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案第八課 經濟體制改革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1.了解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時間、背景、過程、影響等基本史實,知道我國的經濟體制改革首先從農村開始。2.了解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背景、過程、方式、影響等基本史實。3.理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概念,掌握其提出的過程、內容。(二)過程與方法1.通過對史料進行分析、綜合、概括。了解農民對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擁護和農村面貌的改變,理解生產關系要適應生產力發展需要的基本原則。2.通過對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及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過程進行歸納與總結,認識經濟體制改革的主要內容及發展過程。3.通過小組討論、分析經濟體制改革以來經濟發展的業績,說明經濟體制改革政策的正確性。(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認識到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鄉發生巨變的事實,證明了這是民族復興的必由之路,有志者應當學好本領,沿著這條道路完成民族復興大業。2.從歷史的角度了解我國的具體國情,認識到改革的必要性與重要性,理解改革對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的重大作用。3.認識到我們要不斷深化改革,適應時代要求,推動經濟發展,承擔起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使命。二、教學重點城鄉經濟體制改革的背景、過程、影響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三、教學難點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適應生產力發展需要的基本原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義。教學方法講述法、圖示法、歸納概括法、提問法、小組討論法、創設情境法、史料分析法教學手段多媒體課件、音頻、視頻等教學課時1課時(45分鐘)教學過程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要關注學生全面、和諧發展。由于歷史學科本身所蘊含的思想性和幫助學生構建思想、完善人格的職責,這就賦予歷史教學體現以思想感悟為主體的教學“主題”或教學“立意”的使命。所以,在歷史課堂中確立教學立意有著重要意義?!靶侣贰币辉~是教材中提到的,所以我在研讀教材后確立了本課的教學立意——“大國新路”,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從開頭的導課《厲害了 我的國》,紀念改革開放40年,中國開辟了一條大國新路,到本課結構:尋路(改什么)——筑路(怎么改)——達路(改啥樣),再到后來的小結:模仿蘇聯的路(計劃經濟體制)——走自己的路(改革開放,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最后升華到道路自信、理論自信,以習近平總書記2020年新年賀詞結課,點明:不懼風雨,不畏險阻。使本課的教學立意貫穿始終,并且潤物細無聲地直達學生心靈。導入新課(4分鐘)播放《厲害了我的國》視頻,請大家欣賞一段視頻,看看我們中國這幾十年有怎樣的發展。我們國家走過了1978,走過了改革開放40年,走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中國開辟了一條大國新路。選擇這條新路源于咱們上節課學過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了改革開放。改革開放是對內進行改革,對外進行開放。咱們今天就先學改革,當年中國為什么要改革?又是如何走上改革之路的?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第八課《經濟體制改革》【設計意圖】:以剪輯視頻《厲害了我的國》導入,引發學生興趣,幫助學生理解把握時代特征,創設歷史情境,且一開始就拋出“大國新路”這一教學立意。講授新課(32分鐘)本課共三個子目: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我按照尋路(改什么?即經濟體制改革的基本含義)——筑路(怎么改?從農村到城市的改革)——達路(改成什么樣子?即經濟體制改革的結果)對知識進行重新組合,方便學生掌握。1.目標導學一:尋路——經濟體制改革的基本含義(改什么?)(1)含義我們自從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之后就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這個制度是有優越性的,但是因為生產關系不適應生產力,所以這種優越性沒有得到有效的發揮。所以我們要進行改革,來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經濟體制: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特定的生產關系的具體形式及其運行方式。經濟體制改革:在堅持社會主義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產關系中不適應生產力發展的一系列環節,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引導學生思考,經濟體制改革中變和不變的分別是什么?不變:社會主義制度;變:生產關系【設計意圖】:從學生的認知特點出發,先解決“是什么”的問題(即改革的含義)從學生的認知特點出發,先解決“是什么”的問題(即改革的含義,尋路——改什么),因為理論性強,所以通過讀材料讓學生層層深入,歸納總結,論從史出。