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物理二輪復習記背材料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物理二輪復習記背材料

資源簡介

關注:新課標高中物理,獲取更多干貨資源
高中物理記背資料集(1)
物理學史部分
必修 1、必修 2:(力學)
1、伽利略:意大利物理學家;伽利略提出了加速度、平均速度、瞬時速度等描述運動
的基本概念;伽利略巧妙地運用科學的推理,給出了勻變速運動的定義,導出位移 S 正比于
時間的平方 t2,并給以實驗檢驗;通過斜面實驗外推研究自由落體運動,推斷并檢驗得出,
自由落體是勻加速運動,且加速度都一樣,即無論物體輕重如何,其自由下落的快慢是相同
的;通過理想斜面實驗,推斷出在水平面上運動的物體如不受摩擦作用將維持勻速直線運動
的結論,并據此提出慣性的概念。伽利略的科學思想方法是人類思想史上最偉大的成就之一,
其核心是把實驗和邏輯推理結合起來。
2、笛卡爾:法國物理學家,提出如果沒有其它原因,運動物體將繼續以同一速度沿著
一條直線運動,既不會停下來,也不會偏離原來的方向 ,對牛頓第一定律的建立做出了貢
獻。
3、胡克:英國物理學家;發現了胡克定律(F 彈=kx),提出了關于“太陽對行星的吸引
力與行星到太陽的距離的平方成反比”的猜想。
4、開普勒:德國天文學家;根據丹麥天文學家第谷的行星觀測記錄,發現了行星運動
規律的開普勒三定律,為牛頓發現萬有引力定律的奠定了基礎。
5、牛頓:英國物理學家; 動力學的奠基人,他總結和發展了前人的發現,得出牛頓三
大運動定律及萬有引力定律,奠定了以牛頓定律為基礎的經典力學。
6、亞當斯(英)、勒維耶(法):英國劍橋大學學生亞當斯和法國天文學家勒維烈應用
萬有引力定律,計算發現了海王星;美國天文學家湯苞用同樣的計算方法發現了冥王星。
7、哈雷(英):根據萬有引力定律計算了一顆著名彗星(哈雷彗星)的軌道并正確預言
了它的回歸。
8、卡文迪許:英國物理學家,巧妙的利用扭秤裝置測出了萬有引力常量和地球平均密
度,驗證了萬有引力定律。
9、齊奧爾科夫斯基:俄國科學家,齊奧爾科夫斯基被稱為近代火箭之父,他首先提出
了多級火箭和慣性導航的概念。
模塊 3-1、3-2:(電磁學)
1、富蘭克林:美國科學家,首先命名正、負電荷。通過風箏實驗驗證閃電是電的一種
形式,把天電與地電統一起來,并發明避雷針。
2、庫侖:法國科學家;巧妙的利用“庫侖扭秤”研究電荷之間的作用,發現了“庫侖定律”。
3、歐姆:德國物理學家,在實驗研究的基礎上,歐姆把電流與水流等比較,從而引入
了電流強度、電動勢、電阻等概念,并發現了歐姆定律。
4、奧斯特:丹麥科學家;通過試驗發現了電流的磁效應。
5、法拉第:英國科學家,最早提出了電場、磁場概念,并提出用電力線、磁力線來描
述電磁場;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親手制成了世界上第一臺發電機。
6、楞次:德國科學家;概括實驗結果,發表了確定感應電流方向的楞次定律。
7、亨利:美國物理學家,發現自感現象。
8、安培:法國科學家;發現兩根通有同向電流的平行導線相吸,反向電流的平行導線
則相斥,并總結出安培定則(右手螺旋定則)判斷電流與磁場的相互關系和左手定則判斷通
電導線在磁場中受到磁場力的方向;提出了著名的分子電流假說。
關注:新課標高中物理,獲取更多干貨資源
9、紐曼、韋伯:在對理論和實驗資料進行嚴格分析后,先后指出:閉合電路中感應電
