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聯邦制、兩黨制、三權分立:以美國為例》高三復習課教學設計一、教材內容分析《聯邦制、兩黨制、三權分立:以美國為例》是《國家與國際組織常識》專題三的知識,本專題由四框構成,分別是“美國的聯邦制”、“美國的兩黨制”、“美國的三權分立制”、“美國的利益集團”。通過本專題的學習,了解美國的政體及其與國體的關系,可以使我們進一步辨識資本主義民主政體的利弊,洞察資本主義政治制度和國家政權的實質。根據《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選考科目考試說明(2019版)思想政治》的要求,本專題的考試目標與要求如下:聯邦制、兩黨制、三權分立:以美國為例 ▲1.美國的聯邦制 ①美國聯邦制的特點 ②美國聯邦制的利與弊 b c▲2.美國的兩黨制 ①美國的兩黨制及其實質 ②美國政黨的特征 c b▲3.美國的三權分立 ①美國三權分立的核心內容 ②三權分立的弊端 b c▲4.美國的利益集團 ①美國的利益集團及其活動方式 ②美國利益集團的政治作用 b c二、學情分析經過兩年多的思想政治學科學習,高三學生已經初步養成學科素養,對該專題的知識已經有了較好的把握,這位本節復習課奠定了知識基礎。當然,在綜合運用相關學科內容,參與社會實際生活,在真實情境中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方面,同學們還存在一定的問題;除此之外,在將理論應用于實踐的過程中,學生的理論思維能力、政治認同度、價值判斷力也還有待點撥與提升。三、教學目標1. 通過復習,學生能識記、理解、綜合應用“美國的聯邦制”、“美國的兩黨制”、“美國的三權分立制”、“美國的利益集團” 四框內容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觀點。2. 通過議題式教學,學生能關注現實生活,增強對情境的體驗,提高信息分析、綜合、歸類概括能力,進行知識遷移和邏輯推理能力。3.以“新冠疫情”為背景材料,通過比較,破除對西方制度的盲目崇拜,學生能增強對自己國家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激發其政治認同。四、教學重難點重點:美國聯邦制的特點、兩黨制、三權分立的核心內容、利益集團及其活動方式難點:美國聯邦制、兩黨制、三權分立制、利益集團的實質五、教學過程【視頻導入】2020年3月份以來,新冠疫情的主要戰場已經在國外,截止到四月上旬,美國已經成為目前全球累計確診病例數、累計死亡病數最多的國家。根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最新數據,截至13日晚,美國新冠確診病例已超58萬例,死亡病例超過2.3萬例。美國全部50個州、首都華盛頓特區和多個海外領地均已進入“重大災難狀態”,這是美國歷史上的首次。【教師導語】美國疫情之所以發展至今,與美國的政體特征有密切關系。本節課,我們一起“通過疫情認識美國”。【總議題】通過疫情認識美國【設計意圖】通過新聞視頻導入新課,引導學生關注生活,把學科知識與生活相結合,在真實情境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學以致用,調動學生積極性,更好地理解和應用書本知識。環節一:議題描述【子議題1】美國疫情暴發后,各方是如何應對從而導致了局面失控?【議題情境】美國疫情暴發后,聯邦政府與州政府、民主黨與共和黨、國會與總統、各個利益集團的表現不一,具體是怎樣的做法,請看前方記者發回的新聞報道。【議學活動】全班同學分成四個小組,分別從聯邦政府與州政府、民主黨與共和黨、國會與總統、代表性的利益集團四個角度查閱、搜集、整理新聞資料,派小組代表展示成果。【議學任務】從各自的主體出發,搜集恰當的新聞素材,進行加工整理,做成新聞簡報。設計意圖:圍繞議題,制作新聞簡報的過程是一個獲取信息并梳理學科知識的過程,有利于學生提煉信息、歸納信息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幫助學生建構學科知識與生活現象之間的聯系,同時,為后面的議題展開做好鋪墊。【答案范例】新聞簡報一:紐約州州長拒絕美國總統的封城令特朗普看著大紐約都會區(包括紐約和新澤西)的確診病例數節節攀升,他想抄中國的作業:封城!結果,被紐約州州長Andrew Cuomo怒懟了回去,原因是憲法并沒有賦予聯邦政府這個權力。在美國,防疫工作主要是由州政府和地方政府承擔,聯邦政府主要提供一些支援和指導性意見。聽不聽,都是地方政府說了算。新聞簡報二:左右對立,黨派惡斗特朗普作為美國大統領,看似權力很大,卻處處受他人牽制,尤其是民主黨人,更是處處與來自共和黨的總統作對。如特朗普在新聞發布會上對羥喹啉推崇備至,結果民主黨人控制的密西根州和內華達州明確禁止使用此藥進行治療。