speakers.
103. Mr. Wang who always takes good care of his students is more than a teacher.
104. His basketball career took off only after many years of hard work.
105. Those who abandoned themselves to computer games can’t succeed.

成都外國語學校2012——2013學年度上期期中考試
高一語文試卷
命題人:唐有益 審題人:聶軍 試卷負責人:黃杰
注意事項:
本試卷分第I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
本堂考試150分鐘,滿分150分。
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學號填寫在答題卡上,并使用2B鉛筆填涂。
考試結束后,將答題卡交回。
第Ⅰ卷(選擇題,共42分)
一、(共33分,每小題3分)
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讀音全都正確的一組是()
A、遒(qiú)勁 宴饗(xiǎng) 浸漬(zhì) 戮(lù)力同心
B、阻遏(è) 喋(dié)血 菲(fēi)薄 睚眥(zì)必報
C、頹圮(pǐ) 黯(àn)然 立仆(pū) 長歌當(dàng)哭
D、瞋(chēng)目 桀驁(ào) 創(chuāng)傷 殞(yǔn)身不恤
2、下列各組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
A、崢嶸 愁悵 炫麗 忸怩不安
B、蒼茫 凄惋 寂寥 秋毫無犯
C、寥闊 斑斕 漫溯 圖窮匕見
D、彷徨 凌侮 欣然 偏袒扼腕
3、下列句子中,加點的熟語使用不正確的一項是()
A、人們提到秋白同志,總會說起他是那樣大公無私,光明磊落,求全責備,不斷完善自我。
B、三十年真是彈指一揮間,回想初逢時,我們都是風華正茂的熱血青年,現而今大家都已雙鬢染霜,垂垂老矣。
C、日本右翼勢力炮制了一出購買釣魚島的鬧劇,他們的表演十分拙劣,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D、近年來,“紅色”旅游、農業旅游、科技旅游、探險旅游等特色旅游方興未艾,甚至成了一些地區經濟發展的新名片。
4、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句意明確的一句是()
A、詩人艾青從小被寄養在大堰河家,他是喝著大堰河的乳汁長大的,自從離家以后,他無時無刻沒有不在思念著自己的乳母。
B、劉和珍作為北京女師大風華正茂的大學生在國家危亡時刻毅然挺身而出,投身到反對帝國主義和反動當局的愛國斗爭中,代表了舊中國大學生和新女性的光輝形象。
C、“意象”是我國古典美學中的一個術語,包括“意”和“象”兩個方面的內容,“意”是指創作主體的思想感情,“象”是指作為創作客體的客觀物象,它是作者內在的思想感情與外在的客觀物象的統一。
D、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搭“濟南號“飛機從南京到北京,在距濟南50里的黨家莊,忽遇大霧,不幸遇難,飛機因觸山著火焚毀。
5、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橫線處的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
①青年人不能只憑主觀感情 用事,不顧及客觀后果。
②傍晚,我獨自穿過一條 的小巷,仿佛有一種身在天外的感覺。
③三江源發源于青海省,三江之水 了無數中華兒女。
④今年夏天,我國山洪 頻繁,嚴重威脅到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A、意氣 寂寥 養育 暴發
B、義氣 寂靜 養育 爆發
C、意氣 寂靜 培育 暴發
D、義氣 寂寥 培育 爆發
6、下列各項中標點符號使用正確的一項是()
A、四十多個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圍,使我艱于呼吸視聽,那里還能有什么言語。
B、始終微笑的和藹的劉和珍君確是死掉了,這是真的,有她自己的尸骸為證;沉勇而友愛的楊德群君也死掉了,有她自己的尸骸為證;只有一樣沉勇而有友愛的張靜淑君還在醫院里呻吟。
C、作者一方面說“我早覺得有寫一點地東西的必要了,”另一方面又說“可是我實在無話可說,”這是為什么?
