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課題】第四單元 綜合探究 經濟全球化與中國【教學要求】〖知識目標〗針對經濟全球化和加入世貿組織的新形勢下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提出合理化的建議、對策。〖能力目標〗培養理論聯系實際、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積極參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際本領和責任感;培養團隊合作精神和探究精神。【教學重、難點】培養理論聯系實際、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課時安排】 1課時【教學方法】小組合作學習法、收集信息法、討論法、案例分析法、現場操作法【教學過程】活動策劃 將全班學生分為五個小組,每個小組負責探究一個問題。第一小組:收集跨國公司跨國兼并的案例,分析哪些行業的兼并比較活躍。結合國內或本地的產業結構調整,為迎接這場全球化的產業大轉移提出建議。第二小組:收集我國在參與和推動區域經濟合作方面,取得了哪些主要的成績?區域集團外的國家不能享受區域集團內部的特殊優惠政策,這種內外有別的做法妨礙了其他國家對該區域集團的出口。我國的企業應當如何克服這一困難?第三小組:搜集與“數字鴻溝”有關的材料,了解我國信息技術產業發展的現狀。針對我國如何縮小與發達國家的“數字鴻溝”,提出建議。第四小組:搜集我國出口產品綠色壁壘的典型案例。為我國出口企業應對綠色壁壘提出建議。第五小組:搜集我國企業成功應訴反傾銷的案例,總結它們的成功經驗。如果與世貿成員發生貿易摩擦,怎樣利用世貿組織的爭端解決機制維護自己的權 益?操作建議:1、可以從以下幾個途徑獲取本探究的資料:上網,書刊、報紙、雜志,實地考察、調研。2、每個小組必須就自己負責的問題,提出一份探究報告,以供課堂交流。在課堂交流完畢后,全班應當結合本地的經濟建設實際,形成一份綜合性的、完整的方案。3、進行本探究,最忌泛泛而談,說大話、空話,抽象的道理,要求結合實際,提出具體的、有操作性的、建設性的建議和對策。。4、各個小組通過課件的形式在班級展示〖布置作業〗復習 《優化設計》作業備課資料 一、跨國并購的類型跨國并購可以分為領域加強型、領域擴張型和領域開拓型三種類型。領域加強型并購,又稱縱向并購,指處于同一產業的不同生產和經營階段的企業并購。被購方可以是收購方的上游企業,也可以是其下游企業。這類并購在建材、電子、家用電器等行業較為常見。它對于強化企業的核心和整體競爭能力有著重要意義。領域擴張型并購,它包括橫向并購和集中并購兩種類型。前者是指收購方與被購方擁有的產品系列和市場基本相同或類似。后者是指收購方與被購方的市場相同,但生產技術不同,或者技術相同而市場不同。領域擴張型并購為企業順利進入目標市場、擴大市場覆蓋面,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領域開拓型并購,又稱混合型并購,指收購方對不同行業中的企業實施的并購。這種并購不僅使收購方的業務領域得到有效拓展,有時還會導致收購方的行業屬性發生變化。二、區域貿易協定知多少20世紀90年代以來,全球區域經濟合作迅速發展。截至2003年10月,向世界貿易組織(含關貿總協定)通報的區域貿易協定數量已經達到了285項,其中尚在實施的有189項。此外,有60項協定雖然沒有向世貿組織通報,但已經開始實施。歐洲是區域貿易協定最集中的地區,占全球已實施數量的50%以上。過去10年間,美洲是區域經濟合作發展最快的地區。目前,全球已有45%以上的貿易屬于區域內貿易,預計35年后將超過50%。這意味著全球貿易的一半以上將不再屬于多邊貿易體制所管轄。三、我國的信息鴻溝在我國,不同地區、人群使用信息技術的程度存在鴻溝,表現為:東部沿海城市信息化程度相對來說比較高,而中西部地區信息化程度較低。無論是實際上網人數,還是上網人數所占人口比例,東部省區都大大超過中西部地區。農民的信息化程度大大低于城市居民。