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七年級歷史下冊第 4 課《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學設計【課程標準】以鑒真東渡、玄奘西行為例,說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發展,知道唐朝整治清明、經濟繁榮、對外開放和統治者的博大胸懷是唐朝中外文化交流頻繁的重要原因。【教材分析】本課為第一單元第 4 課,這一單元是要將學生帶入“繁榮與開放的社會”——隋唐時期,在我國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國古代社會的繁榮鼎盛時期,無論在制度建設、經濟和文化發展、民族和睦還是對外交流上有著輝煌的成就、影響深遠。而在本課中,主要為唐朝和印度、日本之間的文化交流,而這種交往時相互的,雙方的,也正體現了單元主題的“開放”,同時也向我們展現了唐朝中外文化交流地域之廣、時間之長等特點。學習本課,不但可以樹立學生高度的民族自豪感,并且通過交往、交流所帶來的影響,使學生理解一個民族的發展和振興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與外界文化的頻繁接觸與交流,讓學生進一步感悟對外開放的重大意義!【學情分析】七年級學生經過一學期歷史的學習,知識層面和理解能力都有一定的提升, 他們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和一定的分析及處理問題的能力。本課的講授中,教 師要充分利用智慧課堂的優勢,要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的基本原則,教學中應 多一些圖片、視頻等一些容易理解的的資源有助于學生對課程的理解和學習, 充分調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鼓勵他們大膽的動口、動腦,最 大限度地促進思維的活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了解遣唐使、鑒真東渡日本、玄奘西行取經等史實,思考并認識外交的開放與唐朝國力強盛之間的關系。過程與方法:充分利用智慧課堂教學環境,營造輕松的課堂氛圍,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 解,培養學生的興趣,并體會從感知歷史到積累歷史再到理解歷史的過程。通 過對隋唐時期我國同亞洲各國,特別是日本和天竺等國的友好往來情況的學習, 啟發學生思考隋唐時期出現頻繁交往高潮的主要原因,和這種友好交往對歷史 發展產生的重大影響,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對鑒真六次東渡、玄奘歷時 18 年的西游和歷時 19 年的譯經生涯中體現出的精神,激發學生積極上進、自強不息的精神動力,助力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通過對本課的學習,使學生感受開放交流、包容吸收外來文化對于世界各國文明發展的重要作用,助力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重點、難點】教學重點:唐朝與日本的交往、唐朝與天竺的交往教學難點:唐朝對日本產生的影響、玄奘西行;理解唐代對外交往頻繁的原因【教學媒體和資源】 多媒體課件、《鑒真東渡》、《中國通史-唐人街》片段等音視頻資料;《唐朝對外交通路線圖》、反映唐朝及現代與日本等國交往等圖片;智慧課堂教學環境。【教學策略】充分利用歷史地圖、示意圖、文史材料,創設情境,將信息技術與課程深度融合,增強學生體驗與感受。貫徹學科核心素養教學理念,通過問題探究,啟發引導,分析評價,培養學科思維品質。利用智慧課堂教學系統,開展課堂活動,激發興趣,開拓視野,聯系比較, 延伸拓展,實現人機互動,而且使得生生互動、師生互動更加自然。【課堂類型】 新授課【課時安排】 1 課時【教學過程】遣唐使 地圖識讀: 展示《唐朝中外交往示意圖》,讓學生觀察、總結。唐王朝積極對外開放,與各國發展友好關系。 史料解讀: 史料一: 《弘法大師行狀繪詞》 動動腦: 乘船的都是什么人?從哪里來的?此圖描繪了怎樣的歷史場景? 史料二: 《日本書紀》載: 從唐朝回日本的僧人說:“大唐國者, 法 式備 定, 珍國也, 常須達。” 想一想: 這句話的意思是什么?它 體現了日本民族的什么特點? 資源運用: 《唐朝中外交往示意圖》 設計意圖: 培養時空觀念,形象直觀地感受到唐朝便利的交通,及對外往來的繁榮。 設計意圖: 通過文字和圖片資料,能使學生具體的了解遣唐使的史實,培養學生自己提取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史料論證素養。資源運用: 《弘法大師行狀繪詞》圖3. 交流認知: 何為遣唐使? 