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13版政治一輪精品復習學案+練習:3.7 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必修2)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13版政治一輪精品復習學案+練習:3.7 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必修2)

資源簡介

2013版政治一輪精品復習學案:
3.7 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必修2)
【高考新動向】
考點集結
考向動態
1 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平等、團結、共同繁榮
(1)雪域高原的歷史性跨越;
(2)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
(3)鞏固社會主義民族關系,我們該做什么、能做什么;
2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適合國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1)我國名族區域自治的法制化進程;
(2)符合國情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3)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顯著的優越性;
3 我國的宗教政策
(1)我國宗教掠影;(2)全面正確地理解我國的宗教政策; (3)弘揚科學精神;
1.結合國家促進西藏、新疆發展跨越式發展和推動西部打開發戰略,理解我國處理民族問題的基本原則及其關系。
2.民族團結的重要意義,促進民族團結的舉措。
3.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內容和意義。
4.全面掌握我國宗教政策的內容。
【考綱全景透析】
一、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
1.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1)重要國情: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2)重大變化:新中國成立后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
社會主義民族關系。
2.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
(1)包括:民族平等、__________、各民族共同繁榮。
(2)聯系:
二、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1.含義要點:前提是 國家統一領導 ;范圍是各少數民族______地方;內容是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 自治權 。
2.基本內容
(1)民族自治地方: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旗)三級。
(2)自治機關: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和____________。
(3)核心內容:自治權,涉及_____、經濟、文化和 社會生活 各個方面。
3.決定因素:我國的國家性質和我國國情
(1)歷史特點:______的多民族國家的歷史傳統。
(2)現實情況:
①社會基礎:“ 大雜居、小聚居 ”的民族分布特點;
②政治基礎:各民族在長期奮斗中形成的的____________民族關系。
4.顯著優越性
三、我國宗教政策的基本內容
1.實行 宗教信仰自由 政策。既保護信仰宗教的自由,也保護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2.依法管理宗教事務。目的是保護宗教界的合法權益和_____的宗教活動。
3.我國宗教堅持 獨立自主自辦 的原則。宗教團體和宗教事務不受__________支配。
4.積極引導宗教與 社會主義社會 相適應。
四、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
黨的領導是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 根本保證 ;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____________;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__________。
【熱點難點全析】
一、我國的民族關系
問題引導:
自1947年內蒙古自治區建立至今,我國共建立155個民族自治地方。各少數民族在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指引下,都經歷了改天換地的偉大歷程。
(1)根據我國少數民族發生的變化,如何理解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
(2)如何進一步鞏固社會主義民族關系?
1.切實認識民族團結的重要意義
(1)意義:民族的團結、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之一,是社會穩定的前提,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保證,是國家統一的基礎。
(2)要求:不應該有大漢族主義的思想,也不應該有地方民族主義的思想,不講不利于民族團結的話,不做破壞民族團結的事,在行動上要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要團結和幫助少數民族。
2.鞏固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舉措
(1)從黨和國家角度看:
①堅持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這是鞏固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關鍵。
②堅持和完善處理民族關系的三原則。
③制定和完善有關法律,為我國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提供法律保障。
④堅持、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貫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為鞏固社會主義民族關系提供制度保障。
(2)從公民角度看:自覺履行維護國家統一和全國各民族團結的義務,這是每個公民應盡的責任。
高考對民族問題的考查,通常設置似是而非的選項,具有較強的迷惑性,易使學生出現以下錯誤:
(1)混淆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之間的關系,將民族團結看做政治基礎、各民族共同繁榮當成前提條件等。
(2)錯誤理解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地位和主要內容,如將其當成根本政治制度、將民族鄉作為民族自治地方、將一定的自治權混同于高度自治或完全自治、將少數民族居住地當成“聚居地”等。
例1.(2011·安徽文綜)為加快發展民族教育事業,內地省市根據國家要求認真落實對民族地區的教育對口支援工作。落實教育對口支援工作( )
①是增進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的政治保證
②是貫徹我國處理民族關系原則的具體體現
③保障了少數民族地區學生受教育的權利
④體現了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選B。教育對口支援堅持了各民族共同繁榮原則,有利于民族團結和民族平等,內地省市對民族地區進行支援,體現了社會主義民族關系,②④正確。增進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的政治保證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①錯誤;受教育權利受多種因素影響,教育對口支援有利于民族地區學生受教育權利的實現,但說“保障了”就夸大了其作用,③錯誤。
二、全面理解我國的宗教政策
問題引導:
香港東方日報發表評論稱,隨著穆巴拉克的倒臺,“宗教沖突浪接浪,埃及恐亂上加亂”。而利比亞騷亂也實為部族內斗與宗教斗爭。
(1)材料表明民族、宗教問題與國家有何關系?
