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 6 課《工業化國家的社會變化》教學設計內容包括人口增長和大眾教育 城市化 環境污染和貧富分化加劇課程標準初步理解工業革命帶來的社會問題教材分析工業革命后,英、美、法、德等國發生了巨大的社會變化。生產力的發展促進了人口的迅速增長。為了適應工業化發展的需要,德、法、英等歐洲國家開始推廣大眾教育。農村人口流向城市,不僅為 工業生產力提供了廉價勞動力,還推動了城市的發展。但是,在工業化的進程中,西方國家也出現了 許多社會問題,如日益嚴重的環境污染和貧富分化的加劇。教學目標學科核心 素養要素 教學目標唯物史觀 認識到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工業化給資本主義國家帶來了巨大的變化,也帶來了嚴重的社會問題。時空觀念 通過識讀《紐約和柏林城市規模擴展圖》的地圖,建立城市規模擴大的空間觀念。 通過觀察《人口增長》等餅狀圖和柱狀圖,知道英國等資本主義國家人口增長情況, 培養歷史時間觀念。史料實證 恩格斯《英國工人階級的生活狀況》等文獻的解讀,以及歐洲 19 世紀的各類圖片、漫畫等史料的解讀,獲取歷史信息,認識文獻資料、圖片對于歷史解讀的重要性。幫助學生理解工業化國家的社會變化及解決方案。歷史解釋 通過文獻、歷史圖片以及示意圖的使用,使學生工業革命給歐美國家帶來的巨大變化,以及歐美國家的應對方案。家國情懷 認識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對于中國的新發展理念的認同感,對于中國方案以及中國智慧的自豪感。培養保護自然環境,綠色出行等意識。教學重點和難點重點:人口增長和大眾教育,城市化,環境污染和貧富分化加劇。難點:城市化德進程,以及城市化帶來德問題。教學方法自主學習、活動探究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導學案。教學過程城市化篇 多媒體出示圖片《英國城市人口與農村人口的比例變化》,提問:閱讀課文,概括城市人口變化概況。 多媒體出示地圖《紐約柏林城市變化圖》,結合文獻:工業集中促進了人口的集中,工廠周圍形成了村鎮。村鎮變成小城市,小城市變成大城市。 ——恩格斯《英國工人階級狀況》教師引導歸納城市規模變化。 觀察課本 25 頁圖片《19 世紀英國城市》及其左邊的相關史事,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閱讀課文,觀察圖片,得出結論:19 世紀英國城市人口快速增長,超過農村人口。 閱讀材料,思考得出結論: 工業革命推動城市化進程。 學生根據教師的引導,認真聽講,積極思考:①城市人口增長太快②缺乏統一規劃③道路狹窄而擁擠④城市公共衛生環境很差環境污染篇 1.閱讀材料: 1873 年、1880 年、1892 年,倫敦相繼發生由燃煤造成的毒霧事件,先后奪取 1800 多人生命。——梅雪芹《環境史學與環境問題》, 觀察圖片《機器時代的“享受”》,思考歸納: 19 世紀工業化造成環境污染表現在哪些方面? 出示圖片:美國、比利時、德國出現的環境污染事件,教師指出:環境污染是資本主義國家共有的現象。 出示材料: 1801 年,1.1%最富有的人占有國民總收入的 25%,到 1812 年,1.2%最富有的人就取得 35%的國民收入。1867 年,2%最富有的人所聚斂的財富占國民總收入的 40%。 ——郭家宏《19 世紀上半期英國的貧富差距問題及其化解策略》和漫畫《貧富差距》。提問,觀察圖片,閱讀文獻,你能得出哪些結論? 4、出示材料:材料一:英國可以分成兩個民族, 它們之間沒有往來、 吃不同的食物,按不 同的生活方式生活,不受同樣的法律支配……富人和窮人。 ——本杰明·迪斯雷利《西比爾》 材料二:伯明翰工業居民發生事故非常嚴重,屢見不鮮。事故發生大多為工廠對維修工作重視不夠,以致機器護欄長期失修,把不幸的受難者卷進機器,造成可怕的斷肢。——英國國家檔案1842 年第 42 卷。提問:閱讀材料,19 世紀工人的工作狀況如何?假如你是 19 世紀的工人,你會怎么做? 5.教師順勢引出,工人的反抗,出現哪些工人運 動,多媒體出示圖片,歐洲三大工人運動。 總結過渡:工業化給歐美國家帶了巨大變化,正 1. 