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河南省淇縣一中2012-2013學年高二第二次月考試題(9科9份)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河南省淇縣一中2012-2013學年高二第二次月考試題(9科9份)

資源簡介


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Al 27 S 32 Cl 35.5
第一部分 選擇題(共69分)
一、選擇題(共23小題,每小題3分,共69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
1. 有一支50mL酸式滴定管中盛鹽酸,液面恰好在amL刻度處,把管內液體全部放出,盛入量筒內,所得液體體積一定是
A. a mL B.(50―a)mL
C. 大于(50―a)mL D. 大于a mL
2.已知下面三個數據:①7.2×10-4,②4.6×10-4,③4.9×10-10分別是三種酸的電離平衡常數,若已知這些酸可發生如下反應:NaCN+HNO2===HCN+NaNO2;NaCN+HF===HCN+NaF;NaNO2+HF===HNO2+NaF。由此可判斷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A.HF的電離平衡常數是①
B.HNO2的電離平衡常數是①
C.HCN的電離平衡常數是②
D.HNO2的電離平衡常數是③
3. 某學生的實驗報告所列出的下列數據中合理的是
A.用10mL量筒量取7.13mL稀鹽酸
B.用托盤天平稱量25.20g NaCl
C.用廣泛pH試紙測得某溶液的pH為2.3
D.用25mL滴定管做中和滴定時,用去某濃度的堿溶液21.70mL
4. 下列溶液加熱蒸干后,能析出溶質固體的是
A.AlCl3 B.KHCO3 C.Fe2(SO4)3 D.NH4HCO3
5. 在pH都等于9的NaOH和CH3COONa兩種溶液中,設由水電離產生的OH- 離子濃度分別為Amol/L與Bmol/L,則A和B關系為
A. A>B B. A=10-4 B C. B=10-4 A D. A=B
6. 一定量的鹽酸跟過量的鐵粉反應時,為了減緩反應速度,且不影響生成氫氣的總量,可向鹽酸中加入適量的
①NaOH固體 ②H2O ③NH4Cl固體 ④CH3COONa固體 ⑤NaNO3固體 ⑥KCl溶液
A.②④⑥ B.①② C.②③⑤ D.②④⑤⑥
7. 1體積pH=2.5的鹽酸與10體積某一元強堿溶液恰好完全反應,則該堿溶液的pH等于
A. 9.0 B. 9.5 C. 10.5 D. 11.5
8. 含等物質的量NaOH的溶液分別用pH為2和3的CH3COOH溶液中和,設消耗CH3COOH溶液的體積依次為,則兩者的關系正確的是
A. B.
C. D.
9. 若pH=3的酸溶液和pH=11的堿溶液等體積混合后溶液呈酸性,其原因可能是
A.生成了一種強酸弱堿鹽 B.弱酸溶液和強堿溶液反應
C.強酸溶液和弱堿溶液反應 D.一元強酸溶液和一元強堿溶液反應
10. 已知POH=—㏒C(OH-),則下列溶液,一定呈中性的是
A. c(H+)=1×10-7mol/L的溶液
B. pH=pOH 的溶液
C. pH=14-pOH 的溶液
D. 由等體積、等物質的量濃度的一元酸跟氫氧化鈉溶液混合后所形成的溶液
11. 25℃時,在某物質的溶液中,由水電離出的c(H+)=1×10-a mol/L,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a<7時,水的電離受到抑制 B.a>7時,水的電離受到抑制
C.a<7時,溶液的pH一定為a D.a>7時,溶液的pH一定為14-a
12.若溶液中由水電離產生的c(OH-)=1×10-14mol·L-1,滿足此條件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離子組是(  )
A.Al3+ Na+ NO Cl-
B.K+ Na+ Cl- NO
C.K+ Na+ Cl- HCO
D.K+ Fe2+ SO NO
13.pH=2的A、B兩種酸溶液各1 mL,分別加水稀釋到1000 mL,其中pH與溶液體積V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雙選)(  )
A.A、B兩酸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一定相等
B.稀釋后,A酸溶液的酸性比B酸溶液強
C.a=5時,A是強酸,B是弱酸
D.若A、B都是弱酸,則5>a>2
14. 將40℃的飽和石灰水冷卻至10℃;或加入少量CaO,但溫度仍保持40℃,在這兩種情況下均未改變的是
A.Ca(OH)2的溶解度、溶劑的質量 B.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
C.溶液的質量、水的電離平衡 D.溶液中Ca2+的數目
15.等體積等物質的量濃度的MOH強堿溶液和HA弱酸溶液混合后,混合溶液中有關離子濃度關系正確的是(  )
A.c(M+)>c(OH-)>c(A-)>c(H+)
B.c(M+)>c(A-)>c(H+)>c(OH-)
C.c(M+)>c(A-)>c(OH-)>c(H+)
D.c(M+)+c(H+)>c(A-)+c(OH-)
16.下列溶液中與1.0×10-5 mol/L的NaOH溶液的pH相同的是(  )
A.把pH=6的鹽酸稀釋1000倍
B.把pH=10的Ba(OH)2溶液稀釋10倍
C.把pH=8和pH=10的NaOH溶液等體積混合
D.把pH=8的NaOH溶液稀釋10倍
17.(2011年遼寧大連高二檢測)將①H+、②Cl-、③Al3+、④K+、⑤S2-、⑥OH-、⑦NO、⑧NH分別加入H2O中,基本上不影響水的電離平衡的是(  )
A.①③⑤⑦⑧ B.②④⑦
C.①⑥ D.②④⑥⑧
18.室溫下,pH相同體積相同的醋酸和鹽酸兩種溶液分別采取下列措施,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 加水稀釋2倍后,兩溶液的pH均減小
B. 使溫度都升高20℃后,兩溶液的pH均不變
C. 加適量的醋酸鈉晶體后,兩溶液的pH均增大
D. 加足量的鋅充分反應后,醋酸產生的氫氣比鹽酸少
19.常溫下0.1 mol·L-1醋酸溶液的pH=a,下列能使溶液pH=(a+1)的措施是
A.加入適量的醋酸鈉固體 B.將溶液稀釋到原體積的10倍
C.加入等體積0.2 mol·L-1鹽酸 D.提高溶液的溫度
20.常溫下,0.1 mol·L-1某一元堿(AOH)溶液中C(OH-)/C(H+)=1×108,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該一元堿(AOH)溶液的pH=13 B.該溶液中水電離出的C(OH-)=10-3 mol·L-1
C.將pH=1的鹽酸溶液V1 L與0.1 mol·L-1 AOH溶液V2 L混合,若混合溶液pH=7,則V1=V2
D.將pH=1的鹽酸溶液V1L與0.1 mol·L-1 AOH溶液V2 L混合,若混合溶液pH>7,則溶液中離子濃度由大到小的順序可能為C(A+)>C(Cl-)>C(OH-)>C(H+)
21.下列有關電解質溶液中微粒的物質的量濃度關系正確的是
A.0.1mol/L NaHCO3溶液中:c(H+)+c(Na+)=c(OH—)+c(HCO3—)+c(CO32—)
B.一定量(NH4)2SO4與NH3·H2O混合所得的酸性溶液中:c(NH4+)=2c(SO42—)
C.將0.2mol/L CH3COOH溶液和0.1mol/L NaOH溶液等體積混合,則反應后的混合液中:c(OH—)+ c(CH3COO—) =c(H+)+ c(Na+)
D.物質的量濃度相等的①NH4HSO4溶液、②NH4HCO3溶液、③NH4Cl溶液中,c(NH4+)的大小關系:①>②>③
22.下列有關電解質溶液中微粒的物質的量濃度關系正確的是
A.在0.1mol·L-1NaHCO3溶液中:c(Na+)>c()>c()>c(H2CO3)
B.在0.1mol·L-1Na2CO3溶液中:c(OH-)-c(H+)=c()+
c(H2CO3)
C.向0.2mol·L-1 NaHCO3溶液中加入等體積0.1mol·L-1 NaOH溶液:
c()>c()>c(OH-)>c(H+)
D.常溫下CH3COONa和CH3COOH混合溶液[pH=7,c(Na+)=0.1mol·L-1]:c(Na+)=c(CH3COO-)>c(CH3COOH)>c(H+)=c(OH-)
23.將氫氧化鈉稀溶液滴加到醋酸稀溶液中,下列各圖示意混合溶液有關量或性質的變化趨勢,其中錯誤的是( )
第二部分 非選擇題(共31分)
三、(本題包括3小題,共31分)
24.如圖所示,一定溫度下,冰醋酸加水稀釋過程中溶液的導電能力曲線圖,請回答。
(1)“O”點不導電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使c點溶液中的c(CH3COO-)提高,在如下措施中,可選擇______________(填編號)。
A.加熱 B.加很稀的HCl溶液
C.加固體KOH D.加水
E.加固體CH3COONa F.加Zn粒
G.加冰醋酸 H.加Na2CO3固體
(3)在稀釋過程中,隨著醋酸濃度的降低,下列始終保持增大趨勢的量是________________。
A.c(H+)         B.H+個數
C.CH3COOH分子數 D.c(H+)/c(OH-)
25.(1)AgNO3的水溶液呈 (填“酸”、“中”、“堿”)性,常溫時的pH 7(填“>”、“=”、“<”),原因是(用離子方程式表示): ;實驗室在配制AgNO3的溶液時,常將AgNO3固體先溶于較濃的硝酸中,然后再用蒸餾水稀釋到所需的濃度,以 (填“促進”、“抑制”)其水解。
(2)氯化鋁水溶液呈 性 ,原因是(用離子方程式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把AlCl3溶液蒸干,灼燒,最后得到的主要固體產是 。
26.(5分)難溶化合物的飽和溶液存在著溶解平衡,例如:AgCl(s) Ag++Cl-。[已知Ksp(AgCl)=1.8×10-10]
(1)向50 mL 0.018 mol/L的 AgNO3溶液中加入50 mL 0.02 mol/L的鹽酸,沉淀生成后溶液中c(Ag+)是________mol/L。
(2)如果向生成沉淀后的溶液中再加入50 mL 0.001 mol/L的鹽酸,是否產生沉淀________(填“是”或“否”)。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
1.某學者曾說:“他(魏源)的思想中有著發展資本主義經濟的微弱呼聲,有過傾慕資產階級政體的閃光,然而他卻跳不出封建忠君思想的窠臼,可悲的扮演了為封建社會煉石補天的角色。”這說明魏源的思想( )
①仍然保留著濃厚的封建主義色彩 ②帶有向西方學習的重要內容
③其政治思想存在著明顯的矛盾性 ④其思想不可能起到思想解放的作用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 D. ①②④
2.魏源著《海國圖志》印刷近千冊不久被列入禁書;《瀛環志略》一書在作者徐繼畬被罷官后也被查禁。造成其相同歸宿的原因是
A.清朝沉醉于天朝上國的夢幻中 B.書中作者的觀點觸怒清帝
C.清政府在鴉片戰爭中慘敗 D.作者的罷官經歷決定其歸宿
3.史學家陳旭麓認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極大的困難中產生的。一百數十年來,中華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鴉片戰爭后,漸知諸事不如人,只有學習西方。第二次則是反思何以學了西方仍然失敗。”其中的“第二次反思”付諸政治實踐開始于
A.第二次鴉片戰爭后 B.甲午中日戰爭后
C.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后 D.抗日戰爭后
4. 儒家思想在“西學東漸”中歷經沉浮,康有為“尊孔”,陳獨秀“排孔”,二者的共同目的是( )
A. 借“尊孔”或者“排孔”的輿論力量來發動民眾
B. 否定守舊勢力的理論基礎
C. 借此否定守舊思想,以推動社會變革實現各自的政治主張
D. 為實現各自的政治主張提供理論依據,并借此掀起思想啟蒙運動
5. 中國近代的留學教育始于19世紀70年代,留學主要目的地是歐美;19世紀末,留學主要目的地轉向日本。促成這一變化的主導因素是
A.推動洋務運動發展的需要 B.西方國家對華政策的轉變
C.探索救國救民道路的要求 D.民族資本主義興起的影響
6. 1902年4月,梁啟超在給康有為的一封信中明確表示:“滿清政府已百事腐敗,久已毫無希望,破壞主義終不免;愈遲則愈慘,不如趁早。喚起民族精神討滿,是今日中國最適宜的主義”。這表明梁啟超
A.擁護三民主義 B.主張維新變法
C.贊成民主共和 D.傾向民主革命
7.在民國初年北京大學有個辜鴻銘的學者,他出生在南洋的印尼,讀書在英國,娶了個日本的東洋妻子,在北洋政府做了部長,是個“生在南洋、學在西洋、妻是東洋、官在北洋”的奇人。他的人生閱歷主要反映
A.清政府積極派送留學生 B.中國人和日本人通婚和睦
C.近代中國社會東西文化交融、碰撞 D.清政府重用留學歸國人員
8.“德先生和賽先生……我們現在認定只有這兩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國政治上、道德上、學術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下列對這一口號的理解不正確的是( )
A. 堅持以民主和科學為救國理論 B. 有利于中國科技的發
C. 體現了中國近代資產階級的愿望 D. 正確指明了當時中國人民的斗爭出路
9.陳獨秀在《新青年》第五卷中談及中西文化時說:“無論政治學術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國法子,絕對是兩樣”,“好像水火冰炭,斷斷不能相容”。對此觀點認識不正確的是
A.正確評價了傳統文化的歷史作用 B.提倡民主、科學,反對專制、愚昧
C.承認文化的時代性和社會差異性 D.儒家文化傳統已不適應現代社會
10. 著名歷史學家章開沅曾說:“1895年中國有三個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選擇:康有為選擇了變法,孫中山選擇了革命,張謇選擇了實業”。這三人的共同目標是
A.挽救中華民族危亡 B.實行君主立憲制度
C.推翻清政府的統治 D.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
11.中國近代史上,有人寫了這樣一幅對聯:“白話通神,紅樓夢、水滸,真不可思議;古文討厭,歐陽修、韓愈,是什么東西。”與此相關的歷史事件是
A.洋務運動 B.戊戌變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運動
12.康有為在《孔子改制考》中認為人類社會是循著“據亂世——升平世——太平世”的規律發展的,最終達到“政府皆由民造”,實現天下為公的大同世界;陳獨秀說:孔子之道,施于今日社會為不適于生存。康有為標榜孔子和陳獨秀批判孔子所運用的共同思想武器是
A.民主共和說 B.社會進化論 C.君主立憲論 D.經世致用說
13. 陳獨秀在《舊思想與國體問題》一文中指出:“要帝制不再發生, 民主共和可以安穩……非先將國民腦子里所有反對共和的舊思想, 一一洗刷干凈不可。”為此而發起的一場思想解放運動的主要功績是
A. 推翻了封建專制政體 B. 動搖了傳統禮教的思想統治地位
C. 推動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D. 促進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
14. 中國知識分子看到改造中國的新路徑,提出“到民間去”的號召,并開始深入到工人中間進行啟蒙宣傳,是在( )
A. 戊戌維新時期 B. 辛亥革命時期
C. 五四運動時期 D. 國民革命時期
15.1896年孫中山先生在倫敦被清政府誘捕,后得英人康德黎幫助而獲釋,獲釋后孫中山在英國呆了九個月,他目睹了諸多工業化國家日漸增長的社會改革與革命的趨勢。這九個月的經歷最有可能刺激孫中山哪方面思想主張的萌生?( )
A.民權主義思想 B.民族革命 思想
C.社會革命思想 D.發展實業計劃
16.歷史學家陳旭麓指出:“新民主主義思想和理論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標接續了舊民主主義革命未競的事業,又以無產階 級的領導取代資產階級的領導,表現了新舊革命的嬗變,同時,它賦予資產階級性質的民主革命以社會主義的未來前途。”對材料理解正確的是新民主主義革命( )
①革命目標與舊民主主義革命相一致 ②領導階級是無產階級
③革命性質是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 ④未來前途是社會主義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7. 改革開放中,經過三次思想解放,我們先后沖破了“個人崇拜”“計劃經濟崇拜”和“所有制崇拜”,其中沖破“計劃經濟崇拜”的關鍵事件是( )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18.與國共十年對峙時期相比,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的成熟體現在
A.獨立開展武裝斗爭 B.建立農村人民政權
C.形成完整革命理論 D. 實行戰略轉移
19. 20世紀90年代,我國秦山核電站和大亞灣核電站相繼投入商業運行。這表明我國核工業的發展方向是( )
A.打破超級大國核壟斷 B.提高軍事戰斗力
C.和平利用核能 D.成為核武器強國
20. 1956~1966年被稱為“文藝學術發展的春天”,這一時期文學藝術碩果累累。出現這一局面的原因是( )
A.“雙百”方針的貫徹 B.廣大知識分子的辛勤勞動
C.文藝創作素材豐富 D.全國知識分子會議的召開
21. 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我國社會發展遭遇了重大挫折或損失,主要表現是( )
①大躍進 ②“教育革命” ③“百家爭鳴” ④知識青年上山下鄉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
22. 若寫一篇集中反映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科教文發展的專稿,請你確定一組體現其發展的“關鍵詞”。準確的一組是( )
A.“雙百”方針 南優2號 合成牛胰島素 樣板戲 “銀河Ⅰ號”
B.“兩彈一星” “星火計劃” 載人飛船 “985工程” “反思文學”
C.“863計劃” 《義務教育法》“211工程” “科教興國” “兩個務必”
D.“三個面向” “五講四美” “傷痕文學”“銀河Ⅱ號” “希望工程”
23.“2004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有這樣一段頒獎詞: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當他還是一個鄉村教師的時候,已經具有顛覆世界權威的膽識;當他名滿天下的時候,卻仍然只是專注于田疇。淡薄名利,一介農夫,播撒智慧,收獲富足。他畢生的夢想,就是讓所有人遠離饑餓。這位人物是
A.袁隆平    B.鄧稼先??? C.錢學森    D.王淦昌
24. 馬克思在評論馬丁?路德宗教改革時說:“他打破了外在的枷鎖,但是給人們的心靈套上了枷鎖。”這兩個“枷鎖”分別是指
A.天主教權威和專制王權 B.天主教權威與馬丁?路德宣揚的宗教思想
C.宗教信仰與人文主義 D.宗教信仰與科學精神
25. 荷蘭裔美國作家、歷史學家房龍在談到莎士比亞時曾說:“莎士比亞是這樣一個‘蒸汽挖掘機手’,他所挖掘的對象是人類,而不是大地。”對此段材料解讀,最為準確的是
A.莎士比亞為“蒸汽時代”的到來做了思想準備
B.莎士比亞是人文主義思想巨匠
C.莎士比亞是英國新興資產階級的代表
D.莎士比亞的作品順應了市民社會成長的潮流
26. 某中學研究性學習課上,針對教師提出的“對比宋明理學和文藝復興的不同之處”,某學習小組得出下列四個結論, 其中觀點正確的是
①前者以儒家道德壓制個人欲求,后者提倡思想自由
②前者以農耕經濟為基礎,后者以工業經濟為基礎
③前者服務于官僚政治,后者服務于新興的資產階級
④前者受到統治者的重視,后者遭到封建專制王權的壓制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7.“既然已經認識上帝的意思,就不需要問別人”,也不需要由教士舉行儀式。他主張“從頭到腳”改良教會。上述觀點主要反映了馬丁?路德的思想是( )
A.極力反對教會神學 B.天主教徒不應盲從教會說教
C.主張簡化宗教儀式 D.虔誠信仰并與上帝直接對話
28.西方人文主義思想發展經歷了曲折歷程,而我們之所以稱古代希臘是西方人文精神的發源地,主要是因為
A.希臘最早進入奴隸社會,實行了民主制度 B.古希臘涌現出眾多的哲學大師
C.希臘先哲最早懷疑宗教神話、強調人的價值 D.希臘出現了智者學派
29.馬丁?路德倡導宗教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A.反對在德意志出售贖罪券 B.脫離羅馬天主教會的管轄
C.改革天主教的教義和儀式 D.建立適合資產階級需要的教會
30.認為“上帝事先早已把人分為“選民”和“棄民”;選民發財致富,萬事順利,死后進入天堂,棄民則相反。”這一觀點屬于
A天主教的學說 B東正教的學說 C路德教的學說 D加爾文教的學說
31. 有學者指出:如果說文藝復興為人本主義者們“清理了場地”,那么啟蒙運動則是“大興土木”。這里的“大興土木”是指 ( )
A、摧毀蒙昧和專制主義 B、建設工業文明國家
C、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D、構建了民主法治社會
32. 孟德斯鳩認為:羅馬共和國 “把國家權力分配給許多高級官吏,這些官吏相互之間起支持、制止和限制的作用”。孟德斯鴆在這里肯定的是
A.短任期制度(如獨裁官) B.同僚平權制度
C.共和制中的民主因素 D.權力制衡的思想
33.“把它(統治者和被統治者)改變成一種社會契約而非政治契約。在他看來,契約就是人民之間的一個協議。”此處材料反映的思想可能是
A.盧梭 B.孟德斯鳩 C.康德 D.伏爾泰
34. 德國哲學家康德堅持人要自律,不能為了個人的自由而妨礙他人的自由,不贊同公民用革命手段推翻現存的統治者,認為可以對統治者的錯誤提出申訴,但必須等待統治者對申訴的回應;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則主張當人民的權利被政府篡奪,并被用于壓迫和奴役人民時,人民就有權通過暴力手段推翻它。對此分析正確的是
A.這是由兩人的階級屬性對立造成的
B.兩人對如何獲得自由平等的主張不同
C.兩人對待專制和自由問題的觀點完全相反
D.前者蔑視公民權利,后者主張“主權在民”
35. 霍克海默?阿道爾諾說:“在啟蒙精神的發展過程中,總是不可避免的、必然的有一定的理論觀點受到毀滅性的批判”在啟蒙運動中受到批判的‘理論’或‘觀點’不包括
A.“一個國王、一種法律、一個信仰”
B.“上帝是宇宙的主宰,君主的權力來自上帝”
C.“哪里沒有法律,哪里就沒有自由”
D.“教皇是太陽,國王是月亮,國王的權力借自教皇”
36. 英國哲學家羅素認為“啟蒙運動本質上是對有獨立見解的知識活動的價值重估”,他在這里強調的是
A.科學發展是啟蒙運動的前提 B.理性主義是啟蒙運動的核心
C.人文思想不是啟蒙運動的本質 D.普及教育是啟蒙運動的手段
37.盧梭說:“設計一種人類的集合體,以用集體力量來保障每一個加盟的個體和他的財產。在這一集體中,個體雖然和整體聯系在一起,但依然自由如初,只聽從自己的意志。”這表明他主張
A.以法治保護宗教自由 B.以契約保障個人自由
C.廢除封建財產私有制 D.建立民主共和政體
38. 東方圣人孔子和古希臘著名思想家蘇格拉底有許多相似的地方,蘇格拉底生于公元前469年,正是孔子死后10年,因此有人將他說成是孔子在西方的再生。兩人思想的最大相同之處是( )
A、反對君主制 B、主張民主C、強調知識和道德的作用 D、維護君主權威
39.法國啟蒙運動的重要思想家伏爾泰對孔子推崇至極,被譽為“歐洲孔門第一弟子”。他極力推崇儒家文化是因為
A.兩人都主張維護“貴賤有序”的等級秩序
B.孔子最早提出資產階級“自由”“平等”思想
C.孔子的仁政民本思想與伏爾泰的自由平等思想相吻合
D.儒家思想源遠流長影響深遠
40. 馬克思說:啟蒙思想家“已經用人的眼光來觀察國家,并且從理性和經驗中而不是從神學中引出國家的自然規律”。啟蒙思想家的“理性和經驗”基于(??? )
A.君主的權力與黨派的信仰 B.權威的判斷與歷史的傳統
C.自然科學進步和資本主義發展 D.民族國家的意志與精神的寄托
第Ⅱ卷 非選擇題(40分)
41.閱讀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西方文明對中國的沖擊及中國文明的嬗變》一文中寫道:“如果我們將中國傳統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樹,洋務運動只不過剪斷了一些枝葉,辛亥革命則相當于將這棵大樹砍斷了。但是樹斷了,樹墩還在,一般的樹只要樹墩還在,還是可以萌發的。”
材料二:陳獨秀在《舊思想與國體問題》一文中指出:“要帝制不再發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穩……非先將國民腦子里所有反對共和的舊思想,一一洗刷干凈不可。”
材料三:近二三十年來,多數學者注重從現代化角度研究中國近代史,認為中國的現代化就是從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的轉變。這是對1840年以來中國近代史基本線索的新概括。
請回答:
(1)依據材料1,概括指出洋務運動“剪斷了一些枝葉”的表現。(3分)
(2)依據材料1回答辛亥革命為什么沒有挖掉“樹墩”,何以見得“樹墩還在,還是可以萌發的”。(4分)
(3)依據材料2回答陳獨秀等人為了“將國民腦子里所有反對共和的舊思想……洗刷干凈”進行了怎樣的斗爭。(4分)
(4)依據材料3的觀點,你會對近代前期的哪些重要事件評價較高?任選一件從中華民國成立至新中國成立的重要事件進行評價。(3分)
42.(14分)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所謂民國政府,已為軍閥所控制,軍閥即利用之結歡于列強,以求自固。而列強亦即利用之,資以大借款,充其軍費,使中國內亂糾纏[紛]不已,以攫取利權,各占勢力范圍。
國民黨之民族主義,……民族解放之斗爭,……其目標皆不外反帝國主義而已。 國民黨之民權主義,……凡真正反對帝國主義之個人及團體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權利。 國民黨之民生主義,……農民之缺乏土地淪為佃戶者,國家當給以土地,資其耕作…… 凡本國人及外國人之企業或有獨占的實質,或規模過大,為私人之力所不能辦者,如銀行、鐵路、航路之屬,由國家經營管理之,使私有資本制度不能操縱國民之生計。
——孫中山《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
材料二: ……現在的中國,在日本占領區,是殖民地社會;在國民黨統治區,基本上也還是一個半殖民地社會;而不論在日本占領區和國民黨統治區,都是封建半封建制度占優勢的社會。這就是現時中國社會的性質,這就是現時中國的國情。……而我們要建立起來的,則是與此相反的東西,乃是中華民族的新政治、新經濟和新文化。……中國革命的歷史進程,必須分為兩步,其第一步是民主主義的革命,其第二步是社會主義的革命,這是性質不同的兩個革命過程。而所謂民主主義,現在已不是舊范疇的民主主義,已不是舊民主主義,而是新范疇的民主主義,……這就是現時中國革命的歷史特點。
——《毛澤東選集》第一卷
材料三: 對這個問題,我們黨已經有了明確的回答:我國正處在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這個論斷,包括兩層含義。第一,我國社會已經是社會主義社會。我們必須堅持而不能離開社會主義。第二,我國的社會主義社會還處在初級階段。我們必須從這個實際出發,而不能超越這個階段。
……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們黨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基本路線是: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
——中共十三大報告
材料四: 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計劃經濟不等于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于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
——鄧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談話要點》
請回答:
(1)根據材料一、二,指出中國社會的基本特征。(2分)并據材料概括孫中山、毛澤東所創立的革命理論及其主要內容。(4分)
(2)材料三中鄧小平是怎樣認識現階段中國社會特征的?(2分)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中共十三大在這方面作出了怎樣的貢獻? (2分)有何意義?(2分)