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進行交流的使團,包括使者、僧人、留學生和專業技術人員。 他們來到中國的目的是什么? 為了學習中國先進文化 根據老師的介紹,遣唐使來華有怎樣的特點? 時間長、規模大、次數多、遣唐使素質高 設計意圖: 邊展示圖片,創設情境,提出 問題,引導學生完成任務。 資源運用: 遣唐使印遣唐 使 4.合作探究: (1).展示材料:“日本中古之制度,人皆以為多系日本自創,然一檢唐史,則知多模仿唐制。” ——木宮泰彥《中日交通史》 提出問題: 遣唐使來到中國學習唐文化給日本社會帶來什么影響? 他們把唐朝先進的制度、天文歷法、文字、典籍、書法藝術、建筑技術等傳回日本,對日本社會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2).展示唐朝在文字、貨幣、建筑、節日、服飾等方面的圖片,引導學生分析唐文化對日本帶來的影響。( 聯系教材第 19 頁“ 相關史事”) 過渡: 簡要介紹日本來唐朝的遣唐使杰出代表--阿倍仲麻呂(晁衡) 來華情況,向學生說明日本深受唐 朝的影響既有遣唐使的功勞,也有 一些中國使者前往日本傳播唐文化, 對日本同樣影響深遠,其中,最著 名的就是高僧鑒真。 設計意圖: 通過文字和圖片資料,使學生具體的了解遣唐使的史實,培養學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史料論證素養。 資源運用: 唐文化對日本各方面的影響鑒真東渡 人物掃描: 結合教材第 20 頁“ 相關史事”、 《日本奈良唐招提寺內的鑒真像》認識鑒真。 合作探究: 鑒真對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那些貢獻? 貢獻:傳授佛經,傳播中國的醫藥、文學、書法、建筑、繪畫等。 鑒真身上有什么可貴的品質? 持之以恒、不畏艱險、迎難而上、 勇往直前的精神。 設計意圖: 創設情境,講述人物事跡,感受鑒真的精神品質,落實歷史核心素養。 資源運用: 鑒真像 唐招提寺設計意圖: 通過視頻和文字,找出鑒真對日本的貢獻。其次,通過感受鑒真東渡的危險性,增強對鑒真的崇敬這些材料啟發學生學習鑒真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精神,從而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 資源運用: 視頻《鑒真東渡》、 郭沫若詩句: 鑒真盲目航東海,一片精誠照太清。 舍己為人傳道藝,唐風洋溢奈良城。信息歸納: 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唐與新羅的關系”一目內容,結合教材第 20 頁“相關史事”中對崔致遠的介紹,了解掌握唐與新羅經濟文化交流史實。 新羅使節、留學生到訪唐朝, 學習中國文化。 新羅物產居唐朝進口首位。新羅音樂傳入中國。 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舉制選拔官吏,還引入了中國的醫學、天文、歷算等成就。 崔致遠及《桂苑筆耕》 設計意圖:通過自主學習,使學生了解基礎知識,鍛煉學生的自學能力,體現學生為主體的地位。學生共同完成此任務,有助于培養學生互助合作學歷的意識。資源運用: 崔致遠像展示《全唐詩》卷 26 李白《高句麗》:唐 與 新 金花折風帽,白馬小遲回。羅 的 關 翩翩舞廣袖,似鳥海東來。系過渡: 剛才我們講了日本、新羅在與唐朝密切的友好往來中,學習唐朝的文化,促進了自身的發展。同時,唐朝也不忘學習其它民族的先進文化,充實自己。接下來我們學習本課的第三子目:玄奘西行玄 奘 西 行 1. 人物掃描:玄奘生平 閱讀教材,結合圖片,簡介玄奘。 《西游記》這部小說家喻戶曉、婦孺皆知,講述了唐僧師徒前往西天拜佛求取真經的故事。小說主人公唐僧的原型就是玄奘。 資源運用: 影視劇圖片 歷史圖片設計意圖: 利用學生熟悉的形象,營造輕松的氣氛,激發學生的興趣。2. 讀圖說史: 玄奘西行 結合圖片和教材,指出玄奘西行路線歸納其主要成就。 時間、目的地:貞觀年間,天竺國( 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等地) 主要成就:帶回大量佛經;主持譯經工作; 口述成《大唐西域記》。 資源運用: 玄奘西行與回國路線圖、那爛陀寺遺址圖片、《大唐西域記》書影那爛陀寺遺址 《大唐西域記》設計意圖: 培養時空觀念,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培養閱讀分析及提煉信息的能力。3. 活動探究: ) 暢所欲言: 鑒真東渡、玄奘西行需要面對的困難有哪些?我們應當學習他們的哪些優秀品質? 自然環境的困難、自身的疾病、社會和人文的壓力;體現他們堅定的信念、無畏的勇氣、百折不撓、堅忍不拔和必勝的信心。 ) 各抒己見: 《西游記中》描 寫的唐僧西天取經與你今天了解的 玄奘西行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 歷史記載真實存在,文學作品可以 虛構。