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單元 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與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第4課 新中國工業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了解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基本任務和成就,理解第一個五年計劃實施的意義,提高歸納、分析問題的能力;知道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召開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基本知識。過程與方法:利用教材中《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工業交通建設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圖》,總結我國在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取得的成就,學會從歷史地圖中獲取有效信息的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增強對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認識;體會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重要性,堅定社會主義信念。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第一個五年計劃實施的背景、主要成就、作用;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教學難點:1954年憲法的性質。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舊中國是一個落后的農業國,工業水平很低,基礎薄弱,以至于在新中國成立前我國連煤油、鐵釘等日常生活用品都要靠進口,被冠之以洋油、洋釘的稱謂,更不用說制造汽車、飛機了。但現在,我們可以看到由我國自行設計、制造的各種汽車奔馳在城鄉的大道上,我們自行設計的飛機在藍天上自由翱翔。我們不禁要問:這樣巨大的變化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呢?讓我們一起走進今天的學習內容——《新中國工業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二、探究新知(一)第一個五年計劃1.教師多媒體出示《1952年主要產品產量簡表》與《中國與印度、美國的鋼產量和發電量的比較》。教師提問:兩個表格的數據分別說明了什么問題?(結合教材第18頁內容回答)提示:經過三年的經濟恢復,國民經濟得到根本好轉,工業生產各項指標均超過了歷史最高水平。但我國工業水平仍然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甚至遠不如印度。2.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19頁第1段內容,回答以下問題。(1)“一五”計劃的目的是什么?(2)“一五”計劃的基本任務和時間分別是什么?(3)“一五”計劃的特點是什么?提示:(1)目的:有計劃地進行社會主義建設。(2)基本任務:集中主要力量發展重工業,建立國家工業化和國防現代化的初步基礎;相應地發展交通運輸業、輕工業、農業和商業;相應地培養建設人才;等等。時間:1953—1957年。(3)特點:優先發展重工業。3.材料展示:材料一 毛澤東感慨地說:“現在我們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壺,能種糧食,還能磨成面粉,還能造紙,但是,一輛汽車、一架飛機、一輛坦克、一輛拖拉機都不能造。”材料二 斯大林論述蘇聯工業化時說:“在資本主義國家,工業化通常是從輕工業開始……共產黨當然不能走這條道路。黨知道戰爭日益逼近,沒有重工業,就無法保衛國家,所以必須趕快著手發展重工業,如果這件事做遲了,那就要失敗。”——《斯大林選集》下卷教師提問:“一五”計劃的重點為什么是發展重工業?學生結合材料討論后回答。學生1:舊中國的工業十分落后,如不優先發展重工業,不能自己制造機器,就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學生2:中國在近代不斷受到西方列強的欺凌,就是因為工業,特別是重工業、國防工業落后,要想避免歷史的重演,必須發展重工業。教師總結:我國的工業基礎十分薄弱,仍然是一個落后的農業國,在這種情況之下,如不優先發展重工業,中國就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這樣,中國參照蘇聯的經驗,選擇了一條優先發展重工業的道路。4.教師提問:為什么在制定“一五”計劃的時候,重點發展重工業,還要相應地發展交通運輸業、輕工業、農業和商業?學生討論交流。提示:因為建國初期,一貧如洗,物資匱乏,必須在發展重工業的同時適當地發展其他部門,以解決百姓生活的燃眉之急。5.多媒體展示《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工業交通建設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圖》。教師提問:結合教材,說說中華人民共和國實施的第一個五年計劃取得了哪些成就。提示:主要成就可以概括為:一橋二鐵三公四廠。一橋是指武漢長江大橋,二鐵是指寶成、鷹廈鐵路,三公是指川藏、青藏、新藏三條公路,四廠是指鞍山鋼鐵公司無縫鋼管廠、沈陽第一機床廠、沈陽飛機制造廠、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6.教師講述:到1957年底,第一個五年計劃絕大部分指標大幅度超額完成。我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后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7.教師多媒體出示下列材料,并請同學們思考:“一五”計劃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材料一 蘇聯專家在中國材料二 中共采取正確的方針政策,確定了“一五”計劃的目標,并且不斷選派優秀干部到工業戰線上去,培養成為領導骨干。材料三 20世紀50年代的激情歲月給定居北京的波蘭裔作家愛潑斯坦夫婦留下了這樣的印象:“我們為一種同樣的精神所感召,這是一種不為名、不為利,只為一個共同目標而奮斗的行動。沒有真心實意地參加過這種集體勞作的人是很難體會這種感情的。”學生在小組內充分討論,教師進行指導,得出結論。教師總結:蘇聯的幫助;中共的正確領導;全國人民的熱情參與。8.教師過渡:在經濟建設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我國的民主政治建設也在不斷完善。(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1.學生自主學習,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第21~22頁的內容,了解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召開的時間、地點及其主要內容。2.教師提問: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結合教材內容說說憲法的主要規定。這部憲法具有怎樣的性質?提示:(1)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這就以國家根本法的形式確定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2)性質:它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也是我國有史以來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憲法。3.教師講述: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召開,標志著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為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奠定了基礎。三、課堂小結本節課主要學習了兩個問題:第一個五年計劃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一五”計劃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分別從經濟和政治兩方面為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奠基,對我們國家后續的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而“一五”計劃取得的成就遠遠超過了舊中國一百年的工業發展。事實告訴我們,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社會主義是中國人民睿智的選擇。板書設計教學反思本節課一開始通過材料,給學生以震撼,體會新中國當時的落后,使學生認識到要改變工業落后的狀況,必須發展本國的工業。教學過程中引用文字材料和圖片材料,幫助學生理解“一五”計劃的重點、成就及取得成就的原因。本節課充分發揮了教師在教學中的引導作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