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2022政治高考必備核心知識 必修2 經濟與社會第一單元 生產資料所有制與經濟體制 第一課 我國的生產資料所有制第一框 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一、公有制主體地位及其體現1.物質資料生產(1)原因:人類要生存和發展,就要滿足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要,就必須進行物質資料生產。(2)要素:物質資料的生產離不開人的勞動和生產資料。①勞動是物質財富的源泉,也是價值的唯一源泉。②生產資料是創造物質財富和價值的條件。2.生產資料所有制(1)地位:生產資料所有制在生產關系中起著決定性作用,是生產關系的核心,是經濟制度的基礎。(2)作用:不同社會的生產資料所有制不同,同一個社會可以有不同形式的生產資料所有制,其中,占支配地位的生產資料所有制決定著一個社會的基本性質和發展方向。3.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1)地位:這一基本經濟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支柱,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2)要求:中國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也進入了新時代,必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科學指引,在堅持社會主義各項基本經濟制度的基礎上,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4.公有制經濟(1)地位:以公有制為主體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制度的根本特征。(2)范圍:包括國有經濟、集體經濟以及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3)作用:①為國家建設、國防安全、人民生活改善作出了突出貢獻,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輝煌成就,離不開公有制經濟。②以公有制為主體是促進生產力發展的根本要求。生產資料公有制適應社會化大生產要求,是社會主義國家對社會生產和經濟發展進行宏觀調控的根本制度基礎,有利于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③以公有制為主體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生產資料公有制決定了社會主義國家必須采取按勞分配制度,體現了人們在生產資料占有上的平等關系,能防止兩極分化,有利于人民共享發展成果,實現共同富裕。(4)內容:主要包括經營性資產、非經營性資產。5.公有制的主體地位的體現(1)體現: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占優勢;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這是就全國而言,有的地方、有的行業可以有所差別。公有資產占優勢,要有量的優勢,更要注重質的提高。(2)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體現國有經濟 ①國有經濟起主導作用,主要體現在控制力上。對關系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國有經濟必須占支配地位。②在其他領域,可以通過資產重組和結構調整,以加強重點,提高公有資產的整體質量。國有企業 國有企業是國有經濟最主要的實現形式,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是推進國家現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知識拓展】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1)了解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的范圍,如:金融、通信、交通、能源、化工、冶金等。(2)國有經濟的控制力既體現在數量上,又體現在質量上,但主要體現在質量上。因此要不斷增強其競爭力,競爭力越強、控制力越強。(3)當前對國有企業進行戰略改組(有進有退、抓大放小),國有企業數量減少,但國有資產相對集中到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因此不但不會削弱其主導作用,反而可以增強其主導作用。6.社會主義(1)原則:一個公有制占主體,一個共同富裕,這是我們所必須堅持的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2)本質: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二、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1.非公有制經濟(1)范圍:在我國現階段,非公有制經濟包括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外資經濟以及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非公有制成分。①個體經濟:由勞動者個人或家庭占有生產資料,從事個體勞動和經營的經濟。②私營經濟:以生產資料私有和雇傭勞動為基礎的經濟以及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私人成分。③外資經濟:外國投資者根據我國法律法規在我國境內設立的獨資企業以及中外共同設立企業的外商投資部分。港澳臺地區在內地(大陸)的投資參照外資。(2)地位: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3)作用:成為穩定經濟增長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創業就業的主要領域、技術創新的重要主體、國家稅收的重要來源,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政府職能轉變、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國際市場開拓等發揮了重要作用。2.為什么要堅持公有制經濟與非公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原因、為什么要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1)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公有制經濟與非公有制經濟不是相互排斥、相互抵消的,而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共同發展,統一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之中。現階段,我們不能實行單一公有制,更不能搞私有化。(2)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有利于發揮各種所有制的長處,調動不同經濟主體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有效利用各方面的資源,取長補短,激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活力,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3.