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5張PPT)第二節 產業轉型地區的結構優化——以美國休斯敦為例第二章 區域發展以某地區為例,分析地區產業結構變化過程及原因。1.理解產業轉型的含義、影響因素。(綜合思維)2.通過資料,認識單一經濟結構的弊端,理解產業結構變化的過程。(區域認知和綜合思維)3.結合典例,分析影響區域產業轉型的因素。(綜合思維)4.結合資料,說明產業結構優化調整的措施。(綜合思維和人地協調觀)休斯敦,我們遇到大麻煩了!休斯敦休斯敦說一說你知道的休斯敦。休斯頓位于美國南部的德克薩斯州,是美國南方的最大城市,美國的第四大城市。20世紀初,伴隨著當地石油資源的開發當地有了“世界能源之都”的稱號,后來伴隨著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載人航天中心的落戶,該市又有了“太空城”的稱號。20世紀初,休斯敦隨著當地油氣資源的開發和通海運河的建成而逐漸興起,一度被譽為“世界能源之都”。60年代初,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載人航天飛行中心落戶于此,休斯敦成為美國載人航天飛機研發基地和控制中樞。目前,休斯敦是美國南方最大城市、重要海港,墨西哥灣沿岸的重要經濟中心。【探究】1.分析休斯敦的區位特征。休斯敦南鄰墨西哥灣,地理位置優越;位于沿海平原,地形平坦開闊;屬亞熱帶濕潤氣候。20世紀初,休斯敦隨著當地油氣資源的開發和通海運河的建成而逐漸興起,一度被譽為“世界能源之都”。60年代初,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載人航天飛行中心落戶于此,休斯敦成為美國載人航天飛機研發基地和控制中樞。目前,休斯敦是美國南方最大城市、重要海港,墨西哥灣沿岸的重要經濟中心。【探究】2.休斯敦建立載人航天飛行中心,對區域產業結構優化產生了哪些積極的影響?休斯敦吸引眾多與航空航天相關的科研機構、企業在此集聚,促進區域高科技產業的發展,帶動區域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木材與棉花集散地石油城航空航天城19世紀末20世紀70年代20世紀末衰落20世紀80年代1.說一說休斯敦發展農牧業的優勢條件。2.分析對休斯敦農牧業影響較大的自然災害有哪些,并探究其形成原因。休斯敦現為美國第四大城市,位于得克薩斯州東南部,距墨西哥灣80千米。該市位于墨西哥灣平原,地勢平坦,交通便利。發展之初,其經濟支柱是農牧業,棉花是當地主要的經濟作物。直到19世紀末,休斯敦還是一個木材與棉花集散地。1.位于墨西哥灣平原,地勢平坦開闊;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水熱條件好;農牧產品豐富,交通便利等。木材與棉花集散地美國地形中部大平原貫通南北,冬季,來自北冰洋的極地寒冷氣流可以長驅直達墨西哥灣,氣溫急劇下降,形成暴風雪寒潮天氣。冬季,中、東部大部分地區天氣寒冷。夏季中部大平原貫通南北,夏季,來自——————的 氣流自由北上,使本區中、東部普遍暖熱。東部山地比較低緩,對大西洋濕潤氣流阻擋作用不顯著,降水由東部沿海向內陸遞減。墨西哥灣暖濕美國龍卷風頻率American frequency-tornado-warnings1.說一說休斯敦發展農牧業的優勢條件。2.分析對休斯敦農牧業影響較大的自然災害有哪些,并探究其形成原因。休斯敦現為美國第四大城市,位于得克薩斯州東南部,距墨西哥灣80千米。該市位于墨西哥灣平原,地勢平坦,交通便利。發展之初,其經濟支柱是農牧業,棉花是當地主要的經濟作物。直到19世紀末,休斯敦還是一個木材與棉花集散地。1.位于墨西哥灣平原,地勢平坦開闊;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水熱條件好;農牧產品豐富,交通便利等。木材與棉花集散地2.南鄰廣闊的(亞)熱帶海面,夏秋季容易遭受颶風的侵襲,以及由此產生的洪澇等次生災害;冬春季容易遭受來自北方的冷空氣侵襲,造成低溫凍害。