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必修1 綜合探究二《方向決定道路 道路決定命運》教案一、教學目標1.回顧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奮斗歷程,理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由之路。2. 搜集中國成就的相關資料,探究成就背后的經驗,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3.展望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二、教學重點1. 搜集中國成就的相關資料,探究成就背后的經驗,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青年的理想信念關乎國家未來,在青年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階段,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搜集資料、理性思考,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堅定四個自信,從而增強學生的政治認同、科學精神等核心素養,是本綜合探究教學的重點。三、教學難點1. 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過程中的成功經驗所具有的世界意義。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四個自信,不僅需要學生感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巨大成就,還應站在更宏觀的視角,把握中國崛起為世界所作出的貢獻。這一過程,不僅需要學生熟悉中國的成功經驗,還需要學生了解當今世界的發展格局,分析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對世界的影響。這需要學生具備較強的資料搜集、概括能力和綜合探究、分析能力,因此具有一定難度。2. 理解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帶領中國取得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偉大成就。從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這個角度,能引導學生更深入的理解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但這需要學生對黨的性質、宗旨、指導思想等知識有基本了解,需要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開創發展歷程中黨的領導作用有宏觀把握,因此有一定難度。四、教學流程(一)導入播放視頻《新中國70年成就》,觀看視頻要求:概括中國在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等領域取得的輝煌成就。 學生談感受。總結: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民用雙手書寫了國家和民族發展的壯麗史詩,黨的面貌、國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軍隊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發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變化。中國為什么能夠取得今天的成就?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夠帶領中國人民迎來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這節課我們就以中國為什么能為議題進行探究。(二)新授 環節一:尋路 過渡: 魯迅先生說過:“什么是路?就是從沒路的地方踐踏出來的,從只有荊棘的地方開辟出來的。”中華民族從誕生到現在,走過了多少艱難曲折的路,到底什么樣的路才是我們中華民族應該走的路? 講解:孫中山在《建國方略》一書中,構想了中國建設的宏偉藍圖。教材69頁第四自然段。孫中山畢生奮斗,就是期盼中國成為“世界上頂富強的國家”、“世界上頂安樂的國家”、中國人民成為“世界上頂享幸福的人民”。希望“發揚吾固有之文化,且吸收世界之文化而光大之,以期與諸民族并驅于世界”。這個宏偉藍圖如今變成了現實,而且許多成就遠遠超出了孫中山當初的設想。 思考:孫中山為振興中華提出的建設計劃在當時為什么沒能實現?今天的中國為什么能夠實現孫中山當年提出的建設藍圖? 學生分組討論發言。 總結:走社會主義道路,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中國共產黨領導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取得的獨創性理論成果和巨大成就,為當代中國的發展進步奠定了堅實基礎,為在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和物質基礎。 環節二:探尋發展之路 過渡:1976年,結束文化大革命,黨和國家又站在了何去何從的歷史關頭。 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黨和國家工作重心轉移到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做出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 在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的偉大征程中,有兩個“村”特別引人關注。一個是農民按下紅手印開啟農村改革的安徽小崗村,另一個就是科技人員創業掀起技術變革的北京中關村。(出示圖片) 10月11日,老師和幾位同學來到了中關村科技園區參觀走訪,下面請同學先來做情況介紹。 總結:中國第一家民辦科技企業、中國第一家互聯網公司、中國第一個新技術產業中關村,這些“第一”常被提及,這些贊譽都深深烙下改革開放的印記。可以說改革開放四十年正是中關村創新發展的四十年。 思考:中關村為什么贏得贊譽? 學生發言。 鄧小平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1992年初,他在視察南方并發表重要談話時,再次強調:“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近一二十年來,世界科學技術發展得多快啊!高科技領域的一個突破,帶動一批產業的發展。我們自己這幾年,離開科學技術能增長得這么快嗎?要提倡科學,靠科學才有希望。高科技領域,中國也要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搞科技,越高越好,越新越好。”