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新課標人教版地理七上《世界的語言和宗教》視頻實錄+課件教案+練習反思建議+整體規劃+教學論文(姚老師)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新課標人教版地理七上《世界的語言和宗教》視頻實錄+課件教案+練習反思建議+整體規劃+教學論文(姚老師)

資源簡介

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
《居民與聚落》模塊二
《世界的語言和宗教》教學實錄
海洲中學柳軍洪
一、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我們人與人之間如果要表達一種意思或者提一個要求,通常大家會選擇怎么辦?
生:說話……
師:說話,這就是一種語言。也就是說,語言是我們人類用來表達意思的一種工具,一種交際的工具。那么,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世界的語言以及它產生的文化。
二、推進新課
師:首先,我們來看學習目標。讓我們帶著目標去完成我們的學習任務。
生:(觀看幻燈片)
師:請同學們認真看,最后我們要進行提問,看大家有沒有很好地達成我們的目標。
三、講授新課
1.“看誰知道得多”
師:好,下面進行我們的第一個環節:根據課前的布置,用你所知道的語言來表達“你好”。Ok,請同學們主動回答(舉手:示范與鼓勵)。非常好,請這組最后的女同學來回答。
生:(用日語、廣西話、粵語說“你好”)
師:說得很好,很有意思,我們也學會了三種語言。請其他同學也來說一說。
生:(用上海話、英語、法語說“你好”)
師:說得很棒,我們一起來鼓勵一下他們給我們帶來了精彩的內容(鼓掌)。還有沒有其他同學來補充?生:(用日語、印度語、韓語說“你好”)
師:都很好,讓我也來說一說,你們猜一下是哪種語言?[課堂氣氛活躍,充滿了喜悅]
生:……
(過渡)師:其實語言很有意思,下面看到這張幻燈片,你認識多少種語言的文字?是不是每一種語言都有它的文字啊?不一定,要看這個民族它的文明歷史發展的情況如何。這么多種語言,你們最熟悉的應該是漢語,其他的了解一下即可。下面,我們一起來聽一下歌曲,判斷它屬于哪一種語言?
生:(聽歌猜語,舉手回答)[師生互動]
2.“世界語言知多少”
(內容: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也是民族的重要特征之一的是?世界上大約有多少種語言?是世界上的主要語言,也是聯合國的工作語言有?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是?第二的是?第三的是?世界上使用范圍最廣,也是國際通用的語言是?)
師:下面我來檢驗一下大家的預習情況,按照課前布置四大組的預習,各組派代表來回答問題。
生:(各組代表選擇一組題進行回答)
師:(一邊提示學生看書,一邊鼓勵學生積極回答,再做總結)所以說,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是漢語,使用范圍最廣的是英語。聯合國有幾種工作語言?……它們也是按照語言使用的人數和范圍來確定的。下面我們通過讀圖來了解世界語言的主要分布地區。
3.“世界語言找一找”
師:打開書本75頁,完成活動第2題的表格。預習沒做完的再用2分鐘來完成,做完了的同桌之間交換檢查,互相交流。
生:(完成表格的填空或互相交流)
師:(提示讀圖首先要讀圖例,復習地圖的三要素,提醒學生根據所學的大洲知識來描述語言的分布)下面我們來對一下答案:漢語主要分布在中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俄語主要分布在北亞,歐洲東部,中亞;法語主要分布在歐洲中西部,非洲一些國家,加拿大東岸;阿拉伯語主要分布在西亞,北非。(從大洲、方位來引導學生讀圖并描述語言的分布)
(過渡)語言表達了意思和內容,創造了人類的文化,當我們人類碰到一些大自然現象,在科技不發達的時候能不能徹底地去解釋它?不能,人類為了求得心靈的一絲安慰,就說神或者上帝讓你怎么樣。這時候產生了一種奇特的文化,我們稱之為宗教。
4、世界三大宗教
生:(觀看介紹世界三大宗教的視頻)
師:看完了視頻的介紹,我們對宗教也有了初步的了解。大家看這三張圖片,判斷它們各代表哪一種宗教?(點擊圖片)
生:(邊看邊回答)
師:各大組根據自己所收集的資料給我們介紹一下各大宗教的文化。首先,請第一組的代表簡明扼要地描述一下有關基督教的文化。
生:(介紹了基督教的由來、經書、信仰的主等)
師:(引導學生從宗教的起源、節日、建筑等方面來介紹宗教,并鼓勵其他組員來補充)說得很好,其實信仰人數最多的宗教就是基督教。
生:(分享所找到的有關信息,并到講臺表演佛教與基督教的經典動作)
師:(總結與表揚學生的表現,并用幻燈片展示各宗教的服裝圖片)下面請第四組的同學介紹我國的宗教信仰情況。
生:(派代表發言)
師:好。他們給我們傳遞了一個重要的信息,就是中國本土的宗教是道教。在我國,大多數公民不信教,更多的是少數民族有宗教信仰,信仰伊斯蘭教的少數民族有回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等……剛剛四個大組的表現都不錯,下面我們通過讀圖來看一下世界三大宗教的主要分布地區。(把知識點落實到地圖上,講解地圖上的信息)
師:(播放宗教建筑圖片)
生:(歸納各大宗教建筑的特點)
師:基督教建筑的特點是尖頂和十字架,伊斯蘭教建筑的特點是圓頂,佛教建筑的特點是塔形。(另外介紹了三大宗教的創始人、經書、重大節日和發源地)
5.師:接下來我們思考一下,宗教是人類在科學不發達的情況下用神的意志來解釋某些自然現象。實際上,按照我們科學的解釋世界上是不是真的有這么一回事啊?不是,但還是有很多人去信仰這種現象,你如何認識呢?
生:(各抒己見)
師:如果我們能用科學去解釋某種現象,還會不會相信有神啊?不會。我們來了解一下我國對宗教信仰的法律規定,要注意的是我國是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及其合法權益的。我們堅決打擊非法的宗教活動。
6.小結。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關于世界語言和宗教的一些知識,請同學們回去好好復習所學的內容。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1 頁 (共 1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
《居民與聚落》模塊二
《世界的語言和宗教》教學反思
中山市海洲中學 姚水連
一、設計思路:
學習興趣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條件,它與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密不可分。從地理知識來看,趣味性是其一大特點。本節知識點較多且貼近實際生活,教學中希望通過有效而又靈活多樣的授課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學到知識的同時,受到一定思維方法和研究問題方法的訓練,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
我的設計思路是,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角色扮演”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閱讀相關圖表及資料,合作探究,得出世界主要的六大語言及其分布,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和扮演信徒介紹世界三大宗教的起源地、建筑特色及分布地區等。
二、自我評價: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結合了現代信息技術,以多媒體課件作為教學輔助手段,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創設問題難度適中結合實際,讓小組成員可以真正發揮小組合作的優勢。世界主要的語言部分,通過欣賞歌曲競猜語言,讓學生體會到學習語言的樂趣,充分激發了學生學好地理的興趣。世界三大宗教的部分,合理安排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扮演信徒,闡述各大宗教的文化特色、分布地區等,把書面的知識應用于實踐,加深學生對世界三大宗教知識的記憶。
三、自我反思及建議:
本課的分角色扮演是本節課的亮點,主要問題由學生自己解決,課堂積極性高,但美中不足的是,時間安排不夠恰當,前松后緊,以后應注意協調時間分配。另外,本節的知識點較多,評價時除了基本 ( javascript:void(0) )知識的考察外,還要側重學生課堂的表現,如語言表達能力、合作學習能力、讀圖析圖能力等,進行綜合評價。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1 頁 (共 2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
《居民與聚落》模塊二
《世界的語言和宗教》教學案
海洲中學地理科組
一、教學理念
課改新理念;新教學觀——教是為了不教(學),而不是為教而教;新教材觀——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尤其是華南師大教育科學學院副院長、博導,廣東省教育科學研究所所長——郭思樂教授的“生本教育”:以學生好學為中心的教育體系,真正以學生為主人的,為學生好學而設計的教育。本課知識點較多,教學中要采取靈活多樣的授課方式,如借鑒“生本教育”中轉變學生被動學習的關鍵措施:強化預習和復習;課堂上多給學生展示的機會;設法使課堂豐富有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學到知識的同時,受到一定思維方法和研究問題方法的訓練,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
二、教學目標
A、知識與能力:①運用地圖說出漢語、英語 ( http: / / www.fFkj.net / 斐|斐|課|件|園| )、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的主要分布區;②說出世界三大宗教及其分布地區.。③舉例說出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存在著不同的宗教信仰和文化傳統。④通過讀圖分析,培養學生的識圖、析圖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B、過程與方法:通過引導學生收集資料、運用圖表、分析解決問題得出結論,注重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自主探究的能力。
C、情感、態度、價值觀:使學生正確對待宗教信仰的差別,樹立無神論的觀念。
三、教學重點
①世界上使用漢語、英語 ( http: / / www.fFkj.net / 斐|斐|課|件|園| )、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的國家和地區;
②世界三大宗教及其分布地區;
四、教學難點
①世界上6種主要語言的地區分布;②宗教與文化
五、教學方法
讀圖分析、比較、討論的教學方法。
六、課前準備
1、教師:自制投影片
2、學生:(1)、設法學習“你好”的幾種語言表達(方言也可以);
(2)查閱、收集世界三大宗教的相關信息資料。
七、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同學們,人與人之間如果要表達意思或交往,最簡單、最常用的做法是什么?……語言是我們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今天我們來學習第四章第二節的內容——世界的語言和宗教。
(板書 第二節 世界的語言和宗教)
首先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這節課的學習目標。下面先來學習世界的語言。
(板書 一、世界的語言)
【學生活動】
請學生用各種語言說“你好”。
【推進新課】
“歌曲猜一猜”:學生聽歌曲后,競猜該歌曲是什么語言?
【講授新課】
環節一:“世界語言知多少”
指導學生閱讀課本P73第1自然段,P74圖4.12“不同的語言文字”和閱讀材料“世界語言知多少”。搶答下列問題:
①世界大約有多少種語言?
②哪6種語言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語言,也是聯合國的工作語言?
③哪種語言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
④哪種語言是世界上使用較廣的語言,也是國際上通用的語言?
⑤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也是民族的重要特征之一的是?
(板書 1、世界的主要語言——漢、英、法、俄、西、阿)
(提問)世界上最主要的這六種語言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區?