動勢的大小,跟穿過這一電路的磁通量的變化率成正比,后人稱之為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
10、麥克斯韋:英國科學家;總結前人研究電磁現象的基礎上,建立了完整的電磁場理
論和光的電磁理論,預言了電磁波的存在。在電磁場理論中,他指出變化的電場會產生磁場,
變化的磁場會產生電場。
11、赫茲:德國科學家;在麥克斯韋預言電磁波存在后二十多年,第一次用實驗證實了
電磁波的存在,測得電磁波傳播速度等于光速,證實了光是一種電磁波。1887 年發現光電
效應現象。
12、特斯拉:美國電氣工程師,他一生致力于交變電流的研究,是交變電流進入實用領
域的主要推動者。
13、洛倫茲:荷蘭物理學家。提出運動電荷產生了磁場和磁場對運動電荷有作用力(洛
倫茲力)的觀點,并提出了著名的洛倫茲力公式。
14、密立根:美國科學家,利用油滴實驗,測出了基本電荷的電荷量 e 的數值 。
15、阿斯頓:英國物理學家,設計了質譜儀。
16、勞倫斯:美國科學家;發明了“回旋加速器”。
17、霍爾:美國物理學家,發現霍爾效應。
18、昂尼斯:荷蘭科學家,1911 年發現大多數金屬在溫度降到某一值時,都會出現電
阻突然降為零的現象——超導現象。
選修模塊 3-5:(動量、波粒二象性、原子、原子核)
1、巴耳末:瑞士的中學數學教師,總結了氫原子光譜的波長規律——巴耳末公式。
2、普朗克:德國物理學家;為解釋物體熱輻射規律提出能量子假說:物質發射或吸收
能量時,能量不是連續的(電磁波的發射和吸收不是連續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就
是一個最小的能量單位,即能量子 E=hν,把物理學帶進了量子世界。
3、愛因斯坦:德籍猶太人,后加入美國籍,20 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他提出了“光子”
理論及光電效應方程,成功地解釋了光電效應規律;建立了狹義相對論及廣義相對論,提出
了“質能方程”。
4、戈德斯坦:德國,發現陰極射線.
5、J.J.湯姆孫:英國科學家,湯姆孫利用陰極射線管發現了電子,測得了電子的比荷 e/m;
說明原子可分,有復雜內部結構,并提出原子的棗糕模型。
6、盧瑟福:英國物理學家;通過α粒子的散射現象,提出原子的核式結構;首先實現
了人工核反應,發現了質子,并預言原子核內還有另一種粒子——中子。
7、玻爾:丹麥物理學家;把普朗克的量子理論應用到原子系統上,提出了自己的原子
結構假說,最先得出氫原子能級表達式,成功地解釋和預言了氫原子的光譜,為量子力學的
發展奠定了基礎。
8、康普頓:美國物理學家,在研究石墨中的電子對 X 射線的散射時——康普頓效應,
證實了光的粒子性——光子不僅具有能量,而且具有動量。
9、德布羅意:法國物理學家,大膽預言了實物粒子在一定條件下會表現出波動性,提
出物質波概念。
10、戴維孫和 G.P.湯姆孫:美國及英國物理學家,發現電子衍射現象,證實了物質波的
猜想。
11、貝克勒爾:法國物理學家;首次發現了鈾的天然放射現象,開始認識原子核結構是
復雜的。
12、查德威克:英國物理學家,盧瑟福學生;在用α粒子轟擊鈹核時發現中子。
關注:新課標高中物理,獲取更多干貨資源
13、威爾遜:英國物理學家;發明了威爾遜云室以觀察α、β、γ射線的徑跡。
14、H.蓋革-P.米勒:德國物理學家,發明蓋革-米勒計數器
15、瑪麗·居里夫婦:法國(波蘭)物理學家,發現了兩種放射性更強的新元素——釙
(Po)鐳(Ra)。
16、約里奧·居里夫婦:法國物理學家;老居里夫婦的女兒女婿;用α粒子轟擊鋁箔時,