(2)如何理解我國實行的宗教政策?
正確理解我國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內容
既保護信仰宗教的自由,又保護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原因
宗教有自身發展規律,不能用行政力量消滅或發展;信教群眾與不信教群眾在宗教信仰上的差異并不影響其政治上、經濟上根本利益的一致性
舉措
國家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在憲法、法律和政策允許的范圍內,不得干涉教育、行政、司法等)
意義
是憲法規定的公民的一項基本權利,是我國尊重和保護
人權的重要體現
目的
并非鼓勵人們信教,其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是大力加強信教群眾
和不信教群眾團結,把他們的力量凝聚到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的共同目標上來
補充:共產黨員不得信仰宗教違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嗎?
共產黨員不得信仰宗教不違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1)首先明確,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本身就包括保護不信仰宗教的自由。21世紀教育網
(2)其次明確,共產黨員不同于一般公民。共產黨員不得信仰宗教,不得參加宗教活動,是由共產黨員的世界觀決定的,也是由黨的性質決定的,是黨的紀律的要求。共產黨員是工人階級的有共產主義覺悟的先鋒戰士,是馬克思主義者,是無神論、唯物論者,只能信仰馬列主義,不能贊同宗教教義,更不應信仰宗教和參加宗教活動。黨員信教和參加宗教活動,不僅僅是黨員個人的信仰問題,而且是一個事關我們黨的形象的政治問題。
對我國宗教狀況和政策,應注意以下誤區:
(1)我國宗教狀況發生了根本變化,不等于宗教本質發生了變化,也不等于宗教沒有了消極作用。
(2)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是鼓勵人們信仰宗教。
(3)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與打擊打著宗教旗號的違法犯罪活動不矛盾。
例2.(2012·泰興模擬)2011年6月25日,中國佛教協會第八屆理事會海外交流委員會會議在河南登封嵩山少林寺隆重開幕,會議強調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繼續以國家利益為上,為佛教事業的發展,為祖國統一與民族復興,為社會和諧與世界和平而努力。這表明( )
A.佛教可以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B.信教群眾在信仰上發生了變化
C.宗教組織積極履行參政議政職能
D.國家依法加強對宗教事務管理
【解析】選A。佛教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貢獻,體現了佛教可以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B、C觀點錯誤;D項材料不能體現。
【高考零距離】
1.(2012高考上海卷8)根據我國憲法規定,在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對此理解正確的是,自治機關可以
A.享有行政管理權、獨立立法權和司法權
B.根據本地實際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C.同外國簽訂雙邊經濟、文化、科技等協定
D.自行變通執行或停止執行上級國家機關的決議
2.(2012高考江蘇卷17)2011年9月,有著58年歷史的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再次成功舉行。參賽人數從首屆13個民族的395人,發展到如今第九屆55個民族的6700多人,各民族兄弟姐妹實現了更好的交流和融合。這從側面表明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是
A.和睦相處  B.平等、團結、互助和諧  C.一律平等  D.平等、團結、共同繁榮
【解析】本題考查的知識點是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在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是民族平等、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ABC都不是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故選D。
【答案】D。
3.(2012高考海南卷13)某景區利用當地著名佛教廟宇進行宗教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同時也出現了商業開發過度、管理不規范以及“僧人”擺地攤、占卦算命等問題,當地政府為此制定景區游覽環境綜合整治活動方案,進行整改。規范宗教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
①能夠拓寬旅游文化產業發展途徑,發展文化生產力
②能夠消除封建迷信活動,提高群眾的科學文化素質
③有利于依法管理宗教事務,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
④有利于消除信教群眾與非信教群眾信仰上的區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②④錯在“消除”;①③表述正確且符合題意,選B。
【答案】B。
4.(2012高考大綱版全國卷34)目前,新疆有清真寺、教堂、佛道教寺廟等宗教活動場所約2.48萬座、宗教教職人員2.9萬多人。西藏有佛教活動場所1700多處,住寺僧尼約4.6萬人,僧俗信教群眾每年組織和參加各種宗教活動,每年到拉薩朝佛敬香的各族信教群眾達百萬人次以上,由此可見
①宗教信仰的本質已經發生變化 ②各民族享有宗教信仰的自由