(3)根據材料四指出,鄧小平對社會主義建設的理論又有了哪些發展?(2分)
43.(12分)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至于神,我們既然無法真切地感受他們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們到底長什么樣子,有許多東西是我們認識不了的。
人是萬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羅塔哥拉
材料二:下面是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
材料三: 靈魂得救只須靠個人虔誠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會的繁瑣儀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給人的禮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為,全憑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會或行善,更不靠贖罪券。
——《路德選集》
材料四: 如果立法權和行政權集中在同一個人或同一個機關之手,自由便不復存在了;因為人們將會害怕這個國王或議會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執行這些法律。如果司法權不同立法權和行政權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權和立法權合二為一,則將對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專斷的權力,因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權同行政權合二為一,法官便有壓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
請回答:
(1)依據材料一,概括普羅塔哥拉的主要觀點。(2分)
(2)材料二、三所反映的思想有何相似之處?指出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的關系。(3分)
(3)根據材料四,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啟蒙運動是如何進一步發展人文主義思想的。(4分)
(4)綜合上述材料,指出不同歷史發展階段人文主義思想的發展特征?(3分)
高二歷史上學期第二次月考試題答案
一、選擇題
 (1)懷疑神;肯定人。(2分)
(2)相似之處:都體現了人文主義(或肯定人的價值和尊嚴);都抨擊教會。關系:后者是對前者的繼承與發展。(3分)
(3)反對專制制度,提倡三權分立(或分權),宣揚理性主義;提出“天賦人權”。(4分)
(4)萌芽階段:強調人的價值。發展階段:主張發展個性。成熟階段:構建理想社會。(3)

