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高中政治統編版選擇性必修一《當代國際政治與經濟》復習提綱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高中政治統編版選擇性必修一《當代國際政治與經濟》復習提綱

資源簡介

選擇性必修一《當代國際政治與經濟》復習提綱
第一單元各具特色的國際組織
第一課國體和政體
第一框國家是什么
一.什么是國家?
1.國家的產生:國家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和表現
過程:在原始社會末期,由于生產力水平的提高,私有制產生了。隨著私有制的產生,奴隸主階級和奴隸階級,階級產生了。階級產生后,矛盾不斷加深,為了維護統治階級的利益,奴隸主階級建立了自己的統治工具——奴隸制國家。
2、本質屬性:國家是階級統治的工具,階級性是國家的本質屬性。
國家是經濟上占統治地位的階級進行階級統治的政治權力機關(工具)。
3.基本要素:人口,領土,政權,主權,其中最主要的是主權。
注意:領土包括領陸,領水和領空
4,國家的性質:國家的性質就是國家的階級本質。它表明國家政權掌握在什么階級手中,什么階級是統治階級,什么階級是被統治階級。統治階級的性質決定著國家的性質。
從國家本質上看:所有國家都是一定階級對其他階級的專政。
(2)國體和政體的關系:
區別:國體即國家性質,反映社會各階級在國家中的地位,政體即國家政權的組織形式,
聯系:國體決定政體,政體體現國體,一定的政體服務于一定的國體,政體隨國體的變化而發生根本性變化,也隨經濟政治文化條件變遷,內容和形式發生變化。由于地理環境,歷史淵源文化傳統人口素質,發展程度等因素的不同,相同國體的國家也采取不同的政體。
補充:
社會管理職能:如管理經濟、文化、教育、衛生事業,維護公共秩序,興建公共設施,保護自然環境等。
政治統治職能:即統治階級憑借國家權力,強制被統治階級服從統治階級的意志,這就是專政。(根本職能)
二,認識國體和政體(現代國家無論資本主義國家還是社會主義國家都實行代議制)
含義:由選舉產生,代表民意的機關來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
原因:只有公民廣泛參與,才是現代意義上的民主政體,不可能全體公民都經常性地直接管理所有國家事務
作用代議制充當公民與國家之間的政治紐帶,成為現代民主政體的共同特征。
第二框國家政權的組織形式
我國根本的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原因)
是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偉大創造,是中國人民在人類政治制度史上的偉大創造。是人民的選擇歷史的必然。
人民代表大會制決定著國家的其他具體制度。它是中國人民當家作主的重要途徑和最高實現形式,是中國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載體。
人民代表大會制體現社會主義國家性質,保證人民當家作主,保障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好制度。
民主共和制和君主立憲制
民主共和制
1.含義:是同君主專制相對立的政體,是遵循民主的基本原則建立起來的民主政體。
2.主要表現:國家權力機關和國家元首都經過選舉產生
3.不同國家的民主共和制
各國國家性質和具體國情不同,民主共和制的形式也不同。
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資產階級運用金錢的力量,以民主的形式掩蓋其國家的階級性質,民主共和制成為他們維護資產階級統治的最好政治外殼和有效地管理國家形式。
①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資產階級運用金錢的力量,以民主的形式掩蓋其國家的階級性質,民主共和制成為他們維護資產階級統治的最好政治外殼和有效地管理國家形式。
君主立憲制
1.含義:國家元首由世襲的君主擔任,但在憲法框架內,君主的權力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
2.原因:一般來說,君主立憲制是資產階級革命不徹底或對君主制進行改良的產物。
3.議會制君主立憲制,代表國家:英國、西班牙、日本、比利時、瑞典、挪威國家政權的實際運行與民主集中制國家大體相同。
4.分類: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和二元制君主立憲制
注意:民主共和制和君主立憲制
劃分的標準:國家權力機關和國家元首的產生方式及職權范圍
政體類型 民主共和制 君主立憲制
國家元首產生方式 選舉 世襲
國家元首任期 一定任期 終身制
職權范圍 按憲法法律行使 受議會和法律限制
主要分類 議會制民主共和制 總統制民主共和制 半總統制民主共和制 議會制君主立憲制 二元制君主立憲制
三.議會制和總統制
(一)議會制(內閣制、責任內閣制、議會內閣制)
政府:1.政府總攬國家行政權力,向議會負責。
2.政府以議會為基礎產生,政府首腦一般由在議會中占多數席位的政黨或政黨聯盟的領袖擔任。
3.政府首腦往往從政見基本相同的議員中挑選閣員人選,提請國家元首任命。
4.政府接受議會監督,定期向議會報告工作。
議會:當議會對政府表示不信任時,政府必須集體辭職,或由政府首腦提請國家元首解散議會,重新進行議會選舉,根據新的議會選舉結果成立新的政府。
總統制
1.權力:總統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腦,直接行使國家最高行政權力。
2.關系:總統由由選民直接或間接選舉產生(有任期限制),只對選民負責,不對議會負責。
注意:議會制和總統制比較
議會制(內閣制) 總統制
權力中心 議會 總統
政府產生的方法 由議會選舉產生,向議會負責,并接受監督 由當選總統組織產生,向總統負責
元首權力 虛位,沒有實權 既是象征又掌握實權
執政黨產生的方法 議會多數席位政黨或政黨聯盟 奪取總統選舉勝利的政黨
主要類型 議會制君主立憲制(英日) 議會制民主共和制(印度) 總統制(美) 半總統制(法)
、、、、
第三框政黨和利益集團
政黨
政黨的相關知識
產生;政黨是在階級的基礎上產生的,是階級斗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
地位:政黨是階級的領導者
作用:以掌握政權、統治國家為目標的政黨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目標:通常以執政為主要目標;也有一些政黨不謀求執政,但積極致力于推廣某種政治思想、維護某種政治利益。
爭取執政的主
爭取執政的主要手段:在代議制政體下,政黨爭取執政的主要手段是參加選舉
2.資本主義政黨制度的根本性質
(1)類型:一黨制,兩黨制,多黨制
(2)根本性質:維護資產階級利益、欺騙人民大眾
3.中國的政黨制度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作為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和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的偉大創造,是從中國土壤生長出來的的新型政黨制度。
利益集團
1.含義
具有共同利益,向政府或社會提出訴求,或以合法手段施加壓力,借以影響公共政策,以爭取其團體及其成員利益的社會團體。
2.地位
利益集團又稱壓力團體或倡議團體,是現代政治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3.活動特點
利益集團不同于政黨,它們不以取得政權或改變政權為目標,而是在既有政治體制內進行完全合法的活動。
4.利益集團影響政府決策的途徑
游說,宣傳,助選,集會游行,司法訴訟等
5.分類:按性質劃分
自利型的利益集團,如美國醫學協會、商會、教師協會等。
公益型的利益集團,由政府某些部門形成集團,如全國城市會議、綠色環保組織、婦女權益保障組織等。
6.作用
資本主義國家的利益集團,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會緩和社會矛盾的作用,但無法從根本上解決上不同階級之間的矛盾。
第二課國家的結構形式
第一節主權國家和政權分層
國家主權
1.國家主權的含義
國家主權是現代國家得以存在的法理依據,它是統一的、不可分割的,是一個國家對其管轄區域所擁有的至高無上的、排他性的政治權力。
2.國家主權的地位
①法理依據
國家主權是現代國家得以存在的法理依據,它是統一的、不可分割的。國家主權原則是當代國際法的基石。
②最高權威
國家主權是一種自主自決的最高權威,沒有任何一種其他權力主體可以對其加以否決或駁回。
最基本特征
國家主權是國家最基本的特征之一,國家主權的喪失意味著國家的解體或滅亡。
3.國家主權的體現與形式
(1)體現:
對內:獨立自主地決定國家的結構形式。
對外:獨立自主的對外交往。
形式
對內:國家主權通常以法律形式在憲法或基本法中加以規定。
對外:國家之間的相互承認
4.主權國家的基本權利
(1獨立權:國家擁有按照自己的意志處理內政,外交事務不受他國控制和干涉的權利
(2)管轄權:是指主權國家對其領域內的人和物具有管轄的權利
平等權:是指主權國家不論大小,強弱,也不論政治經濟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有何差異,在國際法上一律平等
自衛權:是指主權國家擁有保衛自己生存和獨立的權利。
二、中央與地方(政權)
1,國家行政區劃
(1)原因:當今世界大部分國家不可能通過唯一的中央政府進行直接的,簡單化的,事無巨細的管理。
(2)劃分的目的:為了管理上的便利和有效而產生的
(3)劃分的依據:行政區域的分層往往需要考慮民族,宗教,歷史,地理,文化,經濟,軍事等諸多因素。
(4)劃分的類型:包括一般行政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別行政區。
2.我國國務院和地方各級政府之間的關系(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權力通常是如何劃分的?)