③宗教信仰具有相同的階級基礎 ④正常的宗教活動受國家保護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5.(2012高考江蘇卷18)我國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熱愛祖國、擁護社會主義制度、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充分發揮他們在促進經濟發展、文化繁榮、社會和諧中的積極作用。這充分說明了
A.我國宗教是信教群眾自辦的事業 B.我國宗教團體是聯系信教群眾的愛國組織
C.我國依法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 D.我國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6.(2012高考北京卷31)某班同學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綜合探究,甲組同學撰寫論文的主要參考文獻有:《關于推動宗教參與和諧社會建設的思考》、《發揮宗教團體在賑災救濟中的社會功能》、《論農村信教群眾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新時期愛國宗教人士的培養研究》。據此推斷,甲組的研究主題可能是
A.我國如何依法管理宗教事務 B.我國如何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C.我國宗教如何堅持獨立自辦原則D.我國如何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7、(2011.海南單科T12)中國伊斯蘭教協會2001年成立中國伊斯蘭教教務指導委員會,正式開展“解經”工作。10年來相繼出版的4輯《新編臥爾茲演講集》,從教義和教規角度對伊斯蘭教經典作出了既符合伊斯蘭教信仰精神、又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的解釋。中國伊斯蘭教協會進行的“解經”工作
①保障了伊斯蘭教教職人員的權利
②消除了信教群眾在教義理解上的差異
③有助于豐富伊斯蘭教文化內涵
④有利于引導伊斯蘭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本題以中國伊斯蘭教協會的“解經”為背景材料,體現了高考對民族宗教問題的關注,考查學生對宗教政策的識記、理解及運用能力。解題時把材料與知識結合起來思考。材料的“解經”工作與保障伊斯蘭教教職人員的權利無關,①不合題意;②本身錯誤;“解經” 工作“既符合伊斯蘭教信仰精神,又符合時代發展要求”,促進宗教與時俱進,增添新的內涵,體現了實行宗教信仰政策的目的。③④符合題意。
【答案】選D。
8、(2011·江蘇高考)18. 2010年8月,江蘇舉行“七彩假日——民族團結‘手拉手、一家親、一世情’”夏令營活動,此次活動是貫徹落實《學校民族團結教育指導綱要》的實際行動。在中小學開展民族團結教育活動
①是實現民族平等的文化基礎 ②有利于增強青少年的民族團結意識
③有利于促進各民族和諧共處 ④是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的重要途徑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解析】國家明確加大對民族團結的宣傳教育,本題即是對這一熱點的反映。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政治生活關于民族的基礎知識的理解掌握。題干連接語是“在中小學開展民族團結教育活動”,作為意義,②③說法是正確的;①錯誤,涉及文化多樣性知識,應為“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是民族平等的文化基礎。”④項錯誤,因為民族團結是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前提條件,而非重要途徑。
【答案】選C。
9、(2010·福建高考)29.新中國成立以來,各族人民同心同德、齊心協力,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生了歷史性變化,經濟總量由1952年的57.9億元增加到2008年的30626.2億元;少數民族的人均壽命從新中國成立前的40歲以下提高到如今的70歲左右。以上成就的取得主要歸因于
A.少數民族地區享有更多的經濟自治權
B.黨和國家制定和實施符合中國國情的民族政策
C.我國充分尊重少數民族的歷史文化及風俗習慣
D.少數民族地區獨特的地理環境和豐富的自然資源
【解析】A 本題通過陳述黨和國家在維護民族團結、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方面做出的貢獻,考察民族團結這一高考必考點。題干強調的是少數民族地區從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經濟社會變化和發展。其原因主要歸功于黨和國家制定了符合當地的各項民族政策,故B為最佳選項。AC由B引申而來;D項陳述一種客觀事實,與題意無關。
【答案】A
10、(2010·天津高考)6.藏傳佛教在玉樹州老百姓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2010年4月28日,在地震中受損嚴重的結古鎮禪古寺的喇嘛們進行了災后首場法事活動,為逝者超度,向救援者發達感恩,給全國人民及世博會祈福。材料表明在我國
A.正常的宗教活動可以為社會和諧做貢獻 B.形成了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民族關系
C.少數民族有從事宗教活動的自由 D.宗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
【解析】 本題考查對我國宗教政策的理解。從材料可以看出,正當的宗教活動為我國社會主義社會做貢獻,A項符合題意。其他選項與題意不符。
【答案】A
11、(2010·安徽高考)4.新中國成立后,我國逐步形成了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56各民族緊密團結在祖國大家庭內。這一大好局面形成的原因主要有