環節二 “世界語言找一找”
投影展示課本P75圖4.13“世界主要語言的分布”,并讓學生打開課本最后附圖“世界政治 ( http: / / www.FFkj.net / 斐|斐|課|件|園 )地圖”。學生先獨立做,再同桌之間相互交流與商討,最后教師在小組代表回答的基礎上歸納,把六種主要語言的主要分布地區一一落實在地圖上。
語言 主要分布地區
漢語 中國、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等東南亞的國家
英語 ( http: / / www.fFkj.net / 斐|斐|課|件|園| ) 歐洲的西部、北美洲、亞洲的南部等
俄語 俄羅斯和獨聯體的其他國家
法語 法國、非洲的中部和西部的許多國家
西班牙語 西班牙和拉丁美洲的許多國家
阿拉伯語 西亞和北非的許多國家
(承轉)同學們都知道唐僧去西天取經的故事,唐僧信仰的是哪種宗教?(佛教)西天又是指哪里呢?(佛教的發祥地——古印度)你知道世界有幾大宗教嗎?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段視頻(世界三大宗教)
板書 二、世界三大宗教
活動:“信息共賞”
①教師把學生分為四組,分別查找有關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和我國的宗教信仰情況的資料。各組在閱讀教材的基礎上,并結合自己的所見所聞,如:本教的風俗習慣、衣飾特點、以及一些重要的節日、活動儀式等方面,展開討論。四組展開競賽,看哪個組準備充分。
②教師在各組充分討論的基礎上,組織四大組的學生代表發言,各組的同學可積極補充發言。
③教師對各組的介紹和表演要給與及時準確地評價。
(歸納)教師在學生發言后進行總結 ( http: / / www.ffkj.net / GuShi / )點撥,并投影下表,讓學生歸納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區進行填寫。
宗教 基督教 伊斯蘭教 佛教
分布 歐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 亞洲的西部和東南部非洲的北部和東部 亞洲的東部和東南部
活動:根據搜集資料掌握的知識,各小組搶答 (填下表)。
宗教名稱 佛教 基督教 伊斯蘭教
主要建筑特征 塔 形 尖頂(十字架) 圓頂
創始人 釋迦牟尼 耶穌(基督) 穆罕默德
經書 三藏(經律論) 圣經 古蘭經
重大節日 佛誕節 圣誕節 開齋節
發源地 古印度 亞洲西部 阿拉伯半島
探討:在科學發達的現代世界,為什么還有人信仰宗教?我們應該怎樣看待這些人呢
小結:宗教在發展過程中吸收了人類社會的各種文化、民俗、經濟、哲理等諸多要素。所以,宗教發展到今天,不能簡單地視為迷信,而應該看成是一種文化現象、社會現象。對信仰宗教的人不能歧視反對,而應尊重信教人的信仰自由,保護宗教。而且我國憲法規定,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國家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和宗教界的合法權益。
【課堂歸納與小結】學生自我歸納與小結本節課的主要學習內容,注意回顧“學習目標”。
【板書設計】
第二節 世界的語言和宗教
一、世界的語言
1、世界上的主要語言
2、世界上主要語言的分布
二、世界三大宗教
1、三大宗教
2、三大宗教的分布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2 頁 (共 3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
各種語言的"我愛你"怎么說 要有讀音!
比如: 英語--I LOVE YOU(愛老虎油) 滿意答案
漢語 --> 我愛你
英語 --> I love you (愛老虎油)
法語 --> Je t`aime,Je t`adore (也帶嘛)
德語 --> Ich liebe Dich (衣西里拔弟兮)
芬蘭 --> Minarakastan sinua (明那拉卡司談洗奴娃)
荷蘭 --> IK hou van jou (阿榮吼范丸)
捷克 --> Miluji te (米盧急特)
丹麥 --> Jeg elsker dig (接個愛死替個)
緬甸 --> chit pa de (起拍得)
日本 --> 愛している (阿姨兮帶路)
朝鮮 --> Tangsinul sarang ha yo (3朗嗨喲)
泰國 --> Ch`an Rak Khun (千軟昆)
越南 --> Em ye`u anh (女生對男生:愛也有阿禾) (男生對女生:愛也有愛恩)
冰島 --> e`g elska tig (愛個愛二四卡題)
瑞典 --> Jag lskar dig (道理4卡體格)
猶太語 --> Ani ohev otach (啊你 偶和夫 偶踏西)
匈牙利 --> Szeretlek (賽來特可來)
希臘語 --> S`agapo (薩哈潑)
立陶宛 --> Tave Myliu (踏副米盧) 新西蘭毛里語--> kia hoahai (七呀后阿海)
馬其頓 --> Te sakam (特颯侃) 比利時佛蘭芒--> IK zie u graag (一客也有狼雞)
馬其他 --> Inhobbok (音紅博客)
波蘭語 --> Kocham Cie (烤蛤蟆去) 葡萄牙 --> Eu amo-te (哎嗚啊木腿)
孟加拉 --> Ami tomay bhalobashi (阿米動嘛改挖哈嘍瓦寺)
柬埔寨 --> Bong salang oun (波斯郎酒)
菲律賓 --> Mahal Kita (馬哈吉他) 阿爾巴尼亞 --> T Dua Shume (得蛙問尋)
馬來語 --> saya Cinta Mu (灑呀新塔木)
蒙古語 --> bi chamd hairtal (比掐木彈還日抬)
波斯語 --> Tora dost daram (土司特大輪)
俄羅斯 --> Ya vas lyublyu,Ya tibia Lyublyu (鴨雞不鴨留不留)
西班牙 --> Te amo,Tequiero (得阿摸)
土耳其 --> Seni seviyorum (腮內腮圍有潤)
烏克蘭 --> ja vas kokhaju (家白4哈有) 斯洛文尼亞 --> Ljubim te (求比恩特)
愛沙尼亞 --> Mina armastan sind (米那阿馬斯嘆賽)
意大利語 --> ti amo (提阿么) 塞爾維亞 --> Volim Te (佛靈特)
拉托維亞 --> Es tevi Milu (一司特喂米盧)
羅馬尼亞 --> Te lu besc,Te Ador (有背4克)
亞美尼亞 --> Yes Kezi Seeroom yem (也可思西容顏)
保加利亞 --> ahs te obicham (阿斯得襖比樵木)
北印度語 --> main tumse pyar karta hoon (慢色爹革了地后)
阿拉伯語 --> Ana Ahebak (女生對男生:不黑不開) Arabic Ana ahebek (男生對女生:無黑不可)
烏爾都語 --> Mein tumhay pyar kerti hun (女生對男生:沒吞黑婆淚卡踢昏) Mein tumhay pyar kerta hun (男生對女生:沒吞黑婆淚卡它昏)
愛斯基摩 --> Nagligivaget (那個立即圍雞特)
印度尼西亞 --> Saja kasih saudari (薩家卡寺和薩德瑞)
南亞米泰爾語--> Tamil n`an unnaik kathalikkinren (踏覓2男有耐克卡后理客)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1 頁 (共 1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
《居民與聚落》模塊二
《世界的語言和宗教》教學建議
海洲中學地理備課組
一、教學時間: 1課時
二、課前準備:——本節課成功的關鍵
1、布置預習學習任務:閱讀課本七年級(上)地理第73頁至第77頁;在課本上試著做第75頁的“活動1和活動2”、 第77頁“活動1”;
2、課前設法學習幾種語言表達“你好”,多街助網絡的力量;
3、要分組,明確組長及其職責;分任務:4個大組分別別查找有關基督教、伊斯蘭教、佛教和我國的宗教信仰情況的信息資料,要求上課最好有相應宗教行為動作的表演。
三、教師需做足功課:與本課題有關的信息資料要準備充分一些,課件制作要精美,動靜結合;教師也要試著學幾種“你好”的語言表達。另外教師需多學習學習“生本教育”的理念與基本做法。
四、學生地理基礎知識準備: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稱與位置、世界主要的國家和地區、方向與方位的判斷等。如果學生相應的基礎知識不扎實,對本節影響很大。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1 頁 (共 1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
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摘要]:新課改提倡給學生減負,并發展學生的自學及創新能力。在課時減少又不能增加學生作業量的情況下要保證教學質量,需要提高課堂效率。本文主要從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活動的角度來談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主動參與、課堂效率、學習興趣、教學氛圍、創新教學形式
現代教育學理論認為:教學過程是由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組成的雙邊活動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起主導作用,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習過程是學生能動地反映現實的過程;學生知識的增長、智力的發展、情感和意志的培養,要通過學生自己的努力才能實現,教師是不能代替的。對于學生的學習,教師的教是外因,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是內因,外因固然重要,但要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必須從學生這個內因去尋找突破口,挖掘潛力。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也有這樣的體會:學生的學習效果如何,教師的教學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全體同學的參與程度,學生主動參與的面廣,有效程度就高,教學效果就好。教育家布魯諾指出:教一門學科,不是使他們把一些結果記下來,而是教他們參與把知識建立起來的過程。也就是要讓學生自主學習,參與教學的全過程。現在中山市初中階段地理科不參加中考,學生甚至部分老師都不重視,地理教師要想提高教學效率,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更是重要。那么如何才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投入地學習地理呢?結合教學實踐,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激發學習興趣,促進學生主動參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國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的著名論述;宋代陳頤也有“未見意趣,必不樂學”的說法;法國教育家盧梭大力提倡“使學生喜歡”的教育;美國教育家布魯諾更是明確指出,“學習的最大動力乃是對所學材料有內在的興趣,而不是諸如等級或以后競爭便利的外來目標。”