(1)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級政府各自行使自身在法定范圍內的權力
(2)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級政府權力劃分往往通過國家憲法加以規定
(3)一般而言,中央政府主要負責國家秩序與整體發展軍事外交等國家級事務,地方各級政府主要負責各自區域內的經濟發展,社會治安等地方性事務。
3,我國如何劃分中央和地方權力的?
(1)在我國,中央和地方各級國家機構按民主集中制原則劃分職權。
(2)一方面,地方利益是國家整體利益的一部分,地方必須服從中央;
(3)另一方面,在保證中央統一領導的同時,必須考慮地方特殊利益,充分發揮地方的主動性積極性。
第二課第二框單一制和復合制
單一制
1.組成單位:是按地域劃分的普通行政區域或自治區域。
2.職權劃分:中央享有最高權力;地方政權被置于中央政權的統一領導下,只能在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限范圍內行使職權。
(二)復合制
1.復合制的組成包含聯邦制和邦聯制
2.聯邦制
(1)組成單位:享有相對主權的完整政治實體。
(2)職權劃分:國家整體與其組成部分的權限范圍由聯邦憲法規定,都在各自的權限范圍內享有最高權力并直接行使于人民,相互間不得任意干涉。
3.邦聯
(1)組成:邦聯是主權國家為某種共同利益而組成的國家聯盟。
(2)實質:邦聯雖然也有類似國名的稱呼,但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國家,不具有完整的國際法主體資格。
單一制 聯邦制
憲法 全國只有一部憲法 聯邦及各成員國都有憲法
中央政權 全國只有一個中央政權 除聯邦中央政府外,各成員也有中央政權機關
公民國籍 公民只有一個國籍 每個公民擁有兩個國籍,既是聯邦公民,也是成員國公民
外交權力 中央政府統一行使 外交權力 聯邦是國際外交的主體,成員國也有某些外交權
權力來源 地方權力由中央授予 各成員的權力并非由聯邦授予,而是自身固有的。
典型國家 中國、法國、意大利、 日本、匈牙利、波蘭。 美國、德國、俄羅斯、瑞士、 印度、巴西
4.國家結構形式的影響因素
(1)是階級、民族、歷史、文化等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2)人口、領土、政權和主權始終是國家存在和發展的基本條件,也是選擇國家結構形式時必須面對的基本問題。
(
內容:國體(哪個階級掌握權力)
)附:國體與政體的關系示意圖
(
形式
) (


) (
國家管理形式(政權的組織形式)政體,橫向落實權力
) (
國家的結構形式(縱向落實權力)
)
第一單元探究國家安全和核心利益
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P21)
比較我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和西方議會民主制度的本質區別。
經濟 基礎 所反映的國體 所代表的階級利益
人民代表大會 生產資料公有制 人民民主專政 維護和實現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
西方議會民主制度 資本主義私有制 資產階級專政 維護和實現資產階級的利益
二,理論評析
1.國家安全的含義:是指國家政權、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人民福祉、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國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對處于沒有危險和不受內外威脅的狀態,以及保障持續安全狀態的能力。國家安全利益是國家的最高利益。
2.國家安全的核心:國家主權是國家安全的核心,它體現在國家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軍事、外交等諸多方面,抽離任何一個方面的內容,都是對國家主權的侵害,也是對國家安全的威脅。
3.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以人民安全為宗旨,以政治安全為根本,以經濟安全為基礎,以軍事、文化、社會安全為保障,以促進國際安全為依托,維護各領域國家安全。
4.“一個國家、兩種制度”
(1)內涵:我國實行“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簡稱“一國兩制”)。“一個國家”,是指中國是統一的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分割。“兩種制度”,是指在堅持一個中國的前提下,國家的主體堅持社會主義制度,香港、澳門、臺灣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長期不變,實行高度自治。“一國兩制”是一個完整的概念。“一國”是實行“兩制”的前提和基礎,“兩制”從屬和派生于“一國”,并統一于“一國”之內。
(2)反分裂、反“臺獨”: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的高度自治權不是固有的,其唯一來源是中央授權。高度自治不是完全自治,中央對高度自治權的行使具有監督的權力,決不允許以“高度自治”為名對抗中央的權力。堅決防范和遏制外部勢力干預港澳事務和進行分裂、顛覆、滲透、破壞活動,確保香港、澳門長治久安。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這是國際社會的共識。臺灣和國際上某些政治勢力旨在制造“臺灣獨立”的任何圖謀,終究是不能得逞的。
第二單元世界多級化
第三課多級化趨勢
第一框世界多級化的發展
一、世界多極化的形成與發展
1 , 當今國際形式的突出特點(世界多極化)
2,世界多極化的內涵:世界多極化是指一定時期內產生幾個或眾多大國或國家集團在國際政治中占據主導地位的一種趨勢P27相關鏈接
3 , 世界多極化的形成與發展
(1)東歐巨變,蘇聯解體,美蘇解體美蘇對峙的兩極格局被打破。
(2)世界各種力量在錯綜復雜的利益中出現新的分化和組合,國際格局向多極化發展。
4,世界多極化的意義
(1)世界向多極化發展,是建立在多種力量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約基礎上的,有利于世界的和平與發展
(2)在世界多極化加速推進過程中,傳統國際體系正在發生深刻變革與調整。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大國力量逐漸增強,國際政治中的權力關系正在經歷變化,國際關系朝著民主化方向發展。
二、世界主要力量
1 , 若干個政治經濟力量中心(美國,中國,歐盟,俄羅斯、日本)
2,中國的實力日益增強
表現:(1)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改革開放,綜合國力不斷增強
(2)“一帶一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促進全球治理體系變革
作用:日益走向舞臺中央,為世界的和平與發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發展中國家的作用
(1)是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重要力量。
(2)積極開展南南合作,推進南北合作,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實現聯合自強,成為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的主力軍
第二框國際關系
一.認識國際關系
1,國際關系的含義、主題、內容、基本形式、交往方式
(1)含義: 指國家之間、國際組織之間、國家與國際組織之間的關系。
(2)主題:主要聚焦于主權國家之間的戰爭與和平、沖突與合作等問題。
(3)內容:政治、經濟、文化、軍事關系等
(4)基本形式:競爭、合作、沖突
(5)主要交往方式:包括國家間的貿易往來,文化、科技、教育、醫療等方面的交流,外交磋商,領導人互訪,締結條約或協定,等等。
當前,國際法規范著國際交往的各個方面和人類活動的各個領域,對維護國際關系穩定、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
當今國際競爭的實質是以經濟、軍事和科技實力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較量。
二,影響國際關系的主要因素
1﹑影響國際關系的主要因素:國家利益、國家實力、宗教、歷史和文化等
2﹑國家利益是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重點)