① 各族人民團結在黨的領導下發揮了建設國家的積極性、創造性 ② 我國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原則③ 我國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 ④ 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來源:21世紀教育網]
【解析】B 本題以民族團結社會熱點為背景,考查考生對民族團結的理解與應用能力。在本組合選項中,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是為解決香港、澳門、臺灣問題而提出的,排除。我國形成新型的民族關系、各民族大團結原因在于堅持黨的領導、堅持民族原則和民族宗教政策。
【答案】B
12、(2010·江蘇高考)16.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建立以來,在黨和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經濟社會各項事業蓬勃發展,這一事實表明
①經濟發展是民族地區繁榮和穩定的關鍵 ②民族團結是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前提
③我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具有顯著優越性 ④民族團結是實現民族平等的政治基礎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解析】D 本題考查考生對民族團結重要性的理解。經濟發展是民族地區繁榮和穩定的物質基礎,①錯誤;民族平等是實現民族團結的政治基礎,④錯誤。②③正確表明了民族團結的意義。
【答案】D [來源:21世紀教育網]
【考點提升訓練】
一、選擇題
1.(預測題)西藏自治區黨委常委會原則通過《關于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創建評選活動的決定》,規定自2012年開始,西藏自治區每年3月召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使各族群眾牢固樹立“三個離不開”的思想,不斷增強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責任感。對此認識正確的是( )
①促進民族團結離不開黨的領導
②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是民族團結的基礎
③公民必須履行應盡的政治義務
④維護民族團結是西藏自治區的中心工作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2.(2012·蘇北四市模擬)江蘇對口援疆指揮部調整對口支援工作思路,堅持以民生為重點,大力推進對口支援各項工作,確保受援地一年一變化、五年見成效、十年大變樣。這有利于( )
①新疆各少數民族行使自治權
②鞏固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
③促進新疆各民族共同繁榮
④消除新疆和內地經濟文化發展差距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3.(2012·長沙模擬)為幫助內蒙古自治區快速發展,國家在經濟建設和財政支出上加大扶持力度,重視發展蒙古族的民族文化教育,內蒙古自治區呈現出民族團結和睦、社會和諧發展的局面。這說明( )
①各民族共同繁榮是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核心
②各民族共同繁榮為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提供了物質保證
③加大對民族地區的扶持是推動民族地區發展的根本動力
④我國把加快少數民族地區發展作為推動解決民族問題的重要途徑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4.(預測題)中華民族的歷史,不僅記錄了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的文韜武略,也傳揚著松贊干布、成吉思汗、努爾哈赤的曠古傳奇。在我們薪火相傳的記憶中,既有胡服騎射、關山飛渡,又有蘇武牧羊、昭君出塞。中華民族的歷史,為我們揭示了這樣一條規律:各民族之間的團結和睦是繁榮昌盛的基礎,和則兩利,分則俱傷。這說明( )
①各民族共同繁榮是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的前提條件
②作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民族團結是國家和人民之福
③應該珍惜和不斷鞏固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民族關系
④符合民族分布特點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歷史形成的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5.我國《民族區域自治法》第十九條、第二十條規定: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有權依照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特點,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自治區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后生效。上級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指示,如有不適合民族自治地方實際情況的,自治機關可以報經該上級國家機關批準,變通執行或者停止執行。這表明,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機關( )