興趣是一種巨大的激勵學習的潛在力量。在教學中,當一個學生對他所學的學科發生興趣時,就會積極、主動、愉快地去學習,而不會感到是種沉重的負擔。在地理教學中,教師要從多方面給予引導,激發學生對地理科的興趣。只有學生有了濃厚的學習興趣,才能積極主動地去探求新知識。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具體方法有很多,如創設情境、開展競賽、巧妙提問、運用電教手段等。而地理知識內容豐富,激發學生對地理科的興趣,方法就更多:如重視并上好第一節課,讓學生知道地理知識的重要性和實用性。在緒論課中,教師問學生:你知道為什么阿拉伯人喜歡穿白色長袍?我國藏族牧民為什么常穿一件胳膊露出來的“不對稱”的藏袍?為什么我國有“南船北馬、南拳北腿之說?”為什么有的地方環境優美、山青水秀,有的地方則環境惡劣、山荒嶺禿?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然后順勢利導:這些問題只要你學習了地理,就會迎刃而解。如果你學好地理你就能“上知天文、下通地理”,具有廣闊的文化視野。講經緯線時說越過日界線生雙胞胎弟弟變哥哥的故事;講我國眾多的民族時播放“愛我中華”歌曲;講亞洲時介紹在死海水上睡覺的情景。也可在課堂上聯系生活實際激趣。只要我們稍動腦,就能找到激發學生興趣的好案例。當然由于中學生的年齡特點,他們的興趣往往是不持久的,還需要教師注意調動學生思維的主動性,比如給學生以一定的贊賞和鼓勵:在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以專注的態度、鼓勵的目光注視學生,學生會受到鼓舞;學生回答問題后,不要輕易用“對”與“不對”來評價,否則會挫傷學生的積極性,要在肯定的前提下,再提出看哪一種回答最符合或貼近作者的創作意圖,來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學生回答的問題,只要發現閃光點,就予以肯定、鼓勵、贊許、支持,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尊重,讓學生或多或少體會到成功的快樂,進而對學習產生更濃厚的興趣。
二、營建教學氛圍,引導學生主動參與
氛圍指人所處的實施環境周圍的氣氛和情調。不同氛圍又給人以不同的心理刺激和情緒振動,從而產生不同的心理效應及審美體驗。教學氛圍主要指通過師生間的相互作用和學生間的相互影響而產生的一種群體心理狀態。它具有認知的、情感的特征,是師生在教學活動中的心境、情感體驗、對待教學活動的態度和行為及彼此間的態度和行為的綜合反映。著名教育家贊可夫說過,積極的情感,歡樂的情緒能使學生精神振奮,思維活躍,容易使他們形成新的聯系而迸發出智慧的火花。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教學是一個涉及教師和學生的理性與情感兩個方面的動態的人際過程。人在輕松愉快歡樂的情緒下學習要比正常的情況下接受能力提高25—40%,記憶力提高1.5—2倍,對所學知識的綜合更全面更深刻更準確。不同的教學氛圍就會有不同的教學效果, 和諧積極的教學氛圍會給師生提供有助于學習的情感氛圍和刺激,寬松的環境能帶給學生信心和勇氣,促使其自主的、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之中。構建優美和諧的教學環境,創設寬松活躍的教學氛圍,可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
和諧師生關系是構建良好教學氛圍的關鍵。因此教師要與學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重視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教師的語言、動作、神態要讓學生感到可親、可信,讓學生產生興奮感和愉快感,從而不斷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并不斷克服學習中的困難。“親其師,信其道”,一個學生喜歡一個老師,也會認真、積極學好他所教的學科。在新學期的第一節地理課與學生作自我介紹時說:同學們,大家好,很高興能有機會和大家一起學習;我是教地理的,也即是民間說的“風水先生”,如果你學好地理,今后也會看風水的(知道什么地方位置好),而且我有很大的本事,比孫悟空還厲害,為什么,你看(用手舉起地球儀)我能一只手舉起地球!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活躍了氣氛,也拉近了與學生的距離。其次在課堂上教師的熱情,組織學生與同學合作、交流,隨教學內容的推進不時改變教學方法,都能創設和諧的教學氛圍,把學生的感情不斷激發出來,使他們能始終感情飽滿、有滋有味地進行學習。如果教師面無表情,毫無激情,整個教學進程平平淡淡,就會導致課堂氣氛沉悶、學生情緒淡薄、教學效果低微。學生如果出現意想不到的失誤,不能鄙夷、譏諷,反而應當因勢利導,鼓勵他們勇敢表達自己的想法。另外,課堂上自由的互動能使學生精力集中,情緒熱烈,學習起來就會感到輕松活潑,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反之則心情壓抑,空氣沉悶,事倍功半。
三、創新教學形式,調動學生參與熱情
教學形式是指為了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而把教學活動的諸要素組合、表現出來的一種活動方式,包括教學組織結構(如班、組等)、教學活動的組織方式,所使用的教學手段和方法等。不同學科、不同智力水平、不同性格學生對教學形式的期望值不同。一般來說,理科教學較為注重教學的理性思維,講究教學的邏輯性,要求教學程序嚴密,教學結構嚴謹,學生對教學思路清晰、講解難易度適宜的教師較為歡迎,并不計較理科教師的教學形式有多么的豐富。文科教學一般以形象思維為主,講究教學的生動性,要求教學過程充滿變化,能夠引起學生不斷的期待,因此,學生對教師的課堂“招數”較為在意,那些手段豐富、方法出新、語言新穎、結構奇崛、風格灑脫的教師特別受學生的歡迎。在同一個班級中,學習同樣的內容,那些知識缺陷較多、認知水平較低的學生對所學內容理解和接受程度不高,如果教師一講到底,即使講解的內容非常精彩,也不會引起這部分學生的興趣,時間一久,他們容易昏昏欲睡。反之,另一部分學科水平高、理解能力強、注意力容易集中的學生,雖然也喜歡教學形式的豐富多彩,但他們同樣關注教師教學中的信息量,只要教師分析在理,信息豐富,即使搞“滿堂灌”也能忍受。性格內向,性情溫順,忍耐程度高的學生,尤其是部分女學生,對教學形式的關注度要低一點,他們可以容忍教師沉悶的說教,可以接受枯燥的分析,只要學到了知識,即使身心疲憊,也會有較高的自我滿意度。反之,那些性格外向,活潑好動,情緒化、易沖動的學生,尤其是部分男生,受教學形式的影響較大,如果教師較多地采取一些有趣的教學活動,那么他們的教學參與程度就高,反之,他們就會心生厭倦,甚至產生強烈的逆反心理。
地理是跨文、理的學科,但在中學階段的教學內容偏文科多。而且在同一個班中,學生智力水平、性格特點各異,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熟練掌握各種類型的教學形式,再結合教學內容,靈活運用,才會受學生歡迎,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傳統的教學形式“一言堂”只有教師平平的講,教學氣氛變得沒有生氣、死氣沉沉、平淡無奇。學生是一定不喜歡聽的。既使變“一言堂”為“群言堂”,能使課堂氛圍變得熱烈、生動、和諧。可中學生性格好動,喜歡新奇,同一種教學形式用久了也會失去吸引力。為此我們要不斷想辦法改變、創新教學形式,讓課堂充滿活力、趣味盎然,就能使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參與積極性永久保持下去,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如講《中國的行政區劃》一節就可以用繪圖、拼圖比賽、游戲、猜迷等不同形式來講;學《地球上的五帶》可以把學生按所坐位置分成幾部分,人行道作分界線,讓學生說出自己所處的熱量帶的特征等等。只要我們不墨守成規,就可以在實踐中摸索并形成一套新穎生動、可行有效的教學形式,并不斷推陳出新,這樣,枯燥的教學內容也可能變得生機勃勃,趣味橫生,吸引學生積極投入,認真參與。
在地理課堂上,引導學生積極投入教學過程,主動參與學習的方法還有很多,如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體驗參與的樂趣——本學期初一第一節地理課我就跟學生講:今年是我國的奧運年,8月來我國參加奧運會的國家很多,記好世界各國的位置、名稱、國旗,了解各國特點很實用。于是學生對記枯燥的知識也很積極了。還有開展第二課堂,讓學生當小老師等等。只要你肯努力,動腦筋,你的課堂會充滿活力,你的學生會積極主動投入學習,你就會收到提高課堂效率的成果。
參考文獻:
《教育學》
《中學生心理學》
《地理教育》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2 頁 (共 1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
十幾國“你好”發音
1.日語(發音:konni qi w a)讀法(拼音):空你七瓦
早上好 讀法(拼音):哦哈腰夠扎一嘛四 晚上好 讀法(拼音):空班瓦
2.朝鮮語(發音:安娘哈賽要) 3.伊朗波斯語(發音:salam)
4.泰國語(發音:薩瓦迪 庫ra)
5.印度印地語(發音:吶嘛思呔)
6 .巴基斯坦語(發音:阿斯蘭m阿拉坎)
7.印度尼西亞語(發音:阿巴卡巴)
8.菲律賓語(發音:姑/木死/大) 9.蒙古語(發音:塞百努)
10.越南語(發音:找安) 11、法語((發音:beng zhou)
法語bonjour/bongju/ 音:撒呂
意大利語ciao/qia o/ 德語hallo/halo/
日語 科恩你七娃 韓語 啊你啊色喲
波斯尼亞語:KAKOSI 阿爾巴尼亞:SE YEA
阿拉伯語: 哎和蘭,我塞和蘭!
西班牙語:hola(噢啦)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1 頁 (共 1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
世界的宗教
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數最多的宗教,產生時間為:一世紀上半葉。基督教形成于亞洲的西部,目前主要集中分布在歐洲、美洲和大洋洲。基督教是以信仰耶穌基督為救主的宗教。天主教(Roman Catholicism)、新教(Protestant churchs)、東正教(Easten Orthodoxy)、基督教馬龍派等等統稱基督教——中文中“基督教”往往特指新教(又俗稱“耶穌教”),三大教派(天主教、東正教和新教)和基督教馬龍派的統稱一般用“基督宗教”這個詞。但在本詞條中,“基督教”指“基督宗教”,即總稱,而不是新教。目前基督教在全世界有約21.4億信徒,為擁有信徒最多的宗教,以亞洲、非洲的信徒的發展最快。它的經典是《圣經》。特點:博愛,人人平等。
伊斯蘭教是世界性的宗教之一,產生時間為6世紀,與佛教、基督教并稱為世界三大宗教。中國舊稱大食法、大食教度、天方教、清真教、回回教、回教等。伊斯蘭系阿拉伯語音譯,原意為“順從”、“和平”,指順從和信仰宇宙獨一的最高主宰安拉及其意志,以求得兩世的和平與安寧。信奉伊斯蘭教的人統稱為“穆斯林”(Muslim,意為“順從者”)。7世紀初興起于阿拉伯半島,由麥加人穆罕默德(約570~632)所創傳。主要傳播于亞洲、非洲,以西亞、北非、中亞、南亞次大陸和東南亞最為盛行。它的經典是《古蘭經》,特點,伊斯蘭教應運而生。
佛教是世界第三大宗教。佛教創始于公元前6世紀的古印度,創始人為喬達摩 悉達多。他出生在今天的尼泊爾境內,是釋迦部落的王子。他29歲時開始修行,創立了佛教的教義。后來傳入亞洲其他地區,現在主要分布在亞洲的東部和東南部.
