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選 修 4 科 學 思 維 常 識 教 案專題一 “樹立科學思維的觀念”內容簡介一、本專題的地位《科學思維常識》的主旨是培養中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提升中學生的科學思維素養。本專題是對“科學思維”進行“破題”,是為科學思維“立標”,是為培養中學生科學思維觀念指明認識路線。(一)從知識體系角度本專題是從對中學生進行思維測試開始,撇開思維主體各自的差異性,介紹思維的共同性。思維的形態和特征,進而引出科學思維的標準,科學思維的特征,以及學習科學思維的意義。(二)從能力目標的角度本專題旨在培養中學生科學的思維觀念。在掌握科學思維的標準和特征的基礎上,自覺地以科學思維的基本觀念指導自己的知識學習和社會實踐,提升自己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三)從情感態度和價值目標角度本專題旨在培養中學生勇于求真、善于求真的求真務實精神。這種精神是科學的精神,是堅持以事實為依據、以實踐為檢驗標準的精神,是虛懷若谷、反對保守僵化、腳踏實地、不斷創新進取的精神,是善于在爭鳴中相互切磋、講求實效的精神,是一種敬業獻身的精神,更是一種為了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創新的精神。總之,本專題是全書的邏輯起點,起著統攝并引領導入后面具體內容的作用。二、本專題的內容結構本專題的核心內容是:什么樣的思維是科學思維。然而,學術界目前尚未形成“科學思維”概念的公認的定義。本專題作為全書的邏輯起點,給出了“科學思維”的一般內涵,并以否定形式說明了哪些屬性不屬于科學思維。盡管這仍不是科學思維的準確定義,但已體現出了制約科學思維方法的基本觀念。圍繞“科學思維”的主題,本專題設計兩框內容、一個活動建議。本專題的基本結構是:第一框:思維測試→思維的含義→思維的特征→思維的形態。第二框:科學思維的含義→科學思維的特征→學習科學思維的意義。活動建議:樹立科學思維的觀念。第一框 “探究思維奧秘”內容分析一、教學提綱(一)測試我們的思維1.說謊者疑難。2.邏輯推理。3.思維創新實例。4.觀察滲透理論(圖像)。(二)概覽思維的特征1.思維具有間接性。2.思維具有概括性。3.馬克思主義認識論視域中的思維含義。(三)了解思維的形態1.不同的思維形態: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個體思維與群體思維。2.抽象思維形態中的思維形式:概念、判斷和推理。3.正確思維的基本條件。二、結構分析及教學建議(一)本框的邏輯結構本框是全書的引論,負載的主要任務有三:一是從思維現象入手分析思維的特征;二是說明思維形態的種類和抽象思維的形式;三是指明正確思維的基本條件。正確思維是學習和研究科學思維方法的目的之所在。1.測試我們的思維這部分以測試的方式呈現,是全書內容的引子。從學生對這些問題的不同回答中,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思維主體的思維風格不同,輸入同樣信息會加工出不同的結果。但是,在這種思維差異的現象背后,卻存在著思維的共同性和規律性。這是學習和研究科學思維方法的立足點。如果不同思維主體之間只有差異,沒有共同性,科學思維常識所講授的思維規律和方法就失去了根基。2.概覽思維的特征這部分是在思維具有共同性和規律性的前提下來談的。這里只列舉了思維的間接性和概括性兩個主要特征(除此之外,思維還具有現實性、反思性、目的性、預見性、與語言具有密切關系等多種性質)。這部分還對思維作了廣義和狹義的區分,解說了思維的含義。這種區分顯然是從馬克思主義認識論視角給出的,思維含義是從馬克思主義哲學本體論和認識論兩個方面給出的。這里特別指出了正確思維的重要意義──能夠指導人們在實踐中實現預期目的。這為“科學思維”的出現打下了伏筆。3.了解思維的形態給出三個材料的目的,是要引出思維表達具有形態上的差異性的結論。科學論證的思維形態主要是抽象思維形態,而文學與繪畫等表達藝術的思維形態主要是形象思維形態。