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安徽省泗縣雙語中學2012-2013學年高二上學期第一次月考試題(7科8份)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安徽省泗縣雙語中學2012-2013學年高二上學期第一次月考試題(7科8份)

資源簡介

雙語中學高二上學期歷史月考
一、單項選擇題(50分,每題2分)
1.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產生的影響有(  )
①推動了中國傳統文化體系的形成?、谑谷寮宜枷朐趹饑鴷r期成為主流思想 ③奠定了中國思想文化發展的基礎?、堋皩W在民間”取代了“學在官府”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2.右圖是韓非子的《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當世之民,皆守株之類也?!边@反映了韓非子主張(  )
①社會是發展變化的  ②自然萬物總在不停地變化,而對立雙方可以互相轉化?、壑卫韲业恼摺⒋胧┍仨毰c時俱進?、芟韧踔卦凇吧匈t”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3.孔子路過泰山,見一婦女在墳邊痛哭,詢問后才知道,她的公公、丈夫和兒子都被老虎吃了??鬃訂査秊槭裁床辉缧┌徇w,婦女回答:因為這里沒有苛政??鬃痈锌貙Φ茏觽冋f:“苛政猛于虎也!”由此,他提倡(  )
A.無為而治       B.人而不仁,如禮何
C.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D.為政以德
4.表現墨家“兼愛非攻”思想的戰爭巨片《墨攻》在全國上映后引起強烈反響。今天,墨子的思想又重新引起世人關注。墨子堅決反對“攻伐無罪之國”,即所謂“非攻”;但同時他又在《墨子》一書中詳細解析了戰國時期城防工事的戰略布局、守城器械的制造和使用、人員的配備等。這說明 (  )
①墨子反對一切戰爭?、谀硬皇菃渭兊暮推街髁x者,他主張戰爭的正義性?、勰又鲝堃苑e極的軍事謀略抵御外來進攻 ④墨子的“非攻”帶有虛偽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分析百家爭鳴局面的歷史意義,視角很重要。其中對當代中國和諧社會建設最具借鑒價值的是
A.思想道德的視角   B.學術文化的視角
C.思想解放的視角 D.主流文化形成的視角
6.提出“若使天下兼相愛,國與國不相攻,則天下治”的先秦思想家是
A.莊子   B.孔子   C.墨子   D.孟子
7.歷史探究課上,教師從“如何遏制學生上課說話現象”的角度進行設計,提出三個觀點,讓學生討論,以便加強對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觀點1:“這是品德問題,應該以德教化?!庇^點2:“這是違紀行為,應該嚴格懲罰?!庇^點3:“這是無意識的,要讓學生自我覺悟。”上述觀點所對應的思想是 ( )
A. 1—儒,2一法,3—道 B. 1—儒, 2—道,3—墨
C. 1一墨,2一法,3—道 D. 1—道,2一墨,3—儒
8.孟子曰:“老而無妻曰鰥,老而無夫曰寡,老而無子曰獨,幼而無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窮民而無告者。文王發政施仁,必先斯四者?!辈牧纤w現的政治思想是 (  )
A.禮治    B.仁政 C.仁愛 D.兼愛
9.魯迅說:“在中國的王道(儒家思想),看上去雖然好像是和霸道(法家思想)對立的東西,其實卻是兄弟?!边@句話說明了( )
A. 儒家、法家都體現統治階級意志,是統治人民的工具
B. 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的根本一致
C. 儒家思想就是法家思想
D. 儒家、法家的代表是兄弟
10.齊景公向孔子請教如何為政,孔子說:“國君要像國君的樣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樣子,父親要像父親的樣子,兒子要像兒子的樣子?!本肮吲d地說:“對呀,要不然,即使有很多糧食,我還能吃得著嗎?”這主要說明孔子主張(  )
A.克己復禮,人們應貴賤有序
B.仁者愛人,理解和體貼他人
C.政在得民,國君要嚴于律己
D.忠孝有道,人際關系要和諧
11.《史記》載:漢武帝時,“公孫弘以《春秋》白衣為天子三公,封以天津侯。天下之學士靡然鄉風矣”。該材料主要表明(  )
A.漢武帝廣泛吸納人才
B.平民將相大量涌現
C.儒學在民間開始興起
D.儒學地位顯著提高
12.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孫家洲在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欄目中講《漢武盛世的歷史透視》時說:“漢武帝在推行儒術的時候,通過壟斷教育,進而控制仕途,樹立儒學的主導地位”。漢武帝在這方面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 )
A. 開創私人講學之風 B. 創設太學
C. 建立地方教育系統 D. 規定儒家經典為必讀教科書
13. 從春秋戰國時期到漢代,中國思想界逐漸由“百家爭鳴”到“獨尊儒術”,其所反映的根本性問題是( )
A. 中國思想文化出現倒退 B. 中央集權制度加強
C. 商品經濟發展受到限制 D. 中國由民主走向獨裁
14.我們現在看的許多古裝劇,劇中常常出現這樣的鏡頭:皇帝的詔書開頭都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這一現象最早出現應該是在 ( )
A. 戰國時期 B. 秦朝 C. 唐朝 D. 西漢
15. 明清之際有位思想家被稱為“船山先生”,后人把他的著作匯編為《船山遺書》,書中很多地方體現了唯物思想和樸素的辯證法內容。據此請你判斷“船山先生”應該是 ()
A. 黃宗羲 B. 王夫之 C. 李贄 D. 顧炎武
16. 以下思想家與其思想主張對應不正確的是 ( )
A. 李贄——抨擊正統思想
B. 顧炎武——“天下為主,君為客”
C. 黃宗羲——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
D. 王夫之——物質第一性
17. 明清之際三位進步思想家的思想實質是儒家思想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發展,他們使儒家思想更趨實事求是,與國計民生靠得更近,由此形成了什么思想 ( )
A. 經世致用思想 B. 君主批判思想
C. 自由平等思想   D. 重農抑商思想
18.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是慧能和尚的著名佛偈,與其修煉的方式相吻合的是()
A. 孔孟之學 B. 程朱理學 C. 陸王心學 D. 格物致知
19.下面是朱熹為湖南岳麓書院的題字,這些題字反映了 ( )
① 儒家思想是人身修養的重要內容 ② 書院注重對學子個人品德的養成
③ 儒家傳統道德是維護封建統治的重要工具 ④ 理學的偽善和欺騙性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20. 史學家張岱稱:“陽明先生創良知之說,為暗室一炬。”王陽明的“良知”是指 ( )
A.人固有的善性 B. 自然規律
C. 社會規律 D. 天的意志
21.下列敘述符合右圖人物的是 ( )
① 是宋朝理學之集大成者
② 是繼孔孟之后中國古代最重要的儒學思想家
③ 重要的著作是《五經正義》
④ 其學術思想影響達到日本、朝鮮以至歐洲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2.孔子的教育思想中與其“貴賤有序”的政治主張相矛盾的是(  )
A.因材施教      B.有教無類
C.學而不思則罔 D.知之為知之
23.下圖中的三人從右至左分別是老子、釋迦牟尼、孔子。三人于一圖之中,正在辯經論道。畫面中,釋氏坐于菩提樹下成為畫面主體,老子坐于蒲草之上,與一身士大夫裝束的孔子相對。此圖反映的問題是 ( )
A. 體現了古代中國儒佛道三教合一的社會思潮
B. 此三人不是同一時代,不可能同時出現
C. 儒、佛、道三家主張各異,沖突激烈
D. 主要反映了佛教對中國傳統文化產生了決定性影響
24. 下列選項中,不屬于明末清初批判君主專制的反封建思想產生的歷史條件的是 ( )
A. 封建制度的衰落 B. 西方殖民者東來
C. 商品經濟的發展 D. 資本主義萌芽緩慢發展
25. “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于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這句話表明的觀點是 ( )
A. “人倫者,天理也” B. “天下未有無理之氣,亦未有無氣之理”
C. “先有理而后有氣 ”D. “心即理也”“心外無物”
二、非選擇題(50分,第26題25分,第27題25分)
26.儒家學說和中國思想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儒家經典不僅是封建統治者的思想統治工具,同時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體。自古以來,中國古代主流思想發生了很多重大變化。
材料一 季康子問政于孔子曰:“如殺無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對曰:“子為政,焉用殺?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 ──《論語·為政》
? (仲舒)對曰:“……春秋大一統者,天地之常經,古今之通誼也。今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統?!加抟詾橹T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并進。邪辟之說滅息,然后統紀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從矣?!? ──《漢書·董仲舒傳》
材料二 至論天下之理,則要妙精微,各有攸當;亙古亙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為能盡之;而其所行所言,無不可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南宋)朱熹《行宮便殿奏札》
? 前三代,吾無論矣;后三代,漢、唐、宋是也。中間千百余年而獨無是非者,豈其人無是非哉?成以孔子之是非為是非,固未嘗有是非耳。
──(明)李贄《藏書卷》
材料三 儒家思想以人際關系為基礎,治理國家為重要內容,追求完善道德為核心目標。它超越了現代民族國家的民族主義觀念、政治、法律制度和世界各大宗教文明,其內在價值具有普遍的世界意義。1988年2月.75位諾貝爾獎得主齊聚巴黎開會,會后發表了一個宣言,最后的一句話寫道:如果人類要在21世紀繼續生存下去,那就必須回到兩千五百年以前的孔子那里去汲取智慧。2004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一次向世界公布設立“孔子獎”,每年一屆,以獎勵在教育、文化、哲學等方面作出突出貢獻的總統、部長、專家們,這是第一個以中國人命名的國際最高級別的獎項。