  佛教廣義地說,它是一種宗教,包括它的經典、儀式、習慣、教團的組織等等;但佛教在世界性的各大宗教和思想之中,顯得非常特殊。凡是宗教,無不信奉神的創造及神的主宰,佛教卻是徹底的無神論者;因此佛教似宗教而又非宗教,類哲學而又非哲學,通科學而又非科學。這是佛教的最大特色。狹義地說,它就是佛所說的言教;如果用佛教固有的術語來說,應當叫做佛法(Buddha Dharma)。在《增一阿含》經的序品中所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是諸佛教”。用一句話來說,佛教就是佛讓人們止惡揚善、自凈其意的教法、是佛陀的教育。它的經典有許多,自古以來,大家最重視的佛經是<<華嚴經>>,稱為經中之王。中國少數民族中維吾爾族、回族等多信仰伊斯蘭教,藏族、蒙古族等多信仰喇嘛教(佛教中的一派)。
【基督宗教】 
基督宗教是一個一神論的宗教,指所有相信主耶穌基督為救主的教會。雖然耶穌基督所建立的是一個合一的基督教會,但基督教在歷史進程中卻分化為許多派別,主要有天主教、東正教、新教三大傳統教派,以及被自稱正統的教會排斥的摩門教、耶和華見證人等異端教派。值得注意的是在中文稱呼上,由于基督教新教往往簡稱為基督教,于是容易造成誤解,所以中文學術界通常將天主教、東正教和新教統稱為基督宗教,用基督教稱呼新教;神學界又稱新教為更正教會;民間又稱之為耶穌教。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口最多的宗教,有20億以上的人信仰基督教。基督譯自希臘語的Χριστ Khristós,意為“受膏者”,來自希伯來語的“Moshiach”( ,又寫作“Messiah”)。
〖創始起源〗
按照基督教經典的說法,基督教的創始人是耶穌,他30歲左右(公元一世紀30年代)開始在巴勒斯坦地區傳教。
  耶穌聲稱,他的來臨不是要取代猶太人過去記載在舊約圣經的律法,而是要成全它。耶穌思想的中心,在于“盡己愛上帝”及“愛人如己”兩點。
  耶穌出來傳道,宣講天國的福音,勸人悔改,轉離惡行。他的教訓和所行的神跡,在民眾中得到極大的回應。這使得羅馬帝政下的祭司團大受影響,深深感到自己地位不保,所以要把他除之而后快。后來由于門徒猶大告密,羅馬帝國駐猶太的總督彼拉多將耶穌逮捕。耶穌受盡打罵侮辱,最后被釘在十字架上而死。但耶穌的心意卻是為了要贖世人的罪,甘愿地流出自己的血。
  依據他門徒們的見證,耶穌死后第三天從石窟墳墓中復活了。他的墳墓空了,他又多次向滿心疑惑的門徒們顯現。他們漸漸確信耶穌真的復活了,是勝過死亡的救主。在耶穌升天超離這世界的時空后,他的門徒們起來熱心宣揚耶穌的教訓,并且宣告他是復活得勝死亡的主。信徒們組成彼此相愛、奉基督之名敬拜上帝的團體,就是基督教會。
  耶穌復活的這一天成為后世的復活節(每年春分以后,又逢月圓的第一個星期日)。教會又定了十二月二十五日為耶穌的生日而則成了圣誕節(耶穌出生的確實日子已不可考)。耶穌出生的那一年被后世定為公元紀年的元年(但因計算錯誤,耶穌實際出生的年份應為公元前六年或四年)。
  部分非基督教信徒的史學家認為,耶穌傳達的教義更加接近猶太教,而保祿對基督教教義做了較大貢獻,使得基督教不再局限于猶太人范圍。
〖基督教的經典〗
基督教基本經典是以《舊約全書》(與猶太教經典相同)和《新約全書》兩大部分構成的圣經。
〖基督教的基本教義〗
  上帝。基督教信仰圣父、圣子、圣神三而一的上帝。上帝是三位一體:造物主、圣子是太初之道而降世為人的基督耶穌、圣神受圣父之差遣運行于萬有之中,更受圣父及圣子之差遣而運行于教會之中。但這三者仍是同一位上帝,而非三個上帝(三位一體)。
  創造。基督教認為上帝創造了宇宙(時間和空間)萬物,包括人類的始祖。
  罪。亞當與夏娃在伊甸園中違逆上帝出于愛的命令,偷吃禁果,想要脫離造物主而獲得自己的智慧,從此與上帝的生命源頭隔絕,致使罪惡與魔鬼纒身,而病痛與死亡則為必然的結局。后世人皆為兩人后裔,生而難免犯同樣的罪,走上滅亡之路。
  基督救贖。人生的希望在于信奉耶穌基督為主,因他在十字架上的贖罪,并他在三日后從死里復活,使悔改相信他的人一切的罪皆得赦免,并得到能勝過魔鬼與死亡的永遠生命。
  靈魂與永生。人有靈魂,依生前行為,死后受審判,生前信仰基督者,得靠基督進入永生。怙惡不悛者,將受公義的刑罰與滅亡。世界終有毀滅的末日,但在上帝所造的新天新地中,卻是永生常存。
〖基督教的誕生和初期的歷史〗
  基督教產生于1世紀的巴勒斯坦地區的猶太人社群中。第一世紀結束前即逐漸發展到敘利亞、埃及和小亞細亞等地,并擴及希臘及意大利。在4世紀以前基督教是受迫害的,直到羅馬帝國君士坦丁大帝發布米蘭敕令宣布它為合法宗教為止。在380年時狄奧多西大帝(TheodosiusI)宣布基督教為羅馬帝國的國教。并且所有人都要信奉。1054年,基督教發生了大分裂,東部教會自稱為正教(即東正教),西部教會稱為公教(即天主教)。16世紀又從天主教中分裂出新教,以及其它許多小的教派。
〖早期基督教〗
  早期的基督教是作為群眾運動產生的。相對于傳統猶太教強調遵循律法,基督教則強調耶穌救贖的恩典,并認為只要信奉耶穌基督就是舊約圣經里眾先知所默示的救世主,愿意接受他為主,并決意以上帝的心意為生活的準則,讓耶穌基督為自己承擔所犯的過錯,就被認為是已悔改,可以借著洗禮被接納成為教會的一份子。這就是基督教“因信稱義”的信仰,也是后來馬丁 路德宗教改革的依據。
  在基督教早期階段,教會曾實行財產共有,外界視其為一種秘密性的宗教組織。猶太人視教會為離經判道的異端,常常向羅馬當局控告他們。羅馬政府則認為他們只是猶太教的一支,起初并不如何逼迫教會,但到尼祿(Nero)皇帝時(A.D.54-68)教會的人數已增長到不可忽視的程度。公元61年,羅馬發生全城大火,六天里燒毀了大半個城市。當時有人認為是尼祿皇帝在縱火,為了擴建他的皇宮增添空地。尼祿就把失火的責任推掉了,說是羅馬城里的基督徒在縱火,試圖推翻羅馬帝國。當時教徒普遍不分種族及社會階層,就連當時的奴隸在信主以后亦可即時被接納為弟兄。
  隨著基督教的傳播,社會各階層愈來愈多人加入教會。教會雖在第二、三世紀遭遇多次可怕的大逼迫,許多主教和信徒被燒死,在競技場中被野獸吃掉,但教會依然繼續茁壯,直到313年頒布的米蘭敕令,帝國終于承認了基督教的合法地位。但這之后,基督教搖身一變而為皇室的新寵,從弱勢族群成了政治權貴,從受逼迫者成了逼迫者。耶穌基督所建立的愛上帝愛人的純真社群,漸漸成了在政治上的角力者和社會中的宰制者。
〖中世紀的基督教〗
  1054年,基督教分化為公教(在中國稱天主教)和正教(在中國稱東正教)。天主教以羅馬梵蒂岡為中心,權力集中于教宗身上;東正教以君士坦丁堡為中心,教會最高權力屬于東羅馬帝國的皇帝。
  1096年~1291年,天主教以維護基督教為名,展開了8次宗教戰爭(十字軍東征)。
  16世紀以后,歐洲各國發生了宗教改革運動,分化出許多支派。隨后的地理大發現以及殖民擴張,將基督教傳到了世界各地。
〖當代的基督教〗
  2004年止,基督教信徒有20億人,是世界上最被廣為接受的宗教(接下來是伊斯蘭教的12億人,印度教的10億人,和無宗教信仰的7億7400萬人)。基督教教徒包含有英國國教會(或稱圣公會)的8400萬人,獨立教會(不隸屬于任何主要的宗派)的4億1400萬人,"邊緣"教會(耶和華見證人教會,摩門教會等等)的3170萬人,正教會的2億1600萬人,新教會的3億6700萬人,和天主教會的11億人。
  基督教有許多的分支,這其中有天主教派,東正教派,和新教派中的許多小分支。其它還有宣稱和其他教會有著不同淵源歷史的基督教會,比如耶穌基督后期圣徒教會(俗稱的摩門教會)。
  雖然基督教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但是整體上和世界人口成長率比較起來卻是在萎縮當中。當世界人口以大約每年1.25%的成長率增加,基督教卻是每年僅成長1.12%。相較之下,伊斯蘭教是以每年1.76%成長。基督教在特定區域(非洲,亞洲)和特定的教會族群(福音派、靈恩派和"獨立"教派)卻是快速成長。
〖基督教與猶太教〗
  猶太人在公元1世紀前就遭到了許多民族的侵略、統治和奴役。在先知耶利米預言猶太人會成為巴比倫囚虜的同時,亦向猶太人傳遞一個信息,指上帝會派遣使者來拯救他們。及至預言實現之后,猶太人確信是因為自己民族遠離上帝,所以被上帝離棄,因此改變了過往遠離上帝而敬拜異族神的習慣,而變得以上帝為獨一真神的思想,并產生了一種思想,期望在他們悔過以后,上帝會派救世主來拯救他們脫離苦海。這些思想,逐漸形成了猶太教。這種救世主的觀念也成為了基督教的一個基本思想來源。
  基督教和猶太教不同的地方,在于基督徒相信耶穌就是舊約圣經(或稱希伯來圣經)預言的基督或彌賽亞(默西亞)(即“受膏者”的意思),而猶太教徒則認為彌賽亞到今尚未來臨。借著被釘死于十字架上,耶穌基督成為人給上帝的獻祭,并與上帝訂立救贖的新約。基督徒稱呼這個救贖為“因信稱義”,就是說,只要人心中接受基督是代自己承受了罪的后果,并在口里承認他為主,人就跟上帝立了約,從而得到赦免及救贖。而這一份跟上帝立的新約,不再只限于猶太人,更包括普世的外邦人。不相信耶穌基督是救主的猶太教徒,則繼續遵守古老先知摩西流傳下來的律法,以保持自己作為上帝子民的身份。
【伊斯蘭教】
  伊斯蘭又稱伊斯倆目,在阿拉伯語有順從、和平和安寧之意,英文寫作Islam。這是一個順從安拉、崇尚和平、祈求安寧的宗教。伊斯蘭教喜愛的綠色就代表著和平之意。
