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在實踐中追求和發展真理》教學設計一、必備知識1.識記:真理的定義;真理的屬性;認識的三個特征。2.理解:真理的客觀性、條件性和具體性;認識的反復性、無限性和上升性,堅持在實踐中追求和發展真理。二:關鍵能力:運用認識的反復性、無限性和上升性,堅持在實踐中追求和發展真理。三、核心素養:政治認同: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共產黨就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弘揚偉大的建黨精神。科學精神:準確把握真理的特征,并能夠對認識、真理、理論、科學理論進行判斷和辨別,堅持真理,懂得在實踐中追求和發展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不斷培養科學精神。四、教學重難點重點:理解認識的反復性、無限性和上升性,堅持在實踐中追求和發展真理難點:理解真理的客觀性、條件性和具體性。五、體系構建:六、教學過程:主線:從百年輝煌歷程感悟真理的力量導入新課:背景材料:1840年鴉片戰爭以后,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難,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但自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中國人民、中華民族就有了主心骨。百年來,黨帶領人民譜寫了開天辟地、驚天動地和翻天覆地的壯麗篇章,實現從站里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取得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黨的歷史就是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就是不斷推進理論創新的歷史。一、品味真理 :真理是客觀的一百年前,中國共產黨的先驅們創建了中國共產黨,形成了堅持真理、堅守理想,踐行初心、擔當使命,不怕犧牲、英勇斗爭,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的偉大建黨精神,這是中國共產黨的精神之源。——習近平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視頻播放《真理的味道》---真理的味道是甜的。議題一:根據中國近代史的實際和實踐我們得出:“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只有共產黨才能發展中國”的認識。這個認識符合客觀實際嗎?這種認識是一種什么樣的認識?有什么屬性?【學生思考并回答】知識回歸:(一)真理的含義及其基本屬性1.含義:真理是標志主觀同客觀相符合的哲學范疇,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易混易錯】真理是對事物本質與規律的認識,謬誤是對事物現象的認識。真理和謬誤都屬于認識的范疇,只是有正確與錯誤之分。二者既可能是對現象的認識,也可能是對本質和規律的認識。2.基本屬性:真理最基本的屬性是客觀性。師:真理是一種認識 ,為什么說真理是客觀的?生:原因:(1)真理的內容來自于物質世界的客觀事物及規律。(2)檢驗真理的標準是客觀的社會實踐;【易混易錯】真理的內容和形式都是客觀的真理的內容是客觀的,而真理的形式是主觀的。師:圖中 你看到了什么?生:酒杯?兩個女孩?師:這說明:人們的立場、觀點、方法不同,對同一確定的對象產生多種不同的認識。認識是多元的。師:日常生活中 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是否說真理有多個?師:在同一條件下人們對同一對象的真理性認識只有一個。 真理是一元的。3.真理只有一個,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課堂思辨:實用主義的“有用即真理”對嗎?學生討論并回答教師講解:真理固然有用,但有用的不一定是真理。真理之所以“有用”,是因為它是正確的,是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不能以“有用性”來檢驗一種認識是否是真理。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是實踐。有用、效用總是與特定的主體需要相聯系,具有極大的主觀性和相對性,會導致從根本上否認客觀真理的存在。實用主義的“有用即真理”的觀點是錯誤的!知識小結一:世界觀:真理是標志著主觀同客觀相符合的哲學范疇。真理是客觀的,同一條件下人們對同一對象的真理性認識只有一個。方法論:堅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我們想問題、辦事情要做到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具體的歷史的統一,反對謬誤。即時訓練:1、面對網絡民主的發展,有人擔心地提出“真理會在不明真相的網民的熱議中走失”。這句話的錯誤在于它沒有認識到( A )A、真理最基本屬性是客觀性 B、真理都是有條件的C、真理是對客觀對象的反映 D、真理都是具體的變式訓練在互聯網時代,網絡民主逐漸成為中國政治文明的新鮮符號,大多數同學都認為網絡民主做到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相信真理不會再網絡熱議中走失。這是因為( )①真理是人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 ②真理和謬誤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③真理的檢驗標準是客觀的、唯一的 ④不同的人對同一事物的認識必然不同A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二、求索真理 :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視頻播放《農村包圍城市》背景材料:1927年9月9日,毛澤東在湘贛邊界發動秋收起義。然而起義不到10天,起義軍就從5000人銳減至不足1500人。革命之路,路在何方?生死攸關之際,毛澤東斷然決策:從“攻打長沙”變“引兵井岡”。