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揭開貨幣的神秘面紗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識記貨幣的本質、基本職能、價格、紙幣等概念;理解貨幣產生的必然性、兩種基本職能的原因與區別、商品流通的含義、紙幣與貨幣的關系、紙幣發行規律。運用貨幣知識說明如何正確對待金錢。過程與方法 從具體材料入手,逐步學會從感性到理性,從現象到本質的能力。用紙幣知識認識假幣的違法性,提高辨別假幣的能力。情感、態度、價 值 觀 確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商品貨幣觀念,樹立正確地金錢觀,正確地認識金錢、使用金錢。重點 理解貨幣的本質及其基本職能。 二 次備 課難點 貨幣的本質、紙幣發行規律。教法 案例討論、自主探究、小組合作學科素 養 樹立正確地金錢觀,正確地認識金錢、使用金錢。教學過程教學過程教學過程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貨幣的本質導入新課教師活動:指導學生討論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等活動都離不開貨幣,提出問題:貨幣是用來干什么的?——用來購買商品(和服務)(二)教學過程一、貨幣的本質 探究一:(多媒體展示)1.上述不同種類的商品有什么共同特征?(教師引導)2.小李同學在商場買了一盒月餅,送給了爺爺。這盒月餅是不是商品呢?為什么?學生活動:提前預習課文,通過探究活動,從而引發學習欲望和興趣。 1、商品的含義 教師活動:提出問題:要了解貨幣,首先要了解商品。然后,通過第一個探究活動,引導學生自己總結,要成為商品,必須具備哪兩個條件? 學生總結:一是勞動產品;二是必須用于交換。商品是用于交換的勞動產品。 教師活動:反問學生,你們穿的衣服,是勞動產品又是交換得來的,是商品嗎? 學生活動:(否) 原因?——交換以后則成為消費品,因為它們已經退出流通領域,進入了消費領域。 教師總結:商品必須是勞動產品,不是勞動產品不叫商品;勞動產品只有用來交換才是商品。課堂練習 及時鞏固(多媒體展示):要求學生判斷下列哪些是商品?為什么?原始森林 校園三樓超市里的物品你在使用的筆食堂里的飯菜 自種自用的蔬菜送給同學的生日禮物 家庭用水電 向災區捐助的援救物資賣給廢品收購站的酒瓶 (過渡)商品既然是勞動產品,它里面就消耗了人類勞動,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叫商品的價值。2.商品的兩個基本屬性多媒體展示:使用價值和價值使用價值——商品能夠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屬性價值——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教師活動:舉例,學生用的書包,它能夠滿足同學們裝書的需要,這是它的使用價值(自然屬性);它又需要工人們生產出來,包含了無差別的人類勞動,是它的價值(社會屬性)。總結:有使用價值的東西不一定有價值,有價值的東西一定有使用價值。(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解釋)3.商品交換的發展歷程 探究二:(多媒體展示)1.如果擁有紅珍珠的人需要的是咖啡,誰能成交?2.如果這幾個人都能成交,需要什么?3.你能設想出讓更多的人都成交的方法嗎?教師活動:引導學生看書本第4頁虛線框的內容,探究并回答相關問題。進而引出商品交換發展的四個階段,此內容讓學生理解即可。4.貨幣的產生與本質教師活動:指導學生思考,購買商品是需要貨幣的,商品和貨幣是不是一起產生的? 學生活動:學生就所提問題發表見解,貨幣的產生比商品晚的多,是商品交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 (多媒體展示)貨幣的產生過程,教師引導學生在書本上找出貨幣的含義、本質,并把它們畫起來。 教師總結:當人們固定的用金銀充當一般等價物的時候,我們就把金銀這種商品叫做貨幣。因此,貨幣就是從商品中分離出來的,固定的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貨幣的本質就是一般等價物。