(1)據材料一,概括孔子與董仲舒的思想核心,(4分)并指出兩種主張的不同結局及原因(8分)
(2)據材料二,分析李贄與朱熹的觀點有何不同?(6分)這一不同觀點的產生說明了什么問題?(3分)
(3)根據材料三并聯系當前世界形勢,談談儒家思想對構建和諧世界、促進社會發展的現實意義。(只要答出兩個要點即可給滿分)(4分)
27.14.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吾將以教主尊孔子?!讨鞑蛔阋员M孔子。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其信徒……舉中國人,雖未嘗讀孔子之書者,而皆在孔子范圍中也……吾將以教育家尊孔子?!逃也蛔阋员M孔子。教育家之主義及方法,只能適用于一時代、一社會,而孔子之教育,則措四海而皆準,俟百世而不惑也……吾將以政治家尊孔子。……而政治家不足以盡孔子。食政治家之賜者,不過一國……不過百年,而孔子之因時的政治,可以善當時之中國,可以善2000年迄今之中國……
━━摘自梁啟超《世界偉人》
材料三:天理流行,觸處皆是:暑往寒來,川流山峙,父子有親,君臣有義之類,無非這理。
━━《朱子語類》
材料四:黃宗羲認為:“世儒不察,以工商為末,妄議抑之”;顧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興工商業;黃宗羲在《原君》中宣稱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們主張為學應求務實,應關乎國計民生,致力于社會變革,并身體力行。
材料五:孔子之道,遠傳于四域之外,東經朝鮮,波及日本。南則風靡于安南……孔子之道,又流行于歐美。英、法、德、美、意、奧之學者,熱心研究孔子者,歲熾日烈……就全世界觀之,《論語》之價值,已與《新約全書》競勝。
━━ 摘自日本學者島獻吉朗《諸子百家》
(1)材料一作者是怎樣評價孔子的 ?(3分)概括作者評價的主要依據 (3分)
(2)理學又被稱為“新儒學”,據材料三說明其“新”在何處?(3分)
(3)依據材料四,概括明清時期三大思想家的思想內容。(9分)這些思想與中國傳統儒學的關系怎樣?(3分)
(4)綜合上述材料,簡要談談“孔子之道”在人類文明進程中的地位。(4分)
2012年高二上學期第一次月考
地理試卷
一、選擇題(以下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請將正確答案前的字母填在相應題號下方的空格內,本大題共30題,每題2分,共60分)
1、關于亞洲地形、地勢、河流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地形以平原為主,地勢平坦,河流較少 B、地勢中部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狀流向四周 C、地勢中部低、四周高,河流多為內流河 D、地形以平原、丘陵為主,河流短急
2、以下描述海陸面積比例中正確的是( )
A、海洋:69%,陸地:31% B、七分陸地,三分海洋
C、海洋:79%,陸地:21% D、海洋:71%,陸地:29%
3、世界上最大的大陸是( )
A、格陵蘭島 B、澳大利亞大陸
C、亞歐大陸 D、加里曼丹島
4、亞洲與非洲的分界線是:( )
A、烏拉爾河 B、巴拿馬運河
C、土耳其海峽 D、蘇伊士運河
5、四大洋中跨經度最多的大洋是( )
A、北冰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太平洋
下圖為“中東某區域年等降水量線圖”(單位:mm),讀圖回答5~6題。
6、導致圖中L地與R地降水量差異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緯度位置 B、離海的距離
C、地形 D、植被
7、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M海區屬于太平洋
B、Q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
C、該區域為熱帶草原景觀
D、油橄欖是該區域主要農作物之一
8、世界著名最高大的喜馬拉雅山是由哪兩個板快相碰撞而成的( )
A、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快 B、太平洋板塊和美洲板塊
C、非洲板塊和印度洋板塊 D、南極洲板塊和太平洋板塊
9、昨天在氣象站一天當中四次(2時、8時、14時、20時)測得的氣溫分別為2℃、6℃、8℃、4℃則,昨天的日平均溫度為:( )
A、2℃ B、5℃ C、4℃ D、10℃
10、下列各地中,年降水量最多的是: ( )
A、赤道地區 B、南極地區 C、北極地區 D、中緯度地區
11、聯合國的總部設在 ( )
A、美國紐約 B瑞士洛桑 C、英國倫敦 D、法國巴黎
12、下列敘述中,表示氣候的是( )
A、四季如春 B、狂風暴雨 C、陰雨綿綿 D、電閃雷鳴
C、受地形因素的影響 D、受洋流因素的影響
13、一年當中,北半球大陸月平均氣溫最高值出現在( )
A、七月 B、八月 C、一月 D、二月
14、某點以西是西半球,以東是東半球,以南有極晝極夜現象,以北為溫帶地區,這一點地理坐標應是( )
A、23、5°N,180° B、66、5°N,180°
C、66、5°S , 20°W D、66、5°S,160°E
15、 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 )
A、 位于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交界處,地殼很不穩定
B、 暴雨很多
C、 板塊張裂的結果
D、 兩個大陸板塊碰撞的結果
16、下列地區,處在亞洲與大洋洲、印度洋與太平洋“十字路口”的是( )
A、 西亞 B、 東南亞 C、 南亞 D、 東亞
17、下列四個國家中獨自占有一塊大陸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8、 我國科學家要到南極去考察,你認為最佳時間是
A、 每年6月到9月 B、 每年11月到次年3月
C、 每年3月到11月
D、 每年4月到6月
讀下圖,回答19~20題。
19、圖示河流所在地形區突出的地理特征是(  )
①氣候濕熱?、谌丝谙∈琛、鄢鞘忻芗、苌唐饭任镛r業發達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0、該河流河口海域(  )
A、國際海運繁忙 B、是“淡水海”
C、臺風多發 D、有世界著名漁場
20、亞洲季風氣候顯著的主要原因是
A、處于世界氣壓帶、風帶的對稱位置
B、處于世界最大海洋和最大大陸的交界處,海陸熱力差異顯著
C、地勢中間高、四周低,山脈呈放射狀分布
D、緯度跨度大,最南到南緯10度左右,最北到北緯80度左右
21、拉丁美洲是指
A、美國以南的美洲國家和地區 B、墨西哥以南的美洲地區
C、巴拿馬運河以南的美洲地區 D、整個南美洲
讀印度及周邊國家輪廓圖,據此回答22~23題。
22、有關印度地理特征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絕大部分領土在熱帶
B、是亞洲耕地面積最大、產糧最多的國家
C、印度河是印度最主要的河流
D、恒河三角洲是印度重要的產棉區
23、關于該區域自然環境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地形以山地為主
B、自西向東降水量逐漸減少
C、河流水量大、水位季節變化小
D、蘊藏有豐富的煤、鐵、錳等礦產資源
24、與歐洲西部大西洋沿岸的氣候相符的是
25、歐洲西部的氣候自西向東氣候表現為
A、海洋性逐漸減弱 B、大陸性逐漸減弱
C、氣溫年較差逐漸縮小 D、降水量逐漸增多
26、東南亞主要的熱帶經濟作物是:?(?? )
A、天然橡膠、油棕、椰子 B、天然橡膠、油棕、水稻
C、油棕、椰子、小麥 D、油棕、水稻、棉花
27、“我住江之頭,君住江之尾……山山皆向北,條條南流水”,所描述的中南半島的地形分布特點是( )
A、高原與盆地相間分布 B、山河相間,縱列分布
C、高原、山地為主,平原狹小 D、地形平原為主
28、俄羅斯的氣候特點是 ( )
A、冬季短而寒冷,夏季長而溫和 B、四季分明
C、冬季長而寒冷,夏季短而溫和 D、長年嚴寒
29、俄羅斯河流眾多,被稱為“母親河”而且是歐洲第一長河的是( )
A、鄂畢河 B、葉尼塞河
C、伏爾加河 D、勒拿河
30. 下圖代表馬來群島的氣候類型的是( )
二、綜合題
31、 將下列重要的地理事物與其所在大洲用直線連接起來。(共5分)
亞馬遜平原 北美洲
墨西哥高原 南美洲
撒哈拉大沙漠 非州
多瑙河 亞洲
恒河三角洲 歐洲
32、 讀“美國簡圖”,回答問題(10分)
(1)寫出圖中代碼所代表的的地理事物的名稱:
①_______山脈 ; ②_______河,其長度居世界第_______位。
國家:③_________;④________
城市:⑤_______是最大的城市;⑥是_________。
(2)美國的本土部分共有_______個州,一個首都所在的特區,還有兩個州與本土不相連,一個位于北美洲西北角的_______州,另一個是位于太平洋北回歸線附近的_______州。
33、讀下面圖形完成下列練習:(17分)
(1)寫出圖中字母所表示的大洲名稱
A、_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_ D、________
(2)寫出圖中數字所表示的大洋名稱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3)七大洲中,緯度最高的是________,面積最大的是________。
(4)赤道穿過的大陸有 、 。
(5)亞洲北面是 洋,非洲東部是 洋。
(6)四大洋中,面積最大的是________洋。緯度最高的是________洋。
34.讀“非洲東北部地區圖”,回答下列問題:(9分)
(1)在圖中填注:地中海、紅海、尼羅河、開羅、亞歷山大。
(2)數碼①代表    運河,該運河大大縮短了印度洋通往    洋的航程。?
(3)數碼②代表    (國家),該國的河谷及    三角洲地區盛產優質的    (經濟作物)。?
《文化生活》第一單元測試題
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60分)
1.環顧我們身邊的生活,有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社區文化,還有轉瞬間已經不再新奇的網絡文化,這說明文化現象
A.無處不在  B.無時不有  C.具有多樣性  D.具有復雜性
2.人的文化素養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通過參與文化活動、接受文化知識的教育--------出來的。
A.創造     B.培養     C.繼承     D.創新
3.文化是人們    的產物
A.生產勞動   B.科學實驗   C.社會實踐   D.精神活動
4.下列屬于文化現象的是
A.到市場上購物,挑選中意的商品  B.旁聽一次價格聽證會