這一戰略轉折,開辟出“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新路。議題二:為什么城市中心道路在俄國取得勝利卻在中國失敗?說明真理有什么特點?生: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平面幾何中:三角形內角之和等于180度,這是古希臘數學家歐幾里得提出的定理。師:歐幾里德定理是不是真理?為什么?生:回答師:歐幾里得定理是任何情況下都適用的真理嗎 ?生:三角形內角和是否是180,需要看此三角形是否在平面中。說明1、真理是有條件的 真理和謬誤往往是相伴而行。任何真理都有自己使用的條件和范圍。超出條件和范圍真理就會變成謬誤。結合圖片講解2、真理是具體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對于特定的過程來說的,都是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不顧過程、變化或超越歷史條件真理就會變成謬誤。真理和謬誤往往是相伴而行。【易混易錯】 真理是客觀與主觀具體的歷史的統一。如果我們把所有的錯誤都關在門外的話,真理也要被關在門外了。——泰戈爾師: 我們應該怎樣對待錯誤?小組討論:學生討論,分組回答教師歸納:1.受各種主客觀因素影響,出現錯誤不可避免。2.要學會認識和分析事物的科學方法,把握事物的本質規律。3.要正確分析出現錯誤的原因。4.要善于及時改正錯誤。5.要吃一塹長一智,避免同樣錯誤再犯,少走彎路。師:真理和謬誤相伴而行真理和謬誤關系如何? 能否說:真理中包含著謬誤;【易混易錯】真理中包含著謬誤;【變式】 真理和謬誤相互包含。3、真理與謬誤的關系 辯證統一①真理和謬誤是對立的。真理是標志主觀同客觀相符合的哲學范疇,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 謬誤是主觀同客觀不相符合的認識。二者有嚴格的界限。②真理和謬誤是統一的。真理的條件性和具體性表明,真理和謬誤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在一定條件下,真理和謬誤是可以相互轉化的。知識小結二世界觀真理是有條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使用的條件和范圍。真理是具體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對于特定的過程來說的,都是主觀與客觀、 理論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真理和謬誤往往是相伴而行。(二者既對立又統一)方法論要正確把握真理適用的條件和范圍;隨著過程的推移、歷史條件的變化而豐富發展完善真理;正確對待錯誤。三、發展真理 :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背景視頻:在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中,經歷了嚴重曲折……(播放)議題三:社會主義初期出現迷茫和曲折的原因? 說明什么問題?學生:思考并回答追求真理的過程不是一帆風順的,追求真理是一個過程。認識具有反復性。認識具有反復性師:為什么人的認識不是一帆風順的?生:因為人的認識受到各種條件的限制 PPT展示(1)從認識的主體來看,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總要受到具體的實踐水平的限制,還會受到不同的立場、觀點、方法、知識水平、思維能力、生理素質等條件的限制。(2)從認識的客體來看,客觀事物是復雜的、變化著的,其本質的暴露和展現也有一個過程。人們對一個事物的正確認識往往要 經過實踐到認識、認識到實踐的多次反復才能完成。【易混易錯】真理具有反復性背景材料: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就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國情相結合的產物。議題四: 黨的指導思想發展過程說明了認識具有什么特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還會發展嗎?學生思考并回答 人類的認識是無限發展的。2.認識具有無限性,人類認識是無限發展的,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 PPT展示師:為什么人類的認識是無限發展的?生:閱讀課本并回答原因:(1)認識的對象是無限的變化著的物質世界。(2)認識的主體人類是世代延續的。(3)作為認識基礎的社會實踐是不斷發展的。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還會向前發展嗎?生:會師:這說明了人類認識具有上升性3.認識具有上升性 PPT展示真理永遠不會停止前進的步伐,它在發展中不斷地超越自身。那些經過實踐反復檢驗的、已經確定的真理并沒有被推翻,而是不斷地向前發展。【易混易錯】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的過程是一種圓圈式的循環運動。生:思考并回答師:認識運動的反復性和無限性,并不表明它是一種圓圈式的循環運動;相反,它是一種波浪式前進或螺旋式上升的過程。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種形式,循環往復以至無窮,而實踐和認識之每循環的內容,都比較地進到了高級的程度。 ——毛澤東認識辯證運動發展的基本過程,也是認識運動的總規律。【即時鞏固】宋代禪宗大師青原行思提出參禪的三重境界:參禪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禪有悟時“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禪中徹悟時“看山仍然是山,看水仍然是水”。這體現的哲理是( )A、認識因為其循環上升而具有深刻性 B、認識因為其主體不同二具有主觀隨意性C、認識因其不斷變化而具有不確定性 D、認識因其最終回歸而具有重復性知識小結三:世界觀:認識具有反復性、無限性、認識具有上升性,從實踐到認識,從認識到實踐的循環是一個波浪式前進或螺旋式上升的過程。