① 國家利益是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國家間的 共同利益 是國家合作的基礎,而利益對立 則是引起國家沖突的根源。
②國家利益是該國統治階級意志和利益的體現。
③維護 國家利益 是主權國家對外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④ (要求)任何國家都不應以維護本國國家利益為由,侵犯別國的主權和安全,干涉別國內政。侵犯別國的主權、干涉別國內政的行為,是非正義的、錯誤的,應當受到譴責和反對。
3﹑為什么要維護我國的國家利益?(重點)
①根本原因:我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國家利益與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維護我國的國家利益就是維護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理論原因:國家利益是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維護國家利益是主權國家對外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4﹑怎樣維護我國的國家利益(怎么做)
公民
①樹立國家觀念,增強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
②努力學習,學好文化知識,提高自身素質。
③履行維護國家安全、榮譽和利益的義務。
敢于同一切損害國家利益的現象作斗爭
國家:(1)我國在維護自身利益的同時,兼顧他國的合理關切,在謀求本國發展中促進各國共同發展
(2)應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增強核心競爭力,提升國家實力。
注意:▲中國的核心利益:國家主權,國家安全,領土完整,國家統一,中國憲法確立的國家政治制度和社會大局穩定。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本保障。
▲國家實力既包含一國軍事力量,經濟力量和科技力量等硬實力,也包含一國文化價值觀念社會制度等文化軟實力。通常用一國的綜合國力來衡量。
第四課 和平和發展
第一框和平和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
一時代的主題
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
1.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
現在世界上真正大的問題,帶全球性的戰略問題,一個是和平問題,一個是發展問題。
2.和平問題
(1)含義:指維護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戰爭的問題。
(2)重要性:世界和平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本條件,維護世界和平可以給各國經濟發展和其他全球性問題的解決創造必要的前提。
(3)現狀: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國際形勢總體穩定,和平因素的增長超過了戰爭因素的增長,爭取較長時期的和平的國際環境具有了現實的可能性。
3.發展問題
(1)含義:指世界經濟的發展問題,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經濟的發展問題。
(2)特點:世界經濟發展的規模和速度超越了以往任何時期。經濟全球化是當今世界的一個基本特征;世界經濟發展更加注重提高質量,知識經濟方興未艾,經濟可持續發展日益受到關注。
4.和平與發展的關系
(1)和平是發展的前提。
原因:人類社會的共同發展,需要國際社會保護持久和平的環境,為各國正常發展和政治經濟的往來提供保障。世界經濟的發展得益于相對和平的國際環境,戰亂和沖突是經濟發展的重大障礙,各國以和平方式解決國家間爭端,是世界發展的重要前提條件。
(2)發展是和平的基礎。
原因: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總鑰匙,只有釋放各國發展潛力,實現世界各國的共同發展,才能夠為國際社會的持久和平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同時,經濟的發展有助于消除貧困,減少地區沖突,消除不穩定因素,為維系持久和平提供動力。
(二)促進和平與發展的因素
1.經濟全球化發展加深了各國相互依賴程度。
原因:國家間日益增強的貿易往來,增進了彼此間的交流。各國相互依賴程度不斷加深,經濟上的共同利益不斷擴大,共同維護和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意愿不斷增強。
2.不同力量中心之間相互制衡。
原因:發展中國家力量不斷增強,新興經濟體實力提升,壯大了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力量。科學技術的進步,極大地改變了國際關系和戰爭面貌。
3.談判與對話成為解決沖突的主要手段。
原因:隨著國際協調機制的不斷完善和多邊主義的深入發展,國家間交流與合作的機制日趨成熟,越來越傾向于選擇和平的方式解決國家間的沖突。
第二課挑戰和應對
和平與發展的主要障礙
1.和平與發展的主要障礙是什么?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
2.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表現和本質
(1)表現:①強迫別國接受和照搬自己的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
②打著“自由”“民主”“人權” “價值觀”的幌子,侵犯別國主權,干涉別國內政;
③憑借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對他國進行控制、干涉或侵略。
(2)本質:將本國利益凌駕于其他國家的合法利益之上,憑借本國經濟、軍事等方面的優勢,或利用國際舊秩序不合理的制度設計,對其他國家進行控制、干涉或者侵略,在損害他國利益的同時,造成世界的動蕩不安。
3.世界發展不平衡的表現及全球發展的最突出問題
.世界發展不平衡的表現 ①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貧富差距越來越大;發展中國家比較普遍地存在貧窮和饑餓現象;落后、貧困、危機等揮之不去的陰影仍然與人類相伴隨;全球發展的最突出問題是南北發展不平衡。
②全球發展的最突出問題是南北發展不平衡
4.造發展不平衡的根本原因
不公正、不合理的國際經濟舊秩序還在損害著發展中國家的利益
5.當今全球性的問題與挑戰
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依然存在、局部動蕩時有發生,能源資源安全、網絡安全、貿易摩擦、恐怖主義等全球性問題更加突出
6.如何推動世界和平與發展?(如何應對全球性的問題和挑戰?全球性問題的解決途徑是什么?解決和平與發展問題的有效途徑)
(1)世界各國應該共同維護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核心的國際秩序和國際體系,推動建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
(2)堅決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推動國際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
【知識拓展】比較國際新秩序與國際舊秩序
奉性理念 表現 結果
國際舊秩序 強權就是真理 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 和平受到威脅,地區沖突不斷,發展受到影響,南北差異擴大
國際新秩序 以《聯合國的憲章》為宗旨和原則 主權國家國際地位平等 世界長期和平,逐漸形成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的國際新秩序。國際秩序更加合理
二.國際關系民主化
國際關系民主化提出的背景
面對影響和平與發展的諸多挑戰,中國倡導國際關系民主化
國際關系民主化的含義
世界的命運必須由各國人民共同掌握,世界上的事情應該由各國政府和人民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共同商量著辦。和平、發展、合作是國際關系民主化的本質特征。
倡導國際關系民主化的原因
(1)國際關系民主化是世界和平的重要保證。
(2)國家不分大小、貧富,都是國際社會的平等一員。各國的事應由本國政府和人民決定,國際上的事應由各國政府和人民平等協商
如何推進國際關系民主化?