D、“來了嗎?”魯迅先生睜一睜眼睛:“不小心,著了涼……呼吸困難……到藏書的房子去翻一翻書……那房子因為沒有人住,特別涼……回來就……”
7、下列文學常識不正確的一項是()
A、《左傳》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的歷史著作,相傳為春秋末期魯國史官左丘明所作,主要記載了東周前期二百四五十年間各國政治、經濟、軍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與重要人物。
B、《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從傳說中的皇帝到漢武帝三千年間的歷史,全書共130篇,包括12本紀,30世家,70列傳,10表,8書,共五十二萬六千五百字。
C、《戰國策》是戰國末年和秦漢間人編輯,經過漢代劉向整理的一部重要的歷史著作,全書共上三十三篇,主要記載當時各國謀臣策士游說諸侯或進行謀議論辯時的政治主張和縱橫捭闔、爾虞我詐的故事。
D、艾青,原名蔣海澄,1910年出生浙江金華蔣家村。他從小酷愛繪畫,18歲考入西湖藝術院繪畫系,1929年留學法國,1932年回國后加入“中國左翼美術家聯盟”。1933年第一次以艾青的筆名發表詩作。他是對中國新詩產生過重要影響的詩人,被譽為“中國詩壇的泰斗”。
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組是()
魯迅先生不游公園,住在上海十年,兆豐公園沒有進過,虹口公園這么近也沒有進過。春天一到了,我常告訴周先生,我說 , , ,
, 。
公園里的風多么柔和
公園里的土松軟了
坐一乘小汽車一直開到兆豐公園,也算是短途旅行
周先生答應選個晴好的天氣,選個禮拜日,海嬰休假日,好一道去
但這只是想著而未有做到,并且把公園給下了定義
A、①③②④⑤ B、②①④③⑤
C、③④⑤②① D、④⑤②①③
9、對下面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沙揚娜拉
——贈日本女郎 徐志摩
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
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
道一聲珍重,道一聲珍重,
那一聲珍重里有蜜甜的憂愁
——沙揚娜拉!
A、這是一首贈別詩,詩人抓住富有日本女性特點的溫柔、嬌羞的神態來描繪,表現了對日本女郎的由衷的贊美。
B、作者以習習涼風吹拂下顫動的水蓮花作比,是為了突出日本女郎婀娜、柔美的風韻,刻畫出其溫柔、婉約的神態。
C、“蜜甜”與“憂愁”,表現了日本女郎內心的矛盾與痛苦,用“蜜甜”修飾“憂愁”,那憂愁就更深,更濃,更烈,充分反映出她為離別所苦的情態。
D、這首詩短短五句,既有動作,又有語言,更有纏綿的情意,真是聲情并茂,形神兼備,充分顯示了詩人繪態傳神的藝術功力,堪稱作者抒情詩中的“絕唱”。
10、下列加點字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項是()
A、余船以次俱進 乃欲以生劫之
B、乃今得聞之 悉使羸兵負草填之,騎乃得過
C、愿舉國為內臣 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D、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 初一交戰,操軍不利,引次江北
11、對下列各句中加點字的詞類活用現象歸類正確的一項是()
①與蒼梧太守有舊 ②群臣怪之
③孫討虜聰明仁惠,敬賢禮士 ④項伯殺人,臣活之
⑤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 ⑥范增數目項王
⑦函封之 ⑧沛公旦日從百余騎來見項王
⑨太子遲之 ⑩常以身翼蔽沛公
A、①③/⑤⑥/②⑨/④⑧/⑦⑩
B、①⑤/③⑦/⑥⑩/②④/⑧⑨
C、①⑥/②⑦/③⑨/④⑧/⑤⑩
D、①⑤/②⑨/③⑥/④⑧/⑦⑩
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4題(共9分,每小題3分)
燕太子丹質于秦,亡歸。見秦且滅六國,兵以臨易水,恐其禍至,太子丹患之。謂其太傅鞠武曰:“燕、秦不兩立,愿太子幸而圖之。”武對曰:“秦地遍天下,威脅韓、魏、趙氏,則易水以北,未有所定也。奈何以見陵之怨,欲排其逆鱗哉?”太子曰:“然則何由?”太傅曰:“請入,圖之。①”
……鞠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其智深,其勇沉,可與之謀也。”太子曰:“愿因太傅交于田先生,可乎?”鞫武曰:“敬諾。” 出見田光,道太子曰:“愿圖國事于先生。”田光曰:“敬奉教。”乃造焉、
太子跪而逢迎,卻行為道②,跪而拂席。田先生坐定,左右無人,太子避席而請曰:“燕、秦不兩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臣聞騏驥盛壯之時,一日而馳千里,至其衰也,駑馬先之。今太子聞光盛壯之時,不知吾精已消亡矣。雖然,光不敢以乏國事也。所善荊軻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交于荊軻,可乎?”田光曰:“敬諾。”即起,趨出,太子送之至門,曰:“丹所報,先生所言者,國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諾。”
僂行見荊軻,曰:“光與子相善,燕國莫不知。今太子聞光壯盛之時,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兩立,愿先生留意也。’光竊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過太子于宮。”荊軻曰:“謹奉教。”田光曰:“光聞長者之行,不使人疑之,今太子約光曰:‘所言者,國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是太子疑光也。夫為行使人疑之,非節烈俠士也。”欲自殺以激荊軻,曰:“愿足下急過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剄而死。
