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考物理《熱學》重點知識復習資料八年級第三章 物態變化一、溫度計1、熱傳遞的條件:熱從高溫物體傳遞到低溫物體,從高溫部分傳遞到低溫部分。(溫度差)直到兩者溫度相同為止。2、熱傳遞的方式: 傳導 對流 輻射3、熱傳遞的實質:通過熱傳遞的方式改變物體內能。能量發生轉移。4、溫度計①熱脹冷縮現象:一般物體在溫度升高時體積增大:在溫度降低時體積減小。注意:0℃-4℃的水,熱縮冷脹現象②溫度計的原理:利用液體的熱脹冷縮。③溫標:攝氏溫標 華氏溫標 凱氏溫標④攝氏溫標的刻度方法:把冰水混合物的溫度規定為0度,一個標準大氣壓下,沸水的溫度規定為100度,在0到100之間分為100等分,每一份就是1攝氏度。記為:1℃.此種分度方法可以延伸到100度以上和0度以下。⑤常用溫度計酒精溫度計 (-39℃~357℃)水銀溫度計 (-114℃~78℃)煤油溫度計 (-30℃~150℃)⑥溫度計的使用方法:一估二選三觀察 全部浸入不相碰 五穩六流七相平使用前:(1)看清溫度計的量程 ( http: / / www. / s q=%E9%87%8F%E7%A8%8B&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_blank ),判斷是否適合待測物體 ( http: / / www. / s q=%E7%89%A9%E4%BD%93&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_blank )的溫度,避免損壞溫度計;(2)認清溫度計的分度值 ( http: / / www. / s q=%E5%88%86%E5%BA%A6%E5%80%BC&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_blank )和零刻度線 ( http: / / www. / s q=%E9%9B%B6%E5%88%BB%E5%BA%A6%E7%BA%BF&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_blank ),以便準確讀數 ( http: / / www. / s q=%E8%AF%BB%E6%95%B0&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_blank )。使用時:(1)溫度計的玻璃 ( http: / / www. / s q=%E7%8E%BB%E7%92%83&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_blank )泡全部浸入被測液體 ( http: / / www. / s q=%E6%B6%B2%E4%BD%93&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_blank )中(即與待測物體充分接觸),不要碰到容器 ( http: / / www. / s q=%E5%AE%B9%E5%99%A8&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_blank )底或容器壁;(2) 溫度計玻璃泡浸入被測液體中稍候一會兒,待溫度計的示數穩定后再讀數;(3)讀數時溫度計的玻璃泡要繼續留在被測液體中,視線與溫度計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⑦體溫計與常用溫度計的區別相同之處:(1)原理相同:溫度計和體溫計都是使用液體 ( http: / / www. / s q=%E6%B6%B2%E4%BD%93&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_blank )熱脹冷縮的性質制成的。(2)都是使用攝氏溫度不同之處:(1)量程不同:溫度計一般量程是-20℃-110℃。體溫計的量程是35℃-42℃。(2)用處不同:(3)分度值不同:溫度計分度值為1℃,而體溫計的分度值為0.1℃。(4)內裝物質不同:溫度計內裝液體一般為煤油(為便于觀察,一般染成紅色),體溫計內裝液體一般為水銀。