⑴國際社會應該旗幟鮮明地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共同推動建立適應國際力量對比新變化的全球治理體系,更好保障廣大發展中國家的發展權益,更好維護廣大發展中國家的正當利益,共同推進國際關系民主化。
⑵在事關世界和地區和平的重大問題上,應該按照《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以及公認的國際關系基本準則,堅持通過協商談判和平解決爭端。
⑶維護國際關系民主化,應該承認世界的多樣性,尊重各國的歷史文化、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
第二框結構圖
第五課中國的外交
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什么是外交政策?是指主權國家對外活動的目標及所采取的策略、方式和手段。
2.我國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我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我國外交政策的決定因素:我國的國家性質和國家利益
3.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內容有哪些?
(1)基本立場:獨立自主
表現:獨立自主就是在國際事務中堅決捍衛國家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對國際問題自主地決定自己的態度和對策。
(2)宗旨: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
表現:促進世界的和平和發展,符合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是時代的要求,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
(3)基本目標:維護我國的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
表現:我國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絕不屈服于任何外來壓力;堅決維護國際公平正義,反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于人,反對干涉別國內政,反對以強凌弱。
(4)基本準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表現:包括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
【歸納總結】正確理解國際關系、國家利益、國家性質和外交政策之間的關系:
(1)國家利益和國家實力決定國際關系。維護國家利益是主權國家制定推行對外政策的依據。
(2)國家性質和國家利益決定國家的外交政策。國家性質決定外交政策的性質,國家利益決定外交政策的內容。外交政策是國家性質和國家利益在國家對外關系上的反映。
(3)國家利益的變化導致主權國家外交政策的改變,從而使國際關系發生相應變化。同時,國際關系的變化會影響國家利益的實現。
二.中國特色大國外交
1.簡述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形成歷程?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目標使命是什么?
(1)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黨中央對我國外交戰略進行重大調整,使其服務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我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更加成熟和完善,我國對外活動進入了更為活躍的時期。
(2)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深刻把握新時代中國和世界發展大勢,在對外工作上進行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創新,形成了習近平外交思想。
2.習近平外交思想的指導意義是什么?主要內容有哪些?
⑴指導意義(作用):為新時代中國外交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為探索解決當今世界各種復雜問題指明了方向。
⑵主要內容:習近平外交思想是一個完整的理論體系,以“十個堅持”明確了新時代中國外交的使命宗旨、根本原則、主要任務和獨特風格。
使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宗旨: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
根本原則:共商共建共享
主要任務:以深化外交布局為依托打造全球伙伴關系;以公平正義為理念引領全球治理體系改革;以國家核心利益為底線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
獨特風格:對外工作優良傳統和時代特征相結合為方向的大國外交。
3.習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理念是什么?這一理念有什么重要性?
⑴核心理念: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⑵重要性(作用):這一理念順應了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時代潮流,成為新時代中國外交的一面鮮明旗幟。這一理念展現了世界情懷和全球視野,是新時代中國外交追求的崇高目標。
4.如何貫徹落實習近平外交思想?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部署了堅持和完善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出要健全黨對外事工作領導體制機制,完善全方位外交布局,推進合作共贏的開放體系建設,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
5.中國大國外交在國際社會發揮什么作用?
(1)充分說明中國是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的積極因素和堅定力量。中國是促進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代表性和話語權進一步增強,發揮著重要的建設性作用。
(2)中國同世界的關系發生了歷史性變化,中國外交正譜寫著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新篇章。
第二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一,我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原因
必要性:
1.世界各國相互聯系與依存程度日益加深
2.世界面臨的不穩定性與不確定性突出,人類面臨許多共同的挑戰
重要性:
(對世界)1.反映了中外優秀文化和全人類共同的價值追求P48
2.指明了世界發展和人類未來的前進方向P48
3.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國際和平事業、完善全球治理體系、構建全球公平正義的新秩序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P49
(對中國)1.繼承和發展了新中國不同時期重大外交思想和主張P48
適應了新時代中國與世界關系的歷史性變化P48
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內涵
1.政治上,要相互尊重,平等協商
2.安全上:堅持以對話解決爭端、以協商化解分歧
3. 經濟上:同舟共濟,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
4. 文化上:尊重世界文化多樣性
5.生態上:堅持環境友好,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
三.中國智慧的生動實踐(中國如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一)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關鍵在行動
1.中國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以“一帶一路”為重點,堅持將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
2.支持多邊貿易體制,促進自由貿易區建設,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打造國際合作新平臺,增添共同發展新動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二)注重塑造我國的外交形象要求
1. 我國開展公共外交,重點展示中國歷史底蘊深厚、各民族多元一體、文化多樣和諧的文明大國形象,政治清明、經濟發展、文化繁榮、社會穩定、人民團結、山河秀美的東方大國形象。
2.堅持和平發展、促進共同發展、維護國際公平正義、為人類做出貢獻的負責任大國形象。
3.對外更加開放、更加具有親和力、充滿希望、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大國形象。
綜合探究
必備知識
1.當今世界正處于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充滿希望也充滿挑戰。著眼新時代中國發展的世界坐標,把握中國與世界新的歷史交匯點,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要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2.構建新型國際關系要求
(1)就是要堅持合作共贏相處之道,堅持互利共贏的開放和發展戰略,把合作共贏理念體現在對外合作的方方面面。
(2)我們要推進國際關系民主化,由各國共同制定國際規則,共同參與全球事務,共同享受發展成果,倡導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
3.中國提出的共建“一帶一路”的核心:就是與沿線國家發展戰略對接,實現共同發展。
4.共建“一帶一路”秉持的 精神:以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為核心的絲路精神,
