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框 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教學案一、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1)了解消費心理的復雜性原因,怎樣看待和評價主要的四種消費心理。(2)知道為什么要堅持四大消費原則。2、能力目標:(1)培養學生學會進行理論抽象的能力,提高參與生活實踐的能力。(2)在學習“消費心理面面觀”時,可以讓學生自己先了解有幾種消費心理,比較這幾種消費心理的利弊,培養他們分辨是非、分析思考的能力。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1)通過本課學習,對學生進行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思想政治教育,從而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2)針對今天環境污染問題,引導學生樹立可持續發展、人與自然和諧互動的觀念,有環保和綠色消費的理念。從小做起,從自身做起,養成適度消費、量入為出以及避免盲從的消費觀念,使我們每個人都能成為理性的消費者。二、教學設計?重點:做理智的消費者,樹立正確的消費觀。難點:適度消費。(一)消費心理面面觀1、消費心理的含義。消費者在進行消費活動時要考慮一些問題,如消費什么?消費多少?以什么方式消費?消費后自我感覺如何?等等。這些總是伴隨著消費者有目的、有意識的復雜的心理思維活動,這種貫穿消費活動全過程的思維活動的總和,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消費心理。2、消費心理的復雜性的原因:由于受自然條件、社會環境、個人經歷等因素的影響,人們的消費心理往往不同,使消費帶有復雜性。【補充:影響消費的客觀因素與心理因素的關系。教材重點講了心理因素對消費的影響,但并不是忽視或否認客觀因素對消費的影響,人的消費心理的形成是客觀因素(經濟、社會、文化等因素)和主觀因素(個人性格、愛好、興趣等)共同作用的結果。客觀因素對消費和消費心理的影響是基礎性的。】3、消費心理復雜性的表現。不同的消費心理有區別又有聯系,它們常常是共同影響人的消費行為。只不過可能在某種消費行為中某一消費心理的作用更突出、表現得更鮮明罷了。消費心理的表現特點評 價從眾心理引發的消費仿效性重復性盲目性利:健康的、合理的從眾心理可帶動某一產業的發展,如綠色消費帶動綠色產業弊:不健康的、不合理的從眾心理誤導經濟良性發展,對個人生活不利態度: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盲目從眾不可取求異心理引發的消費標新立異利:展示個性,也可推動新工藝和新產品的出現弊:代價大,社會不認可態度:過分標新立異,不值得提倡攀比心理引發的消費夸耀性盲目性弊:不實用,對個人生活不利態度:不健康的心理,不值得提倡*求實心理引發的消費符合實際講究實惠利:理智的消費,對個人生活和社會都有利態度:值得提倡4、研究消費心理的意義。由于消費心理對消費有重要影響,因此,在引導社會消費時,要注意對消費心理的引導,使人們的消費向合理、健康、文明的方向發展。教材主要介紹了四種常見的消費心理,如果細分,還有其他消費心理對人的消費行為產生影響,例如求名心理、求好心理、求新心理、愛美心理、求實心理、求廉心理、從眾心理、求異心理、安全心理、求便心理、好癖心理等。這些消費心理都會影響到消費者的消費行為(二)做理智的消費者(重點)1、“量入為出,適度消費”原則。這一原則是要求人們的消費與自己的經濟承受能力相適應。對這一原則應該從兩個方面來理解。消費支出應該與自己的收入相適應,這里既包括當前的收入水平,也包括對未來收入的預期。必須考慮到自己的經濟承受能力,做到適度消費。在自己經濟承受能力之內,還應該提倡積極的、合理的消費。一是不能過分抑制消費。我們提倡崇儉戒奢,并不是要人們做禁欲主義者。過分抑制消費,從個人角度看,其生活質量不能得到提高,會影響人的發展;從社會角度看,消費對生產有反作用,可以拉動經濟增長,如果過分抑制消費,會影響社會生產的發展。二是要有一個合理的消費結構,也就是在安排生活消費時,要注意物質消費與精神消費協調發展。堅持量入為出,就是提倡消費要做到合理適度。從個人消費層面看,所謂“適度”,就是要求消費者的消費支出應與自身的收入(包括對未來收入的合理預期)大致持平,消費水平的提高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所謂“合理”,就是要求消費要合乎科學,有利于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合乎社會的可持續發展。2、“避免盲從,理性消費”的原則。一是教材突出強調了在消費過程中注意避免盲目從眾。盲目從眾是消費中常見的一種消費心理現象,也是對普通消費者影響最大的一種消費心理現象。要注意不同消費心理是相互影響的,比如從眾心理、攀比心理往往相互聯系,共同影響人們的消費行為。