(5)構造不同:體溫計盛水銀的玻璃泡上方有一段做的非常細的縮口 ( http: / / www. / s q=%E7%BC%A9%E5%8F%A3&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_blank ),體溫計的水銀膨脹能通過縮口升到上面的玻璃管 ( http: / / www. / s q=%E7%8E%BB%E7%92%83%E7%AE%A1&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_blank )里,當體溫計離開人體,水銀變冷收縮,在縮口處斷開,仍然指示人體的溫度。(6)使用方法不同:實驗用溫度計不能離開被測物體 ( http: / / www. / s q=%E7%89%A9%E4%BD%93&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_blank )讀數,但體溫計可以離開人體讀數。體溫計在使用之前要用手用力向下甩幾下,而其他普通溫度計使用之前則不能甩。二、熔化與凝固1、熔化與凝固①熔化:物質由固態變為液態的過程②凝固:物質由液態變為固態的過程③熔化需要吸收熱量;凝固需要放出熱量④晶體與非晶體的熔化(凝固)特點:晶體在熔化過程中溫度不變。非晶體在熔化過程中不斷升高(降低)⑤熔化(凝固)圖:⑥熔點(凝固點):晶體(晶體熔液)熔化(凝固)時,固定不變的溫度。不同晶體,熔點一般不同。⑦晶體(晶體熔液)熔化(凝固)的條件:A:溫度達到熔點(凝固點)B: 吸收(放出)熱量⑧硫代硫酸鈉的熔化實驗中的注意事項:A: 實驗裝置安裝順序:自下而上B:使用晶體粉末、“水浴”方法都是讓晶體受熱均勻。C:晶體吸收熱量的多少用加熱時間代遞。D:AB段、 B點 、 BC 段、 C點 CD段、DE段、E點、EF段、F點、FG段 段各點(段)晶體的狀態及物理過程。E:凝固圖甲 乙三、汽化與液化1、汽化①汽化:物質由液態變化為氣態的過程②汽化的方式: 蒸發 沸騰[蒸發]③蒸發:發生在液體表面的緩慢的汽化現象。④蒸發的條件與方式;A條件:⑴任意溫度 ⑵ 吸收熱量B方式:只發生在液體表面上緩慢的汽化⑤影響蒸發的因素:⑴液體的溫度 ⑵液體的表面積 ⑶液體上方的空氣流通情況。⑥蒸發需要吸收熱量,液體發生蒸發會使液體本身及周圍物體溫度降低⑦蒸發制冷的應用[沸騰]①沸騰:發生在液體表面與內部的劇烈的汽化現象。②沸點:在一定的氣壓下,液體沸騰時溫度不發生變化。特別注意:液體的沸點隨氣壓的變化而變化!③液體沸騰的條件:⑴液體溫度達到沸點 ⑵吸收熱量④液體沸騰時氣泡圖 (圖a是沸騰時氣泡,圖b是沸騰前氣泡)⑤汽化熱:蒸發與沸騰都要吸收熱量!⑥液體沸騰圖像圖A 圖B了解圖A 圖B 的物理意義,十分重要![沸騰與蒸發的比較:]蒸發 沸騰共同點 都是汽化現象,都要吸收熱量不同點 發生部位 只在液體表面發生 在表面和內部同時發生溫度條件 在任何溫度下發生 在沸點溫度(不變)下發生劇烈程度 平緩 劇烈溫度變化 使自己及周圍物體溫度變化 溫度不變2、液化①液化:物質由氣態變為液體的過程。②液化需要放出熱量。③液化的方式:A降低溫度 B增大氣體的壓強(壓縮體積)④液化的應用⑤云、雨、霧、露的形成。九年級第十三章、第十四章 內能及利用一、分子運動1、擴散現象:⑴定義:不同物質在相互接觸時,彼此進入對方的現象。擴散現象說明:⑴一切物質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無規則的運動;⑵分子之間有間隙。②固體、液體、氣體都可以發生擴散現象,只是擴散的快慢不同,氣體間擴散速度最快,固體間擴散速度最慢。③擴散速度與溫度有關,溫度越高,分子無規則運動越劇烈,擴散越快。④由于分子的運動跟溫度有關,所以這種無規則運動叫做分子的熱運動。2、分子間的作用力:分子間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時存在的。3、分子動理論內容 一切物質都是由分子原子構成的 構成物質的分子原子都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 分子間存在間隙 分子間存在引力和斥力4、內能:⑴定義:物體內部所有分子熱運動的動能與分子勢能的總和,叫做物體的內能。⑵任何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有內能。