意義:為推動解決發展失衡、治理困境、數字鴻溝等全球性問題,引導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開辟了新路徑。
例: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5年來,中國提出了一系列發展倡議,共建“一帶一路”、上海合作組織、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絲路基金、G20杭州峰會、廈門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這條外交軌道,編織遍布全球的“朋友圈”,實現了對大國、周邊和發展中國家伙伴關系的全覆蓋,攜手共促世界和平發展。5年來,習近平主席向世界全面闡述中國的安全觀、發展觀、全球治理觀等思想理念,積極引導國際治理體系變革,促進國際經濟治理體系向著更加公正合理方向發展。
運用當代國際政治與經濟的相關知識,談談我國如何完善全球治理體系、貢獻中國力量。
答案:(1)順應和平與發展的時代潮流,自覺遵守《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積極倡導構建新的國際秩序,體現我國的大國擔當和外交智慧。
(2)堅持和平發展道路,增強綜合國力,提升我國國際影響力,帶動周邊及世界的穩定和繁榮。
(3)兼顧他國合理關切,拓展國家間的共同利益,在謀求共同利益的基礎上實現合作共贏,促進各國共同發展。
(4)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平等互利、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同世界各國保持友好合作關系,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積極引導全球治理體系變革貢獻中國力量。
第六課 走進經濟全球化
第一框 認識經濟全球化
經濟全球化的主要表現
經濟全球化的含義
商品、服務及技術、資金、勞務等要素,通過日益頻繁的國際貿易、國際金融在全球范圍內迅速流動和廣泛配置,世界經濟出現了高度融合的局面,這就是經濟全球化
經濟全球化的表現
(1)生產全球化
原因——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生產領域的國際分工與協作不斷深化、加強,世界各國的生產相互聯系、相互協作,各國的生產活動成為世界生產鏈條中的一個環節。
表現——許多商品,雖然品牌是某個國家的,但其生產則是由許多國家共同協作完成的。
意義——可以充分發揮各國的比較優勢。
(2)貿易全球化
原因——隨著對外開放程度的提高和國際分工的深化,世界各國都被卷入國際市場交換之中,對國際貿易的依賴度不斷提高。
表現——國際貿易規模迅速擴大,參與交換的商品種類越來越多,除了商品,服務、資本、技術、勞務也進入了交易范圍并迅速發展。
(3)金融全球化
伴隨著生產和貿易全球化,國際金融市場迅速擴張,形成了以國際金融中心為依托,通過信息網絡運行的、全球統一的、不受時空限制的、國內外金融市場相互貫通的、無國界的全球性金融市場。
【易錯辨析】判斷經濟全球化的表現
生產全球化——側重于強調生產分工協作,在生產領域。如由各國企業共同生產某一產品的不同部件。
貿易全球化——側重于強調國際商品交換的發展,在交換領域。如某產品在世界市場上銷售或者出國旅游等內容。
金融全球化——側重于強調全球性國際金融市場。 如某企業進行國際投資、跨國收購,涉及國際金融機構等內容。
(二)影響經濟全球化的主要因素
1.物質技術基礎
(1)經濟全球化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和科技進步的必然結果。
(2)新的科技革命,一方面使得發達國家的物質生產能力達到新的高度,生產力不斷擴大與國內市場相對狹小的矛盾更加突出,擴張國外市場的要求更加迫切;另一方面,運輸和通信手段發生革命性變化,形成了全球性的低成本的交通運輸網絡和信息網絡,使得全球經濟活動越來越便捷,為經濟全球化奠定了物質技術基礎。
2.根本動因
經濟全球化加速發展的根本動因是世界各國對本國、本民族利益的追求。
3.體制基礎
(1)市場經濟體制為經濟全球化奠定了體制基礎。沒有市場經濟的全球化也就沒有真正的經濟全球化。
(2)正是市場競爭打破了經濟運行的國家和地區限制,把世界經濟聯結成一個整體的全球經濟,形成了統一的世界市場。
(二)經濟全球化的重要載體
1.跨國公司的含義
指以母國為基地,通過對外直接投資,在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家設立分支機構或子公司,從事國際化生產、銷售和其他經營活動的國際大型企業。
2.跨國公司的地位
跨國公司的大規模發展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強有力的載體。
3.跨國公司的影響
(1)積極影響
①為了實現最大利益,跨國公司在全球范圍內從事對外直接投資,它們單獨或與其他企業共同出資,在其他國家創立新企業,或并購現有企業,或擴張原有企業,利用世界各地的優勢組織生產經營。
②跨國公司在全球范圍到處奔走,推動著生產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的深入發展與國際分工的深化,把國際間的分工發展為跨國公司的內部分工,把國際間的貿易發展為跨國公司的內部貿易,形成了以公司內部分工和貿易為基礎的國際經濟體系,促進了全球資源配置的優化和全球的科技合作與進步。
(2)消極影響
跨國公司的發展也會給世界經濟帶來負面影響,如不考慮母國或東道國的國家利益,實行跨國行業壟斷、破壞國際市場的公平競爭,向發展中國家轉移落后產能和環境污染等。各國必須制定相應政策,盡可能減少跨國公司的負面影響。
第二框日益開放的世界經濟
(一)經濟全球化的機遇與挑戰
1.經濟全球化的積極影響(機遇)
(1)總體影響——經濟全球化符合經濟規律,符合各方利益。經濟全球化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產物,又推動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經濟全球化促進商品、服務和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的流動,促進國際分工水平提高和國際貿易迅速發展,從而推動著世界范圍內資源配置效率提高、科技進步、產業轉移與結構升級,為世界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勁動力。
(2)對發展中國家的影響
發展中國家參與經濟全球化有利于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兩個市場,推動自身經濟發展。
2.經濟全球化的消極影響(挑戰)
(1)加劇世界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
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世界經濟發展面臨著不平衡問題。我們必須高度關注貧困和饑餓問題。同時要正視和妥善處理全球產業結構調整給不同產業、不同群體帶來的沖擊。
(2)加劇世界經濟發展的不確定性
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世界經濟發展面臨的不確定性和風險加劇。一國的經濟波動可能殃及他國,甚至影響全世界,釀成國際性的經濟危機或金融危機。
3.我國的應對措施
面對經濟全球化,我們既要抓住機遇,積極參與,又要勇敢迎接挑戰,同舟共濟,實現合作共贏。
(二)讓經濟全球化更有活力
1.讓經濟全球化更有活力的要求
(1)要適應經濟全球化,引導好經濟全球化走向,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讓不同國家、不同階層、不同人群共享經濟全球化的好處。
(2)要建設創新型世界經濟,開辟增長源泉;要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拓展發展空間;要建設聯動型世界經濟,凝聚互動合力;要建設包容型世界經濟,夯實共贏基礎。
(3)要完善全球治理。隨著全球化的深入發展和各國交往的日益增多,跨國問題越來越多,對各國的影響越來越大。國際社會逐漸意識到,有效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各國共同協商、加強合作。
2.現階段的全球治理機制
(1)產生
現階段的全球治理機制主要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由發達國家主導建立起來的。
(2)積極作用
這些機制在應對全球性問題上發揮了積極作用,維持了世界和平、穩定與發展。
(3)需要加以變革和完善
由于自身存在不足,易受霸權主義影響以及缺乏相應的調整和變革,傳統的全球治理機制越來越難以適應經濟全球化的新形勢,需要加以變革和完善,從而為各國發展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第七課經濟全球化與中國
第一框開放是當代中國的鮮明標識
形成全面開放的新格局
簡述我國對外開放的歷程
⑴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對外開放的重大決策。
⑵經過多年發展,我國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對外開放格局和開放型經濟體系逐步形成,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逐步健全。
【知識拓展】全面理解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
①全方位:我國的對外開放是對世界各類型國家的開放,不僅在經濟領域,而且在文化等領域都堅持對外開放。
②寬領域:就是立足國情,不僅對國際商品、資本、技術、勞務等市場開放,而且把對外開放拓寬到能源、交通等基礎設施和基礎產業,以及金融、保險、房地產等廣泛領域。
③多層次:“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形成全國范圍的對外開放。
走進新時代,我國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的措施
在新時代,我國繼續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打開國門搞建設
更加主動地參與和推動經濟全球化進程,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3)不斷壯大我國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
走進新時代,我國對外開放如何適應新形勢?