  伊斯蘭教是世界性的宗教之一,與佛教、基督教并稱為世界三大宗教。中國舊稱大食法、大食教度、天方教、清真教、回教等。伊斯蘭(al-Islam)系阿拉伯語音譯,原意為“順從”、“和平”,指順從和信仰宇宙獨一的最高主宰安拉及其意志,以求得兩世的和平與安寧。信奉伊斯蘭教的人統稱為“穆斯林”(Muslim,意為“順從者”)。7世紀初興起于阿拉伯半島,由麥加人穆罕默德(約570~632)所創傳。主要傳播于亞洲、非洲,以西亞、北非、中亞、南亞次大陸和東南亞最為盛行。20世紀以來,在西歐、北美和南美一些地區也有不同程度的傳播和發展。它自創興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它作為一種宗教信仰、意識形態和一種文化體系,傳入世界各地后,與當地傳統文化相互影響和融合,在不同的歷史條件下,對許多國家和民族的社會發展、政治結構、經濟形態、文化風尚、倫理道德、生活方式等都發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據統計,全世界穆斯林有9,21027億人(1985),占同期世界人口總數48,82042億人的18.54%。在亞非40多個伊斯蘭國家中,穆斯林占全國總人口的大多數。在30多個國家中,伊斯蘭教被定為國教。在當代,伊斯蘭國家和穆斯林人民在國際政治生活中發揮著愈益重要的作用。
  伊斯蘭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伊斯蘭教世界的國家遍布亞、非兩個大洲,總體算來也有大約五十個。此外,在各大洲很多國家里都有信仰伊斯蘭教的人民(穆斯林)。這些國家包括一些西方國家諸如英、美、俄、法、德等國家。據統計,全世界信仰伊斯蘭教的人民總數約在十五億人。有跡象表明,穆斯林人數有在幾年以后超過基督教徒人數的趨勢。其中有很多基督教徒在接觸、深入研究了真正的伊斯蘭教教義后自然會歸信伊斯蘭教。
  伊斯蘭教是科學的宗教,它鼓勵人們通過真科學對宇宙、世界進行認識和思考,從而使信仰更加堅固。穆圣(穆斯林認為穆罕默德是至圣先知、真主的封印使者)說:“學者的墨汁濃于烈士的鮮血。”就是讓穆斯林們要努力學習知識,不盲從、不迷信。因為伊斯蘭是光明的、是安拉降下的正教,它是科學的、充滿真理的,盲從和迷信不會認識它,只會損害它。
  伊斯蘭教主張和平,主張對人應有慈愛之心。安拉說:“你當以善待人,象安拉以善待你一樣;你不要在地方上搬弄是非,安拉確是不愛搬弄是非者。”(古蘭經28章77節,馬堅譯本)按教法規定,每一位有能力的穆斯林都應該向窮苦人伸出援助之手。
〖伊斯蘭的六大基本信仰〗
  (一)信安拉:「認主獨一」,即相信安拉是造化、調養宇宙萬物,掌管今世與執掌后世最后審判的唯一主宰。穆斯林僅敬拜造化、調養宇宙萬物,掌管今后兩世,大仁大慈,全能全知,獨一無二的安拉。不拜任何圣人、偶像與神祇。阿拉伯文稱呼安拉為「安拉」,意思是獨一無二,永恒不滅的主宰。
  (二)信天使:相信安拉造化及差遣的天使,他們絕對忠誠順從安拉,執行安拉的命令,而且是人們行善作惡的見證與記錄者。
  (三)信經典:相信安拉降示給人類的經文和啟示,包括以前的「舊約」和「新約」,但因其中部份失傳或遭竄改,因此穆斯林只遵從唯一可信并受安拉保護而完整的「古蘭經」。古蘭經是安拉差遣天使降示給穆圣※也是給全人類的最后一本天啟經典,前后歷時約23年。古蘭共分三十卷,一百一十四章,六千兩百三十六節,經文是以阿拉伯文頒降,奉行于全世界十二億余穆斯林,是伊斯蘭教教義之根源。古蘭經適用于任何時代、地區與民族,自降示后一直被完美無缺地保存到現在,安拉許諾會永久保護古蘭經。
  僅次于《古蘭經》的經典是圣訓集,即穆罕默德的言行及其所默認的圣門弟子的言行的綜合記錄。收集圣訓的活動始于早期,至9世紀下半葉,隨著圣訓學的發展,出現六大圣訓集,被遜尼派奉為權威的圣訓實錄,與《古蘭經》同為教義、教法、社會倫理和學說思潮的經典依據。
  (四)信圣人:相信安拉在不同時代,對每一民族所差遣以警告世人并引領于正道的眾使者,始自阿丹※而終至最后的先知-穆罕默德圣人※(簡稱穆圣)。我們尊敬并聽從他們的教誨,但絕不崇拜他們。※代表「愿安拉賜福給他」。
  (五)信后世:相信人死后,至世界末日來臨時,將要復活,并接受安拉公正的審判;在今世時,歸信安拉并行善者,將得到天堂樂園的報賞;不信安拉而多行不義者,將受到火獄的刑罰;今世是短暫的,而后世是永恒的。
  (六)信前定:相信宇宙一切事物之發生皆系安拉的安排與事前制定的,但是安拉亦賦予人類理智選擇善惡行為的自由,個人需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伊斯蘭的主要功修〗
  伊斯蘭要求人們信仰真主并服從真主,從心靈深處信仰真主的存在和偉大,同時要求在行為上要表現出順從真主的意志,力行一定的功修,把信仰和行為的實踐聯合起來,達到增強信仰、鞏固信仰的目的。在圣訓中把這些功修稱為信仰賴以建立的基礎 ,我國穆斯林稱之為五功:“念、禮、齋、課、朝”。茲將“五功”簡述如下:
  1. 念功是穆斯林心存真主和非穆斯林宣誓皈信的一種方式,所謂念的內容是“除了真主,再沒有受拜者,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俗稱“清真言”﹞以及“我作證除了真主,再沒有受拜者;我作證穆罕默德是真主的奴仆和使者”﹝稱“作證言”﹞。“清真言”和“作證言”不只是入教時必須宣讀的誓言,而且每個穆斯林經常誦讀,以表示對自己信仰的重新肯定和加深。念時要“誦其辭、知其義、信其理”,即真主之獨一和穆罕默德為圣之必然。
  2. 拜功是穆斯林身體力行的主要功修之一,因為《古蘭經》多次強調拜功對穆斯林的重要意義,真主說:“拜功對于信士,確是定時的義務。”﹝4:103﹞,“拜功確能止丑事和罪惡。”﹝29:45﹞
  伊斯蘭規定,穆斯林在履行拜功前都必須沐浴,取得身心上的潔凈,沐浴有“大凈”和“小凈”之分。“大凈”即用清潔的水,按一定的順序及方式沖洗全身;“小凈”即用清潔的水,洗凈身體的局。同時規定,夫婦房事后,婦女月經以后,男子泄精后都必須進行“大凈”,而大小便后亦須清洗下身。拜功的儀式主要由端立、誦念《古蘭經》經文、鞠躬、叩頭、跪坐 動作組成。主要拜功有一日五次拜,每周一次的聚禮拜﹝即主麻拜﹞,一年兩次的會禮拜﹝即古爾邦節和開齋節的禮拜﹞。
  3. 齋功即成年的穆斯林在伊斯蘭教歷的萊麥丹月(回歷九月),白晝戒飲、食和房事一個月。黎明前而食,日落后方開。但封齋有困難者,如病人、年老體弱者和出門旅行者、孕婦和哺乳者可以暫免,或過時再補,或納一定的濟品施舍。
  齋月逢大建為三十日,逢小建為二十九日。齋月的起止均以見新月而定。齋月結束之次日為開齋節,穆斯林制作佳肴、身穿盛裝,舉行會禮,走訪親友,以示慶祝。
  伊斯蘭不主張禁欲或苦行,而是鼓勵人們享用真主賜予人類的各種合法潔凈的食物。但是伊斯蘭又提醒人們要節制各種物欲和情欲,而齋戒是有助于人類控制各種貪欲與邪念的方式之一。同時認為,齋戒還可以激發人們對饑餓者、貧困者的同情與惻隱之心。
  4. 課功也稱天課,是伊斯蘭對占有一定財力的穆斯林規定的一種功修。伊斯蘭認為,財富是真主所賜,富裕者有義務從自己所擁有的財富中,拿出一定份額,用于濟貧和慈善事業。“營運生息”的金銀或貨幣每年抽百分之二點五,農產品抽十分之一;各類放牧的牲畜各有不同的比例。天課的用途,《古蘭經》有明確的規定,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的變化,天課的用途在各國或各地區不完全相同。
  5. 朝功是指穆斯林在規定的時間內,前往麥加履行的一系列功課活動的總稱。 教歷的每年12月8 - 10日為法定的朝覲日期(即正朝)。在此時間外去瞻仰麥加天房稱為“歐姆爾”(即“副朝”)。所謂“朝覲”一般是指“正朝”。凡身體健康,有足夠財力的穆斯林在路途平安的情況下,一生中到圣地麥加朝覲一次是必盡的義務。不具備此條件者則沒有這個義務。
〖伊斯蘭教法〗
  伊斯蘭教法嚴格,對于一個穆斯林,他口中吐了臟字兒就應該向主做懺悔,在背后談論別人就是干罪,不力行五功、飲酒既是大罪了,更不要提無故傷人、殺人了。真正的穆斯林都是敬畏安拉、遵紀守法的人。
〖伊斯蘭教派〗
  伊斯蘭教分為遜尼和什葉兩大派系。遜尼派為主流派別,又被稱為正統派,分布在大多數伊斯蘭國家,我國也是遜尼派;什葉派的大國為伊朗,還存在于其它一些國家和地區,比如伊拉克等國。兩派的分別主要在于對于穆圣(愿安拉賜福他安寧!)繼承人的合法性的承認上。按什葉派的觀點,只有阿里巴巴及其直系后裔才是合法的繼承人,而遜尼派承認阿布 伯克爾、歐麥爾、奧斯曼、阿里四任哈里發的合法性。不管是遜尼派、還是什葉派,都是穆斯林兄弟。他們都信仰同一部《古蘭經》、遵圣訓、都是誠信安拉獨一、承認穆圣(愿安拉賜福他安寧!)是安拉派給人類的最后一位使者。并認同安拉的全知、全能、無求、永活、無形似、無方位、無如何、無朝向、無體形等德行的。
〖中國伊斯蘭教〗
  伊斯蘭教的歷史有1420余年,在我國有1300余年。我國的伊斯蘭教一般認為是在唐朝永徽二年(公歷651年)從阿拉伯傳入。那時伊斯蘭光明的時期,距離穆圣(愿安拉賜福他安寧!)很近的光陰傳過來的正教。中國的穆斯林走的是艾赫里 筍乃臺 者嗎爾臺的道路即:符合圣行的大眾的道路。意思就是說我們中國的遜尼派一直保持著1300年前的伊斯蘭傳統,不敢加以改變,因此也就保證了我們中國伊斯蘭教思想的純潔和正統。舉例說我們中國穆斯林的洗浴方法、洗浴中的細節規矩和祈禱詞(杜阿一)、禮拜方法、殯禮儀式、禮拜中祈禱詞的念法等。有時候想想,在一千四百多年后,我們仍能按當初穆圣(愿安拉賜福他安寧!)一樣的方式作大、小凈,進行禮拜,心里就自然會有一種甜美的感覺了。
  作為中國的穆斯林,應該依托安拉把正教在中國流傳了1300多年的光明的伊斯蘭不加改變的繼續流傳下去。伊斯蘭是一個世界性的宗教。它不專屬于某一民族。安拉說:“我派遣你只為憐憫全世界的人”(古蘭經21章107節,馬堅譯本)就以我國而論,信仰伊斯蘭教的人們主要分布在十個民族。它們是:回、維吾爾、塔塔爾、哈薩克、塔吉克、柯爾克孜、烏茲別克、東鄉、保安和撒拉族。其它民族中比如漢、蒙、藏等也有穆斯林。因為回族遍布于中國各地,并大多與漢族雜居,很多人認為凡信仰伊斯蘭的人既是回族,凡回族既是穆斯林,這是不正確的。有一些非穆斯林的回族相信無神論、有些賭博、酗酒、吃非法的食品、打架斗毆,他們怎么能代表伊斯蘭呢?另外,伊斯蘭教規定對人要厚養薄葬,而現在有些人受到封建迷信和唯物拜金主義的思想影響,講排場、大辦喪事、穿大孝、大修墳墓,敗壞了伊斯蘭的形象。大家應該知道,這些都是違反教規、教法的,有些甚至是世爾克“以物配主”的行為。