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公布的《2003年山東省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在627萬名山東網民中,農民由于上網用戶過少竟然被忽略不計,也就是說,山東農民仍然可以說與互聯網無緣。在山東上網用戶中,高居榜首的是學生,接近1/5。另外幾個比較集中的群體有專業技術人員、商業服務人員、企事業單位管理人員、教師、國家機關和黨群組織工作人員,所占比例均在1/10以上。作為東部沿海的一個經濟大省,山東農民尚且如此,中西部地區農民上網情況可想而知。四、綠色壁壘的特征綠色壁壘具有其他非關稅壁壘所不具有的特征。其一,表現內容上具有合理性。以保護環境、自然資源和生命健康為借口,表面上符合可持續發展的歷史潮流,也迎合了綠色消費的需要,而且以國際公約和國別法律、法規等公開立法為依據。其二,保護對象上具有廣泛性。不僅包括初級產品,而且還包括所有中間產品和工業制成品等幾乎所有的產品。不僅對產品本身的質量,而且對產品從生產前的設計一直到消費后的最終處理都有限制。其三,保護方式上具有隱蔽性。不像配額、許可證等非關稅壁壘,雖然限制貿易,但有一定的透明性。綠色壁壘是利用環保之名行貿易保護之實,使出口方難以預見其內容及變化而難以對付和適應,但又不易產生貿易摩擦。其四,實施效果上具有歧視性。有些國家根據自身與其他國家的具體貿易狀況采取不同的手段,使國民待遇原則受到扭曲。而且,由于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經濟發展和技術水平上差異明顯,綠色壁壘主要方便發達國家使用。五、我國反傾銷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傾銷條例》于2001年10月31日國務院第46次常務會議通過,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其目的是為了維護對外貿易秩序和公平競爭。進口產品以傾銷方式進入我國市場,并對已經建立的國內產業造成實質損害或者產生實質損害威脅,或者對建立國內產業造成實質阻礙的,依照本條例的規定進行調查,采取反傾銷措施。六、“入世”3年,中國經濟真正成為“入世”獲益者3年間,中國的GDP增長了25%,進出口總額翻了一番,創造了罕見的歷史奇跡。具體表現在:1.農業、汽車、電信、金融、證券等重要行業穩健發展。2.“陽光政務”全面推行。3年來,中國政府各個部門全面清理各種法規和部門規章,根據WTO規則和中國“入世”的承諾分別進行了修改和廢止,政府提高了法律的透明度,忠實地履行了我們的承諾。3.外貿發展速度全球罕見。2004年,全國外貿進出口總額達到1.1萬億美元,成為僅次于美、德兩國的世界第三大貿易國。4.中國利用外資額穩步增長。目前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利用外資最多的國家,外商投資已遍及制造業、服務業、農業、基礎設施等諸多領域。目前來華投資的國家和地區近190個,全球最大500家跨國公司已有400多家在華投資,外商投資設立的研發中心超過600家。5.“入世”3年來,最大的變化是觀念的變化。人們普遍樹立起了規則意識,接受了國際上通行的一些基本規則,以確保我國的經濟法律法規和世界貿易組織的規則和國際通行的做法相一致。這些都是參與經濟全球化的基本條件。總之,“入世”3年來,我國經濟獲得了快速發展,WTO的其他成員國也從中國的改革開放中獲得了很大的收益,可以說是取得了“雙贏”的結果。但是,隨著中國參與國際經濟事務的程度進一步加深,同時受到“非市場經濟地位”身份的限制,中國企業不斷受到反傾銷訴訟與調查的困擾,目前中國是WTO成員中受到反傾銷訴訟最多的國家之一。根據中國“入世”協定,從2004年1月1日至所承諾的行業全部開放為止,中國將進入“WTO后過渡期”,“后過渡期”意味著目前中國主要產業的所有非關稅保護措施將逐漸減少直到完全取消,中國企業將面臨更加激烈的競爭。【教學隨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