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18課 東晉南朝時期江南地區的開發【課標要求】知道兩晉南北朝的更替,初步了解人口的南遷和江南地區的開發。【教學目標】水平一:1.寫出東晉建立者和都城;畫出從三國到東晉朝代更迭示意圖。2.按順序寫出南朝政權名稱和都城;畫出魏晉南北朝政權更迭示意圖;記住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3.記住東晉南朝時期江南地區開發的原因和經濟發展的表現。水平二:1.根據材料,探究祖逖北伐失敗的原因。2.根據材料,對比不同時期江南地區經濟發展的狀況,探究其原因。【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東晉興亡、南朝的更替、江南地區的開發。2.教學難點:江南地區經濟開發的原因。【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憶江南(唐 白居易)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這是一首懷念“江南”詞,白居易的詞,生動地描繪出江南春意盎然的大好景象。你知道江南是在哪里嗎?知道它是什么時候得到開發的嗎?二、自主學習(完成學案第一部分) 三、講授新課第一篇章:城頭變幻大王旗——江南政權的更替1. 東晉的興亡:316年,內遷的匈奴人滅掉西晉。隨后,鎮守長江下游的皇族司馬睿于317年重建晉王朝,以建康為都城,史稱東晉。材料:東晉時期“晉主雖有南面之尊,無總御之實,宰輔執政,政出多門,權去公家,遂成習俗。”師:根據材料概括東晉政權的特點:生:“王與馬,共天下”,門閥士族政治。2.祖逖北伐材料 慮有內難,大功不遂,感激發病……卒于雍丘。——《晉書·祖狄傳》師:根據材料,分析北伐失敗的原因?生:朝廷對北伐將領 心存疑慮,多方牽制, 使北伐缺少后援3.東晉末年,政權落入武將手中。420年,東晉滅亡。材料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入尋常百姓家。 —— 劉禹錫《烏衣巷》4.南朝的政治公元420年,東晉大將劉裕自立為帝,國號“宋”。此后又相繼經歷了齊、梁、陳等王朝,總稱為“南朝” 。5.南朝宋的情況:宋是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宋武帝、宋文帝在位的大約30年的時間里,賦輕役輕,江南民殷國富,社會比較安定。6.衰落:南朝時,鎮守地方的貴族和將領勢力很大。梁武帝蕭衍從地方起兵奪取帝位后,放縱皇室成員和官僚大地主盤剝平民百姓,政治日益敗壞。后來發生了大規模的叛亂,建康失陷,江東最富庶的地區遭到搶掠,導致千里絕煙,人跡罕見。從此,在南北實力對比中,南朝處于明顯劣勢。第二篇章 : 天時地利總相宜——江南經濟發展的原因師:展示問題:西晉南朝江南經濟發展的原因;材料 時海內大亂,獨江東差(大致)安,中國士民避亂者多南渡江。——《資治通鑒》生:帶來了大量的勞動力,先進的生產經驗和生產技術,江南地區得到開發材料西晉后期人口遷徙(南方)百許年中,無風塵(戰亂)之警。—《宋書》生:戰爭相對較少,社會秩序比較安定材料 南朝宋文帝大力勸(勉勵、鼓勵)課(督促)農桑,一再下令“諸州郡,‥‥‥各盡其方,不得但(只是)奉行公文而已”。 ——南朝沈約:《宋書·文帝紀》生:統治者的重視第三篇章 : 稻花鄉里繪豐年——江南經濟發展的表現師:、提出問題:江南經濟發展的表現,鼓勵學生自主找答案,依據圖片展示成果。生:農 業:大量荒地被開墾出來,耕地面積不斷增加,并興修很多水利。農業技術也有很大改進。實行農業多種經營手工業:在繅絲、織布、制瓷、冶鑄、造船、造紙、制鹽等方面都有顯著的發展。商業:商業交流和城市的繁榮,建康(南京)成為最為活躍的大都市。 師:展示對比兩則材料,指出江南地區經濟發展變化?材料 楚越之地,地廣人稀,飯稻羹魚,或火耕而水耨…無凍餓之人,亦無千金之家。——《史記·貨值列傳》材料 天下無事(戰爭),時和(和平)年豐,百姓樂業,谷帛殷阜(豐富),幾乎家給人足矣。————-《晉書.食貨志》生:西晉南朝江南經濟得以發展。生:結合圖片歸納經濟重心南移的影響:東漢末年至三國時期,南方得到重點開發。 東晉和南朝時期,南方得到大規模開發,南宋,中國的經濟重心不可逆轉地移到南方,指出西晉南朝江南經濟發展的為經濟重心的南移奠定基礎。師:以史為鑒:政局的穩定是經濟發展的必要條件;統治者對經濟發展的重視程度是其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及時引進、運用最先進的科學技術于經濟建設中是促進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保證。四、課堂小結【當堂檢測】 (完成學案第二部分)【板書設計】第18課東晉南朝時期江南地區的開發一、東晉的興亡: 時間 統治二、南朝的政治: 王朝 政治表現:前期(宋)后期(梁)三、江南地區的開發:原因 表現【教學反思】第1頁(共50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