①享有變通執行權 ②可以依法根據本地實際制定相關法規③是該地方的最高行政機關 ④是自治地方的權力機關、行政機關和司法機關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6.我國政府高度重視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不斷加大扶持力度,完善支持少數民族地區發展的政策措施,使各少數民族分享國家現代化建設帶來的發展成果。其依據是( )
A.我國堅持民族平等原則,各民族平等地享有各方面權利
B.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規定少數民族地區享有經濟發展自主權
C.我國已形成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
D.我國民族狀況有自己的特點
7.建國以來,全國依法建立了155個民族自治地方,少數民族當家作主的權利得到充分保障。同時,國家采取一系列舉措,加大支持力度,促進了民族自治地方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材料表明,我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
①符合我國國情②是我國的一項根本政治制度 ③體現了各民族平等、團結、共同繁榮的基本原則 ④鞏固和發展了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8.各地宗教組織和信教群眾積極參與和諧寺觀教堂創建活動、促進社會和諧的事實表明( )
①我國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②在我國,宗教的積極作用大于消極作用
③我國信教群眾和不信教群眾在政治、經濟上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④我國宗教本質已經發生了變化,宗教組織成為聯系各自信教群眾的愛國組織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21世紀教育網
9.(易錯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國務院公布的《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第四條規定,少數民族習慣的節日,由各少數民族聚居地區的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各民族習慣,規定放假日期。從這里可以看出,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 )
①是該地方的最高權力機關②可以依法根據本地實際制定相關法規③有權根據國務院的授權制定行政法規④其自治權即立法和文化管理自治權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0.(2012·長春模擬)西藏自治區歷任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主任和區人民政府主席都是由藏族公民擔任。目前,在自治區四級人大代表中,藏族和其他少數民族占94%以上,在自治區各級國家機關組成人員中,藏族和其他少數民族占77.97%。這表明( )
①我國少數民族依法享有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內部事務的權利
②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維護國家的統一和安全
③我國認真貫徹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④堅持各民族共同繁榮是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根本原則
A.①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③
11.(預測題)人民網2012年2月29日消息國家宗教局等六部門近日聯合下發《關于鼓勵和規范宗教界從事公益慈善活動的意見》,為宗教界開展公益慈善活動提供政策指導。這表明( )
A.我國切實貫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B.宗教活動是我國政治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C.國家依法加強對宗教事務的管理
D.我國現階段宗教已消除了其消極作用
12.(2012·南京模擬)美國國務院發表的《2011年度下半年國際宗教自由報告》,繼續無理指責中國的宗教政策,肆意歪曲中國的宗教信仰自由狀況。針對美國政府的這一做法,我國( )
A.要堅持宗教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
B.要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相適應
C.依法對宗教的一切活動進行管理
D.要擴大信教群眾的政治權利和自由
二、非選擇題
13.(20分)西藏和平解放60多年來,在中央政府的政策扶持和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援下,西藏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短短幾十年實現了跨越上千年的發展奇跡。據統計,1959年至2010年,中央財政向西藏的財政轉移支付達到2 000多億元,年均增長超過12%,期間西藏年生產總值由1.74億元增長到507.46億元,全區農牧民人均純收入由35元達到4 138.7元。“十一五”期間國家加大在西藏財政投入力度,建設重點項目188個,覆蓋了教育、衛生、社會保障體系、能源、交通、水利、農牧業等經濟社會發展各個領域。
(1)結合材料,從政治生活角度探尋“十一五”以來西藏地區實現快速發展的原因。(10分)
(2)有人說:“民族睦,國家興;民族地區繁榮發展,民族之間就團結和睦。”請運用政治生活相關知識評析這一觀點。(10分)