C.參加學校舉辦的藝術節活動    D.就學校周邊的環境問題向環保局提出建議
5.文化發展的基礎是
A.經濟發展   B.政治發展   C.社會發展   D.科學發展
6.世界范圍內反對文化霸權主義的斗爭,已成為當代國際政治斗爭的重要內容,說明
A.文化與經濟相互影響       B.文化與政治相互影響
C.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       D.文化與政治相互交融
7.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淵源于
A.社會主義的物質文明       B.社會主義精神文明
C.社會主義的民主政治       D.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史
8.下列屬于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的是①語言②文字③藝術④自然科學⑤河流⑥價值觀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⑥ D.①②③④⑤⑥
9.恩格斯:“一個民族要站在科學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绷袑帲骸皼]有革命的理論,就不會有革命的運動。”毛澤東:“主義譬如一面旗幟。”以上論斷共同說明
A.文化是經濟和政治的反映      B.文化決定經濟和政治
C.文化具有相對獨立性        D.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經濟
10.在封建社會,受封建倫理的影響,君臣之間、主仆之間、長幼之間、男女之間,必須遵循封建等級規范,不能平等交往。這說明
A.文化反作用于政治     B.文化影響社會生活
C.文化影響人們的實踐活動  D.文化影響人們的交往行為和交往方式
11.文化是人創造的文化又影響著每一個人。文化實現對人的影響的主要來源是 ①文化環境  ②文化活動 ?、畚幕^念 ?、芪幕a業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2.人們文化素養的核心和標志是 ①世界觀 ②人生觀 ?、蹆r值觀 ④發展觀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3.短信文化的發展為移動通信企業帶來了無限商機,使移動增值業務產業鏈各環節不斷延伸,這說明
A.經濟決定文化  B.文化反映經濟
C.文化決定經濟    D.文化反作用于經濟
14.美國的“麥當勞”在全球開設了那么多連鎖店,靠的不是資金,而是“麥當勞”文化。這說明
A.經濟與文化日益交融 B.不同地域的文化日益融合
C.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越來越重要 D.文化影響人們的實踐活動
15.增強綜合國力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離不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建設。下列行為中不屬于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采取的措施是
A、中國和法國互辦文化年
B、中央出臺各項政策,整治小煤礦,保障安全生產
C、我國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
D、2000年我國依法共關閉了1100多個淫穢色情網站
16.“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One World One Dream),北京奧運會主題口號一誕生,就得到了國內外的一致好評。這一口號是全世界人民對和平與繁榮的期盼,也必將給世界的和平與發展帶來一定的影響。這表明
A.優秀文化是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 B.文化促進社會的發展
C.世界文化將取代各國和民族文化 D.文化對社會發展具有深刻的影響
17、我們參觀兵馬俑,可以從中透視中國古代秦朝社會人們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這說明
A、精神的東西與物質的東西沒有關系 B、精神的東西就是物質的東西
C、精神產品離不開物質載體 D、物質活動離不開精神活動
18、不同的民族,往往待人的禮節各不相同。這表明
A、特定的文化環境是由特定的經濟環境決定的
B、文化環境不同,人們的交往行為和交往方式肯定不同
C、不同的文化環境影響人們的交往行為和交往方式
D、各民族的禮節不同,反映的內涵也完全不同
19、影響人們交往方式的文化因素有①價值觀念②身體健康③風俗習慣④文化程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成語“耳濡目染”表達的是文化對人的影響的
A、潛移默化的特點 B、深遠持久的特點
C、相對獨立性的特點 D、差異性的特點
21、俗語“鄉音難改”表現的是文化對人的影響的
A、潛移默化的特點 B、深遠持久的特點
C、相對獨立性的特點 D、差異性的特點
22、在封建社會,受封建倫理的影響,君臣之間、主仆之間、長幼之間、男女之間,必須遵循封建等級規范,不能平等交往。這說明
A.文化反作用于政治     B.文化影響社會生活
C.文化影響人們的實踐活動  D.文化影響人們的交往行為和交往方式
23、關于文化,下列觀點正確的①文化是相對于政治、經濟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產品②文化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③文化包括具有意識形態性質的部分和非意識形態性質的部分④純自然的東西也是文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4、徐本禹懷著回報社會的信念,放棄讀公費研究生的機會,堅持在貴州支教,而且不要一分錢工資。這表明
A、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一旦形成,就具有確定的方向性,會對人的綜合素質和終身發展產生深遠持久的影響
B、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一旦形成,就具有確定的方向性,決定著人的終身發展
C、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一旦形成,就會對人的終身發展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D、人們在實踐中一定會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25. 13歲的初中生小藝,在一個平靜的早晨,以網絡游戲中的“飛天”造型,沉醉而安祥地從24層高樓墜落,飛進他神往的虛幻世界……。小藝的悲劇說明
A.文化影響人們的實踐活動、認識活動和思維方式
B.人們接受文化影響的方式是消極被動、無目的的
C.文化對人的影響是有形的、強制的
D.優秀文化能夠增強人的精神力量
26.青藏高原的文化之美無處不在。譬如帳篷這一供藏族同胞棲身的特殊“居所”,便帶有高原特有的神秘和深厚的藏傳佛教及民俗文化的色彩。這說明
A.生活就是自然,自然就是生活 B.文化包括純自然的景觀
C.文化是一種社會精神力量 D.不同區域的文化具有鮮明的特色
27.每年在莊稼黃熟、準備開鐮之前,藏族農民總是身著節日服裝,手捧預示五谷豐登的“切瑪”(五谷斗)和青稞酒,來到農田載歌載舞,歡慶—年一度預祝豐收的“望果節”,這在全國其他地方是很少見到的。這說明
A.必須在全國各地發展先進文化 B.不同的區域有不同的文化生活
C.文化只有地域之別,沒有先進與落后之分 D.文化與政治是相互交融的
28.10月20日,《偉大壯舉,光輝歷程—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展覽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舉行。展覽通過珍貴的實物和照片再現了紅軍無與倫比的精神豐碑—長征精神。這說明
A.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 B.文化是社會實踐的產物
C.人們的精神產品離不開物質載體 D.人的文化素養不是天生的
29.英國人認為人應該隨時保持紳士作風,所以與人講話時總會刻意保留一段距離,而阿拉伯人認為朋友之間應親密無間,所以與朋友在一起時總不由自主地靠近朋友,這說明了
A.文化影響人們的社會活動 B.文化影響人們的交往方式
C.文化影響人們的實踐活動 D.文化影響人們的思維方式
30.民族精神是—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柱,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要堅持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這是因為
A.文化對社會發展具有反作用 B.文化決定社會經濟、政治的發展
C.先進文化才能反作用于社會 D.文化促進社會的發展
二、簡答題。(10分)
31、人類社會的構成是復雜的,有經濟領域、政治領域、思想文化領域等,經濟、政治和文化是社會生活的三個基本領域。
(1)什么是文化?(3分)
(2)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系是怎么樣的?(7分)
?三、辨析題(10分)
32、管子曰:“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因此,只要經濟發展了,文化就會自然而然地發展起來。
四.論述題(20)
33、材料一:某地對中學生在網吧上網內容調查情況表
內容
聊天、游戲
瀏覽不健康網站
查閱學習資料
看電影聽音樂
其他
比例
50%
15%
20%
10%
5%
材料二: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互聯網不可阻擋地走進了人們的生活:一方面,人們在網上發郵件、下載軟件、購物等,大在拓展了人們的視野,豐富了自己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另一方面,網上出現了一些虛假信息、黃黑色內容,對人們精神世界帶來消極影響,甚至有些學生沉迷于網吧中,嚴重影響了學業和健康。
(1)結合材料二,運用文化生活相關知識,說明為什么要倡導文明上網、健康上網?(10)
(2)結合材料一和材料二,運用文化生活相關知識,談談怎樣才能有效發揮網絡文化對青少年的積極影響。(10)
雙語中學2012-2013學年上學期高二考試(文)
數 學 試 題
第Ⅰ卷(選擇題 共50分)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5分,共5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 )

