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八 年級 歷史 科目課堂教學設計課題 9. 對外開放學習目標: (1)了解深圳等經濟特區的建立; (2)對外開放格局的形成; (3)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1)深圳等經濟特區的建立; (2)對外開放的格局。 難點:理解經濟特區的作用和影響。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教學策略 預設時間引入:(由歌曲引入本課) 同學們,春天來了,讓我們聆聽一首《春天的故事》:“一九七九年那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南海邊畫了一個圈,神話般地崛起座座新城,奇跡般地聚座座金山……” 引導學生思考: 1. 回顧歷史說說一九七九年在中國歷史上有什么重要影響? 2.“有一位老人”老人是誰?他有哪些豐功偉績? 3.“畫了一個圈”又指的是什么?這個圈后來怎么樣? 學生根據已學歷史知識,討論交流,教師明確: 一九七八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大會作出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之后,改革開放之風吹遍祖國大地。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第9課 對外開放》,了解哪一段光輝的歷史。新授: 學習目標出示,材料分析 材料:任何一 個國家要發展,孤立起來閉關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強國際交往,不引進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先進科學技術和資金,是不可能的!——鄧小平 根據材料回答:我國為什么要進行對外開放? 【第一篇章】今昔對比-天翻地覆換新顏 分小組展示課前搜集的資料 (深圳組、青島組、浦東組、滿洲里組) 三、出示問題,電子書包搶答 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中國邁開對外開放的步伐,最早建立的四個經濟特區是哪四個?其中對外開放的“窗口”是哪兒?最大的經濟特區是哪? 深圳、珠海、汕頭、廈門。 “窗口”是深圳。 海南島,省級經濟特區 四、小組討論交流后回答: 1.建立經濟特區的重大意義有哪些? (1)可以利用外資、引進技術,提高產品質量,增強產品競爭力。 (2)可以利用外商銷售渠道,適應國際市場需要和慣例,從而擴大出口,增加外匯收入。 (3)有利于引進先進技術,了解世界經濟信息。 (4)有利于學習現代經營管理經驗,培養管理人才。 (5)可以擴大我們走向世界的通道,開辟世界了解我國改革開放政策的窗口。 2.經濟特區“特”的主要表現有哪些 經濟特區“特”是實行特殊的經濟政策和特殊的經濟管理體制。經濟特區不是政治特區,也不是像香港、澳門是“一國兩制”下的特別行政區,它仍然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華人民共和國完全行使主權管轄的行政區域,在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方面堅持社會主義方向,只是在經濟活動中給予優惠政策。 【第二篇章】指點江山-以點帶面共發展 五、完成電子書包互動題板, 1.根據提示,在電子書包上將城市或區域按順序歸位,完成后提交。 2.找學生上黑板在教師畫好的地圖上展示 3.思考:中國形成了怎樣的對外開放格局? 形成了“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的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 【第三篇章】海納百川-艱難入市迎挑戰 六、電子書包搶答環節: 1.中國什么時候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呢? 2001年12月 2.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背景是什么? 對外開放加速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步伐,促進了我國對外貿易和國民經濟的迅速發展。 3.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有什么影響? 機遇:引進國外的投資和技術;學習先進的經濟管理經驗等。 挑戰:中國仍屬于發展中國家科技水平和經濟水平相對較弱,在國際競爭中常處于不利地位等。 七、材料解析: 材料:“絲綢之路”是從歷史深處走來的合作共贏之路,絲路精神是人類文明的寶貴財富。閱讀下列列材料,回答問題。 【當代聚焦】 材料一:1979年,鄧小平對廣東省委負責人說:“可以劃出一塊地方,叫做特區……”,經濟特區……吸取僑資、外資,引進先進科學技術和管理經驗,進行現代化建設。 材料二:“一帶一路”使中國不僅可以輸出豐富多彩、價廉物美的日常用品,而且能夠向世界提供更多的技術和設備。中國有實力投資海外,與急需資金的國家共同把握發展機遇 問題:對比材 料一、二,從經濟特區的建立到到“一帶一路”的提出,我國對外開放有什么變化 【第四篇章】海納百川-開放中國更輝煌 八、電子書包練習題 數據反饋,小先生講解 八、觀看視頻談體會 九、小結本課,布置作業 作業:寄語對外開放:展望未來,我們對進一步改革開放充滿了無限的信心與憧憬,請同學們以“家鄉新時代對外開放”為線索,搜集材料,建言獻策,完成不少于200字的寄語。板書設計及課堂小結: 第9課 對外開放 一、經濟特區的建立-----四個特區建立 二、對外開放領域擴大----格局形成 三、加入世界貿易組織----2001年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