14.(32分)(創新題)材料一 2012年3月5日,溫家寶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2011年一年來國家出臺實施促進西藏、新疆等地區跨越式發展的一系列優惠政策。制定實施新十年農村扶貧開發綱要和“興邊富民”行動規劃。區域發展協調性進一步增強,中西部和東北地區主要經濟指標增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東部地區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2012年要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支持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發展的政策措施,大力實施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展、推進興邊富民行動和發展少數民族事業規劃。堅定不移地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
材料二 援藏干部是一個具有堅定理想信念和奉獻精神、肩負神圣使命和重大責任的特殊群體,是西藏干部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西藏改革發展穩定事業的骨干力量。
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從政治生活角度說明推進“興邊富民”行動的意義。(16分)
(2)假如你是一位援藏干部,請從政治、經濟角度為西藏的發展獻計獻策。(16分)
答案
1.【解析】選A。西藏自治區黨委常委會通過相關決定說明了黨的領導對促進民族團結的重要性,①正確;這一決定也表明了公民必須履行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義務,③正確。民族平等是民族團結的政治基礎,②錯誤;發展經濟是當工作的中心,④觀點錯誤。
2.【解析】選B。材料體現的是少數民族的發展問題,大力推進對口支援各項工作有利于實現各民族的共同繁榮,鞏固新型民族關系,②③觀點符合題意;①觀點與題意無關;消除差距,說法錯誤,④排除。
3.【解析】選D。自治權是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核心,①觀點錯誤;推動民族地區發展的根本動力是民族地區人民群眾的獨立自主和自力更生,③觀點錯誤。
【知識拓展】比較民族自治區和特別行政區的異同
比較
民族自治區
特別行政區
21世紀教育網





解決我國的民族問題,實現[來源:21世紀教育網]
民族平等、團結、共同繁榮21世紀教育網
實現祖國和平統一


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區、州、縣(旗)三級自治地方
港澳臺地區


社會主義制度
資本主義制度


法律規定的民族自治權
高度自治
相同點
都享有自治權,都是中央政府管轄的地方行政區域
4.【解析】選B。民族平等、民族團結是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前提,①錯誤;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而形成的,④觀點錯誤。材料強調了民族團結和新型民族關系的重要性,②③觀點正確。
【變式備選】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建立以來,在黨和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經濟社會各項事業蓬勃發展。這一事實表明( )
①積極發展是民族地區繁榮和穩定的關鍵
②民族團結是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前提
③我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具有顯著優越性
④民族團結是實現民族平等的政治基礎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選D。“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經濟社會各項事業蓬勃發展”凸顯了各民族共同繁榮離不開民族團結,②入選;“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建立以來”的成就說明了我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優越性,③符合題意。①材料沒有體現,④顛倒了民族平等與民族團結的關系,觀點錯誤。
5.【解析】選A。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機關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和人民政府,③④錯誤。材料表明了自治機關的自主權,①②正確。
6.【解析】選A。抓住題干關鍵詞,“分享”體現了民族平等的原則,A正確。B、C、D皆不是依據。
7.【解析】選D。本題考查學生對我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理解。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②說法錯誤,①和題干不符。
8.【解析】選B。宗教組織和信教群眾促進社會和諧的舉動表明了我國宗教在一定程度上發揮著積極的作用,這是我國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表現,也表明我國信教群眾和不信教群眾在政治、經濟上根本利益的一致性,①③正確。宗教本質上是唯心主義的,這一本質沒有變,也決定了其主要起消極作用,②④觀點錯誤。
9.【解析】選B。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既包括人大又包括政府,而民族自治地方的權力機關為人大而不是政府,故①說法不對。④說法片面,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權包括民族自治地方人大和政府所擁有的自治權,不僅僅是立法和文化管理自治權。②③正確,故選B。
10.【解析】選C。題干體現了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權,表明我國認真貫徹民族區域自治制度,①③正確。②與題意不符;民族平等是根本原則,④錯誤。
11.【解析】選C。國家相關部門下發文件規范引導宗教界慈善活動,是依法加強對宗教事務管理的體現,C正確,A與題意不符。我國實行政教分離原則,B說法錯誤,D說法太絕對,排除。
