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識點總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識點總結

資源簡介

第1-2課 文化與生活
第一單元主觀題中對于文化作用(文化與生活)的考察既包括文化對社會的作用,也包括文化對人的作用。
1. 文化的含義
含義:文化是相對于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的精神活動及其產品。既包括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具有意識形態性質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學和技術、語言和文字等非意識形態的部分。
2.文化的特點 :
①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是人們社會實踐的產物
②文化素養是通過對社會生活的體驗,特別是通過參與文化活動、接受文化知識教育而逐步培養出來的。人們在社會實踐中創造和發展文化,也在社會生活中獲得和享用文化。
③人們的精神活動離不開物質活動,精神產品也凝結在一定的物質載體中。
3.文化的社會作用
(1)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能夠在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通過社會實踐轉化為物質力量,對社會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
(2)文化與政治、經濟的關系:
①相互影響: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經濟、政治所決定,又反作用于經濟、政治,給予其以重大影響。
②相互交融:
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
①在經濟發展中,科學技術的作用越來越重要;
②發展教育事業,培養各種高素質人才,提高勞動者素質越來越重要;
③文化生產力在現代經濟的總體格局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
文化與政治相互交融:
①隨著民主法治的發展,人們為了參與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養。
②文化關系國家安全,世界范圍內反對文化霸權主義的斗爭,成為當代國際政治斗爭的重要內容。
(3)文化對綜合國力
①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
②文化建設為經濟建設提供正確的方向保證、不竭的精神動力和強大的智力支持
4、文化對人的作用?
(1)文化對人影響的來源:
①來源于特定的文化環境 ②來源于各種形式的文化活動
(2)文化對人影響的表現:
①影響人們的交往行為和交往方式
②影響人們的實踐活動、認識活動和思維方式
(3)文化對人影響的特點:
①潛移默化:是無形的影響,不是有形的強制的。人們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往往是自覺學習,主動接受文化熏陶的過程。
②深遠持久: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是人們文化素養的核心和標志
(4)優秀文化塑造人生:
①豐富人的精神世界:積極參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動,不斷豐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養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徑。
②增強人的精神力量
③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注意:人的發展和社會的發展是相互促進的關系。
3.1 世界文化多樣性
1.文化多樣性的主要表現及其意義
(1)民族節日:是一個民族歷史文化的長期積淀。慶祝民族節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2)文化遺產:
①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志。
②有利于研究人類文明的演進
③有利于展現世界文化多樣性,是人類共同的文化財富。
④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保護文化遺產有利于促進經濟的發展
⑤傳統文化是維系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紐帶。保護文化遺產,有利于增強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歸屬感,增強文化自信
保護方式:以名錄方式確立。
2.為什么要正確對待文化的多樣性?
(1)文化多樣性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特征,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動力。(地位)
(2)文化是民族,又是世界的。
(3)尊重文化多樣性是實現本民族文化發展的內在要求。
(4)尊重文化多樣性也是實現世界文化繁榮的必然要求
(5)文化多樣性是文化創新的重要基礎.
3.怎樣對待文化的多樣性?