滿分:100 分 時間:90分鐘
第Ⅰ卷
一、選擇題(共40小題,每題1.5分共60分)
下圖表示①②③④四個地區三次產業的就業構成。讀圖,完成1~2題。
1.四個地區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四個地區中工業化程度最低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讀下圖,回答3—4題。

3.我國自然地理環境劃分為三大自然區的主要依據是
A.氣候、地貌?? B.地貌、植被
C.植被、土壤??? D.土壤、氣候
4.A區與C區的大致界線是
A.800mm年等降水量線
B.400mm年等降水量線
C.昆侖山一阿爾金山一線
D.3 000m等高線
5.秦嶺一淮河一線是我國
①冬小麥與春小麥主要產區的分界線? ②農區畜牧業與牧區畜牧業分布的界線
③濕潤區與半濕潤區的界線? ④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與暖溫帶落葉闊葉林帶的界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關于區域空間分布形式的敘述,正確的是
①農業表現為面狀? ????????②交通運輸線表現為線狀和網絡狀?
③城市和工業表現為島狀? ??④城市群和工業區表現為點狀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我國沿海與內地的社會發展具有明顯的差異,依照各省、市、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可把全國大致分成東部、中部、西部三個經濟地帶。據此回答7~9題。
7.劃分西、中、東三個經濟地帶的主要依據是
A.經濟發展速度??? B.經濟結構 ?C.經濟發展水平? ??D.自然資源的種類、數量
8.下列省區中與所屬經濟地帶對應一致的是?
A.吉林、遼寧、浙江——東部經濟地帶???? B.內蒙古、陜西、西藏——西部經濟地帶???
C.江西、福建、上海——東部經濟地帶? ???D.安徽、湖南、山西——中部經濟地帶???
9.導致我國東、中、西部經濟發展差距的社會經濟原因是
①產業結構的差異? ②資源分布的差異? ③距海遠近的差異?④開放程度的差異
A.①④?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圖一)美國較早實現了農業現代化,在農業空間結構上表現為高水平的農業生產區域專門化的特點,成為當今世界上農業最發達的國家。研究美國農業空間結構的形成與演變,從中探討農業空間結構合理化的基本規律,可為我國選建農業商品基地和調整農業空間結構提供借鑒,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圖二)以市場為導向,優化區域布局,建設農產品產業帶,發展特色農業是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回答10~14題.
10.甲區中的主要農作物種類在我國的最大產區是
A.廣東 B.吉林 C.新疆 D.陜西
11.美國甲、丙農業帶的農業區位優勢有。
A.地勢平坦,土壤肥沃 B.不使用化肥、農藥
C.氣候溫和濕潤,降水豐富 D.人口稀疏,勞動力不足
12.圖二地區為我國最大的商品糧基地,與珠江三角洲等地區相比較,其優勢條件是
A.單位面積產量高 B.人均耕地面積大
C.交通發達 D.水熱條件好
13.一般情況下,圖二中河流
A.只有春汛 B.既有春汛,又有夏汛
C.既有夏汛,又有秋汛 D.只有秋汛
14.下列關于美國東北工業區的敘述正確的有
①是工業發展最早的傳統工業區 ②是技術最先進的高新產業區 ③人口和城市集中,形成了巨大的城市帶 ④工業污染嚴重,土地價格高 ⑤人口和工業向國土西部和南部遷移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閱讀田納西河流域的綜合開發與治理示意圖,完成15-19題。
15.造成田納西河流域土地肥力消耗大、土地退化的主導因素是 ( )
A.長期高強度地種植棉花 B.為擴大耕地和煉銅而毀林、燒炭
C.大規模開采當地礦產 D.煉銅企業大量排放二氧化硫形成酸雨
16.田納西河流域管理局(TVA)在“統一管理,綜合開發”的過程中,將下列哪個因素作為流域開發的核心 ( )
A.河流的梯級開發 B.河流的洪澇治理
C.流域內農業的多種經營 D.流域內的礦產開發
17.提高庫區水質的有效措施有:( )
A、大力發展旅游業 B、水源涵養林的保護
C、沿岸禁止工業的發展 D、大力發展養殖業
18.長江中上游防護林所起的生態作用是( )
A.涵養水源、保持水土 B.繁衍物種、維護生物多樣性
C.調節氣候、穩定大氣成分 D.凈化空氣、吸煙除塵
19.在防沙治沙的過程中,為進一步改善我國西北地區的生態環境,在以下可以采取的相
應措施中正確的有( )
①植樹種草,加強防護林建設 ②確定合理的載畜量 ③進行大規模人工降雨
④退耕還牧 ⑤大打機井,大規模開采地下水 ⑥開展大規模墾荒行動
A.①⑤ B.③⑥ C.①②④ D.④⑥
下圖表示某產業在世界上的遷移過程,回答20~22題。
20.圖中反映的產業部門可能是( )
A.玩具制造業 B.汽車工業 C.石化工業 D.鋼鐵工業
21.該產業部門屬于( )
A.原料指向型工業 B.技術指向型工業
C.勞動密集型工業 D.資金密集型工業
22.導致該產業遷移區位變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原料 B.技術 C.交通運輸 D.勞動力價格
23.能對地理空間數據進行輸入、管理、分析和表達的系統是 ( )
A.智能專家系統 B.地理信息系統 C.遙感系統 D.全球定位系統
24.中央電視臺每天新聞節目中提供的衛星云圖主要使用了 ( )
①遙感技術 ②地理信息系統 ③全球定位系統
A.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③
據報載,我國江西省中南部山區出現大片“紅色荒漠”,即在亞熱帶濕潤的巖溶地區,土壤遭受嚴重侵蝕,基巖裸露,地表出現出類似荒漠化景觀的土地退化現象。據此,回答25-27題。
25.“紅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風化作用 B.風蝕作用 C.水蝕作用 D.沉積作用
26.“紅色荒漠”形成的人為原因主要是
A.破壞植被 B.過度放牧 C.開山取石 D.環境污染
27.根據江西丘陵山區自然條件的特點,對“紅色荒漠”進行治理工作應當先做好的工作是
A.大力開荒種田,保持植物覆蓋率 B.農業生產加強綜合開發
C.發展以畜牧業為主的農業生產 D.徹底退耕還林
讀圖,回答28~29題。
28.B區域農作物播種時間大約在
A.3月、4月 B.7月、8月
C.12月、次年1月 D.9月、10月
29.A、B兩區農業生產活動不同期的影響因素主要是
A.地形 B.氣候
C.水源 D.市場
30.魯爾區的鋼鐵公司把高爐建到荷蘭的海邊,其原因是
A.荷蘭海邊有豐富的煤礦資源 B.荷蘭有大量廉價的勞動力
C.荷蘭有豐富的鐵礦資源 D.為了就近獲得通過鹿特丹進口的鐵礦石
31.全球荒漠分布地區主要由哪幾種氣候類型控制
①熱帶季風氣候 ②熱帶沙漠氣候
③溫帶大陸性氣候 ④亞熱帶季風氣候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2.過去洞庭湖不斷萎縮的主要原因是
①泥沙淤積 ②周邊地區灌溉用水過量
③人工圍墾 ④氣候干旱,蒸發旺盛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煤炭是人類最早認識并加以利用的能源之一。德國魯爾區豐富的煤炭資源使得它成為世界最著名的工業區。山西省是我國主要的煤炭生產基地,但尚未成為我國的經濟大省。據此回答33~34題。
33.和魯爾區相比,山西省較匱乏的自然資源是
A.煤炭資源 B.鐵礦石
C.水陸交通 D.水資源
34.為盡快使山西由能源大省轉變為經濟強省,應加快其經濟結構調整的戰略。下列整治措施不合理的是
A.增加原煤的生產數量,提高經濟效益 B.引進新興產業,協調三大產業的發展
C.增加科技投入,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D.增設道路網,改善交通條件
35.監測華北平原農作物病蟲害影響范圍,最快捷有效的方式是 A.遙感 B.地理信息系統 C.全球定位系統 D.人工實地調查
36.GPS是進行野外考察與探險的重要工具,其作用是 A.隨時知道自己所在地的氣候 B.隨時知道自己所在地的地理坐標
C.隨時知道自己所在地的地形 D.隨時知道自己所在地的水文狀況
37.地理信息系統的構成主要包括哪5個部分
A.硬件、軟件、數據、人員、應用模型
B.電腦、軟件、數據、人員、應用模型
C.計算機、數字化儀、掃描儀、繪圖機、應用模型
D.硬件、軟件、數據、文字、應用模型
38. 城市交通圖層與城市人口分布圖層的疊加,可以
A.為商業網點選址 B.分析建筑設計的合理性
C.計算城市水域面積 D.估算工題
39.遙感影像能夠被判讀的基礎是
A. 不同地物的體積不同 B.不同地物的顏色不同
C.不同地物反射的電磁波不同 D.不同地物的位置不同
40.關于全球定位系統的說法正確的是
A.全球定位系統只能獲得地面某點的經緯度,不能確定其高程
B.全球定位系統由三個部分組成,即空間星座、地面控制系統和用戶系統
C.全球定位系統具有高精度和自動測量的特點,但是受地形.天氣等自然因素影響較大
D.目前GPS主要應用于軍事領域
第Ⅱ卷
二、綜合題(40分)
41、讀圖分析,回答問題。(13分)
(1)比較上面兩幅圖,洞庭湖面積的變化是___________   。(1分)
(2)導致洞庭湖面積變化的人為因素有
。(3分)
(3)洞庭湖濕地的重要價值有
。(3分)
(4)洞庭湖面積發生變化,帶來的后果是
。(3分)
(5)近年來,我國對洞庭湖濕地采取的保護措施主要有
。(3分)
42. 下圖為“美國和中國東北地區農業分布示意圖”。讀圖回答問題。(13分)
(1)中國東北部和美國東北部地區農業結構的共同之處是       ,兩個地區從農業地域類型看,都屬于 ,不同之處是                                                   。(4分)
(2)影響兩個地區小麥種植的有利自然條件是 。(2分)
(3)我國東北地區種植水稻主要的不利因素有           。(2分)
(4)下表為美國和我國東北玉米帶的比較:
項目
美國玉米帶
中國玉米帶
緯度
37°N~45°N
42°N~46°N
地形
平原
平原
土壤有機質
3%~6%
2%
降水量(mm)
500~700
450~650
無霜期(天)
160~200
130~145
玉米面積比重
50%
50%~60%
玉米單產
7 500kg/公頃
6 750kg/公頃
從上表中可以看出,兩地玉米單產為美國玉米帶高于我國玉米帶,原因有哪些?
從自然條件看:         
。(3分)
從社會經濟條件看: 。(2分)
43.讀我國荒漠化土地分布示意圖,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4分)
(1)①地土地沙化的人為原因。(2 分)
(2)②地出現荒漠景觀的自然原因。(3 分)
(3)分析圖示區域的寧夏平原、河套平原土地鹽漬化比較嚴重的原因。(4分)
(4)圖中①、②兩地防治土地荒漠化的措施有哪些?( 5分)
高二地理第二次月考答案
一、選擇題
(2)深居內陸,受海洋影響小,降水少
(3)①地處干旱半干旱地區,降水量少,蒸發量大
②不合理的灌溉方式,如大水漫灌
(4)①退耕還林還草 ②建立防護林 ③節約合理用水
④合理放牧、輪牧 ⑤禁止樵采、亂挖 ⑥生態移民
附件1:律師事務所反盜版維權聲明
附件2:獨家資源交換簽約學校名錄(放大查看)
學校名錄參見:http://21世紀教育網/wxt/Info.aspx?InfoID=85353