因此要注意不同消費心理之間的聯系,二是盡量避免情緒化消費。情緒化消費與從眾心理不同,它受到情緒的影響,作出不理智的消費選擇。往往是心血來潮,一時頭腦不冷靜而購買,事后發現這種消費選擇并不適合自己的需要。所以,人們在消費決策時,要注意保持冷靜,避免激烈的情緒對消費選擇的影響。三是避免重物質消費、忽視精神消費的傾向。這是講要有合理的消費結構,消費選擇要有利于人的全面發展。3、“保護環境,綠色消費”的原則。這一原則體現了新的發展觀的要求,就是要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使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其核心是可持續消費。一是綠色消費的含義:以保護消費者健康和節約資源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環境保護標準的各種消費行為的總稱,核心是可持續消費;二是為什么提倡可持續消費:綠色消費作為科學、健康、合理的消費理念正為人們所認同和接受,它是人們迫于環境問題,為了保護環境、保護自然而形成的一種共識。綠色消費理念不僅有利于個人的生命健康,也有利于保護健康、節約資源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要大力提倡。三是綠色消費觀念的形成與發展:綠色消費已經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同。中國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等6個部門在1999年啟動了以開辟綠色通道、培育綠色市場、提倡綠色消費為主要內容的“三綠工程”,中國消費者協會把2001年定為“綠色消費主題年”。日本于2001年4月頒布了《綠色購買法》。類似的活動正在全球興起,它們推動著綠色消費進入更多人的生活。四是綠色消費的特征(具體體現和要求),即“5R”:節約資源,減少污染(Reduce);綠色生活,環保選購(Reevaluate);重復使用,多次利用(Reuse);分類回收,循環再生(Recycle);保護自然,萬物共存(Rescue)。“5R”的要求比較具體,具有操作性,有些是可以直接付諸實施的,易于做到理論聯系實際。4、“勤儉節約,艱苦奮斗”原則。(1)???勤儉節約艱苦奮斗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優良作風(2)??? 我國是一個發展中的人口大國,要戒奢以儉。(3)??? 實踐證明,艱苦奮斗精神于國于民都是必不可少,非常重要。所以,認為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的作風已經過時的觀點是非常錯誤和有害的。小結:這節課我們主要學習了影響人們消費的幾種消費心理和幾種科學的消費觀。知識結構如下: 原因 消費心理面面觀 從眾心理引發的消費 表現 求異心理引發的消費樹立正確 攀比心理引發的消費的消費觀 求實心理引發的消費 量入為出,適度消費 做理智的消費者 避免盲從,理性消費 保護環境,綠色消費 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綜合上述,一個理智的消費者應該是一個懂得量入為出、適度消費,反對鋪張浪費和滯后消費的人;一個懂得理性消費,反對盲目消費的人;一個懂得保護環境,崇尚綠色消費的人;一個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的人。每個人都要做一個理智的、精明的消費者。課堂練習:1、在現實生活中,人們的消費心理主要有: ①從眾心理 ②求異心理 ③攀比心理 ④求實心理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2、人們在購物時追求“物美價廉”。這種消費行為屬于:A、從眾心理引發的消費 B、求異心理引發的消費C、求實心理引發的消費 D、攀比心理引發的消費 3、消費不僅是個人行為,也與社會密切相關。作為消費者應該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堅持正確的原則。這些原則是: ①量入為出,適度消費 ②避免盲從,理性消費 ③保護環境,綠色消費 ④勤儉節約,艱苦奮斗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4、自主探究近幾年來,有些中學生以穿名牌用名牌為時尚,“只買貴的,不買對的”盲目追逐潮流,而負債累累,最終成為“負翁” 。(1)請你 就“聚焦中學生名牌消費現象”談談自己的看法。(2)請你就本班同學日常生活消費狀況,擬定一個研究性課題,并簡要寫出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5、作業1、深入社會實際,寫調查報告:中學生消費心理調查。2、撰寫小論文:艱苦奮斗是不是已經過時、適度消費之我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