(1)正確態度。既要認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鑒,求同存異,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共同促進人類文明繁榮進步
(2)必須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則。要尊重差異,理解個性,和睦相處,共同促進世界文化的繁榮。
(3)反對封閉主義和民族虛無主義。
(4)我們既要熱情地歡迎世界各國優秀文化在中國的傳播,又要更加主動地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增強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
4、怎么理解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解釋:①由于各民族間經濟的和政治的、歷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種因素的不同,決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間存在著的差異,所以,文化是民族的。
②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會實踐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規律,在實踐中產生和發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規律,所以,文化又是世界的。
3.2文化在交流中傳播
1.文化傳播的途徑:
(1)商業貿易(重要途徑之一)
(2)人口遷徙(重要途徑之一)
(3)教 育 (重要途徑之一)
(4)各國間互派留學生和訪問學者,是一種更為直接的傳播方式
(5)小到親朋聚會、外出旅游,大到各種經濟、政治、文化活動都是途徑。
2、文化傳播的手段: 傳媒
(1)傳媒的發展形態:口語、文字、印刷、電子和網絡等
(2)標志 :印刷媒體的推廣
(3)大眾傳媒(重點)
作用:依托現代信息技術,大眾傳媒能夠最大程度地超越時空的局限,集中來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顯示出文化傳遞、溝通、共享的強大功能。
地位:大眾傳媒已成為文化傳播的主要手段
3、文化交流的意義(為什么)
①學習與借鑒其他民族優秀文化成果,促進本民族文化發展,增強我國文化競爭力,提高國家的文化軟實力,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
②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有利于擴大中華文化的吸引力和國際影響力
③有利于世界各種文化相互借鑒,取長補短,維護世界文化的多樣性,促進世界文化的繁榮與發展
④文化與經濟相互影響相互交融,通過文化交流,可以促進國際貿易發展,實現經濟上的互利共贏。
⑤文化與政治相互影響相互交融,通過文化交流,促進國家間的相互理解,減少隔閡,增進共識,促進世界和平。)
4、加強文化交流的措施(如何正確對待外來文化)
(1)我們既要熱情地歡迎世界各國優秀文化在中國的傳播,又要更加主動地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增強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文化交流的態度)
(2)要尊重文化的多樣,既要認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遵循各國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文化多樣性)
(3)通過商業貿易、人口遷徙、教育多種文化傳播途徑,借助現代文化傳播手段(大眾傳媒),促進文化的交流與合作。(文化傳播的途徑和手段)
(4)堅持正確方向,克服錯誤傾向。正確處理外來文化與民族文化的關系,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反對“民族虛無主義”和“封閉主義”。
4.1 傳統文化的繼承
1.傳統文化的表現形式及各種表現形式的影響
(要求:把握關鍵詞,注意選擇題)
(1)傳統習俗(是傳統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對人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產生持久影響。)
(2)傳統建筑(被稱為凝固的藝術,展現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標志)
(3)傳統藝術(具有悠久的歷史,蘊藏著豐富的文化內涵,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4)傳統思想(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今天中國人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和中國的社會發展具有深刻影響。)
2.傳統文化的特點
(1)傳統文化具有相對穩定性。傳統文化在世代相傳中保留著基本特征,同時,它的具體內涵又能夠因時而變。
(2)傳統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性。傳統文化是維系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紐帶,能增強民族認同感,歸屬感、民族自豪感、樹立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3)傳統文化具有繼承性:突出表現為傳統習俗、傳統建筑、傳統文藝和傳統思想的繼承。
3.傳統文化的作用
(1)傳統文化是維系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紐帶,能激起人們強烈的民族認同感、歸屬感、民族自豪感、樹立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2)傳統文化的雙重作用:在社會發展中,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經濟、政治的變化,傳統文化如果能順應社會生活的變遷,不斷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需求,就能對社會與人的發展起積極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變,傳統文化也能起阻礙社會進步、妨害人的發展的消極作用。
(3)正確對待傳統文化的影響: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只有正確對待傳統文化,發揮傳統文化的積極作用,不斷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需求,克服傳統文化的消極作用,才能興旺發達;每個人只有正確對待傳統文化的影響,才能使自己全面發展,更好的創造新生活。 (P42頁)
4.如何對待傳統文化?