一.選擇題
1.“人在怎樣的程度上學會改變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樣的程度上發展起來。”恩格斯的這句話形象地說明了   A.哲學的智慧是憑空產生的??    B.哲學的智慧產生于人類的實踐活動   C.哲學的智慧指導人的實踐活動  D.哲學與改造自然的活動無關 2. 有人認為要準確預測地震的發生,需要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指導下,研究地震科學,深人研究地殼運動的規律。這是因為
A.地震科學是人們從事哲學研究的前提和基礎 B.哲學能為地震科學研究提供正確指導
C.馬克思主義哲學是進行地震科學實驗的基礎D.馬克思主義哲學能為地震科學的研究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
3.2008年10月27日新浪網友發表言論說:“市場常常是變化莫測的,想把握住市場的變化那是徒勞的。”以下對這一觀點分析正確的是:? ①認為思維與存在沒有同一性??②屬于不可知論 ③體現了物質決定意識??④是形而上學觀點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4.在實際生活中,學生要面對和處理自己的學習計劃與學習實際之間的關系,教師要面對和處理自己的教學計劃和教學實際的關系。上述材料體現了 ?? A.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人們在生活和實踐活動中首先遇到和無法回避的基本問題 ?? B.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一切哲學都不能回避、必須回答的問題 ?? C.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D.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貫穿于哲學發展的始終 5.下列分別屬于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觀點的是:( ) A、心外無物和上帝創世 B、“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與“世界是一團永恒的活火” C、“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與“巧婦能為無米之炊” D、“世異則事異,事異則備變”與“我在故我思” 6.關于唯心主義表述錯誤的是? ?  A.唯心主義認為意識決定物質???? B.唯心主義一點用處也沒有 ?  C.唯心主義是“一朵無實花”???  D.唯心主義把意識視為世界的唯一本原 7.胡錦濤指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國共產黨人準確把握時代特征,緊跟世界發展進步潮流的必然要求;是中國共產黨80多年奮斗歷程和歷史經驗的科學總結;是中國共產黨解決黨內存在的突出問題,始終保持黨的先進性的根本需要;是江澤民同志長期以來堅持理論創新,開拓馬克思主義的新境界的理論成果。上述材料說明? (? ) A.哲學是一定社會和時代的經濟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B.哲學是關于社會矛盾的學說 C.社會越復雜人們的哲學思想就越多???? D.哲學隨著社會的發展不斷發展,越來越正確 8.人總是按照自己對周圍世界和人生的理解做人做事的,有人認為命由天定,因而消極等待、逆來順受,有人認為人定勝天,因而積極奮爭、不屈不饒。這說明: (? )
①世界觀和方法論是同一問題的兩個方面 ②世界觀決定方法論,方法論體現世界觀 ③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 ④??世界觀是人們對整個世界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
A. ①②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9.相關數據表明,目前我國約有上億的信教群眾,30多萬宗教教職人員,3000多個宗教團體,10多萬處宗教活動場所。盡管我國貫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但并不鼓勵人們信仰宗教,這是因為,宗教教義從本質上講是
A.古代樸素唯物主義世界觀 B.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世界觀
C.主觀唯心主義世界觀 D.客觀唯心主義世界觀
10.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體現了:? ??? A.聯系和發展的統一???????????????????? B.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統一 C.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統一???? D.運動和靜止的統一 11.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酒店試睡員、砍價師、團購師等新職業層出不窮。新職業的興起為大學生就業和創業提供了多種途徑。但有專家指出,職場新人在選擇職業之前,應該對該職業進行足夠的了解。不能光憑一時興趣便貿然闖入,要根據自己的知識狀況和性格特點進行謹慎選擇。這啟示我們在選擇職業時應該
A.使客觀與主觀相符合 B.堅持從客觀實際出發C.按客觀規律辦事 D.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
12.中國改革開放30年以來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從生產力到生產關系、從經濟基礎到上層建筑都發生了意義深遠的重大變化,但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這表明(?? )   A、運動是物質的固有屬性和存在方式??B、 運動是物質的運動,物質是運動的承擔者   C、 事物的存在和發展是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統一 D、物質和運動是不可分割的   13.馬克思主義哲學科學地解決了物質和意識的辯證關系問題,認為“意識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從意識的內容看,意識是 A.物質世界自然發展的必然結果?????????????? B.人腦這一物質器官的必然產物 C.移入人腦的并被改造過的物質的東西???????? D.客觀事物存在的自然基礎 14.“誰揮鞭策驅四運?萬物興歇皆自然”,下列與這一詩句包含的哲理不一致的有() ①“一時之強弱在于力,千古之勝負在于理” ②“桐花萬里丹山路,雛鳳清于老鳳聲” ③“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 ④“世人聞秋悲寂寥,我道秋日勝春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5. “蝴蝶效應”由氣象學家洛倫茲于1963年提出,其大意是:南美洲亞馬孫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一只蝴蝶,偶爾煽動幾下翅膀,可能在兩周后引起美國德克薩斯的一場龍卷風。“蝴蝶效應”不僅體現驚人的想象力和迷人的美學魅力,更蘊涵著深刻的哲學內涵。它揭示了 : ①世界上萬事萬物無不處于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之中②世界上所有重大事件的發生都是偶然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③世界上萬事萬物的普遍聯系都是大膽想象和合理推論的結果④某個微小因素的變化統在一定條件下會對系產生決定性影響 A. ①②????????? ???B. ①④????????C. ②③????????????? D. ③④ 16.2011年11月1日,我國成功發射了“神舟八號”飛船,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專家的精確控制下,飛船進入預定軌道。11月3日,“神舟八號”飛船與先期發射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成功進行了交會對接。材料表明: ①事物的運動是有規律的,人們可以認識和利用規律②意識具有能動作用,人們可以發揮主觀能動性認識事物③在一定條件下,人們可以改變和創造規律④意識對改造客觀世界具有能動的促進作用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④ 17.由俄羅斯、歐洲和中國三方面共同參與的模擬探索火星實驗項目“火星-500”于北京時間2011年11月4日宣告結束。該項目歷時520天,6名志愿者模擬了宇航員搭乘航天器飛往、登陸火星和返回地球的整個過程,其目的是研究長途太空旅行對人的心理和生理的影響。這表明 ①實踐是客觀見之于主觀的物質性活動 ②實踐活動具有社會歷史性③實踐的發展產生于認識的需要 ④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計劃性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8.作家蕭伯納說:“人生有兩大悲劇,一是沒有得到你心愛的東西,另一是得到你心愛的東西。”學者周國平則說:“人生有兩大快樂,一是沒有得到你心愛的東西,于是你可以去尋求與創造,另一是得到你心愛的東西,于是你可以去品味和體驗。”這兩句話體現了
A.意識是客觀存在的主觀映象B.尋找真理就是在尋找人生的真諦
C.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D.由于人們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不同,對同一確定的對象會產生不同的認識
19.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非公有制經濟從“制度外”進入“制度內”,由“有益補充”上升為“重要組成部分”、“重要力量”。這個對于非公有制經濟的認識上的變化說明 A.實踐是認識的來源?????????????????????? B.實踐推動著認識不斷向前發展   C.實踐是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唯一標準?????? D.人的認識能力是無限的 20.在思想道德建設方面,我們既要有憂患意識,不能放過對丑惡現象的批判和鞭撻,也不能妄自菲薄,把自己的國家看的一無是處,要善于發現社會道德的閃光點。這體現的哲學道理主要是
A.量變必然引起質變 B.矛盾就是對立統一
C.整體對部分具有決定作用 D.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21. “六十年像長河,有緩流也有急流;六十年像畫卷,有暖色也有冷色;六十年像樂曲,有高音也有低音;六十年像史詩,有歡樂也有痛苦。”新中國建國六十年歷程體現了 A量變與質變的統一 B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C矛盾雙方的相互作用?D.新事物取代舊事物
22.2011年某用戶在微博上發起了“隨手拍照解救乞討兒童”活動,得到了公眾的積極響應。這體現的哲理是
A.信息的傳遞是一個人與人不斷互動建立具體聯系的過程B.信息的傳遞是一個不可逆的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C.信息的傳遞是一個前進性與曲折性統一的過程D.信息的傳遞是一個改變固有聯系的過程
23.近十年來,針對經濟形勢的變化,我國的貨幣政策經歷了“穩健的→適度從緊的→適度寬松的--穩健的”變化過程。從哲學上看這一變化體現了
①認識具有反復性和無限性②聯系是客觀的③一切以時間、地點和條件為轉移 ④尊重客觀規律是改造世界的前提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4.“集聚效應”是一種常見的經濟現象,它是指各種產業和經濟活動在空間上集中產生的經濟效果以及吸引經濟活動向一定地區靠近的向心力,它能增加群體競爭優勢。“集聚效應”給我們的啟示是(  )①看重整體就能實現整體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②要樹立全局觀念,立足整體,統籌全局  ③要學會從整體出發認識事物和系統 ④要注重系統內部結構的優化趨向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 25.古語云:“貪如火,不撲則燎原;欲如水,不遏則滔天。”從哲學角度來看,這警示我們(  ) A.要注意量的積累,防微杜漸??? B.要抓住時機促成質變C.要對事物的發展前途充滿信心??? D.要堅持兩點論與重點論的統一 26.碘是人體必需的元素,但攝碘過量可致多種甲狀腺病。衛生部《食用鹽碘含量》標準明確指出,從2012年3月15日起,食用鹽碘含量將不再“一刀切”,各地可以根據當地人群實際的碘營養水平,在規定范圍內浮動添加。這體現了 ①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導下研究矛盾的特殊性②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③真理的具體性、條件性④辦事情要把握一定的“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7.有人這樣的比喻:“高中階段就像一個人的腰,腰間無力,今后干什么都不行。”高中階段在人生中如此關鍵,我們必須珍惜時光,集中精力努力學習,為今后成才打好基礎。這就是說要? (   ) A.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B.集中力量解決主要矛盾C.學會立足整體統籌兼顧,
D.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 28.2011年對中國來講是承前啟后、極不平凡的一年。下列關于“2011中國”的評價中,最能體現矛盾主次方面關系的是 A.中國適時提高政策的針對性和靈活性,謀求更可持續、更加平衡的增長 B.既見證了中國科技進步的喜悅,也譜寫了中國防災減災史上的新篇章 C.2011年,中國進出口貿易總體形勢趨好,但同比增速有所回落 D.雄辯的事實再次證明,任何困難都無法阻擋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29.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在廣東省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大會上指出,始終以解放思想引領改革開放,用改革創新的思路和辦法克服困難、解決問題,增強創新優勢,推動大發展,這是廣東與時俱進的動力源泉。汪洋之所以強調解放思想,是因為 ①辯證的否定要求必須樹立創新意識②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創新意識緊密相連③已有的理念、思想都不適應新的實踐發展需要④解放思想才能否定過去,開創未來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0.辛亥百年來,中國共產黨人是孫中山先生開創的革命事業的最堅定的支持者、最親密的合作者、最忠實的繼承者,不斷實現和發展了孫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驅的偉大抱負。這一過程是一個
A.把握歷史聯系的肯定過程 B.通過否定實現發展的過程
C.肯定既往否定現實的過程 D.辯證否定的“揚棄”過程
二非選擇題
31.“幸福感”是今年全國“兩會”上最振奮人心也是最令人憧憬的詞語。如果說國民生產總值是衡量國富的標準,那么國民幸福總值則是衡量人的幸福快樂的標準。什么是幸福?幸福在哪里?有人說:幸福是個謎,一千個人來回答,就有一千個答案。有詩人這樣寫道:“幸福是心靈對生活的領悟,對希望的憧憬,對生命的熱愛,幸福就在我們心中。” 請你從意識的能動作用的角度說明材料中觀點的合理性。(14分)
32.近年來,廣東省某市根據本市的實際情況積極實施自主創新戰略,努力建設創新型城市,將加強自主創新作為推動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中心環節來抓,重點加快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建設,推動高新技術產業集群發展:積極利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特色經濟,形成了東部高新技術、北部傳統優勢工業、南部加工出口工業的布局,促進產業結構升級;進一步優化創新環境,政府發揮科技、資金等資源的優勢,支持企業提高技術創新能力。通過幾年的努力,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得到增強,城市的經濟與社會快速發展。 運用辯證法的有關知識,結合材料分析廣東省某市如何開展建設創新型城市的?(14分)
33.天宮一號(Tiangong-1)是中國第一個目標飛行器,于2011年9月29日21時16分3秒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飛行器全長10.4米,最大直徑3.35米,由實驗艙和資源艙構成。它的發射標志著中國邁入中國航天“三步走”戰略的第二步第二階段。按照計劃,神舟八號、神舟九號、神舟十號飛船將在兩年內依次與天宮一號完成無人或有人交會對接任務,并建立中國首個空間實驗室
結合材料,說明中國航天人自主創新的歷程是如何體現唯物辯證法發展觀的?(12分)
?
?
高二政治月考試卷答案
節來抓,重點加快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建設,推動創新型城市建設。? (3分) ②堅持聯系的觀點,從整體上把握事物的聯系。某市利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特色經

注意事項:將試題答案寫在答題卷上,在本試卷上作答無效。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2小題,每小題5分,共6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有且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把正確的答案填寫在答題卡的相應位置上,在本卷作答不給分.)
1. 在中,,則是 (   )
A、直角三角形 B、銳角三角形
C、等腰三角形 D、等邊三角形
2. 將正整數按一定的規則排成了如圖所示的三角形數陣。根據這個排列規則,數陣中第20行從左至右的第3個數是 ( )
A.574 B.576 C.577 D.580
3.設成等比數列,其公比為2,則的值為 ( )
A. B. C. D.1
4. 如果將直角三角形三邊增加同樣的長度,則新三角形形狀為( ).
A.銳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鈍角三角形 D.由增加長度決定
5.數列的通項公式,則該數列的前( )項之和等于9。
A.98 B.99 C96 D.97
6 已知等差數列的前4項和為21,末4項和為67,前n項和為286,則項數n為( )
A. 24 B. 26 C. 27 D. 28
7.如果方程的兩個實根一個小于?1,另一個大于1,那么實數m的取值范圍是( )
A. B.(-2,0) C.(-2,1) D(0,1)
8.

9. 在中,已知,則這個三角形的最小外角為()
A.30°      B.60°
C.90° D.120°
10、若不等式ax2+bx+2>0的解集是{x| -< x <},則a + b的值為 (?? ??)
A.-10 B.-14 C.10 D. 14
11.已知點的坐標滿足條件,則的最大值為 ( )
(A) (B)8 (C)16 (D)10
12、已知等比數列的各項均為正數,且,則 ( )
(A)12 (B)10 (C)8 (D)
二、填空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5分,共20分.請把正確的答案填寫在答題卡的相應位置上,在本卷作答不給分.)
13.已知數列的前項和, 則=
14.已知x、y滿足約束條件,Z=2x+y的最大值是
15.在△ABC中,已知,則角A的大小為
16. 若,且,則的取值范圍是、
三、解答題(本大題共6小題,17題10分,其他題目各12分共70分.請把正確的答案填寫在答題卡的相應位置上,在本卷作答不給分.)
17.在數列中,,.
(1)設.證明:數列是等差數列;
(2)求的通項公式(10分)
18.(本小題滿分12分)
不等式mx2-mx+1>0,對任意實數x都成立,求m的取值范圍。
19. (本小題滿分12分)解關于x的不等式ax2-(a+1)x+1<0.
20.在△ABC中,內角A,B,C對邊的邊長分別是a,b,c.已知c=2,C=.(12分)
(1)若△ABC的面積等于,求a,b;
(2)若si n B=2sin A,求△ABC的面積
21.(本小題滿分12分)已知,
求的取值范圍.
22.(本小題滿分12分)在等差數列中,,前項和滿足條件.
(1)求數列的通項公式; (2)記,求數列的前項和.