首先發現了用人工核轉變的方法獲得放射性同位素。
17、哈恩:德國物理學家,和助手斯特拉斯曼用中子轟擊鈾核時,鈾核發生裂變。
18、費米:在費米等人領導下,美國建成第一個核反應堆(由濃縮鈾棒、控制棒、減速
劑、水泥防護層等組成)。
補充了解:
1、亞里士多德:古希臘百科全書式學者;他認為物體的運動都由其“自然本性”決定,
地面的物體由其本性決定的“自然運動”是靜止,所以要使物體運動起來或者維持物體的運
動就需要推、拉、提、舉等作用;物體之所以在有初速度時能繼續前進一段距離,是因為“自
然界害怕真空”,物體離開后原來的空間被充進空氣,這部分空氣推動物體繼續前進;空中
的物體,由其本性,重的要落地,輕的要升天,重的物體下落要比輕的物體快……
2、能量守恒:1644 年笛卡爾討論碰撞問題時引進了動量 p=mv的概念,用以度量運動。
p
1687 年牛頓用動量的改變來度量力 F 。同時代的萊布尼茲則主張用質量乘速度的平
t
方 mv2來度量運動,萊布尼茲稱之為活力,這與 1669 年惠更斯關于碰撞問題研究的結論一
致,該結論說“兩個物體相互碰撞時,它們的質量與速度平方乘積之和在碰撞前后保持不變?!?br/>1743 年法國學者達朗貝爾在他的《論動力學》中說:“對于量度一個力來說,用它給予一個
受它作用而通過一定距離的物體的活力,或者用它給予受它作用一定時間的物體的動量同樣
都是合理的。”1807 年英國學者托馬斯·楊引進了能量的概念,1831 年法國學者科里奧利又
引進了力做功的概念,并且在活力前加了 1/2 系數稱為動能,通過積分給出了功與動能的聯
系(動能定理),也就是說自然界的機械能是守恒的。
19 世紀,能量守恒定律最終是在 5 個國家、由各種不同職業的 10 余位科學家從不同側
面各自獨立發現的。其中邁爾、焦耳、亥姆霍茲是主要貢獻者。邁爾是德國醫生,從新陳代
謝的研究中得出能量守恒的結論,1842 年,邁爾發表了題為《論無機界的力》的論文,進
一步表達了物理化學過程中能量守恒的思想。焦耳是英國物理學家,1843 年,他鉆研并測
定了熱能和機械功之間的當量關系。1847 年,他做了迄今認為確定熱功當量的最好實驗。
此后不斷改進實驗方法,直到 1878 年還有測量結果的報告,精確的實驗結果為能量守恒定
律的確立,提供了無可置疑的實驗證據。亥姆霍茲是德國物理學家、生理學家,他在不了解
邁爾和焦耳的研究情況下,從永動機不可能出發,思考自然界不同的力(即能)間的相互關系,
他于 1847 年出版了《論力的守恒》一書,給出了對不同形式的能的數學表示式,并研究了
它們之間相互轉化的情況,系統地完整地綜合了能量守恒理論,從而這部著作成了能量守恒
定律論證方面影響較大的一篇歷史性文獻。該定律發現的過程中,除了上述 3 位外,還有法
國卡諾、德國莫爾、法國塞甘、瑞士赫斯、德國霍耳茲曼、英國格羅夫、丹麥柯耳丁以及
法國伊倫,都曾獨立地發表過有關能量守恒方面的論文,對能量守恒定律的發現作出了貢獻。
20 世紀,根據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能量又有了新的涵義,它是和時間平移對稱性
相關聯的,并和三個方向上的動量,組成了四維空間的守恒關系。愛因斯坦還指出了能量和
質量的關系,他指出物體輸出能量的同時,它自身的質量減少了,于是它的動能也減少了,
他根據狹義相對論導出了精確計算能量損失導致的質量損失量的公式,這就是質能方程
E mc2 。高中物理記背資料集(2)
力學實驗部分
六個基本實驗
實驗名稱
實驗原理圖
待測物理量
實驗數據處理
彈簧
彈簧的彈力(所
彈力
鉤碼的重
的關

