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七單元 中國共產黨成立與新民主主義革命興起第21課 五四運動與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一、五四運動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一)五四運動1.原因國際:一戰期間,美日加緊侵華;俄國十月革命勝利的影響國內:政治:北洋軍閥統治黑暗,階級矛盾尖銳(根本原因)經濟:一戰期間民族資本主義的快速發展階級:工人隊伍迅速壯大 思想:新文化運動的思想解放作用導火線: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2.經過第一階段 第二階段時間 5月4日起 6月初起中心 北京 上海主力 青年學生 工人階級口號 外爭國權,內除國賊;廢除“二十一條”;還我青島方式 罷課 罷課,罷工,罷市結果 學生被捕 釋放學生,拒絕簽字3.評價(1)性質是一場以先進青年知識分子為先鋒、廣大人民群眾參加的徹底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愛國革命運動,是一場中國人民為拯救民族危亡、捍衛民族尊嚴、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偉大社會革命運動,是一場傳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識的偉大思想啟蒙運動。(2)意義推動了中國社會進步,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準備,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爭登上歷史舞臺創造了條件,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在近代以來中華民族追求民族獨立和發展進步的歷史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五四運動,孕育了以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為主要內容的偉大的五四精神,其核心是愛國主義精神。概念理解:新民主主義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無產階級領導的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1919年五四運動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開端;1949年新中國成立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結束。比較新舊民主主義革命的異同舊民主主義革命 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性質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斗爭對象 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革命任務 反帝反封建革命性質 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領導階級 資產階級 無產階級指導思想 舊三民主義 馬克思主義前途 資產階級共和國 社會主義國家群眾基礎 缺乏群眾基礎 有廣泛群眾基礎(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1.時間:十月革命后2.中心:北京、上海3.概況:在《新青年》“馬克思主義專號”上,李大釗發表了《我的馬克思主義觀》,系統介紹了馬克思主義學說;1920年3月,李大釗又發起中國最早研究馬克思主義的團體——馬克思學說研究會;陳獨秀在上海組織了馬克思主義研究會。1920年,李達、陳望道、李漢俊等人,投身于馬克思主義學說的翻譯和宣傳。二、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一)中國共產黨的誕生1.條件階級基礎:無產階級隊伍的壯大思想基礎: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組織干部基礎:各地共產黨早期組織的紛紛建立外部條件:共產國際的幫助2.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標志:中共一大的召開時間:1921 年7月23日地點:上海→浙江嘉興南湖游船上代表:毛澤東、董必武、李達等13位代表會議內容:名 稱:中國共產黨奮斗目標:推翻資產階級,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領導機構:陳獨秀任書記3.意義是一個開天辟地的大事變,給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帶來了光明和希望。使中國革命有了堅強的領導力量和正確的前進方向,中國人民有了強大的凝聚力量,中國命運有了光明的發展前景,中國革命面貌煥然一新。中國革命面貌煥然一新,“新”在哪里:新的領導階級:無產階級新的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新的革命力量:工人、農民和人民大眾新的奮斗目標:推翻資產階級,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二)中共二大1.時間及地點:1922年,上海2.內容:黨的最低綱領:消除內亂,打倒軍閥,建設國內和平;推翻國際帝國主義的壓迫,達到中華民族完全獨立統一中國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黨的最高綱領:組織無產階級,用階級斗爭的手段,建立勞農專政的政治,鏟除私有財產制度,漸次達到一個共產主義社會三、國共合作與國民革命(一)國共合作1.國共合作的原因與條件(1)原因:“打倒列強,除軍閥”成為全國人民的共同心愿;中共總結教訓,尋求同盟;國民黨是比較革命的黨,有威信、有實力孫中山斗爭失敗,轉變思想,同意合作。(2)外部條件:共產國際的指導和幫助2.國共合作(1)背景:開展工人運動,認識到建立革命統一戰線的重要性;1923年6月中共三大通過了國共合作問題的決議。(2)形成標志:1924年1月,國民黨一大的召開中國國民黨一大時間 1924年1月地點 廣州主要內容 對三民主義作出了新的解釋,把舊三民主義發展為新三民主義,確立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意義 標志著第一次國共兩黨合作的正式建立。(3)合作基礎:新三民主義及三大政策(聯俄、聯共、扶助農工)新三民主義內容:民族主義:提出反對帝國主義的口號,主張國內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權主義:主張普遍平等的民權。民生主義:平均地權,節制資本,承認耕者有其田。新三民主義是三大政策(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目標和指導思想; 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義的方法和手段(4)影響:以國共合作為特征的革命統一戰線建立,加速了革命的進程。國民革命由此興起。3.創建黃埔軍校(國民黨組建了自己的武裝力量)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黃埔軍校)時間 1924年5月地點 廣州黃埔領導 孫中山兼任軍??偫?,蔣介石任校長,周恩來為政治部主任歷史功績 培養出大批的軍事和政治人才為國民革命軍的建立和北伐戰爭作了準備4.國民革命(1)目標:打倒列強,除軍閥(2)經過:1925年,國民政府建立,東征,1926年7月,開始北伐,接連攻克武昌、九江、南昌(北伐影響:基本推翻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動搖了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根基,推動了工人運動的蓬勃發展)。1927年1月,遷都武漢;1927年2月武漢革命政府收回漢口、九江英租界勢力范圍從珠江流域發展到長江流域,基本推翻北洋軍閥。(3)結果:失敗。 失敗標志:1927.4月蔣介石發動反革命政變;1927.7月汪精衛集團在武漢分共。(4)國民大革命失敗的原因:客觀原因:國民黨右派背叛革命;帝國主義干涉中國革命;主觀原因:中共犯了右傾機會主義錯誤,放棄對革命和軍隊的領導權。(5)國民大革命的歷史意義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中國共產黨經歷了革命的洗禮,掌握了部分革命武裝。大革命失敗使中共認識到要取得革命的勝利,必須掌握革命的領導權,尤其是要掌握革命的武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