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單元 古代亞非文明第2課 古代兩河流域知識與技能了解古代兩河流域文明所處的地理位置;知道古巴比倫王國的發展史。識記《漢謨拉比法典》的主要內容及地位。理解《漢謨拉比法典》的實質和歷史價值;理解兩河流域的自然環境對古代兩河流域文明的影響過程與方法本課教學用具是多媒體教學課件,教學方法是啟發式的談話法,要求設計探究問題與學生質疑相結合。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認識到古巴比倫王國是古代兩河流域文明發展的一一個高峰。認識《漢謨拉比法典》的地位和歷史影響。分析古巴比倫成為文明古國的原因。通過我國最近較有意義的兩部法律文件引導出本次課題:《漢謨拉比法典》1.《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以下簡稱“香港國安法”)的頒布是“一國兩制”實踐中的一項重大舉措,也是完善“一國兩制”制度體系的重要法律保障,將成為香港由亂到治的重要轉折點。2.《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體系中居于基礎性地位,也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最后提問學生:你們知道迄今世界上第一部較為完整的成文法典是哪部嗎?(《漢謨拉比法典》)知識點1 古代兩河流域文明1.閱讀教材P6、P7頁,梳理兩河流域文明的發展歷程。2.閱讀教材,說出兩河流域文明的具體表現,并和埃及、中國進行比較分析。知識點2 古巴比倫王國閱讀教材,歸納漢謨拉比是如何建立統一的古巴比倫王國的。(實行君主專制制度、加強中央集權、制定法典)知識點3 《漢謨拉比法典》(1)讓學生總結歸納該部法典的內容《漢謨拉比法典》由前言、正文和結語三部分組成,前言和結語約占全部篇幅的五分之一,語言豐富,辭藻華麗,充滿神化、美化漢謨拉比的言辭,是一篇對國王的贊美詩。法典正文包括282條法律,對刑事、民事、貿易、婚姻、繼承、審判等方面都作了詳細的規定。為古巴比倫國王漢謨拉比(約公元前1792—前1750年在位)頒布的法律匯編。《漢莫拉比法典》的內容可大致歸結為以下三點:①社會等級:古巴比倫分為擁有公民權的自由民、無公民權的自由民和奴隸三個嚴格的社會等級。②家庭奴隸制:是古巴比倫的一大特征,男性家長對奴隸有生殺予奪之權,對妻子兒女有絕對權威,在欠債時甚至可以將妻兒送去抵債。③經濟領域:有關于租賃、雇傭、交換、借貸等方面的規定,說明商品經濟在古巴比倫比較活躍。(2)讓學生通過閱讀該法典中的一些具體法律條文,分析該部法典的目的與性質第16條 自由民藏匿宮廷或穆什欽努(指被征服地區的人)之逃奴于其家,而據不交出者,此家家主,應處死。反映當時奴隸主的特權受到法律的保護①第226條 倘理發師未告知主人而剃去其奴隸之標識者,則此理發師應斷指。反映當時社會奴隸主為了維護自身的利益,采用的刑罰十分殘酷②第196條 倘自由民損毀任何自由民之子之眼,則應毀其眼這就是所謂的“以牙還牙,以眼還眼”,反映了法典公正觀念,但這種公平正義體現在身份和社會地位相同的人之間③第205條 倘自由民之奴隸打自由民之子之頰,則應割其一耳反映當時社會里社會地位高的階級對社會地位低的階級享有特權由此可得出結論:漢謨拉比法典建立在“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的原則基礎上。總體說來,漢謨拉比法典維護了奴隸主階級的統治地位,保護統治階級的利益,確定了私有制,此外還保留了同態復仇原則和神明裁判的習慣。1、《漢謨拉比法典》目的由上述材料分析可知:該法典的目的是漢謨拉比為了維護奴隸主的專制統治2、《漢謨拉比法典》性質由上述材料分析可知:該法典是代表奴隸主意志的法律,是維護奴隸主階級統治的工具。3、《漢謨拉比法典》評價引導學生評價《漢謨拉比法典》①這些規定同現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精神是不同的,與現代法律相比,它所體現的法律公平十分有限,主要是為奴隸主階級服務的。②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比較為完整的成文法典。是古巴比倫王國留給人類的寶貴文化遺產,表明人類社會的源遠流長。教師總結: 古代兩河流域文明是西亞最早的文明,古巴比倫王國又是此文明發展的一個高峰。在漢謨拉比統治時,建立了統一、強大的奴隸制國家。他頒布的《漢謨拉比法典》雖然是維護奴隸主階級統治的工具,但是有利于社會穩定、經濟發展,推動了社會進程,鞏固了國家的統一。請完成本節課相關習題,《少年班》P3-P4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