彈簧伸長
(用刻度尺測
驗注意1.實驗中注意彈簧的彈性限度

測量有關長度時,應區別彈簧原長L0、實際長度L及伸長
者之間的不
描線

探究
彈簧秤測
成角度的
拉力的
F
沿細繩方向持
角板、刻度尺
實驗注
測力計使用前要

實驗中的兩只彈簧測力計鉤
平對拉過程中讀數
則可選用
彈簧伸長方向和所測拉力方向應
并與木板平行。實驗時的角度
4.同一次實驗中,為了保證等效,橡皮條拉長
置O應該
播插
●音自●音魯
(m/

打點計時器
瞬時速度和加速
度(通過測
線運動
上的點間距,結合加速度由圖像法
速度
公式算
安裝裝置滑輪不能過高,滑輪伸出桌
滑輪共線;細繩盡可能與木板
以確保細繩對
拉力不變

開始釋放
4先接通電源

后應
意不能讓鉤碼落地及小車碰到滑
測量
天平)

等于小桶和
加速度
的關系
測出砂桶(包括砂)
小車
F
小車
速度(利用
得出)
平衡摩擦
①平衡摩擦力時
連上紙帶:②整個實驗平衡摩
滑動摩擦力
新平衡摩擦
包扌
的砝碼)的質
砂桶(包括砂)的總質量的條
拉力才可視為砂和砂桶的總重力
探究力
打點計時器
紙帶
橡皮筋
測量小車的最
的功與物
速度(利用紙帶得
實驗注意
長木板要傾斜,平衡摩擦力,使
在長木板
(利用扌
紙帶上點跡
離是否均勻可判斷)
2.實驗中測定
應是橡皮筋恢復原狀以后
所以應選用那出
勺點來測
每次實驗
位置
重鉭

度h(利用刻度尺)
打點計時器
速度(利用紙
實驗注
打點計時器應
定,紙帶應
驗時先
減小誤差,重錘應選擇
重錘下落過程中要克服阻力做功(來
的摩擦力、空氣
力等),所以動能增
力勢能減
速度
2gh計
用重力勢能減少來
研究小車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實驗裝置如圖(a)所示,其中斜面傾角可調。打點
作頻率為
紙帶上計數點的間距如圖(b)所示,其中每相鄰兩點之間還有4
打點計的器
圖(b)
部分實驗步驟如
測量完畢,關閉電源,取出紙
接通電源,待打點
穩定后放開小車
??吭诖螯c
尾部與紙
把打點

紙帶穿過限位孔
述實驗步驟的正確順序是
字母填
(2)圖(b)中標出的相鄰兩計數點白
)計數點5對應的瞬時速度大小計算式為ws
(4)為了充分利用記錄數據,減小誤差
加速度大
應為
圖甲為測量物塊與水平桌
摩擦因數的實驗裝置示意圖。實驗步
輕滑輪
物塊
用天平測量物塊和遮光
質量M,重物的質
標卡尺測量遮光

米尺測量兩光電門之

整輕滑輪,使細線水
物塊從光
左側
釋放,用數字毫秒計時器分別測出遮光片經過光
△tA和△B,求出加速
多次重復步驟③,求a的平均值
根據上述實驗數據求出動摩擦因數
答下列問題
某次游標卡尺(主尺的最小分度為
數如圖乙所示,其讀數為
(2)物塊的加速度a可用d
tA和△B表示為
(3)動摩擦因數可用M
和重力加速度g表示為
線沒有調整到水
此引起的誤差
然誤差”或高中物理記背資料集(3)
電學實驗部分

高中電學實驗的基本知識
基本
表、電壓表
表、滑動變阻器、電阻箱
控制電路:分壓法,限流法
基本方
伏安法測電阻測量電路:外接法、內接法
測定金屬電阻率
繪小燈泡的伏安特性
要實驗
測定電源的電動勢和內
基本儀器的使用
練習使用多用
1、電流表、電壓表
表用來測
的電流強度
表用來測
1)機械調零
通電時,指針應指
(2)選擇適當量程:估算

指針應轉到滿偏刻度的
若無法估算電路中的電流和電壓
先選用
的量程
逐步減小量程
確接入
流表
壓表
表都應使電流從線
線柱
所有電表都遵循“紅進黑出”(電流從紅
色的接線柱流進電表,從黑色的接線柱流出電表)的接線規則
4)正確讀數:讀數時視線要通過指針并跟刻度

程的最小分
度值,正確讀
數字和單
)注意內阻
表和電壓表一方面作為測量儀器
時又是被測
電阻,實驗中沒有特別
般不考慮它們內阻對電路的影
但在有些測
不能忽視它們的內阻對被
勺影響,如伏安
阻等
多用電表
多用
以用來測量電流、電壓
等,并且每一種測量都