要區別看待歷史事實和影視、 文學作品,二者之間是有差別的。 資源運用: 歷史圖片 鑒真東渡、玄奘西行視頻設計意圖: 學生查看平板中的圖片、視頻, 思考問題,交流發言,教師歸納、評價。通 過尋找相同點,感受他們堅持理想,堅忍不 拔的品質,產生對人物的認同感,形成正確 的價值觀。聯系學生所熟知的影視作品,不 僅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 氛,同時提高學生區分影視作品和歷史實的 能力。問題探究( 難點突破) : 唐朝對 資源運用: 反映唐朝經濟發展、政策開放、外友好交往頻繁的原因都有哪些? 交通發達的文字材料、唐朝對外交通路線圖唐朝的強盛(對各國的吸引力)、 設計意圖: 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培養學生開明開放的政策、發達的交通路線 探究意識,指導學生在積累歷史知識的基礎等 上進一步理解歷史,培養學生提高分析史料的能力和唯物史觀。1. 知識點整合: 歸納本科基本知識點(教學重點總結) 教師突出本節課“一本書”(《大 唐西域記》)、“兩個人”(鑒真、玄奘)、“三個國家”(日本、天 竺、新羅) 資源運用:《知識點整合表》 設計意圖: 學生通過平板填寫表格,鞏固新知,通過總結,培養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教師利用智慧課堂系統進行數據統計,點評總結。教學總結 2. 情感升華: 本節課我們學習了遣唐使、鑒真東渡、玄奘西行等知識,同時深深地感受到唐朝的繁榮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目光,大唐帝國以博大的胸懷兼容外來文化之精華,而燦爛的中國文化也深深地影響了自己的鄰邦。當代中國正在走復興之路,所以我們更要堅定不移地堅持對外開放,鼓勵交流, 才會進步。 資源運用: 改革開放后我國經濟發展資料、“一帶一路”戰略圖片資料 設計意圖: 通過改革開放后中國強盛的史實,引導學生理解對外和平交往的重要性, 感悟對外開放的重大意義!使學生感受開放交流、包容吸收外來文化對于世界各國文明發展的重要作用,助力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隨堂檢測:“快來試一試” 資源運用: 典型例題1 搜集、精選典型題目,檢測教學效 技術運用: 學生通過平板答題,教師利用果和目標達成,鞏固新知識。培養 智慧課堂系統進行數據分析,總結點評。學科思維和綜合運用能力。 設計意圖: 鞏固新知,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教學 2. 引導學生思考交流教材第 22 頁 能力,落實學科核心素養培養。評價 “課后活動”第 1、2 小題。西 東板書設計 唐朝中外玄奘西行——天竺 響 文化交流 日本遣唐使 日本 唐文化對日本的影 鑒真東渡教學反思與改進今天的中國正處于改革開放時期,經濟發展迅速,學習本課,我們能從唐朝的對外交往中得到很多啟迪。首先,我們必須具備安定團結的穩定的政治局面,堅持對外開放政策,同時,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質,提高經濟文化水平, 這樣才有條件投入世界經濟發展的潮流中。其次,我們必須學習唐朝的廣博胸懷,傳播先進文化和技術的同時,也善于吸收他國之長,為己所用。本節課內容中有許多學生熟悉的人物、事件,比如小說《西游記》的情 節、人物,鑒真東渡的故事等,學生對于學習本課已具備一些基礎,大部分學生能夠積極參與課堂活動,課堂氣氛活躍。教學中,注重將現代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融合,突出學生學科素養提升,既注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又注重學生歷史思維品質和探究能力的提高,還要體現家國情懷的價值追求。所以,我利用智慧課堂教學系統開展教學活動,通過情景創設、信息歸納、讀圖說史、問題探究、總結提升等多樣化的教學設計,整合教材,將歷史與現實結合,設計多個學習活動,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既了解了史實又能將歷史聯系到現實。通過大量的歷史地圖、示意圖和歷史圖片以及視頻推送,加強了學生時空觀念素養的培養,通過設計一系列探究問題,引導學生在真實的學習情境中體驗探究,深化對唐朝頻繁的對外交往史實的認識,客觀評價歷史事件、歷史現象和歷史人物。但在教學中,智慧課堂的上課程序較為復雜,本人的操作使用技能尚待提高,學生注意力也不夠集中,這都影響了教學效果。此外,在問題探究及答題活動中,一些學生沒能夠很好地參與進來,有些基礎薄弱的學生有些不知所 措。今后,要采取更加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調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