( )

3.在中,a=15,b=10,A=60°,則=
A. B. C. D.

5.若A={x|x+1>0},B={x|x-3<0},則A∩B=(  )
A.(-1,+∞) B.(-∞,3) C.(-1,3) D.(1,3)
()

7.在中,若,則等于 ( )
A.1 B. C. D.
8. 在中,若,則與的大小關系為 ( )
A. B. C. ≥ D. 、的大小關系不能確定
9. △ABC中,sin2A=sin2B+sin2C,則△ABC為( )?
A直角三角形? B等腰直角三角形?C等邊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
10.在中,若,則= ( )
A. B. C. D.
二、填空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5分,共25分.
11.在△ABC中,若b = 5,∠B = ,sinA = ,則a = .
12. 在△ABC中,若b = 1,c =,,則a =
13. 在△中,三邊、、所對的角分別為、、,若,則角的大小為
14在中,a=20,b=10,A=60°,則=_______
15. 在中,角所對的邊分別是若且,則的面積等于
三、解答題:本大題共6題,共75分,寫出文字說明、證明過程或演算步驟。
16(12分).
在(ABC中,a:b:c=1:3:5,求代數式cosC的值
17.(12分)
在(ABC中,已知A=45(,a=2,b=,求
18.(12分)
在(ABC中,b=1,c=2,A=60(,求a 值
19.(13分)
已知a,b,c是△ABC中角A,B,C的對邊,S是△ABC的面積,若a=4,b=5,S=5,求c 的長度。
20.(13分)
在(ABC中,a=1,A=60(,b+c=2,求bc 值
21.(13分)
.在中,角,,所對的邊分別是,,,且
(Ⅰ)求的值;
(Ⅱ)求的值.
安徽省泗縣雙語中學2012-2013學年高一上學期第一次月考試題(9科9份,答案不全)
雙語中學高二上學期第一次物理月考試卷
第Ⅰ卷(選擇題 共48分)
一、單選題(共12小題,每小題4分,共48分)
1.關于功是否為矢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因為功有正功和負功,所以功是矢量
B.因為功沒有方向性,所以功是標量
C.力和位移都是矢量,功也一定是矢量
D.力是矢量,功也是矢量
2.關于功率概念,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力對物體做的功越多,力做功的功率越大
B.功率是描述物體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C.從公式P=Fv可知,汽車的發動機功率可以隨速度的不斷增大而提高
D.當輪船航行時,當牽引力與阻力相等時,合外力為零,所以此時發動機的
實際功率為零
3.關于重力勢能的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重力勢能的大小只由重物本身決定
  B.重力勢能恒大于零
  C.在地面上的物體,它具有的重力勢能一定等于零
  D.重力勢能實際上是物體和地球所共有的
4.關于重力做功和重力勢能,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重力做功與路徑無關
B.當物體克服重力做功時,物體的重力勢能一定增加
C.重力勢能為負值說明其方向與規定的正方向相反
D.重力勢能的大小與零勢能參考面的選取有關
5.某人用同一水平力先后兩次拉同一物體,第一次使此物體沿光滑水平面前進
s距離,第二次使此物體沿粗糙水平面也前進s距離,若先后兩次拉力做的
功為W1和W2,拉力做功的功率是P1和P2,則( )
A.W1=W2,P1=P2 B.W1=W2,P1>P2
C.W1>W2,P1>P2 D.W1>W2,P1=P2
6.對于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物體,下面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速度在改變,動能也在改變 B.速度改變,動能不變
C.速度不變,動能改變 D.動能、速度都不變
7.在地面15m高處,某人將一質量為4kg的物體以5m/s的速度拋出,人對物
體做的功是( )
A.20J B.50J C.588J D.638J
8.以一定的初速度豎直向上拋出一個小球,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為h,空氣阻力
大小恒為f,則從拋出至回到原出發點的過程中,空氣阻力對小球做的功( )
A.0 B.-fh C.-2fh D.-4fh
9.質量為m的物體從地面上方H高處無初速釋放,落在地面后出現一個深度為h
的坑,如右圖所示,在此過程中說法不正確是( )
A.重力對物體做功為mgH
B.重力對物體做功為mg(H+h)
C.外力對物體做的總功為零
D.地面對物體的平均阻力為mg(H+h)/h
10.質量為m的滑塊沿著高為h、長為L的粗糙斜面恰能勻速下滑,在滑塊從斜
面頂端下滑到底端的過程中,下面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重力對滑塊所做的功等于mgh B.滑塊克服阻力所做的功等于mgh
C.合力對滑塊所做的功為mgh D.滑塊的重力勢能一定減少mgh
11.a、b、c三球自同一高度以相同速率拋出,a球豎直上拋,b球水平拋出,c
球豎直下拋.設三球落地時的速率分別為Va、Vb、Vc(不計空氣阻力),則( )
A、Va>Vb>Vc B、Va=Vb>Vc C、Va12.質量為m的小球用長為L的輕繩懸于O點,如右圖所示,小球在水平力F作用下由最低點P緩慢地移到Q點,在此過程中F做的功為( )
A.FLsinθ B.mgLcosθ
C.mgL(1-cosθ) D.FLtanθ
第ⅠⅠ卷(非選擇題 共52分)
二實驗題,共12分.把答案填在題中的橫線上或按題目要求作答.
13.為了探究物體做功與物體速度變化間的關系,
現提供如圖所示的裝置,
讓小車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彈出后,沿木板滑行,
請思考探究思路并回答下列問題(打點計時器
所接交流電頻率為50Hz)。
⑴為了消除摩擦力的影響應采取什么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當我們分別用同樣的橡皮筋1條、2條、3條……并起來分別進行第1次、第2次、第3次……實驗時,每次實驗中橡皮筋拉伸的長度都應該保持一致,我們把第1次實驗時橡皮筋對小車做的功記為W;⑶由于橡皮筋對小車做功而使小車獲得的速度可以由打點計時器打出的紙帶測出,如圖所示是其中四次實驗打出的部分紙帶;
⑷試根據第⑵、⑶步驟中的信息,填寫下表;
次數
1
2
3
4
橡皮筋對
小車做功
W
小車速度
v(m/s)
v2(m2/s2)
從表中數據可得出結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以下關于該實驗的說法中有一項不正確,它是_______________。
A.本實驗設法讓橡皮筋對小車做的功分別為W、2W、3W……。所采用的方法是選
用同樣的橡皮筋,并在每次實驗中使橡皮筋拉伸的長度保持一致。當用1條
橡皮筋進行實驗時,橡皮筋對小車做的功為W,用2條、3條、……橡皮筋并
在一起進行第2次、第3次、……實驗時,橡皮筋對小車做的功分別是2W、
3W……。
B .小車運動中會受到阻力,補償的方法,可以使木板適當傾斜。
C.某同學在一次實驗中,得到一條記錄紙帶。紙帶上打出的點,兩端密、中間
疏。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可能是沒有使木板傾斜或傾角太小。
D.根據記錄紙帶上打出的點,求小車獲得的速度的方法,是以紙帶上第一點到
最后一點的距離來進行計算。
三,本題共4小題,滿分40分.解答應寫出必要的文字說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驟.只寫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數值計算的題,答案中必須明確寫出數值和單位。
14.一輛汽車以54km/h的速度在水平路面上作勻速直線運動,牽引力為6000N,汽車前進了200m后關閉發動機,又滑行了50m,在這過程中牽引力做了多少功?阻力做了多少功?合力做了多少功?
15、如下圖,質量為m=2kg的木塊在傾角θ=37°的斜面上由靜止開始下滑,木塊與斜面間的動摩擦因數為0.5(sin37=0.6? ? cos37=0.8? g=10m/s2? )求:(斜面足夠長) (1) 前3S內重力做多少功?? (2)前3S內重力勢能變化多少? (3)前3S內重力的平均功率?? (4)3S 末重力的瞬時功率?

16.一輛質量為2. 0×103kg的汽車以額定功率為6.0×104W在水平公路上行駛,汽車受到的阻力為一定值在某時刻汽車的速度為20m/s,加速度為0.50m/S2,求(g取10m/s2):
(1)汽車所能達到的最大速度是多大?
(2)當汽車的速度為10m/s時的加速度是多大?
(3)若汽車從靜止開始做勻加速直線運動(不是額定功率行駛),加速度的大小為a=1.0m/s2,則這一過程能保持多長時間?
17.一質量為m的滑雪者從A點由靜止沿粗糙曲面滑下,到B點后水平飛離B點.空間幾何尺寸如下圖所示,滑雪者從B點開始做平拋運動的水平距離為S,求滑雪者從A點到B 點的過程中摩擦力對滑雪者做的功.
泗縣雙語中學2012-2013學年度高二上學期第一次段考
生物試題
總分 100分 時間 90分鐘
一.選擇題(每小題僅一個最佳答案,請把答案寫在答題卡中。每小題2分,共50分)
1.班氏絲蟲寄生在人體淋巴管內后,常造成人體下肢腫脹,這是由于 ( )
A.細胞將不能接受氨基酸 B.組織間隙積聚液體
C.不能消耗脂肪 D.組織內葡萄糖濃度升高
2.下列物質中,不屬于內環境成分的是 ( )
A.氧氣 B.尿素 C.纖維蛋白原 D.胃蛋白酶
3.有關內環境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內環境包括血液、組織液和淋巴等
B.劇烈運動后,乳酸在血漿中含量先增加后減少
C.人喝醋后,血漿中的pH明顯下降
D.組織液中蛋白質含量過低,會引起組織水腫
4.關于人體內環境中pH調節敘述錯誤的是 (?? ? )
A.人體血液pH通常在7~7.53之間
B.血液中乳酸過多時,就與NaHCO3發生反應,生成乳酸鈉和H2CO3
C.血液中Na2CO3過多時,就與H2CO3結合形成NaHCO3
D.血液中CO2過多會刺激呼吸中樞,促進呼吸加深加快將CO2排出
5.右圖為正常人體內肝細胞與內環境之間物質交換的示意圖,其中①②③④分別表示體液的成分,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 )
A.氨基酸脫水縮合反應可發生在③中
B.體液a中含有胰島素和血漿蛋白
C.圖中b、c構成了肝細胞生存的直接內環境
D.正常情況下,①②④的化學成分和理化性質保持動態平衡
6.?對內環境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內環境指的是體液?????????? B.內環境指的是細胞內液  C.內環境指的是細胞外液?????? D.內環境指的是組織液、血漿和體腔液
7.關于內環境穩態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正常機體通過調節作用,使各個器官、系統協調活動,共同維持內環境的相對穩定狀態叫做穩態  B.內環境的穩態是一種動態的相對穩定狀態  C.內環境穩態能使內環境的滲透壓、酸堿度和溫度等理化性質處于一種不變狀態?????  D.內環境穩態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
8.下列反應屬于條件反射的是 ( )
A.見到話梅就分泌唾液 B.膝跳反射
C.手一碰到火就縮回來 D.嬰兒出生就會吮奶
9.人體中絕大部分神經元之間的興奮傳導是通過突觸處的神經遞質傳遞實現的。下列關于突觸和興奮傳導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 )
A.興奮在突觸處只能單向傳導
B.興奮通過突觸時電信號轉化為化學信號,再轉化為電信號
C.構成突觸的兩個神經元之間是有間隙的
D.突觸前后兩個神經元的興奮是同時發生的
10.如圖是一個反射弧模式圖,下列分析中,正確的是(  )
①S是感受器,M是效應器
②S是效應器,M是感受器
③Ⅰ是傳入神經,Ⅲ是傳出神經
④Ⅰ是傳出神經,Ⅲ是傳入神經
⑤興奮的傳導方向是S→Ⅰ→Ⅱ→Ⅲ→M
⑥興奮的傳導方向是:M→Ⅲ→Ⅱ→Ⅰ→S
⑦興奮的傳導方向是:S→Ⅰ→Ⅱ→Ⅲ→M或M→Ⅲ→Ⅱ→Ⅰ→S
⑧一般情況下,M的細胞將消耗蛋白質分解后釋放的能量
⑨興奮在該反射弧中的傳遞要兩次通過突觸
A.②④⑥⑧    B.①③⑤⑨ C.①③⑧⑨ D.②⑤⑦⑨
11.下列關于興奮在神經元間的傳遞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在神經纖維上,興奮的傳導是雙向的
B.感受器產生的興奮以電信號的形式,沿傳出神經傳導
C.在突觸上,突觸前膜釋放的遞質必然引起突觸后膜的興奮
D.依靠形成局部電流進行神經元間的興奮傳遞
12.下列關于動物激素的來源和生理作用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選項
激素
分泌腺體
生理作用