(1)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面對傳統文化,要辯證地認識它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華和糟粕。對于傳統文化中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積極向上的內容,應該繼續保持和發揚。對于傳統文化中不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東西,必須“移風易俗”,自覺地加以改造或者剔除。
(2)必須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把握好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系,批判地繼承傳統文化,不斷推陳出新,革故鼎新,才能夠作出正確的文化選擇,成為自覺的文化傳承者和享用者。(繼承與發展的關系p44第二段)
(3)對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繼承與創新的關系)
(4)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加強對外文化交流,增強民族文化的國際影響力。(文化交流角度)
(5)堅持正確方向,克服錯誤傾向,反對“守舊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
(說明:2.3.4.5點屬于補充內容,多角度思考問題)
4.2 文化在繼承中發展
1.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系
①繼承是發展的必要前提,發展是繼承的必然要求,繼承與發展是統一過程的兩個方面。
②文化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把握好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系,批判地繼承傳統文化,不斷推陳出新,革故鼎新,才能夠作出正確的文化選擇,成為自覺的文化傳承者和享用者。
2.影響文化發展的因素
(1)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決定社會制度的變化,也決定著文化的發展方向(根本因素,外部因素)
(2)科學技術的進步是推動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使收集、選擇、傳遞、儲存文化資源的手段和方式發生了根本變革,極大地促進了文化的傳播、繼承與發展。(內部因素)
(3)思想運動往往催生社會變革,促進文化發展。(內部因素)
(4)教育是人類特有的傳承文化的能動性活動,具有選擇、傳遞、創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與培育上始終扮演著重要角色。(內部因素)
5.1文化創新的源泉和作用
1.社會實踐與文化創新的關系
(1)社會實踐決定文化創新
①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
②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動力
③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是文化創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檢驗文化創意的根本標準。
(2)文化創新反作用于社會實踐
①文化創新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
②文化創新可以促進民族文化的繁榮,是一個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證。
2.為什么要推動文化創新?(重點)
(1)文化發展的實質就在于文化創新。文化創新是社會實踐的必然要求。
(2)創新是文化富有生機和活力的重要保證。
(3)文化創新可以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文化源于社會實踐,又引導、制約著社會實踐的發展。進行文化創造,實現文化創新,應適應社會實踐的需要,為社會實踐服務。
(4)文化創新可以促進民族文化的繁榮,是一個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證。
5.2文化創新的途徑
1.如何正確認識繼承與創新的關系?(即傳統文化與當代文化的關系)(P53)
①一方面,我們不能離開傳統文化,空談文化創新。對傳統文化批判性的繼承,是文化創新的根基。
②另一方面,體現時代精神是文化創新的重要追求。
③反對“守舊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P55)
2.什么是 “守舊主義”和“封閉主義”,“民族虛無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
守舊主義:固守傳統文化拒絕新文化(否今)
封閉主義:拒絕外來文化(否外)
民族虛無主義:一位推崇外來文化(否中)
歷史虛無主義:根本否定傳統文化(否古)
2.文化創新的途徑(怎樣進行文化創新?重點)
(1)立足于社會實踐,是文化創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與實踐的關系)
(2)繼承傳統,推陳出新。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推陳出新,革故鼎新。(與傳統文化的關系)
(3)面向世界,博采眾長。充分吸收借鑒其他民族文化的優秀成果,做到以我為主、為我所用。(與文化多樣性的關系)
(4)堅持正確方向,克服錯誤傾向。正確處理好傳統文化與當代文化,民族文化與外來文化的關系,克服“守舊主義”、“封閉主義”、“民族虛無主義”、“歷史虛無主義”的錯誤傾向。①立足于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
②著眼于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③發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長處,在內容和形式上積極創新,努力鑄造中華文化的新輝煌。
(堅持文化創新的正確方向,克服錯誤傾向)
(5)人民群眾是社會實踐的主體,也是文化創新的主體。虛心向人民群眾學習,從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中汲取營養,銳意創新。(文化創新的主體)
或者:堅持以人民為導向,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尋求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針,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努力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群眾。(第九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角度)
(6)激發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推動文化內容形式、體制機制、傳播手段創新,通過解放生產力、科技進步、思想運動和教育等方式推動文化發展
(7)堅定文化自信,弘揚主旋律和民族精神,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第十課文化強國的角度)
6課 我們的中華文化
1.中華文化的基本特征: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包容性
2、漢字
①地位:是源遠流長的見證,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志
②作用:漢字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志,書寫中華文化、傳承中華文明
文字≠漢字
3、史書典籍:
地位:是中華文化一脈相傳的重要見證,也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見證。
特點:規模之大、存留之豐,為世界所僅有。
4.近代中華文化衰微的原因:
中國封建統治的日漸沒落(內因);西方近代工業文明的巨大沖擊(外因)
5、如何創造中華文化的新輝煌?
