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一單元 史前時期:中國境內早期人類與文明的起源第2課 原始農耕生活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農業的產生。知道考古發現是了解史前社會歷史的重要依據。【教學目標】水平一:記住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的時代、地點和生產、生活的情況;水平二:了解原始農業的產生過程及意義;知道考古發現是了解史前社會歷史的重要依據;比較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的生產、生活狀況、認識中國南北原始農耕文化異同。【教學重點難點】1.教學重點: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農耕生活2.教學難點:原始農業的發展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PPT展示農作物的圖片,以農業小知識競猜的方式導入本課,提出問題:你知道這些農作物哪些是原產于中國?自主學習:自主學習:(完成學案第一部分)二、新課講授(一)原始農業的發展1.通過圖片教師講述:話說在農業革命之前,智人吃的東西和一些動物沒啥區別,比如采集和漁獵。有時也會采集一些野生的谷物煮熟來吃,比如野生的稻谷。智人發現掉落在路邊的稻谷竟然發芽了。哇塞,就這樣原始農業誕生了!2.通過有圖片結合課本請學生思考:原始農業興起和發展的重要標志是什么?提示:農作物種植、家畜飼養的出現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發展。3.思考:為什么說原始農業的興起對人類文明的發展至關重要?提示:原始農業為古代文明社會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質基礎。(二)河姆渡人的生活1.學生自我探究,填寫表格歸納河姆渡居民距今時間、生活的流域、房屋樣式、種植的主要農作物、飼養的家畜?原始手工業等圖片展示:河姆渡遺址的有關圖片為學生具體講述河姆渡人的生活和生產情況。(三)半坡居民的生活1. 學生自我探究,填寫表格歸納半坡居民距今時間、生活的流域、房屋樣式、種植的主要農作物、飼養的家畜?原始手工業等,并提出問題:“試想一下半坡人和河姆渡人的房屋、農作物為何不同?”提示:自然環境的不同圖片展示:半坡居民遺址的有關圖片2.圖片展示:為學生具體講述河姆渡人的生活和生產情況。(四)知識拓展1.據材料分析材料內容反映出怎樣的社會狀況?材料1:山東大汶口文化,是新石器時代后期父系氏族社會的典型文化形態。距今5千年前后,大汶口原始居民會制作黑陶和白陶。大汶口晚期的墓葬,有的隨葬品很多且精美,有的墓室一無所有。材料2:良渚遺址位于浙江杭州余杭區,距今5300—4300年,由宮殿區、內城和外城組成。祭壇上權貴的墓地里,隨葬品豐富且有制作精美的玉器。普通墓葬的隨葬品很少。提示:表明新石器晚期已經出現了貧富分化的現象,私有制產生,社會階級分化已相當明顯。2. 觀察圖片,說出它們之間有何關系?說明了什么?提示:生產工具得到不斷發展,逐步符合生產生活的需求。3. 大汶口與龍山文化賞析三、課堂小結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是我國農耕文化的典型代表,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優越的自然條件孕育了兩種不同風格的農耕文化。半坡的半地穴式圓形房屋和河姆渡的干欄式房屋是兩種不同風格的建筑;我國發現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粟和黍,這些都體現了原始農耕文化的豐富內涵。原始農耕文化的產生,是人類向文明社會過渡的重要里程碑。四、當堂檢測(完成學案上面相關練習題)五、板書設計教學反思(《南京條約》)第一單元 史前時期:中國境內早期人類與文明的起源第3課遠古的傳說【課標要求】知道黃帝、炎帝的傳說故事,了解傳說與神話中的歷史信息。【教學目標】水平一:記住遠古傳說中的重要人物;記住漢族的前身和始祖;水平二:了解炎帝和黃帝的傳說與農業起源的關系;理解“禪讓”。【教學重點難點】1.教學重點:傳說中的炎帝和黃帝的發明。2.教學難點: (1)炎黃聯盟。(2)禪讓制。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 以中國遠古神話傳說神邸譜系來導入本課自主學習:自主學習:(完成學案第一部分)二、新課講授(一)炎黃聯盟展示幻燈片:學生閱讀教材,熟悉內容、指導學生觀察圖片。第1頁(共50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