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四課 探究認識的奧秘在實踐中追求和發展真理一、課標要求:《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內容要求:1.2闡述認識運動的辯證發展過程。核心素養:【政治認同】通過對馬克思主義真理觀的學習,引領學生堅持科學理論的指導,認同民族精神,堅定民族自信。【科學精神】堅持辯證思維,明確任何真理都是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堅定理論自信。【公共參與】牢固樹立堅持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的觀念,樹立追求真理的信念,堅持真理,反對謬誤。二、學情分析:本框內容是“實踐與認識的辯證關系”的進一步深化,學生對實踐、認識的特點等知識都有一定了解,這奠定了本節課學習的知識基礎。雖然學生的實踐生活經驗是不足的,但是他們處于網絡時代,對于各種新聞都有直觀了解和感受,因此需要創設真實的生活情境。學生具備合作探究的能力。本節課選取我國載人航天事業的發展歷程,在議題“如何在實踐中追求和發展真理”的串聯下,創設真實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探究求知欲,能較好開展活動型學科課程學習,使學生在綜合探究活動和合作學習中感受到學習的快樂。三、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人的認識是一個辯證發展的過程。認識具有反復性,這決定了人對事物的正確認識需要經過若干次的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的反復才能完成;認識具有無限性,人類的認識是無限發展的,這決定了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認識的反復性和無限性,并不表明它是一種圓圈式的循環運動,相反,真理從不會停止前進的步伐,它在發展中不斷地超越自身。所以,在實踐中認識和發現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是我們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2.教學難點: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為什么真理不能在任何情況下都適用?為什么與客觀對象相符合的真理性認識會轉化為謬誤?理解這些問題需要學生具備辯證思維,有一定的難度,需要教師利用感性、形象的事例進行因勢利導,引領提升。人們對于自然和社會的每一個正確的認識,都是在一定條件下、一定范圍內和一定程度上的認識,因而是有條件的、相對的。真理是主觀與客觀在一定條件和范圍內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而不是抽象的統一。任何真理都有自身適應的特定的對象、范圍和條件,如果脫離具體的條件和范圍,“只要再多走一小步,看來像是朝同一方向多走了一小步,真理就會變成錯誤”。四、教學方法:1.議題教學法議題式教學以議題為紐帶,本課圍繞“如何在實踐中追求和發展真理”,探討真理的含義、特點,認識的特點,把零散化的知識串聯起來,讓學到的知識有其內在的結構性和邏輯性。2. 情境教學法本節課借助我國載人航天事業的發展歷程為學生創設真實情境,通過精選情境素材、活動探究設計等,將經過加工的生活場景移入課堂,有助于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在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較好地達成教學目標。通過對我國載人航天事業的發展歷程的分析,引領學生樹立追求真理的信念,確信追求真理要與時俱進。五、教學過程:導入:播放神州13號成功發射視頻。2021年10月16日0時23分,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三位航天員,飛向浩瀚太空。 從載人成功往返,到關鍵技術突破,再到如今建設自己的空間站,中國航天跨入“空間站時代”。中國航天人在長期的航天實踐中,通過自力更生、自主創新,實現了中國航天事業的跨越式發展。今天我們通過探討中國載人航天事業的發展,來共同學習:新課教學:第四課 探索認識的奧秘4.2 在實踐中追求和發展真理本課教學目標:(PPT展示 略)本課議題:(PPT展示)總議題:為什么在實踐中追求和發展真理?議題一:太空之說,為什么真理是客觀的?議題二:太空之行,為什么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議題三:太空之夢,為什么追求真理是個過程?我們先進入議題一:太空之說,為什么真理是客觀的?情景材料:關于太空的四種學說。1、西周時期的蓋天說; 2、公元2世紀,托勒密的地心說;3、公元16世紀,哥白尼的地心說;4、公元21世紀,宇宙是包括銀河系和河外星系在內的一個天體系統。議學活動1:你認為以上觀點哪些是正確的?為什么?師:同學們回答的很好。第四個觀點是正確的,因為這一認識是與客觀實際相符合的,是對宇宙現狀及其運行規律的正確反映。在哲學上我們把這樣的認識叫真理。【哲學收獲】(PPT展示)一、真理是客觀的1、真理的含義:真理是標志主觀同客觀相符合的哲學范疇,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師:在實踐中,人們把主觀認識和客觀實際加以比較對照,相符合的是真理,不符合的是謬誤。