⑴適應新形勢,我們要加快轉變對外經濟發展方式,推動開放朝著優化結構、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轉變,著力培育開放型經濟發展新優勢;要形成以技術、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出口競爭新優勢,拓展對外貿易,推進貿易強國建設。
⑵適應新形勢,我們要實行高水平的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政策,放寬市場準入,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保護外商投資合法權益;要創新對外投資方式,促進國際產能合作,加快培育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二、對外開放與自力更生
1.在參與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我們如何看待對外開放與自力更生的關系?(1)立足我國國情,放眼世界,在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過程中,我國既注重對外開放、合作共贏,
(2)又強調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對外開放和自力更生好比兩條強有力的“腿”,支撐我國經濟邁入現代化。
2.我們實施對外開放應堅持的原則
我國實行對外開放,必須始終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則。
對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正確理解?
(1)任何時候都不能依賴別人搞建設,必須把獨立自主、自力更生作為自己的出發點,這也是中華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奮斗基點。
(2)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是閉關自守,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在立足自身發展的基礎上實行對外開放。在新的起點,
(3)我們將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
第二框做全球發展的貢獻者
一.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者
1.中國是經濟全球化的受益者
要求:(1)我國緊緊抓住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機遇,積極應對經濟全球化的沖擊和挑戰,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贏得了良好的國際環境,
(2)促進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健全,推動了開放型經濟水平的提高,
帶動了國內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
創造了大批的就業機會,提高了人民群眾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中國是經濟全球化的貢獻者
表現: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人民的生活得到極大改善,從短缺走向充裕、從貧困走向小康,數億貧困人口成功脫貧,占同期全球減貧人口總數的大多數。這本身就是對世界發展的巨大貢獻,也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了有益啟示。3.中國的發展為世界各國的發展提供了機遇
表現:(1)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為世界各國提供了更廣闊的市場、更充足的資本、更豐富的產品、更寶貴的合作機會,
(2)為全球經濟的穩定和增長提供了持續強大的推動力。中國同一大批國家的聯動發展,使全球經濟發展更加平衡,中國改革開放持續推進,
為開放型世界經濟的發展提供了重要動力。
(二)推動經濟全球化發展
1.站在新的歷史起點
(1)今天的中國,已經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同世界深度互動,向世界深度開放。
(2)中國將以更加開放的姿態,始終做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促進世界共同發展、持續發展,建設一個共同繁榮的世界。
2.推動經濟全球化發展的措施
(1)奉行多邊貿易機制,反對貿易保護主義
作為世界主要經濟體和負責任的大國,中國奉行多邊貿易機制,反對貿易保護主義,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和規則制定,按照共同制定的規則辦事,通過協商為應對共同的挑戰找到共贏的解決方案。中國堅持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大方向,為世界經濟增長發掘新動力,使世界經濟增長更加包容。
(2)以共建“一帶一路”為重點
我國以共建“一帶一路”為重點,推動中國與沿線國家共同繁榮。共建“一帶一路”不僅著眼于促進我國自身發展,而且以我國發展為契機,讓更多國家搭上我國發展快車,同沿線各國共同分享中國的發展機遇,幫助其實現發展目標。
拓展:多邊貿易 貿易保護主義
多邊貿易,是指三個或三個以上的國家或地區,為了相互間的收支能夠在整體上獲得平衡,通過協議在多邊結算基礎上所進行的貿易。世界貿易組織所管理的體制就是多邊貿易體制。
貿易保護主義,是指在對外貿易中通過關稅或非關稅壁壘限制進口,以減輕本國產品在國內市場遭受的外國產品競爭,并向本國產品提供各種補貼或優惠,以增強其國際競爭力的主張和政策。
第三單元 綜合探究 
發展更高層次開放型經濟 
1.發展更高層次開放型經濟,完善全球治理P81
(1)原因: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發展更高層次開放型經濟,建立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開放體系,這是適應經濟全球化新形勢的必然要求。
(2)內涵:全方位立體開放的經濟、是深度加入國際分工體系、與世界經濟深度融合的經濟。
(3)要求:它不僅輸出高質量的商品、服務和生產要素,而且輸入高質量的商品、服務和生產要素;不僅要更大規模地“引進來”,而且要更加積極地“走出去”;不僅要陸海內外聯動,而且要東西雙向互濟 。
2.全球治理體系變革
(1)變革的原因: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的緊迫性越來越突出。國際經濟力量對比已經發生深刻變化,而全球治理體系未能反映新格局,代表性和包容性很不夠;貿易和投資規則未能跟上新形勢,機制封閉化、規則碎片化問題十分突出 。
(2)新的治理體系要求:在新的治理體系下,國家不分大小、強弱、貧富,都是國際社會平等成員,平等參與決策、享受權利、履行義務。新的治理體系要賦予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更多代表性和發言權,要堅持多邊主義,維護多邊體制的權威性和有效性。現行國際秩序并不完美,但只要它以規則為基礎,以公平為導向,以共贏為目標,就不能隨意被舍棄。
3.正確利益觀
(1)堅持正確義利觀的要求
正確義利觀要求我們在國際交往中,特別是在同發展中國家的交往與合作中,堅決摒棄過時的零和思維,堅持義利相兼、先義后利,與各國人民共享機遇,共迎挑戰,共同繁榮。
(2)堅持正確義利觀的意義
A正確義利觀是對國家主權原則的尊重、維護和有益補充,也是對狹隘國家利益觀的超越,更是對見利忘義、損人利己的霸權行為的反對和鞭撻。
B堅持正確義利觀對于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和長遠的歷史意義。
第四單元國際組織
第八課主要的國際組織
第一框日益重要的國際組織
一.國際組織的分類與機構
1.國際組織的含義
國際組織指的是若干國家的政府或民間團體經協商聯合建立的經常性組織。
2.地位:主權國家是國際社會的基石,國際組織是國際社會的重要成員。
3.國際組織分類
(1)按成員的性質分類
政府間國際組織,指一般只有主權國家才能參加、通過宣言等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國際公約而成立的國際組織,例如,聯合國專門機構等。
非政府間國際組織,主要由多國的團體或個體組成。例如,國際紅十字委員會、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等。
(2)按地域分類
世界性國際組織:這類國際組織的名稱一般以聯合國、世界、全球、國際的英文字母縮寫開頭,例如,世界衛生組織、國際勞工組織、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等。
區域性國際組織:這類國際組織的名稱一般指明其所在地域,例如,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歐洲聯盟等。
4.國際組織為實現其宗旨設有多級機構。
(1)一般來說,全體成員參加的大會是議事和決策機構。
(2)大會休會期間,部分成員組成執行機構,執行相關的決議,履行各項職能。
(3)秘書處負責處理日常事務,為其他機構提供服務。有些國際組織還設有司法機構,解決成員間的矛盾、糾紛。
二、國際組織的產生及作用
1,國際組織的主要特征
