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主題單元設計主題單元標題唯物辯證法的聯系觀、發展觀作者姓名李方啟所屬單位山東省安丘市實驗中學聯系地址山東省安丘市實驗中學政治組聯系電話13662608618電子郵箱[email protected]郵政編碼262100學科領域 (在內打 √ 表示主屬學科,打 + 表示相關學科)√思想品德 音樂 化學 信息技術 勞動與技術 語文 美術 生物 科學 數學 外語 歷史 社區服務 體育 物理 地理 社會實踐 其他(請列出):適用年級高二所需時間課時(每周 2 課時,共2課時)主題單元概述 (簡述單元在課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單元的組成情況,解釋專題的劃分和專題之間的關系,主要的學習方式和預期的學習成果,字數300-500)從知識目標來看,本單元是在上一單元的基礎上,進一步追問世界是怎樣的,世界以怎樣的狀態存在和發展,發展的源泉和動力是什么,發展的方向和道路是什么?這些問題依然沒有跳出“如何正確看待我們周圍的世界”這一主題。如果說第二單元是從物質和意識、實踐和認識關系的角度,回答了“如何正確看待我們周圍的世界”,那么,本單元則側重于從方法論的角度回答“如何正確看待我們周圍的世界“”一主題,用思想方法的視角為我們展示了“世界是怎么樣的”壯麗畫面。這一內容從學科邏輯的角度來說,屬于辯證法的范圍。因此,本單元也可以看作是第二單元的續篇。 從能力目標來看,本單元主要是幫助學生掌握觀察事物、解決問題的科學方法,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用聯系、發展、全面的觀點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從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來看,本單元主要是培養學生具有堅定的唯物辯證法的基本立場,自覺用唯物辯證法的基本方法認識和改造世界,自覺反對和抵制形而上學的思想方法,牢固樹立和堅決落實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總之,本單元在全書中處于承上啟下的位置,上承第二單元“我們如何看待周圍的世界”,下啟“如何認識社會,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這一全書的終結和歸宿,為學生正確認識社會、正確進行價值選擇,實現人生價值,提供了方法論的指導。本單元的核心問題是如何從思想方法的角度回答“如何正確看待我們周圍的世界”。唯物辯證法的聯系觀點、發展觀點、全面觀點、矛盾觀點是我們對這一問題的基本回答。基本結構是: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征,即聯系、發展的觀點(第七課、第八課) 主題學習目標 (描述該主題學習所要達到的主要目標)一、知識目標:1.知識目標(1)識記:聯系的含義;聯系的客觀性和普遍性;整體與部分的辯證關系;系統的含義與特征。(2)理解:聯系的多樣性;系統優化的方法;綜合性思維方式。(3)運用:唯物辯證法是關于世界普遍聯系的科學;結合生活實例,運用相關原理,分析生存環境和人類活動的關系,說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舉出生活中的典型事例,運用相關原理,組織學生討論如何才能統籌全局,選擇最佳方案,實現整體最優目標;運用所學知識,剖析生活實例,說明如何掌握系統優化的方法,培養和鍛煉綜合性思維,更好地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二、能力目標: (1)通過本課的學習,要求著重培養學生全面地、聯系地看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以及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處理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使學生初步具有從錯綜復雜的聯系中認識和發現事物本質的、固有的、內在的聯系的能力,初步學會用全面的、聯系的觀點看問題的能力。 (3)使學生初步具有堅持和把握整體與部分辯證關系的能力,初步具有運用系統優化的方法安排自己學習和生活的能力。在處理問題時,既要看到整體與部分之間的聯系又要看到它們的區別,掌握系統優化的方法,學會運用綜合性的思維方式認識事物和處理生活、學習和工作中的問題。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1)樹立唯物辯證法的聯系觀,自覺抵制形而上學的孤立觀。堅持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自覺維護人類生存的環境,確信一切以時間、地點和條件為轉移,是我們正確認識和把握事物、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不斷取得成功的關鍵。 (2)樹立整體意識,培養全局觀念,正確處理好個人與集體或他人、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努力把自己融入集體,融人社會。 (3)堅持系統優化的方法,統籌考慮,優化組合。鍛煉培養學生的綜合性思維,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樹立集體主義觀念,是這一課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的最終落腳點。對應課標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 內容目標:觀察社會現象和自然現象,領會世界是普遍聯系的,學會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解析事物整體和部分的關系,嘗試用系統優化的方法安排工作。 提示與建議:自然界和社會生活中的實例,如生物鏈的存在,病毒的出現與人口密度、生活習慣、環境之間的關系。