多媒體展示:貨幣與一般等價物的區別與聯系的表格(讓學生進行填寫,鞏固所學知識點。) 第二課時:貨幣的基本職能(導入)貨幣產生了,它是干什么的?在商品交換中起什么作用呢?教師活動:引導學生探究回答問題,進而講解貨幣的職能知識點。一輛汽車價值80萬元人民幣——價值尺度小王首付60萬元把車開回了家——流通手段小王5年后付清了其他20萬元——支付手段美國人在中國花了10萬美元買了這輛車——世界貨幣小王10萬美元兌換成人民幣買了黃金——貯藏手段二、貨幣的基本職能 (1)貨幣有兩種基本職能,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價值尺度 價值尺度就是作為衡量商品價值大小的尺子,把商品的價值,也就是包含的人類勞動多少用金銀表示出來。 提出問題:金銀為什么成為價值尺度,衡量商品價值大小? 教師點評:因為金銀是商品,有價值,可以與商品價值作比較。用金銀表示出來的商品價值大小,就叫做商品的價格。平時我們說某種商品多少錢,就是指商品的價格。 需要說明的是,貨幣在執行價值尺度時,不需要現實貨幣,只需要觀念上的貨幣即可。 流通手段 教師活動:同學們看教材第6頁虛線框的內容,思考這種商品交換活動與直接的物物交換有什么不同? 學生回答問題,教師總結講評:在直接的物物交換中,賣和買兩個過程是同時進行的,不可以分開的。貨幣產生后,商品交換是以貨幣為中間媒介進行的,交換活動分成賣和買兩個過程,賣和買在時間上、空間上都可以分開。這種以貨幣為媒介的商品交換,就叫做商品流通。用公式表示:商品――貨幣――商品。 在這里,貨幣發揮的作用或者叫職能,叫做流通手段。貨幣執行流通手段必須是現實貨幣,因為它是財富的代表。教師提醒:區別商品流通和流通手段 (2)貯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貨幣等職能。教師活動:同學們,現代經濟生活中,貨幣除了價值尺度、流通手段兩種基本職能外,還有貯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貨幣等職能。區分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多媒體展示)流通手段是指貨幣充當商品交換媒介的職能,其主要特點是在商品買賣中,商品的讓渡和貨幣的支付在同一時間內完成,通俗地說就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支付手段是隨著商品賒賬買賣的產生而出現的,其主要特點是在商品買賣或租賃等活動中,商品使用權的讓渡和貨幣的支付在時間上是分開的,或延期支付或提前預支。課堂練習 及時鞏固(多媒體展示):以下貨幣分別執行的是什么職能?A、一件衣服標價100元B、小王用15元錢買一支鋼筆C、老李家藏有祖傳的兩塊金磚D、世界銀行向發展中國家貸款E、企業財務人員向工人發放工資三、紙幣 (過渡):貨幣是用金銀充當的,但是,現實生活中,人們買賣商品卻是使用的紙幣,這到底是怎么回事?下面我們就學習紙幣的有關知識。(1)紙幣的產生(多媒體展示)觀察貨幣的“變身”過程,你覺得紙幣和金屬貨幣相比有什么優點?優點:成本低;易保管、貯藏、運輸紙幣是由國家發行的,強制使用的貨幣符號。教師點評:因為在商品流通中,人們只關心貨幣能否帶來價值相等的商品,不關心它本身是否足值,所以,可以用貨幣符號――紙幣,代替它執行流通手段職能。這樣就產生了紙幣。 教師活動:既然國家有權發行貨幣,是否可以隨意決定紙幣的發行數量呢? (2)紙幣的發行規律 紙幣的發行量必須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為限度。發行過多會引起物價上漲,引發通貨膨脹;發行過少,阻礙流通,引發通貨緊縮。流通中需要的貨幣量與商品的價格總額成正比,與貨幣的流通速度成反比。(多媒體展示:計算流通中所需貨幣量公式)(此內容無需講解過深,點到為止)(3)我國的法定貨幣——人民幣 發行權——中國人民銀行貨幣單位——圓(元)(4)制造假幣是違法行為制造假幣是一種違法行為,應受到法律制裁;人民幣在我國經濟和人民生活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愛護人民幣是每個公民的責任;要提高鑒別假幣的能力。PAGE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