①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馬克思主義的指引下才能創造中華文化新的輝煌。(方向保證)
②弘揚中華文化,就是在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耕耘。我們要全面認識祖國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中華文化的發展與當代社會相適應,與現代文明相協調,既保持民族性,又體現時代性。(文化繼承)
③我們既要歡迎世界各國優秀文化在中國傳播,又要主動地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面向世界,博采眾長,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和借鑒其他民族優秀文化成果,發展本民族文化,做到以我為主,為我所用(文化交流)
④社會實踐是文化發展創新的基礎,人民群眾是社會實踐的主體,也是文化創造的主體。文化發展應該關注人民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眾的需求,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文化發展的主體)
6、博大精深的表現:
(1)獨樹一幟,獨領風騷(獨特性)
主要表現:
①文學藝術
特點:輝煌悠久的歷史;豐富絢麗的內涵;鮮明獨特的風格,展現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
作用:反映人們的精神生活、展示人們的精神世界有獨特的作用。
地位:在世界文學藝術寶庫中占有重要位置。
②科學技術
特點:我國古代科學技術注重實際運用,具有實用性和綜合性的特點。
作用:中華民族的一切科技成果,都是中國人民勤勞、智慧和艱苦奮斗精神的結晶,是中華民族生命力、創造力的生動體現。
地位:是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之一。
(2)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區域性)
①區域文化形成的原因:
我國幅員遼闊,各地自然條件千差萬別,經濟社會發展程度不同。各地區受到不同的歷史、地理等因素的影響。
②不同區域文化的之間的關系:
不同區域的文化,長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鑒、相互吸收,既漸趨融合,又保持著各自特色。
(3)中華之瑰寶,民族之驕傲(民族性)
7、中華文化與各民族文化的關系
(1)在中華文化的百花園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異彩紛呈,都為中華文化的形成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2)中華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體,中華文化呈現著各民族文化的豐富多彩。
①特性:中華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華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②民族文化的地位:都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瑰寶,都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③各民族文化之間的關系: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進,共同熔鑄了燦爛的中華文化。
④中華文化的意義:各族人民對共同擁有的中華文化的強烈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顯示了中華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蘊和強大的民族凝聚力。
8.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原因——包容性
(1)含義:求同存異和兼收并蓄。求同存異,就是能與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處;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鑒其他民族文化的積極成分。
(2)意義:有利于與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關系中交流,增強對自身文化的認同和對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9.中華文化的力量(作用)
中華文化的力量深深地榮住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勵中國人民幾千年來克服艱難險阻、戰勝內憂外患、創造幸福生活的強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勵每個中華兒女共同創造美好明天的不解力量之源。
7課 中華民族精神
1、中華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關系:
中華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現為民族精神的力量;民族精神是優秀中華文化的結晶。
2.中國精神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
3.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內涵: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的創造精神、偉大的奮斗精神、偉大的團結精神和偉大的夢想精神。
4.愛國主義
(1)地位: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
(2)作用:深深植根于中華民族心中,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基因,維系著華夏大地上各個民族的團結統一,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為祖國發展繁榮而不懈奮斗。
(3)特點:①愛國主義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②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愛國主義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體內涵。③在當代中國,愛國主義的本質就是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高度統一。④新時期愛國主義的主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擁護祖國統一。
5.為什么要弘揚中華民族精神?
重要性:①是維系中華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紐帶
②是支撐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的精神支柱
③推動中華民族走向繁榮、強大的精神動力
④是中華民族之魂
⑤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整體風貌和精神特征,體現了中華民族共同的價值追求,是中華民族永遠的精神火炬
⑥是鑄造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為中華民族的生存和發展強基固本。
必要性:
(1)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綜合素質的必然要求。
(2)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是不斷增強我國國際競爭力的要求。
(3)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是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需要。
(4)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是文化建設的重要任務。
6.如何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
(1)立足于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繼往開來、與時俱進,豐富和發展民族精神。(P81)
(2)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人人都應該成為民族精神的傳播者、弘揚者和建設者,共同續寫民族精神的新篇章。(P82)
(3)最重要的是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一“主心骨”的作用。——先進性(P83)
主心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4)必須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P83)——民族性
(5)必須正確對待外來思想文化。(P83)
(6)必須與弘揚時代精神相結合。——時代性
8課 我們的文化生活
1.當代文化生活
(1)特點:文化市場斑斕色彩,文化生活多種選擇。
2、文化生活色彩斑斕的原因:
①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 ②大眾傳媒的影響 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
3.文化生活的“喜”與“憂”
(1)喜
原因:文化市場和大眾傳媒的發展
表現(有哪些積極影響):
①滿足文化需要,充實精神生活。
②傳播科學文化知識。
③使人們潛移默化地接受正確的價值觀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質。
④引導消費觀念,推動生產發展。
(2)憂
原因:文化市場的自發性和傳媒的商業性
表現(有哪些消極影響):
①生產銷售品位低下的文化產品
②迎合低級趣味
③不負責任地傳播“緋聞軼事”
4. 如何應對文化生活中的“喜”和“憂”?
