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革命先行者孫中山教學設計一、教學分析1.本課是統編歷史教材八上第三單元第一課,主要講述孫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動,特別是同盟會的成立以及三民主義,上承第二單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開啟第三單元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所述內容貫穿整個單元,并為第四單元新民主主義的開始奠定基礎。2.根據課標的兩個內容要求,本課設置了兩個子目,即孫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動、同盟會與三民主義,分別對課標的要求進行闡述。3. 本課以按時間順序、以“革命”為主題,再現了孫中山的早期生平事跡,先后回答了“為什么革命”、“如何革命”,并得到大家的“認同”,最終成為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二、教學目標1.通過史料,知道孫中山由改革走向革命的原因,了解孫中山的早期革命活動。2.結合史料,歸納20世紀初的革命著作和革命組織,理解孫中山創建同盟會以及提出三民主義思想的合理性和先進性,認同孫中山革命先行者的地位。3.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孫中山為振興中國不斷進行的革命探索,理解歷史人物活動與歷史發展趨勢之間的聯系,學習孫中山救國救民的責任擔當和為中華復興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四、教學重點與難點1. 重點:同盟會的綱領和性質,三民主義的提出。2. 難點:三民主義的內涵和作用。五、教學過程1. 新課導入。習近平曾說:“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跟不上的人必將成為落伍者,必將被歷史所淘汰。”在中國近代史史上,曾有一位英雄、先鋒,應時代潮流而動,為振興中華耗盡畢生的盡力,為國家和民族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就是孫中山。引出今天學習內容——統編歷史八上第三單元 《第8課 革命先行者孫中山》。(設計意圖:回顧近代英雄人物,激發學生興趣,切入課題。)2. 正課講授。一、從醫人到醫國閱讀《人物經歷》,了解少年時期的孫中山問題:結合教材P38《人物掃描》,思考:為什么孫中山要棄醫從政?(設計意圖:根據材料解答問題,培養學生表達能力以及對事件的分析能力。)二、從改革到革命活動1:閱讀《上李鴻章書》,“觀日本一國”“人能盡其才則百事興,地能盡其利則民食足,物能盡其用則材力豐,貨能暢其流則財源裕。故曰:此四者,富強之大經,治國之大本也”等,了解孫中山的改革主張,以及面臨的挑戰。問題:結合材料與教材,思考:孫中山提出了怎樣的主張?結果如何?改革的結果,變法自強等多項改革建議,遭到拒絕。過渡: 如果你是當時的孫中山,你將會怎么做呢?(設計意圖:換位,思考孫中山的抉擇。根據材料提供的情景,感受孫中山感情的變化,培養學生史料分析能力、理解能力。)活動2:提供資料:1894年興中會成立,這是近代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團體,并了解“振興中華”的宗旨,“驅除韃虜,恢復中國,創立合眾政府”的口號。還有,隨后成立的興中會總會及廣州起義。(設置問題)思考:面對戰友的犧牲與死亡的威脅,如果你是當時的孫中山,你將作何選擇呢?過度:引出“吾志所向,一往無前,愈挫愈奮,再接再厲!”,強調孫中山對于革命潮流的預判,引出革命思想的傳播和革命團體的創立。(設計意圖:提供情景,培養學生史料分析能力、理解能力、邏輯能力。)三、從先驅到領袖根據革命團體分布圖,設置問題:根據地圖思考革命團體分布有哪些特點?9過渡: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用孫中山的話,“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亦欲起事,不相聯絡,各自號召,終必成秦末二十余國之爭。 ” 引出中國同盟會的建立。四、從團體到政黨設置活動:結合教材P40,完成下列表格內容。過渡:為了更好地了解同盟會,我們設置了兩個探索環節。探究一:同盟會政治綱領與三民主義的關系是什么?三民主義成為孫中山領導資產階級革命的指導思想。探究二:結合材料及教材,思考:同盟會的成立,帶來怎樣的影響?同盟會的成立,使全國革命有了統一的領導和明確的目標,大大推動了全國革命的發展。過渡:“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孫中山還繼續了一系列民主革命。孫中山為革命奮斗終生,成為民主革命的先行者。(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史料分析能力以及情感深化,培養家國情懷。)五、畢生復興中華設置活動:引用胡錦濤、習近平的話,對孫中山一生的貢獻進行總結。過渡:通過學習,我們對孫中山的貢獻有了更多的了解設置問題:作為新時代的中學生,我們應該為民族復興做些什么呢?(設計意圖:情感深化,培養家國情懷。)3. 課堂總結。通過本課的學習,我們應該學習和繼承孫中山先生的寶貴精神,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因素,為他夢寐以求的振興中華而繼續奮斗,為實現中國夢而努力奮斗,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六、板書設計(思維導圖式 圖片格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