⑶內能的單位為焦耳(J)。④內能具有不可測量性。5、影響物體內能大小的因素:①溫度(分子動能):②質量(分子個數)③狀態(分子勢能)6、改變物體內能的方法:做功和熱傳遞。①做功:外界對物體做功物體內能會增加。物體對外做功物體內能會減少。②熱傳遞:物體吸收熱量,內能增加;物體放出熱量,內能減小。注意:1 在熱傳遞過程中,是內能在物體間的轉移,能的形式并未發生改變;2 在熱傳遞過程中,若不計能量損失,則高溫物體放出的熱量等于低溫物體吸收的熱量;3 因為在熱傳遞過程中傳遞的是能量而不是溫度,所以在熱傳遞過程中,高溫物體降低的溫度不一定等于低溫物體升高的溫度;做功和熱傳遞改變物體內能上是等效的。二、比熱容1、比熱容:①定義:物體吸收的熱量與物體的質量和升高的溫度的乘積之比②物理意義:描述物質吸放熱能力的物理量③比熱容是物質的一種特性,比熱容的大小只與物體的種類、狀態有關,與質量、體積、溫度、密度、吸熱放熱、形狀等無關。④水常用來調節氣溫、取暖、作冷卻劑、散熱,是因為水的比熱容大。⑤比較比熱容的方法:A相同升溫比吸熱 B相同吸熱比升溫2、熱量的計算公式:①Q=cm△t②熱平衡方程:Q吸=Q放3、比熱容的測量實驗:①實驗圖圖甲圖乙 圖丙②注意事項:A:用加熱時間的長短來描述物體吸收熱量的多少。B:“三相同”分別是:“相同質量”、“相同容器”、“相同加熱時間”比較不同物質升高的溫度。C:圖乙和圖丙中的乙的改正是為了:在相同的時間內物體吸收相同的熱量。(還有水浴法等)D:比熱容大的物質(例如:水)可以用來載冷。比熱容少的物質可以用來探測溫度變化。第十四章:內能的利用第一節:熱機1、熱機:①定義:熱機是利用內能來做功,把內能轉化為機械能的機器。②熱機的種類:蒸汽機、內燃機(汽油機和柴油機)、汽輪機、噴氣發動機等2、內燃機:①內燃機活塞在汽缸內往復運動時,從氣缸的一端運動到另一端的過程,叫做一個沖程。②四沖程內燃機包括四個沖程:吸氣沖程、壓縮沖程、做功沖程、排氣沖程。③在單缸四沖程內燃機中,吸氣、壓縮、做功、排氣4個沖程為1個工作循環,每個工作循環曲軸轉2周,活塞上下往復2次,做功1次,能量轉換2次 。壓縮沖程將機械能轉化為內能。做功沖程是由內能轉化為機械能。④在這四個沖程中只有做功沖程是燃氣對活塞做功,而其它三個沖程(吸氣沖程、壓縮沖程和排氣沖程)是依靠飛輪的慣性來完成的。3、汽油機和柴油機的比較:①汽油機的氣缸頂部是火花塞;柴油機的氣缸頂部是噴油嘴。②汽油機吸氣沖程吸入氣缸的是汽油和空氣組成的燃料混合物;柴油機吸氣沖程吸入氣缸的是空氣。③汽油機做功沖程的點火方式是點燃式;柴油機做功沖程的點火方式是壓燃式。④柴油機比汽油及效率高,比較經濟,但笨重。⑤汽油機和柴油機在運轉之前都要靠外力輔助啟動。4、熱值①燃料燃燒,使燃料的化學能轉化為內能。②定義:1kg某種燃料完全燃燒放出的熱量,叫做這種燃料的熱值。用符號q表示。③單位:固體燃料的熱值的單位是焦耳每千克(J/kg)、氣體燃料的熱值的單位是焦耳每立方米(J/m3)。④熱值是燃料本身的一種特性,只與燃料的種類有關,與燃料的形態、質量、體積、是否完全燃燒等無關。⑤公式:、①Q=qm ②Q=qV第三節:熱機效率①影響燃料有效利用的因素:一是燃料很難完全燃燒,二是燃料燃燒放出的熱量散失很多,只有一小部分被有效利用。②有效利用燃料的一些方法:把煤磨成粉末狀、用空氣吹進爐膛(提高燃燒的完全程度);以較強的氣流,將煤粉在爐膛里吹起來燃燒(減少煙氣帶走的熱量)。③熱機的效率:熱機用來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完全燃燒放出的能量之比叫做熱機的效率。④熱機的效率是熱機性能的一個重要標志,與熱機的功率無關。⑤公式:⑥由于熱機在工作過程中總有能量損失,所以熱機的效率總小于1。⑦熱機能量損失的主要途徑:廢氣損失、散熱損失、機械摩擦損失。⑧提高熱機效率的途徑:⑴ 使燃料充分燃燒,盡量減小各種熱量損失;⑵ 機件間保持良好的潤滑,減小摩擦。⑶在熱機的各種能量損失中,廢氣帶走的能量最多,設法利用廢氣的能量,是提高燃料利用率的重要措施。⑨常見熱機的效率:蒸汽機6%~15%、汽油機20%~30%、柴油機30%~45%內燃機的效率比蒸汽機高,柴油機的效率比汽油機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