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13課 東漢的興衰【課標要求】了解東漢的建立,知道東漢外戚、宦官專權造成的社會動蕩。【教學目標】水平一:1.記住王莽建立新朝,西漢滅亡;寫出東漢的建立者和都城;根據材料,探究“光武中興”局面出現的原因。2.再認東漢中期以后,外戚宦官交替專權的局面及導致的后果。3.寫出黃巾起義的領導人;根據材料,歸納黃巾起義的特點。水平二:1.根據材料,概括光武帝鞏固統治的措施,并分析其作用;列舉中國古代紀年的主要方法,識讀歷史年表。2.根據材料,分析東漢中后期的政治狀況。3.根據材料,分析黃巾起義爆發的原因;從東漢的興衰中總結經驗教訓。【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 :光武中興、外戚宦官交替專權2.教學難點 :東漢后期社會動蕩的主要原因。【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劉邦建立西漢之后,經過歷代皇帝的勵精圖治,國家統一,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出現了“文景之治”和漢武帝統治時期的繁盛局面,但是到了西漢末年貧富分化,社會矛盾激化;特別是在王莽篡權之后,實行了一系列不切實際的改革,引起社會混亂,農民起義、軍閥混戰、民不聊生。這個時候正需要一位有作為的人安邦定國、重整朝綱,終于就出現了一個這樣的人建立了東漢政權。本節課我們來學習第13課:東漢的盛衰(出示幻燈片)二、自主學習(完成學案第一部分) 三、講授新課目標導學一:光武中興1.閱讀教材,講述東漢政權的建立(包括背景、時間、人物、都城)2.速讀P64頁“光武中興”內容。回答:光武初年,他采取什么樣的政策鞏固他的政權?其措施具有什么特征?3.呈現材料:東漢集市畫像磚和弋射收獲畫像磚從這兩幅圖片中,可以看出光武帝后期農業和經濟狀況如何?4.提問:漢光武帝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有何作用?目標導學二:外戚宦官交替專權(1)閱讀教材,回答。①外戚、宦官各是什么人 他們為什么能夠專權 ②外戚宦官交替專權造成什么后果 東漢后期宦官交替專權,政治腐朽不堪(2)材料:漢順帝末年,京都流傳一首童謠:“直如弦,死道邊;曲如鉤,反封侯。” 這首童謠反映了當時什么樣的政治狀況 這首民謠體現了百姓們不畏強權,勇于爭取自己的合法權益且不卑不亢,視死如歸的精神。目標導學三:黃巾起義(1)閱讀教材回答問題(黃巾起義的根本原因、直接原因、領導者、口號、結果)(2)材料分析材料二 《后漢書皇甫嵩傳》記載,黃巾起義爆發后,起義軍“燔燒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據,長吏多逃亡。旬日之間,天下響應。”為什么黃巾起義會得到天下響應 當時朝廷腐敗、宦官外戚爭斗不止、邊疆戰事不斷,國勢日趨疲弱,又因全國大旱,顆粒不收而賦稅不減,走投無路的貧苦農民在巨鹿人張角的號令下,紛紛揭竿而起,他們頭扎黃巾,高喊“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號,向官僚地主發動了猛烈攻擊,并對東漢朝廷的統治產生了巨大的沖擊。四、課堂小結①學生回顧簡述本節課的學習收獲②幻燈片展示本課知識結構【當堂檢測】 (完成學案第二部分)【板書設計】() 一、光武中興1.東漢的建立 25年 洛陽2.光武中興的措施東漢的興衰 3.光武中興局面的形成二、外戚與宦官交替專權三、黃巾起義1. 184年 張角2. 有準備、有組織【教學反思】第1頁(共50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