甲狀腺激素
甲狀腺
促進新陳代謝和生長發育,提高神經系統興奮性

胰島素
胰島
抑制細胞對葡萄糖的分解利用

催乳素
性腺
促進生殖器官的發育,維持第二性征

生長激素
垂體
促進生長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13.某些麻醉劑是一種神經遞質的阻斷劑,當人體使用這些麻醉劑后,痛覺消失了,而其他大部分神經的傳遞功能正常,這一事實說明 ( )
A.不同的神經纖維是以不同的遞質傳遞
B.不同的神經元之間的遞質可能不同
C.所有的神經元之間的遞質可能相同
D.麻醉劑能作用于大腦皮層,使痛覺中樞失去功能
14.下列能正確表示神經纖維受刺激時,刺激點膜電位由靜息電位轉為動作電位的過程是
(  )
A.①→④         B.②→③
C.③→② D.④→①
15.如圖是突觸的亞顯微結構模式圖,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
A.興奮只能從①經②傳遞到③
B.②中的液體屬于組織液
C.③為一個神經元的軸突膜或細胞體膜
D.③處實現由化學信號→電信號的轉化
16.在促進新陳代謝時,下列器官相互作用的正確表示是( )
A.垂體→甲狀腺→下丘腦 B.下丘腦→垂體→甲狀腺
C.甲狀腺→下丘腦→垂體 D.甲狀腺→垂體→下丘腦
17.下列不屬于內分泌腺的是 ( )
A.垂體 B.甲狀腺 C.卵巢 D.腸腺
18.大氣變冷時,人體內下列哪種腺體的分泌量會增多 ( )
A.卵巢 B.睪丸 C.胰島 D.甲狀腺
19.切除某動物的垂體后,血液中的( )
A. 生長激素減少,甲狀腺激素也減少 B.生長激素減少,甲狀腺激素增多
C. 生長激素增多,甲狀腺激素也增多 D. 生長激素增多,甲狀腺激素減少
20. 關于高等動物動物激素的敘述?正確的是 ( )
①由無導管的腺體分泌
②直接進入體液
③激素的化學本質都是蛋白質
④血液里含量極少?但對動物起重要的調節作用
A.①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1.人在遇到危險的時候,會爆發出比平時更大的力量和產生更敏捷的反應,此時如測定其體內激素水平,明顯提高的是(  )
A.胰島素 B.腎上腺素 C.性激素 D.胰高血糖素
22.人體內激素分泌量過多或不足都會對機體有害,體內有一系列機制維持激素在血液中含量的相對穩定。下圖表示下丘腦神經分泌細胞、垂體細胞、甲狀腺細胞及它們分泌的激素之間的關系。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激素A是促腎上腺素釋放激素
B.激素B是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
C.激素C是甲狀腺激素
D.各類生物激素只能由內分泌腺分泌
23.下列各項中,都是因為人體內缺乏激素而引起的疾病是 … (  )
①呆小癥?、谔悄虿 、郯谆 、苎巡 、菥奕税Y ⑥侏儒癥?、叽蟛弊硬 、嘁姑ぐY   A.①②④⑤⑦ B.②③⑥⑦ C.①②⑥ D.①④⑥⑧
24.正常情況下,人體進食后血液內
A.胰島素含量減少,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
B.胰島素含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
C.胰島素含量減少,胰高血糖素含量減少
D.胰島素含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含量減少
25.給小鼠注射一定量的某種激素溶液后,該小鼠出現活動減少、嗜睡,甚至昏迷現象,所注射的激素是(  )
A.胰高血糖素 B.胰島素 C.抗利尿激素 D.胸腺激素
二.非選擇題(共50分)
26.(10分)右圖為脊髓反射模式圖,回答下列問題:
(1)神經纖維在未受到刺激時,細胞膜的內外膜電位表現為 。當神經纖維的某處受刺激產生興奮時,表現為 ,因而與鄰近未興奮部位間形成了 ,使興奮依次向前傳導。
(2)興奮是在神經元之間通過 來傳遞的。該部位又由 、 、 三部分組成。神經元之間興奮的傳遞方向只能是 。
(3)假設M是一塊肌肉,現切斷a處,分別用閾值以上的電流刺激Ⅱ、Ⅲ兩處,則發生的情況是:刺激Ⅱ處,肌肉 ;刺激Ⅲ處,肌肉 。
27.(10分)請根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右圖為體內細胞與內環境之間的物質交換示意圖,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此圖表示細胞與周圍環境的關系,其中毛細血管管壁細胞生活的具體內環境是 。(填標號)
(2)物質進出細胞的方式有多種。以氧氣為例,氧從血液進入組織細胞的方式是 。
(3)血漿、組織液和淋巴三者之間既有密切關系,又有一定區別。一般情況下,②與③成分上的主要區別是 。
(4)②中的化學組成中有HCO3?、HPO4?2等物質,它們對于維持 的穩定有重要意義。
(5)如果該圖為肝臟組織局部結構膜式圖,則B端與A端液體相比較,明顯減少的物質有 明顯增加的物質有 。
28.(12分)一年一度的高考來臨時,保健品市場常出現很多腦保健品,有些產品是通過給大腦持續補充磷脂酰膽堿,有效合成記憶傳遞因子——乙酰膽堿(Ach)的。當人大腦里乙酰膽堿濃度增高時,信息傳遞快,記憶增強,思維敏捷。下圖為實驗人員研究Ach濃度與反應時間的簡圖,A處注入不同濃度的Ach,B處給予恒定刺激,C、D處分別為靈敏感應時間測量點。
寫出圖中①—④的結構:
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
(2)下表為在不同濃度的Ach刺激B點后到C、D兩處感受信號所用的時間。請分析回答:
Ach濃度(mmol/mL)
C處 (ms)
D處 (ms)
0.1
5.00
5.56
0.2
5.00
5.48
0.3
5.00
5.31
0.4
5.00
5.24
①C處數據說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D處數據說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18分)下圖表示下丘腦神經細胞、垂體細胞、甲狀腺細胞及它們分泌的激素之間的關系,研究表明物質乙是一種糖蛋白。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的下丘腦神經細胞除具有神經細胞的功能外,還能分泌物質甲 。
(2)成人若缺乏碘元素,物質丙 (填甲、乙、或丙)的合成將減少,引起 病。
(3)如果用物質丙飼喂正常動物,則物質甲、乙的分泌量的變化分別是 ;如果用物質乙飼喂正常動物,則物質丙的分泌量_______ ___,原因是 。
(4)物質乙與甲狀腺細胞的細胞膜表面的 結合。
若刺激圖中A點,電表指針將發生 次方向 ___(“相同”或“相反”)的偏轉
泗縣雙語中學2012—2013學年度(上)第一次月考
高二英語試卷
本試題分第Ⅰ卷和第Ⅱ卷兩部分。
考題時間:120分鐘 試卷總分:150分
命題人: 高二外語組
第一卷(選擇題部分 滿分115分)
第一卷:第一部分:聽力(共兩節,20小題,每小題1.5分,滿分30分)

