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在實踐中追求和發展真理》教學設計一、教學闡釋1.教學目標(1)了解真理的含義和基本屬性。(2)理解并區分真理的客觀性、條件性和具體性。(3)理解認識的反復性、無限性和上升性。(4)樹立堅持在實踐中追求和發展真理的觀念。2.核心素養政治認同:了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堅持科學理論的指導,堅定理論自信、道路自信。科學精神:利用真理與認識的知識分析如何走好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公共參與:堅持科學理論的指導,做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3、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理解并區分真理的客觀性、條件性和具體性。教學難點:理解認識的反復性和無限性和上升性。4、教材分析:《在實踐中追求和發展真理》是統編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學與文化》第四課的第二課時,是唯物辯證法認識論的重要組成部分。課文包括三目,第一目是真理是客觀的;包括真理的含義、基本屬性;第二目是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包括真理的具體性、條件性、真理與謬誤的關系;第三目是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包括認識的特點以及方法論要求。本章節內容理論性較強,教學過程中需要注意引導學生分析。《哲學與文化》不能將哲學教學與文化熏陶分割開來。教學要聯系學生實際,兼顧家國情懷與理論學習,將哲學與生活實踐相結合,以提升學科核心素養為目標,培養能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5、學情分析:第一,哲學理論比較抽象,但是議學材料卻很豐富。將時政信息與思政教學結合,更好發揮議題式教學的優越性。第二,學生對社會生活中的情境材料感興趣,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情境相結合,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第三,小組討論的習慣大致已經形成,為合作探究學習奠定基礎。第四,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是習總書記的新提法,學生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有一定了解,這也為本節知識的學習提供了知識基礎。6、教學方法合作探究法、講授分析法二、教學設計課題:在實踐中追求和發展真理導入新課: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我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新提法——“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總議題:堅定不移地走好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子議題一: 走好當前的路 ——從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新” 特征中探究真理的內涵 情境: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訪談視頻 ——什么是中國式現代化 任務: 1、觀看視頻、暢所欲言:“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新在哪? 2、自主探究、自由發言:怎樣判定“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就是真理? 3、合作探究、延伸拓展:“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真理)的基本屬性是什么? 知識生成: 中國式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國情的中國特色。 真理是標志主觀同客觀相符合的哲學范疇,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 中國式現代化與中國國情相符合。 真理最基本的屬性是客觀性,同一條件下人們對同一對象的真理性認識只有一個,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設計意圖: 走好當前的路,讓學生了解習總書記關于“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新提法,合作探討這一新提法與中國國情的關系,在合作探究中,理解真理的含義及最基本的屬性,加深對基本理論知識的理解。 引導學生關注時政,了解國家大政方針的最新動態。子議題二: 回望來時的路——從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艱辛探索中探究真理的特點 情境: 從黨的七大到黨的十九大,在不同時期都有具體的現代化目標; 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和西方現代化道路的對比資料: 中國不是照搬照抄西方模式,而是開創基于中國國情的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 西方學者認為發達工業國家的現代化道路具有普世價值。 雨果的名言:“不犯錯誤,那是天使的夢想。盡量少犯錯誤,這是人的準則;錯誤就像地心一樣具有吸引力,塵世的一切都免不了犯錯誤。” 任務: 1、結合情境材料合作探究:為什么不同時期要有不同的目標?體現了真理的什么特點? 2、結合課前準備,課堂辯論“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PK西方現代化道路” 3、結合辯論情況,分析中國為什么不能照搬西方的模式?體現了真理的什么特點? 師生共勉,齊聲朗讀。 知識生成: 主觀認識必須符合當時的實際,做到主觀與客觀歷史的統一; 任何真理都是相對于特定過程來說的,真理是具體的。 主觀認識必須符合當地的實際,做到主觀與客觀具體的統一;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適用的條件和范圍,真理是有條件的。 真理和謬誤往往相伴而行。 在人們探索真理的過程中,錯誤是難免的。 設計意圖: 回望來時的路,讓學生收集我國在現代化建設過程中的資料,結合情境材料,設計問題鏈,由學生通過合作探究來分析理解真理的特點。 設計課堂辯論,讓學生在思維碰撞中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堅定我國的道路自信。 對學生進行核心素養提升。子議題三: 展望未來的路 ——從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發展中探究追求真理的過程 情境: 古今對照 古:洋務運動、維新變法、辛亥革命等方案,拘泥于對西方現代化外顯因素的純粹復制,囿于西方現代化制度實踐的機械嫁接。 今:結合中國國情和實際,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成功之路,堅定不移地走好這條道路,與時俱進拓展這條道路。 中西對比 中:吸收借鑒各國現代化模式的特點優點; 不是照搬照抄; 根據中國國情和社會主義制度要求 西:美國學者認為:“英美工業化和民主化揭示了普遍模式; 在歷史盡頭矗立的,是發達工業國家的自由民主制度。”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僅改變、發展了中國,也改變、影響了世界。我們有充分的理由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因為這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 任務: 設計問題鏈,結合情境材料,合作探究: 1、百年前對中國式現代化的認識為什么會失敗? 2、如何批駁美國學者認為“在歷史的盡頭矗立的,是發達工業國家的自由民主制度? 知識遷移: 從辯證法角度分析美國學者的觀點。 3、怎么理解習總書記強調的“我們必須堅定不移走好這條道路,與時俱進拓展這條道路。” 師生共勉,齊聲朗讀。 知識生成: 認識具有反復性 認識受到各種條件的限制,從認識的主體和認識的客體來看。 認識具有無限性 從認識的對象、主體、和基礎中概括人類認識是無限發展的,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 發展具有普遍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統一。 認識具有上升性 真理永遠不會停止前進的步伐,它在發展中不斷地超越自身。 設計意圖: 在古今對比中,分析我國在現代化建設過程中所經歷的挫折,分析失敗的原因,探究認識的特點。 在引導學生關注國家改革實踐的同時,通過對材料信息進行分析,訓練其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 在中西對比中,評價美國學者的觀點,概括出認識的特點,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引導學生在解答主觀題時學會多角度分析。 在增強學生時政分析能力的同時,提高運用真理與認識的知識分析事件的能力。 對學生進行核心素養提升。讓學生在關注國家政策的同時,樹立道路自信,實現愛國主義的情感升華。課堂小結:歸納本課的知識原理及方法論要求。 在總結本課理論的基礎上,布置任務性活動:在情境材料下,合作探究,現場創作朗誦稿。 情境:歷史和實踐證明,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不僅走得對、走得通,而且也一定會走得穩、走得好。新征程上,我們必須堅定不移走好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斷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同學們,正青春的你們,將把青春獻給誰? 在齊聲朗誦中,結束課堂: 《奮斗正青春!青春獻給黨!》 青春是春日的竹筍,草原的新綠; 青春是初生的太陽,遠征的新帆; 青春是人生旅程中最絢麗燦爛的一站; 讓我們樹立“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的遠大志向; 讓我們許下“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青春誓言; 讓我們堅定理想信念,奮發作為,砥礪前行; 讓我們奏響時代最強音:我把青春獻給黨!作業設計 1、請同學們利用網絡、書籍資源查閱我們蘇州市在現代化建設中所取得的成就。 2、圍繞某一方面的成就,結合本節課所學知識運用圖解方式寫一篇演講稿。 字數不少于200字,要求論證充分,邏輯合理,學科語言準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