【佛教】
  公歷紀元前后,佛教開始由印度傳入中國,經長期傳播發展,而形成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中國佛教。由于傳入的時間、途徑、地區和民族文化、社會歷史背景的不同,中國佛教形成三大系,即漢地佛教(漢語系);藏傳佛教(藏語系);云南地區上座部佛教(巴利語系佛教)。
〖漢地佛教〗
  佛教傳入中國漢族地區,歷來均以東漢明帝永平年間(公元58—75年),派使去西域取回《四十二章經》為佛法傳入中國之始。傳播地區以長安、洛陽為中心。中國內地營建的第一座寺院就是洛陽市東10公里處的白馬寺。相傳有匹白馬馱經而來,建白馬寺紀念。東漢時絕大部分佛經都是在洛陽白馬寺翻譯的。
  佛教在中國的三國、魏、西晉各朝代時,主要傳播活動仍是佛典翻譯,魏都洛陽和吳國的都城建業是傳播活動的中心。這階段的譯經工作和對佛教教義的宣傳、研究,為以后佛教發展打下了初步基礎。到了東晉南北朝時期,佛教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各階層人普遍信仰佛教,到處建有佛塔、寺院。舉世聞名的佛教石窟藝術,如敦煌、云岡、龍門等古代的雕塑、壁畫,都是這一時期開始建造的工程。這時有成就的佛經翻譯家鳩摩羅什(344—413年)所譯的佛典有384卷,內容正確,技巧精湛,對佛教發展貢獻極大。還有西行取經最有成就的法顯(337—422年),他游歷了印度、斯里蘭卡等南亞30余國,所取回的佛典和撰寫見聞,為佛教發展和研究古代中、南亞諸國史地,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我國著名古剎靈谷寺位于南京中山陵東側,初建于南朝梁武帝天監十三年(公元51 4年)。該寺是梁武帝為紀念寶志和尚而建。傳說寶志和尚有神通,預言事往往得中,梁武帝崇敬備至。南北朝時的梁武帝篤信佛教,他在位14年中,4次舍身入寺院為寺奴都由國家出錢把他從廟里又贖回來。梁武帝親自講經說法,撰寫經文。梁朝有寺院2860所,僧尼82700余人。
  唐朝是中國佛教發展的鼎盛時期。唐太宗在清除割據、平息騷亂時曾得到僧兵的援助。他即位后下詔在全國建寺院,設釋經處,培養了大批佛教高僧、學者。這時最著名的僧人之一是玄奘(600—664年)。他歷時19年,長途跋涉5萬余里,去到印度取經,共翻譯佛經75部1335卷,并寫出了《大唐西域記》見聞錄。唐太宗推崇玄奘為“法門之領袖”,“千古而無對”。
  北宋朝廷對佛教采取保護政策,中國和印度的僧人間傳法交往絡繹不絕。天禧五年(1021年),北宋佛教發展到頂峰,全國僧尼近46萬人,寺院近4萬座。南宋朝廷偏安江南,佛教仍保持一定盛況。元朝蒙古民族崇尚藏傳佛教,但對漢地佛教也采取保護政策。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出身僧侶,即位后自封“大慶法王”,親自講佛法,度僧道。利用佛教幫助他鞏固初建立的明朝政權。 清朝各位皇帝都崇信佛教,皇室崇奉藏傳佛教,漢語系佛教仍在民間流行。清朝末年中國出現了一批著名的佛學研究學者,如楊文會、歐陽竟無、大虛等。近代思想家如康有為、譚嗣同、章太炎、梁啟超等都受過佛學的影響,并對佛教思想提出了新的見解,把佛學思想研究發展到一個新的水平。
〖藏傳佛教〗
  藏傳佛教,或稱藏語系佛教,俗稱“喇嘛”教。喇嘛藏語意為“上師”。藏語系佛教始于7世紀中葉,當時的藏王松贊干布迎娶尼泊爾尺尊公主和唐朝文成公主時,兩位公主都帶去了佛像、佛經。松贊干布在兩位公主影響下皈依佛教,建大昭寺和小昭寺。到8世紀中葉,佛教又直接從印度傳入西藏地區。10世紀后半期藏傳佛教正式形成。到13世紀中開始流傳于蒙古地區。此后的300多年間,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教派,普遍信奉佛法中的密宗。隨著佛教在西藏的發展,上層喇嘛逐步掌握地方政權,最后形成了獨特的,政教合一的藏傳佛教。
  西藏最著名的佛教建筑布達拉宮,始建于7世紀文成公主入藏時為公主建的宮室,但建成現在的規模,是到17世紀才完成。
  圖為我國佛教名塔——崇圣寺三塔。位于云南大理蒼山麓。建于公元824—839年。受到唐塔的影響,呈方形,中空,類似西安的小雁塔。主塔高69.13米,為16層密檐式磚塔,每層正面有佛龕供佛一尊。主塔又名千尋塔。千尋塔南北各有一小塔,實心,8角10層,為傣族佛教建筑的代表作。
〖上座部佛教〗
  巴利語系佛教(上座部佛教)流傳于我國云南省傣族、布朗族等地區,那里人民的佛教傳統信仰與南亞佛教國(泰國、緬甸等)大致相同。大約是在7世紀中葉,佛教從緬甸傳入中國云南傣族地區。那里若干世紀以來,都能保持依照原始佛教的佛法、戒律和進修學的優良傳統。傣族男童到了入學年齡必須出家為僧,在寺院學習文化知識,接近成年再還俗。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8 頁 (共 8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
《居民與聚落》模塊二
《世界的語言和宗教》教學設計
海洲中學地理科組
教材分析:
第二節《世界的語言和宗教》,介紹了世界的語言和宗教兩部分內容。
一、關于語言,主要講述了世界上的主要語言及其分布兩個問題。
1、課文第一自然段的文字敘述與圖4.12“不同的語言文字”相配合,說明了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是世界上的主要語言,也是聯合國的工作語言。
2、 課文通過活動1、活動2,使學生通過讀圖4.13“世界主要語言的分布”,知道世界主要語言的地域分布狀況。
二、關于世界三大宗教,課文主要講述了世界上有哪三大宗教,以及三大宗教的分布。
1、課文第一自然段,首先講述了宗教產生的原因,接著講述了基督教、伊斯蘭教和佛教是世界的三大宗教,最后講述了宗教所產生的影響。
2、課文第二、三、四這三個自然段分別講述了基督教、伊斯蘭教和佛教的主要分布地區。
圖4.14“不同國家和地區存在著不同的宗教信仰”,作為文字敘述的補充,進一步說明宗教分布的地域差異。
教師可適當補充玄奘西域取經的歷史故事,以說明世界性的文化交流是宗教傳播的一種途徑。
3、 課文的第五自然段概述了我國少數人信仰宗教的情況。
4、課文最后部分設計了兩個活動,目的在于使學生通過活動了解宗教對文化的影響。
設計思想:
本課知識點較多,教學中要采取靈活多樣的授課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
學到知識的同時,受到一定思維方法和研究問題方法的訓練,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①運用地圖說出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的主要分布區;
②說出世界三大宗教極其分布地區.。
③舉例說出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存在著不同的宗教信仰和文化傳統。
④通過讀圖分析,培養學生的識圖、析圖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通過引導學生收集資料、運用圖表、分析解決問題得出結論,注重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自主探究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使學生正確對待宗教信仰的差別,樹立無神論的觀念。
教學重點
①世界上使用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的國家和地區;
②世界三大宗教及其分布地區;
教學難點
①世界上6種主要語言的地區分布;②宗教與文化
教學方法
讀圖分析、比較、討論的教學方法。
課前準備
1、教師:自制投影片
2、學生:課下收集世界三大宗教特色建筑的圖片資料。
教學過程
[導人新課]
方法1 同學 ( javascript:void(0) )們,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我們使用的語言是漢語,那么,漢語是否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呢?
方法2、同學們,我們日常生活 ( javascript:void(0) )中每天都使用語言,進行交流和溝通,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 ( javascript:void(0) )。而宗教對許多國家的歷史文化有著深刻的影響。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和探討世界的語言和宗教的有關知識。
板書 第二節 世界的語言和宗教
一、世界的語言
【講授新課】
活動 ( javascript:void(0) )1、指導學生閱讀課本P73第1自然段,P74圖4.12“不同的語言文字”和閱讀材料“世界語言知多少”。獨立完成下列問題:
①世界大約有多少種語言?