3.目標導學二:筑路——經濟體制改革的內容(1)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①探究原因請學生從材料中找出農村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從而指出改革的必要性,解決“為什么”的問題。材料1:吹哨集合,等齊下地, 干活一窩蜂,干好干壞、干與不干一個樣。勞動紀律松弛,生產效率低下,出工不出力,普遍“磨洋工”,(人民公社)社員干活毫無積極性。——林志友《人民公社制與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之比較研究》【材料解讀】:“吹哨集合,等齊下地”說明是集體勞動;“干好干壞,干與不干一個樣”說明平均分配;后面更是直接指出問題。平均分配導致生產積極性不高,這不只是農村存在的問題,城市企業也是同樣的。材料2:1978年,全國還有2億多農民沒有解決溫飽問題。——《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材料3:如果再不實行改革,我們的現代化事業和社會主義事業就會被葬送。——鄧小平(1978年12月)【設計意圖】挖掘事件內在聯系,幫學生還原鮮活的歷史,通過材料,使學生感受到歷史情境,理解農民最迫切的愿望就是要改革,吃飽肚子,從而理解改革的原因。②過程A.安徽鳳陽嘗試改革必須先從農村開始。但是究竟怎么改?即改革的措施。安徽鳳陽小崗村摸索出了一個辦法。(展示安徽鳳陽小崗村18名村民的“生死狀”圖片及內容)通過分析協議書內容,讓學生思考農民有哪些責任和利益?從而體會到改革的結果提高了農民生產積極性,這一做法取得了成功。材料1:“我們分田到戶,每戶戶主簽字蓋章。如此后能干,每戶保證完成全年上交(繳)的公糧,不在(再)向國家伸手要錢要糧。如不成,我們干部作(坐)牢殺頭也干(甘)心,大家社員也保證把我們的孩子養活到18歲?!?br/>【解讀材料】:責任:保證國家集體的;利益:剩下全是自己的;方法:分田到戶材料2:農民生產積極性提高,1979年,糧食產量增長6倍多。【設計意圖】培養學生閱讀、分析材料的能力,并感受到小崗村率先實行改革所冒的風險及取得的成效,體會改革的艱辛與成績。B.歸納總結農村改革過程數軸形式展現農村改革過程:嘗試:1978年小崗村的生產責任制→發展:1983年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村改革核心內容)→深化:鄉鎮企業的發展(eg.美的等企業)材料1:這6年全國增產的糧食,相當于以前21年增長的糧食……基本解決了農民的溫飽問題。——《鄧小平時代》【數軸解讀】:A.從字面意思解讀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含義,再給出精準定義: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礎上,把土地長期包給各家各戶使用,農業生產基本上變為分戶經營、自負盈虧。B.意義:激發了農民的勞動熱情,帶來農村生產力的大解放,農業生產和農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C.提出美的、格蘭仕是之前的鄉鎮企業發展而成的。并帶領學生思考農村改革不變的土地公有制,變的是生產方式(集體生產變為集體與家庭統分結合)和分配方式(平均主義變為按勞分配)。【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分析、歸納問題的能力。拉近歷史與現實的距離。(2)城市經濟體制改革①過渡農村改革的成功為深化改革打下了基礎,改革的浪潮從農村涌向了城市。1984年,鄧小平在會見科爾時說過:雖然城市經濟體制改革比農村復雜,但有了農村改革的成功經驗,我們對城市改革很有信心。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決定》,改革的重點從農村轉向城市。【設計意圖】使學生掌握改革的過程:從農村到城市,體會兩者之間的內在聯系,通過過渡使這兩個知識點有機結合。②改革措施及原因材料1:上海的天氣很熱,企業要買風扇、鼓風機降溫,要經過11個部門的審批蓋章,等最后的圖章蓋完,夏天已經過去了。——廣州日報材料2:(1984年擔任青島電冰箱廠廠長時)歡迎我的是53份請假報告,上班八點鐘來,九點鐘走人。——張瑞敏(海爾集團首席CEO)學生解讀材料中企業存在的問題,填寫表格,對應解決方案。存在問題 解決方案 中心環節所有制結構 單一所有制 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增強企業活力分配方式 平均分配 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職權劃分 政企不分 政企分開,逐步擴大生產經營自主權,實行經營責任制【設計意圖】通過材料討論完成表格,讓學生意識到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前國有企業的弊端,解決這些弊端就是城市改革的措施,明白其中心環節就是增強企業活力。③城市體制改革的結果數據還原海爾集團的發展歷程,它是全球第一白色家電品牌。介紹還有很多企業也是從1984年城市體制改革開始起步并且騰飛的,如:萬科,聯想等等。圖片展示青島海爾總部大樓發展歷程:1984年的青島電冰箱廠——虧損147萬1991年組建海爾集團 ——1992年利潤8億元現在的海爾集團 —— 2018年營業額2661億元可以看出城市體制改革頗具成效。改革的結果:A.企業有了經營自主權;B.實行經營承包責任制,克服了平均分配的弊??;C.調動了企業、職工的積極性;D.城鄉出現了經濟大發展的嶄新局面【設計意圖】數據對比一目了然,使學生理解改革給企業帶來的變化,明白城市體制改革的作用,增強學生民族自豪感。3.目標導學3:達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①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含義通過解讀漫畫,幫助學生理解以下問題:A.我國經濟體制改革改啥樣?答:從計劃經濟體制改為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B.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含義、提出、確立和作用分別是什么?