20解析: (1)∵S=absin C=ab·=, ∴ab=4.①
∵c2=a2+b2-2abcos C=(a+b)2-2ab-2abcos C=(a+b)2-12=4.
所以-1<=9a-b<=20
22.解:(1)設等差數列的公差為,由得:,所以,

命題人 王常勛 考試時間90分鐘 滿分100分
一、選擇題(10*4=40分,選不全2分)
1.一只白熾燈泡,正常發光時的電阻為121Ω,當這只燈泡停止發光一段時間后的電阻應是 ( )
A.大于121Ω B.小于121Ω C.等于121Ω D.無法判斷
2.下述說法正確的是 ( )
A.場強為零的地方,電勢不一定為零
  B.等勢面上各點場強大小相等
C.電荷處在電勢越高的地方電勢能越大
  D.電場中電場強度越大的地方,電勢越高
3.一只電爐的電阻絲和一臺電動機線圈電阻相同,都為 R。設通過它們的電流相同(電動機正常運轉),則在相同的時間內( )
A.電爐和電動機產生的電熱相等
B.電動機消耗的功率大于電爐消耗的功率
C.電爐兩端電壓小于電動機兩端電壓
D.電爐和電動機兩端電壓相等
4.圖1有一束帶同種等量電荷的不同離子,組成的離子流,從同一點以垂直電場方向進入同一偏轉電場,當飛出電場后在熒光屏上形成一個亮點,則這些離子一定有相同的 ( )
A.帶電性質   B.進入電場的初動能
C.進入電場的初速度   D.飛越電場的時間 圖1
5.如圖2,一帶電液滴在重力和勻強電場對它的作用力作用下,從靜止開始由b沿直線運動到d,且bd與豎直方向所夾的銳角為45°,則下列結論錯誤正確的是( )
A.此液滴帶負電 B.液滴的加速度等于
C.合外力對液滴做的總功等于零 圖2
D.液滴的電勢能減少
6.在已接電源的閉合電路里,關于電源的電動勢、內電壓、外電壓的關系應是
A.如外電壓增大,則內電壓增大,電動勢也隨之增大
B.如外電壓減小,內電阻不變,內電壓就不變,電動勢必然減小
C.如外電壓不變,則內電壓減小時,電動勢也隨內電壓減小
D.如外電壓增大,則內電壓減小,電動勢卻保持恒定
7.圖3為兩個不同閉合電路中兩個不同電源的U-I圖像,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電動勢E1=E2,發生短路時的電流I1> I2
B.電動勢E1=E2,內阻r1>r2
C.電動勢E1>E2,內阻 r1< r2 圖3
D.當兩電源的工作電流變化量相同時,電源2的路端電壓變化大
8.在圖4的電路中,當滑動變阻器的滑動頭向下滑動時,A、B 兩燈亮度的變化情況為( )
A.A燈和B燈都變亮 B.A燈、B燈都變暗
  C.A燈變亮,B燈變暗
D.A燈變暗,B燈變亮 圖4
9.如圖5所示,電源和電壓表都是好的,當滑片由a滑到b的過程中,電壓表的示數都為U,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a處接線斷開 B.觸頭P開路
C.a、b間電阻絲開路 D.b處接線開路 圖5
10.如圖6所示,甲、乙為兩個獨立電源的路端電壓與通過
它們的電流I的關系圖象,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路端電壓都為U0時,它們的外電阻相等,
B.電流都是I0時,兩電源的內電壓相等
C.電源甲的電動勢大于電源乙的電動勢
D.電源甲的內阻小于電源乙的內阻 圖6
高二物理答題卷
二、填空題(共30分,把正確答案填在題中的橫線上)
11.如圖,用伏安法測電阻,當被測電阻阻值不能估計時,可采用試接法.讓伏特表一端接在電路的a點上,另一端先后接在b點和c點,注意觀察兩個電表的示數.
若安培表的示數有顯著變化,則待測電阻的阻值跟 表內阻可以比擬,伏特表應接在a、 兩點,并且測量結果 .
12、如圖,是學生實驗用的有兩個量程的電壓表刻度盤,當使用較小量程時,測量電壓最大值不得超過 V 每一小格表示 V;圖中指針示數為 V.若使用的是較大量程,則表盤刻度每小格表示 V; 測量電壓最大值不得超過 V。
13.某同學利用多用電表測量一個未知電阻的阻值,由于第一次選擇的歐姆檔(×10)不夠合適,現改換另一歐姆檔測量。兩次測量時多用電表指針所指位置如圖所示,下面列出第二次測量的有關操作:
A.將兩表筆短接,并調零
B.將兩表筆分別跟被測電阻的兩端接觸,觀察指針的位置,記下電阻值
C.將多用電表面板上旋鈕調到×100檔
D.將多用電表面板上旋鈕調到×1檔
E.將多用電表面板上旋鈕調到off位置
(1)根據上述有關操作,將第二次測量的合理實驗步驟按 順序寫出 。
(2)該電阻的阻值是 。
14.在測定金屬絲的直徑時,螺旋測微器的度數如圖6所示。
可知該金屬絲的直徑= _________ mm。
15.某同學采用如圖甲所示的電路測定電源電動勢和內電阻。已知干電池的電動勢約為1.5 V,內阻約為1Ω;電壓表(0~3V,3kΩ)、電流表(0~0.6A,1.0Ω)、滑動變阻器有R1(10Ω,2A)和R2(100Ω,0.1 A)各一只.
(1)實驗中滑動變阻器應選用       (填“R1”或“R2”)。
(2)在圖乙中用筆畫線代替導線連接實驗電路。
(3)在實驗中測得多組電壓和電流值,得到如圖丙所示的U-I圖線,
由圖可較準確地求出該電源電動勢E=    V;內阻,r=    Ω。
三、解答題
16(15分).有一個直流電動機,把它接入0.2V電壓的電路時,電動機不轉,測得流過電動機的電流是0.4A,若把它接入2V電壓的電路中,電動機正常工作,工作電流是1A。求:( 1)電動機正常工作時的輸出功率。(2)如在正常工作時,轉子突然被卡住,此時電動機的發熱功率多大?(提示:電動機在電路中轉子不轉動時為純電阻用電器)
17(15分).如圖所示,一質量為m = 2g,電量為的小球,從與水平方向成37°角的兩塊平行金屬板A、B的A板上的小孔P沿水平方向射入,小球在A、B板間做直線運動,兩板的間距為d = 4cm。問:
(1) A、B兩板的電壓UAB是多少?
(2)小球入射的速度v0至少多大才能到達B板?
 高二物理答案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選項
B
A
ABC
AB
C
D
AD
B
D
AC
11.伏特表,c;偏大.
12 3 0.1 1.70 0.5 15
13.(1)CABE (2)2.0×103
14. 8.854
15.R1、1.48,0.875
16. 2W 8W
17.(1) qcos45°= mg, u=; (2)qu=mv02, v0 =1m/s

選擇題(共40個小題,每題1.5分,共60分)
大氣中的氧氣進入人的肝臟細胞參與有機物的氧化,至少要穿過幾層磷脂雙分子層( )
A.7         B. 14       C.22       D.11 2、止痛藥(如“杜冷丁”)并不損傷神經元的結構,在阻斷神經沖動傳導過程中,檢測到突觸間隙中神經遞質(乙酰膽堿)的量不變。推測止痛藥的作用機制是( )
A.與突觸后膜的受體結合 B.與突觸前膜釋放的遞質結合
C.抑制突觸前膜遞質的釋放 D.抑制突觸小體中遞質的合
3、在神經元之間傳遞興奮時,突觸小體完成的信息轉換模式為( )
A、電信號→電信號 B、電信號→化學信號
C、化學信號→化學信號 D、化學信號→電信號
4、下列關于漿細胞產生途徑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抗原直接刺激B細胞分化而成    B.吞噬細胞將抗原直接呈遞給B細胞分化而成
C.T 細胞將抗原呈遞給B細胞分化而成 D.抗原刺激記憶細胞分化而成
5、 在制備蛇毒抗毒素血清時,需將滅毒的蛇毒液注入家兔體內引起免疫反應,參與這一免疫反應的細胞有
A吞噬細胞、漿細胞、T細胞、效應T細胞 B.吞噬細胞、T細胞、B細胞、效應T細胞
C.吞噬細胞、T細胞、B細胞、漿細胞 D.吞噬細胞、記憶細胞、T細胞、效應T細胞
6、下列關于過敏原和抗原的敘述正確的是
A.過敏原和抗原都是第一次進入機體就能引起相應反應
B.過敏原和抗原都是第二次進入機體才能引起相應反應
C.過敏原第二次進入機體才能引起過敏反應,抗原第一次進入就引起免疫反應
D.過敏原第一次進入機體就引起過敏反應,抗原第二次進入才能引起免疫反應
7、一種蠅的幼蟲生活在牛的體表,以牛的皮肉為食,可致牛死,牛死后尸體為細菌所分解,在生態學上,下面敘述中正確的一項是(  )
A.牛為生產者 B.蠅的幼蟲為次級消費者
C.細菌為消費者 D.牛和蠅幼蟲的關系為互利共生
8、下列實例中屬于種內斗爭的是 ( )
A.培養液中生活著兩種草履蟲   B.人工密植的喬木樹林長得細高,利于奪光
C.噬菌體侵入細菌體內   D.鱸魚的成魚以鯉魚的幼魚為食
9、預測一個國家人口數量變化趨勢的主要依據是( )
A.現有人口的數量 B.男女之間的性別比例
C.現有人口的年齡組成 D.生態因素的變化趨勢
10、外新物種侵入到一個新的環境,可能會 ( )
①其種群數量在一段時間內呈“J”型增長 ②其種群數量增長不受天敵等外界因素的制約
③其種群可能會威脅到境內物種多樣性 ④其種群會由于不適應環境而被淘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1、在一個發育良好的森林里,從樹冠到地面可劃分為喬木層,灌木層,草本層和地被層,同時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點,植物種類也有所區別,這表明群落有一定的( )
A.垂直結構和水平結構  B.彼此間有直接或間接的營養關系
C.對群落產生重大影響的優勢種  D.物種組成及比例
12、在決定鯨的捕撈量時.需研究下圖。該圖表示了生殖數量、死亡數量與種群大小的關系。圖中哪條線表示生殖的數量,P點代表什么 ( )
A.曲線1表示生殖數量,P代表各種群的最大數量
B.曲線2表示生殖數量,P代表各種群的最大數量
C.曲線1表示生殖數量,P代表環境的負載能力
D.曲線2表示生殖數量,P代表環境的負載能力
13、當一條鯉魚被釣魚人誘騙上鉤后,能迅速分泌一種化學物質遺留在釣鉤中,使釣魚人長時間釣不到鯉魚。鯉魚的這種習性是一種 ( )
A.種內斗爭 B.種內互助 C.種間斗爭 D.種間互助
14.如圖一枝條上有三個芽A、B、C,當去掉頂芽數天后,在B、C處進行適當處理后放入兩瓊脂塊M、N,過一段時間后取出,將M、N分別放在去掉尖端的胚芽鞘上,則胚芽鞘的生長情況為( )
15、下列關于酶及激素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酶與激素在生物體新陳代謝過程中的作用特點都是微量、高效、促進
B.生物體中能產生激素的細胞不一定能產生酶
C.生物體中能產生酶的細胞一定能產生激素
D.激素產生后一般作用于其他細胞
16、在如圖所示的實驗中,對實驗結果預測正確的是( )
A、上述四組實驗中最先發育為側枝的是側芽4 B、主枝仍能直立生長的只有丙
C、上述四組實驗中最先發育為側枝的是側芽3 D、能彎向光源生長的只有丁
17、植物扦插繁殖時,需要對插枝進行去除成熟葉片、保留芽和幼葉等處理,這樣可以促進插枝成活。其原因
①芽和幼葉生長迅速.容易成活 ②芽和幼葉儲存較多的營養物質
③芽和幼葉能產生生長素,促進生根 ④去除成熟葉片可降低蒸騰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8、高三學生小明最近到醫院體檢,體檢報告中的肝功能檢驗結果顯示:乙肝抗原呈陰性
(一),乙肝抗體呈陽性(+)。他說自己沒有注射過乙肝疫苗,就此結果向你咨詢,你
應該給他怎樣的合理建議?(說明:“+”表示有,“一”表示沒有。)
A.你體內帶有乙肝抗體,說明一定也有乙肝病毒,需要到醫院就診
B.你體內沒有乙肝病毒,但含有乙肝抗體,一定是媽媽懷孕時傳遞給你的免疫力
C.你體內沒有乙肝病毒,但含有乙肝抗體,說明你可能曾感染乙肝病毒后痊愈了
D.你體內沒有乙肝病毒,但含有乙肝抗體,這是父母遺傳給你的免疫力
19、人體免疫反應是機體識別“自己”、排除“非己”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下列有關曲線中,哪一項最有可能是錯誤的

20、右圖是一反射弧的部分示意圖,下列有關該圖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①所示的結構包括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等結構,細胞質中一定含線粒體等細胞器
B.②是由突觸前膜、突觸間隙和突觸后膜組成
C.②處興奮傳遞方向為自下而上
D.如果嬰幼兒時期營養不良,蛋白質等物質攝入過少,則會使①和②等結構減少,腦重量變輕,造成智力缺陷
21.牽牛花的莖可以纏繞在其它物體上生長,如果測量幼莖靠近物體的一側和遠離物體的一側的生長素濃度會發現
A.靠近物體的一側高于遠離物體的一側 B.靠近物體的一側低于遠離物體的一側
C.兩側的生長素濃度差不多 D.無法確定
22、某科技小組在調查一塊方圓為2hm2的草場中灰蒼鼠的數量時,放置了100個捕鼠籠,一夜間捕獲了50只,將捕獲的灰蒼鼠做好標記后在原地放生。5天后,在同一地點再放置同樣數量的捕鼠籠,捕獲了42只,其中有上次標記的個體13只。若標記后不易被再捕獲,則該草場中灰蒼鼠的種群數量最可能是( )
A.大于160只 B.等于160只 C.92只 D.小于160只
23、生活在一個生物群落中的兩個種群a、b的數量變化如下圖所示,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種群與b種群為捕食關系,a種群依賴于b種群
a種群與b種群為競爭關系,競爭程度由強到弱
C、a種群為S型增長,其增長受本身密度制約
D、b種群為J型增長,始終受到a種群的制約
24.下表中有一種必要的生長因子和另一種物質是由兩種微生物合成的,如果將這兩種微生物培養在一起,它們之間的關系是( )
生物
必須供應的生長因子
被合成釋放的物質
紅色酵母
嘧啶
噻唑
毛霉
噻唑
嘧啶
A、競爭 B、捕食 C、共生 D、寄生
25.下列有關群落演替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群落演替主要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兩種類型,前者比后者速度慢、歷時長
B.在群落演替過程中,不同時期群落中的優勢種群在發生更替
C.若時間允許,棄耕農田總能形成森林
D.人類活動往往會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進行
26.下圖表示3個共存物種的資源利用曲線,圖a和圖b 中3個物種的資源利用狀況不同,下面是對圖a中3個物種與圖b中3個物種相比較的幾種說法,正確的是 ( )
A.圖a中3個物種的種內斗爭激烈,圖b中3個物種的種間競爭激烈
B.圖a中3個物種的種間競爭激烈,圖b中3個物種的種內斗爭激烈
C.如果資源有限,圖a中物種2有被排除的危險,圖b中物種3有被排除的危險
D.兩圖中的物種間的種間斗爭激烈程度相等
27.以蟲治蟲是生態農業的重要內容,下圖表示某一生系統中四種生物所含有機物的總量。假設這四種生物只構成一條食物鏈。請問在一段時間內,如果甲的種群數量增加,其可能引起的后果是
A.乙和丁的種群數量都增加
B.乙和丁的種群數量都減少
C.乙和丙的種群數量都減少
D.乙和丙的種群數量都增加
28.如圖表示 某種生態系統中4種成分之間的關系,以下相關敘述中正確的是

