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新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前三章知識點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新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上冊前三章知識點

資源簡介

八年級物理上冊前三單元知識點
第一章機械運動
1.測量長度的基本工具:刻度尺 ,國際單位:米 ,用字母符號 m 表示 ;單位換算:
2.刻度尺的正確使用:
(1)會認:認清刻度尺的零刻度線、量程、分度值;(2)會選:根據所測物體的長度,選擇合適量程和分度值的刻度尺;(3)會放:把刻度尺刻度線緊貼被測物體,不能傾斜;(4)會看:視線應與物體所對的刻度線垂直;(5)會讀: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6)會記:測量結果包括準確值、估讀值和單位(數值和單位)。
3.長度測量的特殊方法:累積法(一張紙的厚度)、化曲為直法(測鐵路線的長度)輔助工具法(測量硬幣的直徑)
4.時間測量工具: 秒表。國際單位:秒 ,用符號 s 表示;單位換算:
5.誤差:是指 測量值和真實值之間的差異。減小誤差的方法有 多次測量取平均值、選用精密測量儀器、 改進測量方法。
6.錯誤是由于不遵守儀器的使用規則、讀數粗心造成的, 錯誤可以 避免,而誤差 不可以避免,只能減小。
7.機械運動:把物體位置的變化叫做機械運動。機械運動是最簡單的一種運動形式。運動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現象。同一物體的運動還是靜止,與選擇的參照物有關,如果物體對于參照物的位置發生了變化,我們就說物體是運動的;反之物體就是靜止的。所以物體的運動和靜止具有 相對性 。
8.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方法:(1)相同時間比較路程;(2)相同路程比較時間(3)比較速度
9.速度:運動物體在 單位時間 內通過的 路程。路程用字母 s表示,時間用字母 t 表示,速度用字母v表示。
10.速度的公式是 :v= 。速度單位是由長度單位和時間單位共同組成的。1m/s= 3.6 km/h。
11.勻速直線運動:物體沿直線且速度不變的運動。勻速直線運動是最簡單的機械運動。
特點:(1) 速度大小和 運動方向不變;(2)速度的大小與 路程 和 時間 無關;
(3)時間與路程圖像是一條經過 原點 的直線;時間與速度圖像是一條與橫軸(時間)平行的直線。
12.變速直線運動:把物體沿直線且速度變化的運動(在相等的時間內通過的路程不相等)。用 平均速度 來描述變速直線運動的快慢。
13.測量平均速度的實驗原理:v= ,必需的器材:刻度尺和秒表,其中刻度尺用來測量路程;秒表用來測量時間。
第二章聲現象
一、聲音的產生:
1、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人靠聲帶振動發聲、風聲是空氣振動發聲,管制樂器靠里面的空氣柱振動發聲,弦樂器靠弦振動發聲,鼓靠鼓面振動發聲,鐘靠鐘振動發聲,等等);
2、振動停止,發生停止;但聲音并沒立即消失(因為原來發出的聲音仍在繼續傳播);
3、發聲體可以是固體、液體和氣體;
4、聲音的振動可記錄下來,并且可重新還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二、聲音的傳播
1、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固體、液體和氣體都可以傳播聲音;聲音在固體中傳播時損耗最少(在固體中傳的最遠,鐵軌傳聲),一般情況下,聲音在固體中傳得最快,氣體中最慢(軟木除外);
2、真空不能傳聲,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員只能通過無線電話交談;
3、聲音以波(聲波)的形式傳播;
注:有聲音物體一定振動,有振動不一定能聽見聲音;
4、聲速:物體在每秒內傳播的距離叫聲速,單位是m/s;聲音在空氣中速度為340m/s;
5、聲速的大小與介質的種類和介質的溫度有關。
三、回聲: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被反射回來,再傳入人的耳朵里,人耳聽到反射回來的聲音叫回聲(如:高山的回聲,夏天雷聲轟鳴不絕,北京的天壇的回音壁)
1、聽見回聲的條件:原聲與回聲之間的時間間隔在0.1s以上(人離障礙物距離在17米以上);
2、回聲的利用:測量距離(s=vt);加強原聲
四、怎樣聽見聲音
1、人耳的構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聽小骨、耳蝸及聽覺神經組成;