目的性:國際組織有特定的宗旨。宗旨是國際組織開展活動的組織原則,也是其在國際社會存在的意義所在
組織性;國際組織設有多層次的機構來開展活動,以實現其宗旨。其常設性機構負責處理日常事務。
自主性:國際組織代表各成員的共同利益而不是某個特定成員的單方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國際組織自主開展活動,獨立運作,其決議具有某種強制力。
國際性:國際組織是國家,地區之間的組織,兩個以上的國家地區的政府,團體或個人才能建立國際組織。
2.產生:國際組織是國際關系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其形成和發展反映了生產力發展的水平和要求,也表明人類交往的日益頻繁和面臨的問題日益復雜。
3.作用
(1)國際組織的出現,適應了第二次工業革命帶來的新情況和新變化。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國際組織迅猛發展,適應了新科技革命帶來的經濟全球化的需要,適應了當代世界多極化趨勢,體現了對全人類面臨的共同課題的關注。
(2)國際組織可以促進國際社會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開展交流、協調、合作,調停和解決國際政治沖突和經濟糾紛,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
(3)國際組織參與國際事務受諸多因素制約,有其局限性。個別大國倚仗實力,力圖控制國際組織,使之成為其推行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的工具。
第二框聯合國
一、《聯合國憲章》倡導的國際關系基本原則
1.含義(性質):聯合國(英語縮寫為“UN”)是當今世界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權威性的政府間國際組織。
2.成立的意義:它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爭勝利的產物,是人類為和平與發展長期努力的結果。是人類歷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的大事,是人類和平進步事業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3.原則:《聯合國憲章》規定,聯合國及其會員國應遵循以下原則:
(1)各會員國主權平等;各會員國應履行憲章規定的義務;
(2)各會員國應以和平方式解決國際爭端;
(3)各會員國必須避免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不侵害別國的領土完整或政治獨立
(4);各會員國對于聯合國依憲章規定而采取的行動,應盡力予以協助;聯合國不得干涉在本質上屬于任何國家內政的事務。
二、聯合國的主要機構
注意:聯合國設有6個主要機構,除國際法院位于荷蘭海牙外,其他5個機構設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聯合國在日內瓦、維也納和內羅畢設有辦事處。
1.大會,是聯合國主要審議機構,擁有廣泛的職權,由全體會員國的代表組成,每一會員國都有一個投票權。大會關于重要問題的決定,如關于和平與安全、接納新會員國和預算事項的決定,必須由三分之二多數通過,其他問題則以簡單多數通過決定。
2.安全理事會,負有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的主要責任,由中、美、俄、英、法5個常任理事國和10個由大會選出、任期兩年的非常任理事國組成。每一個理事國均有一個投票權。
3.經濟及社會理事會,由大會選出的54個理事國組成,主要關注國際經濟、社會、文化、教育、衛生等問題。
4.托管理事會,負責監督托管領土,目前已完成歷史使命,停止運作。
5.國際法院,是為和平解決國際爭端而設立的主要司法機構,由15名法官組成。
6.秘書處,由秘書長及辦事人員組成,從事各種日常工作。秘書長是聯合國的行政首長,由大會根據安理會的推薦任命。
三、聯合國的作用
1.聯合國在維護世界和平、推動共同發展、促進人類文明進步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取得了巨大成就。
2.聯合國作為集體安全機制的核心,在保障全球安全的國際合作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安理會在解決事關世界和平與安全的重大全球和地區問題上具有重要作用。
3.發展與和平、人權并列為聯合國工作三大支柱。聯合國秘書處經社事務部,經社理事會及其附屬機構,開發計劃署、環境規劃署、人居署、糧食計劃署、人口基金等基金和方案,以及聯合國糧農組織等專門機構,構成了龐大、復雜的聯合國發展系統。
4.聯合國發展系統主持召開聯合國發展領域重大國際會議,從戰略高度協調國際社會的經濟及社會發展活動。聯合國先后通過了“千年發展目標”和“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為國際發展合作確立了路線圖和時間表。聯合國發展系統長期從事開發活動,向有關國家提供發展所需的資金、技術,并幫助制定合適的發展戰略和政策,為世界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及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5.聯合國是實踐多邊主義的最佳場所,是集體應對各種威脅和挑戰的有效平臺,應該繼續成為維護和平的使者、推動發展的先驅。聯合國的作用只能加強,不能削弱。通過改革加強聯合國的作用,符合人類的共同利益。聯合國的改革應發揚民主,廣泛協商,積極穩妥,循序漸進。
第三框區域性的國際組織
一歐洲聯盟:區域一體化組織的典型
類型:是當今世界一體化程度最高的區域性的國際組織,成為世界格局的重要力量。
發展:歐洲一體化經歷了從歐洲共同體到經濟和貨幣聯盟,再到歐盟的發展歷程。
宗旨:是實現各成員國的共同目標;促進和平,追求公民富裕生活,實現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確保基本價值標準,加強國際合作。
二、亞太經合組織
1. 亞太經合組織的地位:亞太經合組織(英語縮寫為“APEC”)是亞太地區層級最高、領域最廣、最具影響力的經濟合作機制。
2.亞太經合組織的宗旨是:
(1)支持亞太區域經濟可持續增長和繁榮,
(2)建設活力和諧的亞太大家庭,捍衛自由開放的貿易和投資,
(3)加快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鼓勵經濟技術合作,
(4)保障人民安全,促進建設良好和可持續的商業環境。
3.亞太經合組織通過獨特的方式推進成員間的合作。
亞太經合組織方式含義:就是承認多樣性,強調靈活性、漸進性和開放性;遵循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協商一致、自主自愿的原則;單邊行動與集體行動相結合。
三、東南亞國家聯盟
1.形成和發展:
(1)21世紀以來,亞洲地區經濟發展迅猛,成為世界上最具經濟活力的地區。
(2)東盟在發展過程中,形成了“10+1”、“10+3”、東盟地區論壇、東盟防長擴大會和東亞峰會等機制,成為推進區域合作和一體化建設的重要平臺。
2. 中國與東盟的關系:
(1)在“10+1”和“10+3”合作、東亞峰會、東盟地區論壇等區域機制框架下,中國與東盟保持了良好的溝通和合作。2003年,中國與東盟建立了戰略伙伴關系。2010年,中國—東盟自貿區全面建成,
(2)中國現已成為東盟第一大貿易伙伴。2013年10月,中國倡議與東盟攜手建設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四、非洲聯盟
1. 非洲聯盟的形成:非洲是當今世界發展中國家最集中的大洲。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眾多非洲國家紛紛贏得獨立,并走上聯合自強的道路,成為國際社會中一支舉足輕重的政治力量。
2.非洲聯盟(簡稱“非盟”,英語縮寫為“AU”)含義:
是非洲最重要的區域性合作組織。非盟的前身是成立于1963年的非洲統一組織。1999年,非洲統一組織第四屆特別首腦會議通過《錫爾特宣言》,決定成立非盟。2002年,非盟正式取代非洲統一組織。目前,非盟有55個成員,最重要的決策由首腦會議作出。
非盟成立后作用:在世界上的影響力與日俱增,成為引領非洲國家聯合自強、共謀發展的一面旗幟,其領導權威得到非洲國家和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
5.中國和非盟的關系;非盟在涉及中國核心和重大利益問題上積極支持中國。中國向非盟機構能力建設、有關維和行動和非盟總部會議中心、非洲疾控中心等項目建設提供援助。
第九課中國和國際組織
一、中國與聯合國關系的歷史演變
1.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主要成員國,參與了醞釀、籌建聯合國的過程。中國是舊金山制憲會議發起國,是聯合國創始會員國。
2.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美國采取各種手段,對新中國恢復聯合國席位設置重重障礙。
3.經過長期斗爭,1971年10月25日,第26屆聯合國大會以壓倒性多數通過著名的第2758號決議。決議決定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從政治上、法律上和組織上徹底解決了中國在聯合國的席位問題。
二、中國在聯合國的地位和作用