A.甲和乙所包含的所有種群構成群落
B.乙1的同化量越大,流向乙2的能量就越少
C.丙不一定是原核生物,一定是異養型生物
D.丁的含量增加將導致臭氧層被破壞,丙一定是微生物
29、下圖左側為燕麥胚芽鞘所做的處理,那么一段時間后,右側① ② ③ 在圖示位置時,其生長情況依次是 ( )
A.向右彎曲、向右彎曲、向右彎曲 B.向右彎曲、直立生長、向左彎曲
C.向左彎曲、直立生長、向右彎曲 D.向右彎曲、向左彎曲、向左彎曲
30.在下列關于機體水和無機鹽調節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血漿滲透壓降低時,引起口渴     B.血漿滲透壓降低時,抗利尿激素增加
C.機體失水時,抗利尿激素分泌減少   D.機體失水時,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31.在有關神經調節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 狗在聽到鈴聲后分泌唾液這一反射活動中,唾液腺和支配它活動的神經末梢一起構成效應器
B. 興奮傳導時,往往是從一個神經元的樹突傳給下一個神經元的軸突或細胞體
C. 在人體反射活動過程中,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是以局部電流的形式單向傳的
D. 體內大多數內分泌腺都受中樞神經系統的控制
32、如圖為一突觸的結構示意圖,在a、d兩點連接一個靈敏電流計。已知ab = bd,則分別刺激b、c兩點,靈敏電流計指針各能偏轉幾次

A.2次,1次 B.1次,1次
C.1次,2次 D.2次,0次
33.將植物橫放,測量根和莖生長素濃度與其生長狀況的關系如甲圖所示,則曲線上P點最
可能對應于乙圖中的位置是
A.a B.b C.c D.d
34、方形暗箱內放一盆幼苗,暗箱一側開一個小窗,固定光源的光可從窗口射入。把暗箱放在旋轉器上水平旋轉,保持每15分鐘勻速轉一周,一星期后幼苗生長狀況為 A. B. C. D.
35、在一個高產的人工魚塘中同時存在著生產者、初級消費者、次級消費者和分解者等成分。其中生產者固定的全部能量為a,流入初級消費者、次級消費者和分解者的能量為b、c、d,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 A.a=b+c+d     B.a>b+c+d C.a<b+c+d D.a=b+c
36、春暖花開,蜜蜂忙著在花叢中采蜜。招引蜜蜂采蜜的信息屬于( ) A.物理信息 B.化學信息 C.行為信息 D.聲信息
37、森林遭到持續干旱,樹木往往擴展根系的分布空間,保證獲得足夠水分,維持生態系統的正常功能。這反映了森林生態系統( ) A.恢復力穩定性較強 B.抵抗力穩定性較強 C.恢復力穩定性較弱 D.抵抗力穩定性較弱
38.右圖示某一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若A包含3個種群(A1、A2、A3),B包含兩個種群(B1、B2),則其營養結構實際含有食物鏈 ( )
A.10條 B.15條
C.20條 D.25條
39.分別刺激下圖中Ⅰ、Ⅱ、Ⅲ、Ⅳ四處,不會引起
肌肉收縮的是 ( )
A.Ⅰ B.Ⅱ
C.Ⅲ D.Ⅳ
40.當前,我國農業的發展已由科技含量較低的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現代農業產量大大提高,但由于大量施用化肥、農藥,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因此我國政府正大力推廣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相統一的生態農業。下列關于生態農業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生態農業系統中食物鏈和營養級越多,在能量流動中消耗的能量越少
B.生態農業系統的抵抗力穩定性比現代農業的高
C.生態農業系統的設計原則是實現生態系統中能量多級利用和物質循環再生
D.生態農業系統提高了能量的轉化率
二、 非選擇題(每空1分,共30分)
1、(4分)右圖表示體內的細胞與外界環境之間進行物質交換的過程。A、B、C、D表示直接與內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四種器官,①②是有關的生理過程。據圖回答:
(1)內環境與A交換氣體必須 通過的結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B內的營養物質通過①過程進入內環境,①表示的過程是_________________。 (3)②過程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 (4)D表示____________。
2、(7分)關于植物向光性原因的研究由來已久,請根據下列事實回答有關問題:
(1)20世紀20年代就有科學家認為,生長素(IAA)在向光和背光兩側分布不均是造成向光性的原因。那么,這種分布不均,是由于單側光破壞了向光側的IAA造成的,還是IAA在向光和背光兩側重新分配造成的呢?有人做了如下圖所示的實驗:
在A、B、C、D四個實驗中,______________可以用來說明單側光并不會破壞向光側的IAA;______________可以用來說明單側光引起IAA的側向再分配。由此可以形成推論:植物向光性的產生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世紀80年代以來,一些科學家在研究植物向光性的問題上又獲得了新的進展。他們用更精密的方法測定了幾種植物向光性器官的向光一側和背光一側IAA的含量,其結果如下表所示:
幾種植物向光性器官的IAA分布
植物
IAA分布(%)
向光側
背光側
A
50.0
50.0
B
50.2
49.8
C
50.1
49.9
D
49.5
50.5
同時,他們還發現這幾種植物向光性器官向光一側的“某些物質”濃度明顯高于背光一側。根據上述兩個事實推測,就這幾種植物而言,其向光性是由于向光一側的“某些物質”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而造成的,由此可以得出新的推論:植物向光性的產生還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關。
3、 (13分)如圖所示是一生態系統的食物網,請分析回答:
該食物網有 條食物鏈,貓頭鷹占 個營養級 。
該生態系統的成分中,圖中還缺少_________ 和___________成分。
該食物網各種生物中,含有能量最多的是 該生態系統的能量最終來源是 (4)在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中,碳元素以 形式在生物群落與無機環境進行循環,生產者通過 作用使碳元素進入到生物群落中,各種生物通過 作用使碳元素回到無機環境中。
已知各營養級之間的能量轉化效率為10%,若一種生物攝食兩種下一營養級的生物,且它們被攝食的生物量相等,則鳥類每增加10千克生物量,需消耗生產者 千克。
生態系統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16分)下圖為人體體溫調節示意圖,請據圖回答: 
(1)骨骼肌通過呼吸作用實現產熱過程,其反應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導致體內代謝活動增強的調節途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結果是甲狀腺激素、腎上素分泌增加→代謝活動增加→產生熱量。 (3)在何種環境條件下,A、B兩種裝置同時發揮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結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何種環境條件下,只有B裝置發揮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時的體溫調節機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4分)長期處于高溫、高濕的環境條件下,圖中的[ ](填字母)____________________發生障礙,使人體表現為_________。
高二生物第二次月考參考答案

1)、5 3; 2)、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 分解者
3)、綠色植物,太陽能 4)、CO2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5)、550 6)、能量流動、物質循環 、信息傳遞
4、(16分) 1)
2)外界低溫→D→E→F→A 3)處于寒冷環境中時 產熱量增加,散熱量減少
4)處于炎熱環境中時 皮膚里的溫覺感受器接受刺激將興奮傳入下丘腦的體溫調節中樞,通過中樞的調節,使皮膚血管舒張,血流量增大,也使汗液的分泌增多,從而使散熱量增加

第一節 單項選擇(共15小題,每小題1分,滿分15分)
21She had ______ great love of music when she was a child. That’s why she became ______ success as a singer.
A. the; the B. a; 不填 C. the; a D. a; a
22. Jane devoted her life to raising the social _______ of women.
A. statue B. position C. post D. status
23. Mary was _______ of stealing my sunglasses due to her strange behavior.
A. complained B. approved
C. informed D. suspected
24. It is time that you _______ more time in learning English.
A. will spend B. must spend
C. spend D. spent
25. I remember the accident clearly _______ it happened yesterday.
A. even though B. although C. as if D. if
26Brian is _____ of the respect of his colleagues.
worthy B. worth
C. valuable D. worthwhile
27 If Tim had driven more carefully,he _______.
A hasn't crashed B wouldn't crashed
C wouldn't have crashed D didn't crashed
28 ________ by jeep,we visited a number of cities in South China.
A Traveled B Traveling
C To be travel D Having traveled
29 The man ________ of shooting six children was caught by the police, the
Xin Hua News reported on Friday.
A being suspected B suspecting
C suspected D to be suspected
30 The teacher suggested we ________ time playing video games after school.
A didn't waste B won't waste
C don't waste D not waste
31. He asked me ______ with me.
A. what the matter is B. what the matter was
C. what is the matter D. what was the matter
32. My pen pal, Jones, told me to get in touch with her _____ I reached London.
A. immediate B. the instant
C. hardly D. at the moment
33. He’s a very _______ dresser—he always looks like he’s wearing his father’s clothes.
A. mild B. conservative
C. frank D. unwilling
34.It was what he said ______ what he did that hurt my feelings.
A. or rather B. rather than
C. or else D. would rather
35. — What makes you successful in this position?
— _____
A. Because I believe I will be successful in the future.
B. Thank you very much.
C. Are there any questions you would like to ask me?
D. Being responsible and working hard are the keys to my success.
第二節: 完形填空(共20小題;每小題1.5分,滿分30分)
“Grandpa, what was the hardest thing you ever had in your life?” I expected a story of physical 36 during those hard times, but Grandpa stopped walking and began to speak with 37 in his eyes.
“Your grandma got 38 after your Aunt Mary was born. Since there was no one to 39 your mom and uncles, I had to send them to an orphanage (孤兒院) 40 I could take two or three jobs until your grandma got well. The 41 thing I ever had to do was put my babies there. I went every 42 to see them, but the nuns (修女) wouldn’t let me talk to them. I could only 43 my children play from behind a one-way (單向的) mirror. Sure, I brought them candies every week, but I could 44 hope they knew the candies were 45 me. I would keep both hands on the glass for the thirty minutes I was 46 to see them, hoping they would see me and come to touch my 47 ― but they never did. I’ll never 48 myself for not holding them.”
I had never seen my grandfather cry before. He 49 me close, and I told him that I had the best grandfather ever and that I loved him.
For fifteen years, that 50 walk with Grandpa remained our 51.
After my grandmother passed away, my grandfather began to 52 a loss of memory. I 53 to encourage my mother to let Grandpa come and live with us, but she said, “Why? He never 54 what happened to us!”
“He has always cared for you and loved you. He was really 55 for not being able to hold you that year!” I said. Tears started to gather in the corners of her eyes. The anger and sadness faded (逐漸消失) from her face. Not long after, my grandfather came to live with us.
36. A. strength B. work C. exercise D. examination
37. A. patience B. pleasure C. care D. tears
38. A. sick B. lost C. disappointed D. changed
39. A. look for B. depend on
C. take care of D. look up to
40. A. but B. so C. or D. if
41. A. happiest B. bravest C. easiest D. hardest
42. A. week B. day C. month D. afternoon
43. A. feel B. hear C. make D. watch
44. A. nearly B. certainly C. only D. seldom
45. A. about B. for C. with D. from
46. A. allowed B. ordered C. begged D encouraged
47. A. hands B. glasses C. candies D. eyes
48. A. help B. devote C. forgive D. enjoy
49. A. ran B. caught C. followed D. held
50. A. strange B. special C. active D. lucky
51. A. pity B. shame C. puzzle D. secret
52. A. get rid of B. pay attention to
C. suffer from D. recover from
53. A. tried B. managed C. agreed D. promised
54. A. talked about B. cared about
C. found out D. left out
55. A. cruel B. unfortunate C. responsible D. sorry
第三部分:閱讀理解(共20小題;每小題2分,滿分40分)
A
Most students in England start their secondary education at the age of 11. Between the ages of 11-14, students will study a broad range of subjects such as Music, Maths, Science and English, etc. When students are 14, they enter a 2 year period of study which will prepare them to sit GCSE examination at the age of 16.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coming into England it is common to either enter a English school at the age of 11 or wait until the age of 13 and attend a English school for 1 year before starting the 2 year GCSE program.
  Most schools follow the same method when it comes to GCSEs and students will take the following core subjects: English, Maths, Sciences.
  Students will then take an additional 4 or 5 subjects such as French, German, Business Studies, Design and Technology, Music, Sports Science, Geography, History or one of a number of other options.
  At state schools the number of GCSEs taken is usually between 5 and 10, depending on the students’ abilities. For independent schools, which are usually a lot more results driven, it is not uncommon for students to take as many as 11 or 12 GCSEs and these schools focus on more academic subjects such as sciences.
  GCSEs take a total of 2 years to complete and mark the end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for students in England (Scotland has its own district program known as the SQC). Once they have completed their GCSEs, students then have the choice to either move into further education or leave school and look for a job.
56. We can infer from this passage that _________.
A. GCSEs are a set of important subjects English students must take
B. GCSEs are a set of exams that test students’ abilities and skills
C. GCSE is an unimportant period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in England
D. GCSE is an organization that helps English students to study well
57. We can know from this passage that _________.
A. both English students and those from abroad can take GCSEs
B. all English students take their GCSEs at the age of 14
C. it’s not necessary to have GCSEs to go into further education
D. all English students who pass their GCSEs have to find jobs
58. The best title for this passage is “__________”.
A. Compulsory education in England
B. How to start your GCSE program
C. Exchange of England education
D. Secondary education in England
B
The native people of Australia are called Aborigines. Most of them live in the deserts of Australia, where they neither plant crops nor keep any animals. All the year round they move here and there through the deserts in search of food and water. They must depend on their own skills to track down (搜尋) wild animals for food in order to stay alive. It has been said that an Aborigine has the “eyes of an eagle (鷹)”.
The following story shows how surprising the Aborigines’ skill at tracking is.
Once a gold robbery in a small Australian town left the police quite puzzled (困惑的). They had to call on an old Aborigine tracker for help. The tracker found a set of footprints in the dusty street, and said he thought they were the tracks of the thief. Before the tracker could follow the prints very far, a rainstorm broke and washed the tracks away. Some time after that, the Aborigine was in another town, and his sharp eyes picked out the same footprints he had seen days before. The police could hardly believe his story, but they went with him as he followed the tracks through the dirty streets and past the outskirts (市郊) of the town. After about half an hour’s walk, the tracker stopped near a wooden house and simply pointed. Sure enough, the wanted man was hiding inside.
59. What kind of life do you think the Australian Aborigines live?
A. A lazy life. B. A hard life.
C. An easy life. D. A boring life.
60. The old Aborigine lost the first tracks he had found because ______.
A. there was a sudden rainstorm
B. the streets were covered with heavy dust
C. they were mixed with many other people’s footprints
D. he had been too tired to find them after a long walk
61. What can we know about the old Aborigine from the passage?
A. He was a friend of the police’s.
B. He knew the thief before.
C. His tracking skills helped the police find the thief.
D. He made his living by tracking for the police.
62.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he best title for this passage?
A. Sharp eyes
B. What a life Aborigines live
C. Searching for a policeman
D. Aborigines’ new way of life
C
In a recent report it said that about 17 million children and teens between 12-17 years of age were on the Internet.
This represents about 75% of all the young people in the United States. With so many young people online, it is important to think about some of the safety problems. Here are some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 Where are the areas of the Internet that children or teenagers might come across harmful information?
—It can come from just about everywhere on the Internet, in an email or instant message (即時消息), through accidentally finding a pornographic (色情的) website, in chatrooms, or news groups.
★ What are some of the dangers for children on the Internet?
—Children may be exposed (使接觸) to information including pornography, killings and bad language. This may come in the form of pictures or text. Another source of trouble is that other young people or adults may send hateful material or lots of junk mail.
★ Are there real dangers on the Internet or is most of what we hear about just media hype (宣傳)?
—Unfortunately, there are real dangers on the Internet. There have been several actual examples, which received national attention, of young people meeting someone they have communicated with online and then, being harmed.
It’s important to tell your children the truth about the dangers online. This is no difference from telling them that they can’t play in the street or can’t stay out all night.
63. From the passage we can conclude that _____.
A. the popularity of the Internet is causing growing concern about the Internet safety
B. more young people using the Internet will cause more family problems
C. more young people being on the Internet will cause more dangers
D. about one quarter young Americans see the Internet as being of little use
64. The safest way for the young people to be on the Internet is _____.
A. not to communicate with strangers online
B. to avoid visiting pornographic websites
C. to email their friends and check their emails
D. to let them know more about the dangers online
65. Dangers on the Internet come from the following EXCEPT _____.
A. instant message B. junk mail
C. media hype D. news groups
66. Why did the author mention the examples that received national attention?
A. To show that real dangers exist on the Internet.
B. To warn young people against bad people.
C. To call for better education on Internet safety.
D. To tell young people not to stay out all night.
D
When Mary Smith went back to high school a couple of years ago, she never had any thought about actually getting a high school diploma(文憑).
“I just wanted to learn more,” she said. But when she found out that many of her classmates were planning to graduate, Mrs. White recalled, “I said if my young friends can graduate from high school, so can I.”
She seems to have been right. As soon as she completes a history course, Mrs. Smith will graduate next month. And when she does, she will enter the record books as the oldest person ever to graduate from high school in the United States.
Mrs. Smith is 98 years old, and nobody knows of anyone who has completed high school at an older age.
Mrs. Smith dropped out of school in the 10th grade, but her ability to learn has obviously not been decreased by the 80-year layoff (中止). Since going back to her studies she has kept up a straight A record — the highest possible.
Now that she is about to get a diploma, Mrs. Smith has become a strong believer in getting a good education.
“I don’t like anyone dropping out of school,” she said. “It makes me mad when a person decides to leave school, because future generations will have to know even more than we do in order to survive.”
67. When Mrs. Smith dropped out of school, she was about ________.
A. 10 B. 15 C. 18 D. 20
68. How many other students older than Mrs. Smith got a high school diploma?
A. None. B. One. C. Two. D. Only a few.
69.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TRUE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A. Mrs. Smith is not the oldest person to leave school in the US.
B. Mrs. Smith has already been given a high school diploma.
C. Mrs. Smith said that the old people had to know more.
D. Mrs. Smith is determined to graduate from high school.
70. The best title for the passage would probably be “________”.
A. Old people like learning 
B. Never too late to learn
C. The oldest student
D. Mrs. Smith’s ability to learn
E
Taking good notes is a time-saving skill that will help you to become a better student in several ways. 71 Second, your notes are excellent materials to refer to when you are studying for a test. Third, note-taking offers variety to your study time and helps you to hold your interest.
You will want to take notes during classroom discussions and while reading a textbook or doing research for a report. 72 whenever or however you take notes, keep in mind that note-taking is a selective process. 73
The following methods may work best for you.
Read the text quickly to find the main facts and ideas in it.
Carefully read the text and watch for words that can show main points and supporting facts.
Write your notes in your own words.
74
Note any questions or ideas you may have about what was said or written.
As you take notes, you may want to use your own shorthand(速記). When you do, be sure that you understand your symbols and that you use them all the time. 75
A Use words, not complete sentences.
B There are three practical note-taking methods.
C You must write your notes on separate paper.
D Otherwise, you may not be able to read your notes later.
E You will also want to develop your own method for taking notes.
F That means you must first decide what is important enough to include in your notes.
G First, the simple act of writing something down makes it easier for you to understand and remember it.
第二部分
一 短文改錯(共10小題;每小題1分,滿分10分)
I’m a middle school student. I like to make friend with people and always try my best to get on with them. But last week I happened to hear one of my classmate speaking ill of me with others behind my back, it made me very sad. She said what I was fat and acted as stupid as a bear. I had been kind to her, but why did she smile at my appearance? I was much hurt. I really wish I could succeed in lose weight in just a little days. But, anyhow, no one has the right
to laugh at others whatever beautiful she is.
二:書面表達(滿分25分)
假設你是李明,今年上高二。你準備寫信給你的美國筆友May,向她介紹上課的時間和每天上幾節課,并向她描述你心中理想的課堂。文章應包括以下內容:
1. 理想的上課時間及原因;
2. 理想的課堂組織形式等。
注意:1. 開頭和結尾已經給出,不計入總詞數; 2. 詞數:100左右。