半部為
表盤上有電流、電壓、電阻等各種量程的刻
紅黑


的四周刻著各種測量項目和量程
外,還有歐姆表的調零旋鈕,機械調零旋鈕和表筆的插孔。測
阻是依據
聯電路特點及
定在和中5外時和
歐姆表內部電路如圖所
為調零
紅黑表筆接觸
歐姆表
頭指針指在

歐姆定律
當紅、黑表筆
未知電
故每一個未知電阿
都對應

們在刻度
接算
應的Rx的
所測
從表盤刻度直接讀
指針半偏,所以歐姆表內阻等
使用歐姆擋五注意:(1)指針指在大于表
電路、電源要
讀數

選擇開關要」

的填空,并
驗題
3、滑動變阻器
滑動變阻器在電路中主要是控制被測電路中的電流、電壓
)選取
限流式接法
分壓式接法
兩種接法電路圖
Rb
分壓接法調

調
E
范圍較大
分壓接法
負載R


源內阻不計)
A、要求負載
或電流變化
從零開始連續可調,須用
接法
滑動變
阻R是負載
時須用分壓式接法,滑動變
阻器總電阻R是負載電阻
須用限流
動變阻器總電阿
是負載
兩種接法都
沒有特殊要求優先選用限流式接法,因為限流
路結構簡單,總功率較小。滑動變阻器總電阻R是負載電阻Rx的1
兩種接法都
C、采用限流

)仍超過電流表的量程或超
器的
定電流
時,應采用變阻器的
(3)兩種接法的實物圖
限流接法
LINYI
NIIMI
分壓接
IIIIYIIIII
nTmi
儀器選擇
(1)電源的選擇:一般可以根據待測
選擇符合
直流電源高中物理記背資料集(4)
近代物理部分
波粒二象性·光電效應
復習課
重點復習第
光的粒子性
成下列基礎知識填空和題
概念:在光(電磁波)的照射下,從物體表面逸出的
現象稱為光電效應
這種電子被稱之為
使電子脫離某種金屬所需做功的
做這種金屬
逸出功,符號為
2、規律
的“光子說”解釋了光電效應的基本規律,光子的
頻率的關系為
截止頻率
能量
逸出功
發生光電效
Ⅳ,也就是入射光子的頻率必須滿
為該金屬的截止頻率(極限頻率

最大初動能:E
對同一種
光電子的最
大初動能隨著入射光的頻率增加
隨著入射光的強度的增加
光電
從金屬表面逸出時的初動能應分布在
范圍內
3、實驗:裝置如右圖,其
為陰極,光照條件下會發
為陽極,吸
子,進而在電路中形成
即電流表的示數。光束

加電壓


圖所示
壓時,隨著電壓的增大,光電流
和值,即
壓進一步增

③當加上相反方向的電壓
向電壓)時,光電流
當反向
壓達到某一個值時
流減小為0,這個反向電壓Uc叫做
最有可能到達陽極的光電子剛好不能到達陽極的反向電壓,則關于Uc的動
能定理方程為
練習】某同學用同一裝
光三種光的照射下得到了三條光
關系曲線,如右圖所
萬A
A.甲光的頻率大
勺頻率
波長大于丙光的波長
光對應的截止頻率大于丙光的截止頻率
甲光對應
子最
能大于丙光的光電子最
要點總
規律的理解
光電效應方程:E=hv-W理解:能量守恒--hv=W+E



逸出功才可能打出電子

eL=0-E
理解:使
極的光電子(

速度正好指向陽極)剛好
達陽極的反向電壓
效應實驗的圖象
①縱截
也有光電子能夠自
極形成光電流
飽和光電流一一將所有光電子收集起來形成的電流
③橫截距一一遏止電
肖失時的反向電
原子結構
復習課本第
點復
模型”,完成
填空和題
物理學史
的研究,發現了電子,從而認識到原子是
有內部結構

實驗中出現的少數α粒子發生
散射,提出了原
核式結構模
在1913年把物理量取值分立(即量子化)的觀念應用到原子系統,提出
原子模型,很好的解釋了氫原子的
玻爾理論:①原子的能量是量子化