2、聲音傳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動,再經聽小骨、聽覺神經傳給大腦,形成聽覺;
3、在聲音傳給大腦的過程中任何部位發生障礙,人都會失去聽覺(鼓膜、聽小骨處出現障礙是傳導性耳聾;聽覺神經處出障礙是神經性耳聾);
4、骨傳導:不借助鼓膜、靠頭骨、頜骨傳給聽覺神經,再傳給大腦形成聽覺(貝多芬耳聾后聽音樂,我們說話時自己聽見的自己的聲音);骨傳導的性能比空氣傳聲的性能好(固體的傳聲效果好)。
五、聲音的特性:音調、響度、音色
1、音調:聲音的高低叫音調,音調的高低與發聲體的振動頻率有關。頻率越高,音調越高(頻率:物體在每秒內振動的次數,表示物體振動的快慢,單位是赫茲,振動物體越大音調越低;)通過調整弦的松緊程度,可以調節樂器音調的高低。
2、響度:聲音的強弱叫響度;響度的大小與發聲體的振幅、距離發聲體的遠近、聲音的分散程度有關。物體振幅越大,響度越強;聽者距發聲者越遠響度越弱;
3、音色:是由發聲體的材料、結構等因素決定的(辨別是什么物體發的聲靠音色)
注意:音調、響度、音色三者互不影響,彼此獨立;
六、超聲波和次聲波
1、人耳感受到聲音的頻率有一個范圍: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聲波;低于20Hz叫次聲波;
2、動物的聽覺范圍和人不同,大象靠次聲波交流,地震、火山爆發、臺風、海嘯都要產生次聲波;
七、聲音的利用
1、聲可以傳遞信息(應用:回聲定位、B超,敲鐵軌聽聲音等等)
2、聲可以傳遞能量(應用:清洗鐘表、去除人體內膽結石)
八、噪聲的危害和控制
1、噪聲:(1從物理角度上講物體做無規則振動時發出的聲音叫噪聲;(2)從環保的角度上講,凡是妨礙人們正常學習、工作、休息的聲音以及對人們要聽的聲音產生干擾的聲音都是噪聲;
2、樂音:從物理角度上講,物體做有規則振動發出的聲音;
3、常見噪聲來源:工業噪聲、交通噪聲、居民噪聲。
4、噪聲的等級:表示聲音強弱的單位是分貝。符號dB,超過90dB會損害健康;0dB指人耳剛好能聽見的聲音;
5、控制(減弱)噪聲的途徑:(1)防止噪聲產生(在聲源處);(2)阻斷噪聲傳播(在傳播過程中)(3)防止噪聲進入耳朵(在人耳處減弱)
第三章 物態變化
一、溫度:
溫度:溫度是表示物體冷熱程度的物理量;
注:熱的物體我們說它的溫度高,冷的物體我們說它的溫度低,若兩個物體冷熱程度一樣,它們的溫度亦相同;我們憑感覺判斷物體的冷熱程度一般不可靠;
2、攝氏溫度:
(1)溫度常用的單位是攝氏度,用符號“C”表示;
(2)攝氏溫度的規定:把一個大氣壓下,冰水混合物的溫度規定為0℃;把一個標準大氣壓下沸水的溫度規定為100℃;然后把0℃和100℃之間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3)攝氏溫度的讀法:如“5℃”讀作“5攝氏度”;“-20℃”讀作“零下20攝氏度”或“負20攝氏度”
二、溫度計
1、測量溫度的基本工具:溫度計。溫度計的類型:實驗室用溫度計、體溫計、寒暑表。
2、液體溫度計是利用液體的熱脹冷縮的原理測量溫度的;
溫度計的構成:玻璃泡、粗細均勻的玻璃管、玻璃泡總裝適量的液體(如酒精、煤油或水銀)、刻度;
3、溫度計的使用:
使用前要:觀察溫度計的量程、分度值(每個小刻度表示多少溫度),并估測液體的溫度,不能超過溫度計的量程(否則會損壞溫度計或測不出溫度)
測量時,要將溫度計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測液體中,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
讀數時,玻璃泡不能離開被測液體、要待溫度計的示數穩定后讀數,且視線要與溫度計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三、體溫計:
用途:專門用來測量人體溫的;
測量范圍:35℃~42℃;分度值為0.1℃;
體溫計讀數時可以離開人體;
體溫計的特殊構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間有極細的、彎的細管(縮口);
物態變化:物質在固、液、氣三種狀態之間的變化(物質從一種狀態變成另一種狀態的過程叫做物態變化);固態、液態、氣態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物質以什么狀態存在跟物體的溫度有關。
四、熔化和凝固:
1.物質從固態變為液態的過程叫熔化;從液態變為固態的過程叫凝固。
2.物質熔化時要吸熱;凝固時要放熱;
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兩物態變化過程;
3.固體可分為晶體和非晶體;
晶體:熔化時有固定溫度(熔點)的物質;非晶體:熔化時沒有固定溫度的物質;