(1)政府(國家):
①加強管理,正確引導。對文化市場和大眾傳媒不能放任自流。
②發展人民大眾喜聞樂見的大眾文化
③大力發展先進文化,支持健康有益的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堅決抵制腐朽文化。(8.2的知識補充)
④弘揚主旋律,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導向和示范作用。(8.2的知識補充)
⑤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定文化自信。(9課的知識補充)
(2)文化生產經營者(企業)
①守法經營,追求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經濟生活的補充)
②加強自律,提高職業道德素質
③不生產、銷售品味低下的產品
(3)個人:
①提高辨別不同性質文化的眼力,增強抵御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能力,做出正確的文化選擇。(8.2的知識補充)
②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修養和科學文化修養,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做優秀的文化傳播者。(10課的知識補充)
5.我國人民的文化需求的特點:多層次、多樣化、多方面。
6、發展人民大眾喜聞樂見的文化
含義:面向廣大人民(方向上),反映人民的利益與呼聲(內容上),為人民大眾所喜 聞樂見(形式上)的社會主義文化(性質上)。
7.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1)落后文化
①含義:各種帶有迷信、愚昧、頹廢、庸俗等色彩的文化。
②表現形式:常常以傳統習俗的形式表現出來。
③措施:通過科學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
(2)腐朽文化
①含義:封建主義和資本主義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法輪功”邪教、淫穢色情文化等,都屬于腐朽文化。
②危害:這些文化腐蝕人們的精神世界、侵蝕民族精神、阻礙先進生產力發展、危害社會主義事業。
③措施:堅決抵制、依法取締。
9.1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1、中華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轉折點: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
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如何產生的?
源自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熔鑄于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
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內涵?
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守中華文化立場,立足當代中國現實,結合當今時代條件,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
4、為什么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在人民大眾的文化生活中始終占據著主導地位,發揮著強有力的導向和示范作用。(8.2)
②歷史證明:全盤西化和文化復古主義等主張,無法使中華文化走上復興之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民族復興的必然選擇
③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奮勇前進的強大精神力量,是中華文化獲得空前發展、重新走向輝煌的必然選擇。
5、怎樣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1)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
(2)堅守中華文化立場,立足當代中國現實,結合當今時代條件,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含義)
(3)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協調發展。
(4)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5)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
(6)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彰顯文化自信的力量.
(7)黨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人心.
(8)以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著眼點,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
(9)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筑牢理想信念之基,不斷提高人民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打下堅持的人才基礎。
(10)立足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
6、為什么要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
①一個沒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難以自立自強,一項沒有文化支撐的事業難以持續長久;
②精神文明建設搞好了,人心凝聚,精神振奮,各項事業才會全面興盛;精神文明建設搞不好,人心渙散,精神頹廢,各項事業都難以搞好。
③中國夢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發展、相互促進的結果
7、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
①要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發展。
②要加快構建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體制機制。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
③加快推進體育強國建設,要加強中外人文交流,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講好中國故事,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9.2 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1.文化自信的來源(含義)
文化自信,來自對時代發展潮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深刻把握,來自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對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念。
2.文化自信的表現?
對中華文化發展前途充滿信心、對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目標充滿信心、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充滿信心
3.文化自信的作用?