聽下面5段對話,每段對話后有一個小題,從題中所給的A、B、C三個選項中選出最佳選項,并標在試卷的相應位置。聽完每段對話后,你都有10秒鐘的時間來回答有關小題和閱讀下一小題。每段對話僅讀一遍。
1. What will the woman have for dinner?
A. Steak. B. Salad. C. Chicken.
2. What are the speakers doing?
A. Shopping. B. Parking the car. D. Looking for their car.
3. What do we know about the man’s sister?
A. She hates all social activities . B. She’s been writing her paper.
C. She’s not feeling very well lately.
4. Who might the man be?
A. Photographer. B. A director. C. A building desiger.
5. Where doer the conversation take place?
A. In a store. B. In a factory. C. In arepair shop.
第二節 聽下面5段對話或獨白。每段對話或獨白后有幾個小題,從題中所給A、 B、C三 個選項中選出最佳選項,并標在試卷的相應位置。 聽每段對話或獨白前,你將有時間閱讀各個小題,每小題5秒鐘。聽完后,各小題將給出5秒鐘作答時間;每段對話或獨白讀兩遍。
聽第6段材料,回答第6至7題。
6.Which part of the woman’s body was injured?
A. Her ankle. B. Her hand. C. Her knee.
7.What does the doctor think of it ?
A.It’s not serious . B.It won't be too painfull C.The woman will need an operation
聽第7段材料,回答第8.9題。
8.What does the man's father do?
A.He is an engineer. B.He is a doctor. C.He runs a company.
9.What does the man want to do first ?
A.Go to college . B.Go to Africa. C.Look for a part-time job .
聽第8段材料,回答第10至12題。
10.Why is the woman worried?
A.She thinks she is too thin B.She thinks she is overweight.
C.She thinks she has heart disease.
11.What is the man's opinion about beauty?
A.Women should be slim to be beautiful. B.All people are beautiful
C.being healthy is beautiful.
12.What is the best way to stay beautiful according to the man ?
A.Sleeping well B.Eating less C.Keeping in a good mood .
聽第9段材料,回答第13至16題。
13.Why do the speakers want to go on vacation?
A.They are not busy at the moment. B.They have been working too hard.
C.It is not expensive to go vacation now,
14.What does the man think about going to New York ?
A.He'll go if he can afford it . B.It would be very relaxing
C.It would take too much time .
15.Where do the speakers decide to go ?
A.A place they have been to before . B.A new place in the mountains .
C.A famous summer resort.
16.When might this conversation take place?
A.In July B.In September. C. In December.
聽第10段材料,回答第17至20題。
17.Which term will begin?
A.The winter term . B.The spring term. C.The summer term.
18.When did Mr.Frank join the school?
A.After the speaker . B. About 20 years ago. C.A few years ago.
19.Which room is the most popular?
A.The computer room B.The teacher's room. C.The study center.
20.What is true about the classes at the school?
A.They start at 9:00a.m and end at 6:00p.m
B.They are held on the first floor of the main building.
C.They start after 9:00a.m and end before 6:00p.m
第二部分 英語知識運用(共兩節,滿分45分)
第一節 單項填空(共15小題;每小題1分,滿分15分)
21.The earthquake and the nuclear proliferation(核擴散) are a ______to Japan as well as the whole world.
A .surprise B.chanllenge C.reaction D.threat
22.We shouldn't complain about being poor—many families are much ________ than we are.
A.worse off B.badly off C.well off D.better off
23.He didn't make ________ clear when and where the meeting would be held.
A.this B.that C.it D.these
24.Mary made coffee ________ her guests were finishing their meal.
A.so that B.although C.while D.as if
25.American Indians ________ about five percent of the U.S. population.
A.fill up B.bring up C.make up D.set up
26.This magazine is very ________ with young people who like its content and style.
A.familiar B.popular C.similar D.particular
27.Although the country has had political independence for over a century, ________ it needs the support of its neighbors.
A.naturally B.economically C.especially D.luckily
28.In face of ________ failure, it is the most important to keep up ________ good state of mind.
A.a; / B./; a C.the; / D./; the
29.He told us whether ________ a picnic was still under discussion.
A.to have B.having C.have D.had
30.Tim is in good shape physically ________ he doesn't get much exercise.
A.if B.even though C.unless D.as long as
31.—Is it all right if I keep this photo?
—________.
A.No, you don't B.No, it shouldn't C.I'm afraid not D.Don't keep it
32.Joseph ________ to evening classes since last month, but he still can't say “What's your name?” in Russian.
A.has been going B.went C.goes D.has gone
33.Strangely, the two men look ________ alike that nearly all the people think they are twin brothers.
A.too much B.such much C.much too D.so much
34.If the food tastes nice, I'll go to buy some more; ________, I won't go.
A.if not B.when not C.if any D.whenever
35.She ________ Japanese when she was in Japan. Now she can speak it freely.
A.picked out B.made out C.made up D.picked up
第二節 完形填空(共20小題,每小題1.5,滿分30分)
請閱讀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從36~55各題所給的四個選項(A、B、C和D)中,選出最佳選項,并在答題卡上將該選項的標號涂黑。
It was the last day of the final examination in a large eastern university. On the steps of one building, a group of engineering seniors gathered, discussing the exam due to begin in a few 36 . On their faces was confidence (自信). This was their last exam — then on to 37 and jobs.
Some talked of jobs they already had; others talked of jobs they 38 get. With the certainty of four years of college, they felt ready and able to take 39 of the world.
The coming exam, they knew, would be a(n) 40 task. The professor had said they could bring 41 books or notes they wanted, requesting only that they did not 42 each other, during the test.
43 they entered the classroom. The professor passed out the papers. And smiles 44 on the students’ faces as they noted there were only five essay-type questions.
Three hours had passed 45 the professor began to collect the papers. The students no longer looked confident. On their faces was a frightened expression. Papers in hand, no one spoke as the professor faced the class.
He looked at the 46 faces before him, and then asked, “How many completed all five questions?” 47 a hand was raised.
“How many answered four?” Still no hands.
“Three? Two?” The students moved restlessly in their seats.
“One, then? Certainly somebody finished 48 .”But the class remained silent.
The professor put down the papers. “That is exactly what I 49 ,” he said. “I just want to impress upon you that,50 you have completed four years of engineering, there are still many things about the 51 you don’t know. These questions you couldn’t answer are relatively 52 in everyday practice. ” Then smiling, he added, “You will all 53 this course, but remember — even though you are now college graduates, your education has just 54 .”
The years have 55 the name of this professor, but not the lesson he taught.
36. A. seconds B. minutes C. hours D. days
37. A. interview B. discussion C. education D. graduation
38. A. would B. must C. have to D. used to
39. A. hold B. control C. charge D. place
40. A. interesting B. necessary C. easy D. unusual
41. A. no B. either C. any D. all
42. A. listen to B. look at C. refer to D. talk to
43. A. Nervously B. Joyfully C. Quickly D. Curiously
44. A. appeared B. changed C. froze D. stopped
45. A. then B. as C. before D. after
46. A. pleased B. worried C. surprised D. moved
47. A. Not B. Once C. Only D. Even
48. A. all B. none C. one D. it
49. A. wondered B. enjoyed C. hated D. expected
50. A. right now B. as though C. now that D. even though
51. A. exam B. subject C. question D. college
52. A. valuable B. difficult C. common D. strange
53. A. pass B. fail C. take D. start
54. A. begun B. completed C. failed D. succeeded
55. A. forgot B. remembered C. strengthened D. weakened
第三部分 閱讀理解(共20小題,每小題2分,滿分40分)
(A)
People bury treasure to stop other people from taking it. They choose a quiet place, dig a deep hole and bury the treasure in it. Then they make a map of where the treasure is or write down other clues(線索)that will help them or someone else to find it again.
In Britain a few years ago; a writer wrote about some treasure that he had buried. He put clues in the story to help readers find it. Thousands of people hunted for the treasure. They dug holes all over Britain, hoping to find it.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adventure stories ever written is Robert Louis Stephenson's ‘Treasured Island’, an exciting story about a young boy, Jim Hawkins, who is captured by pirates and later finds some buried treasure.
Then there is the true story about a man who had to travel overseas for a year. He did not trust banks, so he buried his life savings in a park. Then he went away. On his return, he went straight to the park. But the park was no longer there. In its place there was a huge building.
And then there was the man who buried his savings, all in bank notes, in a waterproof(防水的) bag. When he dug it up years later, there was nothing left. Worms and insects had eaten the bag and everything in it.
And of course, these are stories about people who bury things and either forget where they have buried them or lose the map.
Although it is true that people sometimes lose their money because a bank fails, banks are still the safest place to keep our savings and treasures.
56.People who bury treasure usually
A.do not trust banks B.have a little money .
C.want to live in a quiet place. D.expect to lose it
57.The writer in Britain
A.really had buried something.
B.started a nationwide treasure hunt.
C.had lost his treasure and wanted people to help him find it.
D.caused trouble because people dug holes everywhere.
58.“Treasure Island”
A.is a story about pirates.
B.is about the adventures of Jim Hawkins.
C.is the most popular story ever written.
D.is a well-known fairy tale.
59.The man who buried his money in a park
A.thought his money was safer there than in a bank.
B.travelled on the sea for a year.
C.got his life savings back again.
D.stayed away longer than he expected.
60 . From these stories we understand that
A.we cannot trust banks.
B.we should not trust anyone.
C.a waterproof bag is not proof against worms and insects.
D.insects eat anything.
(B)
For years, business people in Western Europe were worried. They knew they could not compete against business from the U. S. The United States is much larger and had many more resources than any Western European country.
Some European people realized that the European nations need to join together to help each other. If they could forget their language differences and the differences in customs, they might become strong competition against other countries.