這些出于政治斗爭的內耗,嚴重影響了美國的防疫效果。新聞簡報三: “三權分立”的低效在這次疫情防控中,前期聯邦政府在預算支持上非常薄弱,直到2020年3月6號,美國國會才通過83億美元的緊急費用。而預算要從衛生及公共服務部門到達疾控中心,再到各州和各郡縣,可能要花上幾個月的時間。2020年3月25日美國白宮與參議院的兩黨領袖,為2萬億美元的經濟援助方案達成協議,將協助美國工人、企業和醫療系統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但是由于其中的失業救濟條款引發參議院爭議,這項一攬子刺激計劃的實施時間有可能延遲。新聞簡報四:特朗普的利益選擇美國疫情出現后不久,特朗普不是想著怎么控制疫情,而是想著如何甩鍋。他為什么如此輕慢于新冠肺炎疫情呢?因為特朗普當前最重要的事是總統大選,任何影響特朗普連任的事都必須讓路,都必須被掩蓋起來。另外,美國股市正處在懸崖邊,而股市是特朗普最大的政績,是特朗普服務美國金融資本集團的標志性工程,如果因疫情恐慌造成股市動蕩,將關系到金融資本集團的利益。至于疫情中民眾的生命安全,則被靠邊站了。環節二:議題決策【子議題2】美國疫情失控的制度性原因之我見【議題情境】各小組搜集整理編寫而成的新聞簡報。【議學活動】商議、撰寫、交流【議學任務】請每位學生結合1則新聞簡報,運用所學知識,分析美國疫情失控的制度性原因,撰寫200字左右的新聞評論,并進行交流分享。設計意圖:通過撰寫新聞評論的方式,一方面幫助學生構建知識,將所學知識與新情境、新問題建立連接,提高知識應用的精準性,另一方面,通過對真實社會生活情境中問題的分析,提高學生解讀情境、解讀信息的水平,培養解釋與論證的能力。【答案范例】1.在美國,防疫工作主要是由州政府和地方政府承擔,聯邦政府主要提供一些支援和指導性意見。可見,聯邦與州分享政治權力,聯邦與州在各自的權力范圍內享有最高權力。正因為如此,當疫情發生后,聯邦政府與州政府之間可以以此為借口相互扯皮、推諉,聯邦制使得疫情防控效率不高。例如,密歇根州州長曾抱怨,一些供貨商優先考慮聯邦政府的訂單,導致該州購置醫用物資的訂單被取消或延遲。而特朗普則反唇相譏,指責是州長準備不足、應對不力。2.在這次疫情防控中,聯邦政府所需要的財政經費需要國會批準,直到3月6號,美國國會才通過83億美元的緊急費用。可見,三權分立是美國聯邦政府組建和運行的基本原則,其核心內容是權力分立、制約和平衡。行政權屬于總統,但行政機構的設置和所需經費須由國會批準。三權分立的一個必然結果是三大權力機關之間相互扯皮,導致效率低下。比如,在疫情暴發后,國會制定2萬億美元的經濟援助方案,由于其中的失業救濟條款引發參議院爭議,使得這項一攬子刺激計劃的實施時間有可能延遲。環節三:議題辯論【子議題3】特朗普不顧疫情堅持復工是對是錯?【議題情境】從2020年3月23日開始,美國日新增病例均超過1萬。美國目前是全球新冠確診病例最多的國家。但特朗普卻說他打算最晚在復活節(2020年4月12日)重新開放美國經濟活動,讓人們復工,放寬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所采取的限制措施。【議學活動】商議、辯論、記錄【議學任務】請學生就“特朗普不顧疫情堅持復工是對是錯?”展開辯論,陳述各自觀點和理由,并做好相應記錄。設計意圖:通過辯論的形式,讓學生在辯論中,調動所學知識,將知識活化,同時,通過辯論雙方的觀點沖撞,幫助學生理清思路,透過現象把握本質,在抽絲剝繭、由淺入深的分析中,把握美國政治制度的實質,看清該制度維護的是資本主義制度、維護的是資產階級的利益。【答案提示】認為特朗普堅持復工是正確的理由:1.復工有利于恢復生產,維護社會穩定;2.對特朗普來說,恢復經濟有利于爭取總統大選選票;3.對于美國的企業主和商人而言,復工有利于減少破產;……認為特朗普堅持復工是錯誤的理由:1.急于復工后疫情將會朝著更加失控的方向發展;2.感染人數將增多,醫院的醫療系統會面臨沉重的壓力;3.在疫情嚴重的情況下,復工會讓美國的感染率繼續升高,會嚴重損害人民健康甚至喪失生命;……對于堅持復工是對是錯的辯論,其實是人命重要還是經濟重要的辯論,是人民的利益重要還是資產階級的利益重要的辯論。環節四:議題追問【子議題4】在疫情面前,中國是如何應對、如何選擇的?【議題情境】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指揮,黨政軍民齊心協力,迅速穩住了局面,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在本次疫情防控過程中,中國共產黨發揮了總攬全局、協調各方救災力量的中流砥柱的作用;全國抗疫一盤棋,聯防聯控,傾全國之力抗擊疫情;中國老百姓始終以大局為重,主動為國分憂,萬眾一心、團結友愛、無私奉獻。【議學活動】微演講【議學任務】請結合中國抗疫過程中讓你感動的一個故事、一幕鏡頭或者一段文字等,進行“抗疫防疫 中國必勝”為主題的微演講。