策劃一個項目:如學習生活中的課程組合、經濟生活中的資源配置,用系統優化的觀點和方法制定實施方案,并說明整體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道理。 主題單元問題設計什么是聯系? 聯系有哪些性質? 聯系有那些表現形式? 專題劃分專題一: 世界是普遍聯系的 ( 2課時) 專題二: 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 (2課時)專題一唯物辯證法的聯系觀 所需課時2課時專題一概述 (介紹本專題在整個單元中的作用,以及本專題的主要學習內容、學習活動和學習成果)聯系的觀點是唯物辯證法的第一個總特征,是我們認識和觀察事物的基本方法。本課通過觀察由普遍的、客觀的、多樣的聯系和作用交織起來的物質世界的壯麗畫面,讓學生領悟聯系的觀點,學會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了解整體和部分的關系,嘗試用系統優化的方法安排學習和工作。本專題學習目標 (描述本專題學習所要達到的主要目標)說明本課課標要求的基本要點有三:一是領會世界是普遍聯系的,二是學會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三是解析整體和部分的關系,嘗試用系統優化的方法安排工作。本課設計了兩框,第一框世界是普遍聯系的,第二框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我們把課標要求的第三方面的內容放到了第二框中。本專題問題設計什么是聯系?聯系的普遍性和客觀性是怎樣的?聯系的多樣性是什么?聯系觀的方法論意義是什么?所需教學材料和資源(在此列出學習過程中所需的各種支持資源)信息化資源計算機網絡平臺,多媒體,光盤,課件。常規資源課本,有關聯系的現實事例教學支撐環境教室、網絡、家庭社會。其 他社會實踐學習活動設計(描述本專題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活動)活動一:聯系的含義問題:1.什么是聯系?日常生活中你知道那些聯系? 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2. 聯系的含義中有哪些特殊的規定性? 學生自讀聯系的含義,初步理解聯系的實質。班級自由交流,師生互評,形成基本共識。活動二:聯系的普遍性、客觀性、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 問題:1.聯系的普遍性有哪些表現? 2.如何理解聯系的客觀性? 3.如何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步驟:1.借助網絡資源,搜索聯系普遍性的表現事例。走進社會生活,體驗聯系普遍存在的性質;深刻體會聯系的客觀性的深層含義。2.課堂討論、探究。3.寫出聯系普遍性、客觀性的深層哲理。教學評價(列舉本專題中要評價的學習要素和所使用的評價工具或方法)可評價的學習要素:1.聯系的含義 評價方式:老師點評,同學互評,學生自評。評價指標:理解到位,找出含義的規定性。2.聯系的普遍性、客觀性、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 評價方式:老師點評,同學互評,學生自評。學生之間展示自己的深層理解,教師點評。評價指標:理解到位,探究深入,有一定的哲理見解。專題二唯物辯證法的發展觀所需課時2課時專題二概述 (介紹本專題在整個單元中的作用,以及本專題的主要學習內容、學習活動和學習成果)發展是和聯系緊密聯系在一起的一個概念,講聯系必然講發展。世界是一個相互聯系的總體,這個總體中的事物是相互作用的,正是這種相互作用構成了運動、變化和發展。在這一意義上,發展觀點是聯系觀點的邏輯延伸。因此,發展的觀點和聯系的觀點一起構成了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征,二者都是我們認識和觀察事物的基本方法。本課通過對物質世界發展本性的考察,讓學生領悟發展的觀點,學會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牢固樹立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本專題學習目標 (描述本專題學習所要達到的主要目標)說明本課課標要求的基本要點有三:一是領會世界是永恒發展的,二是學會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三是了解可持續發展和科學發展觀的哲學依據。但是由于科學發展觀的哲學基礎涉及聯系、發展、對立統一、整體與局部等唯物辯證法的基本原理,具有綜合的性質,因此,我們把這一內容放到綜合探究中學習。本專題問題設計什么是發展? 發展的性質有哪些? 怎樣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 所需教學材料和資源(在此列出學習過程中所需的各種支持資源)信息化資源計算機網絡平臺,多媒體,課件。常規資源課本,有關發展事例資料。教學支撐環境教室、網絡、家庭社會。其 他社會實踐學習活動設計(描述本專題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活動)活動一:發展的含義和實質? 學生朗讀文本,交流自己的看法。活動二:發展有哪些性質?學生斟酌哲學語句。老師點評,同學互評,學生自評。活動三:如何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 借助網絡資源,社會生活中的發展事例,例證世界是普遍發展的。教學評價(列舉本專題中要評價的學習要素和所使用的評價工具或方法)可評價的學習要素:1.發展的含義 評價方式:老師點評,同學互評,學生自評。評價指標:理解到位,探究深入。2.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 評價要求:老師點評,同學互評,學生自評。課堂展示。評價指標:態度端正,方法合理。(1分)????? 團隊合作,交流融洽。(2分)????? 獲取信息,技術熟練。(1分)???? 搜集資料,針對性強。(2分)????? 篩選分析,整合到位。(2分)????? 觀點明確,表述嚴謹。(2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