高二英語2次月考答案
單選:21-25DDDDC 26-30ACBCD 31-35DBBBD
I haven’t written to you for a long time. How are you?
Yours, Li Ming


注意事項:本試卷分第I卷(閱讀題)和第Ⅱ卷(表達題)兩部分。總分:150分,時間:120分鐘。考生作答時,務必先將自己的姓名、學號填寫在答題紙上考試結束只交答卷紙。
一、 現代文閱讀(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中國詩歌自身的調節功能
中國詩歌之所以能歷久而不衰,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它本身有一種調節功能,其語言形式處在不斷變化的過程之中。從四言到五言到七言,隨著漢語的發展變化而不斷形成新的節奏。二二節奏的四言詩是詩歌的早期形式,隨著《詩經》時代的結束而趨于僵化。此后的四言詩,如曹操《短歌行》那樣的佳作實在不多。中國詩歌主要的形式是二三節奏的五言和四三節奏的七言。四言詩一句分成均等的兩半,節奏呆板。五七言前后相差一個音節,寓變化于整齊之中,節奏活潑。所以五七言取代了四言而成為中國詩歌的主要形式。為什么七言沒有繼續加長,發展為九言呢?我想這是因為一句詩七個音節已經達到讀起來不至于呼吸急促的最大限度,加長到九言讀起來呼吸急促。這樣的詩行不容易建立起來。
在音節變化的同時,格律也在逐漸嚴密化。中國詩歌是從自由體(古詩)走向格律體(近體詩),但格律體確立之后自由體仍不衰退,而是和格律體并存著,各有其特長。就一個詩人來說固然有的擅長自由體,有的擅長格律體,但兩方面的訓練都是具備的。在自由體與格律體之間始終沒有分成派別。它們互相補充各擅其能,共同促使中國詩歌的繁榮發展。
從深層考察,詩歌的發展乃是性情與聲色兩種因素的交互作用。從重性情到重聲色,是中國詩歌史的第一個轉變,這個轉變發生在晉宋之際,具體地說是在陶謝之間。這恰好也正是近體詩的各種技巧被自覺加以運用的時候。明代的陸時雍說:“詩至于宋,古之終而律之始也。體制一變,便覺聲色俱開。謝靈運鬼斧默運,其梓慶之鑢乎。”具體地說,這個轉變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即從重寫意轉到重摹象,從啟示性的語言轉向寫實性的語言。“文心雕龍”說:“儷采百字之偶,爭價一句之奇;情必極貌以寫物,辭必窮力而追新。”指出了轉變后的狀況。從陶到謝的轉變,反映了兩代詩風的嬗遞。正如沈德潛所說:“詩至于宋,性情漸隱,聲色大開,詩運轉關也。”(《說詩日卒語》)重聲色的階段從南朝的宋延續到初唐,一方面豐富了表現技巧,另一方面也建立起嚴密的格律,到盛唐,性情與聲色完美地統一起來,遂達到了詩歌的高潮。
但是性情與聲色的統一畢竟不能維持多久。盛唐半個世紀一過,二者便又開始分離。重性情的,聲色不足;求聲色的,性情不完。此后二者統一的詩作雖然不少,但能以二者的統一維持一個時代的再也沒有了。中國詩歌史總的看來是輝煌燦爛的,但其頂峰也不過只有這么一個盛唐,半個世紀而已。
1.下列對中國詩歌自身“調節功能”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調節功能”是指歷久不衰的中國詩歌在其發展過程中不斷求變的一種特性。
B.其語言形式的調節功能體現在不斷形成新的詩句節奏:五七言取代了四言。
C.語言形式的調節功能還體現在格律的逐漸嚴密化:格律體取代了自由體。
D.調節功能還體現在性情與聲色的交互作用,從而使中國詩歌呈現出不同的風貌。
2. 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
A.隨著人們對《詩經》興趣的降低,《詩經》的時代結束了,人們由此感覺到二二節奏的四言詩越來越僵化。
B.中國詩歌沒有從五言七言發展成九言,是因為五言七言寓變化于整齊之中,節奏更
為活潑的緣故。
C.明代的陸時雍和《文心雕龍?明詩篇》都指出了兩代詩風的嬗遞發生在陶淵明和謝靈運之間。
D.晉宋之間,詩歌轉變主要表現在從重寫意到重摹象,從啟示性語言轉向寫實性語言
兩個方面。
3.根據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 中國詩歌能歷久不衰,是因為人們在詩歌創作中總是保持探索求新的自身調節的狀態。
B.中國詩歌的發展是從自由體走向格律體,后來出現各種技巧被自覺運用的重聲色也就不足為奇了。
C.古詩與近體詩的長期并存,說明在中國詩歌史上對詩歌語言形式層面的追求意義不大。
D.從詩歌的發展來看,性情與聲色兩者只有完美統一起來,才能真正成就詩歌的燦爛輝煌。
二、古代詩文閱讀(38分)
(一)文言文閱讀(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楊慎,字用修,新都人,少師廷和子也。年二十四,舉正德六年殿試第一,授翰林修撰。丁繼母憂,服闋起故官。十二年八月,武宗微行,始出居庸關,慎抗疏切諫。尋稱疾歸。世宗嗣位,起充經筵講官。常講《舜典》,言:“圣人設贖刑,乃施于小過,俾民自新。若元惡大奸,無可贖之理。”時大珰①張銳、于經論死,或言進金銀獲宥,故及之。
嘉靖三年,世宗納桂萼、張璁言,召為翰林學士。慎偕同列三十六人上言:“臣等與萼輩學術不同,議論異。臣等所執者,程頤、朱熹之說也。萼等所執者,冷褒、段猶之余也。今陛下既超擢萼輩,不以臣等言為是,愿賜罷斥。” 世宗怒,切責,停俸有差。逾月,又偕學士豐熙等疏諫。不得命,偕廷臣伏左順門力諫。帝震怒,命執首事八人下詔獄。于是慎及檢討王元正等撼門大哭,聲徹殿庭。帝益怒,悉下詔獄,廷杖之。閱十日,有言前此朝罷,群臣已散,慎、元正及給事中劉濟、安磐、張漢卿、張原,御史王時柯實糾眾伏哭。乃再杖七人于廷。慎、元正、濟并謫戍,余削籍。慎得云南永昌衛。先是,廷和當國,盡斥錦衣冒濫官。及是伺諸途,將害慎,慎知而謹備之,至臨清始散去。扶病馳萬里,憊甚,抵戍所,幾不起。
五年聞廷和疾,馳至家。廷和喜,疾愈。還永昌,聞尋甸安銓、武定鳳朝文作亂,率僮奴及步卒百余,馳赴木密所與守臣擊敗賊。八年聞廷和訃,奔告巡撫歐陽重請于朝,獲歸葬,葬訖復還。自是,或歸蜀,或居云南會城,或留戍所,大吏咸善視之。及年七十,還蜀,巡撫遣四指揮逮之還。嘉靖三十八年七月卒,年七十有二。
慎幼警敏,十一歲能詩。入京,賦《黃葉詩》,李東陽見而嗟賞,令受業門下。嘗奉使過鎮江,謁楊一清,閱所藏書。叩以疑義,一清皆成誦。慎驚異,益肆力古學。既投荒②多暇,書無所不覽。嘗語人曰:“ 資性不足恃, 日新德業, 當自學問中來。” 故好學窮理, 老而彌篤。明世記誦之博,著作之富,推慎為第一。隆慶初,贈光祿少卿。天啟中,追謚文憲。
(選自《明史》卷一百九十二·列傳第八十,有刪改)
【注】①大珰:大宦官。②投荒:被流放邊地。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 時大珰張銳、于經論死 論:判罪 B. 施于小過,俾民自新 俾:使
C. 命執首事八人下詔獄 執:司法官員 D. 叩以疑義 叩:詢問
5.下列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部表現楊慎稟性剛直、堅持原則的一組是( )(3分)
①偕同列三十六人上言 ②盡斥錦衣冒濫官
③撼門大哭,聲徹殿庭 ④乃再杖七人于廷
⑤臣等不能與同列,愿賜罷斥 ⑥慎聞之,益縱酒自放
A. ①③⑤ B. ①②④ C. ③⑤⑥ D. ②④⑥
6.下列對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 楊慎為人忠貞,遇事常上書進諫,武宗微服出行至居庸關,他上書抗諫,武宗只得稱病而歸。世宗破格提拔桂萼、張璁等,他與同列更是多次冒死直諫。
B. 楊慎經常講《舜典》,以此來勸誡世宗不要寬恕張銳、于經等元惡大奸之人的死罪。
C. 楊慎講究孝道,為繼母服喪后才擔任原官,聞知父親生病急忙歸家探病,父親去世后又請求歸葬。
D. 楊慎自幼機敏,謙虛好學,老年更甚。他博聞強記,著作豐富,被譽為明朝第一。
7.把上面文言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今陛下既超擢萼輩,不以臣等言為是,愿賜罷斥。(5分)
譯文:
(2)嘗語人曰:“ 資性不足恃, 日新德業, 當自學問中來。”(5分)
譯文:
(二)古代詩歌閱讀(11分)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8~9題。
渭川田家
王維
斜光照墟落,窮巷牛羊歸。
野老念牧童,倚仗候荊扉。
雉雊①麥苗秀,蠶眠桑葉稀。
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
即此羨閑逸,悵然吟《式微》②。
【注】①雉雊(gòu):野雞鳴叫。
②《式微》是《詩經》中的一篇,詩中反復詠嘆:“式微,式微,胡不歸?”
8、這首詩首聯中的“歸”字是關鍵字,全詩圍繞“歸”共寫了哪幾幅圖畫? (5分)
答:
9、分析詩人運用什么表現手法,表達了怎樣的感情?(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寫(6分)
10.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 。羌管悠悠霜滿地。(范仲淹《漁家傲》)
(2)西當太白有鳥道, ,地崩山摧壯士死,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難》)
(3)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 ;自其不變者而觀之,_____ 。(蘇軾《前赤壁賦》)