設計意圖: 通過議題追問,對中美兩國的政治制度、抗疫防疫效果予以比較,讓學生通過微演講的方式將思考的結果予以展示,不僅落實了知識,也能在交流的過程中增強學生對中國制度的優越性的認同。【演講思路提示】中國必勝的理由:1.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最本質的特征,我們的政黨制度保證了中國共產黨能總攬全局、協調各方,提高抗疫防疫的效率;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具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越性,能調動各方力量;3.中國的民主集中制原則保證了全國抗疫一盤棋,聯防聯控,能傾全國之力抗擊疫情,打贏這場戰役。4.人民當家作主的國體維護了人民的利益,能充分調動人民抗疫防疫的積極性,為打贏戰役奠定良好的群眾基礎。……六、板書設計七、政治認同素養培育策略1. 探索議題式教學,提升政治認同素養。該教學設計是以議題式教學落實活動型學科課程的積極探索,充分考慮了學科政治認同素養培育的設計旨向。本節課采用議題式課堂的教學結構,形成議題描述、議題決策、議題辯論、議題追問四個教學環節和議題、情境、活動和任務四條教學路線,架構完整而清晰。議題線由“通過疫情認識美國”總議題和“美國疫情暴發后,各方是如何應對從而導致了局面失控?”、“美國疫情失控的制度性原因之我見”、“特朗普不顧疫情堅持復工是對是錯?”、“在疫情面前,中國是如何應對、如何選擇的?”四個子議題構成,富有關聯性和可議性。情境線以疫情為主題,具有時代性和對比性。活動線由“描述-決策-辯論-展示”等環節組成,是“課程內容活動化”的體現。任務線由“制作新聞簡報-撰寫新聞評論-進行課堂辯論-舉行微演講”構成,環環相扣,使課程活動素養化,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總結、辨析、反思,增強政治認同,提升學科素養。2. 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堅持主導性和主體性相統一。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講話中指出:“推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要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要堅持主導性和主體性相統一,思政課教學離不開教師的主導,同時要加大對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接受特點的研究,發揮學生主體性作用。”思想政治課要尊重學生主體地位,注重學生的經驗、學生的關切、學生自主選擇的權利、學生自行建構知識的過程。本節課在設計時強調聯系學生知識基礎和生活實際,堅持“三貼近”教學原則。在教學資源的選擇上,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與主動性,讓學生制作新聞簡報,有利于學生提煉信息、歸納信息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幫助學生建構學科知識與生活現象之間的聯系。在應用知識的過程中,不是老師講授灌輸,而是繼續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撰寫新聞評論的方式,由學生自主建構知識體系,提高學生解讀情境、解讀信息的水平,培養解釋與論證的能力。3. 引入真實生活情境,直面現實世界、思考真實生活。學科核心素養的養成和發展離不開教學情境的創設,在創設情境的時候,要密切關注時政熱點和社會生活,從中選取合適的素材進行編寫創設,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生活,增強學生對情境的體驗,提高學生信息分析處理的能力、問題論證探究能力。本節課的情境選材,選取了真實的生活情境,以美國疫情暴發后聯邦政府與州政府、民主黨與共和黨、國會與總統、各個利益集團的具體做法,特朗普不顧疫情堅持復工,在疫情面前中國的應對與選擇等現實生活中的情境作為背景進行議題設計和活動依托,把書本知識與現實世界相聯系,能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有利于引導學生直面現實世界、思考真實生活,有利于堅持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有利于學生參與社會實際生活,在真實情境中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