1901年,休斯敦東北部的石油鉆探成功,眾多石油公司相繼落戶于此,大量的煉油企業逐步建立起來,隨之而來的是與石油工業有關的生產生活服務業和制造業。1930年,得克薩斯州東部再次發現大油田,休斯敦的社會經濟發展出現第二次高潮。第二次世界大戰給休斯敦帶來了第三次發展高潮,城市經濟規模不斷擴大。20世紀70年代,世界石油價格暴漲,休斯敦石油、石化工業進入全盛期,獲得“世界能源之都”的稱號。石油城(1)簡析休斯敦成為世界能源之都的有利條件(2)說明石油加工及配套企業在休斯敦港口附近集聚的原因。(1)靠近石油產區,原料豐富;水陸交通便利,便于原料與產品的運輸;全球經濟發展,國際國內需求增長,市場廣闊;石油能源地位不斷提升,價格上漲,促進石油產業發展;(2)靠近港口,交通運輸便捷;加強企業間的信息交流與技術協作;降低中間產品運輸費用和能源消耗,進而降低生產成本;共用基礎設施,節省生產建設投資。19世紀后期,休斯敦是得克薩斯州的陸運樞紐,加爾維斯頓是該州的水運樞紐。1900年9月的颶風及海嘯,摧毀了加爾維斯頓的港口。恰在1901年,休斯敦發現石油,經過多方努力,在休斯敦與墨西哥灣之間開鑿了深水運河,把休斯敦與相距80千米的墨西哥灣聯系起來。隨后,又在休斯敦修建了一系列人工港,使得長期困擾休斯敦的海運問題迎刃而解。(1) 運河和港口的修建,對休斯敦的影響有( )①使休斯敦從內陸城市轉變為港口城市②加強與外界的交通和貿易聯系③增加石油的進口量 ④使鐵路的使用率下降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2)關于休斯敦石油工業布局特點及理由正確的是A 多布局在港口附近及航道沿線,便于石油運輸B 多布局在鐵路沿線,運輸速度更快C 多布局在城市中心區域,勞動力豐富D 多布局在城市邊緣,低價便宜AA19世紀后期,休斯敦是得克薩斯州的陸運樞紐,加爾維斯頓是該州的水運樞紐。1900年9月的颶風及海嘯,摧毀了加爾維斯頓的港口。恰在1901年,休斯敦發現石油,經過多方努力,在休斯敦與墨西哥灣之間開鑿了深水運河,把休斯敦與相距80千米的墨西哥灣聯系起來。隨后,又在休斯敦修建了一系列人工港,使得長期困擾休斯敦的海運問題迎刃而解。(3)與加爾維斯頓相比,休斯敦修建港口的優勢與劣勢分別是什么 優勢:休斯敦更靠近內陸,受颶風、風暴潮的影響較小,發展航運更為安全;港區地形平坦開闊,便于港口建設。劣勢:連接休斯敦與墨西哥灣的天然河道深度較小,不利于行船,需將航道加深(拓寬),建港成本高。20世紀70年代,休斯敦曾表現出經濟多元化發展的勢頭,但石油巨頭更醉心于高額石油利潤,石油工業產值占比長期居高不下。若世界油價每桶下降1美元,意味著得克薩斯州經濟損失30億美元。1980年前后,休斯敦產業繁榮達到巔峰,但該市嚴重依賴石油經濟,在產業結構上存在著嚴重缺陷。20世紀80年代中期,由于世界油價暴跌和石化行業蕭條,休斯敦的經濟遭受沉重打擊。拓展產業鏈或使用新技術在短時期內往往會提高運營成本,減少企業獲取高額利潤。1.為什么一些企業在高利潤發展時期不愿意拓展產業鏈或者使用新技術 2.簡析休斯敦經濟嚴重依賴石油工業的弊病。產業結構單一,當石油及石化產品價格暴跌時,收入就會嚴重萎縮,導致石油及石化產業部門大量企業倒閉、工人失業、人才外流,制約經濟發展。衰落3.面對休斯敦的衰退,你有什么好建議?傳統產業:指勞動力密集型的、以制造加工為主的行業,如制鞋、制衣服、光學、機械,制造業等行業。新興產業:指隨著新的科研成果和新興技術的誕生并應運而生的新經濟部門或產業。如IT行業、新材料、航空航天產業、核工業等。產業轉型:指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國民經濟主要構成中,產業結構、產業規模、產業組織、產業技術裝備等發生顯著變動的狀態或過程。請閱讀教材44頁,并回答一下問題:1、傳統產業有什么作用,有何不足,未來應該如何發展?2、實現產業轉型的路徑有哪些?3、哪些因素會影響產業轉型?產業轉型的含義傳統產業的作用、問題及出路作用問題出路基于新一輪發展和市場競爭,傳統產業只有進行技術改造和整體提升,才能適應轉型發展的市場環境。