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4.2《我國的社會保障》教學設計課題 我國的社會保障 單元 第二單元 學科 政治 年級 高一課標要求 評析實現共同富裕、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收入分配與社會保障政策,列舉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的措施。學習 目標 必備知識:理解我國社會保障的基本形式、保障措施及其作用。 關鍵能力:理解我國社會保障的作用,感受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核心素養 政治認同:通過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的措施,結合社會保障制度具體實施的成就,感悟我國社會文明進步的不斷提升。增強對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的認同感,堅定我國的制度自信。 科學精神:了解我國社會保障體系及其作用,更加全面客觀地認識我國的社會保障。 法治意識:明確享受社會保障是我們的權利,也需要社會成員分擔責任,依法監管社會保障事業。 公共參與:理解和認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的要求,社會責任感和參與能力,提升公民意識和主人翁意識。重點 1、理解我國社會保障發揮的作用; 2、明晰各種社會保障形式的作用; 3、理解完善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措施。難點 1、區分各種社會保障形式的作用; 2、理解完善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措施。教學方法 充分利用多媒體,設置生活情境和問題情境,通過案例分析、合作探究突出重點,講授新知、啟發引導攻克難點。議題 主議題:一枝一葉總關情 社會保障惠民生 子議題:1、民生之依 急民危——社會保障的哪些主要形式能惠民生? 2、民生之利 解民憂——社會保障的作用 3、民生之策 謀民利——如何完善我國的社會保障體系更好的惠民生?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展示視頻:醫保談判 靈魂砍價 觀看視頻 思考探究題 情境貼近生活 提升學生興趣講授新課 結合學生提前完成的預習單,具體闡述分析我國社會保障的內容,對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以及社會優撫進行比較分析,并當堂用案例檢測學生對于社會保障內容的區分是否到位。 教師總結: 一、社會保障的內容(構成) (1)社會保險 (2)社會救助 (3)社會福利 (4)社會優撫 (5)區分社會保險和商業保險 探究1: 結合醫藥品談判視頻和課前完成的預習單,了解我國社會保障有哪些主要形式能惠民生?(認識我國完整的社會保障體系) 通過教學,幫助學生了解我國社會保障體系及其作用,更加全面客觀地認識我國的社會保障。梳理社會保障的形成歷程,結合資料包,幫助學生分析比較中外社會保障制度的不同,啟發學生思考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作用。 教師總結: 二、完善社會保障的重要性 1、減震器:穩定功能 2、平衡器:調節功能 3、助推器:互助功能 探究2: 小組活動:梳理社會保障的形成歷程,結合資料包,談談你對你所在組的國家社會保障制度的認識(特點、作用、現狀、問題)。 1、活動時間:5分鐘 2、組內分工:記錄者、發表者、資料查閱者 3、可用Ipad查取所需資料 4、選取關鍵詞,發表時語言簡明扼要,介紹時間2-3分鐘 通過教學,讓學生在不同國家的社會保障的比較中,提高比較分析能力和辯證思維能力,體會我國社會保障的重要作用。針對學生總結的有關社會保障存在的問題,總結如何完善我國的社會保障。 教師總結: 三、如何完善我國的社會保障體系更好的惠民生? 1、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要公平對待每個公民并確保其享受相應的社會保障權益 2、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既要盡力而為,又要量力而行,要堅持社會保障水平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 3、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要做到權責清晰 4、總要求 探究3: 小組活動:理清表格中社會保障制度的現狀問題,這給予我國完善社會保障有什么啟示? 1、討論時間:2分鐘 2、全員參與討論,做好記錄 3、選取代表發言,發表時語言簡明扼要,時間5分鐘。 通過教學,理解和認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的要求,社會責任感和參與能力,提升公民意識和主人翁意識。明確享受社會保障是我們的權利,也需要社會成員分擔責任。課堂小結 以“一枝一葉總關情 社會保障惠民生”為主議題,引導學生從社會保障體系的基本內容;完善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作用;如何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等三個方面掌握。提高政治認同、增強學科核心素養。板書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