注:①請入,圖之:南宋鮑彪注:“請太子入息,己乃圖之。”②道,導,引導。
12、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乃造焉 造:到……去
B、卻行為道 卻:退
C、所善荊軻可使也 善:交好,友善
D、愿足下急過太子 過:超過
13、下列各項中的句子依次表現太子“禮賢下士”田光是“節烈俠士”的一項是()
A、①太子丹患之 ②欲自殺以激荊軻
B、①太子跪而逢迎,卻行為道 ②遂自剄而死
C、①太子避席而請曰 ②僂行見荊軻
D、①太子送之至門 ②其智深,其勇沉,可與之謀也
14、下列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本文著重描寫了太子丹力圖國事,親自去拜訪鞠武、田光和荊軻等賢人俠士的動人故事。
B、鞠武向太子舉薦田光,田光向太子舉薦荊軻,鞠武和田光都舉薦別人,但原因并不完全相同。
C、文段中的太子丹是一個以國事為重,禮賢下士,而又有點疑心的人物。
D、田光自殺不全是因為太子的叮囑——“所言者,國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
第Ⅱ卷(共108分)
三、(共24分)
15、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共8分)
①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3分)
②劉備天下梟雄,與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惡其能而不能用也。(2分)
③見秦且滅六國,兵以臨易水,恐其禍至,太子丹患之。(3分)
16、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6分)
葛溪驛 (宋)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燈明滅照秋床。
病身最覺風露早,歸夢不知山水長。
坐感歲時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涼。
鳴蟬更亂行人耳,正抱疏桐葉半黃。
詩的結尾寫蟬聲嘈雜,詩人心情煩亂。詩人為什么心“亂”?請結合詩句,具體說明。(3分)
答:
從全詩看,詩人是運用那些抒情方式來抒發自己情感的?請略加分析。(3分)
答:
17、補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0分,每小題1分)
(1)攜來百侶曾游, 。(毛澤東《沁園春·長沙》)
(2)在雨的哀曲里, , 。(戴望舒《雨巷》)
(3) ,在我的心頭蕩漾。 (徐志摩《再別康橋》)
(4) ,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戰國策·荊軻刺秦王》)
(5) , ;流言,尤使我耳不忍聞。(魯迅《記念劉和珍君》)
(6)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 。(卞之琳《斷章》)
(7) ,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鄭愁予《錯誤》)
(8) ,看它造出個什么世界。(聞一多《死水》)
(9) ,患不知人也。(《論語·學而》)
(10)子曰:“學而不思則罔, 。”(《論語·為政》)
四、(1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題。
朦朧的敬慕
——悼念魯迅先生 蕭乾
也許有人比我更怕死,我卻不相信有比我更怕看死人的了。走在大街上,我從沒有膽子向壽衣鋪里望望。夜半,即使從很遠很遠飄來的僧器或誦經聲,也必害得我用棉被厚厚抱起頭來,直像那是什么符咒一樣。
我曾見過三位死人,在我的記憶中,他們都將是我永不會忘記的。而且,我還該陳說我都例外地不曾害怕過:一個黃昏,我的母親死在我懷里;小學時代,曾排著隊去中央公園社稷堂瞻仰過孫中山先生的遺體;最近,在魯迅先生靈前,我守了兩天靈。
扶著那絳色帷幔,職務使我看見了數千張陌生的但是誠篤的臉,一個個腳跟都像墜了鉛球,那么輕又那么沉重地向靈堂踱。低垂的頭,低垂的手,低垂的眉眼和心。待踱到靈堂中央,冥冥中似有什么使他們肅然駐足了。敬慕和哀悼如一雙按住的手,他們的身子皆極自然地屈下了。然后噙了一汪眼淚,用手巾堵著嘴,倉皇地奔了出來。
最感人的莫如一群小學生的吊唁。在那近三十位小吊客中間,我特別留意一個衣服襤褸、腿下微跛的,他肋下夾著的畫冊和石板說明了是剛剛放學,如今正是回家或在街頭頑耍的時候,然而他卻結伴迢迢跑到了這里。那個微跛的孩子,一拐一拐地,一直來到靈前,兩只頗清秀的眼睛直直地凝視著魯迅先生的遺體,然后,又放下肋下的畫冊,深深地鞠躬。我不信作了那么些紀念周,他還不知道“三鞠躬”的禮數,然而,當我數到第三次以后,他仍向下屈著小小腰身,他一連鞠了七個躬才紅漲著臉,也紅漲著眼睛,走出靈堂。
如果稍換一個情況,我將忍不住笑出來的,然而,那時我是用極大的崇敬心情替他掀開帷幔,一直目送他走下殯儀館的臺階。
那個背影喚起我一點回憶。十多年前一個傍晚,如一切貪愛窗外景色的孩子一樣,四點鐘以后的時間對我變了滋味,換成鮮艷顏色。然而我放下了玩具,和同伴沿著朱色皇城走好長好長一段路去瞻仰一位“民國締造者”的遺體。空著的肚皮充滿著的一半是對“尸骸”的恐懼,一半是對“偉大”的欽仰。我們跨進那座御花園的大門時,紫禁城角的太陽已向下沉落了。我喘著氣向陌生的大人打聽路線,好容易才攀了一道高大石階,在花圈花籃的簇擁中,我看到安息著的孫中山先生。
——我記得,當時我的心一點也沒有跳!