因而,真理和謬誤的界限是明確的,二者不容混淆。(PPT圖示)情景材料:4、公元21世紀,宇宙是包括銀河系和河外星系在內的一個天體系統。師:剛才,我們說第4個觀點是正確的認識,我們把它叫真理。議學活動2:檢驗這一真理的標準是什么?這一真理的內容又是什么?它們都具有什么特點?師:同學們回答的很好。檢驗這一真理的標準是航天實踐,其內容是宇宙天體,它們都具有客觀性,因而真理具有客觀性。【哲學收獲】(PPT展示)2、真理的最基本屬性:客觀性真理的內容是客觀的檢驗標準是客觀的議學活動3:對太空這一確定的對象,為什么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認識?在同一條件下,對這一確定的對象,真理性的認識有幾個?師:同學們回答的很好。由于立場、觀點、方法、知識結構、認識能力的不同,對太空這一確定的對象,會產生不同的認識。真理具有客觀性,在一定的時空條件下,對這一確定的對象,真理性的認識只有一個。議學活動4:權威因其專業素養和多年深耕,在某些領域具有超出常人的洞察力和專業看,因而會受到普通人的格外尊崇和膜拜。利用“真理客觀性”的有關知識,就“如何對待權威”開展辯論。正方:權威也是人,也會犯錯,我們不能盲目迷信權威。反方:權威的觀點具有專業性,我們要堅決服從權威。師:剛才大家辯論的非常激烈。總結反方同學的觀點,權威具有很高的專業素養,具備相應的專業知識,具有超出常人的洞察力,對相關問題的研究很透徹,因而,我們應該尊重權威。總結正方同學的觀點,權威也存在認知盲區,往往依靠傳統經驗看問題,角度也比較單一,甚至會固執,不愿聽取他人的意見,因而,我們不能盲目迷信權威。綜合你們雙方的觀點,我們尊重權威,而不應盲目迷信權威。我們普通人和權威是平等的,只要我們能正確反映客觀實物及其本質規律,我們就可以正確把握真理。因而,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要敢于質疑,勇于提出不同的見解。【哲學收獲】(PPT展示)啟示:真理只有一個,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接下來,我們進入議題二:太空之行,為什么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師:本次神舟13號乘組有位女航天員,叫王亞平,被全國網民親切的稱為“嫦娥小姐姐”。這已經是她的第二次太空之行了。她在第一次太空之行時,于2013年6月20日,為全國的中小學生開設了一節空中課堂,做了一個著名的單擺實驗,我們通過一個視頻來了解一下。(視頻播放)議學活動1:單擺在推力作用下,在地面和太空分別做什么運動?師:回答的很好。地面:重力條件下————往復擺動太空:失重條件下————圓周運動由此我們得出一個結論:真理是有條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自己適用的條件和范圍。過渡:旅游很常見,太空游你了解嗎?視頻播放:美國富豪艾斯克曼太空游。情景材料:2021年9月15日,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龍”飛船成功搭載4人飛上太空。這是一趟特殊旅行,因為4名乘客都不是專業宇航員,他們是第一個上太空的“全平民團隊”。負責這次飛行的,是美國億萬富翁杰瑞德·艾薩克曼,他們在太空繞地球環行,完成了為期三天的商業太空旅行。美國富豪艾薩克曼為此花費了約2.2億美元。據此,有人認為:太空旅游是“富人的俱樂部”。議學活動2:你是否贊成這個觀點?為什么?師:同學們回答的很好。現在 特定的歷史時期————只能是“富人的俱樂部”將來 時間的推移,歷史條件的變化————普通人也有機會遨游太空由此,我們得出結論:真理是具體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對于特定的過程來說的,都是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具體歷史的統一。【哲學收獲】(PPT展示)二、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1、真理是有條件的2、真理是具體的師:超出一定的條件、范圍和過程,真理就會轉化成謬誤。啟示:真理與謬誤相伴而行,我們應正確對待錯誤。議學活動3:結合自己的生活、學習經歷,我們應如何正確對待錯誤?師:同學們說的非常好。古人云: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人生路上,錯誤是難免的。但犯了錯誤我們應直面錯誤,吸取經驗教訓,找出從錯誤走向正確、從失敗走向成功的路徑。我們要不怕犯錯,敢想敢干,勇于創新。接下來我們進入議題三:太空之夢,為什么追求真理是個過程?視頻播放:我國載人航天三步走戰略。師:接下來請分小組討論以下三個問題,時間3分鐘。結束后每小組派代表發言。議學活動1:我國載人航天工程有“三步走”的發展戰略,為什么“飛天夢”不能一步到位?議學活動2:“飛天夢”的第三步是建立永久空間站,這一夢想已經實現,我國的航天事業會不會就此止步?為什么?議學活動3:請你為我國載人航天事業未來的發展規劃繪制一下路線圖。師:剛才大家討論的非常熱烈。接下來每個小組派一個代表來回答剛才問題。議學活動1:我國載人航天工程有“三步走”的發展戰略,為什么“飛天夢”不能一步到位?師:第一組的代表說的非常好。太空探索紛繁復雜,從認識的主體看,受自身的主觀條件和實踐水平的制約。