【知識拓展】宗教信仰自由與公民權利
(1)《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三十六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不得強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視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國家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進行破壞社會秩序、損害公民身體健康、妨礙國家教育制度的活動。宗教團體和宗教事務不受外國勢力的支配。”因此宗教信仰是公民的一項基本權利,而且憲法的規定體現了權利與義務的統一。(2)宗教信仰自由雖不是政治權利,卻是公民人身自由的重要內容,保障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國憲法的規定,是保障人權的重要體現,有利于促進信教群眾和不信教群眾的團結,有利于促進民族團結。內容:包括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兩方面的自由。要求:對內,不得違反法律、法規和政策,不得干涉行政、司法、教育,要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對外,可在平等友好的基礎上開展對外交往,但必須堅持獨立自主自辦原則,反對境外勢力的干預和滲透。
12.【解析】選A。美國指責中國的宗教政策,中國政府要堅持宗教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不是與社會主義相適應,B項錯誤;C項說法太絕對;信教群眾的權利不能擴大,D項錯誤。
13.【解析】第(1)問考查西藏地區快速發展的原因,應該從制度保障(包括黨的領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貫徹落實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以及國家的扶持和各地方的幫助等方面回答。第(2)問實質是考查民族團結對于國家的意義,民族團結與各民族共同繁榮的關系,以及實現民族團結的要求。應明確民族團結的重要性、各民族共同繁榮對于實現民族團結的重要意義,同時點明實現民族團結還必須堅持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公民自覺履行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義務等。
答案:(1)堅持黨的領導,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政府切實履行職能;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原則,堅持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全面貫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堅持國家對民族地區的扶持、各省市對民族地區的幫助與民族地區人民自力更生相結合,實現民族地區的發展;依法打擊民族分裂活動。
(2)①民族團結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之一,是社會穩定的前提,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保證,是國家統一的基礎。所以,民族睦,國家興。②各民族共同繁榮特別是經濟發展,是實現民族團結的物質保證。所以,民族地區繁榮發展,有利于促進民族團結。③要實現各民族團結,黨和政府還必須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原則,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公民要自覺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
14.【解析】第(1)問考查“興邊富民”行動的意義,應從縮小地區差距、實現共同富裕、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和民族團結、保持社會穩定、鞏固邊防、發展同周邊國家關系等方面回答。第(2)問注意設問范圍為政治、經濟角度,應從貫徹國家的民族方針政策和宗教政策、注重科技和教育、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吸引外資、發展特色經濟等角度回答。
答案:(1)有利于逐步縮小地區發展差距,促進地區協調發展,最終實現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目標;有利于各民族共同繁榮,增強民族團結,增強各民族的愛國主義感情;有利于保持社會穩定,鞏固邊防安全;有利于發展同周邊國家的關系。
(2)進一步貫徹落實黨和國家的民族政策、民族方針、民族原則,貫徹落實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切實加強民族團結,促進西藏社會的和諧;實施科教興藏戰略,加快人才的培養引進;加快西藏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投資環境;加大改革開放力度,充分吸引外資;發展特色旅游,帶動第三產業發展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至县| 望江县| 拜城县| 宜良县| 清水河县| 屏山县| 长春市| 平阴县| 茂名市| 蓬溪县| 东方市| 东安县| 莱州市| 临朐县| 大安市| 丰原市| 隆安县| 岳西县| 商南县| 顺昌县| 桑日县| 芜湖市| 江安县| 开化县| 乐山市| 彰化县| 罗田县| 基隆市| 长子县| 棋牌| 澄江县| 塔河县| 裕民县| 龙州县| 扎兰屯市| 绵竹市| 嘉义市| 崇阳县| 晴隆县| 阿拉尔市| 建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