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 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 授課年級 七年級學科 歷史 授課課時 1課時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課教材內容包括張騫通西域、絲綢之路、對西域的管理三個子目。漢朝的大一統促進了中國古代對內對外關系的發展。對內,張騫出使西域,加強了中原與西域的友好往來;設置西域都護,促進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對外,絲綢之路的開通,打破了東西方文明之間的隔絕狀態,開創了中外文明交流的新局面。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思維活躍,對感性事物理解強,也容易對歷史產生興趣,但是他們的識圖、分析材料、歸納、概括等能力較弱,需要老師設計不同的問題引導學生,給他們創造自我表現機會,激發學習興趣,實施探究式、合作式的教學方法,促進學生學習歷史能力的提高。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知道西域的地理范圍;知道絲綢之路開辟的過程,掌握絲綢之路的路線,了解絲綢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過程與方法:學生通過聽老師講述、觀察地圖等活動,識別西域的地理范圍以及掌握絲綢之路的路線,提高識圖能力;觀看視頻,填寫表格,復述張騫出使西域的過程;組織學生閱讀材料,完成合作探究活動,理解絲綢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掌握從史料中提取歷史信息、概括、分類、評價等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感知絲綢之路是一條文明之路,是古代中國得以與西方文明交融、共同促進世界文明進程的合璧之路,以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重點難點 重點:絲綢之路開通的過程及作用。難點:了解絲綢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 出示新聞: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路網”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讀新聞,說說發生什么事? 結合時事新聞,激發學習興趣。講授新課一、絲綢之路開通 出示地圖:《西漢歐亞大陸形勢圖》出示材料:《張騫“鑿空”之于絲綢之路貫通的意義》介紹西漢歐亞大陸形式,思考:阻礙絲綢之路貫通的因素有哪些? 閱讀材料,提取信息 了解絲綢之路開通的背景。1.張騫出使西域 出示地圖:《絲綢之路路線圖》,介紹西域的地理位置。 認真聽,觀察地圖。 了解西域的地理位置。出示《張騫出使西域過程表》播放《張騫出使西域視頻》思考:張騫出使西域的目的、往返時間、結果以及遇到的苦難。 帶著問題看視頻,從中提取有效信息。 了解張騫出使西域的過程,培養學生歷史建構能力。出示:《張騫出使西域過程表》,填表格,組織完成活動“說一說”:張騫出使西域的過程。 填表格,復述張騫出使西域的過程。出示:《張騫兩次出使西域路線圖》,介紹張騫出使兩次西域的過程。 認真聽,觀察地圖。2.絲綢之路路線 出示:《絲綢之路路線圖》,介紹陸上絲綢之路的路線。 認真聽,觀察地圖。 掌握陸上絲綢之路路線,提高動手能力,培養時空觀念。組織學生完成活動“畫一畫”:在紙上畫出陸上絲綢之路的路線。 動手畫陸上絲綢之路路線圖。出示:《絲綢之路路線圖》,介紹海上絲綢之路路線。 認真聽,觀察地圖。 了解海上絲綢之路路線。3.絲綢之路經營 出示:《新疆庫車縣克孜爾尕哈烽燧》;《甘肅敦煌玉門關遺址》;《甘肅敦煌懸泉置遺址》;《漢朝疆域圖》;《班超出使西域圖》;結合圖片,介紹漢朝保障絲綢之路暢通采取的措施。 認真聽 了解漢朝經營西域采取的措施。思考:以上措施有利于解決哪些阻礙絲綢之路暢通的苦難?請說明理由。 合作探究,思考問題。二、絲綢之路意義 組織學生完成以下活動:①分一分:中國輸出與出入的物品分別是什么?將輸出與輸入的物品,進一步分類歸納。②證一證:如何印證東西方通過絲綢之路的交往?③想一想:絲綢之路開通后產生什么作用?④結合所學,評一評:絲綢之路是一條怎樣的道路? 合作探究,思考回答。 培養學生分類、概括、評價等能力,感受絲綢之路在中外文明交流中所起的作用,增強民族自豪感。出示:《唐朝對外交通路線圖》《宋朝海外貿易路線圖》《元朝對外交通路線圖》《鄭和下西洋路線圖》《“一帶一路”戰略構想圖》,介紹漢朝以后,絲綢之路所起的作用。 認真聽 感受絲綢之路在漫長歷史歲月中起到的作用。出示:世界文化遺產委員會對絲綢之路的評價作為結束語。板書設計 第14課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一、絲綢之路開通1.張騫出使西域2.絲綢之路路線3.絲綢之路經營二、絲綢之路意義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當前文檔不提供在線查看服務,請下載使用!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