促進經濟增長、解決社會就業、增加財政收人、改善人民生活、推進城市化等方面,傳統產業發揮了巨大作用。技術層次不高、創新能力不強、產品附加值低、原材料和能源消耗量大、環境污染嚴重等問題,具有不可持續性。閱讀產業轉型的路徑選擇產業延伸:依托原有產業基礎發展下游產業,建立起關聯與配套的產業群。這樣,在轉型初期能夠充分運用本地的資源優勢,加強上下游產業的發展聯系,工作難度較小。隨著產業鏈的延伸, 下游企業和配套服務業不斷增長,推動專業化的發展,有利于降低生產成本,完善配套服務,促使集聚效益的產生。19世紀30年代,位于魯爾區的多特蒙德因煤炭儲量豐富而發展成為重要的煤、鋼等產業基地,但100多年后開始衰退。下圖為該市產業轉型路線示意圖。1 該市產業轉型與結構調整的特征是( )A.發展多元化工業體系B.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C.發展壯大現代服務業D.基于原有產業拓展升級2 關于該市產業轉型說法錯誤的是( )A.充分運用本地的資源優勢B.產業鏈延伸, 配套服務業不斷增長C.專業化程度提高,生產成本不斷降低D.研發費用增加,促使集聚效益產生DD閱讀產業轉型的路徑選擇產業更新:利用原產業發展積累的資金、技術和人才,或借助外部力量,建立起基本不依賴原有基礎的全新產業群,把原先的產業資源轉移到新興產業上來,把傳統加工提升為智能制造。這樣的轉型相對徹底,但如何運用原有基礎,發展有競爭力的替代產業群,是困難與挑戰所在。吸引外資和先進技術,是建立替代產業的有效途徑。1945年以后,日本因時制宜地進行了三次工業結構調整,通過實施積極有效的產業發展戰略,日本逐步跨入世界經濟強國的行列。3.下列關于日本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的敘述,正確的是( )A.第一次調整,日本具有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比較優勢B.第二次調整,日本工業的主導產業從輕工業調整為高新技術工業C.第三次調整,日本工業結構實現了由勞動力指向型轉變為資金指向型的飛躍D.第三次調整,日本環境污染狀況得到較大改善4.下列關于日本經濟發展狀況的說法,正確的是( )①島國多良港,海運發達 ②人口眾多,工業產品主要供應國內市場③礦產資源豐富,重工業發達 ④經濟對外依賴性強,制造業多臨港布局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DC閱讀產業轉型的路徑選擇綜合發展:有的產業轉型并非單一模式,而是多種模式的綜合。比如,在轉型初期,采取產業延伸模式,隨著加工業的發展,區域功能逐漸完善,新興產業相繼崛起,遂向綜合性方向演化。鄂爾多斯位于內蒙古自治區西南部,礦產資源豐富,煤炭探明儲量占全國的六分之一是我國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改革開放初期,該地煤炭得到大規模開采與輸出,鄂爾多斯經濟快速發展,成為國家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為了實現可持續發展,近年來鄂爾多斯注重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逐步從依靠能源、礦產資源向依靠先進科學技術轉變。6.為了實現可持續發展,鄂爾多斯重化工業的發展方向主要是( )①調整產業結構,提高產品附加值 ②擴大重化工業規模,提高產能③實施“走出去”宏觀布局戰略 ④加強科技創新,進行產品深加工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7.伴隨著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還有第三產業的發展,當前適宜鄂爾多斯發展的第三產業包括( )①物流業 ②房地產業 ③高鐵運輸業④家政服務業⑤旅游業A.①⑤ B.②③ C.①② D.③④8.鄂爾多斯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最主要制約因素是( )A.