閱讀課文,觀察圖片,認真聽講,回答問題:大氣污染、水體污染。 閱讀材料,思考問題:貧富分化嚴重。 閱讀課文,觀察圖片,思考問題,回答:工人階級的工作和生活的環境十分糟糕。工人階級會反抗資產階級的壓迫。如狄更斯所說,既是最好的時代,工業革命是一把雙刃劍,既有積極的影響,也有消極的影響。那么資本主國家會如何應對呢? 二、應變—— 社會治理的紓困之措 合作探究:分組合作探究解決歐美工業化進程中出現的問題的辦法。 紓困之措——控制人口增長 多媒體出示材料:材料 1: 人口增長快于生產增長,這是一種“自然規律”;人口增長到生活資料僅能維持人類生存的極限時,社會就會出現饑饉、戰爭和疾病。 ——馬爾薩斯《人口原理》材料 2:19 世紀中葉開始,歐洲人民開始有意識地控制人口增長,出生率呈下降趨勢。英國從 32‰ 下降到 25.5‰。——《世界史近代史編》 教師講解,歐美資本主義國家,人口快速增 長,給城市環境帶來巨大的壓力,為了緩解壓力, 歐美國家有意識地控制人口增長。 3、紓困之措——提高人口素。提問:閱讀課文,歸納歐美國家推廣大眾教育的概況。 在學生歸納好的基礎上,出示圖片,德國義務教育柱狀圖,提問:大眾教育的影響。 紓困之措——改善城市環境多媒體出示 材料 1:霍亂、傷寒、天花以及其他流行病的一再發生,是英國資產者懂得了,如果他想使自己以及自己家人不致成為這些疾病的犧牲者,就必須立即著手改善自己城市的衛生狀況。——恩格斯 《英國工人階級狀況》 材料 2:1855 年,倫敦開始了下水道現代化工程, 到 1875 年完工。……到了 19 世紀 60 年代,自來水和地下排污系統已經在歐洲各國初步形成。 — —《世界史近代史編》 教師講解資本主義工業化過程中改善城市環境的 措施。 紓困之措——治理城市污染多媒體出示 材料 1:英國國會制定了 1853 年《(首都)煙公害減少法案》,要求制造廠“盡可能消耗或燃 燒”火爐里排除的“全部煙”。——索爾謝姆 《發明污染:工業革命以來的煤、煙與文化》材料 2:英國治理環境頒布的一系列法案。 材料 3:煙霧籠罩的泰晤士河與今天泰晤士河美景 的對比圖。 1、學生小組合作探究,概括總結, 派代表回答。2. 閱讀材料,認真聽講。3.閱讀課文,歸納總結,回答: 教育的普及,提高了歐美各國的大眾文化水平,促進了社會發展。4、閱讀材料,觀察圖片,認真聽講,落實筆記。5.閱讀文獻,觀察圖片,感悟英國治理環境的一系列政策及成果。6.閱讀材料,緊跟教師思路,理解體會英國政府頒布一系列法令的原因:①工人階級斗爭的成果 ②資產階級穩定社會的需要。③6. 紓困之措——緩和社會矛盾 多媒體出示材料,英國頒布的一系列法令。師生 共同總結概括,得出結論。 三、思變——稽古振今的中國之治1. 活動探究: 多媒體出示喜馬拉雅ft脈冰川融化的圖片,提問: 喜馬拉雅ft脈的冰川正在加速融化,你們知道原 因嗎? 教師接著提問: 以史為鑒,學習完本課,給了我們新的思考,面對日新月異的科技變化,我們, 該何去何從,是盡情享受工業革命給我們帶來的巨大進步,先發展,出現問題,再來治理,還是停止發展,重回工業革命前農耕時文明的田園生活呢? 2、我國現在正處在工業化的進程之中,你知道我國制定了哪些戰略方針,來發展經濟的同時,又保護好環境。 3、在學生發言的基礎之上,教師簡要總結我國一系列的治國理政的措施,同時升華家國情懷。 社會進步的發現。 學生根據地理老師的課程內容, 知道是因為工業化進程中的環 境污染和氣候變暖導致冰川正 在加速融化,且有極大的危險。小組合作,思考作答。 ① 保護好環境 ② 可持續發展戰略 ③ 發展科技,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學生自由發言。課堂 總結 一.劇變——工業文明的雙刃之花二.應變——社會治理的紓困之措三.思變——稽古振今的中國之治 歸納、梳理知識點。課 后作業 制作環保宣傳手抄報 登錄中國環境保護網,閱讀環保知識,收集身邊 環保故事,制作一幅以環保為主題的手抄報。 上網搜集資料,制作環保宣傳的 手抄報。板書設計第 6 課 工業化國家的社會變化劇變——工業文明的雙刃之花二. 應變——社會治理的紓困之措三.思變——稽古振今的中國之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