① 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②堅定文化自信,事關國運興衰、事關文化安全、事關民族精神獨立性。
③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4.怎樣彰顯文化自信?
①文化自信的來源
②文化自信的表現
5.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基本內容?
(1)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靈魂)
(2)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主題)
(3)培育和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精髓)
(4)倡導社會主義榮辱觀(基礎)
內核: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6.為什么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①各種思潮相互激蕩、各種文化相互交融、各種觀念相互碰撞;
②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之一。
③沒有核心價值體系,一種文化就立不起來、強不起來,一個民族就沒有賴以維系的精神紐帶,一個國家就沒有統一意志和共同行動。
7.怎樣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1)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必須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的力量。
(2)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牢固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增強意識形態領域主導權和話語權。
(3)必須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繼承革命文化,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更好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4)黨必須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
8.意識形態的重要性?
(1)作用:意識形態決定文化前進方向和發展道路,對一個政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生存和發展至關和重要。意識形態關乎旗幟、關乎道路、關乎國家政治安全。
(2)必要性:是面對改革發展穩定復雜局面和社會思想意識多元多樣、媒體格局深刻變化的需要。
9.如何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
(1)必須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使全體人民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緊緊團結在一起。
(2)黨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必須加強理論武裝,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人心,凝聚民族復興的堅定意志和磅礴力量。
(3)必須堅持正確輿論導向,高度重視傳播手段建設和創新,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加強互聯網內容建設,建立網絡綜合治理體系,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加強陣地建設和管理,注意區分政治原則問題、思想認識問題、學術觀點問題,旗幟鮮明反對和抵制各種錯誤觀點。
10.1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1.核心價值觀作用
(1)精神力量:對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來說,最持久、最深層的力量是全社會共同認可的核心價值觀。
(2)精神追求:承載著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精神追求
(3)價值判斷:體現著一個社會評判是非曲直的價值標準。
(4)文化軟實力:一個國家的文化軟實力,從根本上說,取決于其核心價值觀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感召力。
2、核心價值觀的要求
(1)必須同這個民族、這個國家的歷史文化相契合;(歷史)
(2)必須同這個民族、這個國家的人民正在進行的奮斗相結合;(實踐)
(3)必須同這個民族、這個國家需要解決的時代問題相適應。(時代)
3、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
4、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作用:
(1)我國憲法規定:“國家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
(2)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既體現了社會主義本質要求,繼承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體現了時代精神。
(3)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就要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
(4)核心價值觀的作用。
5、如何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1)要強化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創建、精神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傳播的引領作用,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發展各方面,轉化為人們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
(2)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人們日常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并內化為人們的精神追求,外化為人們的自覺行動。
(3)要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
10.2 加強思想道德建設
1.理想信念的重要性
(1)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要同心同德邁向前進,關鍵是高舉理想信念的旗幟。
(2)思想道德建設,必須站在理想信念這個制高點上。
2.如何開展理想信念教育?
(1)必須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堅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
(2)必須堅持學而信、學而思、學而行,把學習成果轉化為堅定的意志和自覺的行動。
3、如何加強思想道德建設?
(1)筑牢理想信念之基。思想道德建設,必須站在理想信念這個制高點上,高揚主旋律。
(2)要深入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推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
(3)要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
(4)要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提高全民科學素養,在全社會形成崇尚科學、鼓勵創新、反對迷信和偽科學的良好氛圍。
(5)要推進誠信建設和志愿服務制度化,強化社會責任意識、規則意識、奉獻意識。
(6)必須腳踏實地、不尚空談、重在行動,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點滴小事做起。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枝江市| 潍坊市| 泸定县| 新津县| 眉山市| 扎囊县| 祥云县| 水富县| 卓资县| 福贡县| 龙州县| 信丰县| 土默特右旗| 西贡区| 苍南县| 旬阳县| 门源| 江津市| 绵竹市| 文登市| 镶黄旗| 长白| 舟山市| 宜都市| 拉萨市| 油尖旺区| 梁山县| 新宁县| 綦江县| 武冈市| 司法| 屏南县| 安化县| 曲阜市| 布尔津县| 乐至县| 丰原市| 金华市| 茂名市| 潼关县| 太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