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的本質區別在于思維加工時所使用的基本單元不同,抽象思維的基本單元是概念,而形象思維的基本單元是感性形象。依據思維主體的不同,劃分出個體思維與群體思維。思維的直接載體是個體的人,但個體的人不是孤立的,而是處于社會關系之網中的。個體思維所形成的“合力”,即是群體思維、集體思維或社會思維。概念、判斷和推理是抽象思維的三種基本思維形式。(二)本框探究活動的設計意圖和操作建議1.測試我們的思維這部分設計了四個探究活動。(1)第一個探究活動是一個經典的“自相矛盾”的案例。設計這個探究活動的目的在于: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反思人類理性思維的基本出發點。它有兩問。第一問的答案是:假設這位智者說的“所有克里特島人都說謊”是真話,由于他本人也是克里特島人,可推出這句話本身也是謊話。這樣就可以得出這句話既是真話,又是謊話,因而智者的這句話是自相矛盾的。第二問的答案是:消除這種自相矛盾有多種辦法:A.揭露其自相矛盾,說明這句話必定是假的,是不能接受的;B.把“所有克里特島人”限制為“所有其他克里特島人”而且假定其他克里特島人的話不自相矛盾;C.把“說謊”概念闡釋為“在大多數情況下說謊,而不是在一切情況下說謊”;D.禁止一句話指稱自身等。有些著作把這個案例稱為“悖論”是不正確的。只有把智者的話改造為“我現在說的這句話是謊話”,才導致著名的“說謊者悖論”。說謊者悖論的消解仍是邏輯學和思維科學的前沿課題。(2)第二個探究活動是一個邏輯推理,旨在測試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它有兩問。第一問的答案是:A、B都看到商人,戴的帽子是紅色的,如果他們之中有任何一個人戴的是紅帽子,則另一個就可以很快說出自己頭上帽子的顏色。題中說“過了一會兒”,說明雙方都看到對方所戴的帽子不是紅色的。A的推論是:如果我頭上戴的是紅帽子,那么B能立即說出他自己帽子的顏色;而B并沒有立即說出,所以,我頭上戴的肯定不是紅帽子。由此,A能夠準確說出自己頭上帽子的顏色。第二問的答案是:由于只有兩頂紅帽子,而A、B雙方不僅能看到商人也能看到對方所戴的帽子,兩人面對的條件完全相同,這時誰能更快說出正確答案,說明誰的推理能力更強,誰就更聰明。(3)第三個探究活動是一個思維創新實例。能否將多種因素綜合起來思考,可以反映出思考者思維水平如何。思維創新問題沒有標準答案,評價的標準是新穎性、獨特性和可行性。這里提供幾種參考答案:A.免費看管進入該停車場所有車輛,但所有的車輛都必須打開車燈。由于購物者一般會在短時間內離開,而上班者的停車時間很長,由于電池的消耗量太大,一般不愿在此停車。B.按時間收費,時間越長,費用越高。(4)第四個探究活動是一個觀察力測試題,旨在說明被觀察對象的客觀性與思維加工的主觀性二者之間的關系。它有三問。第一問的答案是:圖中既有少女的形象也有老婦的形象。第二問的答案是:被觀察的圖沒有變化,之所以會被解讀出了不同含義的圖像,是因為思維對被觀察的對象進行了不同的加工。第三問的答案是:不能。至多能夠在兩種圖像之間進行切換,說明思維加工是受客觀條件制約的。2.概覽思維的特征。這部分設計了兩個探究活動。(1)第一個探究活動旨在說明感知的局限性和思維的必要性。這里的問題答案是:科學工作者是通過抽象思維(包括推理、分析)的方式來理解光速的。(2)第二個探究活動旨在說明思維具有概括性。這里的問題答案是:思維具有概括性的特征。3.了解思維的形態。這部分設計了兩個探究活動。(1)第一個探究活動旨在說明不同的思維領域具有不同的思維表達形態。這里的問題答案是:材料一是以概念為基本單元進行思維加工,屬于抽象思維;材料二和材料三是以感性形象(意象)為思維運行的基本單元,屬于形象思維。(4)第二個探究活動旨在訓練學生對概念、判斷和推理的辨析能力。它有兩問。第一問的答案是:“科學思維方法是知識創新的工具”這個判斷,是由“科學思維方法”和“知識創新的工具”兩個概念構成的;“科學思維方法是有用的”這個判斷,是由“科學思維方法”和“有用的”兩個概念構成的。第二問的答案是:抽象思維是以概念、判斷和推理為基本形式運行的。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