方法論:要求我們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在實踐中認識和發現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全課總結:正如十九屆六中全會指出:全黨必須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觀察時代、把握時代、引領時代(堅持真理),不斷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發展真理)即時訓練:1、全球海洋生物普查結果顯示,約有 75%的海洋物種人類知之甚少,它們大多分布在未被深入考察的海域。這表明 ( C )①客觀事物隨著認識的變化而變化 ②認識總要受到具體實踐水平的限制③世界上總會存在人類無法認識的事物 ④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變式訓練2、以前,人們往往認為一切生物的生長都依賴陽光。現在科學家發現,在水深超過4000米的可見光不能到達的海底,在高溫、高壓、劇毒、缺氧的環境里,仍然存在大量海底熱液生物,它們靠海底熱液帶出的能量進行化合作用合成有機質而生存。這從一個側面表明( C )①對真理的追求是永無止境的循環過程 ②真理是理論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③客觀事物的復雜性決定了認識的反復性 ④認識只有不斷超越歷史條件才能成為真理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六:板書提綱:七、典題回顧:1.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肆虐之初,人們認為犬科動物是傳播疫源,但進一步研究發現可能是蝙蝠,發現了新型冠狀病毒的全部基因組組分都可以在蝙蝠上找到,新型冠狀病毒基因內部多個位點頻繁重組。材料蘊含的哲理是(B )①蝙蝠與災害之間存在著本質的必然的聯系②科學研究始終在接近真理的道路上不斷前進③人們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受具體的實踐水平限制④人類對真理的追求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2 .(2020·天津卷)1979年,鄧小平同志提出了“小康之家”的概念,從此“小康”被用來詮釋中國現代化坐標上一個重要階段。從黨的十五大提出“建設小康社會”,到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再到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十九大提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一過程體現了( D )A.認識的根本目的是獲得真理 B.認識的最基本屬性是客觀性C.真理通過不斷戰勝謬誤得到發展 D.認識在實踐基礎上不斷深化和發展3.2021年3月26日,國家航天局發布兩幅由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拍攝的南、北半球火星側身影像。圖像中,火星呈“月牙”狀,表面紋理清晰。“天問一號”探測器飛行至距離火星約1.1萬千米處,利用中分辨率相機拍攝了火星全景。表明(A )①科技發展為人類提供認識世界的工具,促進認識不斷發展②人類在改造客觀世界中產生新的需要,推動新的探索研究③人類的認識能力和水平,決定了科學實驗探索的領域范圍④認識對象是無限變化的,認識是一個無限接近真理的過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對“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理解正確的是( A )A.在對同一對象的不同認識中真理只有一個 B.真理與謬誤沒有界限C.任何人必須承認認識的真理性 D.任何人獲得真理的途徑都是相同的5.“吸煙有害健康”,人人皆知。多少年來,人們普遍認為,香煙中的尼古丁是“害”人的禍首。這種認識是不科學的。尼古丁只是引起吸煙者對香煙造成依賴的化學物質,因吸煙致死的人群大部分死于亞硝胺、苯荓芘引發的肺癌。這說明( A )A.人的認識具有反復性,上升性 B.人的認識是有限的C.實踐是認識的唯一來源 D.客觀性是真理的基本屬性6.嫦娥三號著陸器和月球車目前已進入初樣研制階段,“登月”必將使我們對月球的認識帶到了一個新的層次。這表明( C )A.人類對客觀事物的認識不是一帆風順的 B.在探索真理的過程中,錯誤是難免的C.人類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 D.真理最基本的屬性是客觀性7、 (2020·全國Ⅰ卷)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過程中,國家衛生健康委組織專家對醫療救治工作不斷進行分析、研判、總結,先后制修訂和發布7版新冠肺炎診療方案,為保衛人民生命健康提供了重要保障。第1版方案較簡單,主要包括病原學特點、病例特點、病例定義、鑒別診斷、病例發現與報告、治療等方面內容。第3版方案細化了中醫治療方案等內容。第7版方案增加病理改變內容,增補和調整臨床表現、診斷標準、治療方法和出院標準等,并納入無癥狀感染者可能具有感染性、康復者恢復期血漿治療等新發現,形成了包括13個方面內容的比較完整的診療體系。中醫藥是中國人民在幾千年生產生活實踐中創造的,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彰顯了獨特的價值和魅力。堅持中西醫結合、中西藥并用,發揮中醫藥治未病、辨證施治、多靶點干預的獨特優勢,全程參與深度介入疫情防控,形成了覆蓋診療過程的中醫診療規范和技術方案,在全國推廣使用,有效降低了發病率、轉重率、病亡率,提高了治愈率,加快了恢復期康復。中醫藥還走出國門助力全球抗疫,中方專家線上線下與日本、韓國、意大利、柬埔寨等國專家分享救治經驗,將新冠肺炎中醫藥診療方案譯成英文并發布在國家衛生健康委網站與世界各國共享。診療方案的變化反映了對新冠肺炎認識的發展,運用認識論原理加以分析.參考答案:(1)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對復雜事物的正確認識往往要經過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的多次反復才能完成.(2)真理是具體的、歷史的,是一個不斷發展的無限過程。(3)診療方案的變化,反映了對新冠肺炎的認識以診療實踐為基礎,是一個從不深刻到比較深刻、從不全面到比較全面的不斷完善的過程,是一個診療實踐又不斷接受診療實踐檢驗的過程。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