②哪6種語言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語言,也是聯合國的工作語言?
③哪種語言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
④哪種語言是世界上使用較廣的語言,也是國際上通用的語言?
說明: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教師組織學生就上述問題以及他們所知道的其他語言,自由發言,相互交流。使學生拓寬和加深對這些問題的認識和了解。
板書 1、世界的主要語言——漢、英、法、俄、西、阿
提問 世界上最主要的這六種語言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區?
活動2、投影展示課本P75圖4.13“世界主要語言的分布”,并讓學生打開課本最后附圖“世界政治地圖”
活動3、把學生分為6個小組,分別扮演中國 ( javascript:void(0) )人,英國人、法國 ( javascript:void(0) )人、俄羅斯人、西班牙人和阿拉伯人,讓他們對照兩圖,結合自己對這些國家的了解,小組討論所扮演國家人民使用的文字和語言,以及在世界上的主要分布地區,以及該國的風土人情等。
學生扮演 由組長或小組推薦的同學,代表本組上講臺指圖說明所扮演國家使用的文字和語言及其在世界上的主要分布地區,并介紹該國的風土人情。
活動4、教師對學生的分角色扮演及時給予正確評價,并根據課本P75活動2的要求,教師邊歸納,讓學生邊指圖,邊填表,把六種主要語言的主要分布地區一一落實在地圖上。
語言 主要分布地區
漢語 中國、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等東南亞的國家
英語 ( http: / / www.fFkj.net / 斐|斐|課|件|園| ) 歐洲的西部、北美洲、亞洲的南部等
俄語 俄羅斯和獨聯體的其他國家
法語 法國、非洲的中部和西部的許多國家
西班牙語 西班牙和拉丁美洲的許多國家
阿拉伯語 西亞和北非的許多國家
提問 你能談談除我國之外,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等東南亞的國家為什么使用漢語嗎?
啟發 引導學生聯系在東南亞各國的華人很多,華僑把東南亞叫做“南洋”等歷史 ( http: / / www.ffKJ.net / 斐※斐※課※件※園※資※源 )知識去探討,并自由發言,相互交流。
點撥 教師就這一問題可作適當的補充說明:東南亞的華人、華僑分布很廣,人數很多,在這些國家使用漢語就不足為奇了。這主要是在19世紀后期,大批中國人下“南洋”謀生,他們為所在國的開發做出了貢獻。我國改革開放后,他們很多人回國投資,為祖國的經濟發展貢獻力量。如陳嘉庚。
小結 我國的漢語不僅使用人數最多,而且漢語漢字還是世界上最科學、最優美的語言和文字之一,漢字的書法還是高雅的藝術品。并且,現在“漢語熱”全球 ( javascript:void(0) )升溫,遍布亞、歐、非、和南、北美洲五大洲,作為炎黃子孫我們都應為之驕傲和自豪。因此,科學規范地使用漢語、寫好漢字是我們中學生的重要任務之一。
承轉 同學們都知道唐僧去西天取經的故事,唐僧信仰的是哪種宗教?(佛教)西天又是指哪里呢?(佛教的發祥地——古印度)你知道世界有幾大宗教嗎?
活動5、投影展示課本P76圖4.15“世界三大宗教的建筑景觀”,指導學生讀圖思考回答:
①這些建筑各有什么特色?
②分別是哪種宗教的代表性建筑?
③它們是用來作什么的?
④當地有沒有類似的建筑物?
說明:教師指導學生先小組內交流討論,然后各組選出代表在班內交流。
教師在學生自由發言的基礎上,歸納總結 ( http: / / www.ffkj.net / GuShi / ):照片A是基督教堂,尖頂是它的特色。照片B是伊斯蘭教的清真寺,圓頂是它的建筑風格。照片C是佛教的寺廟,佛塔是佛教建筑物的代表。它們都是教徒進行宗教活動的場所。
教師出示收集的三大宗教的有關景觀圖片,以加深學生對三大宗教的了解。
承轉 宗教是一種社會歷史 ( http: / / www.ffKJ.net / 斐※斐※課※件※園※資※源 )現象,是人們的一種精神寄托,它對人們的生活以及許多國家的歷史 ( http: / / www.ffKJ.net / 斐※斐※課※件※園※資※源 )、文化都有深刻地影響。我們對信徒們都應該十分尊重⑤⑥⑦
提問 你知道世界有哪三大宗教嗎?它們主要分布在世界的哪些地區?
板書 二、世界三大宗教
活動6、指導學生閱讀課文P76第1——5自然段,讓學生了解三大宗教的主要分布地區及發祥地;最后指導讀圖4.14“不同國家和地區存在著不同的宗教信仰”,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宗教分布的地區差異。
說明:①教師把學生分為三組,分別扮演基督教、伊斯蘭教和佛教。各組教徒在閱讀教材的基礎上,并結合自己的所見所聞,如:本教的風俗習慣、衣飾特點、以及一些重要的節日、活動儀式等方面,展開討論。三組展開競賽,看哪個組準備充分。
②教師在各組充分討論的基礎上,組織三大教徒的學生代表發言,各組的同學可積極補充發言。
③教師對各組的介紹和表演要給與及時準確地評價。
歸納 教師在學生發言后進行總結 ( http: / / www.ffkj.net / GuShi / )點撥,并投影下表,讓學生歸納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區。進行填寫。

三大宗教 產生地區 分布地區
基督教 亞洲的西部 歐洲、美洲和大洋州
伊斯蘭教 阿拉伯半島 亞洲的西部和東南部、非洲的北部和東部
佛教 創始于古印度,后傳入亞洲 亞洲的東部和東南部
小結:宗教在發展過程中吸收了人類社會的各種文化、民俗、經濟、哲理等諸多要素。所以,宗教發展到今天,不能簡單地視為迷信,而應該看成是一種文化現象、社會現象。對信仰宗教的人不能歧視反對,而應尊重信教人的信仰自由,保護宗教。
板書設計
第二節 世界的語言和宗教
一、世界的語言
1、世界上的主要語言
2、世界上主要語言的分布
二、世界三大宗教
1、三大宗教
2、三大宗教的分布
評價建議
本節的知識點較多,評價時除了基本 ( javascript:void(0) )知識的考察外,還要側重學生課堂的表現,如語言表達能力、合作學習能力、讀圖析圖能力等,進行綜合評價。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2 頁 (共 1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
《居民與聚落》模塊二
《世界的語言和宗教》教學反思
中山市古鎮初級中學 馮藹民
本章節內容主要是世界“語言”、“宗教”兩個板塊,要求學生從“語言和宗教”中初步了解世界文化存在著差異,并培養學生在面對不同的文化差異時,能有正確的態度。教材中的資料看來比較簡單,不需要教師指導,學生就能通過自主學習基本掌握。但在實際課堂上,學生在信息整理方面,尤其是“文字”落實在地圖上的情況,不夠理想。因此在教學中我有如下幾點反思和建議:
一、加強讀圖
有些學生對七大洲的位置分界掌握不住或者不熟,從而影響學習的速度和效果。教師應充分利用掛圖和板圖,或者在圖上補充相關信息,降低難度,讓學生順利地指圖,認圖,把知識點一步一個腳印落實到圖上。
方法一:把七大洲的名稱落實到“語言”和“宗教”的分布圖上,使問題難度下降,但同樣鍛煉到讀圖能力。
世界語言分布圖
方法二:教師在教學中先讓學生閱讀大洲地圖,熟悉七大洲的位置。再看其他分布圖(圖4.13“世界主要語言分布”和加插的“世界三大宗教分布圖”)。
個別班級的學生在“語言分布”環節中,感覺他們對大洲分布已有很好的掌握,可以視情況提高要求,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讀圖和判斷能力。方法一:先讓學生根據書上三大宗教分布的文字信息,分組合作完成分布圖,最后教師展示標準地圖對比。方法二:學生根據三大宗教分布的文字信息,在一幅沒有圖例的宗教分布圖上,判斷各宗教的分布地。
二、形式多樣
利用韓語歌“I believe”、法語歌“依蓮”和中文版“依戀”等流行音樂,引入新課,調動學生積極性。通過電影“盜墓迷城(木乃伊一)”折取視頻、填圖、練習題、搶答等不同方式或幫助學生直觀地感受文化差異,或進一步提高學習興趣,確保課堂的效率和并能幫助學生鞏固記憶,加深印象。
三、突出重點,加強難點
要嚴格要求學生把重點知識落實到圖上,反復練習和加強。如英語所分布的國家、葡萄牙語的分布地區的背景原因,過閱讀材料,讓學生明白英語如何因殖民擴張而影響到世界其他地區,引導出葡萄牙拉丁語系影響及拉丁美洲的名稱由來。其次,還有西亞和北非地區的宗教、猶太教和印度教的分布地區、三大宗教的建筑特征等。
四、課前復習、課后總結
這是地理學習應保證的兩個重要環節。舊知識要在學習新知識過程中反復出現,才能記住。每一節課檢查三兩個知識點或者兩三個學生,調動學生的復習積極性,并養成整體的復習習慣。每一節課堂前3分鐘復檢查的時間。而每節課結束前的總結,因應時間可祥可簡,每一節課后注意保證總結時間,能讓學生對一節課的知識有個即時的復習和強調,效果事半功倍。
歐 洲
亞 洲
北美洲
非 洲
南美洲
大洋洲
南極洲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2 頁 (共 3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共32張PPT)
21世紀教育網精品教學課件
制作人:古鎮鎮海洲初級中學 姚水連
人教版七年級地理上冊 第四章 居民與聚落
學習目標
1、知道六種主要語言及運用地圖說出其主要分布地區。
2、說出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區。
3、舉例說出不同國家和地區不同的宗教信仰和文化傳統。
歌曲一
韓語歌曲
歌曲二
英語歌曲
歌曲三
法語歌曲
歌曲四
西班牙語歌曲
歌曲五
俄語歌曲
環節一:世界語言知多少?