從認識的客體看,外太空是復雜多變的,其本質的暴露和展現也有一個過程。因而,人類追求真理的過程并不是一帆風順的。人們對一個事物的正確認識往往要經過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的多次反復才能完成。其過程表現為: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哲學收獲】(PPT展示)三、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1、認識具有反復性(1)原因:從認識主體看:受實踐水平和認識水平的限制從認識客體看:客觀事物是復雜變化的,其本質的暴露需要一個過程(2)表現:對一個事物的正確認識往往要經過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的多次反復。議學活動2:“飛天夢”的第三步是建立永久空間站,這一夢想已經實現,我國的航天事業會不會就此止步?為什么?師:這一組的代表說的也非常好。從認識的對象看,太空是復雜多變的;從認識的主體看,人類是世代延續的,人的認識能力是不斷提高的;從認識的基礎看,航天實踐是不斷發展的。因而,人類對太空的認識是無限發展的。【哲學收獲】(PPT展示)三、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2、認識具有無限性(1)原因:從認識的對象看:物質世界是無限的、變化的從認識主體看:人類是世代延續的從認識的基礎看:社會實踐是不斷發展的(2)表現:認識是無限發展的,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議學活動3:請你為我國載人航天事業未來的發展規劃繪制一下路線圖。(3位同學在黑板上畫,其他同學在草稿紙上畫)師:第一位同學是錯的,第二、第三兩位同學的是對的。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不是圓圈式的,而應該是波浪式前進螺旋式上升。【哲學收獲】(PPT展示)三、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3、認識具有上升性(1)認識運動的反復性和無限性,并不表明認識是一種圓圈式的循環運動,而是波浪式前進或螺旋式上升。(2)真理永遠不會停止前進的步伐,它在發展中不斷地超越自身。(3)但是,那些經過實踐反復檢驗的、已經確定的真理并沒有被推翻,而是不斷地向前發展。議學活動4:結合本課所學的知識,談談如何實現你的人生夢?師:同學們說的很好。總結大家的觀點,實現人生理想,首先,需要明確自己的人生目標;其次,對已經設定的目標要積極踐行、嚴格執行;最后,在生活實踐中針對出現的問題及時解決,并在實踐中不斷推動認識的深化和發展。【哲學收獲】(PPT展示)三、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1、認識具有反復性2、認識具有無限性3、認識具有上升性啟示: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實踐中認識和發現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體系構建】(PPT展示)【課后探究】(PPT展示)我們展望一下,經過6個月的太空之旅,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三位英雄航天員順利歸來,受到國家的隆重表彰。請你為三位英雄航天員撰寫一段頒獎詞。結束語:(PPT展示)習總書記說,星空浩瀚無比,探索永無止境,只有不斷創新,中華民族才能更好走向未來。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途上,每一個行業、每一個人都要心懷夢想、奮勇拼搏,一步一個腳印,一棒接著一棒,讓我們在奮力奔跑和接續奮斗中成就夢想!最后,讓我們預祝:三位英雄順利歸來!更祝:中國航天事業再創新輝煌!共祝: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早日實現!六、教學反思:本課探索了活動型學科課程的教學設計,通過辨別謠言說法、合作探究、解讀情境、撰寫計劃等活動,設計多種類型的學科任務,引導學生經歷分析解決問題、完成特定學科任務的過程,理解為何要在實踐中追求和發展真理。教師自身素質與課堂風格的轉變應順應新課程標準的要求而不斷提高,盡快向復合型方向轉變,不僅要精通政治學科知識,而且對中學其他學科的知識亦要有所了解和掌握,注意各學科間的相關性和融合性,借鑒其它學科的知識、技能和思維方式,來充實完善政治教育教學的各個過程。堅持“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基本理念。圍繞我國載人航天事業的發展歷程,從學生實際情況入手,運用了真實情境,積極倡導學生抒發觀點,給出理由,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利用身邊典型、社會實踐以及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把基本原理融入生活題材,構建學科知識和生活現象、理論邏輯和生活邏輯的有機結合,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獨立思維能力、自學能力及社會實踐能力。2 / 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