能量最低的狀態叫做
其他較高的能量狀態叫做
②原子在不
狀態
以發
向低能級En躍遷
原子從低
高能級Em躍遷
射或吸收的光子頻
率必須
原子對電子能量的吸收
兩個能級之差的
量能被吸收
吸收的數值是
余的能量電子帶走
時速度也為零的狀
能量至少
練習1】用大量具有
量的電子轟擊大
氫原子,觀測n
E/c\
到了一定數目的光譜線。調高電子的能量再
測,發現光譜線的數目∞
表示兩次觀測中最高激發態的量子數n之差
表示調
氫原

和E的可能值
所示為氫原子的能級圖.讓一束單色光照射到大量處于

子數
的氫原子上,被激發的氫原子能自發地發出3種不同頻
0
率的單色光,照射氫原子的單色光的光

用這種光照射逸出功為4

逸出的光電子的初動能是

的可能估正3
解頻率條
子的吸收:“只
兩個能級之差的光子才
收”!稍大高中物理記背資料集(5)
級結論部分
物理概念、規律和課本上的知識是“一級物理知
些在做題時常常用到
關系或者做題的經驗,叫做“二級結
見的物理情景
基本規
和基本公式
推論,或者解決某類
驗,這些知識在做題時出現率非常高,如
果能記住這些二級結論,那么在做填空題或者選擇題時就可以直接使用。在做計算題
然必須一步步列方程,不能直接引用二級結論,但是記得二級結論能預知

算和提高思維起點,因

般地講,做的題多
然會熟悉并記住某些二級結論。如果刻意加以
整理、理解和
么二級結論就能發揮出更大
結論就是物理內行
都要熟悉它的推導過程,一則
時順利列出有關方程,
可以在記不清楚時進行推導


適用條
靜力學
個力平衡

力的合力等大、反向、共線
力平衡,僅其

其它力保持不變,則剩余力的合力是消失力的相反

平衡,將這些力的圖示按順序首尾相接,形成閉合多邊形(三個力形成閉
力的合
相等的共點力平衡,力之間的夾角為120
3.研究對象的
整體法——分析系統外力:典型模型
物體相對
隔離法——分析系統內力必須用隔離法(外

考慮與
力學:
撞、爆炸類問題
不考慮,但緩沖模型及其他必須考慮
②電磁學:基本粒子不考慮,但宏觀帶電體(液
卜球、金屬棒等)必須考慮重

輕彈簧彈力
(1)輕繩:滑輪模型與結點模型
滑輪模型——輕繩跨過光滑滑輪(或光滑掛鉤)等,則滑輪兩側
而同一段繩中張力處處相
結點模型
繩子栓結于某一點,則這幾段繩
般不相等
輕桿:鉸鏈模型與杠桿模型
鉸鏈模型一一輕桿
兩端受力,則桿中彈力只沿桿的方向;②杠桿模型
輕桿中間也受力,或者重桿(重力作用于重心),則桿中彈力一般不沿桿的方向,桿中彈力
方向必須用平衡條件或動力學條件分析。“杠桿模型”有兩個變化
的桿或者被
“焊接
的桿
(3)輕彈簧:①彈簧中彈力處處相等,②若兩端均被
不能突變
現自由端
消失
6.物體沿斜面勻速
被動力分析
)被動
靜摩擦力(0
F
(2)分析方法
條件法一一先主動力,后被動力
假設法——假設這個力存在,然后根據平衡或動力學條件計算:若算得為負,即這個
力存在,且方向與假設方向相反;若算得為零,則表示此力不存在
、運動學
描述運動時,在純運動學問題
以任意選取參考系
處理動力學問題(用運動定律求加速度、求功、算動量)時,只能以地面為參
變速直線運動:用平均速度思考勻變速直線運動問題,總會帶來方便
3.勻變速直線運動
移中點的瞬
2
紙帶法求速度
逐差法:①在紙帶上杉
注意計數周期
周期T0的關系