閱讀書本第73—74頁的內容,選擇A、B、C、D四組題中的一組進行回答,答對一組加10分,答錯不扣分。
A組 B組
C組 D組
A組題
1、____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也是民族的重要特征之一。
A、文字 B、語言
B
2、世界上大約有多少種語言?( )
A、3000—4000種
B、5000—6000種
A
B組題
3、是世界上的主要語言,也是聯合國的工作語言有:( )
A、漢語 B、英語 C、德語
D、西班牙語 E、日語
F、阿拉伯語 G、法語 H、俄語
ABDFGH
C組題
4、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是( ),第二的是( ),第三的是( )。
A、英語 B、漢語 C、西班牙語
B
A
C
D組題
5、世界上使用范圍最廣,也是國際通用的語言是( )。
A、漢語 B、英語
D、西班牙語 D、法語
B
語 言 主要分布地區
漢 語 中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
英 語 歐洲西部,北美洲,亞洲南部等
俄 語 北亞,歐洲東部,中亞
法 語 歐洲中西部,非洲一些國家,加拿大東岸
西班牙語 西班牙,拉丁美洲的許多國家
阿拉伯語 西亞,北非
世界主要語言的分布
世界的三大宗教(視頻)
佛教
基督教
伊斯蘭教
根據搜集資料掌握的知識,各小組搶答
宗教名稱 佛教 基督教 伊斯蘭教
創始人
經 書
發源地
塔 形 尖頂(十字架) 圓頂
釋迦牟尼 耶穌(基督) 穆罕默德
三藏(經 律論) 圣 經 古蘭經
佛誕節 圣誕節 開齋節
古印度
亞洲西部
阿拉伯半島
重大節日
主要建筑特征
宗教 基督教 伊斯蘭教 佛教
分布
歐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州
亞洲的西部和東南部
非洲的北部和東部
亞洲的東部
和東南部
宗教建筑
泰國寺廟
土耳其清真寺
意大利米蘭大教堂
(點擊圖片觀看更多資料)
基督教建筑1
法國巴黎教堂
意大利圣米蓋爾教堂
基督教建筑2
巴黎圣母院
科隆大教堂
伊斯蘭教建筑1
埃及開羅伊斯蘭教寺廟
伊斯蘭教建筑2
耶路撒冷的阿克薩清真寺
佛教建筑1
少林寺山門
泰國寺廟
佛教建筑2
布達拉宮
圣誕節
復活節



開齋節
伊斯蘭教
佛誕節
佛教
在科學發達的現代世界,為什么還有人信仰宗教?我們應該怎樣看待這些人呢
中國憲法規定,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國家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和宗教界的合法權益。
任何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都不得強制公民信仰宗教或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視信仰宗教的公民或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中國憲法明確規定,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進行破壞社會秩序、損害公民身體健康、妨礙國家教育制度和活動。
佛教
伊斯蘭教
基督教
建筑
分布
發源地
創始人
耶穌
穆罕
默德
釋迦
牟尼
亞洲
西部
歐洲、美洲、
大洋洲
古印度
阿拉伯
半島
亞洲的西部和東南部,非洲的北部和東部
亞洲的東部
和東南部
教堂
清真寺
佛塔
寺廟
宗 教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
《第四章居民與聚落》整體教學規劃
古鎮初級中學地理科組
【教材分析】
本章教學內容是有關世界居民和人類居住地——聚落的相關內容。分為三節:《世界的人口和人種》,《世界的語言和宗教》,《人類的居住地——聚落》。本章從人地關系的角度,闡述了有關人口地理方面的一些最基本知識:
(1)把人口當作研究客體來探討其本身的發展分布狀況及影響,如人口的數量和增長,人口的分布;不同的人種。
(2)研究人口增長過快或過慢帶來的后果及解決途徑。
(3)了解人口構成方面的知識,它反映了一個國家或地區人口特征的重要內容,如人口、民族、語言、宗教。人口的發展受社會政治、經濟的制約,同時它又對社會發展起促進或延緩作用。
前面三章介紹的都是自然地理方面的知識,這一章是介紹人文地理方面的知識。這也是學生首次接觸人文地理。在教學時要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培養學生運用圖表、資料來分析問題、說明問題的技能。同時讓學生明白人文地理與自然環境息息相關,往往會受到自然條件的制約,如:人口的分布受自然條件的影響:自然條件優越的地區人口稠密,自然條件差的地區人口稀少;不同的人種是長期適應自然環境的結果;聚落的形成和發展也受到各種自然條件的影響。當然也要提到人文地理方面對自然環境也有影響,讓學生知道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之間相互影響和相互制約的關系。
本章教學的知識點難度不大,但是對于培養學生正確的人口觀、環境觀、人種觀、宗教觀等思想觀念和有關的價值觀有著重要作用。教學過程一定要注重思想觀念和情感價值觀的培養。在教學時,讓學生理解人地關系——既相互影響又相互制約的,并教育學生要尊重自然規律,懂得在開發自然、發展經濟的過程中要按自然規律辦事,這樣才能做到可持續發展。
【學情分析】
學生在學習了解了地球上的海陸分布、天氣與氣候后,懂得一些自然環境和自然原理。按課標理念:學習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那么日常生活中學生接觸或看到許多社會現象如建筑物的不同風格,不同地區不同膚色的人,不同國家不同的人口政策等等,應該怎樣理解和解釋。這些都是學生要解決的,也是必需的。特別是我國的人口政策與一些發達國家的不同,要讓學生知道原因,了解國策。并做遵守和宣傳國策的積極分子。同時要讓學生知道人類在利用自然,開發自然的過程中,如何做才能保護環境,才能可持續發展。因此這一章學習有關人口和與人口相關的知識是恰當又及時的。
由于學生剛剛接觸人文地理知識的學習,而且是初一學生,抽象思維和分析問題的能力還較弱,教學前要準備充足的圖片、數據素材,讓學生直觀感覺到相關地理現象,然后多設計探究活動,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滲透情感價值觀教育,讓他們樹立正確的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和人種觀。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1)理解人口增長、分布的特點。
(2)理解世界人口問題及其對社會、環境和經濟的影響。
(3)了解世界三大人種的特點和分布。
2、(1)運用地圖說出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的主要分布區;
(2)說出世界三大宗教極其分布地區.。
(3)舉例說出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存在著不同的宗教信仰和文化傳統。
3、(1)、運用圖片說出城市和鄉村的景觀差異。
(2)、舉例說明聚落與自然環境的關系。
(3)、懂得保護世界文化遺產的意義。
二、能力目標:
1、(1)學生學會運用地圖、資料,說出世界人口增長和分布狀況,以及世界人種的分布。
(2)通過地圖,能分析影響各地區人口密度的自然原因。
(3)根據有關人口統計數據,學會繪制人口增長柱狀折線圖。
2、(1)通過讀圖分析,培養學生的識圖、析圖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通過引導學生收集資料、運用圖表、分析解決問題得出結論,注重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自主探究的能力。
3、(1)、能運用圖片、資料說明問題
(2)、能舉例解釋、說明聚落與自然環境的關系。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1)通過了解世界人口問題,讓學生初步形成正確的人口觀。
(2)通過對世界三大人種特點的了解,讓學生樹立正確的種族平等思想。
(3)通過讀圖、繪圖的訓練,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和審美能力以及分析、歸納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2、使學生正確對待宗教信仰的差別,樹立無神論的觀念。
3、(1)初步形成基于探究的學習地理的興趣,初步養成求真、求實的科學態度和地理審美情趣。
(2)懂得保護世界文化遺產的重要意義。
【教學重點】
1、世界人口增長和分布的特點。人口問題及其對社會、環境和經濟的影響。
2、聚落與環境的關系。
3、三大人種和三大宗教及其分布
【教學難點】
1、世界人口分布特點及其原因
2、自然環境對聚落形成的影響
【教學準備】
1、自制配套多媒體課件。
2、組織學生對當地人口、民居、宗教、語言開展社會調查。
2、收集有關的圖片、數據。
【教學方法】
讀圖導學法、自主探究法、小組討論法、分析法、舉例法、對比法。
【課時安排】
4個課時
第一節《人口與人種》兩個課時
第二節《世界和語言和宗教》一個課時
第三節《人類的居住地——聚落》一個課時
【課堂實錄安排】
內容 課時 主講人
人口問題和人種 1 黃錦梅
世界的語言和宗教 1 柳軍洪
人類的居住地——聚落 1 蔡惠玲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2 頁 (共 1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
《居民與聚落》模塊二
《世界的語言和宗教》教學反思
中山市海洲中學 柳軍洪
一、教學理念
課改新理念;新教學觀——教是為了不教(學),而不是為教而教;新教材觀——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尤其是華南師大教育科學學院副院長、博導,廣東省教育科學研究所所長——郭思樂教授的“生本教育”:以學生好學為中心的教育體系,真正以學生為主人的,為學生好學而設計的教育。本課知識點較多,教學中要采取靈活多樣的授課方式,如借鑒“生本教育”中轉變學生被動學習的關鍵措施:強化預習和復習;課堂上多給學生展示的機會;設法使課堂豐富有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學到知識的同時,受到一定思維方法和研究問題方法的訓練,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
二、上課的背景情況
我是任教初二級地理,屬于借班上課。這節錄象課是我借初一第2個班上的,當天上午在另一個班試上了該節課。與這兩個班的學生溝通也僅僅是在上課的前一天,同時布置預習任務與分組。
3、 反思課堂
如果讓我自己評價這節錄象課,我只會給自己一個“良好”,與自己預定的“優秀”還有一些差距。主要有以下幾點:
1、學生的課堂表現有些拘謹,可能與上錄象課的情勢、我也是他們的陌生老師等有關,當然也與我沒有很好地調節氣氛有聯系。這是我估計不足造成的,因為當天上午我在另一個班上課氣氛既自然又活躍。
2、學生的一些地理基礎知識如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地理方向方位的快速判定、世界主要國家的位置等掌握得不夠牢固。這會影響上課的進度以及學生聽課的課堂效率。
3、上課者——我本人一些上課的小缺點沒有很好地克服:如普通話有時講得太快或不太準確;忘記必要的板書等。
當然,從總體上來說,我對這節錄象科還是持肯定評價,因為我最起碼是真實、自然、順暢地與學生一起愉快地完成了我們的教學任務,充分運用了讀圖分析、比較、討論的教學方法;基本實施了“生本教育”,而且下課后有好幾位學生希望我多幫他們上幾節這樣的課。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1 頁 (共 1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红原县| 余庆县| 衡山县| 黄冈市| 井研县| 永城市| 德兴市| 锡林郭勒盟| 德昌县| 巴彦淖尔市| 庄河市| 桑植县| 迭部县| 铁岭县| 田林县| 泸西县| 曲麻莱县| 盐城市| 舞钢市| 荥阳市| 宁南县| 彭山县| 韶山市| 隆子县| 香格里拉县| 城固县| 台山市| 马鞍山市| 朝阳县| 南充市| 铁力市| 青川县| 乌拉特前旗| 云龙县| 巴彦淖尔市| 琼海市| 大埔县| 上蔡县| 梁山县| 福建省| 团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