三、 文學類文本閱讀(25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題。
徜徉于迷蒙煙雨中
幾場淅淅瀝瀝的春雨舒舒緩緩地撩開了這座江南古城的春韻序幕。
尚是看那雨,在回廊抑或露天里小站一會,便覺絲絲雨意溫潤心間。這趟子,雨是飄的,輕盈盈、慢悠悠。你看不見它,也聽不到沙沙的雨聲,但一會兒你就感覺有什么被濡濕了,發梢、衣襟、袖口、臉龐……濕潤潤的涼。你好奇地駐足,不覺抬頭凝視天空,一片迷蒙,淡淡的白,哪里來的雨啊,低頭一看,腳下的青石板路已是潮濕濕的一片了。
幽靜的古平江路褪去了昔日的囂躁,被春雨輕輕涂抹了一層濕意。沿路粉墻黛瓦間,有一株半株桃花從院落里探出頭來,那花瓣似剛從王維的水墨畫里調出來的,也帶著濕意。興致濃了,伸出手去,什么也沒有,只感覺手心里像被什么輕輕撓著似了,癢癢的、酥酥的。你終于欣喜不已,我逮著這春雨了。它像是新生的嬰兒,柔柔嫩嫩、俏俏皮皮的。
這樣的無骨雨時飄時停,下得再密一些,便可看到細雨如針,斜織空中。落在河面上,畫起了圈圈點點的漣漪,仿佛萬千繡娘的玉手在如帶的河流上繡起了蘇錦。
如是細雨,最為繁華的觀前街是不去的,名甲天下的拙政園亦是少去了。它們蜚聲于外,難免人跡喧囂。偏愛在這寂靜的古平江路默默閑走,聽著雨聲跫音,望著那一排排毗鄰的老宅,姑蘇城兩千五百年的歷史余韻仿佛穿越歲月的塵埃,漸漸氤氳繼而彌散在這江南煙雨中了。隨意拐進路邊的一座老宅,都可以觸摸到吳地深厚的文化底蘊。相傳原為皇家糧庫的李坤堂宅,一落三進,精致的磚雕門樓題額“燕翼貽謀”,莊嚴、肅穆。倚墻而立,靜靜感受,似乎有重重影幻在眼前掠過。幾許足音,成篇的故事最后都如這紛揚的細雨,一滴滴融入歷史的河流里。惟有這青磚墨瓦、飛檐翹角、清幽小巷記下了曾經的蹤跡。水,蘇州的魂呵,置身其間,仿佛一腳邁入了吳文化的歷史長卷,恍恍然的,現代生活的煩躁都幽幽地隱匿在身后了。
緩緩地踱步在這青石板路上,雨滴把石板路洗得光亮。凝眸回望古平江路兩側伸出的眾多悠長悠長的小巷,駐足巷口,優雅、輕柔的評彈曲調不知是從哪扇門扉鏤窗里飄逸出來。曾以三國東吳都督周瑜和宋代武狀元周虎一度居此而聞名的蕭家巷,巷雖小但多深宅大院,古跡亦多。推門而入,凝重的人文氣息撲面而來。不同的大宅,呈現著姑蘇城不一的歷史畫面。在這里,一花一草,一墻一巷都是那么輕易地讓你跌落進這座江南古城的風韻里。這巷弄就是姑蘇城的條條血脈啊。
而今,漫步在這平江路,獨自徜徉在這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里,我親近到了孕育我、給予我個體精神血脈的母親!聽母親輕語,感母親之體溫,千回百回,忘卻了歸路。
(選自《沙地》2008年第2期,有刪節)
11. 下列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兩項是( )(5分)
A. 文章開篇寫姑蘇城的細雨,為全文營造了一層迷蒙的濕意,展示出古老的蘇州城穿越歲月塵埃的獨特魅力。
B. 作者以雨作為貫穿全文的主線和敘述抒情的載體,因雨而思,因雨生慨,巧妙地表達出了自己對春雨的真切感悟。
C. 文中對李坤堂宅、蕭家巷的描寫,突出了古老的蘇州城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增強了文章的文化韻味。
D. 第六段寫評彈曲調不知從哪扇門扉鏤窗里飄逸出來,表達了作者在這樣一個煙雨迷蒙天迷失精神寄托的痛苦之情。
E. 作者在文章末尾將古老的蘇州城稱作自己的母親,表達了對這座底蘊深厚的城市的崇敬與感激之情。
12. 江南春雨有著怎樣的特點?(6分)
13.“如是細雨,最為繁華的觀前街是不去的,名甲天下的拙政園亦是少去了”在文中有什么作用?(6分)
14. 聯系全文,試探究“漫步在這平江路,獨自徜徉在這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里,我親近到了孕育我、給予我個體精神血脈的母親”的豐厚意蘊。(8分)
第Ⅱ卷 表達題
四、 語言文字運用(20分)
15. 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使用不恰當的一項是( )(3分)
A.最近一段時間,在巴基斯坦發生的一系列駭人聽聞的恐怖事件,再次給這個飽受動亂之苦的國家敲響了警鐘。
B.鄧小平早就告誡人民,中國要發展,目前還必須實行韜光養晦的策略,以求最大限度地發展自身。
C. 假如每個人都能見賢思齊,以人之長補己之短,那么我們每天都會進步,生活也會因此變得愈加美好。
D.這個故事說的是春秋時期的俞伯牙,他在停泊的小舟里專心致志地鼓琴,樵夫鐘子期竟會聽得出神入化。
16. 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3分)
A. 我校這次為四川地震災區募捐的活動,得到了許多學校老師和同學的積極響應,在不到一天的時間內就募集善款三萬余元。
B. 日本新任首相福田康夫12月28日在北大演講時表示,只有認真地看待過去,并且勇敢而明智地反省該反省之處,才能避免今后不再重蹈覆轍。
C. 伴隨著經濟的迅猛發展和綜合國力的增強,繼紡織品和鞋類之后,普通話已成為又一種中國廣受歡迎的“出口商品”。在世界各地,教授漢語的孔子學院如雨后春筍般不斷出現。
D. 近幾年來,一些地方圖書館因經費不足,訂閱報紙雜志的種類和數量越來越少,很難滿足廣大讀者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要。
17. 、給填入下文橫線上的詞語排序 ,正確的一項是( )
2008年3月17日,北京奧組委在首都博物館隆重發布了北京奧運會獎牌式樣。獎牌創意取自中國古代龍紋玉璧造型,由象征尊貴和美德的“金”、“玉”材質組合而成。 。在為期16天的北京奧運會上,“金鑲玉”獎牌成為了一大亮點。
① 整個獎牌尊貴典雅,中國特色濃郁,是中華文明與奧林匹克精神在北京奧運會形象工程中的又一次“中西合璧”
② 獎牌絲帶由機織而成,工藝精美,朱地云紋,喜慶祥瑞。
③ 獎牌背面鑲嵌著龍紋造型的玉璧,玉璧中的金屬圖形上鐫刻著北京奧運會的會徽。
④ 獎牌的掛鉤由中國傳統玉雙龍蒲紋璜演變而成。
⑤ 獎牌正面使用國際奧委會統一規定的圖案,即展翅站立的勝利女神和希臘潘納辛納科競技場全景形象。
A、④②⑤③① B、①④②⑤③ C、⑤③④②① D、①⑤③④②
18. 根據下表提供的內容和數據,用比較的方法在橫線上填寫一個恰當句子,并與上下文語意保持一致。(不超過20個字)(5分)
從以上兩組數據的對照中我們發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網聊天應該講真話是網友美好的愿望,可在現實中,網上聊天之言又令人難辨真假。
19.把握下面一段話的主要內容,提取三個關鍵詞寫在橫線上。(6分)
今天中國獨特而強烈的愛國主義熱情,直接源于“鴉片戰爭”以來的民族生存危機。在今天開放時代,中國與世界的關系發生了巨大變化,中國不但擺脫了民族生存危機,而且成為全球化競爭中的最大受益者之一。中國離不開世界,世界也離不開中國。這時的愛國主義應當注入新的因子和意識。它不再應當僅是一種內聚型的強烈感情,不應當是封閉的、種族的、排外的,而應當具有理性、深沉的意識,即開放的世界觀、積極的進取心、普世的價值觀念。
關鍵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寫作(60分)
20.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60分)
水從高原流下,自西向東,流入渤海。渤海口有一條魚逆流而上,它一會兒越過淺灘,一會兒沖過急流,穿過湖泊中層層的漁網,穿過湍急的壺口瀑布,越過山澗,擠過石罅,游上了高原。然而,它還來不及發出一聲歡呼,就變成了一條冰魚。
若干年后,一群登山者在唐古拉山的冰塊中發現了它,它還保持著游的姿態;有人認出這是渤海口的魚。
一位年輕人感嘆說:這是一條勇敢的魚,它逆流而上,沖破重重困難,終于達到了自己的目的地,雖死無憾。
一位老者嘆息說:這的確是一條勇敢的魚,然而它只有偉大的精神,卻沒有偉大的目標,它極端逆向的追求,最后得到的只能是死亡。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選擇一個側面、一個角度構思作文。自主確定立意,確定文體,確定標題;不要脫離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高二月考語文參考答案
嘉靖三年,世宗采納桂萼、張璁的建議,征召他們為翰林學士。楊慎與同一官位級別的三十六個人共同上書說:“我們與桂萼等人學術不同,主張觀點也不一樣。我們所遵從的是程頤、朱熹的學說主張。桂萼等人所崇信的是冷褒、段猶的遺緒。現在陛下既然破格提拔了桂萼等人,不認為我們說的正確,我們不能與他們一同共事,希望賜書罷免了我們吧。”皇帝很憤怒,嚴加責問,分輕重給予停發俸祿的處罰。過了一個月,他又與學士豐熙等一同上書進諫。沒有得到答復,又與廷臣跪伏在左順門力諫。皇帝大怒,下令將帶頭起事的八個人逮捕入獄。這時楊慎和檢討王元正等搖門大哭,哭聲響徹殿庭。皇帝越發憤怒,把他們都捉拿下獄,處以廷杖之刑。過了十天,有人說上次罷朝以后,群臣都已經散去,楊慎、王元正以及給事中劉濟、安磐、張漢卿、張原,御史王時柯又聚眾伏地而哭。于是在朝堂上把這七人又打了一頓。楊慎、王元正、劉濟都被謫戍他鄉,其他人都被削去官籍。楊慎到了云南永昌衛。在此之前,楊廷和掌權,全部辭退了朝中辦事不力的官員。到這時,他們在楊慎被謫戍的路途上尋找機會,準備加害于楊慎。楊慎知道后謹慎防備著他們,到臨清他們才散去。楊慎帶病長途顛簸,疲憊不堪。抵達戍所后,幾乎起不來了。
嘉靖五年,楊慎聽說楊廷和病了,驅馬很快趕到家。楊廷和很高興,病便好了。于是回到永昌,聽說尋甸安銓、武定鳳朝文作亂,便率領家丁步卒一百多人,驅馬快速趕到木密所與守衛官員一起打敗了叛軍。嘉靖八年,他得知楊廷和去世,便跑去告訴巡撫歐陽重向朝廷請求,獲準歸葬,葬禮結束之后他又回來。從此,(有時)或者歸蜀,(有時)或者呆在云南會城,(有時)或者留在戍所,主管官員都以友好的態度對待他。到七十歲那年,他回到四川,巡撫派四個指揮把他捉拿回來。嘉靖三十八年七月去世,享年七十二歲。
11.(5分)B、D(B“對春雨的真切感悟”錯,作者通過雨去觸摸古城,感受其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D“迷失精神寄托的痛苦之情”錯)
12.(6分)①輕盈盈、慢悠悠、濕潤潤的涼;②似有若無,時飄時停,不經意間濡濕一片,令人好奇;③俏皮、柔嫩,別有情趣。(每點2分)
16. D (A項:歧義,“許多學校老師”許多既可以修飾學校,也可以修飾老師;B項:“避免”與“不再”重復;C項:語序不當,應將表示領屬的定語“中國”放在表示數量的定語“又一種”之前)
17.(3分)C。
18.(5分)網民的主觀愿望與自己的行為非常不一致。(“網民”“主觀愿望”“行為”“不一致”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原阳县| 阳朔县| 商城县| 普洱| 河池市| 仲巴县| 北海市| 大田县| 军事| 涿鹿县| 巨鹿县| 宁德市| 阜城县| 仁怀市| 宁河县| 石首市| 扶风县| 兴安盟| 锦屏县| 白河县| 东乡族自治县| 崇左市| 马关县| 贡嘎县| 大方县| 巴楚县| 琼海市| 武乡县| 丰原市| 高雄县| 许昌县| 车致| 舟曲县| 富裕县| 宜城市| 珠海市| 衡水市| 合肥市| 吉林市| 烟台市| 岳池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