若是連續6段位移,則有
T
聯立,得
9
4.勻變速直線運動
等分
速度比
各時刻總位移
各段時間內位移
位移等分點:各點速
到達各分點時
通過各段
自由落體

秒末速度
落高度(m)
第n秒內下落高度(
6.上拋運動:對稱性:t1=t
7.“剎車陷阱”,應先求滑行至速度為零即停止的
或s=wlo/2,求滑行距離;若
及、相遇
勻減速追勻速:恰能追上或恰好追高中物理記背資料集(6)
易錯必抓得分點
板塊
動和力
量性問題
(1)勻變速直線運動問題—一減速、往返問題,注意規定正方向后各量的正負
規定v方向為正方向,當a與v方向相反
表達
(2)求速度
度、電場強度等物理量時,要
意不僅僅要交
要交代方向
他從高處落到蹦床上后又被彈
從高
始下落
的整個過程
速度隨時間變
的圖像如圖
根據此圖像可知
和蹦床
接觸的時間內,蹦床對
平均作用力為
1000
來說,剎車問題中剎
尤其是追
擊相遇問題中
2】某人騎自行車以4m/s的速度勻速前進,某時刻在他前面7m處以10m/s的速

的汽車開始關閉發動機
加速度減速前進,此人需要多長時間才
繩、桿連接
容易錯誤地認為,繩、桿連接的兩個物體速度相等,實際上應該是
桿方向分速度
等(
交分解),除非二者均沿繩方向運動
直平面內最高點、最低點進行動力學分析時,容
決方法:列動
程前,一定先畫好受力分析圖
力分析第
(2)考慮與否問題
力學:打擊、碰撞、爆炸類問題
不考慮,但緩沖模型必須考慮

基本粒子不考慮
觀帶電體(液滴、小球、金屬棒等)必須考慮重力
③根據上下文分析:明確交代不考慮粒子重力的,不考慮;明確給出重力加速度g
直”“水平”等字眼、經分析發現沒
設運動不可能實現
考慮重力
摩擦力分析
(1)靜摩擦力:其一是當做滑動摩擦力處
算靜摩擦力),沒
預先判斷
或分析

擦力性質變了沒
沒有先分析主
沒有分析清楚
物體間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就默認(隨意假設)成摩擦力朝某某方向
滑動摩擦
(3)疊加體問題中,分析地面對下面物塊的摩擦力時,算掉
物塊

塊的對下面物塊的壓
用力
有些題目問的是斜面對物塊的作
作用力,是指斜面對物塊的所有的力的
持力和摩擦力的合
是支持力

當一個物體

內時,則需要根據對稱將力分解到兩個相互垂


不能亂套
例3】如圖所
壁上等高的兩
O為長度相等的兩根
在AB中點D的正下方,AO
上?!螦OB=90°
COD=60°。若在O點處用輕繩懸掛一個質量為m的物體,則平衡后繩AO所受拉力的
C. 2mg
8、彈簧相關的動態問題
定要注意彈簧的初態是壓縮還是拉伸,并計算出相應的形變
下,物塊并不是一接觸彈簧就開始減速,或者離開彈簧才開始減速,而是先加速后減」
有一個速度最大的位置
力平衡的位置,彈簧彈力和其余的力等大反向的位置
彈簧、輕繩彈力突變
定律的瞬
輕繩中彈力可以突變,用實際情景模擬過程即可得知變化細節;若輕彈簧兩端均被約朿
固定于某處
以是慣性約束一一連接于某一有質量的物體上),則彈力不能突

當輕彈簧的一端突然變成
比如剪斷),彈力立即消失
0、分離問題
分離條件是相互接觸的兩個物體之間的壓力
是有些同學容易認
兩物體分
物體是

觸的兩個物體
觸面方向)一直有相同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即分離瞬間,兩者是有相同的加
速度的,分離的原因是之后加速度逐漸變得不
致速度、位移不
界問題(運動
加體動
(1)運動
題:顧此失彼,往往考慮一個限制忘了另
線運動
速度
速度限制、位移限
加體動力學:臨界條件不清,研究對象
從受力簡單的分析
加體注
意傳動關系
平面圓周運動:輕繩(軌道內側)、輕
道)等模型之間混淆不清,亂套
2
送帶問題
階段運動
分析地以為當物體速度加速到和傳送帶
物體就和傳送帶相對
做勻
實第
運動性質需要具仁
具體分析(判斷)
大小關系分析
超重
加速度向上
速上升、減速下降

減速下降,還可以是豎
園周運動最低點等
14、曲線運動特點:合外力指向軌跡內側;法向合力改變速度方向,切
改變速度大
變速運動包括勻變速直線運動和勻變速曲線
拋、斜拋物體的
所受
力為恒力的運動,加速度不變的運動