答:含義: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結合在一起,使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2013年市場變為決定性作用提出: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確提出要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確立:1993年,中共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C.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與計劃經濟體制的區別是什么?計劃經濟體制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運行機制 國家計劃 市場機制調節手段 行政手段 經濟、法律手段調節方式 國家直接調控企業 國家調控市場 市場引導企業所有制結構 結構單一 結構多元利益分配 平均主義 注重效率D.作用:把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和市場經濟結合起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有利于實現經濟的協調發展和穩定高速增長,對現代化建設有巨大推動作用,使中國的經濟實力明顯增強。【設計意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既是本課的重點,又是難點,通過漫畫解讀,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把計劃經濟體制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行比較,即點明課題了,又幫助學生理解為什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是我國改革的目標。課堂小結(9分鐘)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一種史無前例的體制,是我黨的一次真正的理論創新。1978年,我國首先在農村開始改革,其核心內容是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1984年,加快以城市為重點的經濟體制改革的步伐。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確提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從模仿蘇聯的路,實行計劃經濟體制,到改革開放40年來,摸索出一條適應我國國情的自己的路。我們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走的是一條在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中開創出來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路。正如習總書記強調的:“沒有堅定的制度自信就不可能有全面深化改革的勇氣,同樣,離開不斷改革,制度自信也不可能徹底、不可能久遠。”制度自信就是說我們堅定所選擇的道路,堅持所創立的制度,自信地認為我們必然因此不斷發展前進。有了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我們最終一定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最后用習總書記的新年賀詞結束咱們今天這堂課,歷史長河奔騰不息,有風平浪靜,也有波濤洶涌,我們不懼風雨,也不畏險阻!【設計意圖】從學習蘇聯的路,到走自己的路,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并且升華到道路自信和理論自信,使本課教學立意貫穿始終,且自然流暢,不生硬。中國的改革始終在路上,我們要將改革進行到底,用習總書記的講話結課,厚重而具有時代感。1.知識結構圖含義:不變+變+目的+實質 背景:農業發展緩慢;改革開放內容 農村 階段 嘗試:1978年小崗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發展:1983年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深化:鄉鎮企業發展意義 A.激發勞動熱情,生產力的大解放B.農業生產向專業化、商品化、社會化發展。經 C.鄉鎮企業迅速發展開辟新路濟 D.推動城市經濟體制改革體 城市經濟體制改革 背景:改革在農村成功;城市企業缺乏活力制 開展:1984,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決定》改 內容 所有制:單一公有制→公有主體,多種所有制革 分配方式:平均→按勞分配主題,多種分配職權劃分:生產經營自主權、經營責任制中心環節:增強企業活力影響: 企業自主;克服平均分配;調動積極性;經濟大發展結果: 計劃經濟體制 含義:市場+國家宏觀調控對資源調配起基礎性作用階段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1993年確定 基礎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2013年決定性作用:2.趁熱打鐵 鞏固練習(1)1990年桓臺縣2.6萬公頃糧田平均單產達到1020公斤,成為長江以北第一個全年糧食畝總產量超過1000公斤的“噸糧縣”取得這一成就的主要原因是( ?。?br/>A.淄博對外開放走在全國前列 B.家庭聯產承包解放生產力C.現代企業制度激發創新活力 D.農村的鄉鎮企業迅速發展【答案】B(2)小云同學帶著一個研究性學習課題,搜集了“政企分開”“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等資料。根據這些信息,判斷她的研究性學習課題是( )A.土地改革 B.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C.民主與法制建設 D.國有企業改革【答案】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