我們環著那銅棺走了一圈,又躡著腳步走了出來。
抬頭,紫禁城角的太陽已經沉落下去了。我似乎打了一個冷顫,然而,除了模糊的“偉大”,我并沒有摸清死的是什么人。只是冥冥中,一種超乎孩子胸膛容量的哀戚或尊敬感覺便梗塞在我喉嚨間,我趕不掉它。
歸途,我們放洋畫的袋子里,每人都塞了一袋傳單:有工人發的,有大學生發的,有國民黨的,有共產黨的,說明孫先生的生平和抱負(這些我曾保留到六年前,直到一個朋友將我寄存的最珍貴的東西如小學生時代的作文本,全當作爛紙賣掉了)。當時我們其實一點也不懂,但當孫傳芳亂批三民主義,張作霖滿街捉革命黨時,我卻私下藏了一本《孫中山傳》。
偉大的人格也許有一種潛移默化的力量,這力量在茫然無知的孩子心靈上時常比成人更深刻,更恒久。
我不知道如果魯迅先生這時醒轉過來,他將會怎樣熱烈地抱起那個微跛的孩子。
1936年10月,上海
18、“朦朧的敬慕”在文中的含義是什么?本文通過哪幾個事例來表現“朦朧的敬慕”?(4分)
答:
19、指出文章的結構方式,并作簡要分析。(5分)
答:
20、這是一篇悼念魯迅先生的文章,作者用了大量筆墨回憶十多年前瞻仰孫中山先生遺體等情況。這里運用了什么表現方法?試作簡要分析。(3分)
答:
21、下列對文章的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4分)
A、在數千吊唁魯迅先生的人中,有一個衣衫襤褸、褪下微跛的小孩,對魯迅先生連鞠了七個躬,所以作者對他由開始的忍不住想笑,轉變為極大的崇敬。
B、當“我”和同伴跨進御花園大門時,“紫禁城角的太陽已經向下沉落下去了”;當“我們”躡著腳步走出來時,“紫禁城角的太陽 已經沉落下去了”。這兩句景物描寫烘托了“我”的哀戚心情。
C、“——我記得,當時我的心一點也沒有跳!”這句話的意思是“我”看見孫中山先生的遺容時,對偉人的敬慕戰勝了對死人的恐懼。
D、文章第③段在描寫數千位吊唁者的神情動作時,運用了夸張、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
E、通觀全文不難發現,作者在為魯迅先生守靈時,對魯迅的崇高精神、偉大人格內涵的理解及由此產生的敬慕之情都是朦朧的。
五、(8分)
22、運用所學的對偶修辭方法的知識,給下面春聯補出下聯。(4分)
①春風含瑞氣,        。
②花香鳥語風光美,        。
23、提取下面一段話的主要信息,在后面的橫線上寫出四個關鍵詞。(4分)
據報道,我國國家圖書館的館藏古籍中,僅一萬六千卷“敦煌遺書“就有5000余米長卷需要修復,而國圖從事古籍修復的專業人員不過十人;各地圖書館、博物館收藏的古籍文獻共計3000萬冊,殘損也相當嚴重,亟待搶救性修復,但全國的古籍修復人才總共還不足百人。以這樣少的人數完成如此浩大的修復工程,即使夜以繼日的工作也需要近千年。
六、作文(60分)
24、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當船緩緩離開海岸時,我們喜悅、興奮、憧憬;
當船終于抵達對岸時,我們莫名地失落。
是否我們真的在乎的不是結果,而是那個充滿幻想與美景的過程?盡管過程中充滿荊棘、危險與恐懼。
或許,這就是生活。
要求:請以“過程”為話題寫一篇記敘文,題目自擬。
高一語文期中考試參考答案
一、(33分,每題3分)
1C(A項“漬”為zì ,B項“菲”為fěi ,D項“瞋”為chēn )
2D(A愁——惆,炫——絢,B惋——婉,C闊——廓
3A(對象不符,“求全責備”,是苛責別人,要求完美無缺)