1.地位:作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國在事關世界和平與安全的重大事務上享有否決權,是聯合國中有重要影響的國家之一。
2.作用:
(1)中國本著自身肩負的重大國際責任,尊重聯合國的權威地位,維護《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積極參加各項工作,在人類和平與發展事業中發揮著建設性作用。
(2)中國堅持以多邊主義實現共同安全。中國是聯合國維和行動的堅定支持者和積極參與者。在國際軍控、裁軍與防擴散領域,中國努力維護現有多邊條約的權威性和有效性,支持發揮聯合國在防擴散領域的核心作用。
(3)中國堅持以互利合作實現共同繁榮。中國積極推動南北對話和南南合作,敦促發達國家為實現全球普遍、協調、均衡發展承擔更多責任。
(4)中國是聯合國改革的最早倡導者和有力支持者之一。中國主張改革應有利于堅持《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更好地發揮聯合國的作用,維護會員國的共同利益;應增加發展中國家代表權和發言權,切實維護其利益。
拓展:中國與聯合國
201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70年來,中國人民團結奮斗、砥礪前行,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中國外交攻堅克難、開拓進取,走過了波瀾壯闊的歷史征程。特別是近年來,在習近平外交思想的指引下,中國以更加積極有為的姿態參與國際事務,為世界的和平與發展作出更大貢獻,承擔更多責任,展現了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和世界主要經濟體的應有擔當。
中國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堅持正確義利觀,樹立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新安全觀,謀求開放創新、包容互惠的發展前景,促進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構筑尊崇自然、綠色發展的生態體系,始終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
第二框中國和新興的國際組織
一、二十國集團
1.二十國集團的構成:兼顧了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以及不同地域的利益。
2.二十國集團主要討論問題:全球重大經濟金融熱點問題,
(1)每次峰會前不定期舉行協調人會議、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
(2)以及貿易、勞工就業、農業、能源、數字經濟、衛生等專業部長會議。
3. 中國和二十國集團的關系:中國是二十國集團的創始國,也是二十國集團中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二十國集團已成為中國參與全球治理的重要平臺。
二、金磚國家
1.金磚國家的誕生和發展:
(1)是世界經濟變遷和國際格局演變的產物。
(2)金磚五國的突出貢獻:金磚五國秉持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的金磚精神,推動各領域務實合作不斷深入,深化了團結互信,增進了五國人民福祉,拉緊了利益和情感紐帶,為世界經濟企穩復蘇并重回增長之路作出了突出貢獻。
2. 中國和金磚國家的關系:
中國一直努力推動金磚國家合作機制的形成和不斷發展,順應歷史大勢,把握發展機遇,為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發揮建設性作用。
3.作用:金磚國家已成為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加強團結合作、維護共同利益的重要平臺。
三、上海合作組織
1.成員:1996年,中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國元首在上海舉行首次會晤,建立“上海五國”會晤機制。2001年,烏茲別克斯坦加入,六國元首簽署《上海合作組織成立宣言》,宣布上海合作組織成立。
2.上海合作組織(簡稱“上合組織”,英語縮寫為“SCO”)含義:
是第一個在中國境內宣布成立、第一個以中國城市命名的國際組織。上合組織工作語言為漢語和俄語,秘書處設在北京。
作用:
(1)在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的“上海精神”指引下,上合組織開創了自冷戰結束以來區域合作的新模式,成為當今世界區域合作的典范。
(2)上合組織自成立之初就將打擊“三股勢力”(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勢力)、維護地區安全穩定視為重要的合作領域。
(3)上合組織反恐怖機構作為上合組織的常設機構,在國際反恐領域的影響力與日俱增。
四、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
1.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簡稱“亞投行”,英語縮寫為“AIIB”)含義:
是中國倡議成立的多邊金融合作機構。亞投行于2016年1月正式運營,總部設在北京,工作語言為英語。
2.其運作原則是公開、透明、獨立、問責,目標是精簡、廉潔、綠色。
3.作用:
(1)亞投行致力于亞洲地區的基礎設施投資,為能源、電力、交通、通信、農業基建、供水、環衛、城建和物流等工程項目提供資金支持。
(2)亞投行充分借鑒現有多邊金融機構長期積累的理論和實踐經驗,制定和實施嚴格的規章制度,提高透明度和包容性。
(3)亞投行在現行國際經濟金融秩序下運行,同其他全球和區域多邊開發銀行的關系是相互補充而非相互替代。
(綜合探究)國際視野及國際人才必備知識
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國際組織的關系大致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
(1)1971年之前,中華人民共和國被排斥在聯合國等國際組織之外,為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進行了不懈的斗爭;
(2)從1971年到改革開放前,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并與大批國際組織恢復、建立了友好合作關系;
(3)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恢復了在世界銀行集團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合法席位,加入亞太經合組織等;
(4)進入21世紀,特別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中國與國際組織的關系又進入了新的階段,中國成為多邊外交、全球治理的積極參與者,日益成為全球多邊舞臺的重要引領力量
(5)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與國際組織的關系更加密切,積極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全球治理,并與一些國際組織合作共建“一帶一路”,這既是世界政治經濟發展形勢使然,也是中國自身實力提升后主動融入世界的必然選擇。
2. 中國積極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1)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的綜合國力發生了巨大變化,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生命力。中國對待全球治理的態度、政策和實踐,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甚至決定著全球治理的未來,同時也影響著中國未來發展的國際環境。
(2)中國需要加深對國際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在結合中國發展經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不斷提出符合人類發展需求的全球治理理念和政策。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世界多極化不斷發展,中國與國際組織的關系必將日益深化。
(3)全球青年有理想、有擔當,人類就有希望,推進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就有源源不斷的強大力量。我們要積極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添磚獻瓦。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军事| 本溪| 滨海县| 凯里市| 通州市| 萨迦县| 临朐县| 烟台市| 常山县| 崇阳县| 新安县| 天水市| 白朗县| 思南县| 长泰县| 淮北市| 万山特区| 德清县| 阳朔县| 富裕县| 永康市| 利川市| 隆昌县| 尚义县| 新宁县| 田阳县| 新田县| 平阳县| 太原市| 延安市| 松潘县| 清丰县| 太谷县| 布尔津县| 永寿县| 东至县| 东莞市| 绿春县| 镇安县| 米脂县| 城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