In 1958, six of the European countries----Belgium, the Netherlands, Luxembourg, France, Germany and Italy got together and decided to cooperate(合作). They called their group the European Economic Community, or the Common Market. These countries agreed to join their resources together.
Within a few years, the European Economic Community had worked so well that its members were more prosperous(繁榮) than many other European nations. Soon, other nations began to realize the advantages(好處) of the Common Market. Today the Common Market includes most of the important countries in Western Europe. It is helping Western Europe to again take its place as a leader among the industrial nations of the world.
61.From the passage we know the U. S. is much richer than ______ in resources.
A.any other Western European countries B.any other country in Western Europe
C.any country in Western Europe D.every country in Europe
62.The members of the European Economic Community have developed fast because they ______ .
A.share their resources and produce more goods
B.can again take the place as a leader
C.forget the differences in their languages and customs
D.have become strong competition against the U. S.
63.Which statement is true?
A.The Common Market is only a political association(聯盟).
B.The Common Market is an economic and political association.
C.The Common Market is only an economic association.
D.The Common Market is neither an economic association nor a political one.
64.In order to ______ the Western European countries decided to cooperate.
A.join together to found a united country
B.help each other to smooth away the differences in customs
C.work and act together for common purpose
D.fight against the U.S.
65.Today the Common Market has helped ______ again take the place as a leader among the industrial nations of the world.
A.Belgium, the Netherlands, Luxembourg, France, Germany and Italy
B.Belgium, the Netherlands, Luxembourg, France, Germany, Italy and other countries
C.Belgium, the Netherlands, Luxembourg, France, Germany, Italy and other European countries
D.Belgium, the Netherlands, Luxembourg, France, Germany, Italy and other Western European nations
(C)
For years, business people in Western Europe were worried. They knew they could not compete against business from the U. S. The United States is much larger and had many more resources than any Western European country.
Some European people realized that the European nations need to join together to help each other. If they could forget their language differences and the differences in customs, they might become strong competition against other countries.
In 1958, six of the European countries----Belgium, the Netherlands, Luxembourg, France, Germany and Italy got together and decided to cooperate(合作). They called their group the European Economic Community, or the Common Market. These countries agreed to join their resources together.
Within a few years, the European Economic Community had worked so well that its members were more prosperous(繁榮) than many other European nations. Soon, other nations began to realize the advantages(好處) of the Common Market. Today the Common Market includes most of the important countries in Western Europe. It is helping Western Europe to again take its place as a leader among the industrial nations of the world.
66.From the passage we know the U. S. is much richer than ______ in resources.
A.any other Western European countries
B.any other country in Western Europe
C.any country in Western Europe
D.every country in Europe
67.The members of the European Economic Community have developed fast because they ______ .
A.share their resources and produce more goods
B.can again take the place as a leader
C.forget the differences in their languages and customs
D.have become strong competition against the U. S.
68.Which statement is true?
A.The Common Market is only a political association(聯盟).
B.The Common Market is an economic and political association.
C.The Common Market is only an economic association.
D.The Common Market is neither an economic association nor a political one.
69.In order to ______ the Western European countries decided to cooperate.
A.join together to found a united country
B.help each other to smooth away the differences in customs
C.work and act together for common purpose
D.fight against the U.S.
70.Today the Common Market has helped ______ again take the place as a leader among the industrial nations of the world.
A.Belgium, the Netherlands, Luxembourg, France, Germany and Italy
B.Belgium, the Netherlands, Luxembourg, France, Germany, Italy and other countries
C.Belgium, the Netherlands, Luxembourg, France, Germany, Italy and other European countries
D.Belgium, the Netherlands, Luxembourg, France, Germany, Italy and other Western European nations
  (D)
  Henry Ford was the first person to build cars which were cheap,strong and fast.He was able to se11 millions of models because he could produce them in large numbers at a time;that is,he made a great many cars of exactly the same kind.Ford’s father hoped that his son would become a farmer,but the young man did not like the idea and he went to Detroit(底特律)where he worked as a mechanic(機械師).By the age of 29,in 1892,he had built his first car.However,the car made in this way,the famous “Model T” did not appear until 1908-----five years after Ford had started his great motor car factory.This car showed to be well-known that it remained unchanged for twenty years.Since Ford’s time,this way of producing cars in large numbers has become common in industry and has reduced the price of many goods which would otherwise be very expensive.
71.Henry Ford was the man to build _____ cars.
A.cheap and strong B.cheap and long
C.fast and expensive D.strong and slow
72.Ford was able to sell millions of cars,because_____.
A.he made many great cars B.his cars are many
C.he made lots of cars of the same kind D.both A and B
73.The young man became a mechanic,_______.
A.which was his father’s will B.which was against his own will
C.which was against his father’s will D.which was the will of both
74.The “Model T” was very famous_____.
A.before 1908 B.between 1982 and 1908
C.before 1892 D.after 1908
75.Ford built his own car factory____________.
A.in 1903 B.in 1908 C.in 1913 D.in 1897
第二卷(非選擇題 滿分35分)
第一節:漢譯英(10分)
76.對..感到滿意________________. 77.使......免受_____________.78.斗爭_______________.
79.現在_______________.80.窮的_________. 81.挑出____________.82.導致______________.
83.寧愿____________.84.幸虧____________.85.使信服_____________.
第二節:作文(25分)
每個人都有自己心目中偶像,比如一個演員一個老師,你的偶像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按要求寫一篇“心目中的偶像”不少于120詞英語短文。
描述生活家庭背景
個人愛好及突出的成就
偶像對我的影響
涉及詞匯:idol 偶像 achievements 成就 influence 影響 childhood 童年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雙語中學2012~2013學年度第一次月考質量檢測
高二語文試題
第一卷
一、閱讀下面文字,完成1~3題。(9分,每小題3分)
  世界一流國家是怎樣產生的?
  綜觀500年來世界歷史的進程,總結發達國家的經驗和他們走過的道路,有兩條是非常重要的:一是他們所具有的那種文化能力(這一民族或國家普遍自覺的觀念和方式);二是需求(一種普遍的需求)。
  這兩者的關系決定了一流國家的產生或消失。當一種文化能力最能滿足的需要還沒有產生時,這種能力被荒廢著。比如商業不發達時,猶太人的市場經營能力被荒廢了;制造業沒有產業化時,德國人、日本人的制造能力毫無用武之地;當軟件不知為何物時,印度怎么想都不可能取得在國際軟件行業的位置。民族、國家、地區和個人發達的前提條件就是需求,一種人類的普遍需求。當這一需求出現,而一個民族、國家、地區、企業、個人的文化能力可以充分滿足這一需求時,他們的發展和發達就指日可待了。從民族到個人的發達無非是人類需求、我最擅長、能者不多三條的結合。
  歐洲人(尤其是北歐人)因為生存需要,幾千年來都有一種強烈的物質需求,這種需求激發了它的文化能力和文化形成,體現出了以制造、生產物質來滿足生存需要的精神。就像韋伯說的:自律、節儉、勤奮、進取、征服,這一系列的理念是在它的需求與自然交換過程中產生的。當人們必須通過制造、生產物質產品來滿足生存需要時,這種理念自然就出現了。當一系列的理念形成文化,當這種精神和文化成為歐美普遍自覺的文化觀念和方式以后,這種能力就養成了。可是,為什么在這種文化能力養成后,歐洲在公元1500年至公元1800年里沒有發展起來呢?這是因為一種人類普遍的社會需求還沒有出現,也就是現代生活還沒有被全世界所認同。比如草鞋可以代替皮鞋、油燈可以代替電燈、土布可以代替洋布……而只有當現代化逐漸成為整個世界普遍需求的時候,這種文化能力的歷史機遇才可能出現。當眾多民族、國家、個人的生活都要實現現代化時,這一巨大的社會需求就形成了一個巨大的世界市場。歐洲在千百年里為滿足這種需求準備了充足的文化能力,深刻地體悟到了這種需求,并用這一能力開始進行生產、營銷、發展。100年來現代化成為全世界的主題,這個主題的普及過程、宣揚過程和實現過程就是一流國家形成的過程。把這些觀念、方式和他們所走的道路歸結起來,也就是一句話:一種深刻的文化能力同一種普遍需要的社會需求相結合,造就了世界一流的國家。
  20世紀的現代化發展過程證明:凡是制造業最為先進的國家也都是發展和生活水平在世界上居于頂尖地位的國家。這個過程使我們看到了現代一流國家的產生或者說現代化的一個特點:那種深刻的、普遍的文化能力同某種社會普遍的需要結合起來以后,由某種機制化、體制化的方式運作后,成為世界一流的國家變得十分容易和輕松。這樣的國家既不必實行文化變革,也毋須強化管理,因為那里的人們已經普遍自覺于時間、節儉、規則、科學、嚴肅、精細、理性等一系列文化理念,并已落實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之中。
1.下列對“一流國家”這一概念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3分)
A.具有悠久歷史和先進文化的處于世界領先地位的國家。
 ?。拢哂泻軓姷膫€人文化能力和發達的經濟實力的國家。
 ?。茫哂羞m應時代的文化能力并可以滿足世界范圍普遍的需求的國家。
 ?。模哂兄圃炷芰εc市場經營能力和領先于世界的軟件行業的國家。
2.下列不屬于發達國家的經驗的一項是( )(3分)
 ?。粒诂F代生活還沒有被全世界所認同時,應該暫時停止發展自己的文化能力。
  B.世界一流的發達國家具有普遍自覺的觀念和方式,并有能力滿足市場的需求。
 ?。茫睔W人強烈的物質需求,激發了他們自律、節儉、勤奮、進取、征服等文化理念的形成。
 ?。模占?、宣揚并實現現代化,為人類需求而生產、營銷、發展,是形成一流國家的必經之路。
  3.下列理解不屬于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3分)
  A.以制造、生產物質來滿足需求的精神是一個國家的文化能力和文化形成的體現。
  B.在草鞋可以代替皮鞋、油燈可以代替電燈、土布可以代替洋布的時代,是不會出現人類普遍的社會需求的。
  C.在發展和生活水平方面居于當代世界頂尖地位的國家,其制造業必然是最先進的。
 ?。模斎藗儼芽茖W、節儉、精細、時間、理性等落實在工作和生活中并已形成自覺的文化理念時,所謂文化變革、強化管理等就沒有必要了。
二、閱讀下面文段,回答后面4——8題。(22分)
陶淵明
陶潛,字淵明,或云淵明,字元亮,潯陽柴桑人也。曾祖侃,晉大司馬。潛少有高趣,嘗著《五柳先生傳》。親老家貧,起為州祭酒,不堪吏職,少日,自解歸。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資,遂抱羸疾。復為鎮軍、建威參軍,謂親朋曰:“聊欲弦歌,以為三徑之資,可乎?”執事者聞之,以為彭澤令。公田悉令吏種秫稻。妻子固請種粳,乃使二頃五十畝種秫,五十畝種粳??で捕洁]至,縣吏白應束帶見之,潛嘆曰:“我不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兒!”即日解印綬去職,賦《歸去來》。
義煕末,征著作佐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識之,不能致也。潛嘗往廬山,弘令潛故人龐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
潛不解音聲,而蓄素琴一張,無弦,每有酒適,輒撫弄以寄其意。貴賤造之者,有酒輒設,潛若先醉,便語客:“我醉欲眠,卿可去?!逼湔媛嗜绱恕?⒑驖?,值其酒熟,取頭上葛巾漉酒,畢,還復著之。
潛元嘉四年卒,時年六十三。
(節選自《宋書·隱逸列傳》)
4.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躬耕自資,遂抱羸疾 躬:親自
B.縣吏白應束帶見之 白:稟告
C.而蓄素琴一張 素:古老的
D.畢,還復著之 著:穿,戴
5.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
A.
B.
C.
D.
6.以下各句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說明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思想的一項是(  )
①不堪吏職,少日,自解歸
②即日解印綬去職,賦《歸去來》
③乃使二頃五十畝種秫,五十畝種粳
④義煕末,征著作佐郎,不就
⑤我醉欲眠,卿可去
⑥值其酒熟,取頭上葛巾漉酒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④ D.③⑤⑥
7.下列對原文的敘述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陶潛自幼志向高遠,但因家境貧困,父母年邁,不得不去做官;又因無法容忍官府的束縛,所以不久便又辭官。
B.陶潛有志過自給自足的田園生活,怎奈身體瘦弱多病,不得不再次出來做官。
C.陶潛先后多次出仕,分別做了州祭酒、鎮軍參軍、建威參軍、著作佐郎等,終于不能忍受官府的束縛,徹底辭官歸家,并賦《歸去來》。
D.江州刺史王弘想結識陶潛,但未能達到目的。在陶潛前往廬山的途中,王弘便派陶潛的老朋友龐通之在半道上邀請陶潛。
8.把下列句子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親老家貧,起為州祭酒,不堪吏職,少日,自解歸。(5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潛嘗往廬山,弘令潛故人龐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5分)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閱讀下面一首詩,然后回答問題。(8分)
瑯琊溪① 歐陽修
空山雪消溪水漲,游客渡溪橫古槎②。
不知溪源來遠近,但見流出山中花。
①此詩寫于作者被貶滁州(今安徽省境內)期間?,樼鹣诔堇茄郎?。②槎(chá):這里指拼扎而成的簡易木橋。
9.這首詩圍繞溪水描繪了哪幾幅畫面?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4分)