資金投入嚴重不足 B.污染嚴重,環境惡化C.專業技術人才短缺 D.交通擁堵,通達度低CAC轉型路徑產業延伸資源稟賦產業更新產業基礎發展階段市場環境經濟政策綜合發展影響因素科技創新石油天然氣航天中心醫療中心服務業制造業辦公室設備和計算機生物醫藥研發生物制造與醫療設備人體器官化學石油和天然氣開采設備油氣運輸設備發動機和建筑設備金屬加工金融運輸和通信港口貿易航空儀器和精密機械電子信息休斯敦立足于發達的石油工業,積極拓展石油工業產業鏈,帶動機械、電子、電力、交通運輸等部門的發展。依托阿波羅宇航計劃和休斯敦大學,大力推進高科技研發、新能源利用和人力資源培訓,休斯敦成為航空航天基地、全美醫療中心和太陽能城市,金融服務業等高層次第三產業也迅速成長起來。航空航天城休斯敦產業結構優化調整到20世紀末,盡管石油工業還占有重要地位,但休斯敦已經擺脫了對石油經濟的依賴,成為美國經濟發展的“明星”城市,綜合競爭力在全美大城市中名列前茅。目前,休斯敦是美國石油工業和石化工業中心、航天中心和醫療中心,也是美國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和貿易中心,被稱為“全球城市”。休斯敦實現產業轉型,主要依托自身優勢條件,即地理區位、自然資源、人力資源、科學技術和市場條件。休斯敦石化工業向海外轉移,多采取與所在國合資的方式,盡量多使用所在國的廉價原料。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石油資源豐富,在此基礎上形成了大量相關產業集群;切實發揮市場作用,促進經濟向多元化發展;依托高校和科研機構推進高科技研發和人力資源培訓等等。(1)說明休斯敦產業轉型的優勢條件。(2)休斯敦石化工業為什么要向海外轉移 利用所在國的廉價資源,降低成本,同時在轉移過程中通過提供資金和技術獲取更高利潤;減少對石化產業的過度依賴,降低經濟風險;減少污染等。活動2.休斯敦產業結構優化的過程,可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充分利用優越的資源和區位條件,重點發展城市經濟二是根據市場需求調整產業結構,積極發展替代產業三是力爭政府資助,以點帶面發展高科技產業四是大力發展高層次服務業,使之成為重要的經濟增長點五是促使傳統的石油產業縱向延伸和橫向擴展結合自己的理解,說一說休斯敦產業結構優化給我們帶來哪些啟示。活動1.閱讀下列材料,完成相關任務。(教材50-51頁)(1)說出五大湖地區發展工業的優勢條件。(2)五大湖區是北美傳統的老工業區,其衰退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自然條件優越,農產品供應方便;煤炭、鐵礦及水資源豐富:廉價的水路運輸:城市眾多,市場廣闊;工業基礎好,協作條件好等。部分傳統工業從五大湖區轉移至新興工業區(國),當地工業空心化:面臨新興工業區(國)的競爭壓力;環境污染嚴重,勞動力成本上升等。活動(3)分析底特律產業轉型的優勢與劣勢,提出具體的實施路徑。優勢: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發達,汽車工業基礎好,有資源稟賦優勢等。劣勢:嚴重依賴汽車產業,產業結構單一;產品創新不足,技術競爭力下降;人口大量外遷,高素質人力資源不足等。實施路徑:對汽車產業進行重組、調整,提高生產效率;吸引高科技和創新人才,加強技術創新水平;調整產業結構,產業多元化發展等。課堂小結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有大把高質量資料?一線教師?一線教研員?歡迎加入21世紀教育網教師合作團隊?。≡滦竭^萬不是夢??!詳情請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二章 第二節 產業轉型地區的結構優化——以美國休斯敦為例.ppt 阿波羅13號,史上最成功的失敗.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