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1)堅持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2)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3)堅持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4)堅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5)堅持適應我國經濟發展主要矛盾變化完善宏觀調控。第二框 堅持“兩個毫不動搖”一、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1.必須發展壯大國有經濟。(怎樣壯大國有經濟?)(1)要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為標準,以提高國有資本效率、增強國有企業活力為中心,全面推進依法治企,加強和改進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不斷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2)要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要服務于國家戰略目標,把國有資本更多投向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重點提供公共服務、發展重要前瞻性戰略性產業、保護生態環境、支持科技進步、保障國家安全。(3)要探索公有制多種實現形式,要發展國有資本、集體資本、非公有資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經濟,積極穩妥推進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規范有序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混合所有制經濟通常采用股份制形式,股份制公司包括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2.必須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怎樣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1)制度安排:要鞏固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深化農村土地制度和集體產權制度改革。(2)保障權益:保障農民財產權益。(3)創新經營:要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立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集體經濟運行機制。二、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1.原因:我國非公有制經濟是在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和發揮國有經濟主導作用的前提下,在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鼓勵和支持下發展起來的,是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2.措施:(1)制度環境:要培育更多充滿活力的市場主體,營造支持非公有制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制度環境;(2)市場環境:營造各種所有制主體依法平等使用資源要素、公開公平公正參與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的市場環境;要健全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法治環境,貫徹落實包括市場準入、企業融資等在內的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形成促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良好環境和社會氛圍。(3)經營水平:要支持和幫助非公有制企業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完善管理的體制機制,提高生產技術水平和研發能力,從而不斷提高企業的效率和市場競爭力。(4)權責統一:要促進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健康成長,推動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做合格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非公有制經濟人士要堅持愛國敬業、堅持守法誠信經營,構建親清政商關系,堅持回報社會、積極承擔社會責任,樹立企業的良好社會形象。(5)成功經營:①原因:企業必須經受住市場競爭的考驗。②措施:制定正確的經營戰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依靠科技進步、科學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競爭優勢。誠信經營,樹立良好的信譽和企業形象。3.新時代怎樣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第二課 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第一框 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一、資源配置。1.為什么要對資源進行合理配置。人類的需要是多種多樣、不斷發展變化的,而在一定時期和范圍內,社會能夠加以利用的資源又是相對有限的。為了更好滿足人類的多方面需要,社會必須對資源進行合理配置,以盡可能少的資源投入生產盡可能多的產品、獲得盡可能大的效益。2.計劃和市場——資源配置的兩種手段。計劃和市場是配置資源的兩種基本手段。如果計劃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就是計劃經濟體制;如果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就是市場經濟體制。二、市場調節的作用及其局限性。1.地位:市場決定資源配置是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2.機制:主要通過價格、供求、競爭等機制來調節。3.優點:市場價格及其波動,能夠反映供求狀況及其變化,市場供求的變化也會影響市場價格。市場競爭能夠引導資源流向效率高的領域和企業,推動科學技術和經營管理進步,實現優勝劣汰。市場能夠通過價格、供求、競爭實現資源合理配置,推動科學技術和經營管理的進步,促進勞動生產率提高和資源的有效利用。4.缺點:市場調節不是萬能的。市場調節具有自發性、盲目性、滯后性。單靠市場調節的弊端:影響資源配置效率,導致資源浪費;導致經濟運行大起大落,社會經濟不穩定;產生不正當競爭、壟斷,損害社會公平;導致收人差距拉大。[易錯分析]如何區分市場調節的自發性、滯后性和盲目性區別 自發性 盲目性 滯后性價值規律自發調節→市場主體自發追逐利益→可能導致盲目競爭、不當行為和兩極分化。 分散經營→盲目決策→一哄而上(退)→供求失衡→經濟波動、資源浪費。 市場變化(供求變動)→價格變動→聞價而調(增產或減產)→事后調節(時間差)→供求失衡→經濟波動、資源浪費。側重 為利益不擇手段,違反法律、公德的不正當行為 決策的作出與市場供求形勢不符,無法全面掌握市場的信息,經濟活動“一窩蜂” 決策的調整落后于市場供求變化,強調的是信息反饋不及時,決策落后于經濟形勢舉例 假冒偽劣、欺詐、污染、侵權 “跟風”生產 農民經營被動,跟不上趟特點 明知其不可為而為之 不知其不可為而為之 事后知三、市場體系。1.維護市場秩序的必要性:公平、公正的市場秩序,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是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基礎。