4B(A否定不當,刪“沒有”;C指代不明,“它”既可代“意象”,也可代“意”或“象”;D順序不當,“不幸遇難”應放在句末)
5A(意氣,意志氣概,志趣性格或因主觀偏激而產生的情緒。義氣,由于私人關系而甘于承擔風險或犧牲自己利益的氣概。寂寥、寂靜,都有安靜,沒有聲音的意思,寂寥還有空曠的意思。養育,培育都有供給某種條件使發育的意思。養育,偏重于撫養;培育,偏重于按一定目的教育和訓練。暴發、爆發,二者都有突然發作之意,但配搭的對象有所不同。暴發,自然事變常指山洪暴發,社會事變多指突然發財或得勢,如“暴發戶”等,含貶義;爆發,自然事變指火山爆發,社會事變常指革命、戰爭等)
6B(A句末改為問號,這是一個反問句,改成句號語氣就大大削弱了。C兩個逗號應放在引號外,這是部分引用。D“某某說”用在中間,它的后面應用逗號)
7A(在“編年體的歷史著作”前應加“敘事詳細”才嚴密,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應為《春秋》)
8B(②①講去的原因,與前面的“春天一到了”銜接緊湊,④講去的時間,③講去的方式,⑤是轉折,最終未能成行。順序最為恰當、合理)
9C(“蜜甜”與“憂愁”,看似矛盾,實則相反相成。蜜甜,代表相處的愉悅,表達作者對詩中女郎的贊美之情;憂愁代表分離時的感傷,表達依依不舍的情意。二者都表達他們感情之深厚,友誼之純真)
10B(A以,都為介詞,一為“按”,一為“用”;B乃,均為副詞“才”;C前“舉”為副詞“全”,后“舉”為“舉起”;D 引,均為動詞,一為“舉起”,一為“帶領”、“率領”)
11D(形作名∕意動∕名作動∕使動∕名作狀)
二、(9分,每題3分)
12D(過,拜訪)
13B(A①陳述太子丹對國事的擔憂;C②寫田光對荊軻比較恭敬;D②陳述田光智、勇、沉三個方面的性格)
14A(“親自拜訪”錯,是通過別人找來,并未親自拜訪)
三、(24分)
15(1)既想在東邊使鄭國成為它的邊境,又想往西邊擴大邊界,如果不侵損秦國的土地,將從哪里取得它所貪求的土地呢?(3分,“封”1分,“肆”1分,“闕 ”1分)
(2劉備是天下智勇杰出的英雄,與操有仇怨,現在寄居在劉表那兒,劉表嫉妒他的才能因而不能任用他。(2分,“隙”1分,“惡”1分)
(3)燕太子丹眼看秦國將要消滅六國,軍隊已經臨近易水,擔心災禍就要到來,為這件事很是憂慮。(3分,“且”1分,“以”1分,“患”1分)
16(1)①身處病中,②思念故鄉,③感慨時事,④漂泊天涯,⑤秋景凄涼(答出三點即可,一點一分)
(2)①直接抒情,二、三兩連聯直接抒發夜宿所感。(1分)②借景抒情,首聯描寫葛溪驛的環境,營造氛圍;尾聯以黃葉、鳴蟬襯托自己的心情。(2分)
17(每小題1分)(1)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2)消了她的顏色,散了她的芬芳
(3)波光里的艷影 (4)風蕭蕭兮易水寒
(5)慘象,已使我目不忍視了 (6)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7)跫音不響,三月的春幃不揭 (8)不如讓給丑惡來開墾
(9)不患人之不己知 (10)思而不學則殆
18(4分)“朦朧的敬慕”,在文中是指孩子對偉人模糊的尊敬與愛戴。(1分)文章通過微跛的小孩吊唁魯迅先生,(1分)“我”瞻仰“民國締造者”孫中山先生的遺體,(1分)“我”珍藏有關孫中山先生的資料(1分)三件事來表現對偉人“朦朧的敬慕”。
