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0課 秦末農民大起義【教學目標】1.知道秦的暴政和陳勝、吳廣起義。2.知道秦朝的滅亡。【教學重點】秦的暴政和陳勝、吳廣起義。【教學難點】1.秦滅亡的原因。2.項羽、劉邦所領導的戰爭性質的變化。【教學過程】導入新課秦王朝僅存二世歷時15年就滅亡了,成了中國歷史上一個短命王朝。那么顯赫一時的秦王朝為什么會如此短命呢?我們今天來共同學習《秦末農民大起義》,下面請同學們依據導讀提綱預習課本。課件展示導讀提綱1.秦的暴政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2.陳勝吳廣起義的原因、時間、地點、經過及結果。3.秦朝是被誰滅亡的?4.“楚漢之爭”的雙方是誰?戰爭結果如何?組織學生學習和探究新課一、秦的暴政請同學們依據“秦的暴政”一節,看誰能用最精確的詞組概括出:秦朝暴政的表現是什么?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課件展示秦的暴政之一:繁重的徭役和兵役;秦的暴政之二:沉重的賦稅;秦的暴政之三:殘酷的刑法。二、陳勝、吳廣起義1.請同學們自學課文“陳勝吳廣起義”一節。2.學生根據課文回答下列問題:(1)誰首先發動起義的?什么時間?什么地點?(2)陳勝吳廣為什么要發動起義?秦的暴政是陳勝吳廣起義的根本原因。(3)他們是怎樣發動起義的?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大澤鄉起義》圖,看看起義軍手中的武器、旗幟和著裝有什么特點?(4)我們可以由此把陳勝吳廣起義的特點概括為“揭竿為旗,斬木為兵”。圖中哪個人物是陳勝?他說了什么話?這句話的意思是什么?3.請同學們再看《秦末農民戰爭形勢圖》,利用此圖,簡要敘述陳勝吳廣起義的經過。4.起義結果如何?其偉大的歷史意義是什么?陳勝吳廣起義雖然失敗了,但他們大無畏的革命、首創精神,卻鼓舞了后世千百萬勞動人民起來反抗殘暴的統治。三、楚漢之爭1.在項羽大敗秦軍主力的同時,劉邦在干什么?秦朝滅亡了,從此天下太平了嗎?歷史上又發生了哪些事?請同學們欣賞一段視頻(播放《鴻門宴》片段)《鴻門宴》片段中項羽在巨鹿之戰是怎樣以少勝多的?其中有個成語,你知道嗎?2.項羽、劉邦先后進行的秦末農民戰爭和楚漢戰爭性質是否相同,為什么?秦亡之前,劉邦、項羽所領導的戰爭屬于推翻秦朝殘暴統治的農民起義;秦亡之后,楚漢之爭的目的是爭做皇帝,故其性質屬于統治階級爭奪帝位的斗爭。同樣是劉邦、項羽,他們在秦亡前的活動屬于農民戰爭的范疇,而在秦亡后的活動則屬于統治階級爭奪帝位的斗爭。這是因為:(1)秦亡前,他們的活動目的是推翻秦的殘暴統治,秦亡后,他們的目的是爭做皇帝。(2)秦亡前,他們的身份一個是封建小官吏,一個是舊貴族的后裔;秦亡后,二人都成了代表一種政治勢力的諸侯,劉邦代表新興地主階級的勢力,項羽代表舊貴族的勢力,不管誰上臺,都是統治秩序的重建。3.劉邦戰勝項羽的哪些重要原因?學生根據材料自由發言,只要能夠緊扣材料,教師就給予肯定。但最終要強調兩點:一、劉邦軍隊紀律嚴明;二、劉邦善于用人。4.有人認為“如果陳勝、吳廣等人在前往漁陽戍邊的途中,沒有遇到大雨,秦末農民戰爭就不會爆發。”你認同這一觀點嗎?為什么?學生分組討論,各自表達不同觀點。課堂小結陳勝、吳廣起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他們的革命首創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萬勞動人民團結起來反抗殘暴的統治。課后作業完成本課對應同步練習。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