晶體和非晶體的根本區別是:晶體有熔點(熔化時溫度不變繼續吸熱),非晶體沒有熔點(熔化時溫度升高,繼續吸熱);(熔點:晶體熔化時的溫度);
4.晶體熔化的條件:
(1)溫度達到熔點;(2)繼續吸收熱量;
晶體凝固的條件:(1)溫度達到凝固點;(2)繼續放熱;
同一晶體的熔點和凝固點相同;
5.晶體熔化的特點:(1)吸熱;(2)溫度不變。
晶體的熔化、凝固曲線:
(1)AB 段物體為固體,吸熱溫度升高;
(2)B 點為固態,物體溫度達到熔點(50℃),開始熔化;
(3)BC 物體股、液共存,吸熱、溫度不變;
(4)C點為液態,溫度仍為 50℃,物體剛好熔化完畢;
(5)CD 為液態,物體吸熱、溫度升高;
(6)DE 為液態,物體放熱、溫度降低;
(7)E 點位液態,物體溫度達到凝固點( 50℃),開始凝固;
(8)EF 段為固、液共存,放熱、溫度不變;
(9)F點為固態,凝固完畢,溫度為50℃;
(10)FG 段位固態,物體放熱溫度降低;
注意:
1、物質熔化和凝固所用時間不一定相同,這與具體條件有關;
2、熱量只能從溫度高的物體傳給溫度低的物體,發生熱傳遞的條件是:物體之間存在溫度差;
3、用水浴加熱是為了使晶體受熱均勻。
五、汽化和液化
1、物質從液態變為氣態的過程叫汽化;物質從氣態變為液態的過程叫液化;
2、汽化和液化是互為可逆的過程,汽化要吸熱、液化要放熱;
3、汽化可分為沸騰和蒸發;
(1)蒸發:在任何溫度下,只在液體表面發生的緩慢的汽化現象;
影響液體蒸發快慢的因素
(A)液體溫度:溫度越高蒸發越快(夏天灑在房間的水比冬天干的快;在太陽下曬衣服快干);
(B)液體表面積的大小:表面積越大,蒸發越快(涼衣服時要把衣服打開涼,為了地下有積水快干,要把積水掃開);
(C)液體表面空氣流動的快慢:空氣流動越快,蒸發越快(涼衣服要涼在通風處,夏天開風扇降溫);
(2)沸騰:在一定溫度下(沸點),在液體表面和內部同時發生的劇烈的汽化現象;
注:(A)沸點:液體沸騰時的溫度叫沸點;(B)不同液體的沸點一般不同;(C)液體的沸點與壓強有關,壓強越大沸點越高(高壓鍋煮飯)
(D)液體沸騰的條件:溫度達到沸點還要繼續吸熱;
(E)液體沸騰的特點:吸熱且溫度不變。
(3)沸騰和蒸發的異同點:
異同點
蒸發
沸騰
不同點
溫度條件
任何溫度
一定溫度(液體的沸點)
發生部位
只在液體表面
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發生
劇烈程度
緩慢
劇烈
溫度是否變化
降低
不變
應用
蒸發制冷
水浴加熱
相同點
1.都是汽化現象;2.都需要吸熱
(4)蒸發可致冷:夏天在房間灑水降溫;人出汗降溫;發燒時在皮膚上涂酒精降溫;
(5)不同物體蒸發的快慢不同:如酒精比水蒸發的快;
4、液化的方法:(1)降低溫度;(2)壓縮體積(增大壓強,提高沸點)如:液化氣;
六、升華和凝華
1、物質從固態直接變為氣態的過程叫升華;物質從氣態直接變為固態的過程叫凝華;
升華吸熱,凝華放熱;
2、升華現象:樟腦球變小;冰凍的衣服變干;人工降雨中干冰的物態變化;
3、凝華現象:雪的形成;北方冬天窗戶玻璃上的冰花(在玻璃的內表面)
七、云、霜、露、霧、雨、雪、雹、“白氣”的形成
1、溫度高于0℃時,水蒸汽液化成小水滴成為露;附在塵埃上形成霧;
2、溫度低于0℃時,水蒸汽凝華成霜;
3、水蒸汽上升到高空,與冷空氣相遇液化成小水滴,就形成云,大水滴就是雨;云層中還有大量的小冰晶、雪(水蒸汽凝華而成),小冰晶下落可熔化成雨,小水滴再與0℃冷空氣流時,凝固成雹;
4、“白氣”是(空氣中、人呼出氣體中、鍋里冒出)的水蒸汽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滴。
云(液化和凝華) 雨(液化) 雪(凝華) 露(液化) 霧(液化) 霜(凝華)
霧凇(凝華)
探究問題的方法
控制變量法(如運動快慢的比較、影響弦樂器音調高低的因素、影響液體蒸發快慢的因素等)
轉換法(如聲音的產生,把音叉的振動轉換成小球被彈開,溫度的變化轉換成液柱高低的變化等)
理想模型法(如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玻璃罩內的空氣不能被完全抽空,只能根據空氣越少,聽到的聲音越小,推理出真空不能傳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三门峡市| 华宁县| 京山县| 宜兰县| 满洲里市| 拜泉县| 达州市| 定边县| 紫云| 南投县| 德昌县| 平度市| 内乡县| 松桃| 合阳县| 东台市| 英德市| 永嘉县| 湘潭市| 乌拉特中旗| 博白县| 宝清县| 连江县| 那坡县| 宜川县| 乐至县| 兴安县| 郑州市| 大宁县| 祁连县| 乳源| 南康市| 临漳县| 广元市| 兴安盟| 宜君县| 元江| 万载县| 祁连县| 出国| 获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