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明朝的對外關系》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知道鄭和下西洋的目的、時間、路線及意義等相關史實;2.知道戚繼光抗倭的史實,正確評價戚繼光的抗倭斗爭;3.認識鄭和遠航是航海史上的壯舉,學習戚繼光的愛國主義精神。【重難點】鄭和下西洋的意義;正確評價戚繼光的抗倭斗爭。【課型、教學時數】新課,1課時【教學過程】導入2019年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成立70周年,4月下旬在青島將會舉行第6次海上大閱兵。屆時,中國將與他國艦艇一起,展現一場盛大的海軍盛宴。中國人民海軍捍衛國家海洋主權,海權與國家的安危、榮辱、興衰系于一身。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中國與海洋的那些事兒——第15課 明朝的對外關系。第一幕 海之榮——鄭和下西洋播放《鄭和下西洋》視頻,引入本課題 (激發興趣)1、請根據教材P70“人物掃描”為其制作名片。2、閱讀史料,思考明成祖為什么派鄭和下西洋?材料1: ……成祖疑惠帝(建文帝)亡海外,欲蹤跡之,且欲耀兵異域,示中國富強。 ……——《明史· 鄭和傳》材料2:西洋諸國,對明朝出品之陶瓷、絲綢等,都極喜愛……在返程中,鄭和官船亦購買或交換一些中國所缺之香料,染料,寶石,象皮,珍奇異獸等等。目的:①尋找下落不明的明惠帝(建文帝)②提高明朝在國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國富強③用中國貨物去換取海外奇珍3、論從史出:明朝為鄭和的遠航提供了怎樣的條件?材料一:史書記載明太祖時,“倉廩(lin儲藏米谷的地方)充積,天下太平”。當時明朝經濟世界第一,白銀占有量世界第一。材料二:造大舶,修四十四丈(151.8米)、廣十八丈者六十二(寬61.6米)。——《明史》卷304《鄭和傳》材料三:宋代指南針的發明大大促進了世界遠洋航海技術的發展。航海家初步掌握了潮汛、信風、氣象的規律——《中國歷史下冊》條件:①明朝前期,國力強盛(鄭和下西洋成功的根本原因)②造船業發達③指南針的利用,航海技術的進步4、看圖,找出西洋的地理范圍。——西洋在哪里?(由學生在地圖上指出)概況:分組模擬鄭和遠航(各小組要確定小組發言人、記錄人等)①遠航前的準備:船隊出行前需要準備的設備、物品,并說明用途。②遠航中的編隊:船隊如何編排隊形(可畫簡圖)、遇到惡劣天氣如何統一指揮等。③遠航的路線:船隊到達的國家和地區④遠航到達目的地后:船隊進行了哪些活動意義:材料一:從比較結果看,你可以得出什么結論?①鄭和下西洋,時間之長,規模之大,堪稱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壯舉材料二:②增進了中國與亞非國家和地區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來材料三:鄭和作為人類征服海洋的先驅,他揭開了世界航運史從大陸轉向海洋的序幕,開創了西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亞非海上交通網。他對中國和世界航海事業的發展,對中國古代航海技術的完善,留下了不可磨滅的歷史功績。③開創了西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亞非海上交通網;④為人類的航海事業作出了偉大貢獻。7、古道新途:鄭和下西洋對“一帶一路”構想的提出有何啟示?歷史的追問:鄭和之后,航海為什么戛然而止,沒有再出現8次、9次、10次呢?鄭和七下西洋之后,明政府越來越保守,并逐漸禁止了海外探索,把遼闊的海洋拱手讓給了西方探險者。然而,明朝的故步自封,卻沒能阻止來自于海上的威脅——倭寇 (引出下文)第二幕 還之怒——戚繼光抗倭合作探究: 戚繼光抗倭的背景1什么是“倭寇”?元末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組成海盜武裝集團,到中國東南沿海地區進行走私貿易和搶劫,被時人稱為“倭寇”。2、什么是“倭患”?明朝中期,倭寇與中國海盜、奸商等相互勾結,對中國沿海進行武裝搶劫,他們殺居民,劫財貨,無惡不作,沿海各地遭到重大破壞,時稱“倭患”。3、明朝中期為什么倭患嚴重?①日本國內社會動蕩加劇 ②明朝國力減弱,海防松懈4、戚繼光抗倭的過程 (由老師精彩的講述戚繼光抗倭的具體過程。)① 組建“戚家軍”,創造“鴛鴦陣”②浙江臺州九戰九捷,平定浙東倭患③進入福建、廣東地區,與俞大猷合作剿倭5、結果:使東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6、戚繼光抗倭勝利的原因?(人心向背、軍隊、指揮者、戰術等)7、評價:①戚繼光領導的抗倭戰爭是一場反侵略的戰爭。(強調反侵略)②戚繼光是我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民族英雄和愛國主義者(為什么說戚繼光是民族英雄、愛國者?)(教師提問,學生積極回答)展示圖片,導入第三幕第三幕 海之殤——哭泣的澳門16世紀開始,一些歐洲殖民者,相繼來到我國沿海地區,進行侵略活動。_1553年_,__葡萄牙_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國_廣東澳門_的居住權。自1840年至1940年的一百年間,據史學家不完全統計,帝國主義列強從海上入侵中國達470余次,較大規模的入侵達到84次,入侵船隊達1860多搜,入侵兵力達47萬人,迫使清政府簽訂不平等條約50多個。海權與國家興衰榮辱系于一身。以史為鑒:捍衛海權,鞏固海疆1、展示圖片,學生總結目前中國在海權方面面臨的主要問題:釣魚島問題、南海問題、臺海問題等。學生齊讀習近平重要講話:中國的海洋權益面臨日益嚴峻的挑戰,經略海洋、推動海洋強國建設乃當務之急。海洋必然在實現中國夢的征程中扮演最核心的作用。指出,捍衛海權刻不容緩。2、滾動播出圖片,展示中國海軍從1949年建立至今,在捍衛海權、保護國家海洋安全和中國公民生命財產等方面做出重大的貢獻。課堂小結:隨堂練習:1、鄭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關于這一壯舉的歷史意義的說法,正確的是( )A.一種民間經濟文化友好交流 B.使明朝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C.加強了明朝與亞非國家往來 D.促進了明朝手工業的發展2、戚繼光賦詩明志:“遙知夷島(指日本)浮天際,未敢忘危負年華。”詩中的“危”指( )A.東北地區遭到入侵 B.臺灣被殖民者強占C.新疆地區遭受侵略 D.東南沿海倭患嚴重3、1553年,攫取在我國廣東澳門居住權是( )A、荷蘭殖民者 B、西班牙殖民者C、英國殖民者 D、葡萄牙殖民者4.明朝之所以能出現鄭和下西洋的壯舉,最主要原因是( )A.明朝前期國力強盛 B. 造船技術高超 C.指南針用于航海 D. 海上交通發達5.童謠見證歷史。明朝時,兒歌“倭倭來,不要慌,我有戚爺來抵擋” 所贊頌的是( )A.岳飛抗金 B.文天祥抗元C.戚繼光抗倭 D.鄭成功收復臺灣6.泰國有“三寶塔寺”,馬來西亞有“三寶鎮”。現在的人們之所以懷念鄭和,是因為他曾( )A.建立明朝,統一了全國B.抗擊倭寇,維護了東南沿海地區的安定C.7次下西洋,促進了中國與亞非國家和地區的經濟交流D.英勇抗元,留下了“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板書設計】明朝的對外關系鄭和下西洋戚繼光抗倭葡萄牙攫取在澳門的居住權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