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0課 遼夏金元的統治一、遼與西夏1.遼(916-1125年)①政權建立:916年,契丹族耶律阿保機建立契丹國,定都上京,后改國號為遼。②制度:南北面官制(特點:因俗而治);四時捺缽制。③滅亡:1125年,被金所滅。2.西夏(1038-1227年)①政權建立:1038年,黨項族元昊稱帝,定都興慶府,國號大夏,史稱西夏。②制度:基本模仿北宋,中央機構除漢式官稱外,同時有一套本民族稱謂的官稱。(漢制藩稱)③滅亡:1227年,被蒙古所滅。二、金朝入主中原1、政權建立與發展:1114年,女真族完顏阿骨打舉兵反遼1115年,完顏阿骨打稱帝,建立金朝,定都會寧府(上京)1125年,滅遼1127年,滅北宋1153年,遷都燕京,將燕京改名為中都12世紀后期,金世宗(被譽為“小堯舜”)“大定之治”,進入鼎盛時期1234年,金被蒙古所滅與周邊政權的關系:金滅遼、北宋;與南宋對峙;西夏向金稱臣。2、制度:沿襲唐宋制度,同時實行猛安謀克制(既是軍事組織又是行政組織)。三、從蒙古崛起到元朝統一1.蒙古族的統一與蒙古政權的建立:1206年,鐵木真統一草原各部,建立蒙古汗國,被尊為“成吉思汗”。2.元朝的建立與統一:1271年,忽必烈(元世祖)定國號為大元,次年定都大都。1276年,攻占臨安,南宋滅亡。1279年,擊敗南宋余部,統一全國。3.元朝的統治:(1)中央:皇帝為全國的最高統治者,其下設中書省掌管全國的行政事務(中書省下設六部);設樞密院負責全國的軍事事務;設御史臺負責監察事務;設宣政院掌管全國的宗教事務,并管理吐蕃地區的軍政事務。(2)地方:①修筑驛道,設立驛站,分設急遞鋪(目的:鞏固統一;為公差人員提供交通和生活服務;用來運輸官府物資;負責傳遞公文);②實行行省制度(中央的派出機構)(除“腹里”及邊疆地區外,全國設10個行?。?;③加強對邊疆的治理:宣政院(吐蕃);設北庭都元帥府、宣慰司等管理軍政事務(西域);設澎湖巡檢司,履行行政管理職能(臺灣)。4.行省制度:(1)內容:中書省委派官員代表中書省處理地方事務,逐漸形成常設機構,稱為行中書省,簡稱行省。除今天的河北、山西、山東地區由中書省直轄外,全國共設置了10個行省。(2)行省的特點:轄區廣闊,權力較大,但受制于中央。行政區劃的劃分打破自然的山川疆界,造成犬牙交錯的局面。(3)影響:①行省制度極大地便利了中央對地方的管理,提高了行政效率;②鞏固了多民族國家的統一;③它的創立是中國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變革,是中國省制的開端;④促進了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四、元朝的民族關系(1)新民族的形成:不同民族的交融形成了我國回族的前身——回回。(2)蒙古統治者推行民族歧視和壓迫政策:四等人制(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南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