2.如何維護:①形成體系:要加快形成企業自主經營、公平競爭,消費者自由選擇、自主消費,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動、平等交換的現代市場體系,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②建立規則:要建立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要實行統一的市場準入制度;要實行統一的市場監管;要建立健全社會征信體系,褒揚誠信,懲戒失信;要健全優勝劣汰市場化退出機制,從而實現市場準入暢通、市場開放有序、市場競爭充分、市場秩序規范。③完善機制:要完善主要由市場決定價格的機制。(凡是能由市場形成價格的都交給市場,政府不進行不當干預。政府定價主要限定在重要公用事業、公益性服務、網絡型自然壟斷環節等方面。政府定價要提高透明度,接受社會監督。)知識拓展:市場運行機制。市場機制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它主要由價格機制、供求機制、競爭機制和風險機制等構成。市場運行機制就是依靠價格、供求、競爭等市場要素的相互作用,自動調節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實現社會經濟的按比例協調發展。價格機制是通過市場價格信息來反映供求關系,并通過這種市場價格信息來調節生產和流通,從而達到資源配置。競爭機制是指市場行為主體之間為獲取經濟利益最大化而進行的斗爭。第二框 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特征1.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特征(1)黨的領導原因:我國是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要求:堅持黨的領導,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一個重要特征。(2)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特點: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根基。優勢:我國的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結合在一起,既能發揮市場經濟的優勢,又能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3)共同富裕目標:促進全體人民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根本目標。原因: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在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基礎上,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既能調動勞動者和各類市場主體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效率提高,又能避免兩極分化,讓全體人民共享發展成果。(4)科學調控優勢:科學的宏觀調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優勢的內在要求。原因: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能夠通過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把人民的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結合起來,發揮社會主義國家集中人力、物力、財力辦大事的政治優勢,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2.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優勢(1)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既能調動勞動者和各類市場主體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效率提高,又能避免兩極分化,讓全體人民共享發展成果。(2)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能夠通過更更高發揮政府作用,把人民的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結合起來。發揮全國一盤棋,調動各方積極性,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顯著優勢。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二、我國政府的經濟職能1.職能手段 目標通過制定國家經濟發展戰略和規劃 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目標通過實施宏觀經濟政策 保持宏觀經濟穩定通過實施產業政策 促進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增強國民經濟競爭力通過實施區域政策和環境政策 推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通過加強市場監管 規范市場秩序,保障公平競爭,彌補市場缺陷通過加強和優化公共服務,保障社會公平正義 促進共同富裕,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2.調控(1)地位:科學的宏觀調控是政府的主要經濟職能之一。(2)含義:國家綜合運用各種手段對經濟總量進行調節和控制。(3)目標: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就業、穩定物價、保持國際收支平衡。(4)任務:保持經濟總量平衡,促進重大經濟結構協調和生產力布局優化,減緩經濟周期波動影響,防范區域性、系統性風險,穩定市場預期,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5)要求:①手段: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是宏觀調控最常用的經濟手段。 ②目標:調節社會總需求,實現國民經濟平穩運行。 ③類型: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按照政策力度的不同,可以分為不同的類型。 ④選擇:在不同的經濟形勢下,政府可選擇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不同組合,實現宏觀調控目標。知識拓展: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區分(1)含義不同:財政政策是指政府通過對財政收入和支出總量的調節來影響總需求,使之與總供給相適應的經濟政策。它包括財政收入政策和財政支出政策。貨幣政策是指一國中央銀行(貨幣當局)為實現一定的宏觀經濟目標而對貨幣供應量和信貸量進行調節和控制所采取的指導方針及其相應的政策措施。其特點是通過利息率的中介,間接對宏觀經濟發生作用。(2)內容不同。凡是有關財政收入和財政支出的政策,如稅收的變動,發行國庫券,國家規定按較高的保護價收購糧食,政府的公共工程或商品與勞務的投資的多少等都屬于財政政策;而和銀行有關的一系列政策,如利率的調整則屬于貨幣政策。(3)政策的制定者不同。財政政策是由國家制定的,必須經全國人大或其常委會通過;而貨幣政策是由中央銀行直接制定的。3.怎樣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體制保障。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