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4課西漢與東漢——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一、西漢的建立與“文景之治”1.西漢的建立: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漢朝,定都長安。2.“文景之治”(1)背景:漢初,社會經濟殘破;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訓。(2)措施:尊奉黃老無為思想,采取“與民休息”政策,減輕賦稅(十五稅一)、徭役和刑法(廢除肉刑)(3)影響:經濟得到明顯恢復,社會穩定。3.漢承秦制概況:郡國并行制,威脅中央集權。 結果:漢景帝削減諸侯王封地,引發“七國之亂”。二、西漢的強盛1.中央集權的強化(1)政治上:頒布“推恩令”,削弱諸侯王勢力。中外朝制:設立直接聽命于皇帝的中朝,加強皇權,削弱相權。察舉制:由各郡國舉薦的官吏選拔制度。刺史制:分州設刺史,負責對轄區內郡級官員及子弟和豪強勢力進行巡視監察,完善地方監察體系;任用酷吏治理地方,嚴厲鎮壓不法行為。(2)經濟上:①改革幣制,將鑄幣權收歸中央;②鹽鐵官營:政府壟斷鹽、鐵的生產和銷售;③均輸平準:國家插手并經營商業貿易,增加收入,平抑物價;④抑制工商業者,向他們征收財產稅;算緡、告緡令,商人應入市籍,不得衣絲乘車。(3)思想上:①接受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②公元前136年,設五經博士;公元前124年設立太學。 影響:儒學正統地位確立,儒學成為我國封建社會主流意識形態。2.開拓疆域(1)北擊匈奴,任用衛青、霍去病為將,奪取陰山以南和河西走廊的大片區域。(2)設立河西四郡:武威、張掖、酒泉、敦煌。(3)派遣張騫兩次出使西域,開通絲綢之路(絲綢之路路線:長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亞-西亞-歐洲)(4)設立軍政機構:公元前60年,在烏壘城設西域都護府(標志著西域正式歸屬中央政府管轄,新疆成為我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為管理西域的軍政機構。(5)加強對東南沿海和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的治理。3.意義:使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得到鞏固加強。三、東漢的興衰1.王莽政權公元9年,外戚王莽奪取皇位,改國號為新,西漢滅亡。公元23年,綠林軍擊敗王莽軍隊主力,攻入長安,推翻王莽政權。2.東漢初年“光武中興”(1)東漢建立:25年,西漢宗室劉秀重建漢朝,定都洛陽,史稱東漢。(2)光武中興:政治上:加強皇權,增強尚書臺的作用,嚴控外戚干政等;經濟上:實行度田,清查全國墾田、戶口,釋放奴婢;思想上:重視儒學,提倡文教,以柔道治天下。3.東漢衰敗社會危機(衰亡原因):①外戚宦官交替專權,黨錮之禍;②土地兼并嚴重,階級矛盾日益尖銳。黃巾起義:184年以張角為首的太平道發動起義,動搖了東漢統治基礎。四、兩漢的文化1.史學:《史記》:西漢司馬遷撰寫的我國首部紀傳體通史。《漢書》:東漢班固撰寫的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2.文學:漢賦:講究鋪陳排比,辭藻華麗——浪漫主義。樂府詩:東漢民間流行五言詩,語言樸實、生動——現實主義3.醫學:(1)成書于戰國至西漢之間的《黃帝內經》奠定了中醫理論的基礎。(2)東漢時的《神農本草經》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藥物學專著。(3)東漢張仲景(醫圣)《傷寒雜病論》。(4)東漢華佗,外科手術、麻沸散、五禽戲4.科技(1)數學:西漢:《周髀算經》勾股定理。東漢:《九章算術》代數幾何,計算糧倉體積。(2)農學:《汜勝之書》《四民月令》。(3)造紙術:西漢,植物纖維紙;105年,東漢蔡倫改進造紙術,促進中國和世界文化的傳播和發展。(4)天文:東漢張衡發明候風地動儀,《靈憲》五、兩漢的經濟1.兩漢的農業經濟(1)生產工具中耕的曲柄鋤;收獲的大鐮;播種工具耬車(2)生產方式的革新西漢的耦犁(二牛抬杠);東漢的一牛挽犁2.東漢的莊園經濟自給自足,自產自銷;可鑄造農具和武器,組建私人武裝;自行生產生活物資,糧食作物;也充實蠶桑作業,禽畜養殖,藥材采集等活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