不知道分析落點約
「性質:其二,隨意作圖,隨意分析,不注意一些基高中物理記背資料集(7)
易錯難點撈分點
游標卡尺
1)設計目的:更加精確的測
的長度
(2)設計結構:主尺一—cm單位,最小分度
就是一把毫米刻度尺
常見三種規格,如下表
分度
0分度
分度
游標尺長度
游標尺格數
標注數字
最小分度值
100
主尺最小分01
度值的差值
測量原理
零:未測量時,游標尺零刻線
零刻線對齊,同時游標
根刻度線
主尺9mm19mm149mm刻度線對齊
的么德標體燈線正對的其數但之豐要付這,限差大了
的長度,則從游標尺讀數
③讀數
精度0.1mm
a、游標尺零刻線對齊
刻度線,讀作
1刻線對齊主尺刻度線,零刻線相對主尺5mm刻度線后移01mm,故游標
尺零刻線左側讀數為
游標尺7刻線對齊主尺刻度線,零刻線相
刻度線后移

標尺零刻線左側讀數為
游標尺零刻線左側整數倍毫米數為1
此時4刻線對齊主尺刻度線,即零刻
相對主尺
刻度線后移4×0.1
游標尺零
數為
(4)讀數規則:整數倍亳米數由主尺讀出(游標尺零刻線左側)為h,小于1mm的部
分由游標尺讀出,且第n條刻線與主尺刻線對齊,則讀作n
指游標尺最小分
度值與主尺最小分度值
精度

易錯提
(1)分度識別:根據前表識別出是多少分度
卡尺,進而讀數時乘以相應的精度
(2)游標尺零刻線相關問題:游標尺左邊沿線和零刻線同時出現
注意讀取游標
尺零刻線左側長度
邊沿線左側長度;整數倍毫米數h應先
帶進公式計算
)特殊讀數
若遇到如右圖所示情況,則首先搞清楚游標尺上幾號刻線與主

線對
本圖中是游標尺
刻線與主
6mm刻線對
然后分析游標尺零刻線的

游標尺零刻線
16mm刻線左側4個分度值處,即左側
位置處,則本題讀數為
摩擦力做功與摩擦生熱
1、功和熱的區別
功是功——力對空間的積累效應,熱是能量——相互摩擦的兩個物體內能的增
計算式中位移/路程的區別
功的計算式W= FIcosα中的/是力直接作用在其上的物體對地的位移,而摩擦生熱時
產生的熱量Q=FS相對中的s相是兩個相互接觸的物體間相對滑動的路程
兩者關
(1)推導過程
圖所示,木板M
粗糙,一滑塊從其
度v向右滑上木板,經過一段
木板對地位移
速度為v,滑塊對地位移為x
速度為
j能定理,有
摩擦力對木板做正功,對應木板動能變化
摩擦力對滑塊做負功,對應滑塊動能變

該過程摩擦產生的熱量為
聯立,得到:Q=F(x2-x)

(2)兩者關系:
從前述推導過程可看出摩擦力的功和摩擦生熱兩者之間的本質性區
若從能量角度作一分析
這樣分析
塊做負功,將能量“拿來
使滑塊動能減少;摩擦力對木板做正功,將能量“送走”,使木板動能增加;但是由于x
所以“拿來”的能量多于“送走”的能
這沒有送走的部分就是兩者共有的內能增
相關
1)一對滑動摩擦力做的總功為負功
(2)水平傳送帶勻速運動,將物塊無初速度放到傳送
物塊動能增加量數值等
于該過程的摩擦生熱
物塊位移為x
摩擦力對物塊做的功等于物塊動能增加
移為x,=vt
摩擦生熱Q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茌平县| 台南市| 青海省| 大港区| 博爱县| 三台县| 达日县| 聂拉木县| 治多县| 亚东县| 自治县| 白河县| 巩留县| 工布江达县| 同仁县| 余江县| 泾川县| 和林格尔县| 贺兰县| 漠河县| 商河县| 钟祥市| 双峰县| 得荣县| 鹤峰县| 东明县| 昌图县| 托克逊县| 千阳县| 永泰县| 乌鲁木齐县| 昆山市| 榆林市| 萍乡市| 井研县| 吴忠市| 定边县| 武隆县| 柳州市| 招远市| 东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