10.請從虛實結合的角度對詩中三、四兩句進行解析。(4分)

四、名句默寫(6分)
11.在橫線處寫出課文原句。每小題1分
(1)又前而為歌曰:“____________________,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2)________________,池魚思故淵。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4))漁舟唱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聲斷衡陽之浦。
五、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題。(24分)
執虛如盈
張麗鈞
每當聽到學生們背誦《弟子規》中“執虛器,如執盈”的時候,我都會不由自主地放慢了腳步。
好喜歡這兩個短句!一遍遍在心里默念它,被提醒的頓悟與被寄望的欣悅暖暖地包圍了我。
從字面上來看,它很好理解——就算你手里拿著的器物里空無一物,你也要當它盛滿了東西一樣,小心翼翼地捧著,不要生出半點輕慢不恭。
?我試圖讓自己潛入這兩個短句的深層,輕輕叩問一下作者:先生究竟出于怎樣的考慮,號召人們視“虛”為 “盈”呢?難道說僅僅是為了愛惜器物、不使墮地嗎?
?——當然不是。
先生應該是十分看重那顆“恭肅的心”的。即使是捧著一只粗瓷的空碗,也當那里面盛滿了佳肴美饌,不因“空”而生狎昵,恭肅的心,惴惴地懸了,讓“盈”在這一刻成為“虛”的別解。
我得承認,我是慢慢喜歡上那種“執虛如盈”的莊肅感的。在這個美好的提示面前,我鄭重地將自己所打發走的日子歸了類,分為“執盈如虛”、“執虛如虛”、“執虛如盈”三個階段。
在“執盈如虛”的歲月里,何曾知道自己正“執盈如虛”?生活將那么多盛滿了瓊漿的精美器物送到我手中,我卻沒想到它們都是需要我懷著一顆恭敬的心去珍愛的。這顆心,與其說是粗疏的,不如說是貪婪的,它慣于挑剔,慣于驕橫,慣于在一朵花前遙想另一朵花。
? 后來,生活或是惱了?竟粗暴地略去了“洽談”的程序,劈手從我懷里掠走了一些,又掠走了一些。我不能呼告,不能悲鳴,只能默默注視著自己越來越空虛的懷抱,驚恐莫名。于是,贊歌喑啞,腹誹茁長。一雙“執虛如虛”的手,注定逃不掉被荒漠吞噬的命運。
? 感謝那個飄著海腥味的夏天,它使我幸福地讀懂了“盈虛”的內涵。在那條仿佛被世界遺棄了的夜航船上,我站在甲板上看下弦月,一位寫詩的大姐靜靜地站在我身旁,我嘆口氣說:“月缺的日子,總是多于月圓的日子——多像生活!”大姐卻說:“換個角度想想,每一天的月亮其實都是圓的——你用光明的想象補充上那暗影部分就成了。”我把這說法進駐我的心的那一天看成節日,因為就是打從那一天開始,我漸漸修煉了一項將一彎金鉤看成一輪玉盤的本領。
?那一年,在大昭寺,順著導游的手指看去,我們看到了那么多塞在“牙柱”縫隙里的牙齒。導游告訴我們說,這些牙齒都是朝圣者的,他們不幸死在了朝圣途中,同行者便敲掉他們的牙齒,帶到了這令他們神往一生的圣地。浩嘆四起。我知道這些浩嘆背后不乏鄙夷的同情,但是,我卻忍不住朝那些牙齒深深鞠躬。想那毅然踏上朝圣之路的人,大概都曾逆料過這樣一個途中拋尸的結局,可這卻沒有成為他們逃遁的理由。甘心的生命,甘心的靈魂,將空虛的朝圣之旅裝扮得一路花開。
恭肅的心,充盈了器物;穎慧的心,充盈了月亮;虔敬的心,充盈了天地。說到底,真正空虛空洞的,既不是器物也不是生活,而是我們昏花的眼與蒙昧的心。
?——“執虛器,如執盈”,是一種態度,更是一種境界啊。
12.第四段作者連用兩個問句,有什么作用?(4分)

13.文中把“自己所打發走的日子”分為“執盈如虛”、“執虛如虛”、“執虛如盈”三個階段,這樣劃分的理由是什么?(6分)

14.按照下面的要求,賞析這篇散文的表現手法。(6分)
(1)從修辭手法的角度,對文中畫線句子進行賞析。(3分)

(2)對于塞在“牙柱”縫隙里的牙齒,“我”與眾人的態度不同,這樣寫有什么表達效果?(3分)

15.本文題目是“執虛如盈”,請聯系全文,探究其中蘊含著怎樣的生活態度和人生境界?
(8分)


第二卷
16.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每對讀音都相同的一組是(3 分)
A.舟楫/編輯 道觀/冠名權 瀕臨/彬彬有禮
B.蹣跚/珊瑚 嫁接/度假村 布帛/并行不悖
C.懾服/拍攝 昭示/軟著陸 荒誕/肆無忌憚
D.懺悔/阡陌 儲蓄/處方藥 復辟/剛愎自用
17.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是(3 分)                
A.冀望 建檔 捷足先登 寧缺毋爛
B.抵御 修葺 玲瓏剔透 信馬由韁
C.壁壘 贖職 心馳神往 視如寇仇
D.緘默 疏浚 得壟望蜀 望風響應
18.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恰當的一項是
A.該產品的試用效果非常好,相信它大量投產后將不孚眾望,公司一定會憑借產品的優異品質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得驕人業績。
B.某市兩家報社相繼推出的立體報紙受到廣大市民的熱烈追捧,更多的立體報紙呼之欲出,可能會成為當地報業的一種發展趨勢。
C.中國古典家具曾經非常受消費者青睞,后來很長一段時間市場上卻沒有了蹤影,而在全球崇古風氣盛行的今天,它又漸入佳境了。
D.這位專家的回答讓我有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實在沒想到這個困擾我兩年的問題他卻理解得那么輕松。
19、填入下面橫線處的句子,與上下文銜接最恰當的一組是(??3分?)
遍布華夏的古村落,作為鄉土建筑的精華, , , , 。
, ,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對中國人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的形成產生過深刻的影響。  ?、賲s輝映著輝煌的過去   ②鮮明地折射出中國悠久的歷史   ③具有很高的文物價值   ④它們看似陳舊  ?、萆鷦拥卣故局褡逦幕呢S富多樣  ⑥成為了解中國文化和歷史的一個重要窗口
  A.④①③⑥②⑤ B.②⑤⑥①④③   C.③⑤②⑥④① D.⑥④①③②⑤
20、依照下面的示例,自選話題,另寫兩句話,要求使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句式與示例相同。(6分)
梅花在冰天雪地的季節吐蕾,意在教導我們:學會堅強;
曇花于萬籟俱寂的深夜綻放,意在提醒我們:不要張揚。


21.安晴同學一直想參加學校青年志愿者協會。一天,安晴向轉會組織委員李華同學詢問相關情況 。下面是他們交談的部分內容,請你補寫出其中的空缺部分。要求:符合情境,簡明得體,正確使用標點符號。(5分)
安晴:①
李華:當然可以,歡迎你加入!
安晴:②
李華:下周六正好有一個關愛留守兒童的活動。
安晴:③
李華:我們打算贈送一些書籍、文具,還要給他們輔導功課呢。
安晴:哦,我有一些書,正好可以帶過去。
李華:④
安晴:好的,我出個小節目。

六、本大題共一題(60分)
作文
請以“仰望星空與腳踏實地”作為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詩歌以外,文體不限。
20、【答案示例】溪流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不斷穿行,意在告訴我們:學會追求。
河流在一望無垠的大地滾滾奔向大海,意在啟迪我們:學會奮斗。
21、【解析】本題考查語言的簡明、連貫、得體。答題時,應該先了解安晴的訴求,答話者李華是回答安晴的訴求的,揣摩他們的談話內容,交談的要點信息,注意他們對話的禮貌委婉得體。答案示例:
①你好!我想加入學校青年志愿者協會,可以嗎?
②請問協會近期有什么活動?
③我想參加,有哪些內容呢?
④太好了!我們還打算跟她們聯歡呢,你能出個節目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乡县| 徐汇区| 繁昌县| 宾川县| 长武县| 红安县| 德江县| 郎溪县| 锦州市| 东源县| 台山市| 蒙山县| 子洲县| 桐梓县| 阳曲县| 威海市| 望城县| 乾安县| 南乐县| 泉州市| 车险| 铁岭市| 永泰县| 伊吾县| 潮州市| 襄垣县| 吉木乃县| 吐鲁番市| 信阳市| 旬阳县| 洪泽县| 蒲江县| 桐城市| 色达县| 靖安县| 格尔木市| 布尔津县| 台湾省| 甘德县| 仁布县| 鄂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