這一重要思想,極大地激發了勞動者的積極性,尤其是鼓舞了科技工作者的信心和勇氣,對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水平,推動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發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從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后,黨和全國人民的主要任務是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盡快把我國由落后的農業國變成先進的工業國,到現在我國已經成為全世界唯一擁有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 對于中關村來說,在黨的領導下,借助改革開放的春風,緊跟技術革命浪潮,突破體制機制束縛,走出了一條敢為人先、矢志創新之路,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中關村人的路子走對了。 學生回答:是創新創業文化。在參觀過程中,強烈地感受到,創新創業文化在科技園里特別濃厚。就像佇立在中關村大街上的這個金光閃閃的現代雕塑一樣,DNA雙螺旋模型《生命》,昭示著中國人對破解生命之謎的憧憬,需要不斷地去探索和創新發現。 總結:文化是經濟和政治的反映,又反作用于經濟和政治。創新創業文化體現出一代又一代中關村人的精神,這種精神具體是什么呢?我們通過一家頗具代表性的企業來一探究竟。下面請同學來做介紹。 多名學生介紹。 改革開放在認識和實踐上的每一次突破和深化,改革開放中每一個新生事物的產生和發展,每一個經驗的取得和積累,都來自億萬人民的實踐和創造。改革精神激勵著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 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是貫穿人類社會始終的基本矛盾。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狀況的規律,上層建筑一定要適應經濟基礎狀況的規律,是任何社會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規律。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我們黨領導人民創造了世所罕見的兩大奇跡,一是經濟快速發展奇跡,二是社會長期穩定奇跡。這些成就的取得,正是因為中國共產黨充分認識到這個貫穿人類社會發展始終的普遍規律,根據黨情世情國情,堅定不移的推進改革開放,堅定不移的把握改革開放的正確方向。 實踐證明,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 習近平指出:“鞋子合不合腳,自己穿了才知道。一個國家的發展道路合不合適,只有這個國家的人民才最有發言權。”各國的發展道路應由各國人民選擇。“中國道路”是中國人民在自己的奮斗實踐中創造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 環節三: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從經濟凋敝的困境奮發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以爬坡過坎的奮斗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一路走來,雖有風雨波折卻總一往無前,我國用經濟實力的顯著進步、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續改善,書寫了波瀾壯闊的中國故事。只有創造過輝煌的民族,才懂得復興的意義;只有經歷過苦難的民族,才對復興有如此深切的渴望。2013年,國家主席習近平向世界發出中國倡議。一個跨越山海的宏偉構想“一帶一路”倡議,讓中國夢與世界夢相聯通,為全球開辟共商共建共享的國際合作新時代。 播放視頻,思考:“一帶一路”為什么能夠圈粉,為什么能夠持續圈粉? 學生發言。 總結:我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張,實現共贏共享的中國方案,給世界帶來了希望。 習近平指出:“我們要在發展自身利益的同時,更多考慮和照顧其他國家利益,要堅持正確義利觀,以義為先,義利并舉,不急功近利,不搞短期行為”。“一帶一路”不是中國利益獨享的地帶,而是各國利益共享的地帶。共建“一帶一路”,充分彰顯了中國敢于擔當的精神風貌和互利共贏的合作態度,有助于我國同沿線國家一道,推動政治、經貿、人文,安全各領域合作再上新臺階,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責任共同體,真正使中國夢與世界夢交相輝映。 師: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積極促進“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努力實現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國際合作新平臺,增添共同發展新動力。 師:“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內容八個明確當中,明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要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師:在十四個堅持中也強調要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倡議已被多次寫入聯合國文件,正在從理念轉化為行動,產生日益廣泛而深遠的國際影響,成為中國引領時代潮流和人類文明進步方向的鮮明旗幟。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實現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在這一科學理論的指導下,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學生誦讀: 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時候都至關重要。小到一個人、一個集體,大到一個政黨、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只要有信仰、信念、信心,就會愈挫愈奮、愈戰愈勇,否則就會不戰自敗、不打自垮。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都是指引和支撐中國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強大精神力量。 師: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場接力跑,我們要一棒接著一棒跑下去,每一代人都要為下一代人跑出一個好成績。 課后作業: 展開想象,2035年,中國會是什么樣?你會是什么樣?以“2035年:祖國和我”為主題,寫一篇演講稿。 要求:自擬題目,格式規范,邏輯清晰,事理結合,有真情實感,600-800字。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