19(5分)這篇文章采用了“總——分——總”的結構方式。(1分)①②段總寫作者對死人的不同心理感受。(1分)③——⑩段分寫:其中③④⑤段寫作者為魯迅守靈的所見所感;(1分)⑥——⑩段寫作者回憶幼時瞻仰孫中山先生遺體時的所見所感及對自己的深遠影響。(1分)最后兩段總結全文,點明主旨,照應題目。(1分)
20(3分)運用了襯托的表現手法(1分)用孫中山的偉大人格襯托魯迅先生的偉大人格。(1分)用作者孩童時代對孫中山的“敬慕”襯托“微跛的孩子”對魯迅先生的“敬慕”(1分)
21(4分,每項2分)AE(A項“作者對他由開始的忍不住想笑”錯誤,原文中“忍不住笑”是假設的情況,不是事實。E項對魯迅先生的朦朧的敬慕之情不是在守靈時產生的,而是微跛的小孩子產生的。作者此時對魯迅精神和人格的理解應該是明確而深刻的)
22①麗日吐祥光 皓月映福星
②水秀山清氣象新 人壽年豐情意暖
23古籍 修復 人才 不足
24作文(略)
附:參考譯文
燕國太子丹在秦國做人質,逃回燕國。眼看秦就要吞滅六國,大兵已臨近易水。恐怕災禍將至,太子丹很憂愁。對他的師傅鞠武說:“燕與秦勢不兩立,望太傅能夠圖謀良策。”鞠武回答說:“秦國地盤遍布天下,威脅著韓、魏、趙三國,然而易水以北,局勢還不一定。為何因在秦受凌辱的怨恨,就想去招惹他發怒呢?”太子說:“那么,怎樣才好呢?”太傅說:“請太子進去休息,容我好好想一想。”
……鞠武說:“燕國有一位田先生,他的智謀深邃,勇敢沉著,可以跟他商議。”太子說:“希望通過太傅來結交田先生可以嗎?”鞠武說:“可以。”太傅去見田光,稱說太子:“有國事愿與先生相商。”田光說:“我恭敬地接受命令。”于是來到太子的住所拜訪。
太子跪著迎接,退著行走來做前導,跪著抹拭坐席。田先生坐定,左右無人,太子起身請教說:“燕、趙勢不兩立,希望先生有好主意。”田光說:“臣聽說駿馬壯盛之時,一日而行千里,到它衰老,劣馬也能超過它。太子聽到的是壯年時的田光,不知現在我的精力已經消失了。即使這樣,我不敢因此怠慢國事。我有一位要好的朋友荊軻,可以讓他來擔當這個使命。”太子說:“希望通過田先生來結交荊軻,可以嗎?”田光說“可以。”(田光)立即起身,快步而出,太子送他到門前,囑咐說:“我所告知的,(對)先生所說的那些話,是國家大事,請先生不要泄露。”田光低頭一笑,說:“好的。”
田光彎腰而行見荊軻,說:“我和你交好,燕國無人不知。現在太子聽到的是壯年時的田光,不知道我的身體已經跟不上了,有幸教導我說:‘燕、秦勢不兩立,希望先生有好主意。’我私下里覺得不應該對你見外,向太子推薦了足下,希望足下到宮中去見一見太子。”
荊軻說:“我恭敬地接受命令。”田光說:“我聽說長者的言行,不讓人懷疑,如今太子叮囑我說‘所說的是國家大事,希望先生不要泄露。’這是太子懷疑我。立身行事使人懷疑,不是節烈的俠士。”想用自殺來激勵荊軻,說:“愿足下趕緊到太子那里,就說我田光已死,以表明保守機密。”于是自殺而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浪卡子县| 友谊县| 应用必备| 阿坝| 阿城市| 锡林郭勒盟| 南汇区| 乐安县| 东海县| 山西省| 马边| 晴隆县| 漯河市| 土默特左旗| 汪清县| 南陵县| 天等县| 屯昌县| 新乐市| 长乐市| 邵东县| 日喀则市| 伊金霍洛旗| 武陟县| 仪征市| 友谊县| 巨野县| 呼和浩特市| 扶风县| 福建省| 资讯 | 平山县| 宝丰县| 临泉县| 峨山| 壤塘县| 太仆寺旗| 大关县| 荣昌县| 定日县| 永修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